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6 16:25: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服装设计调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杭州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试点工作,全面动员和部署全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调查工作。开展这项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摸清全市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现状,了解村情民意,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为搞好这项调查工作,市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在永昌镇进行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下一步全市开展调查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刚才,永昌镇介绍了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市农办陈新主任就如何做好调查工作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这次全面调查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我完全赞同,请大家回去后,按照各自的职能,结合本地和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从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施了“百千”工程、康庄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有线广播进村入户工程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不断推进。其中,“百千”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10个示范村,64个重点整治村和280个一般整治村建设任务,投入建设资金13亿余元,新增村内道路建设面积243万平方米,新增住宅建设面积89.6万平方米,拆除空旧房76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3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房(箱)5150座,新装路灯8042盏,消除“赤膊房”64.2万平方米,整治河道建设98公里,改善农村饮用水人口7.8万人,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8500多户。当然,其它方方面面成绩不再细说了,从总体情况看,可以说是成效显著,变化巨大。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投入,农村的面貌有较大改变,但从全市范围来讲,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是不相适应,有些村庄的环境整治还处于从点向面推进的阶段,村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设施和生活供水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虽然大家对农村基层的总体情况比较了解,能够说出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方方面面的数据和百分比来。但具体到一个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等情况,没有确切的数据,心中并没有底。同时,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地域、区位条件有别,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也不尽相同,希望政府帮助建设的项目和提供的服务要求也不一样。现在不少地方不了解农民最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工作的盲目性很大。再由于对农村的基本情况不清楚,政府的许多投资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效益不高,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工作,才能把我们的家底真正摸清楚,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说,搞好这项调查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在下一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依据实情,把握全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而且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决策,切实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也有利于各级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调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务必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这次调查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二、明确任务,切实抓好这项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是一项全市性的专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市域范围内目前所有的自然村及以上的村庄,即对每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进行全面、专项、详实的逐村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个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内容分为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事业,以及问卷调查等四大部分。
这次调查工作内容多、指标新、范围广、要求高,与以往的常规调查有所不同。在调查内容上,涉及所有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事业的情况;在指标设置上,涉及到城乡统一供给饮用水、污水治理、垃圾统一处理,以及通信网络等;在调查对象上,涉及全市应普查的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和农户;在工作要求上,时间紧且要保质保量,并尽可能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因此,要求市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抓好各乡镇、街道调查人员培训这一环节,特别是对村报账员和驻村指导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搞好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下星期市里将要举办调查人员业务培训,我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应训尽训,务必使每位参加调查工作的人员对调查指标的概念理解正确、填写规范完整,确保调查数据准确无误。
在这次调查中,市是主体,乡镇、街道是中坚,村报帐员和驻村指导员是工作基础和力量,大家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如何,关系到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因此,大家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绝不能敷衍了事。各调查人员在调查时一定要进村入户,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按照附表(件)要求以现行政村为单位逐栏、逐项据实
统计填表,既不要掺杂水分,也不要缩小数字。有的地方报统计数据,为了政绩把情况报得好一点,有的地方为了争取资金把问题报得严重一点,这两种情况最后都会导致自己吃苦头。要明确调查责任,填表后村会计和驻村工作指导员要签名,村要盖章确认。乡镇、街道要选派熟悉村庄情况、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经常下村指导和帮助,对村庄报送的表格逐村逐张审核,并形成统一的电子文档通过农民信箱上报市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里要求,11月25日市里完成统计数据上报工作,村里的调查工作务必在11月10日前完成,市和乡镇(街道)的审核、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工作务必在11月15日前完成。第四季度农村工作不少,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将趋于繁忙,加上各级换届,希望大家统筹协调安排好各项工作,克服一切困难,组织专门力量,集中精力和时间,扎实做好这项调查工作。三、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调查任务
