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化学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素质教育;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人的素质是以先天遗传的生理属性为基础,但后天通过教育培养和社会实践而获得新的属性。后天的教育和实践不仅能够强化和优化先天素质,而且能够充实和扩展后天的素质,促使人们能够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时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1 转变教师教育理论,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
中等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既要培养良好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大部分教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手段,又要重视目的;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教学过程中不要只看课本,而要放眼临床实践的需要;教学中既强调教与学,也要重视探究和体验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走出来;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又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做到全面发展,既要重视优等生,又要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培养;教学中因材施教,不要“一刀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自信心、对挫折承受力等的培养。
2 深化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注意:
2.1 结合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实践要求,把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案例、事件引入教学内容,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的实际生活常识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了学习生化的兴趣。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出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采用清晰的动画和图片,使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便于记忆。
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知识点多、化学分子结构复杂、化学反应变化多样、新的知识理论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就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也就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2.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注入式、满堂灌、抱着走的教学方式,要使学生养成自主的,独立的进行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既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学习,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点明关键,寻找线索和思路,有步骤,一环扣一环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之中解放出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定代表性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采用讨论法,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放权给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达到共同的目标,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4 加强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过去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现在多采用探索性实验,例如酶的专一性、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学到酶具有专一性、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具体影响,对酶的这些性质通过动手能力亲身体验,既便于理解和记忆,又便于拓展这些性质,甚至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5 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找回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学生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由于过去长期认为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不只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丧失。课堂教学中常听到的是:“老师,我听不懂”、“老师,我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慢慢让学生在小组发言,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逐渐转变为“老师,我试一下好吧!”。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加上及时的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展现自己。
3 提高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师行业,爱岗敬业,教师工作就是在自身素质优化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优化。教师应在言行方面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自身的各种能力培养,又要有介绍古今中外优秀人才的兴趣、毅力、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取长补短。
在知识水平中,既要有一定的深度,也要有一定的广度。对教育学、心理学有良好的修养,对生化知识及其边缘学科不断学习,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临床中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50-01
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足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足够地重视实验课。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大多侧重于加深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忽略了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验项目单一,学生对实验课缺乏积极性,而且实验整体安排缺乏系统性,实验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表现在:实验场地和设备不足。原来的实验室远远不能满足扩招后的需要,现代生物化学实验设备多价格昂贵,维护条件苛刻,因而购置套数有限,限制了实验项目的选用和实验质量;教学内容单一陈旧。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的实验过多;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操作。实验前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不仅告诉学生实验项目、实验原理、使用的仪器及实验步骤等,甚至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的结果。学生不用思考,就更谈不创新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传统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基于授课的学习教学法不同PBL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即“反客为主”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即“改教为导”。典型的PBL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致包括组织问题解决小组、提出问题、学生内化问题、分配任务、提出假设、综合分析资源与任务、解决问题、检验问题解决方案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反思与总结。PBL教学法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传统的生化实验课多属单纯验证性实验缺乏系统性加之教学时数的减少学生真正动手、动脑的机会较少不利于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将教师“改教为导”但并不是忽略了教师的作用恰恰相反对教师的素质反而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否则其很难提出有价值的现实问题。另外在PBL教学的组织管理中对于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需要对其角色的转变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不但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对PBL的概念和技能有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向学生提供特定的临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从而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估。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思维这就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学生要从外界获得大量的教学资源如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等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资源设施。在我们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同学对问题不求甚解甚至敷衍了事这些传统教学法带给同学的依赖性也亟待消除。
3 完善实验考核评价方式
