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装设计标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精装修;工程成本控制;重要性
Abstract: fine decor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mplex project, it involves a wide variety of materials, construction process with many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thrust deep into the need to cooperat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visual display the image of the achievement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under high attention. For project construction, fine decoration stag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In this paper, this from several aspects are analyzed.
Keywords: fine decora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 TU7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顺应国家政策及国际趋势的同时,无论是从竞争的出发点考虑还是从客户需求考虑,我们在不断总结和创新,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精装修管理模式。就目前建筑业的发展来看,精装修房屋已经是一种趋势;与此同时,对精装修管理也一直处在探索期,经历着创新-实践-创新-实践-创新。而国内的精装修管理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样例,我们也无从直接复制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在讨论中,我们必须时刻以用户为中心,适应市场的变革,抓住客户的体验,在探索中成长,在发展中谋求向国际化接轨。
1. 精装修发展历史。
在国外房地产市场, 住宅基本上全属成品的精装房, 而我国早在几年前就明文规定要大力推广精装房,并且逐渐取消毛坯房市场。精装修模式的崛起是这十年之间的事,作为装修的一种新概念,精装修最早出现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并逐步得到推广,其发展阶段大概可以分成:
第一阶段:简单式拼凑。1998年当时的精装修房只局限于样版房,装修的内容主要包括墙体的涂抹,地砖、墙砖的铺贴,橱柜、衣柜的安装,其目的主要是让消费者对他们所购买的空间有更感性的认识,了解房子的格局。由于大部分精装修房并不涉及到真正的使用,因此它们的功能并不完善,为了节省成本,所用材料只求美观,质量却一般。另外,一般这种精装修房都是发展商从外面临时聘请施工队进行施工,工期很短,因此装修质量比较差,完全为了迎合眼球效应,根本不适合居住。
第二阶段:品牌化运作。2000年到2006年由于考虑到实际居住的问题,这个阶段的精装修房装修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发展商开始与一些知名的装饰工程公司合作,也开始选购一些知名品牌的橱柜、卫浴、地板、衣柜等,装修品位大大的提高,这种精装修主要出现在一些中高档次的楼盘,针对有较强消费能力的消费者。
第三阶段:精装修大众化。2007年开始,楼价增长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了一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少部分人即使有能力购房也不愿再在装修上大做文章,增加自己的负担。这个时候发展商纷纷推出了精装修以吸引消费者买房。消费者在购买高价楼房时也尝到了一点优惠,这就为精装修房成为大众化商品创造了条件。事实上2007年起精装修房的交易比例大大提高,带装修的商品房的确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由于这个时期的精装修房是面向全体消费者的,因此其含义也较以往要广。精装修不仅是中、高层消费者的专利,也有部分是针对低层消费者的简单装修。由于这种装修都是发展商根据自己发售楼盘的档次进行定位的,因此不同的楼盘其精装修也自然有较大差异,精装修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
3精装修工程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精装修工程成本管理是指:在精装修工程项目生产经营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纠偏、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目的在于充分动员和组织全体项目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效果的前提下,对精装修工程项目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由于精装修工程成本占建安成本的30%~35%、售价的10%-15%,因此精装修工程成本对项目投资影响重大,并且对项目的装修效果、质量、档次也颇具影响,所谓“一分钱一分货”,致力于“花小钱办大事”, 投入影响效果,在精装修项目尤其要合理管控成本,所以做好精装修工程成本管理对精装修工程项目相当重要。
