首页 优秀范文 教学实践与思考

教学实践与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6 16:25: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学实践与思考

第1篇

一、《递进导学法》的基本涵义:

《递进导学法》注重“导学”,即把学生引导到有结构的学习材料―预习案上来。“递进”指学习的层次性。大体分为“简单尝试”、“本质尝试”、“创造性尝试”等阶段。每个阶段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即独立又合作,完成教师事先在预习案中设计的问题,或提出质疑,然后通过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形成认知上的共识。学生在阅读、思考、评议、解惑中掌握知识,开发智力,为今后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二、《递进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的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生动和趣味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愉快乃是这种活动的最好报偿。

华东师范大学博土生导师崔允t教师认为教学就是―引起、维持、促进学习的行为,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教授说: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就没有教学,没有教学就不应该拿工资。

三、递进导学法的操作环节

第一阶段:导学案的设计。

预习案:教师首先要编写预习案,将这一节课划分为若干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探究,先学后教,教师用简洁的语言或从实践的角度,或从理论的观点,或设置悬念,传达教学意图,激活学生己有知识,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要学问题的关注。引起学习的兴趣,急切想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自学教材看书,存疑质疑,使学生走进课堂时,已经知道今天这节上什么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哪些问题,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上课前已经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要问。

第二阶段:(教学案)引入新课,小组交流 :

通常是以旧拓新,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通过对预习案的学习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学预习案中的疑问,报告探究成果,简述理由;前面同学作阐述,后面同学质疑补充,互评互议,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对预习案设计这节课若干问题进行再学习、质疑、辨析,让学生在各小组交流,他们对预习案中知识,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如平面上对称问题,简单引入新课后让学生交流讨论预习案10分钟左右,问题一、求五个基本对称点,激活学生己有知识,问题二、求五条基本对称曲线,适时提出方法:代入法,问题三、求一般中心对称点和一般中心对称曲线,都可以通过同学交流自评实现学习目的,教师适度点评图形直观性重要和代入法灵活性在对称性中的作用,问题四、平移对称轴:再求对称点和对称曲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同样离不开图形直观性和代入法灵活性,问题五、求一般轴对称点和一般轴对称曲线:由特殊到一般,使关于直角坐标系中对称性知识建构初具雏形,教师让学生代表把他们的解答投影出来展示。交到班级交流。

第三阶段:(教学案)思维递进

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递进到一个新层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将获取新知识新方法廷伸到更高层次的一种实践活动。它由提出拓展问题、自由探究、小组讨论、课堂反馈辅导、讲评小结四环节构成。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的学习也是不断进取的过程,随着知识的迁移,认知能力也应相应发展,如平面上对称问题:设计问题探究一,问题探究二,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探究性问题放在了巩固性练习中,使学生有了充分思考后;小组共同学习探究。

第四阶段:巩固性练习

这是一组涉及有关概念(或公式法则)方法应用本质属性的问题。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要求严谨,严密,规范;问题中有意设置一些认识过程中的障碍,澄清一些“混淆视听”的说法,把新知识新方法应用到数学有关问题中,使学生在迂回曲折的多向思维中获取知识的真谛。《对称性》这节课巩固有关对称性应用;除上课对学生学习及时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反馈也是教学既评价学生的学习重要一环。是建构知识,进一步巩固全节乃至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检测本节的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环节。

四、递进导学法的教师作用

1.课前将每节课划分为若干问题,一般分为四到五问题,编写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性练习,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经验创设情境,构建一个导入递进的的学习过程,把概念、知识(公式)、能力串连起来,形成一条链。

2.课中简单尝试

(1)根据预习案自学练习,学生自学课本或查找有关资料,尝试完成第一层次的练习。

(2)小组讨论:是学生在完成自学练习的基础上,对共识与疑点的交流,学长负责主要是组内的交流,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3)反馈辅导:学生自学练习及小组交流时,教师行间巡视,听取交流情况有目的地观察上、中、下各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或作些心理暗示,对优秀生可提出更高要求;如一题多解、超前自学。发现优解,或普遍问题,可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片上引为例证。

(4)讲评小结,当容易题普通做完,探究问题多数做完,少数接近做完,讨论开始进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讲思路、讲正误、讲规律、评优劣、形成共识,规律性的东西和学生的独立见解用灯片打出,使之充分交流,条理化、系统化。后面 “巩固性练习”, 可部分课内部分课外完成, 同样依次按:①自学练习;②小组讨论交流;③反馈辅导;④讲评小结四个环节进行,作好全节课的讲评小结,提高对概念、公式法则,数学方法的认识层面;是建构知识的重要环节。