过去,对生物化学的实验成绩只着重于实验理论笔试成绩和实验考试的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我们使用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方式。生物化学实验的考核成绩包括: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对生物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将平时实验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各占50%。平时实验成绩可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内容综合评定给出。实验考试成绩包括实验笔试成绩和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两部分。笔试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解释等,占实验考试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独立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毕后当堂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方案设计是否合理,仪器和试剂的选择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是否成功,实验报告是否完整并能真实地反映实验情况,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等方面进行评定,给出成绩,该成绩占实验考试成绩的70。此考核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实验的情况,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实践表明,加大生物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投人,改善实验条件,重视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改变陈旧观念,改革实验内容,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既抓好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又充分利用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等措施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1、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提中职校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毕业生能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际中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成为社会所必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换言之,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我国的职业院校生物化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职业院校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仍习惯于采用“照方抓药”的方法,跟不上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种固定化、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做实验就是学操作,缺乏科学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激励。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原因分析
3.1教学方法呆板
实验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但目前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灌输式、教条式、呆板式,存在着“重维持、轻创新”、“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一类旧的思维定式,学生做实验像“照方抓药”一般,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又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2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实验室设备陈旧、功能单一,实验仪器、设备老化且运行质量差,不利于学生开展实验创新活动。因而,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改善实验室的硬件,积极扩充功能齐全的仪器和设备。
3.3师资队伍水平偏低
国外大学教师与实验教学人员的人数比是1:1-1:6,而我国职业院校的实验人员仅仅被看做是辅助试验工作,此外还存在学历低、经验少的问题。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因留在实验室工作,随着有经验的老实验员退休后,导致实验课开课水平下降。
4、改革思路
4.1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是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目标。目前中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大多以学科和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体现“学科本位”、“认知本位”,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维护学科逻辑结构的严密性,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但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要贯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体现“能力本位”,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方法,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提供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各种能力。教师要将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运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和规律的教育教学结构体系和活动程序,从而实现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过程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2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职业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加生物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在实际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而言,除了要将基础实验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基础,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将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每个学生在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法自我选择,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综合性的生物化学实验中,将不同的实验和分析方法相结合,由于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一般在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材上没有现成的方法,其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过程和方法组合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做法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加强硬件建设
必要的实验教学条件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实验室建设的滞后是影响职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主因之一。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现象几乎同时出现在每一所职校,这已成为当前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因此,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尤其是一些实验环境条件还不达标、设备落后、数量不足的高校,更要加大对实验室硬件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一)教师对实验课的重视不够
有的教师认为学习生物化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实验只是理论课的附属品,是可有可无的教学辅助手段。正因为在思想上的轻视,导致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时实验课学时数相对不足,选择做的实验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实验,认为做实验只是让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有个基本的认识,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达到开设实验的目的。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简单
传统实验教学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规范化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学模式基本都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甚至将某些实验结果都讲出来,学生只是机械模仿,比着葫芦画葫芦,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不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三)部分学生对待实验课的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不考实践操作,只要能背出实验就行,因此在态度上不重视实验。部分学生做实验时敷衍了事,不提前预习,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对实验的整个过程不重视,对实验结果不思考。甚至有的学生完全不动手,只是在旁边观看同组同学做实验,等待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验效果甚微。(四)实验条件有限高职院校受实验设备、实验器材、实验药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些实验无法开设,同时专职实验教学人员学术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很好地支持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高职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策探索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打破实验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实验课的比重。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实验态度,强调实验的重要意义,每堂课都认真地组织实验,只有让学生意识到教师的重视,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实验认识和实验态度。同时,在各个实验教学环节,教师要加强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面对挫折的耐力以及进行科学探索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
