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类比法的应用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类比法指对两个或两种对象进行比较和研究,将这两者的共性和特性进行列举和分析,再通过对数据的总结和整理之后得出其中的某个或是某类对象理论和规律,并以此推断另一个或另一类的对象。然后,对它们之间的相通性和相似性进行研究的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知识迁移”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其通过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对未来的知识进行影响和产生作用。当然,这类影响和作用自然具有两面性,当其发挥积极作用时称之为正迁移,而发挥消极作用则称之为负迁移。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这类相似性和共性往往会发生在不同的范围,因此,这类知识也常常运用类比法和迁移的理论进行学习,通过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效果,尽量减少负迁移效果,对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类比思维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用一种类比推理的方式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将逻辑梳理清晰,在大脑中通过抽象的类比来实现对新事物的解答。它也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力,知道一件事物的实质,相应的根据彼此的相关性,可以推导出未知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关键在于要有联系已知的能力,类比法对未知做出判断。类比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要求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来支持类比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类比思维作为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它需要将抽象具体化形成形象的表达方式,将原本只观察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事物联系起来,寻找出相似的特征,得到未知领域的新成果。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简述
类比法,也就是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别的事物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的一个或者一类事物的知识体系推演到另一类事物上,得出推论,论证这两类事物是相似还是相同,类比法属于这样一种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知识迁移的概念来源于现代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迁移已有的定义是人类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方法以及态度这几个方面对学习新知识的影响。知识迁移符合唯物论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普遍存在联系的观点,可以使一个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并使前后知识发生作用,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相互影响。这其中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消极影响称为负迁移。《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存在许多同一前提有不同问题,相似形式的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容易理解记忆。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学会类比法,运用迁移理论找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去学习新的物理规律,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的使用
共存类比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知识点,进行沟通联系的推理过程。一般来说,在引入新课时,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已授知识遗忘较快,而对新授知识又难以完全理解,而有效运用共存类比法,组织“温故知新”,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点,有效导引新课教学。
比如,学习电场“引入试探电荷以定义电场强度概念”时,考虑到有些学生一下子接触这样的抽象定义方法会有些“吃劲”,教学设计中可将电场和空气中的风进行类比,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所形成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我们如何判断所感受风力的大小与方向呢”?一般会借助“风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比如观察风中小旗向哪个方向飘动,就可以判断出风力方向,又可以根据小旗在风中飘动的激烈程度,判断出风力的大小。而电场也是一样,它存在并迷漫于电荷周围,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如何定义电场的大小与方向呢?采用借助类似“小旗受力”检测的办法,如以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定义场强强弱与方向,进而明确定义电场强度的研究思路。借助于此类比法,我们还可以对试探电荷做出进一步的约束,如“我们可不可以用一面非常大的旗子的受力来判断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呢”“不行,如果旗子非常大,由于旗子本身的存在,就会改变原来所处位置风力的流向与大小”,由此类比,我们同样要对试探电荷做出科学约束。
学习物理过程中,这一类方法的运用很多,如学生很难理解电势能这一抽象概念,我们可以用重力势能进行类比;弹性势能、动能的研究方法可以和重力势能的研究方法加以类比;定义电容器电容时可以运用水容器进行类比,等等,使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能对一些从没见到过的知识少一分恐惧,多一分亲近。共存类比法究其实质就是将一些抽象的原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简单。所以,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四、类比法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应用
运用类比法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使知识条理化,还可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逐渐形成网络,这里有知识的横向式拓宽,也有递进式的深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就寓于其中了。在这过程中,类比法是揭示这些知识内在联系的好方法。例如,图线教学中,v-t图线下的面积表示位移,F-t图线下的面积表示冲量,I-t图线下的面积表示电量,P-V图线下的面积表示功,F-S图线下的面积表示功。通过这些图线的类比,学生对图线的物理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类比,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一、类比法应用的内容