五、值得研究的问题

1.此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学生根椐导学案引起学习、在导学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释疑,维系学习,通过评价和巩固性练习中获取知识,悟出方法,矫正认识,形成技能,教学的第一步就定要加工处理教材,编写《导学案》,把要学习的内容全部问题化,问题设计要暴露数学思维过程,对老师驾驭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练习题设计要紧扣教材,低起点,高要求,分散学习难点,突出学习重点,尽可能使用教科书上的原题或变式题,发挥原有教材的示范性与启发性。

3、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具、投影仪、影视及时捕捉“练有特色”,“错 有蹊跷”的信息,通过投影及时反馈交流。使抽象问题变直观、具体而印象深刻。

4、贯彻鼓励性原则,尤其是对提供解答的学生,不论解答正确与否,对他人都是一种奉献。要展示他们思维的亮点,让学生觉得展示自己解答是有益的。

5、总体设想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作业应精减。

第2篇

[关键词] 国际经济学 双语教学 思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运用微、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因此,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关系教学目的的实现。近几年高校开始逐步进行双语教学。《国际经济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国际经济学》进行双语教学,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更深层次、更精确地获取和理解;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复合型高等人才。

一、《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目标

《国际经济学》是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国际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包括开放微观经济学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两个部分。该课程的教学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经济学思维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国际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并使学生能以经济学专业语言加以理解和描述,独立完成英文作业和考试。也就是说,英语语言的教学不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在《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是主要目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国际经济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第二语言。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扎实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相关知识的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及相关问题探讨

1.双语教学的实施

(1)双语教材的选用

要进行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双语教材。对于教材的选用,目前有购买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双语教材、改编教材等几种选择。《国际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使用原版教材为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用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文教材《国际经济学》第8版,由美国经济学教授多米尼克.萨尔瓦多(Dominick Salvatore)编写的原版影印本教材。本书在英语国家和世界其他地方拥有众多的读者和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在国际上多次再版的经典之作的最新版本,而且是近年来已在国内多所高校被试用的优秀教材。该教材语言表达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和经济学科核心课程中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内容联系紧密,内容客观,知识体系较新,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作者对相对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理解得深刻而透彻,从而解释得比较清楚和彻底。但原版教材也有诸多问题,如原版教材内容较多,在一些内容上说明得过于详细。其教材内容、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完全不同,在某些案例的选取、概念的讲解上疏离中国的经济现实,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筛选,力求抓住主要内容,对于那些与国内教材重复的内容、章节和报道等,可以把它们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

(2)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

各个高校由于自己的师资和学生水平、专业设置、教学手段等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沉浸式教学法(Englishimmersion)和参与法(Participation method)。即交替使用两种语言,以英文为主,教师用浅显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英语和教学内容。对于比较专业的经济术语,教师用汉语准确地解释其含义,以使学生对术语和定义有准确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英文课件,并以中文加以解释。这有利于进行沉浸式教学,给学生制造全英语环境。此外还有,设置问题或案例讨论环节,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讨论,用英语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回答问题。对于课后作业也要求用英语完成。

2.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听说能力有差异,阅读经济类原版教材的效率远未达到阅读中文教材的水准,更不能用英语清晰明白地表述观点思想。与其他课程相比,在《国际经济学》双语学习过程中,所花费时间更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理解知识内容,课后要结合笔记看原版教材,双语授课使用原版教材,存在着英语阅读障碍,这种阅读障碍是老师无法直接解决的,需要学生课外下苦功。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接受度较差,采用消极的回避态度对待双语课程的学习,其学习结果可想而知。

(2)如何将原版教材与案例教学结合

如前文所示,原版教材具有语言表达规范简单、用词准确、内容客观、知识体系较新、能够反映学科前沿、内容层次分明、概念叙述详细等特点。但实践证明,原版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原版外文教材篇幅较大,并且有较多案例多是以美国为背景,这并不能满足我们教学的需要,课堂上要额外增加中国的相关案例。而与此同时,表现在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教材中部分内容未讲,老师直接给跳跃过去了,虽然在课堂上我们有简单说明,但也影响了学生看教材的积极性,认为直接听老师讲课,养成不看教材的惰性,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另外,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3)如何巩固学习效果