3.1精装修工程成本管理的通用方法:设定精装修成本目标、指导精装修设计、精装修成本测算、工程招投标、竣工结算。
3.1.1设定精装修成本目标、指导精装修设计。在成本管理中,精装修工程与一般工程具有相同属性,先设定成本目标,指导精装修设计,在成本目标范围内实现精装修设计价值最大化,力求处理好装修成果和成本的对立统一,找出效果和成本的最佳比值,实现价值工程最优化。突出装修亮点,并对设计单位设定限额设计标准。
3.1.2精装修成本测算。精装修成本测算就是根据精装修设计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成果,不断测算精装修造价是否在成本目标范围内,并不断修正精装修设计、合理选择应用材料,在保证产品质量、档次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效果统一。
3.1.3工程招投标、竣工结算。工程招投标、竣工结算是精装修工程过程管理成本控制方式,在成本目标范围内,通过招投标、竞价,实现节约成本。
3.2提升精装修工程成本管理能力建议
3.2.1 设计尽早介入、探讨精装产品标准化、先平面后立面再园林的设计模式精装设计要尽早介入,在建筑平面布局基本确定时,精装修设计就要介入,避免后期为满足精装效果造成大量拆改,导致后期成本增加;选用的硬装材料种类不宜多,在考虑装修效果的同时,少用稀缺材料,为施工和采购降低难度,同时施工做法尽量要简单、成熟,避免因考虑不周,导致施工过程中更改,以耽误工期、耗费成本为代价,造成后期成本增加。探讨精装产品标准化:室内户型、精装修风格、装修材料基本一致,标准化装修材料可通过集团采购、区域采购的方式供应,不仅能保证品质,而且降低成本。并且标准化产品还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设计变更。
探讨先平面后立面再园林的户型优化、外立面新颖、与园林风格统一的设计模式,突破先立面后平面再园林的外立面一定、户型跟着立面走(不走也得走)、园林风格不一定与立面协调的设计模式。
这样一旦形成:先平面后立面再园林的精装标准化产品,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空前加强。
3.2.2过程管理是保证装修品质的关键过程管理涉及到对计划、进度、质量、工序、成品保护的管理,相对于工序和成品保护,计划、进度、质量管理容易的多。
工序管理难点在于施工单位多,协调耗费精力大,如在总包招标时,一般将地面、墙面、顶棚抹灰找平纳入总包范围,而总包工程对于墙面、顶棚抹灰找平验收规范标准比精装修抹灰找平要求低,导致精装修单位还需要对于总包单位施工的墙面、顶棚抹灰部分剔除,重新规方找平,局部还要做木龙骨、石膏板找平,因此在总包招标时应将墙面、顶棚抹灰找平纳入精装修施工范围。另在精装修施工吊顶前,空调设备、管道应已就位,因此空调施工单位至少提前一月进场;在精装修施工墙面前,总包单位的防水、垫层,地板采暖都应施工完毕,冬季时,门窗单位先安上窗体玻璃,室内能供暖,保证面层材料施工温度要求。
成品保护是精装修工程施工管理的难题,由于在一个作业面上,很多施工单位同时作业,难免出现成品破坏后无法找追究到责任单位的情况,因此成品保护必须得投入更多人力,将成品保护纳入奖惩措施,由精装修施工单位负责精装修成品的统一保护,各单位施工完毕验收后移交精装修施工单位负责管理,由精装修施工单位对地板、衣柜、橱柜、电器等甲分包单位成品的统一保护,并详细记录施工进出情况,一旦成品破坏后可追溯相应的单位。
【关键词】业主方 设计管控人员 设计方 主设计方 项目管理职责 设计深度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设计方
建筑工程 (此处仅讨论民用建筑) 的工程设计方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从项目的前期阶段到工程的施工阶段, 都会不断有新的设计方参加进来,共同完成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
设计方的组成主要有:
(1)主设计方:即业主通过方案招标选定的设计方。
不仅提供工程主体的建筑、结构、机电设计等,同时还要提供设计整合、协调、施工配合等相关的服务。
(2)工艺设计方:为工程项目提供特定使用功能的专业设计及相关的服务,如游乐设施项目需要游乐设施设计方;电影院、剧场项目则需要影院、剧场工艺设计方。工艺设计的专业性较强,往往是主设计方所欠缺的。
(3)深化设计方(二次设计):某些特殊工程,如钢结构、幕墙、弱电、改造工程等,通用的设计规则通常不能表达到施工的深度, 需要对施工图进行深化设计, 以满足施工安装、材料准备、预算等的需要。深化设计方一般由施工承包商或系统集成商构成。 深化设计是在主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的基础上进行, 其深化设计须报主设计方审核批准,才可以交付施工。
(4)市政设计单位:按照行业内习惯做法,电力、热力、 网络通信等专业的大市政配套工程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市政设计单位来设计。
(5)专业的设计顾问:在大型的工程项目中,还存在大量的专业设计顾问,如厨房、标识、景观、装修等,提供专业的设计咨询服务。
二、设计方的工作和项目管理职责