这次调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及时完成调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决策参考作用,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做好调查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将下发《关于全面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现状调查的通知》(富政办[20__]128号),对调查目的、调查方式和内容、时间安排、工作保障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各乡镇、街道要认真按照《通知》和今天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市里已经成立了这项调查工作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市相关部门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组织好调查力量,落实好工作保障。各乡镇、街道是具体操作的,近期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抓紧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职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会后,各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要作一次专题研究,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及时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的作用。这次调查中,驻村指导员是骨干力量,全市每个村都有派驻的驻村指导员,所以,这次调查要充分发挥驻村指导员的作用。各乡镇、街道要动员驻村指导员积极参与到这项调查工作中去,既要把这次调查看作一次熟悉情况的好机会,利用这次调查加快了解村庄基本情况,又要发挥好联络协调作用,帮助各村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比如与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的衔接。在这里我建议一下,市农办要把开展这项调查工作列入驻村指导员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监督,促使这项工作更加圆满完成。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88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volunteer servi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ing national unity, promoting national culture blend, and accelerating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make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the student volunteers of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ed,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humanistic care of minority students, build the social practice motivation mechanism, and adhere to the multiple subject on volunteer service advance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volunteer service; countermeasures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成为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交融,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不仅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具有少数民族大学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许多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大力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但其运行面临项目开发、社会支持、资金政策保障、组织激励、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本研究选择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问卷调查,调查人数150人,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86人。本研究将以86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调查表为研究材料,分析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解决的对策。
1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
1.1 问卷调查方法
我们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采用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QQ邮箱和公众微信号的基础上调查等方式进行,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研究问题相同。大学生志愿者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78.67%。少数民族大学生86人(72.88%)。大学生志愿者问卷调查的内容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在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志愿服务的招募情况、服务经费的来源、服务的类型、家人的支持情况、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等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基本信息:被调查大学生平均年龄22.5岁;从性别分布上看,男生20人,占16.95%,女生98人,占83.05%,女多于男,比例失衡。少数民族大学生86人,占72.88%;从民族比例看,被调查8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排名在前五位的是土家族(22.20%)、苗族(16.90%)、壮族(14.94%)、蒙古族(12.33%)、维吾尔族(9.98%),其他25.66%,即土家族、苗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最多,而藏族、维族学生比较少。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者问卷调查结果
(1)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名(95.35%)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因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增长知识和能力;79名(91.86%)帮助所需要的人;74(86.05%)认为是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51名(59.30%)认为是自己的社会责任;35名(40.70%)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或个人目标。(2)参加志愿服务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与认可。34名(39.53%)参加志愿服务得到家人的支持与认可;27名(31.40%)家人未表态,而有16名(18.60%)家人坚Q反对参加。(3)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21名(24.42%)认为社会对志愿服务不重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不理解;17名(19.77%)认为缺乏有效的管理。12名(13.95%)认为志愿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11名(12.79%)认为志愿组织太少;7名(8.14%)认为政府重视不够;5名(5.81%)认为对志愿者的表彰机制不够。(4)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14名(16.28%)认为资金有点,但不足;35名(40.70%)认为资金太少,起不到作用;83名(96.51%)认为应呼吁企业及个人捐赠。(5)志愿者的招募情况。在问及加入志愿者组织的要求时,56人(65.12%)选择只要报名就行;25人(29.07%)选择报名加面试;仅3人(3.49%)选择报名、面试,再加培训。
2 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积极性
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不高。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较艰苦的农村和较偏僻的山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课堂学习,且自己孩子的专业知识基础本来就与其他同学有差距,有合格的学习成绩能够顺利毕业才是最重要的事,没有必要参加其他的活动。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2.2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专业化的培训
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者无法培训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受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本次调查中94.19%的志愿者只要报名就行,没有接受志愿服务理念的教育,更没用工作方法技巧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知识,凭着满腔热情和爱心从事志愿服务,他们在从事志愿服务时缺乏生活和工作经验,很容易暴露出自身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影响了服务的效果与质量。