《国际经济学》涉及的理论较多,再加上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难度加大。如不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将难以保证。国内一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设计了《国际经济学》在线测试系统。系统中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多种题型,内容十分丰富。学生每学完一章后,可以通过进入网络题库,进行反复练习,结果可即时显示。通过比较,学生可自己判断学习成果,找出学习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通过练习,学生普遍认为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我们的试题库建设已经完成,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开展类似的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如何培养培养教学团队和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积极性

教师的素质对双语教学的质量其关键作用。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使用外语,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一支双语教学团队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教学团队还欠缺,能够承担较高质量双语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另外,教师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进行双语教学准备。如资料查找和搜集难度大,对原版教材和辅助资料的理解,以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会花费相对于一般教学3-5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这些会影响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5)如何建设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

我国没有第二语言。学生在校学习基本都是使用中文,没有讲外语的语言环境。双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否达到一定高度。学习外语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有限学习时间是不够的。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可以促进学生多用外语交流,能增强听说能力,在促进学生提高外语水平的同时也对双语教学的成功大有裨益。

三、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思考

1.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资料

内容丰富、详实的教学资料是双语教学的基础。在实施双语教学前,首先要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审定的《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为蓝本,组织授课教师认真讨论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充分进行研讨调研,以确定科学、前瞻性的教学大纲。然后据此制作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建立适合于双语教学的习题库,题型要多样化,紧密联系当今国际经济热点问题。同时建立完善的试题库,以适应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借鉴原版教材案例教学的经验,建立既及时跟踪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趋势又结合最新的国际经济走势和变化趋势的案例库,案例的选择要兼顾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服务。

2.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导致空洞、乏味。使用外语来学习专业知识,由于语言瓶颈,学生可能会陷入“翻译――理解――再翻译――再理解”的循环中,失去学习兴趣。让学生提起兴趣、让知识能够学以致用,要更多地依靠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在介绍某一理论时,可以同时介绍一些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专著或文章或现实的国际案例,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听课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选择简单、可以拓展的章节(比如关税、非关税壁垒部分)安排学生准备课件内容进行课堂讨论。

3.采用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就各高校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制约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瓶颈”是双语教学课程普遍缺乏全方位教学互动,往往表现为教师“用外文唱独角戏”。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和研讨的学习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互动的学习机制。在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互动模式给予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对讲课内容由多数听不懂转变为少数听不懂,减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压力和恐惧感,增加了他们对课堂的归属感和信心,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培养与激励

双语教学以双语教师为基础。双语教学的成败关键在师资。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学校可以选拔优秀的人才做双语师资,可以将其送出国深造。学校还可以组织到外校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有关双语教学的培训班和讨论会。此外,学校要完善对教师双语教学的激励制度,如在工作量的计算、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出国进修等方面给予照顾。

5.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与成绩考核体系

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学评价机制应有别于一般的教学评价机制。要建立一个全程监控的评价体系,实施多指标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态度与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有关部门在双语教学实施中的作用与效果。双语教学成绩的考核要根据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在考核体系中,教师可以设置多种参数指标,上课用英语回答问题、发表见解以及课下作业完成优劣等等,加大平时成绩在最终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试中,一些简单的题目要求学生英语作答,较难一些的采取选择性的作答方式(中文或英语),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与目标。

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会对教学双方产生较大影响。它可以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和思维方式训练可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促进教师思想文化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合理安排,以及教学双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2]谷志忠:简论高校的双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

[3]徐松:《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6,(6)

[4]申沛 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47-51

第3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 图形制作教学 情感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形式在不断扩大和改进,学生面对着很大的就业形势压力。所以教师要真真切切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在图形制作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观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出理论型和专业技术型人才。

一、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属于心理学教学模式的范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在心理空间上缩短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情感教学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情感的激发,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觉得更有亲近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身边的实例来为学生讲解知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4.提高课堂效率。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无形中学到许多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并受到教师的感染,将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图形制作教学

图形制作是培养学生对图形和图像的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和广告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等,其中包括图形图像的色彩、构成、创意、设计以及三维图像技术等。常用的图形制作软件有CorelDRAW、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和flash等,经过处理和创造的图形被广泛应用到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修、园林景观设计、出版社等行业。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教师要做好情感教学与图形制作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理论型和实践型人才。

