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基础性投资项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市场经济;方向选择
财政投资最能体现国家意志,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增加了多少生产能力和公益设施建设,而且体现为一种经济杠杆,可以直接或间接集中社会资金进行重点配置来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引导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向,是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它只能是投向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些重大项目。
一、对社会投资项目的分类
在讨论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之前,可先对我国整个社会投资的分类做简要的分析。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投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别:
1.对竞争性项目的投资
竞争性项目是指投资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项目,它是完全受市场调节的盈利性项目,项目建成后提供的产品是“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其价格完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该类项目的范围是根据其产业性质确定,它是竞争性行业在投资领域的表现形态。竞争性行业一般指那些产业发展比较成熟,行业盈利率较高,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供求的产业部门。就我国目前而言,主要包括:一般加工工业;建筑业;商业、餐饮、仓储业;咨询业;金融、保险(商业性部分)以及其他行业等。
2.对基础性项目的投资
基础性项目的范围也是根据其产业属性来确定的。一般讲,基础性项目是指那些从属于基础产业和部分支柱产业部门的投资项目。基础性项目为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部分具有或主要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割性,其投入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收缓慢,而又关系着国计民生,市场机制在这方面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具体包括:农、林、牧、渔体利。气象等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地质普查与勘探;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3.对公益性项目的投资
公益性项目是指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性产品和服务的项目。这些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属于“纯公共产品”,市场机制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根本不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国防建设投资;党派、团体等设施的建设;政府、公检司法等政权设施的建设;基础教育、文化、卫生、国家体育、广播电视等设施的建设;城市道路、管网的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等等。
以上三类投资只是大体的划分,实际上,在具体分析和操作时,各类投资在外延上有时互有交叉和重叠。
二、我国财政资金项目投资的最适宜领域
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的最适宜领域是什么呢?尽管这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在此不可能逐一涉及,但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取向,笔者认为,在上述三类投资项目中,公益性投资项目应该是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重点;基础性投资项目主要是利用财政投资,积极引导国内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投资;对于竞争性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应彻底退出。但对于一些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和高新技术研发项目,财政资金可以有选择地给予扶持。由于三类投资在外延上的交叉和重叠,财政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及投资方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领域来加以考虑:
1.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的、典型的形式,莫过于各种形式的公共基础设施。所谓公共基础设施,包括为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所必须的、由国家或社会投资所形成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一般来说,诸如各类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是在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选择时,应予以优先考虑的合适领域。然而,所谓财政资金项目投资方向的最适宜领域,并不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也采取过去那种包投资、包建设、包经营的做法。恰恰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公路等项目的投资来源,应以政府的财政资金做引导,鼓励和吸引各方投资的参与。如可以利用BOT、TOT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这样不但可以减缓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该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2.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
基础产业是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本承载作用的产业群体的总称,它们构成了国民经济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基础产业一般应包括农业、能源、邮电通信等部门。其中,农业是基础产业中的一个特殊的产业,它为人类生存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当前我国农业的物质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农业比较利益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同时,由于农产品属初级产品,在需求方面的弹性较小,经常保持相对稳定,而供给方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具有很强的波动性。这种供需不平衡状态的经常发生会破坏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这又是难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因此,财政资金应加大对农业项目的投入,改变对农业投资比重偏低的状况。而邮电通信业作为财政资金投向的选择之一,重要的是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经过财政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的邮电通信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这更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介入。就能源项目而言,财政应着眼于调整能源结构,重点对一些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以及易于独家垄断的资源供应项目进行投资。
新兴产业是指以高科技研发为依托,能带来高附加值的,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就业机会的、标志一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水平的产业群体总称。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由中小型风险企业开始。因为这些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风险比较大,又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往往难以得到银行贷款,要使其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需要政府为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给以财政资金的支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支持新兴产业的方式并不是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是要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为这些项目的投资积聚资金,如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但这并不是我国目前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而应是社会资本(含居民储蓄)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3.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
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适宜于财政投资的资源开发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
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大规模的国土开发主要包括:对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稀缺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具有某些自然垄断特点,即宜于独家垄断,以保证取得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使社会公众能享有最低生产成本的资源开发和供应项目(例如城市供水、供电和煤气);以及大规模、有计划的国土开发项目。国外诸如美国对其南部、西部及山地各州的长期开发,国内如对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等等,都是财政资金的项目投资应予重点考虑和确保的。尽管这些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不可能由政府单独承担,但政府对上述投资和筹资的义务与责任,则是始终不可推卸的。
(2)人力资源开发投资
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是重要而典型的财政投资,主要是指教育。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各国政府可以说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教育这一公共产品的提供。除了极少数的私立学校(主要是教会办的学校)以外,各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级财政分别提供的。之所以如此,首先是教育具有极大的所谓“外溢性”作用,即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有着广泛的、决定性的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将使整个社会普遍受益;其次,从社会再分配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财政资金投资于教育,有利于缓解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与分配不公现象,通过公共教育,使社会成员均可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财政对教育的投资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国的财政资金项目投资应适当向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倾斜,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
(3)智力资源开发投资