2.3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领域狭窄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着服务领域狭窄,有79.15%的志愿者选择帮助敬老院、福利院,27%选择其他志愿服务。受传统观念影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志愿活动上面,而不能将服务视野扩大到社会成员的全面需求。其实,志愿服务的基地可选择的不只有敬老院、福利院,还有医院、博物馆、展览馆、交通要道、旅游景点等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场所使服务的服务领域更广泛。只有扩大服务的领域,才不会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状况。
2.4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缺乏社会的认同
由于我国志愿者组织活动起步较晚,只是简单地认为志愿者服务是学雷锋做好事,低估了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意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每年的招聘会,大学生能力的象征就是党员、学生干部,而忽略从事志愿活动的经历。本次调查显示23.5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寄希望于将志愿服务工作经历作为个人今后就业过程的一项竞争资本。如果志愿者组织得不到企业界的认同,这23.5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可能会随时退出志愿者队伍。
3 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关怀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文关怀。近几年西南大学采取丰富多样的沟通手法取得彼此信任,例如“少数民族学生成长论坛”既为少数民族同学搭建了学习、成长的平台,又在交流中见贤思齐,找准了自己奋斗的方向;“少数民族艺术节”既通过动态的才艺大比拼、游园小游戏,又通过静态的民族文化风情展全方位介绍了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呈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景象;“运动会开设板鞋、蹴球等项目”既挽救这些濒危的民族活动,又提高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积极性;全校7个学生园区都有自己独立的食堂,可以吃到各个地方的风味美食,特别“民族餐厅”,专门为少数民族同学或者是清真的同学准备的民族食堂。“自觉自愿”的原则是志愿者行动区别于其他教育或管理活动的一个最突出特点。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以阳光健康心态“自觉自愿”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3.2 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必须构建起有针对性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完善的奖惩体系。在社会实践的各个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少数民族学生应给予精神奖励等内在激励,使其具有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而产生一种满足感,为能够展示自我而高兴。还可加强外在激励,例如,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奖学金等其他考评的重要依据,为志愿者提供纪念品、奖章、证书等鼓励其参加社会实际活动。而对于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不合格的少数民族学生,设计力度合理的惩罚机制,做到奖罚制度相适应,共同推进社会实践教育健康运行。通过开展“优秀少数民族志愿者”评选活动、社会实践先进少数民族个人宣讲会等活动,利用优秀的学生事迹来激发和感染其他少数民族学生。
3.3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
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目前,在我国内高校志愿服务缺乏协调统一,服务效果欠佳。各志愿活动各自进行,每年学雷峰的时候,到处是雷峰叔叔,而某个特殊志愿活动日或者服务对象要电视、报刊报道后,才能得到集中式、临时性赞助和支持。所以说,高校志愿服务的实施必须有,学校与地方党政机关、校内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应形成联动的工作机制。大学生志愿者服湛梢允巧缜内开办“市民学校”、山区支教,也可以去敬老院关爱老人。当前,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志愿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院经费,社会捐赠基本上是空白,使我们的志愿服务资金的匮乏。所以,争取基金会、企业捐赠以及个人捐赠等资金资源支持志愿服务,使效率和效用最大化,对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大有裨益。因此,针对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志愿服务的现状,建立志愿服务协调机制和指导规划,促进志愿服务事业规范、有效而快速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靠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实践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去亲自接触社会、体验社会,传递更多的爱和温暖,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的价值观根植于学生的大脑,并内化为他们的行为指南。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中扮演自己平常在校园里无法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丰富了大学生的经历,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帮助他人和奉献社会之后将会收获和体现自我价值,为将来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承廷,徐建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0.
[2] 卓高生,李昱熹,陈瑞洋.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4-77.
笔者认为高校增加设计管理课程十分必要。服装企业的设计管理目前在国内刚刚起步,高校开置服装设计管理课程不仅能够提升服装专业学生的设计素养,对培育服装设计人才,完善服装设计师职能方面也具有非常必要的可行性。
关键词:服装设计管理;服装设计师;必要性
21世纪是我们国家的服装产业迈入自主品牌的跨越时代。在这充满生机的年代里,服装企业选拔的高等服装人才不仅仅是实践型,更需要管理、设计、理论皆通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高校培养出来的服装设计类人才,进入社会后面临一个重要问题:部分服装专业人才对设计管理认识的无知,导致企业中从事服装设计管理的人士很大程度上是非服装专业人士,有碍服装企业信息的传达。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设计师除须具有产品创新设计能力之外,用设计管理知识来指导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类人才的稀缺,也成为阻碍中国服装品牌发展滞缓的原因之一。
一、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通过对服装专业在校学生和职场服装设计师的调查,笔者整合数据后归纳总结出:
服装专业在校学生对设计管理的认知程度远远低于职场服装设计师的理解。学生中听说过设计管理的占调查人数的10%,而职业服装设计师则全部听说过。
对于服装公司是否需要服装设计管理的认识问题,学生中有40%认为需要,而设计师中有84%认为需要。其中设计师中认为需要的大多是优秀服装企业的人员,团队规模较好。
服装设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还是对设计的管理的问题,学生有24%认为是对人的管理,有30%认为是对设计的管理,其余56%认为是对人和设计管理的总和。设计师中则有78%认为是对人和设计的综合管理。
当被问及从何种渠道了解的服装设计管理,72%的学生是从网站看到过这个字眼,而90%的设计师是从工作岗位上才了解的设计管理的内涵。
服装设计管理在服装行业中的影响力问题,学生中有62%认为不清楚,而设计师中有70%认为很有必要。
当被问及服装行业中设计师的地位时,91%的设计师抱怨地位低下,常常受到设计部的批评,积压货品的帽子总是由设计师来承担;而学生中93%的人认为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很受尊重,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区别。
2.高校增设服装设计管理课程的必要性
