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依据此要求,我们课题组对咸宁市三所中职学校(咸宁市卫生学校、咸宁市生物机电工程学校、咸宁市艺术学校)八个专业的部分全日制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德育状况,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对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德育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于2012年12月进行,调查选取三所中职学校八个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幼师专业40人、数模专业40人、音乐专业20人、美术专业20人、畜牧兽医专业20人、计算机专业20人、电子专业20人、护理专业30人,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3%。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个人信息”,共有6个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学生德育现状”,共有33个问题,均为单项选择;第三个部分为“学校德育工作状况”,涉及6个子项共18个问题,有单项选择也有多项选择。
二、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参加本次问卷男生占47.4%,女生占52.6%;独生子女占13.2%,非独生子女占86.8%;一年级占72.9%,二年级占27.1%;农村学生占78%,县城占22%。总体来看,中职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向上,对学校德育工作持基本肯定态度,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生个体德育状况
1、学生学习目的明确,重视德育课,具备最基本的道德认同和道德责任意识。7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针对性的,52%的学生不需要老师督促,自觉学习,83%的学生在条件允许时也不会逃课,这表明大部分中职学生愿意学习,态度也较端正。我们认为这与学生的德育有直接关联,“欲做事,先做人”就道出了“德”的决定性作用,调查发现,46%的学生认为德育课比专业课更重要,49%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很了解,71%的学生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75%的学生认同“遵守社会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这些说明学生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
2、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尊重他人。69%的学生喜欢自己的班级,愿意为它付出,只有4%的学生不喜欢,不愿付出,这表明多数学生能顾全大局,关心班集体;肯定选择“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的占78%,71%的学生认同“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助人为乐的可贵品质;在尊重他人方面,二年级中有高达84%的学生表示“我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只有2%的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懂得自尊和相互尊重。因此,中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道德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但还需进一步强化。72%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2%的学生对“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0%的学生对“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观点表示反对,这表明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观念,但从法律意识看,有19%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这意味着部分学生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试法”的心态和行为倾向。在纪律观念上,认可“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一年级占25%,二年级占15%;认可“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一年级占22%,二年级占6%;还有10%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19%的学生不确定知道。这些数据说明中职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都需进一步强化。
4、大多数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比较端正和务实。少数学生择业取向偏重经济利益,对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主要表现在有62%的学生明确表示“我会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将来的职业”,表明多数人能够把“服务和服从社会的需要”放在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位置;在“我未来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稳定”选项上,有61%的学生不认同,31%的学生认同,表明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53%的学生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36%的学生不愿意去,表明部分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对中职学生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不明确。
5、学生诚实守信和社会公德意识还有待加强。调查发现,48%的学生选择有时利用说谎来逃避惩罚,几乎达到一半;30%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有47%的学生表示从不随地吐痰,这表明中职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较薄弱,行为习惯有待改善。
6、学生需要加强心理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调查显示,仅有47%的学生认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不会动摇我实现目标的决心”,只有53%的人表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51%的人表示“遇到困难时,我总能坚持到最后胜利”,19%的人选择退缩。心理素质好坏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我们学校要通过德育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在人际交往方面,中职学生对老师和家人缺乏必要的信任,朋友是他们倾诉的主要对象。中职学生因顽皮、好玩、学习成绩不好,而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因此对他们产生不信任的心理。4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8%的学生选择“我不尊敬老师”,53%的学生表示“我有一些很谈得来的朋友”,10%的学生很孤独,没有朋友,12%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融洽,31%的学生“不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表明学校与家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加强情感沟通和交流。
(二)学校德育工作评析
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一定实效,但在管理、评价、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71%的学生认同“目前学校最重视的教育是道德教育”,体现了“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职教 理念;80%以上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67%的学生从班级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同学们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体,老师们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70%的学生认为通过德育活动,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评价内容缺乏针对性、适用性,班主任对评价实行一票否决制;德育评价模式偏离德育内容,以学习成绩好坏决定思想品德优劣;德育方法和途径方面,120人选择观看影视资料,180人认为该参与社会实践,136人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德育管理上,学生最不满意的是管理机制(54)、教学方法(38)和团队工作(30)。
三、思考与对策
1、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要强化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践育人观、和谐法治观,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带动中职德育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影响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中职生的不公正、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多元化人才观、差异性评价观、发展性教育观、人性化服务观等在内的正确中职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并围绕学生的特点去开展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活动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教育等,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