三、情感教学与图形制作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使用情感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面对新形势的压力,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责任感,尽心尽力为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

图形制作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时刻关注社会中各行各业设计的变化方向,积极将社会与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内容作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如设计公交站牌的广告宣传栏,设计某个商场的标志及其宣传单等,将教学融入真实的社会生活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在实践中积极改进。同时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兴趣点,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学习目标。

(二)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看法

课堂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使学生觉得教师具有亲和力,愿意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教师在回顾复习旧知识的时候,可以就上节课所学的技术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操作,从而可以看出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

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某些已经设计好的图形,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例如教学生使用Photoshop制作水滴前,应事先找一些水滴和水珠的图片,引导学生去分析图层结构,合理想象可能运用到的工具有哪些,怎样才能增加图片视觉上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对这些技术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提出这些问题,并耐心解释变形、高光等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教会学生新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

在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灌输作用是很明显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四)学生要积极配合,改变懒散的学习态度

长期的学习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恶,面对图形制作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它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并认真对待,从“要我学”的学习态度转变为“我想学”,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努力,并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积极主动与教师互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虚心接受教师的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

四、结束语

图形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二维、三维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运用,所以图形制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也有重大的意义。在图形制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积极配合相应的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学生,也要认识到图形制作的重要性,并认真学习掌握技术知识,将其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当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樊向利.情感教学与图形制作教学实践之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99-101.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3-02

概念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并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学习认知冲突,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内化数学概念。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一课为例,说明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思考。

一、已有知识和经验是数学概念教学的起点

【教学片段】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本数学课本的封面,这是一本《新华字典》的封面,你觉得是数学课本的封面大还是《新华字典》的封面大?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大。

师:完整地说应该如何表达?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新华字典》的封面大。

生:将数学课本与《新华字典》并排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啦!

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操作)没错,只要我们把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就可以知道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新华字典》的封面大一些。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是一块黑板表面的大小,这是一个乒乓球桌表面的大小,这是纸盒表面的大小……每个物体表面都有它的大小。

认识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感知入手,通过观察、操作,从中体会相关的数学概念。如《面积的含义》一课中面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但是对物体的表面是有感性认知的,知道物体有“表面”,明白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这些认知和经验是学生学习面积的含义的基础。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感知《新华字典》的封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还用课件出示各种物体的“面”,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面”随处可见,为学习面积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二、感知和体验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

【教学片段】学习课文例1“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对物体的表面有了认识,其实,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新华字典》封面的面积?

生:《新华字典》封面的大小是《新华字典》封面的面积。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周围的物体,用手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这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1: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师:哪位同学还能够举出其他例子?

生2:镜子表面的大小是镜子的面积。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

师:你还能找出两个不同的面,比较它们的面积吗?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学生举例,比大小,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而且每个表面都有固定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为物体表面的面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面积的数学概念。首先,告诉学生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同时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的例子,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其次,教学中让学生用手摸,比较课桌面的面积与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言语表述等活动,认识课桌表面的面积和镜子表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寻找周围物体的面,比一比物体面积的大小,体会物体都是有面的,并且每一个表面都有面积,逐步认识和领会“面积”的含义和概念。

三、制造认识冲突,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片段】教学教材中的例2“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这是一个正方体,我们把它的一个面单独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你能用粉笔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一个学生用粉笔画了正方形四条边的边线,有的学生认为该生画的是正方形的周长,而不是面积,另一个学生用粉笔涂满正方形的面来表示面积,大部分学生表示这样的涂法是正确的)

师:画正方形的四条边表示的是周长,不是面积。(板书:正方形的大小是正方形的面积)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学课本封面与《新华字典》封面的大小。那你们知道,如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吗?(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相邻)

生1: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然后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2:尺子测量无法量出面积,只能算出周长,也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3: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叠在一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师:现在我用一个小长方形来测量黑板上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请看,正方形刚好和2个小长方形一般大,而长方形比2个小长方形还要大一点点。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理解了图形的面积,学会了用观察及用一个小图形去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等方法。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就是平面图形的大小。

此环节教学,教师通过创设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比如,请学生用粉笔画出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认为是画边,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涂满表面。这说明学生对面积这一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图形重叠法来测量和比较它们的大小,此处涉及面积的数学概念和测量面积的方法,这为学生今后学习面积单位、面积公式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 国际金融 双语教学 问卷调查