1、新、旧知识类比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内容中,“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又如:场强E和电势ψ这两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E、ψ与检验电荷q有无关系呢?而牛顿第二定律M=F/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的质量为一定值;再有,欧姆定律中R=U/I,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U、I均为零,但电阻R却一定。究其原因,盖它们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质属性。这种简单的类比,使学生顿悟:E、U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定义式:E=F/q、ψ=EP/q只是定义E、ψ和计算E、ψ大小的。
2、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讲电势差时,可用瀑布来作为例子,瀑布的水量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越大;而瀑布落差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也越大,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获得的,即瀑布的重力势能与瀑布的水量、落差有关。让学生自己类比得出:电势能与电荷量和电势差有关:E=qu
介绍弹簧振子的振动时,振子向平衡位置方向运动为变加速运动,学生不能理解加速度减小而物体速度增加这一现象,可用人的身高增长作类比: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高逐渐增高。当人的年龄接近成人阶段,其身高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但人的身高却仍在继续增高,只是增高变缓了,而并非人越长越短。当身高停止增长,人的身高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大身高。学生从这一简单的类比中高很易理解:加速度在减小,只意味着速度的增量在逐渐的减少,但物体的速度值却在增加,为变加速运动。 3、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
自然科学分科庞杂,物理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可以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如讲解饱和汽,学生往往认为达到饱和状态时,液体不再蒸发。这可与生物学中“根对水的吸收”类比:当根细胞内的细胞液的浓度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等时,相同时间内进出细胞膜的水分子数相等,为一动态平衡。学生可从类比中得出结论:密闭在容器中的液体达到饱和汽状态时,单位时间内液体蒸发产生的汽分子数和回到液体内的汽分子数相等,也是一个动态平衡。故宏观上液体分子总数不再减少,汽分子数不再增加。
又如,学生在化学这门学科中详细学习了物质的内部结构,知道了物质不灭定律,类比就可以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这样类比,可以使学生领略“类比”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既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降低了某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类比法应用的范围
1、应用类比方法形成物理观念
对于一些极为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那么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惊人作用,帮助学生加速认识过程。例如:学习电容器的电容概念时,电容是个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若把电容器、电容、储存电荷类比容器、容积、储存物资(具体水杯存水),可以使学生轻松形成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这个概念。继续类比引申: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如何表征呢?是否同水杯存水一样?一样的话,它涉及的是哪些物理量?学生自然会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思考、猜想,得出电容器的电容类似容器的容积一样由本身结构决定,加深“电容”概念的形成。
2、应用类比方法引进新概念
例如讲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这样引入: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跟电场是否有相似的特性。在电场一章知道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利用比值方法定义了电场强度E=F/q。那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试探体有无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什么?如何定义?通过实验发现研究磁场和研究电场类似,若知道放在磁场任何一处的任何电流的受力情况,这个磁场就研究清楚了。同样利用比值定义了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B=F/IL。应用类比方法引进“磁感应强度”,降低了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
3、应用类比方法理解概念
摘要: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应用类比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物理量,物理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大有裨益,通过类比思想的灌输,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思维的方式,在今后遇到新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激发灵感,富有创造力。
关键字:类比;抽象思维;教学;应用
老子云:“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鱼,只能解燃眉之急,而授人以鱼,则能让人们终身受用,而《师说》中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从日常的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方法的指引,思维的链接,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能够触类旁通,独立的解决新问题。而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帮助学生把感到陌生的问题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达到认识事物的规律。通过类比,学习掌握新知识,联系复习旧知识。
类比法的客观基础在于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不同事物在结构,特点,功能,数学形式以及描述上都有相同或想通之处,故而可以进行比较学习,通过人们已经形成的习惯思维的旧事物去类比即将学习的新事物,通过比较分析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而事物间的差异又限制了类比的范围,它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在类比的同时我们要辨别不同事物的差异,不能盲目类比。
一、类比法在比值定义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比值定义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使用,在遇到一个新的物理量时,往往通过比值定义来定义,对于类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的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物理量来导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类新的物理量在物理量一类分为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或工作状态的物理量,如,速度,功率,电功率,二类为描述物质基本属性的物理量,如密度,比热容,电阻,燃料的热值等,这类定义往往有一共同特征:物理量有自身因素决定,与比值定义中的物理量无关。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用来描述物质吸热本领的大小。”这些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将比热容比喻为人的饭量,吸收的热量比喻为人吃的饭,升高相同的温度比喻为都吃饱。“让饭量不同的两人都吃饱,饭量大的吃得多。让他们吃同样多的饭,饭量小的先吃饱。”类比“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而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时,则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升高的多。”这样容易理解得多了。