2、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德育课同其他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不尽相同,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水平和行动上。德育课考核评价目标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德育课考核评价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的功利性目标。
3、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打破单一学分评价,实施多元综合评价。德育评价是对德育效果的最终判断,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德育评价来认识自己。职业教育的特点和理念,就是“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能成才”,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1)在评价体系上,一是要具备正确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以考核评价促教学,学生以考核评价促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德育考核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发展。(2)在评价方法上,打破试卷测评的单一方式,做到卷面考评与师生平时观察相结合,包括学生行为观察记录、课堂参与度评价、问卷调查、访谈、社会实践调查情况评价、自我报告等等。(3)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包括学生在校的德育评价和在实习企业的德育表现,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人处事、自身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学习的态度及成绩、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六个方面来考查,不仅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运用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水平。(4)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导向功能、检测功能、强化功能等发展。众所周知,一个好的德育考核制度,应具有导向功能,即可指导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检测功能,即通过考评,可以鉴别学生的品德,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即在考评学生品德时,通过扬善抑恶,能引起被评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增进良好的品德,抑制不良的品德,提高德育实效。(5)在评价手段上,要从传统的注重终结性评价,转移到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发挥这两种评价手段在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6)在评价结果上,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德育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品德。评价结果由班主任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谈话、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改进、提高,以达到评价的目的。(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研究中心2012—2013年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祖松:《中职生“选择—发展”德育评价模式的实践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2]黄立平:《德育评价的缺失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新一轮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评什么,怎样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探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自我评价;体育知识;技能技巧;情感体验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方法,大多仍以运动技能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其考核的目的: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二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学习目标达成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势必造成在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大纲考什么,体育课就教什么,如此一来就无法体现当前体育改革中“健康第一”的理念,更无法全面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自我评价体系构建
(一)学生自我评价体系模型
1.体育知识。(1)对健康的理解;(2)保健知识的获得;(3)体育意识和习惯的理解。
2.技能技巧的获得。(1)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2)对技术熟练运用的程度。
3.体育课情感体验。(1)对体育课的兴趣;(2)练习中的意志体现。
(二)指标标准的确定
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简单适用性来看,采用三级评价标准:较差、一般、较好。以方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评价。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西安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150人进行课堂随机问卷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2)文献资料法;(3)统计法。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在体育知识的获得方面,“较差”占11.6%,“一般”占37.3%,“较好”占48.7%,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获取仍相对缺乏,在知识不断更新和扩充的年代,只有更及时更准确地给于学生最新的综合知识,才是当前体育教学的必要之路,在本文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中,学生对自身体育知识获得方面的评价较好只有48.7%。在技能技巧的获得方面,由于体育课大多时间仍旧以技能技巧为主所以其中“较差”占10.3%,“一般”占36.7%,“较好”占53%。这说明学生对体育课上对技能技巧的获得并未出现非常积极主动的情况,这也应证了当前体育教学急需进行不断改革的需要,技能技巧的获得不能仅仅作为体育课授课的主要内容,更应当有丰富多彩,新颖趣味的拓展项目
在体育课情感体验方面,“较差“占”7%,“一般”占17%,“较好”占76%,这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较高,学生不仅希望在体育课中获得体育知识,获得技能,更有心理过程的作用,情绪的释放以及娱乐等,这使得体育课的多元化功能仍不断凸现出来。
在体育课最后总成绩的评定结果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较差”比例占9.63%,“一般”为30.3%,“较好”为59.2%,其中及格比例占90%以上,这与高校当前体育教学以技能为主的评定成绩比例大致相同,这说明学生自我评价较为客观和真实,能够如实反映自身体育课学习的情况。学生自我评价系统的构建,正是从学生角度对学生体育知识、技能技巧的获得、体育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较为自我反馈式的客观评价,并对最终的体育成绩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在实际的教学,可为学期体育课终结性的评价做一个补充。
五、结论与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系统主要从学生角度对学生在体育知识的掌握、技能技巧的获得、体育课情感体验方面进行评价,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仅仅以运动技能作为考核的单一方式。
2.学生自我评价的总成绩其不同等级的比例分配上符合当前体育教学考核的要求,说明可以作为考核的一个借鉴和补充。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成绩;影响因素
G633.96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受身高,体重和体能的遗传性影响,学生在运动能力表现上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与体能有关的项目,有的学生不用怎么练习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成绩,有的学生无论怎么学习和练习都无法达到较好的成绩,体育成绩变的与学生学习努力的直接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体育考试失去意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成绩评定的内容
(一)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只评价最终成绩