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意见明确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作者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而且双语教学已被教育部列作评估大学的一项指标。与此相呼应,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纷纷出台了推动双语教学的具体措施和规定。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学并非如此一边倒,而是充满了争议。比如,广东外国语外贸大学的桂诗春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误区,香港的教训说明双语教学甚至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桂诗春,2003)。在2004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一个“双语教学”座谈会上,专家们指出,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得到三个层面的收获:最基本的收获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直接的收获是外文专业词汇和外文水平的提高,更深层次的收获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有些教育工作者则通过问卷调查对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傅淑玲,张承平,谭雪梅,陈洁,2003)。笔者结合我们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来谈谈对双语教学的看法。

一、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实践与效果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双语教学的精神,我校各个院系都开设了一些双语教学课程,其中金融学院就开设了投资学和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截至2005年1月底,我们已经承担了19个班级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任务,有了数次难得的教学实践机会,加深了对当前争议颇多的双语教学的理解。下面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和考试结果来进行分析。

国际金融的原版教材很多,开始我们本着经济适用原则选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第二版),作者为美国的Cheol S.Eun和Bruce G.Resnick。后来该书的中文名称翻译为国际财务管理,考虑到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易混淆,且部分内容重复,我们后来选用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International Finance(第二版),作者为英国的Ephraim Clark,相比第一本教材而言,其内容更加与我们国内所讲的国际金融相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务性。

在接受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任务后,我们随机找了一些上过双语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解,他们反映不太听得懂,主要是语言转换时很难跟上。备课期间,我们借了不少国外原版教材备课,消化吸收后制作了教学课件,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通过网络搜索,我们还下载了国外多个高校的国际金融课件,比较分析,并与教材出版社联系,获得了所用教材最新版本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和反馈,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逐渐形成了利用英文多媒体课件、中英文讲授结合并以中文讲授为主、适当板书推导分析相关公式和案例的讲课风格,并联系实际经济现象解释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特别是联系中国实际,弥补所用教材内容以美国为主的给学生带来的理解困难。同时要求学生任选课后一个案例进行分析,作为平时成绩考核依据之一,并进行了认真批改。另外,通过课间休息和电子邮件联系,耐心回答学生问题。

由于不同专业的班级要求不同,课时也不一样,而且选修人数较多,上课时有的组成150人左右的大班,实际授课时间为45课时;有的组成100人左右的中班,实际授课时间为51课时;有的是自然班,实际授课时间为34课。期末考试试卷采用英语命题,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由于课时不同,上课内容有所侧重,45课时的考试题型分为:判断选择题15道30分;简答题5道40分;综合题2道30分。试卷分A、B、C三套,涵盖1至15章内容。34课时的考试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10道20分;简答题4道28分;综合题2道32分;案例分析题1道20分。试卷也分A、B、C三套,涵盖1至10章内容。51课时的考试题型分为:判断题10道20分;简答题4道24分;计算分析题2道26分;论述题2道30分。试卷分A、B、C三套,涵盖1至16章内容。考试时间都是2小时。

总的来看,相比中文同类课程而言,目前19个班的考试结果显示平均成绩偏低,而且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成绩较低的同学反映没有学到什么知识,成绩好的同学觉得收获比较大。

二、影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我们有必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分析影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傅淑玲等人认为教材质量、教师素质、教学模式和学生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傅淑玲,2003)。由于这19个班都是笔者教的,教学模式也差不多,因此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学生水平。另外,由于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课时、大小班、题型差异,加上学生专业背景不同,下面我们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时/大小班。从图一我们看到,课时多的班级,成绩分布呈金字塔形,接近正态分布,而课时少的班级呈双头型,不符合正态分布,可见课时数量对双语学习效果有着明显影响。由于课时少的班级只有一个班,其余班级课时都较多,因而课时数量正好与大小班相一致。根据概率统计中的大数法则,课时越多,班级越大,意味着样本越大,越接近正态分布。

(二)题型差异。由于采取的是开卷考试,当考试题型为判断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时,只要明白题目意思,读懂书上内容,较易找到类似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类推。相比较而言,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难度加大,不仅要求读懂,还要学会运用分析,因此,导致了在标准差相近的条件下,有案例分析题或论述题的班级平均分和最高分都较无案例分析题的班级低,而不及格比率则较高(见表一)。