二、类比法在抽象物理量教学中的应用
自进入电学以来,我们陆续会接触比较抽象的物理量,比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力学中的力,电磁学中的电场,磁场等等,这些基本的概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但不能直观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学生新接触的物理量,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那么采用“类比与归纳”思想对学生学习新知识,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建立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都有很大的好处。通过类比真正让学生能够通过联想,触类旁通,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中形成思维的习惯。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说说明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学中的教学。
1、摩擦起电中的应用
在讲解这一节中摩擦起电的原因时,学生对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原子得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以及同种材料的原子摩擦不带电的问题很难理解。可将原子核类比为皇帝,离原子核较近的电子类比为皇帝身边的内臣(备受宠幸),较远的电子类比为皇帝的外臣(备受冷落),当不同的原子相互摩擦时类比为原子核的最外层电子(外臣)在相互交流,(互相诉苦),备受冷落的核外电子就开始跳槽(不受重视要换工作)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原子中,故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了另一个原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对外显负电,失去电子的原子对外显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是守恒的。通过这一类比,学生能够很快明白摩擦起电的原因,同时也形象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电路中的应用
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电阻类比高山,导线类比平缓的河床。
对于刚进入初二阶段的学生,刚进入电学就开始学习电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对于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理量的教学,我们要联系学生思维中所熟知的生活常识,通过类比分析达到同学掌握抽象物理量的目的,通过平日的教学,我总结了电路的类比学习方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自创了“高山流水图”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
3、 重力场,电场,磁场的类比应用
场作为一种抽象的物质,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直接引入新课,所以在新课之前必须有前期的铺垫。我们可以先引入生活常见的风,对于风,我们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风的作用效果来研究它,感受它,比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声音,树叶会摇摆,我们可以感受到风带给我们的感受,春天,春风拂面,夏天,凉风爽朗,秋天,秋风萧瑟,冬天,寒风刺骨。通过树枝的偏折程度判断风的大小,树枝的偏折方向判断风的方向。同理,场我们也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同样可以用它们所产生的效果来研究它们的特性。如在研究重力场时,我可以根据任何上抛的物体都会落回地面说明重力场的方向竖直向下,同理可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大家熟知的重力场的类比让学生掌握电场,磁场。
三、类比归纳法在同类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类比与归纳”思想指的是联系已学旧知识与技能,联想与对比出相近或相似的新知识与技能,从而达成知识的重新构建的思想。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运用“类比与归纳”思想,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方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内燃机的时候,很多同学虽然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循环过程,但当碰到考试题目的时候依然印象模糊,含混不清,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同学没有通过列表类比两种不同内燃机工作的异同点,没有形成清晰的印象,如果通过列表对比学习,同学们就在头脑中就很清楚的掌握两种不同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从而提高解题速度,提升正确率。
四、在类比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类比的时候力求做到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讲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适当的配以示意图,挂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形象生动,简单明了。
2、注重科学性,在类比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高屋建瓴的看待问题,不能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误导,类比中的误解,尽量贴近科学实际,做到类比有章可循,严密合理。
总之,类比法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他是在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类比新知识的一种可行的办法,无论是在物理学中还是在其他自然科学中都广泛的应用,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的建立,同类规律的归纳等等都要应用到类比法,类比法的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物理量,物理规律,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都大有裨益,通过类比思想的灌输,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思维的方式,在今后遇到新问题时能够触类旁通,激发灵感,富有创造力。正如康德所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但在老师在引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类比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防止学生盲目类比,走进误区。
关键词:逻辑推理;假说;内在联系
Abstract: the analogy in the teaching has the strict logical inference to replace the function of the physical quantity, we learn some very abstract and invisible, untouchable, because is not easy to understand, we took a you can see and very similar to comparison study.