只注重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以前的体育课成绩考核评价中,一些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以取得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先天优势就能取得优异成绩(“锻炼身体,学习技术”以分数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导致学校教育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造成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①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
②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
③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2.评价方式
(1)以往是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由老师一人说了算,由于学生很多,教师不能一一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了影响。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了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正是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如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等。
(2)新课标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提供科学依据,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生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70年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过过程评价理论,过程评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单元结束和一个系列教学活动结束均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课堂表现、技术掌握、运动成绩等),只有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相对评价)和教师评价(绝对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有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可以成立评价小组,对每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做最终的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
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的管理功能今天依然是不可缺少的,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根本,评价的管理功能应建立在教育功能基础上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它弱化了评价的鉴别、筛选和选拔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显的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侧重在学生学习动机、进取精神的培养,把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合并在一起,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的技术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成绩。
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三、理论知识的运用
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那么,“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
四、结论
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对比新老课标后可以发现影响中学生体育成绩评价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个体差异2.成绩评定内容 3.评价的方式 4.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程标准评价的理念是改革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M步幅度,改变过去只重视技术考评的传统办法。这种改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技术水平一般,但学习态度又很刻苦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它弱化了评价的鉴别、筛选和选拔功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新课标明显的淡化了竞技技术体系,侧重在学生学习动机、进取精神的培养,把教学内容和完成教学内容的要求合并在一起,对教学内容只提出最低的技术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成绩。注意以人为本,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观。
参考文献
[1]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生学业业成绩评价 现状 分析与探讨
随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以传统的一次性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已不能全面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改革目前只注重中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和发展性评价的现状,建立起评价主体的多向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业成绩,使评价成为中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1.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现状
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不仅评价内容单一,而且评价方法也较单调,传统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对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大多只限在运动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忽视了对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锻炼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1.1评价内容单一
表1表明,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从技术、技能70%,出勤及平时表现10%,以及体育理论知识20%三方面进行评价(详见表1)。对中学生技术、技能的评定以考核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对中学生心理、情感、学习态度、体育意识、锻炼能力、习惯等方面关注不够,对中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也很少评价。依据中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而评定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这种方法过于简单,不能真实反映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测试只凭一张试卷评定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不能有效地反映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与了解情况。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导致了评价与课程目标的严重脱节,使中学生只追求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忽视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1.2评价方法单调
表1表明,对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评价形式主要采用一般性评价、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现行的一般性评价是以统一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全体中学生,这种方法易于操作,但忽视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及中学生“平等享受体育教育”的理念。它只要求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中学生的成绩完全靠教师的秒表、皮尺来决定。教师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一种主要评价方式。评价时,中学生只与教师制定的标准相比较,不进行相互比较,一切都由教师决定。终结性评价是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由于这种评价方法往往是在阶段学习或学期、学年结束时进行,因而很容易失去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对激励中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作用不大。
2.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模式的分析与探讨