(三)专业背景。结合表二和表三数据,我们发现不同的专业背景对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特别是语言因素。相比较而言,国贸班招生时英语成绩必须很高,毕业前过不了英语六级要面临转专业的压力,因此国贸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而金融班的学生所学的金融课程较多,在金融专业知识方面相对较有优势,财管班学生则在微观金融方面有所擅长。通过和学生交流,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国贸班学生取笑金融班学生看一页教材需花很长时间,金融班学生则取笑国贸班学生看一个例题要费较多精力,这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语言和专业知识确实对双语教学具有影响。考试情况进一步说明语言对双语教学效果影响更大。具体到各个班级,分析情况类似,各班双语课程成绩较高的同学英语水平都很好,不少同学还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而比较金融班和财管班不及格学生同学期其他专业课考试成绩,有些学生专业课成绩比较高,可见专业知识对双语教学效果影响不太确定。

三、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发放了500份问卷,在2005年1月份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进行了无记名调查,收回430份,回收率为86%,下面是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1.你认为通过学习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收获怎样?(最好请在备注处说明具体收获)

该题有效问卷417份,6%的同学认为很有收获,36%的同学认为有些收获,46%的同学认为收获不大,12%的同学认为没有收获。不少同学认为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直接看英文教材很吃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2.你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材应该用什么教材?

该题有效问卷430份,11%的同学认为应该用英文最新教材,6%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自编教材,79%的同学认为应该用加注中文的英文教材,4%的同学认为应该最好用中文教材。

3.你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应该怎样考核?

该题有效问卷389份,5%的同学认为应该闭卷考试,68%的同学认为应该开卷考试,24%的同学认为应该增加平时成绩比重,3%的同学提出用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

4.你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该题有效问卷376份,49%的同学认为应该用案例教学,31%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结合多媒体讲授式教学,19%的同学认为应该用启发式教学。

5.你认为影响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学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该题有效问卷370份,40%的同学认为是英语水平,38%的同学认为是专业知识,11%的同学认为是班级太大,11%的同学认为是课时过少。

6.你认为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应该怎样上课?

该题有效问卷415份,9%的同学认为应该用英语上课,16%的同学认为应该用中文上课,75%的同学认为应该用英语和中文结合的方式上课。

7.你的英语水平怎样?

该题有效问卷353份,87%的同学过了四级,46%的同学过了六级。

8.你已有几门课程重修?(最好请在备注处说明具体课程)

该题有效问卷403份,79%的同学没有一门课程重修,11%的同学有一门课程重修,5%的同学有两门课程重修,5%的同学有两门以上课程重修,最多的高达8门。重修课程以基础课为主,特别是数学。

9.你认为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怎样开设?

该题有效问卷406份,29%的同学认为应该实行双语教学,10%的同学认为应该实行中文教学,58%的同学认为应该同时开设国际金融双语和中文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

10.你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有何看法或建议?

很多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设双语课程,不能“一刀切”。

四、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根据实际教学结果与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教材问题。由于国外国际金融教材侧重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国内编写的国际金融教材知识体系差别较大,即使金融班的学生在上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前也没有系统学习过国际金融基本理论,学习过程中不少金融班的学生反映比较吃力,在学习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时基本没有多少专业优势,这可能也是导致金融班成绩总体低于国贸班的重要原因,而一些今后准备考研的学生则更加担心以后报考其他院校时对提高专业课成绩没有帮助。

(二)语言问题。综上分析,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主要受学生英语水平影响。期末考试在采取开卷方式的情况下成绩偏低主要是由于不少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限,阅读速度慢,导致审题不清,时间不够,影响了做题的质量和数量,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比较简单的应用分析题目失分较多,整体低分比例上升。不仅考试如此,甚至有些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在学期结束后也不太清楚国际金融到底讲的是什么。

(三)评分问题。目前我们试卷评分采用的是百分制,而由于语言因素导致有些学生卷面成绩较低,按照传统的60分及格标准,卷面不及格率相比中文课程来说要高得多,影响了一些学生就业或考研时的平均成绩。

(四)班级规模问题。由于目前双语教学的老师较少,学生较多,而国际金融又是专业必修课,因此上课普遍采用合班,规模偏大,有时甚至一次一个班达到200多人,不利于课堂讨论和师生交流。学生给老师打分很能说明问题:以前我们上中文课程时,学生评分都超过80分,上大班双语课程时学生评分降至70多分,而上小班双语课程时评分又上升至80多分,可见班级规模对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