设计管理课程在其他专业较为普遍,已经获得大家的认可,企业中设计管理人员依据顾客的需求,将市场中顾客的认识转化在新的研发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管理、指导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企业占有市场上有限的利润空间。而服装设计管理课程则在普遍遵循设计管理章程的基础上,强调管理服装设计师的职能,使设计师的设计具有远见性,平衡顾客幻想与设计事实的调控,以此完善服装企业形象,帮助顾客与设计师之间的沟通。换句话说,服装设计管理是企业协调设计师完成设计目标的核心管理,是服装企业完成独立自主研发的关键部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的服装行业并不缺乏人才,我国的本科、研究生等服装专业高等教育前仆后继,值得我们骄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多,其中利郎首席设计师纪文波从兵马俑提取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的范例成为不少中国服装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然而,我们的大多数服装企业存在怨言:国人不认中国本土牌子。但事实是很多国外的品牌都是在中国加工而成,并且很多英文字母命名的服装品牌其实也是中国本土的牌子。为什么会“自欺欺人”?原因是我们缺少服装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服装设计管理的执行者。
以往,高校的传统服装设计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独立制作服装的基本技能,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由于很少涉及管理课程,学生缺乏对社会环境因素的考虑,团队协作能力较弱,而国外服装设计教育则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之外还同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策划能力。服装设计管理在国外己经不是新鲜的学科,它不能被纯粹的服装设计师替代。
综上所述,高校增设设计管理课程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使得我们国家应该设置服装设计管理学科。我们需要了解全球规则,补充新的管理理念,借鉴先进的理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设计管理课程,让学生成为能够由高校顺利过渡到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结束语
高校是学生通往职场的首选,高校课程的合理性对降低学生进入社会的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的设计人才,在完成设计任务之外,更要兼具研发、计划、生产、销售、宣传、沟通、资源的合理运用及组织等职能。
对于服装领域的高校来说,单纯地把设计与管理角色进行区分,对服装企业的要求相背,对服装设计人员也是一大损失。在高校服装专业适当设置设计管理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应该具有既懂设计又能运作的职能。因此,高校增设服装设计管理课程对我国服装领域来说,是质的飞跃,具有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花景勇,何人可.阿莱西及其设计管理[C].长沙:湖南大
学艺术学院院报,2005.
【2】杨君顺,唐波.设计管理理念的提出及应用[J].机械,
2003; 30(增刊).
【3】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M].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一、目前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出现差异性。服装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的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该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之前不具备扎实的基础。同时,部分高校设计的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创造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是依据服装设计图纸和基础绘画实施教学工作,不关注美术基础,导致学生只具备简单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第二,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流行的代表,所以其教学内容涉及很多流行元素。大部分学校会指定美术基础较扎实的教师实施基础美术教学工作,同时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实际美术基础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会忽视一些流行因素,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导致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与流行因素无关。第三,原始的调查反馈、评估与教学脱节。目前,部分高校实施的教学评价往往是在学期末实施匿名调查,这种调查的形式较为单一,实施的完善性得不到保障。
二、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目标和方法
1.创新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要让学生系统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法等,满足课程系统教学工作的需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基础,为美术基础教学自然过渡到之后的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课程教学提供依据。在美术基础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优质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依据美术基础知识的应用要求,教师要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美术基础课程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当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集中的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考察,走进市场中寻找、发现更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理念。
2.培养有审美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
依据美术基础知识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案,教师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服装设计观念,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如,关注多种等级的服装效果图创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信息,系统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氛围会影响参赛人员整体能力的发挥。同时,在比赛之后,学生可以彼此交流观点,拓展自己的设计方向,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学方式,取长补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之后的教学提供基础。3.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方案教师研究教学活动形式和构成,可以有效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
4.全面考核评价的标准
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特点,不断创造与课程相符的考核形式,加强考核工作后的信息管理和研究,不断完善考核工作。教师还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从而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
5.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
在实施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需要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等形式在学校网络大平台中构建系统化的评估、反馈小平台。这样教师不但可以有效掌控教学方向,为实际教学工作创新提供依据,还可以满足学校评估工作的要求。结语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教学形式,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进步培养具备较高审美能力的设计型专业人才。
作者:王芬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凤.美术基础与服装设计专业桥接的教学模式研究.艺术研究,2015(4).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 设计与工艺结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27-02