在设计流程的不同阶段里,各设计方一般需要完成或者配合完成主要工作。为了简单起见,设计方只考虑主设计方和工艺设计方、深化设计方。当然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不同,流程内容也会略有差别。从纵向来看, 设计服务不仅仅是设计阶段的, 还包括施工及竣工阶段的服务。从横向来看, 各设计方在工程的总体流程中需要多处相互协调配合。其中,在设计阶段(方案、初步、施工),主设计方是处于主体的协调地位。设计方和业主是一种工作隶属关系,参与设计的各方一般都是由业主分别委托的。在设计关系的协调之中, 主设计方处于中心地位。 主设计方还要对自身的多项专业设计进行协调。因此,主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特别是协调管理工作,是关系到项目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施工阶段,主设计方虽然不是主体,但也是施工的支持者和重要的监督和协调者。
三、 关于设计的协调问题的讨论
对于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 如何做到在众多设计方以及各种专业之间的信息畅通、协作良好?
(1)在项目设计开始之前,业主方(设计管控人员)就应该和主设计方一起,明确各设计方之间的设计接口和工作范围, 并体现到各合同技术文件中。 譬如主设计方和工艺设计方之间, 各个专业都存在设计接口的问题, 对建筑装修专业来说, 主设计方一般完成室内的粗装修设计(垫层及找平层),工艺设计方或精装设计方来完成后续的精装设计; 对结构专业来说, 主设计方一般完成主体结构设计和预留预埋设计,后续的二次结构都由其他设计方来完成等等。
(2)业主方(设计管控人员)和主设计方,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要制定出缜密的设计工作总体计划。设计工作的计划应纳入到工程项目的总体计划中来考虑,满足工程招标和施工进度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各设计方的具体能力。
(3)要建立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机制。工作流程包括:
1)建立主设计方与其他各设计方之间的设计提条件及深化设计审批的流程;
2)建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处理流程;
3)建立主设计方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图纸会签流程。
(4)要明确主设计方作为协调的枢纽和核心地位, 其它设计方之间的设计问题也应通过主设计方来加以协调, 虽然其他设计方之间可以随时进行技术沟通, 但最终的沟通结果仍然要经过主设计方的审核。
(5)在工程设计开始之前, 业主和主设计方就应该根据工程特点和积累的经验,预判协调的难点,据此明确协调的重点工作,并做好措施准备。常见的经验是:
1)设计工作是由众多的设计方共同完成的, 一旦某一方不能及时招标到位, 必然会对设计总体进度造成影响, 这个问题常常出在业主身上, 这就要求业主和主设计方共同制定严密的招标计划,并严格执行。
2)另外一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管线综合。它需要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共同来参加。管线综合不到位导致的问题是: 室内净空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各机电专业之间的管线相互冲突, 导致难以安装;管线安装后难以检修;楼梯间净空不足等等。管线综合需要各专业之间加强沟通, 做大量细致而深入的协调工作, 业主和主设计方要花大力气来协调解决。
四、关于设计深度的讨论
设计深度是保证设计工作质量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国家规范《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 年版)只是一个通用的规定, 每个项目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设计深度的要求进行明确和细化。
需要注意是:必须要重视初步设计的深度。初步设计重点在于解决重大的技术方案问题,复核确定各专业的基础设计参数,为后续的施工图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幕墙和弱电工程等需要二次设计的专业, 对于主设计方施工图应达到的设计深度, 应结合设计深度的规定和工程实际的情况, 提出具体的要求。 原则上施工图深度应满足编制招标文件,有效控制造价, 审核承包商深化设计文件, 并满足结构施工预留、 预埋的要求。 以上是原则要求,每个项目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加以明确。 在一些工程主楼的幕墙设计中,主设计方在最初的招标图设计,主要是关于幕墙设计理念的阐述、 材料的要求和外观效果的表达。 后期在业主和业主聘请的专家的要求下, 很可能需要补充不少技术设计的内容,特别是节点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业主方(设计管控人员)及主设计方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结构专业而言,初步设计阶段着重解决结构选型的问题。除了建筑方案,结构工程师要综合考虑安全、造价、施工可建性、 材料等因素。 只有结构选型的工作做得比较深入而全面, 后续的结构设计工作才能够在一个稳固、 合理的基础上快速前进。这就要求结构设计师提出多种结构选型的方案, 必要时可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帮助优化。 最终设计方应提供结构选型的报告,对各个结构方案的平立面布置、受力合理性、施工可建性和造价等有比较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优化的结构体系。