(五)课程设置问题。英文finance既可以翻译成金融,又可以翻译成财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碰到了财管专业的学生除了开设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外,还开设了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英文教材很多内容都差不多,造成重复教学,又没有教透。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应该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1)尊重学生意愿,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让学生选择双语课程,不搞一刀切,以免一些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因语言障碍而学不到专业知识,教学中英语授课的比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决定,不能搞成全英文“单语”教学;(2)教材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外文教材,但应根据中国实际加以补充,条件成熟时消化吸收国外教材,编写符合国情的教材;(3)开设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前,使用国内教材增开中文国际金融课程,一方面为双语教学铺垫基本国际金融理论,另一方面满足考研究生学生的需要;(4)不要按60分判及格,而应按比例控制不及格率;(5)双语课程的班级规模应适当控制,以1个自然班为宜,以确保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因学生人数多而师资又不足的,也应适当控制规模,最好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流,毕竟教育部提出的只是“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其强调的是双语教学课程门数,而不是人数,外向型人才终究是少数的,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6)增加双语课时,因双语教学涉及语言转换,大学英语高达335课时,中文必修课也为50多个课时,现在按中文必修课来设置双语教学课时,课时明显不够,学生感到比较吃力;(7)注意协调分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我的双语教育[J].外国语,2004,(1).

[2]傅淑玲,张承平,谭雪梅,陈洁.关于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

第6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Dreamweaver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72-01

Dreamweaver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个可视化的网页编辑软件,支持最新的HTML标准,包括动态HTML。在编辑上可以选择可视化方式或是喜欢的源代码编辑方式。能快速地创建极具动感的网页,还提供了强大的网站管理功能,是许多专业的网站设计人员创建网站的首选工具,同时也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与Macromedia公司开发的Flash和Fireworks构成了网页制作方面的三大利器,合称为“网页三剑客”。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体验,笔者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研究,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出了“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材顺序――结合学生实际,取舍教材内容――重理论会操作,培养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享受学习成果”的教学思路。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理念,现整理如下:

1 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信心

在每学期开始上课前先用1~2节课对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告诉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用途,学好它的意义。同时告诉学生该门课学习难度不大,只要认真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

一方面告知学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和逐渐普及的生活方式。在网络空间里,网站是和获得知识与信息的基地,是个人、企业和政府机关在网络空间的形象和存在。网站由许多相关网页构成,因此网页制作也就成为这个时代的热门技术,Dreamweaver就是这样一门课程。以此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Dreamweaver是一种操作型的应用软件,它与我们以前学习的office办公软件中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在窗口的组成上、基本操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学习起来难度不大。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 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材顺序

纵观近几年出版的多数Dreamweaver教材,从知识体系上看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理论性的内容相对偏多一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相对偏少;另一方面基本上都是先将有关网页制作相关内容全部讲完后才开始讲解网站建设的相关内容,从教学角度看在内容安排的先后顺序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随堂上机操作,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打乱该教材原有顺序,对其顺序进行了重新安排和调整。

经过调整后的教学顺序为:Dreamweaver的安装、启动和退出创建、编辑站点新建、设置网页编辑、美化页面页面布局、调整优化、测试网站申请网站空间网站上传、管理。本调整一方面考虑学生随堂上机时有操作内容,另一方面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培养。

3 结合学生实际,取舍教材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取舍。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遵循“学生能学会的取,不能学会的舍”的原则。对于学生易学、操作易上手的,重点讲解,充分利用该课程“所见即所得”的特点,着重要求学生学会在设计视图界面下制作网页。对于那些学生学习难度大,甚至多数学生学不懂的内容砍掉不学,比如代码视图下制作网页(HTML常用标记除外),动态网站及网页的制作,JavaScript的编写等予以舍去。

4 重理论会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时一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操作。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际操作,做到学以致用,在用的过程中尝试创新。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精心备课,将涉及到的相关操作内容和步骤进行精简提炼,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在进行随堂上机课时,要求学生操作之前必须对所要操作的内容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用理论指导实作,在实作中检验理论,同时鼓励学生在操作时相互探讨和摸索新的不同的方法,做到举一反三,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5 任务驱动教学,享受学习成果

在教学设计时,遵循这样一条原则:“既要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又能激发学生对Dreamweaver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愉快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针对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网络包括网页都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情况,每次在进行一节课的理论知识点介绍后即进行随堂上机练习,上机操作时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力争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际任务的驱动下,体会完成任务的快乐。