提倡目标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画”实验、课堂“讲”实验、题海“验证”实验的做法。教师在每堂实验课之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出本组实验具体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明确每位学生的任务,写出预习报告,避免学生现场“照方抓药”,以及部分学生完全不参与实验的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减少讲授,加强巡视,以解决现场问题为主,放开手让学生自由操作,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总结实验心得,教师总结。整个实验教学,学习目的很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导致学生过分重视实验报告而忽略了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了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注意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有必要将实践操作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实验成绩可分为平时成绩及实践操作,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平时表现、实验报告等,实践操作指期末教师统一组织的操作考试,根据现场操作给学生一个成绩。通过增加实验考试难度,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达到开设实验的目的。
(四)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关键词】生化实验 设计性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0-02
21 世纪是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力求得到普遍性方法的能力。植物生物化学实验是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实验课程,是研究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实验性学科,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环节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陈旧,综合性和开放式实验少,实验教学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本文针对传统生化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探索新型科学合理的生化实验教学新体系,以期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一 基本思路
首先,植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建立了基础性实验(训练)、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验体系,注重加强基础性实验,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经验等方面都获得发展。同时要大力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两者比例分别约占60%与40%,强化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二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
具体实施步骤包括四方面:首先是注重基础实验;其次使综合性实验成为基础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过渡环节,然后重点通过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以综合考试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提升对基础性实验的认知,打好基础
基础性实验是理论强化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对各类仪器使用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环节,在基础性实验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为以后进行综合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基础生物化学技能方法。本课程以层析技术、离心技术、电泳技术、分光光度技术等生化实验的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多项技术组合对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进行定性与定量测量。同时,为使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适应林业工程培养现代应用人
才的需要,相应编入了基因组D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实验。其内容包括从植物中分离纯化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等。增开了包括天然生物活性大分子的纯化及活性测定等内容。基础实验课开始前,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并对学生在实验仪器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实验手段的把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生物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组分鉴定的实验中,要求学生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生物分子提取、分离及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法,为以后复杂的综合性生化实验奠定扎实基础。又如,蛋白质的提取和定量实验不仅要求实验最终结果,更强调对实验原料的原始重量,细胞破碎后体积确定,抽提后体积的记录。实验中,不同的同学记录体积数的差别很大,导致最后的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实验结束后全班讨论共同探讨实验现象,此时,使用多媒体将实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强化综合性实验,做好铺垫
在学生对基本理论强化、基本熟悉各种实验仪器原理、掌握规范操作后即进入综合性实验环节。综合性实验是本课程和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综合性实验设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论知识与联系实际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如在木本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中,对金龙油和第二代食用调和油在不同温度和注水量的实验结果讨论,提升学生用不同分析方法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活化学生知识,使学生在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和提高。
3.全面打造设计性实验,提升学生能力
设计性实验环节实验题目,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或只由教师给定,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此环节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兴趣和科研意识,初步的设计性实验要求老师广泛调研,由教师给定与学生知识程度相适应的实验题目更进一步地设计实验,可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不论哪一类设计性实验,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对实验结果给予准确的评价。通过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同时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学生可自由结合成小组,分工协作完成实验报告。
如在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同学们总结的方法主要有:(1)索氏抽提法;(2)酸水解法;(3)巴布科克法;(4)益勒式法;(5)罗斯―哥特里法。对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后,证实发现索氏抽提法对于某些样品测定结果偏低。而酸水解法测出的脂肪为游离态脂和结合脂全部脂类。从实验材料开始,都是由学生自己准备,可以使用各种食物,如牛奶、坚果、豆制品和饼干糕点等。分别对不同食物进行了脂肪含量的测定,并对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有的同学对油炸食品前后的脂肪含量进行了比较;对市售的乳制品中脂肪含量与商标标注的含量进行比较;还有的同学对脱脂和全脂奶粉进行了比较……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会进一步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创新思维和能力均获得了全面培养。
4.综合考试模式的建立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检验实验教学效果,反馈信息,我们建立了综合考试模式。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取实验操作和理论考核结合的方式,分别占50%的成绩。闭卷理论考试占50%分值,所涵盖内容包括数据分析、原理掌握、操作中的关键技术等。实验操作考核中平时实验操作占20%分值,实验报告占10%分值,其中综合及设计性研究占20%分值。平时实验操作中,实验预习提问按10%计分,实验前对本次实验的内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答案,教师辅助补充,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分析典型相似或相关的实验实例,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设立创新分奖励制度,对实验中回答创新方法、有建设性的操作等给予创新分。
实验报告按10%计分,主要考查其书写能力,科研求实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于有实验中现象的分析,实验结论的讨论及自己对实验应用和改进等方面的讨论可追加创新分。在实验报告中不强调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实验操作过程的书写,也不强调实验结果的好坏,而要注重实验记录的真实性和实验报告中的讨论与分析。
综合及设计性研究占20%分值(尝试新方法得5%分值,回答正确综合性问题的得5%分值,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占5%分值,完成实验并撰写报告占5%分值)。总之,该考试模式能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通过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与综合考试模式结合,能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通过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全面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植物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提升了生化实验教学质量,更进一步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促进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一定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剑敏.生物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79~81
[2]陈怀侠、蔡火操、黄建林等.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105~107
[3]崔大练、石戈、马玉心.建立探究性生化实验教学模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7~90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青年教师;教学质量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According to recent teaching practice,some advise o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course was gived for young teachers.