服装设计中的设计是有计划和策划的进行服装的创作,而工艺是指人们利用工具对存在的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最终做成一件成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与他人,而工艺的目的是进行使用,正是二者的不同导致目前的服装设计教学一直在探索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服装设计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设计、审美和艺术,往往不注重对工艺技术的培养,加之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目前服装设计教学还有形成完善的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不能单纯的进行构想,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工艺与服装设计的联系,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构想的实施。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教学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其本身包含着艺术和手工技艺两个因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和综合型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建立起以设计和工艺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1.对服装设计的教学
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服装设计的定位,将流行的服装设计的图画表现形式与色彩搭配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设计与工艺结合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学校可以进行模拟平拍,对学生设计的服装进行虚拟平拍,让学生对了解具体的设计流程,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技能。
2.对服装结构设计的教学
在进行服装结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灵活的结构制图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结构制图能力,实现学生制版打板能力的提升,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设计的代表性服装与成衣课程结合在一起,按照固定的比例进行制图裁剪,由浅到深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的开展。另外,在服装结构设计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款式的变化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放缝和打板要求,并根据款式的实际纸样进行有效的实践和训练。同时,老师要逐渐增加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难度,让学生在服装设计中灵活进行打板,并可以根据样衣要求进行打板,从而通过这样的实践性极高的活动提高校学生的服装设计技能。
3.对服装材料工艺的教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服装设计的目标,学生必须对服装材料进行详细理解,为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对学生开展服装材料工艺教学。在服装材料工艺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面料和辅料的知识,还要增加学生对面料各方面性能的理解,包括面料的结构、风格与特色、服务性能和成型时的状态。在开展服装材料工艺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实现服装设计与工艺材料应用的有效结合。比如在设计一套晚礼服时,要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材料的选择,然后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晚礼服制作,使制作的晚礼服顺畅平整。
二、如何促进服装设计教学中设计与工艺结合教学模式的实现
1.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对服装平面图进行标准化
服装平面图在服装设计中的主要作用是让服装设计的效果图更好,而在现在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对服装设计的效果图十分重视,而往往忽略服装平面图的存在价值,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服装平面图的重视度不够,在教学中的涉及范围不够或不进行过多的补充说明。为此,要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加强对服装平面图的标准化,并在服装平面图的制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严格、准确和仔细的绘制,而不能进行盲目的设计,否则将导致后期的服装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让服装设计与工艺出现断层,使最终做出的服装不成功。另外,教学过程中要对完成的服装平面图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正,保证其正确无误,实现设计者的设计的服装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模糊工艺与设计的学科差异
设计教育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形象敏感度,并通过原有的知识理论体系形成符合要求的项目模型,然而工艺教学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服装设计过程中往往是根据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需要设计者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对服装设计发展趋势的预测过程中,又往往需要设计者利用自身的形象思维进行预测。但是服装设计作为在理性思维制约下进行的组织活动,应该采用逻辑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的原则。可见,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与工艺是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模糊工艺与设计的学科差异,采用设计与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既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又具备娴熟的工艺技术。
面对时展和物质水平提高对服装设计提出的严格要求,服装设计教学提高自身的重视,在教学中开展设计与工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技能时实现自身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为自己的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赞乐,刘胜利;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6):128- 130.
一、波西米亚风格论述
波西米亚在现代人心中代表着浪漫、自由、随性,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都市人内心共同需要的流行风格。第一,从服装特点上分析,波西米亚注重色泽鲜艳,多采用手工装饰,以及材质比较厚重的面料。其中比较典型的服装样式就是皮质流苏、蜡染印花、刺绣和珠串以及手工结绳等;第二,从风格上分析,波西米亚风格中充满了自由洒脱、奔放不羁的情愫,能够体现出社会中一种比较独立的生活方式;第三,从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其设计比较复杂,感彩比较浓重,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迅速制造氛围。波西米亚服装设计主要倾向于设计精神的统一性,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生活态度。
二、波西米亚风格服装特征表现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兼容并蓄,其服装设计风格并不是单一形式而存在,而是与多个民族之间相互融合而产生。该种设计风格具有一定的小资情调,设计间透露出简约大气。其主要的特征表现如下:
1.造型面料方面:波西米亚风格服装多为宽松,其上装以一字领、V字领形式居多,其女性下装多以A字裙形式为主,并且裙子长度过膝,裙摆较大。在服装面料方面,主要以棉、麻以及皮革为主,部分服装中采用莱卡等质感面料。
2.服装色彩以及图案:波西米亚风格服装色彩比较艳丽,注重色彩之间的搭配。在服装图案选择方面,主要以民族图案为主,关注装饰效果2。
3.服装细节配饰方面:波西米亚服装细节注重在领口、袖口以及腰线处加以细节设计,通常运用刺绣、亮片以及流苏等设计元素进行设计。服装的配饰主要以彩色石头、金属等为主,收拾造型比较夸张,民族色彩比较强烈。
三、波西米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表达
1.国家服装设计中的波西米亚风格体现——以Gucci服饰为例
波西米亚风格的服装设计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并在国际服装T台上经久不衰。波西米亚风格主要代表着一种放荡不羁、追求自由、简约随性的生活态度,正是忙碌的都市人心中所追逐的艺术风格,在国际服装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波西米亚风格服装设计逐渐从一种民族文化形式演变成了一种流行与时尚,其设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近年来,随着国际服装不断发展,波西米亚风格在国际舞台上反响强烈,掀起一股波西米亚风潮。例如,在意大利著名的服装品牌Gucci中,波西米亚风格设计应用比较广泛。Gucci旗下产品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时装、鞋、箱包、墨镜、领带以及丝巾等。是典型的上流社会奢侈品类,在2013/2014秋冬季的服装设计中,作品风格展现出了比较强烈的民族风情,其中,女性上衣色彩多以鲜艳为主,下身为紧身长裤,脚下是带有浪漫、随性色彩风格的流苏马丁鞋,并且服饰上衣佩戴金属腰带,服装整体风格俊朗、阳刚。而波西米亚风格在服装设计中能够很好的展现。
2.服装设计以时尚为基础,实现整体统一