第7篇

一.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将通用技术理论教学丰富化、多样化。

通用技术理论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理解、学习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认知过程。我在进行通用技术理论教学时,广泛采用了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有效地突出了课堂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丰富了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第一章第2节《技术的性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技术的创新性,我除了列举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经典案例来说明技术的创新性外,还播放了视频——新型折衣服和简易CD架的制作,用身边的小制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技术的创新性,图文声像并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通用技术理论教学通过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通用技术的思想方法和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出发,进一步向现代高新技术延伸,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让学生终身受益。

当然,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理论教学也有不足之处。久而久之,师生对多媒体设备产生了依赖,脱离多媒体设备教师无法上好通用技术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板书等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都是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二.注重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通用技术课程是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广阔舞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重视操作训练,轻视创新设计”的旧的劳技教学观念,大力加强学生的设计活动,诱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创新的魅力。在《技术与设计2》《1.3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学中,我用了8节课进行装饰台灯的设计和制作,其中第1课时进行装饰台灯的设计,要求每组学生(每4人组成一组)画出设计草图,然后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的设计方案得到补充、完善和提高。第2课时至第7课时安排学生进行装饰台灯的制作,最后1课时进行交流和评价。对于每组学生来说,要实现设计方案,首先要准备装饰台灯的制作材料和工具,如木板、铁线、塑料杯、导线、LED灯、开关、电池盒、板锯、曲线锯、锉刀、美工刀、砂布、热胶枪、胶条、白胶等(材料和工具其中一部分由学校提供,一部分由学生自主准备),然后还要明确该设计方案的工作图,只有明确了工作图,才能实现设计方案。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遇到了不少问题,通过师生和生生交流、探讨、摸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装饰台灯的设计和制作,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自身的技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注重实践,让实践成为通用技术课教学的主旋律

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的立足点,应成为通用技术课教学的主旋律。脱离实践,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就变成“纸上谈兵”,这就违背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偏离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通用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充分重视这一点,利用这一点,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用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所以我在必修课《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的教学中,以一些技术作品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技术与设计1》《7.3制作模型》教学中,我安排了7节课进行房屋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学生亲历了设计、构思、交流、探究、制作、试验、评价以及相应的分析、权衡、选择、优化、综合等一系列的技术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发展。通用技术课的实践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探究、技术方法、技术操作、技术制作等多种实践形式,因而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其中实践课要占较大的比重。近几年我校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占总课时的1/2以上,这样做不仅体现了它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而且符合通用技术课的基本理念,有效地实现了通用技术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四.加强合作、交流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和交流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而且能让学生相互受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现代技术人才所必需的素养。所以我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每4位学生组成一组并选出组长,加强同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做学生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8篇

1.1学生层次的划分:在分层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潜在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为高、中、低三层(也可分为两层或四层)。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动手、表述、组织等能力将学生按学优生(A)、中等生(B)、学困生(C)以1∶2∶1的比例进行异质(学习能力、基础等各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层,然后在进行同质(指学习能力、基础等在同一水平上的学生)分组。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完全按层次分组便于学生合作,有利于教师分类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度相似、能力相近,容易实现目标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事实表明,在相同时间里对同质学生的教学效率比对异质学生的会有所提高。

1.2教学层次的管理:分层次教学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共性目标应实施集体教学,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讲解,而在实验过程中基于各组差异性给出不同的实验任务单,宜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实验组所采取的指导思想是不同,根据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层次,相应地采取“三步走”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督导的模式,技能目标对应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三个目标层次: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最终实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彻底解放。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实验组织,都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导”只有适应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表现出真正的意义,而学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体性地位作用。分层递进教学的中“教”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促进“教”与“学”互应,这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允分尊重。

1.3目标层次的确定:由于学生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所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关键是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这样的教学能够适合并满足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与其相应的实验要求:第一,低(C)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最低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识记”和“应用”的水平,技能目标为“模仿水平”,能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运用基本实验仪器、器材进行测量、实验的安全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处理等;第二,中(B)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一般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应用”和“分析”的水平,技能目标为“独立操作水平”,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分析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对实验中的简单故障和问题进行排除等;第三,高(A)层次目标,要求学生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即知识目标达到“分析”和“综合”的水平,技能目标为“迁移水平”,能综合的运用新旧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创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新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等。

2分组实验中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