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要体现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要对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与态度及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还要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体育学科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发展趋向,笔者设计出以下评价模式(详见表2)。
2.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健康是指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中学生学业的评价应根据新的健康理念及结合体育的特点,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5个方面入手,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详见表2)。
2.2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和综合性,力求真实全面地评价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行为表现及进步情况,应具有鲜明的过程评价特点。
2.2.1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方法。
对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方法可采用定量评价,把握综合评价及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在项目的选择上,以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典型的项目为主,但要注意给中学生在同一项群中提供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并把中学生的进步与特长发展也纳入评价的范畴。
2.2.1.1体能评价的方法。体能评价主要评定中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在以往的测定中往往用二表(秒表和评分表)一尺进行终结性评价。但这种评定方法过于简单、内容单一,很难正确、全面地反映出中学生体能状况。例如测试男生臂力的方法(引体向上),体重50公斤的中学生绝对优于体重75公斤中学生,但如果举相同的重物,后者的优势就会很明显,那么到底谁的臂力大呢?体能测试与评价应当使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具体步骤如下:1)起始班在学期开始测试50米、立定跳远、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及肺活量等数据作为中学生体能的基础数据,非起始班则用上学期的成绩作为本学期的体能基础数据;2)期中或期末再测上述数据,依据《中学生健康标准》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或《考核评分标准》进行绝对评价;3)依据中学生体能的基础数据进行对照评价,即取得进步幅度的相对评价;4)体能总分=体能测试分(绝对评价)+进步分(相对评价)。
2.2.1.2技能评价的方法。技能评价容易操作,但要避免技能评定竞技化。例如:单杠支撑前后摆动,只要中学生掌握了直臂顶肩,以肩为轴前后摆动,表明中学生已基本掌握技术要领,应能拿到该项目的基本分,至于他的腿直不直,幅度有多大,便可归于艺术分。如果满分为10分,基本分占8分,艺术分仅占2分,这样大多数中学生就能顺利通过,并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感。技能评定的项目可在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本校教材中选取。教师应在其中选取多个项目,学生再从中选择几个项目作为技能评定项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2.2中学生认识与知识的评价方法。
2.2.2.1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卷面测试一些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保健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短文写作、提问、讨论、口头演说、角色扮演、健康测试等方法让中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所获得的科学锻炼方法、自我保护的能力、体育欣赏的能力等。
2.2.2.2对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方法。采用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袋的方法,档案袋中记录中学生定期体检的结果,包括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疾病状况等原始记录,以及中学生日常病假考勤的情况,要将中学生的体育达标与体检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同时将中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的评价中。
2.2.3对体育与健康课认识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方法。
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具体可按照主体的不同来确定评价的方法。
2.2.3.1教师评价。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方法相对复杂,不同于体能和技能评价,它具有即时性和隐现性,需要教师平时对每个中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积累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具体做法:通过访谈,了解中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建立中学生课堂行为、态度记录表,此表主要记录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和合作意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记录可由体育委员和各组组长负责,如课堂常规的执行情况等。教师主要负责记录隐性的情意表现,如意志、合作与竞争意识等。教师要及时捕捉中学生各种隐性情感的表露,为此课后要做好小结,及时追忆并记录中学生个体的情绪、情感表现等。
2.2.3.2学生自评。中学生自己对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态度、常规的执行情况的评定,可通过建立独立锻炼日志(包括健身计划与锻炼效果的自我评定)、能力展示、口头演说、反思记录等方法。
2.2.3.3同伴评价法。在自评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评定,有建立小组学习档案、相互观察、记录进步、分组讨论、投票表决等方法。
最后,教师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多方收集的资料对中学生进行评定。
对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业成绩的评定,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对体育认识及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相互评价等方法,要充分体现鲜明的过程评价特点,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终身体育能力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等,以达到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从而促进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理论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分层评价
技工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于2012年正式被省政府确认晋级为技师学院,为了适应学院的发展,基于我院的现状,为了让学院更平稳地过渡,我院把今后两年来的目标定为致力于培养“够用、实用、好用”的技能型人才,我院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但对于学习理论知识就很头疼。我们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及教学新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引入多媒体教学,但教学精力投入不够,致使改革的力度不大、深度不广,教学效果就很难让人满意。所以迫不及待地需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的现状
1.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选择。问卷调查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方式,不过具体操作时的方法不一样对最后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1)评价者人员方式的选择。全体学生均参与评价对于评价的结果相对来说应该是比部分评价者的准确度来的要高一些。部分评价有时会存在一些片面性,或许选择的都是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又也许都选择的都是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使评价结果产生误差。但对于现在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说全体学生参与的可操作性不强,故就现阶段而言我校依然采用部分评价者的评价方式,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评价。在我国其他学校中还有另外两种常见的部分评价者的评价方式,一种是学生教学评议小组,学生评议小组定期开展评教活动。第二种是学生信息员评价制。学校专门聘请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信息员,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2)记名方式的选择。记名方式的不同对评价结果最后的影响极大,调查显示,72%的学生希望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评价。无记名方式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评价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不用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漏,相对来说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也更加真实一些。当然不排除有学生对个别老师的打击报复行为。相对来说记名的评价学生心理有一些顾忌所以相对无记名的形式得分要高一些。该结论被认为具有一般意义。