Keywords: biochemistry;experimental teaching;young teachers;teaching quality
生物化学作为21世纪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领域,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重视探索和创新精神、具有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学科,已成为医学院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1]。实验教学是该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学科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深探,下面从青年教师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一)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试剂的配制几乎都是由实验员直接配制好,授课教师很少参加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这就导致了实验的准备与实验的教学分离,严重影响教师对实验教学工作的了解。对此,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比如试剂的配制与分装,仪器的调试等,熟练掌握实验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二)做好预实验
预实验是实验课所做实验的提前预演。通过预实验可以预见课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青年教师应该做好预实验,一方面,通过实验预做,可以检测实验试剂的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实验器材及设备是否完好并调试得当,因为试剂和器材的问题往往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败,而预实验可以排除这些客观的影响因素,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熟悉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在课堂中则能及时提醒学生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
(三)认真备课
备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决定上课的成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明确重点、难点。其次应该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案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并制作出符合教学实际的多媒体课件。
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熟练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因此在第一堂实验课的时候就要给学生强调实验技能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规范操作是实验结果准确可信的必要前提。对每一种实验仪器设备,如微量加样器、刻度吸管、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等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细节决定成败”,在实验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导致试验最终失败,比如有些同学在使用微量加样器取液时把加样器的旋钮一按到底,这样取出来的试剂量必然偏多,最后试验所测出的数值也一定不准确。有些同学在使用刻度吸量管时,左手按压洗耳球用力过度,放松洗耳球时速度又太快,导致所取试剂反吸进洗耳球造成洗耳球的污染。还有一些同学玻璃器皿清洗不彻底,导致最后的实验现象和理论不符合。在实验课中,教师必须亲自演示,进行正规的操作示范,在示范时,要语言简洁,操作规范,技术熟练,演示速度偏慢,关键步骤还需反复提示学生,并详细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演示结束后,学生再自己动手练习。在学生操作期间,教师应不断巡查指导,发现学生操作错误时,及时提醒并予以纠正纠,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实验中逐渐强化,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规范的操作习惯,为接下来开展的各项实验打下基础,有效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青年教师应结合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实验教学活动中。在一些基础较差的班级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教师可以主要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将实验的目的,原理,试剂,器材,操作,注意事项等逐一向学生讲解,遇到重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还应反复强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更有把握。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使用启发式教学,将要讲的内容融汇到各个问题当中,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最终找出解决的方法。比如在讲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这个实验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酮体?今天所用检测酮体的方法是什么?这种方法是否把酮体中每种成分都检测到了?在保温的1小时中,两支试管内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三氯醋酸的作用是什么?最后加入浓氨水的目的?想要观察到紫红色的环,在加浓氨水时应注意什么?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其实对个实验已有整体的把握,而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死板,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教师先给出实验的题目和要求,学生则自行查阅文献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整个实验,包括材料的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是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对实验的要点进行讲解,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提醒。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我们还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将临床的实际病例引入教学当中,让学生体验临床思维的全过程,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四、合理安排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有很多实验需要进行保温、离心、凝胶、电泳、层析等,等待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同学显得无所事事,甚至高声喧哗,嬉笑狂打,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次序,助长了不良学风。教师可以将这些等待时间利用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等待的间歇向学生介绍生物化学一些前沿的知识,方法与技术,也可以对上次实验进行总结,或是穿插一些花时较短的小型实验。比如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测定这个实验要保温一个小时,我们尝试在保温的的这段时间再安排学生做一个饱食饥饿对肝糖原含量影响的试验,使实验课变得更紧凑,更具吸引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利用实验等待的时间和学生展开关于实验的讨论,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与临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在大一、大二的学生中开展,因为他们刚进人大学,所学都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些知识可能与他们想象中的如何治病教人相去甚远。很多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化学,学它究竟与学医有怎样的关系,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到底有没有帮助。且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理论抽象难懂,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厌学的情绪,削弱其学习动机.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生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可将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PCR实验,与现下流行的亲子鉴定、指纹鉴定等相联系。还可以在讲授蛋白质的定量试验时结合三鹿奶粉事件,以三聚氰胺的作用引出凯式定氮法。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样品中的总含氮量(含非蛋白氮)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白质的含量,因三聚氰胺中含有大量氮素,把它掺杂在奶粉中就可以提高奶粉的含氮量,从而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含量,通过这样的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生物化学虽然是一门基础学科,但与临床是密切相关的。临床上,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机体的物质代谢异常造成的,而在医疗过程中,很多生化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意义,只有将基础和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比如讲实验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测定时,对临床和检验专业的学生要特别强调其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活性是肝功能测定中必查的一项指标。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而血液中含量很少,当肝细胞发生炎症或是处于其他病理状态时,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者破裂,细胞内的ALT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中ALT活性增高。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病人血清中的ALT活性,来判断病人的肝脏功能是否受损及严重程度。