将波西米亚风格应用于实际的服装设计中,需要将波西米亚风格设计精髓很多解读,首先,在服装整体上需要充分体现出设计统一性,从设计细节上入手,尊重服装设计精神与设计的时尚性完美统一。一方面,波西米亚风格服装在穿着上要能够体现出消费者的气质,个性以及文化修养,在外形设计中注重人体比例线条,遮盖缺陷,彰显特征。另一方面,在服装面料选择上,需要以舒适为主,并且面料的搭配要符合环境与季节性。例如,通过波西米亚风格服装来展示浪漫的情怀时,可以在服装的色彩上多加修饰,采用丝质比较柔软的雪纺衫,点缀设计,在女士服装的腰部注重线条的处理,突出东方女性的线条美感。
3.推崇正确的波西米亚风格
波西米亚风格设计服饰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不同的设计师对于波西米亚风格理解不同,但是无论波西米亚风格经过多少种变化,都需要设计师不忘波西米亚原始文化精髓,不能而已篡改。波西米亚文化能够打破传统,崇尚自由,并且个性张扬,但是,其设计风格中难免会出现个人主义思想,因此,设计师在实际服装设计中,需要将波西米亚服装风格中的积极元素发挥出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集合我国服装设计整体风格,实现文化相互融合。设计思想是服装设计中的灵魂,要想实现波西米亚风格与服装市场的结合,首先需要设计对设计理念进行感悟,对我国服装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出符合当前时装趋势的作品。例如,波西米亚风格在春季时比较豪迈奔放,但是在服装设计理念中又不失浪漫轻快,因此,在服饰的实际剪裁中,多以宽松大袖为主,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服装形式上能够表现出人们追求自由、轻松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关键词:服装工作室;服装设计;项目教学法
一、服装工作室的基本含义
从理论上来说,“工作室”是现代知识经济型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将教学的两大宗旨――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体,学生不仅能够在工作室中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的实践性知识。
何谓服装工作室呢?顾名思义,就是从事服装工作的地方,它是围绕着服装设计进行的。而服装工作室下的项目教学法从本质上而言,正是一种将课堂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
二、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层出不穷的高校服装教学方法综合来看,“轻能、重知”是服装设计传统教学的主要问题集中所在。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毕业后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工作适应期时间比较长;从学生的角度看,多半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但是比较喜欢做设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也因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从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看,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仍相差一定距离,实践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且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以致传统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佳。
在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思维、实践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设计知识的获取不能仅仅从教师在课堂教学里所教授的内容当中去吸取。很显然,传统模式下由教师全权掌控的教学方式是难以与服装设计理念相适宜的。
与此同时,服装设计教学中对于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的要求也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满足的,如果将服装设计教学视作一个整体,基础教学与专业学习则是这一整体中最关键的两大组成部分。基础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兴趣,而专业学习则侧重于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对这两种目的不同的课程教学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也就无法满足学习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三、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运行的内容分析
按照“教师导学一学生自主学习一师生合作研讨”的一般倒序,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可以按如下步骤来实现。
(一)成员的选取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成员选取时应当采用双向选择、内部组合的基本方式。学生按3-4人分为一组,组长根据组员的特性进行分工组合。
(二)基本教学内容方式
1 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延伸
教师可以选取与工作室设计理念比较接近的实践基地作为知识扩充与延伸的根据地,结合当下服装潮流信息,通过PPr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反映给学生。
2 制订项目课题
学生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通过产品定位、服装流行预测分析等手段制订出服装设计项目课题,使学生具备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
3 解说与讨论
组长需要组织成员将项目课题调查方案及设计思路进行整理汇总,通过PPT形式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解说与讨论。
4 指导定稿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对小组上报的项目课题进行研究与改良,指导学生对服装设计所需要的面料、配饰等进行选择,以确保修订稿的设计先进性与技术可行性。
5 成衣制作
组员可以讨论选取小组主打设计,并进行成衣制作。教师可以将成衣制作作为服装设计课程综合成绩评估当中的一个项目,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建立起了对服装设计的浓厚兴趣。
6 设计评分
教师根据成衣与设计方案之间的契合程度、成衣的潮流程度、成衣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因素综合考量,以组为单位进行点评与评分。
7 作品参赛
它是整个服装设计课程与市场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关键的部分,学生通过这一形式可以认识到自身服装设计能力在整个服装行业中的水平与地位,据此更好地激励学习。
8 作品展示与陈列
它不仅是服装工作室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更是工作室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通过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一段时期的应用,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式有着如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优点。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的积极性
使用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潜在的专业积极性充分地被激发出来,学习的过程既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自身设计才华的体现。
(二)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服装工作室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了不同的组别,以小组为单位制订服装设计课题。学生在完成项目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提点,不仅使所完成课题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合作、互助意识的提升。
(三)树立起了服装设计的职业自豪感
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考核成绩过分关注的思想,它所重视的是学生在服装设计中所经历的全过程。它不仅培养起了学生在遇到设计难点时,自我思考、自我分析、自我解决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自身身为服装设计专业领域职业人的自豪感、使命感。
总而言之,将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引入服装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浓厚的专业氛围当中吸取专业知识,在设计生产基地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需要坚持“在实践中谋发展,在发展中谋真知”的宗旨,及时发现并总结其在服装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做出相应调整与改进,才能保证这种服装工作室式项目教学法始终带领着服装设计教学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民办教育研究,2009.