Keywords: logical reasoning; hypothesis; internal links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所谓类比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尽管类比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因此,作为一种“从特殊推到特殊的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多年的教学经念提出一些看法。
1、新、旧知识类比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在“静电场”一章教学中,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而“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又如:场强E和电势U这两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E、U与检验电荷q有无关系呢?而牛顿第二定律M=F/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的质量为一定值;再有,欧姆定律中R=U/I,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U、I均为零,但电阻R却一定。究其原因,它们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质属性。这种简单的类比,使学生顿悟:E、U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定义式:E=F/q、U=ε/q只是定义E、U和计算E、U大小的。
2、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讲电势差时,可用瀑布来作为例子,瀑布的水量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越大;而瀑布落差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也越大,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获得的,即瀑布的重力势能与瀑布的水量、落差有关。让学生自己类比得出:电势能与电荷量和电势差有关:ε=qu 又如:介绍弹簧振子的振动时,振子向平衡位置方向运动为变加速运动,学生不能理解加速度减小而物体速度增加这一现象,可用人的身高增长作类比: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高逐渐增高,当人的年龄接近成人阶段,其身高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但人的身高却仍在继续增高,只是增高变缓了,而并非人越长越短。当身高停止增长,人的身高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大身高。学生从这一简单的类比很易理解:加速度在减小,只意味着速度的增量在逐渐的减少,但物体的速度值却在增加,为变加速运动。
再如:电势能的教学中,类比重力势能是系统能,重力势能改变重力要做功,重力做的功量度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用重力做功来判断重力势能的改变);学生易于接受在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其改变由电场力做功来量度,并掌握用电场力做功来判断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具有电势能大小的方法之一。再如再如ttp://
3、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 自然科学分科庞杂,物理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可以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如讲解饱和汽,学生往往认为达到饱和状态时,液体不再蒸发。这可与生物学中“根对水的吸收”类比:当根细胞内的细胞液的浓度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等时,相同时间内进出细胞膜的水分子数相等,为一动态平衡。学生可从类比中得出结论:密闭在容器中的液体达到饱和汽状态时,单位时间内液体蒸发产生的汽分子数和回到液体内的汽分子数相等,也是一个动态平衡。故宏观上液体分子总数不再减少,汽分子数不再增加。 又如,学生在化学这门学科中详细学习了物质的内部结构,知道了物质不灭定律,类比就可以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这样类比,可以使学生领略“类比”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既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降低了某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4、应用类比方法形成物理观念 对于一些极为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那么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惊人作用,帮助学生加速认识过程。例如:学习电容器的电容概念时,电容是个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若把电容器、电容、储存电荷类比容器、容积、储存物资(具体水杯存水),可以使学生轻松形成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这个概念。继续类比引申: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如何表征呢?是否同水杯存水一样?一样的话,它涉及的是哪些物理量?学生自然会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思考、猜想,得出电容器的电容类似容器的容积一样由本身结构决定,加深“电容”概念的形成。
5、应用类比方法引进新概念 例如讲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这样引入: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跟电场是否有相似的特性。在电场一章知道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利用比值方法定义了电场强度E=F/q。那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试探体有无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什么?如何定义?通过实验发现研究磁场和研究电场类似,若知道放在磁场任何一处的任何电流的受力情况,这个磁场就研究清楚了。同样利用比值定义了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B=F/IL。应用类比方法引进“磁感应强度”,降低了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
1. 性质与关系的类比
性质与关系的类比是指对象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同一对象的属性,或根据两个对象各自属性之间可能具有的相同因果关系而进行的类比推理。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将它和《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放在一起进行类比教学。
另外,为了弄清“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先提问题“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在横向上有一个类比。甚至在教学“中心对称作图”时也可类比“轴对称作图”,只要将“垂直、延长、相等”改成“连接、延长、相等”。这样,通过对两个类比对象各个方面的比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新知识,真正是“温故而知新”,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采用这种类比教学法,如:“分式”可类比“分数”;“余弦”可类比“正弦”;“一元一次不等式”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相似”可类比“全等”。
2. 生活与数学的类比
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就是活生生的数学模型,教学时利用好这些素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数轴》时,借助“温度计”这一生活中的“数轴”,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数的方法。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准备:到物理实验室借了20支温度计带进教室
引入: (师)我们知道正数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那么你会了解每天的天气预报吗?如零上5度,零下10度,你们可以用正数负数表示吗?
生:零上5度记作+5度,零下10度记作-10度
师:观察温度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的数可以是正数,负数和零
师:你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如何表示?