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要指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资。历史地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活动,经历了一个从科学家的个体性研究发展到主要由国家进行统一协调的过程。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日渐增强,政府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组织者和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财政亦逐渐成为政府对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政府的智力资源开发投资已成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强一国经济竞争实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宏观调控手段,也是一项单靠私人部门、个别企业或社会团体难以胜任的国家公共事务。
(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三)经县政府同意,由政府融资平台从金融机构组织或其他机构(单位)借贷、或资本市场募集的借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四)转让、出售、拍卖国有资产及其经营权所得的国有资产权益收入,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其他财政性资金中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属于政府性投资的资金。
二、实行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申报
(一)申报原则。
1.必须符合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要求;
2.必须符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
3.必须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
(二)申报要求。
1.申报主体。县本级投资项目由县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镇(区)级投资项目由镇(区)政府(管委会)提出申请。
2.申报时间。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申报为每年年底之前,逾期不申报的不得列入下一年度实施计划。
3.申报范围。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申报的范围包括:
(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基础性项目;
(2)政府建设的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
(3)农林水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4)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5)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等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6)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政府机关建设项目;
(8)其他需要政府投资、审批的项目。
4.申报内容。申报内容包括:
(1)项目建设法人单位;
(2)项目概况(重点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主要建设内容;
(4)项目计划总投资;
(5)资金来源有效证明(财政预算安排、上级专项补助政策依据、经财政部门审定的融资计划);
(6)建设周期。
三、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审定工作
每年9月份起,县各主管部门及各镇(区)向县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县发改委)申报下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县发改委会同县财政局、住建局、国土局、规划局、环保局等主管部门依据县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县财力状况等,按照项目建设的轻重缓急分为新建、续建(含改扩建)和拟建三大类,进行综合评审后,向县政府提出下一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投资计划建议方案,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后,予以下达。
四、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执行与管理
(一)经县政府审定的政府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是安排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计划一经下达,未经县政府同意不得更改。计划执行过程中,因上级政策调整等因素,确需调整政府性项目投资计划的,须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同意。
(二)项目年度计划是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未纳入政府性投资项目年度计划的,县发改委不得启动项目审批程序。
(三)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实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投资概算)审批程序。未经县发改委审批项目建议书,县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不得进行规划选址、用地预审、项目环评。
(四)对纳入政府投资计划管理的项目,必须严格实行投资控制管理,严格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决算;未纳入年度政府性项目投资计划的项目,县财政部门不得拨付项目前期工作费用和项目建设资金。
(五)县发改委作为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和项目审批等综合性工作。
(六)县财政部门作为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负责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财务活动实施管理和监督,做好财政资金的调度和拨付,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七)政府性投资项目实施主管部门(领办单位)要认真履行项目计划申报程序,按照县政府审定意见认真做好项目审批、资金筹集、投资管理等组织实施工作。
(八)县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对政府性投资项目计划管理、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九)建立健全政府性投资项目月报制度。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性投资项目月报制度,月报表于每月初前5个工作日内分别报送县发改委和县财政局。
问:请谈谈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答: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本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但是,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企业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需要增强。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对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建立企业和银行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第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对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第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政府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第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有利于消除产生投资盲目扩张等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增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问:请您具体谈谈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与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客观地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反复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不完善,机制转换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当前,要把解决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等突出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必须标本兼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建立健全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我约束的机制,强化银行独立审贷的责任,减少行政干预,完善政府对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解决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又为推进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抓住投资领域暴露出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宏观调控的实践,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使投资体制改革积极健康地推进。
问: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最终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具体来讲,就是要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资自;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健全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进程;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
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哪些新的重要举措?
答:概括地讲,《决定》新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决定》要求,今后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政府只对其中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对其它项目实行备案制。二是合理界定了政府投资的职能。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用于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技术产业化。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三是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有效调控。四是完善对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政府投资制衡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对社会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加强对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对咨询评估、招标等中介机构实行资质管理。
问:核准制与审批制的区别是什么?
答:核准制与审批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适用的范围不同。审批制,只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则适用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限制类项目。第二,审核的内容不同。过去的审批制,政府既从社会管理者角度又从投资所有者的角度审核企业的投资项目;核准制,政府只是从社会和经济公共管理的角度审核企业的投资项目,审核内容主要是“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而不再代替投资者对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进行审核。第三,审核的程序不同。审批制,一般要经过批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开工报告”三个环节,而核准制只有“项目申请报告”一个环节。
从一定意义上讲,实行核准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为保证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作为《决定》的附件,公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
问:《决定》提出要健全备案制。请问实行备案制的涵义和意义是什么?