2.理论教学质量评价时间的选择。(1)由班主任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评价。这是在我院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学生完成了一学期的课程,对任课教师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缺点是班主任的在场会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而且评价的时间有限,要回忆所有教师的教学情况,没有太多思考的机会,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2)在课程的最后一次课上进行随堂评价。这也是较常采用的一种评价方式。这里有一对一的评价优势,学生的评价更有针对性,只要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的评价基本是可信的。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教学中的不足,也可以和学生有当面的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改进。唯一的不足是最后的统计工作会相对复杂,比起前一种方式要浪费一些时间。
二、理论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不够重视。学生如果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认真的评价,需要根据教师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分析、归纳,并总结其效果,对教师是否完成教学计划作一个基本的判断。这种判断和分析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学生愿意为评价付出精力的多少,取决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待程度以及对评价效果的关注程度。一部分学生进入我校以后,有一种脱离了高考独木桥的解脱感,甚至有很多学生有脱离父母的约束来度假的感觉。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就不高,对教学的期待感不强。所以当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值降低时,他们就会不太关注教学效果,因此,投入评价的精力会受到影响,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也会随之下降。相反的另一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他们能够深刻意识到这是他们踏入社会前最后的深造机会。还有就是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会知道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对这些学生来说,对我校的学习课程就有很强的期待感,因此,对于教育水平的高低就更加关注。当然,是否普及学生对于教学质量评价的意义、作用,对他们评价的积极性也会有一些影响。
2.不同课程之间的评价差异。相对来说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教师讲授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就我院来说,公共基础类人文课相对要容易接受,而专业性的基础课如果不配合相应的动手实习操作来加深印象,那么学习起来会较困难。在学生的评价中体现得也很明显,这对于专业课教师有一定压力。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完善的学生参与理论教学评价体系
1.多重评价主体参与的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在期中时就让学生评教,在得到学生评教结果后,第一时间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出于保护隐私的目的,只将结果告知教师本人,然后开展教师的自评,在自评后改进教学方法,在期末时再让学生重新评教,这样学生会更有积极性,他们的评价得到了重视和肯定,他们以后对于评教会更加重视。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改进他们的教学手段、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完善理论教学评价体系。在这里根据我们课题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评价。(1)在按照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要求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编制针对我院学生特点的问卷调查表配合分层次的评价。在原有表格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三大类的基础上,按照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不同层次学生,按照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评价,以防止因学生层次不同影响评价结果,以求得到评价最全面的结果。(2)在学院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可以不定期按照不同系别、年级组织学生的座谈会。这种形式虽然不像问卷调查形式那样有明确的结果,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在学院创建数字校园的前提下,创建我院的网络评价平台。利用成熟的软件将纸质问卷电子化,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完善问卷的内容,利用软件分析和利用回收的学生评价结果。用平均值调节法减少随意评分对考核工作的影响。并对评分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考虑到教师的隐私应直接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及时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论教学质量是学院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与构建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我院来说刻不容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在建立理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学校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尤其是学生参与评价,在评价体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是教学评价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罗红.论高职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2]王汉澜.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张红伟,章建石.学生评教如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N].科学时报,2007-03-13(B03)
关键词 中职数学 数学学习评价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Evaluation System
YAN Weiqing
(Xiamen Electronic Vocational School, Xiamen, Fujian 361009)
Abstract Teaching evaluation is an activity based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and serve teaching decisions, with a clear guide.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mathematics assessment should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objectives pluralistic, diverse evaluation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is conducive to science teachers regulate student participation, and it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correctly, thereby allowing students to positive learning state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can be a good regulation, grea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desire to learn,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mselves and build self-confidence,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enhance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ies to the maximum ext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learning evaluation; evaluation system