师: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数轴的特征:(借助温度计作对比)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如温度计上必须有一个0度,类似的数轴上规定一个原点,温度计上0度以上为正, 0度以下为负,类似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相反方向则为负方向,温度计上每1度占1小格的长度。类似的数轴上选择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强调数轴的画法,然后观察数轴与温度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由此可得: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借助图形的直观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实数奠定基础。
像这种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与数学内容类比教学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通过与天平的类比学习等式;通过与梯子的倾斜程度的类比学习锐角三角函数;通过与电影院里的确定座位的类比学习位置的确定等等。教学中如能正确利用这些素材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类比教学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分式类比
3.1 分式基本性质的类比
在小学里已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从而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与之类似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由此可见,初中的分式运算是小学学过的分数运算的深化。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和分数一样分母都不能为0;分式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相类似;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相类似;分式的通分与约分与分数的通分与约分相类似;因此在教学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时可类比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接受,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 分式运算方法的类比
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都可由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类比而得。在新教材中,对分式的这五种运算法则都没有过分强调,其原因和用意可能也是可“类比”。
例:
因为:
1[]1×2[SX)]=[SX(]1[]1[SX)]-[SX(]1[]2[SX)],[SX(]1[]2×3[SX)]=[SX(]1[]2[SX)]-[SX(]1[]3[SX)],……,[SX(]1[]2009×2010[SX)]=[SX(]1[]2009[SX)]-[SX(]1[]2010[SX)]
所以:
[SX(]1[]1×2[SX)]+[SX(]1[]2×3[SX)]+……+[SX(]1[]2009×2010[SX)]=[SX(]1[]1[SX)]-[SX(]1[]2[SX)]+[SX(]1[]2[SX)]-[SX(]1[]3[SX)]+……+[SX(]1[]2009[SX)]-[SX(]1[]2010[SX)]=[SX(]1[]1[SX)]-[SX(]1[]2010[SX)]=[SX(]2009[]2010[SX)]
再解答以下问题:
求[SX(]1[]x(x+1)[SX)]+[SX(]1[](x+1)(x+2)[SX)]+……+[SX(]1[](x+2009)(x+2010)[SX)]的值
由已知条件中分数的简便运算方法――裂项法,类比到分式运算中的裂项。
答题要点:
因为:
1x(x+1)=1x-1x+1,
1(x+1)(x+2)=1x+1-1x+2,1(x+2009)(x+2010)=
1x+2009-1x+2010
所以:
求式=1x-1x+2010=2010x(x+2010)
类比分数的运算法则――逆向运用分式的减法法则,将一个分式“分裂”成两个分式,从而寻求到分式运算问题的简便方法。
4. 过三点的圆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类比
在课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可通过类比联想提出以下问题:
第一,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什么?
第二,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对于圆来说,是否也存在由几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呢?
第三,经过一个点A,是否可以作圆?如果能作,可以作几个?
第四,经过两个点A、B如何作圆?能作几个?
第五,经过三个已知点作圆又是怎样的情况?
这样通过类比联想,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5.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类比
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判断方法有联系。在相似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有关角的条件都是对应角相等,有关边的调教,全等三角形中是应对边相等,而相似三角形中是边对应成比例,只要把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边相等”改为“对应边成比例”,就能相应得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而判定相似三角形时,可舍去此条件。
在概念的区别上,全等三角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包括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来年各个方面;相似三角形只是形状相同而大小不一定相同,即只是对应角想的,而对应边成比例,当对应边的比值等于1时就全等,因此,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在初中数学中的类似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圆的内接三角形”和“圆的内接四边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它们彼此都有相类似的地方,若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类比”的方法,揭示这些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类比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合理巧妙的运用,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以达到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殊、林光耀.浅谈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实施方案[J].福建中学数学. 2004. 12.