关键词:服装设计;市场需求;教育改革;创造思维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7-0087-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服装设计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于是我们的服装设计行业是否能满足每年上万服装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就成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下一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将何去何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服装设计人才?各个院校是如何开展符合自己特色的服装设计教学?服装设计教育在中国创意产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诸多问题已经足够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一、中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领域简述
我国的服装设计起步较晚,相应地设计教育起步也较晚。据有关资料查证,中国第一届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始于1980年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染织美术系,距今不过30年。虽然在这近30年中,出现了张肇达、王新元、吴海燕、刘洋、郭培等一批优秀的设计师,我国服装设计教育和服装企业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和欧洲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国内服装设计大师的名字还远远不如伊夫圣洛朗、皮尔卡丹、约翰加利亚诺、亚历山大麦昆般响亮,活跃在世界时装设计舞台上的中国设计师是零的概念,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我们正处于一个次流的劣势。总之,中国目前的服装设计水平还停留在参考学习模仿国际大师的阶段。
中国服装设计目前的现状,说明设计师缺乏对服装设计艺术特质的正确认识和理解,而这一切都直指我们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因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改善服装设计教育中存在的这些弊病,培养学生从自我走向受众、从纸面走向成衣、从学校走向市场,是中国服装设计教育的当务之急。高校是培养服装设计师的摇篮,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都直接关系到设计师的素养以及我国服装设计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中国设计师走出国门的速度。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服装设计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各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校所在不同区域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特性,根据需求人才的知识结构,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有能力创造品牌的人和托起中国时装业的新锐设计师。服装设计教育制度改革决定着服装设计行业的未来,高校、企业以及学生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服装设计教学领域,充分的借鉴西方发达教学体系是一条发展捷径,但同时我们应该找寻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下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当前中国服装设计教育领域的改革进行阐述。
二、改善传统授课的方式
仅仅10年前,人们还在讨论什么是服装设计,而现在,报考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成千上万,成为一门热门专业。这一现象虽然短期间带动行业发展,但其实对教育而言却带来了很多弊端。比如,服装设计专业从最开始的几个人的小班授课变成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班授课,这时候,老师不能顾及所有学生进行互相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部分学生不专心学习的状况也开始频频出现。针对这个现象笔者认为:学生需要个性的张扬而不是统一性。小班上课可以通过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指导,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所长,让每位学生都有较强的参与感。尤其是在实践课上显现的尤为突出。
在授课方式当中,除了上面所举的一个典型例子,弊端还有很多。而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在设计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做到:①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②激发想象,启发创造思维。③走出局限,让学生敢于质疑。④营造氛围,创造空间,抒感与想象。
三、加重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我国高校中设计课程很多,一般倾向于理论性科目,一味的讲述什么是设计,应当如何设计,程序是什么,规则是什么。而对学生实际操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关联的也不多。国内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对于社会需求不作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较少,学生的作品缺乏市场意识,不会进行信息收集与市场开发,设计只停留在作品阶段,没有转化成市场需要的竞争产品,对于自己的作品不是奇思妙想,就是奇思怪想,学生根本无法从市场的角度去进行衡量预测。可见老师单一的“传授”型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和追求个性化的发展。作为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对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
对于服装院校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实现自己的设计作品,真正的让图纸变得有价值才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而不是让学生忽视工艺实践,忽视面料性能,人体结构特征,将艺术看成至高无上,一味强调纸面画稿和戏剧化效果,设计意图仍然无法真正得到实现。所以大量的安排实践课比例有助于加强学生在制作上的技巧和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当今竞争尤为激烈的行业形态中,一个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拥有创意思维,精通制作和打版的设计师才是各个企业急需的人才。要明白服装设计并非是画出设计效果图就完成整体设计,它最终要做成成品穿着在人的身上来检验其效果。
“设计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你设计的产品能否卖得出去,产品如何才能更快进入市场”。作为高校我们要强调培养学生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能力。教给学生最重要的理念设计是要为消费者服务的,我们不是在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是要围绕消费需求进行创新思考和设计创造出一件产品。所以,作为高校教师不应该照着教材,向从未接触过国外生活的学生大讲国际设计大师的时尚理念,让学生看着国际品牌图片研究其设计风格,在毕业前模仿着一些流行概念画出一组创意性服装,上街找个作坊制作出来……这样打造出来的“设计师”,又怎么能适应企业的设计创新需要?