六、重视实验课的总结
及时进行总结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作为青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教学经验尚浅,认真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堂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比如在做PH对酶活性影响这个实验时,一部分同学在加入碘液后看到所有的试管均变为无色,无法判断酶活性的高低。经过我们观察、分析,发现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有些同学的唾液淀粉酶活性较高,反应较快,而同学们的操作熟练度不够,,导致最终加入碘液时所有试管中的淀粉均已被水解。知道了问题所在,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则会告诉学生可适当加入蒸馏水进一步稀释唾液,或在环境温度不太低的时候,不把试管放入三十七摄氏度水浴中保温,以使试管中的酶促反应速度减慢,通过这样的措施,学生做该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了。当然,教师不应仅仅重视自身对实验课的总结,同时要强调学生对实验的总结。教师应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每次实验的现象或数据,对于不成功的结果,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操作误差,还是系统误差,剖析失败的原因,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讨论总结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批改,了解学生对实验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为今后的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工作做有益的铺垫。
七、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其教育教学效果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青年教师大多见习一年个别甚至一毕业就走上讲台,可以想见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学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造成教学质量滑坡也就不足为奇[2]。青年教师应该通过自学或有计划的外出培训学习来拓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不仅要精通自己所教课程,而且应系统学习本专业所涉及的各门学科,还要了解本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发展的趋势。同时,青年教师应多参加其他老师的科研项目并积极申报课题,提高科研能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医学院校的生物化学老师都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缺乏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青年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青年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听本教研室老老师的实验课,看看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感悟各个老师上课的优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法,以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除了听课以外,青年教师平时还要经常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和良好经验,还应经常阅读一些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总之,上好生物化学实验课需要青年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里也只是结合自己近几年的生化实验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和探讨。我们应该始终抱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努力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争取早日成为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高蕊,黄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 (2) :320
[2] 江煜,古丽马兰等,青年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4):68-69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83-02
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主要以生物化学实验为主。既包括实验技术理论,也包括实践操作技能。其实验技术是实践操作的理论基础,有别于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与之既不重复,又有紧密的联系。实践操作操作技能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是生命科学、医药卫生等学科所必需的技能之一。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对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使实践技能的“必需”性大大提高。传统生物化学以理论为主,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做为基础课,这种忽略不仅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也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偏离了高职教育的目的。因此,改变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的观念,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笔者根据自身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对高职药学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初步的探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离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往往以生物化学理论内容为主体,而实践教学只是穿插于其中,且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验证某项理论的正确性或直观地反映出理论所表达的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而服务。虽然能够巩固理论知识,但却忽略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药学专业研究过程大量借助现代仪器设备,同时又需要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生物化学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门科学。一方面,生物化学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其又形成了一整套复杂深奥、涉及面广的实验技术体系。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后续学科的学习及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理论和技能。若按传统的捎带性穿插式进行教学,实验技术理论内容讲解有限且不成体系,影响了整个专业的系统性,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思想。
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将生物化学实践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开设课程,重新定位其课程标准,明确其培养目的,建立完整的生物化学实践课程体系。这样即能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实践技能,也使其认识到实践课的重要性。
(二)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的分离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践教学尤其是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趁热打铁当堂按部就班地进行实践操作,最终得出已经预知的正确实验结果[2]。实际上就是对理论的实践性重复过程。同时,由于受课时所限,教师讲解占用时间比重较多,学生实际操作有限,匆匆完成课堂内容,纯粹是为了实验而实验。既缺少实验的理论基础,也没有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更谈不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虽然有原理的讲解,但几乎都是围绕某个独立的实验进行,没有联系性和系统性。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学生往往会忽视实验理论基础,或对某一原理仅限在某一个实验中进行应用,而不能演绎到同一类型实验中,遇到其他实验时则就不知应用什么样的原理了。
为此,应当强调实验技术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即将实验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进行分离,先将完整的实验技术理论系统地进行介绍,当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时,再进行实践操作课。这样即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实验技术,又能使其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并灵活应用各种理论基础,举一反三,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内容的调整
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尝试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且具有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的作用,可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使其掌握生物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和设备的操作使用,学习实验报告的写作,为本专业的实践体系打好基础。虽不宜过多,但对于药学专业基础课的生物化学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将多个基础实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对所掌握的多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综合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提供特定的情境和问题,由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并查阅文献等方式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阅、完善、修定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论文。主要培养了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为学生做毕业论文打好基础。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能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还要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健全多样性评价机制