一、物理量的类比
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量可以采用与所学知识或与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类比,采用这
种方法可以进行新课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学加速度时,我们已经学过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但速度与位移、时间无关。利用类比法,再理解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及时间无关。它们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比值法定义的。
还有,加速度的计算式中,a=F/M ,这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加速度与力F成正比,与质量m成反比,a=ΔV/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ΔV和所用时间Δt无关。与此类比,电阻R=ρL/S 是电阻的决定式,R=U/I是电阻的定义式。这样,通过类比达到加深对物理量的理解和记忆。
二、利用类比法,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内容中,“电场”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重力做功可以衡量重力势能的变化,与此类似,电场力做功可以衡量电势能的变化。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学习磁场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与所学的电场知识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场的基本性质,场的强弱、场力的大小与方向,一边回顾电场的知识,一边把引出磁场的相关知识进行类比,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利用类比,可以找出共同点,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关系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类比法的运用,可以加速思维的升华,通过类比,比运动特征,比运动规律,比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垂直电场的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该运动可类比重力场中的平抛运动,通过类比,两者可归结为同一类物理模型,让学生对这两种场中的运动本质特征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
四、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将电容器带电与容器装水进行类比。电容器类比于柱形水容器,电荷量类比于成水量,电势差类比于水位差,电容类比于横截面积。不同水容器装入等高的水而容量不同,是横截面积决定了水容器容纳水的能力,不同电容器在相同的电势差下容纳电荷不同,是电容决定了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关键词】类比法;高职物理;电势;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物理课是电子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电势教学是物理课中的重点,在静电场的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和作用。如何教好电势这一重要内容,是学好静电场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应予特别重视。
电势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与场强相比更加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讲解、板画启发学生的想象来进行教学,所以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近年来,笔者在物理教学中作了若干改革,在电势教学中,采用“类比法”,就是一种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进行小结如下。
1.教学过程
1.1通过讲解在电场中移动电荷做功的特点,回忆在重力场中移动物体做功的特点,指出电场和重力场的相似性,从而建立进行比较的基础。
1.2通过电气和重力场的比较,逐步建立电势的概念
1.2.1电势能
(1)概念
在重力场中,因物体与地球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故由物体和地球间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重力势能。在电场中,因电荷之间有相互作用力,故由电荷之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电势能。
(2)大小
在重力场中物体在某点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等于将物体从地面(零势能面)移到该点外力所做的功。在电场中检验电荷在某点具有的电势能大小等于把检验电荷在某点具有的电势能大小,等于把检验电荷从无穷远处(零势能面处)移到该点外力所做的功。
(3)变化
在重力场中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减少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外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4)说明
电场与重力场的不同,由于形成电场的电荷可正可负,所以电势能也有正负,较为复杂。
1.2.2电势
(1)用重力场的情况进行比较
在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重力势能,而同一物体在同一高度所具有的重力势能与物体重量的比值,这个比值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即为通常说的地势,同一物体,在地势高的地方重力势能大,在地势低的地方重力势能小。
在电场中,情况与此十分相似。同一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电势能,而同一电荷在同一位置所具有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与电荷量无关,只职决于电场本身及检验电荷与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相对位置。同一正电荷,比值大的地方电势能大,比值小的地方电势能小。此比值就叫电势。
(2)讲解电势的概念、物理意义、公式、单位
通过上述比较,可使学生获得对电势概念的形象理解,引出电势概念则是水到渠成。即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Ep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势。
∮=Ep/q
在引出电势概念之后,必须指出:电势是从能量的角度,来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不同电荷形成的电场和同一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不同点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因此用来描述电场性质的电势也就有不同的量值,这正是引入电热的意义和作用。
1.2.3通过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比较进行小结。
(1)画简图并分析,通过图示法讲清电势、电势能的正、负规律
正电荷场源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电势为正。
检验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为正;
检验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为负。
负电荷场源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电势为负。
检验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为负;
检验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为正。
(2)电势能变化的规律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电场力做负功,电热能增加。
(3)电势变化的规律
在电场力作用下,检验正电荷总是从电势高处向电势低处移动(顺电场线方向);检验负电荷总是从电势低处向电势高处移动(逆电场线方向)。因此,电场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总是逐点降低的。
2.几点体会
2.1将“类比法”运用在电势教学中,由于层层比较、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教材处理得当,不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反映也比较好。所以针对教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2运用类比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接受不熟悉但又相似的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在学生掌握了重力场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讲解静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知识就是生动的例证。又如在静电场对场强、电势、电容等概念的讲解也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只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可比较的概念、规律是很多的。
2.3运用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比较来鉴别事物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它对于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对一些有相似特点的内容:重力场和静电场;光波与无线电波等,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差异而加深理解。对于一些相象而又截然不同的内容:质量和重量;振动和波动;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可以通过比较进行鉴别,给学生以清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4教学中,类比法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横向比较(单向比较),如本文中的电势能总分的教学;也可纵向比较(综合比较),多角度、全方位的比较,如本文中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势的小结。至于进行比较的方法有通过讲述进行比较;用列表法进行比较;用图画的方法进行比较。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改要求予以变化和取舍。
总而言之,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恰当地应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本人在教改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国发[2002]16号
[2]陈永涛.技术物理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王荣成.李石熙,物理[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5.