1 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标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从而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一种活动。数学教学评价具有管理、导向、调控、激励、诊断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及时、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教学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越来越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 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教育评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不断变化的,教育决定着评价,评价也影响着教育,这就是教育与评价的辩证与统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数学底子薄、学习习惯性养成不好,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已经产生厌倦甚至是恐惧的心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强调统一要求,而忽略了个体差异;在评价方法上,使用量化评价多,而忽略了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自评、互评,更为致命的是评价没有凸显出数学课程应有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色。这种评价方法对于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束缚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违背了教育改革的本意。更新评价观念,努力改革评价方法,力求构建一个既能体现新大纲精神,又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具有激励和反馈指向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无疑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3 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的有效方法探究
中职数学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个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因此中职数学教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即要考虑到知识的基础性、数学的大众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的最终形式是学习结果,一般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因此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该是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评价。中职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三个方面。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这就是说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应建立一个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教师除了自己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对学生作出评价外,教师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教师就要把评价目标公布于众,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只有能够准确地评价他人,客观评价自己的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掌握自己、驾驭自己。这也是自我提高的极好形式。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也就是说教师要从发展的、动态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多角度、全过程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合理,从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4 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建构
中职生数学学习评价包括卷面考试成绩、平时学习表现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几个方面,其中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学习表现占40%,参加课外活动则按活动等级以奖励分数的形式纳入总评成绩,具体方案和操作如下:
4.1 卷面考试成绩(知识、技能与能力方面)
(1)平时课堂测试成绩(权重值5%)。为培养学生养成掌握基本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师可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默写公式或做几道基础练习,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然后让科代表将成绩记录下来,根据学生实际参加小测的次数,取该生历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再乘以权重值5%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2)单元或期中考试成绩(权重值10%)。为使学生掌握好各章节的基本知识,把单元过关考试或期中考成绩全部换算成100分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参加考试的场次,取该生历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再乘以权重值1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3)期末考试成绩(权重值20%)。期末考试是对学生一个学期以来所学数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测,也是考查教师一学期的教学情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在学期评价中所占的权重较大,卷面成绩一律100分制,教师按学生的实际得分乘以权重值20%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4)计算器使用考试成绩(权重值25%)。为培养学生计算器使用的技能,根据大纲的要求和现行教材的内容,我校数学教研组专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了《计算器使用指导与练习》校本教材,本教材与国规数学教材相配合,强化学生对科学型计算器的操作与使用,为突出学生对计算器使用的技能考核,备课组每学期都组织计算器操作的技能竞赛和操作技能专题考核。教师将考核成绩换算成100分制后,再乘以权重值25%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4.2 平时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方面)
(1)课堂表现(权重值15%)。为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学习气氛,由教师指导数学科代表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逐一记录下来。上课能认真听讲,没有违纪现象,期末总评时以15分直接计入总评成绩;若上课的学习态度除了能认真听讲以外,还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或上黑板演示、或回答问题有创意、或主动帮助老师或同学处理一些随机事务的,由科代表将其所做的次数累计,如为次,则期末以15+0.5分(可不封顶)计入总评成绩;若一般上课还能认真听讲,但有时也有违纪现象,如迟到、旷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等,由科代表将其所做的次数累计,如为次,则期末以15-0.5分(最低0分)计入总评成绩。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权重值25%)。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和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主要包含作业缴交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两部分,科代表将老师每次批改后的作业按等级进行登记,每个同学的这项总评成绩则可套用公式:··,其中表示某同学一学期内完成作业的次数,表示一学期内老师布置作业的总次数,表示老师对某同学完成作业质量界定的系数(这里0≤≤1,是老师对同学的作业质量及其数学学习水平的相对班级的总体概括。如老师可将作业评分为A、B、C、D四档,系数分别为1、0.9、0.8、0.7)。
4.3 参加课外活动情况
为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及科技节等课外数学兴趣活动,特采用独立奖励加分的形式予以体现,结合学生参加活动的级别及取得的成绩、名次等,给予1~6分的奖励,最高不超过6分,比如一等奖6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优秀奖2分,参与奖1分。直接计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活动,积极进取,勇创佳绩。
经过近几年来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完善,经验表明这样的评价体系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有效地杜绝大面积学生不合格的状况,及格率可达80%左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评价观,形成良性循环、健康向上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事实证明这种评价体系是行之有效而且是可操作的。