以往的实践课程大多以实验报告为主要评价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核查,使实践课程多留于形式。为此应增加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以外,增加实验理论、操作过程、实验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重视实践,以达到开设实践课程的目的。
实验理论以笔试为主,可与生物化学理论课程的考试合并,使学生对实践课程加以重视,改变实践从属于理论的状态。
操作是实践课程的主体,也应列入核查项目。笔者在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基本仪器的使用中忽视了细节操作规范,不但影响了实验效果,还易造成仪器的损坏,且生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很多都有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物等,易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加强操作过程的核查,既使学生重视基本实践操作技术,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态度。
道德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实验道德是学生德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垃圾满地,实验台脏乱、液体横流,仪器的“暴力”使用,试剂的浪费,仪器和贵重药品的丢失,有害有毒废物的随意丢弃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重视实验道德对培养人才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弱化了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3]。该方法的适用性广,可运用在多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以实验课程为例,教师对实验课题提示性地列出可能会用到的实验技术方法,由学生根据这些指导性的内容讨论可行的实验步骤,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一步步解开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就感。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既学到了知识,又能将知识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所得的成就,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通过设置复杂的、有意义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相关知识[4]。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均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来进行。由教师根据生物化学实践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药学专业实际工作,设置适合的情景问题,并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概念提供给学生。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分工合作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写出实验预习报告。实验预习报告不仅是实践操作的指导,也是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的一次自学,因此既要包括实验用品、实验设计、实验步骤,还应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现,如写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的理论结果及其他可能出现的结果,对非预想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教师对报告作指导性审定。之后各组按照其实验设计来进行实践操作,并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得出最佳解决方案。
(三)重视基础,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过程
笔者对药学专业实习生在药检所实习辅导时发现,很多学生不会配制基本试剂,配制试剂时用量的计算方法不清楚。其原因主要是实践教学时所需要的基本试剂通常都是由教师或实验员提前配置好,学生在做实验时使用现成试剂进行操作。这样虽能节省课时,但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忽视了实验的基本操作。而在实习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基本上都是现用现配,因此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针对于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准备过程可引入学生的参与,由学生轮流配合教师完成,以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
(四)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
生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接触较早的内容,但其专业性强、实验技术复杂,学生没有基础,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演示性实验的操作和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离得太远则不能细致观察;离得近则受空间限制,学生将教师围挤成团,外层及背后的学生根本看不清。如采用多媒体代替演示性实验则相对灵活,实验视频中细节往往会进行特写,可略过等待时间以节约课时,还可重复放映,定格进行讲解等。
大型实验仪器的内部构造复杂,造价昂贵,不可能拆开让学生进行了解,也可利用多媒体影像等手段来代替。对于需要高端仪器的实验和用时较长的大型实验,受条件和课时所限,也可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来弥补。
参考文献:
[1]孟令波,李淑敏.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医药,2012,25(3):421-423.
[2]王昕,王俊平,王新民.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32-33.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1.1整合生物化学传统实验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我们对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进行整合序化,删除与医学检验任职要求不相关的实验项目。为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我们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常见生化四大基本技术(层析分离、电泳分离、分光光度技术、离心沉淀),由此开设临床相关实验如血糖的测定、血脂的测定、血磷的测定等。要让学生学会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来进行分离提取、活性测定、含量测定及生化分析,使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切实的加强。
1.2增加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与生化检验相对接在生物化学实验中适当安排生化检验技术内容,重点学习生化检验标本的处理方法对生化检验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火焰分光光度技术、质谱技术、自动生化分析仪技术),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加以介绍,让学生提前熟悉生化检验常用仪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生化检验工作程序,为学生从事临床检验科室相关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3增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内容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是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包括核酸的分离纯化,核酸的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生物芯片,重组DNA技术,为此我们开设外周血DNA的提取、大鼠肝组织DNA的提取、核酸的电泳分离鉴定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实验项目,为学生将来学习分子生物学检验奠定基础。
2选择适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验技能操作
2.1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问题导入式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把理论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先预习实验内容,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操作路线,按实验操作路线开展实验,最后完成实验结果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强。
2.2应用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数码互动技术等教学手段,来拓展实验教学方法,拓宽实验教学思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运用角色互换将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
3充分开放实验室,加大学生学习的机会
按照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全面开放,充分挖掘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使实验室的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学生通过全面的实践锻炼,其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改革实验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