对于机电专业来说,初步设计阶段则着重解决系统设计和主要设备选型、 机电主干管线的布置和综合、 管道井的布置等问题。
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来说, 初步设计阶段是造价控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 工程造价的 90%以上在初步设计阶段都可以确定下来。 造价的控制应结合技术方案的探讨来进行, 必要时可采用限额设计的方法。
五、结语
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且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业主方只有掌握好设计管控方面的工作要点,才能解决一些设计与施工的重点、难点问题;才能提前采取可靠措施,将设计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 年版)
[关键词] 成本控制 安装工程 建设单位
一、 成本管理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设单位的发包方式为平行发包的模式,即设计与施工分离,施工各主之间,如土建(总包)、机电(弱电、消防、通风等)、幕墙、精装修等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长期以来设计与施工分离,设计人员不懂施工,导致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深度不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建设单位无法开展有效的造价估算、概算、价值分析,招标单位无法编制出完整可靠的工程量清单,清单项目描述不清,或漏洞多,暂定价多,投标单位无法准确报价,施工阶段争议多等问题。长期以来设计与施工分离,施工人员不懂设计,入行门槛低,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信用度差,建设单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员负责具体的管理,承担了部分总承包单位的责任,更倾向于采用平行发包模式。建设单位合同策划,合同结构不清晰,在平行发包的模式下,导致工作面交叉多、界面混乱,不仅增大工程管理的难度,成本管理难度及工作量也大幅度的增加。面对诸多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对成本管理人员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二、 分析成本风险及控制管理
1.决策定位及设计阶段
决策定位阶段成本风险包括市场研究、投资机会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定位滞后的影响等;设计阶段成本风险包括设计人员素质、设计依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设计监督和设计招投标等。具体表现为:
(1)材料、设备定位不及时和营销策略改变。如某住宅原设计为高档住宅,为适应市场需求改为毛胚房,但电梯,太阳能、智能化等设备的选型、系统配置及管材的选用上均为高端产品,增加成本约1000多万元。
(2)清单特征描述不准确,投标单位不平衡报价。如招标时清单的建筑材料不实,施工过程中数量增加则提出单价索赔;导致总价上升。
(3)施工图设计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清单子
目增项,或产生不必要成本。如建施图与安装图没有同步修改;细部无节点详图,产生子目增项。如针对某项目预算中钢筋、管材、电缆综合平衡后,对施工图进行设计优化,减少不必要成本指标。如电线电缆分项,设计保守,进行优化后,成本节约能下降20~30%。
(4)设计进度滞后等原因。
如某安装工程设计滞后,未参与主体工程招标,竞价不充分,结算价偏高。其他常见设计变更举例:通风空调安装变更增加、水电管道增加、安装工艺与高度的变更等。
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目标是兼顾品质和进度,重点对前期的规划方案、建筑方案、结构方案、部品策划方案、景观方案、示范区策划、施工图等进行优化,甚至将触角延伸到用料选材上,采取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各方面措施,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通过层层成本结构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调查形成的数据库,形成相对准确的成本目标。组织措施:明确组织结构,完善开发商设计标准;编制本阶段详细的成本控制工作流程图;根据管理职能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开展设计方案竞赛、聘请专家作技术经济比较,设计挖潜等。技术措施:建筑方案的、结构方案的选择,包括结构型式和桩基型式的确定等。经济措施:结合数据库的成本科目,对总目标的分析、论证,进行目标分解,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在充分满足项目功能的条件下考虑进一步挖掘节约成本的潜力;合同措施: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合同结构;选择合作良好的设计合作伙伴,在设计合同提出成本控制要求,提出优化设计的奖励措施,明确的设计进度,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避免大量的设计变更和期销售的失利。