我们唯有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教学体系,在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上进行相应调查,课程设置遵循基础课导入专业课,理论课导入实践课,主题设计导人产品设计的原则,强调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进行服装设计企业的合作实践,强化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并引导学生将它与现代意识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服装风格,才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才可能培养未来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改善设计能力偏弱的局面。拉短中国服装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不可回避的“距离”。
四、加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一)服装设计不是画美术作品
服装设计作为艺术性很强的专业,在国内高校一直以艺术类人才的模式进行着培养,有没有美术基础成为衡量考生专业素养的关键。在很多高校,时装效果图画得好与坏成为一个学生专业成绩的重要标准。其实,一个人是否有美术基础,对将来做设计师不是一个必要的因素。对服装设计者来说,用绘画的语言描述服装的形态,只是一个最基本表达方式和让你设计锦上添花的一种工具,它所要求的绘画基础并不需要有如美院那样的高水平技法和学习纯美术学生那样的基本功训练。
很多国际优秀的设计大师并不懂得绘画,但同样可以设计出令人叹惊的服装。因为服装绘画只是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而考量其真功夫的标准,是要面对同样的创作材料,如何通过服装的结构线和工艺细节体现出设计思想。细节和质地是一件好衣服的灵魂,所以驾驭各种各样的面辅料显然要比让学生们画出一堆漂亮草图要重要几百倍。
所以,在重视绘画基础观点下培养出的一批批艺术功底很强的设计人才走出象牙塔似的校门,对我国的服装业发展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只会让服装行业形成一种形式色彩斑斓,内蕴却苍白无力的一种错误的现象。要明白服装企业最需要既擅长服装设计,叉懂工艺、懂板型、懂流行、懂营销运作的综合人才,而不是单一只会“纸上谈兵”,设计“图面效果”的人才。
(二)紧跟时代潮流
学生的眼界和知识水平决定了他们的设计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不断给学生注入新的血液和能量,才有可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而在我国很多高校的教育当中,在教材的选用上显得比较落后,有些基础性课程教材可谓是一尘不变。我们都知道时尚是个很不安分的因子,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所以时尚产业它固有的特性也决定了它存在的形式可以是变化多端的。比如说效果图技法的表现和剪裁工艺,如今效果图的技法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新式的剪裁技巧和立体裁剪都毫无疑问的代替了传统的技法表现和剪裁方式,如果在教学中还在使用八十年代的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注重校企联盟
为了使学生的作品更具市场性,让学生毕业后能与企业有良好的衔接,学校应从各方面积极争取和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这样可以使在校生了解到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和相关企业的管理模式,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学校也可以定向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还表现在企业赞助相关设计比赛和毕业秀,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又可以为企业找到心仪的设计师。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得校企双方受益。所以现阶段,企业与服装设计学院的联谊将成为社会发展大的趋势,不可逆转。
但是对于学生,希望他们可以先将自己的风格和技术巩固好,顺应市场的问题其实是需要教育者的指引和媒体对本土服装产业的源源不断的信息传播的,在这些都做到的情况下再鼓励那些才华横溢的学生考虑到”白领”这类已经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声望的本土品牌公司下施展拳脚,这样可以非常有力地推进中国时装产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高校已着手实行或初步实行了一些改革制度,除了之前说到的几点,现在高校与其他国家的服装设计专业学校合作办学也加强了双方的经验交流,其成功经验也是比比皆是,另外,许多大赛的评选制度和奖励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改变了原来只有奖金的模式,而是给参赛获奖选手提供更多的出国留学机会和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
五、结语
中国何时能产生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和设计品牌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和课程设置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国内服装设计教育从上世纪80年展到现在,和国外百余年的服装行业发展史相比,时间还太短,整体的服装创新和设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服装界的话语权还被西方发达国家掌控着。好在这样的状况已在逐步改变,一些在国外受过设计教育的年轻设计师回到国内建立工作室,期待创建自己的品牌,给我们的服装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条路很长,同时需要我们带着重任去走,去体验。现用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勉励年轻的设计师,也概括了当今服装设计教育的现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