答:实行备案制,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决定》实施以后,对于大多数企业投资项目,政府将不再审批,而是由企业自主决策,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备案。有效地实行备案制,政府可以全面掌握投资意向信息,及时、准确地监测投资运行情况,适时投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按照《决定》的要求,国家将加强对备案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既要切实落实备案制度,又要防止以备案的名义变相审批。
关键词:财政;投资评审;预算管理;结合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和预算资金管理逐渐被人们关注,政府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能够有效加强财政投资预算管理是否合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将财政投资评审英语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能够及时有效发现并解决财政评审和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一、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编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财政局应在平时工作中,应及时发现各级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才能保障财政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进行。
(一)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财政预算编制不能详细考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投资情况进行预算编制,压低预算指标,预算单位经费和预算人员投入量不够,这造成了预算资金周转困难,常发生上半年预算资金紧张,下半年以预算追加等方式弥补预算资金紧张,预算编制不严谨,有些单位在预算编制的实际操作工作中,决策带有随意性,这样的预算追加不具科学性、合理性。
财政预算编制时间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单位部门编制预算报告的时间在下班半年,仅仅用两三个月就把财政预算报告编制完成,由于编制时间很短,很多资料无法收集完整,很多基础性工作也无法全面展开,一些政策性、技术性的工作很难做到细致周密。单位预算的编制任务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许多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相互推诿,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二)财政预算执行力度不够
财政预算资金经过高价政府层层审批后拨付到各个单位部门,供单位实行预算投资项目的建设。部分工作虽已安排到预算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展,形成大量财政存量资金;部分项目建设时间较长,往年的结转和结语都有可能影响到预算执行力度。但经调查发现,有些财政单位存在随意改变资金适用方向和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导致大量公共基础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建设。财政预算资金超支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没有合理估计预算资金额和财政资金浪费,导致有些项目资金支出紧凑甚至不能正常开展工作,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预算编制的作用,增加财政负担,引发分配不公,甚至给有些不守规矩的财政人员提供机会,扰乱政府正常开展工作。
(三)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200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如预算法不能全面指导预算管理工作;预算编制时间、细化程度、公开程度都无法可依。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无法可依,只能根据财务人员的经验和领导的主观意见来决策投资项目是否合理。
(四)预算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单位虽然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对财政资金的编制和使用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但若预算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这些预算管理工作就不能有效执行,发挥出真正的意义。有些单位缺乏实施有效的预算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使得财政部门不能实施有效掌握预算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效率,弱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甚至出现有些单位领导没有认识到预算监督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单位自上而下忽视预算管理监督工作完成进度。
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现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才能保障国家财政投资项目方向的正确性,确保每一笔预算资金能够落实到投资项目中去,从无形中提高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投资评审工作的必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财政部门内部专设财政评审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运用专业的技术手段,从工程经济和财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财政支出项目全过程进行技术性审核与评价的财政监督管理活动。投资评审工作能够利用自身业务特点和先进技术,达到依法行政、科学理财,建设公共财政设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效果。
(二)投资评审工作的不足
目前我国财政投资审评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仅仅依靠国家政府机构的授权形式评审工作;审评范围较为狭窄,不能全方位设计机构预算资金来源去向,更不能保障预算资金的安全性。评审工作只注重事后评审工作,缺乏从源头上对财政投资的控制,财政投资评审小组建设基础薄弱,评审小组成员人数较少且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不能利用先进有效评价方法来审评预算工作。
三、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不足
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法阵水平,合理构建评审小组成员并配备专业的基础设施,保障评审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积极扩展评审工作的工作范围,广泛调查各个单位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审报告。从源头上对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预算进行评审,给财务部门提供评审意见,确保每一笔资金的安全性。
四、财政投资评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保障单位正常开展预算项目投资
(一)事前评审投资项目预算编制,确保投资合理性
单位的财政投资评审小组应事前对财政预算编制进行审评,规范预算编制流程,评估投资项目是否合理。财政投资预算编制应根据单位上一年度的资金使用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特征,运用一系列计算方法,计算出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同时财政投资预算资金编制工作应从年初开始,报账资料收集全面,在长时间的编制过程中能够保障发现的错误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将财政资金预算工作落实到每一部门中,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保障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收集预算编制依据。
(二)利用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督促预算执行工作
单位机构应利用平时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中总结的预算管理执行力度不够请款,反应到单位领导或上级单位,利用领导施压,确保财政投资项目能够正常开展。单位可将预算报告中的项目投资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或工作人员身上,合理授权,明确每个人的权责。完善单位预算资金使用制度,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能够用到投资项目建设中去,严查项目资金使用方向,不得随意更改财政资金使用用途,杜绝资金浪费,保障单位财政投资项目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三)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政府应积极制定相关预算管理程序规范性文件,利用投资评审中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各单位预算编制时间、程序、方法和预算管理措施。是单位行使预算管理时变无法为有法,这能够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消除现象,提高单位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投资评审能够促进预算管理监督工作落实
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能够利用评审报告判断出单位是否落实预算监督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单位真正实施监督管理效果。首先对单位领导的工作行为进行全方位监控,以防他们授意指使财务人员谋取私利;对财政资金的接触人员也要落实监督管理工作,监督他们的工作行为是否规范;对投资项目的监督工位可谓是重中之重,有些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较大,所以监管工作必不可少,在监管的过程中,要落实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益,以防他人挪用资金。单位还应建立奖惩机制,这不仅能够保障财政投资项目的执行力度,还能够提高单位监督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和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认识,在工作中要督促预算管理监督的落实,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五、总结
完善财政投资项目的实施为国家的发展做基础性建设,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单位必须重视财政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两项基础工作。投资评审工作能够有效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在评审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能够提高评审工作效率,所以单位应将投资评审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利用科学方法发现问题、重视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判定单位财政投资项目是否合理,为单位创造更多利益。
参考文献:
[1]广西财政厅课题组.财政投资评审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7:14-18.