2.招投标阶段
(1)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严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不够。如某项目通风管道结算方式合同中无约定,结算时引起争议;某项目主材市场价格涨跌风险分摊事前未约定,结算时引起争议;某项目原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价金额不尽相同,结算方式不一致,结算时引起争议等。
(2)工程量清单编制质量差,引起不平衡报价和施工过程中索赔。
(3)对市场价把握不足,评标深度不够,未能识别隐含的商务标风险。
3.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
(1)签证风险。责任主体不明确(不是建设单位承担)的签证、重复签证、事后签证、无实施确认签证、计价口径不明确签证和未按程序审批的大额签证等。
(2)量价明显不合理,数量和单价过高的签证。
(3)未经技术经济比较的各类变更,导致成本失控。如某项目安装设备标准高变更,签证前未与设计单位沟通并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无效成本增加费用约12万元。
(4)竣工图质量差,联系单分类和编号混乱。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均未按事件变更原因和责任主体合理分类,也未分专业按统一规则连续编号,以至结算时对相关费用的承担对象难以确定,引起结算混乱和争议。首先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加强制度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控制变更及签证;合理编制、优化、及时检查和调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加强进度款的支付管理;严格审核竣工结算等。
三、 施工各阶段成本控制管理
1. 决策定位阶段
在决策定位阶段,针对可行性研究质量和项目定位问题,如应用成本管理软件系统可大大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测算质量,充分预估项目实施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为项目多方案比选提供科学可靠的成本参考依据,对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及时准确完成项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2. 设计阶段
充分借助信息化软件平台已建立数据库中的有效数据,使优化设计有理有据,进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比选,督促设计单位尽可能提高项目的“性价比”;针对设计质量和结构成本失控问题,进行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的评审和修正,及时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3. 招投标阶段
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材管理,随时掌握材料价格等动态信息,便于合理选材;利用合同订立、合同执行和合同分析等管理模块,将合同纳入信息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合同和评标质量问题,可借助信息化软件平台,准确把握材料市场信息,通过将投标价与信息化软件平台中相应的数据进行比较并作深层次成本分析,预防不平衡报价,降低各类风险,确定技术与经济结合、成本与品质相适应的“合理低价”。
4. 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
及时采集变更信息,实时反映某项变更对整体动态成本的影响,通过与目标成本比较,就是否确认变更作出决策,自动预警超常变更;通过执行大额变更会签制度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尽可能杜绝或减少不合理变更;追踪分析变更根源,发现并控制变更黑洞;通过制订付款计划、审核付款计划和付款登记等流程层层控制工程款项,把好资金出口,有效地防止超付;工程过程变更费用已相继测算并录入系统,追踪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使最终结算高效快捷;自动冲减已付款项,准确、快速计算结算余款;定期对已发生资金支出的动态跟踪比较,预测和规避风险,发现和纠正偏差;通过合同预测金额和调整成本等功能随时预测成本变化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总成本不被突破。
四、 结论
当今社会,我国的经济飞速前行,城市建设火热开展,因此建设单位之间的竞争也演变的越来越强烈。在承接建设项目时,成本控制会对企业的经济总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关系到企业在建设行业的地位。所以,建设单位对于承接的工程务必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这样才会让企业获得最高的收益,也让企业在建设行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