使用此评价体系时应注意,在开学初教师就要把评价方法告知学生,并制作Excel表,指导科代表填写,经常检查、督促科代表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价方案也应与时俱进,评价体系中的具体项目可根据当前学科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增减,权重比例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具有发展性与灵活性的功能。
总之,对中职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从发展的、动态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多角度、全过程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考虑,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合理。通过这样的评价,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必将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思想/观念
近几年,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方法以及标准的改革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单纯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偏重与终结性的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以便最优化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所以,本文试图通过教学评价发展历程的研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不当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2 教学评价的发展与原则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一个内容广泛,层面多级的系统,学习评价的科学与合理性主要取决于教学思想的发展。要构建全面的、恰切的学习评价内容、方法及其标准,就必须了解、研究教学评价的发展及原则。
2.1 教学评价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的历史上看,教学评价的发展与改革,是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辅助手段,它对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
近代的教育评价是在十八世纪前,从西方国家的改革考试方式开始的,从主观性很大的、单一的口试方式发展到笔试,这个发展过程提高了当时的教学评价效率,向考试的客观性迈进了一大步。但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全部知识与能力水平。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教育测量运动的开展,各种评价标准被编制出来,使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量化程度得以提高。但是,这种教育测量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兴趣、情感、价值观等都难以测定,仍存在着评价不全面性的问题。现代教育评价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评价理论要求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及能力倾向,以目标达成度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评价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形成了教育的立体评价和全方位评价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教育评价发展的回顾,不难看出,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内容选择与调试、评价指标的规范都无不镂刻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价值取向及其发展水平的烙印。同时,评价的原则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健全,而且,其角色和作用对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2.2 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原则是对评价者本身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水平,应遵循以下原则。
2.2.1 科学性原则。
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评价方法的集合,所以,必须遵循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原则。
(1)“两点论”原则。坚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从评价对象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做出正确的评价、教育者应该看到被评价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如:先天的与后天的,生理的与心理的,智力的与非智力的。然而,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意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影响考试的各种因素的存在,以分数高低对学生分类排挡的做法,已成为判定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传统的习惯方法,扼杀了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两点论’的原则,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单项评价时,注意到他的其他因素,并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综合全面的评价。
(2)发展性原则。坚持事物是发展的观点为指导,适宜的教育,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例如,传统的‘常态曲线’观念,使我们人为地把学生分为几等份(天才和低能)。这种评价的结果,只能造成教师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低分学生,他们也不能得到同样的重视与指导。这样的结果,只能增加学生的悲观情绪,使学生消极地对待学习。因此,传统的观念需要重新认识,需要选择与扬弃。
(3)评价要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的运动,增强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在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地强调均衡的评价水准,这种倾向性,难以激发评价对象对更高层次目标追求的愿望。因此,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水准的评价对象,进行恰切的指导与诊断性的评价,并引导评价对象认识自己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
2.2.2 全面性原则
对评价对象各个方面作全面的考查,抓住全面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恰当的综合的判定。
2.2.3 统一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统一性原则是有层次性的。学科、年级、年龄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但在标准确定后,必须坚持统一性,特别在同一的评价对象群中,必须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评价对象的水平。随意降低和改变标准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2.3 教学评价的特点
通过对教学评价的发展的回顾及其原则的了解不难发现,教学评价具有以下的特点。
2.3.1 历史性
教学评价方法的研制,无论从近代教育中,简单的,片面的评价方法,还是到现代教育中,较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方式,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2.3.2 动态性
教学评价的研制方法随着历史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任何追求一种固定不变的评价模式观念的行为,都会导致评价方法的僵化、片面。因而,在研制评价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发展性的观点,明确其当代的依据、构建新的、恰切的内涵。
2.3.3 复合性
教学评价的复合性特点,体现其目标的多级性。全方位的评价结构、方法和标准,目的在于构建一个适合时展的评价方案。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技能活动形成了多方位的、复合性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任何一项的遗漏、疏失都会造成评价功能的缺失。
2.3.4 系统性
研究教学评价的方法具有各项程序设计、内容选择、方法运用间的相互关联的特点,并形成层次分明的结构。因此,教学评价的结构设计只有形成结构严密、方法得当、有序性的有机整体时,评价才能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指导。
从以上对教学评价的研究结果上看,体育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教育者树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和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观念。
3 学生学习评价与考核的改革思路
3.1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一种教育的全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