关键词:类比教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126-02
一、类比教学法
类比是一种逻辑推理形式,通过对两种物理事物、物理现象或两种物理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和相同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其中某一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中去,从而对另一物理事物、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作出假定性的说明,找出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难度较高较深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类比教学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应用于知识教学,也可应用于习题教学,也可以应用于物理方法教学。
二、类比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类比教学法应用于知识教学
在物理学习中,类比方法具有探索和解释两个功能。解释功能在于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者经验表象,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供一个相近的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迁移。应用类比于物理教学,其关键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来恰当地选取作为类比根据的两个对象的对应特征。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的类比
比较“万有引力定律”与“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发现它们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它们都能服从平方反比定律,但它们也有各自的特殊性。按教学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力学中已经掌握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在电学中学习“库仑定律”时,就可以运用类比进行教学。 2.关于简谐运动的类比
类比的关键在于找出两种物理事物、现象、规律的共同特征,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归类;二是概况。采用哪种方式,是由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学习直接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概念,通常是靠归类得出其共同特征的。一般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是停留物理现象的外表特征,教学中可以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物理现象的内在本质特征。例如:
学生学习掌握了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满足F=-kx之后,在分析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时,发现如果以悬挂物体后的平衡位置(kx0=mg)为坐标原点,通过受力分析,不论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还是伸长状态,振子所受合外力也满足F=-kx。再去分析摆角很小时(摆角小于10°)时,摆球所受的振子所受合外力也满足F=-kx 。而当分析在地面上上下跳动的弹性碰撞的小球以及有人走过的跳板的运动时,则可发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满足F=-kx的形式。通过以上类比,学生就可以把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的运动、竖直悬挂的弹簧阵子的运动、摆角很小的单摆的运动归为一类,其共同特征是物体所受回复力跟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总是成正比,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方向总是相反,加深了对简谐运动的理解。
(二)类比教学法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
物理教学一般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使学生形成了物理概念、掌握了物理规律,并实现了物理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但物理学习的思维加工活动更主要在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常对解决问题感到困难,其原因在于用学习概念、规律的认知方式来解决问题,未能突出解决物理问题的认知特点的缘故。利用类比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具有启发思路、提供线索,借助于已学知识或者某种范例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这个对象和问题转化为熟知的对象和问题。
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一辆质量为m2的小车,车上装有光滑的弧形轨道。另一质量为m1的小球以速度v0沿弧形轨道的水平部分射入,并沿弧形轨道下降脱离小车,若m1=m2,则小球脱离小车时如何运动?
经分析知道,小球射入弧形轨道后与小车发生相互作用,把小球和小车看作一个系统,由于这个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满足动量守恒。又由于弧形轨道光滑,小球与小车相互作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根据小球与小车相互作用的特点,可以把它类比于两个小球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弹性碰撞一静碰一动的规律,且两个物体质量相等,碰撞结束两个物体将交换速度。由此可顺利得出小球脱离小车时做自由落体运动。
例2:如图甲所示,平板小车上固定一只杯子,杯内存有一定量的水,若小车以水平加速度a向前匀加速前进时,杯内液面稳定后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θ?
在平常练习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乙)。求斜面以多大水平加速度前进时,可使物体保持相对斜面静止?分析图乙中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得出 ,即 。若把杯内液面看成是一个个质量都为m的液滴(看做质点)紧挨排列而成,则图甲中液面上液滴可类比于图乙中斜面上的物体,二者有共同的受力情况,由此可知此题的结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