[2]汲燕.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
[3]黄F.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及其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戴明循环 成本控制 进度控制 质量控制 循环 改进
中图分类号: 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PDSA Deming cycle, illustrates and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level,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persona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rise, cogent safeguard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with high quality, high level of completion.
Key words: Deming cycle;Cost control;Schedule control;Quality control;Circulation;Improvement
一、政府投资项目
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概念,是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政府投资工程有别于其他民间投资项目。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并且对于落实国家政策、调整地方经济结构、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我国在确立已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政策方针之后,我国各级政府每年都会有数以千亿的资金用于道路、桥梁、保障房等基础性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上。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保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在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的建设方面,既确保了国家关于保障民生居住相关政策,又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有序增长。因此,政府投资工程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随着政府投资工程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专业性和综合性的要求也随之加强,我们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相应的不断提高,从而使政府投资工程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发挥其预期的投资效益及社会效益。
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建设程序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财政基本建设资金评审与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得更加科学化、更加严密化和更加系统化。因此本人借用PDSA循环理论就如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小的建议。PDSA循环又叫戴明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的模型。它包括P一计划,D一实施,S一研究,A一行动四项循环是日常的生产管理领域中极为常用和有效的工具。它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认真做好政府投资工程前期工作
从项目审批流程上来讲,涵盖了项目批准阶段、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及施工许可阶段全方位的内容。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讲,前期工作是整个项目实施的开始也是基础。工程前期工作为整个项目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为整个项目的安排提供了有序和系统的规划。由于工程项目各项内容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特征,工程前期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未来走向和成败。因此,抓好投资前期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以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为例,前期工作中方案设计与初步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第一步,是工程造价的基础,是各阶段投资控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方案的比选、设计水平的优劣,对工程实物的投资、工程进度和建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一个工程设计完成以后,基本上已完成了工程规模、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形成了建筑产品的雏形,构成了投资方案的轮廓。只要设计工作尚未完成,我们就能在工程投资控制的第一关,发挥主动控制的功能,做到事前控制,有利于后续概算编制工作的准确、完善与细化,对于后续施工过程控制中的成本控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前期工程概算的编制,是后续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一个依据和参照,同时也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做一个系统和整体的计算。
2.注重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也就是所谓PDSA中的D(实施)。注重施工过程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最为直接的途径。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因为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地位更要注重对其施工过程的控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又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方面。
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因为其所担负的特殊用途和功效就注定在项目的进度方面有不同于其他民间投资项目的要求。在项目的起、始、节点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因为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和工序是相互连接一步步实施的,任何单一环节在进度上的问题都会对后续环节和整个项目造成十分被动的影响。因此在工程进度上要严格按照工程前期准备计划日期节点实施,保证工程项目合理有序的实施。
3.抓不足求改善,完善工程管理
众所周知,任何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瑕,毫无漏洞的。由于政府投资工程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在工程施工管理上有些环节并不能完全按照计划实施开来,或者按计划实施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如此,在施工管理中我们才提出抓不足、求改善从而完善施工管理的方针。也就是所谓PDSA中的S(研究)和A(行动)。通过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分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案从而解决问题,最终保证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合格顺利的完成。
三、总结
管理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过程。在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由于其特殊的意义和功效在工程管理水平上就需要更为严格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提高和完善项目工程管理上我们就要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抓好施工过程中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并且在施工管理中随时发现问题、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并分析解决实施最终目的使得政府投资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从而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功效。
参考文献:
[1]胡建辉 细化项目过程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博览,2009(28):86-88
[2]陈志勇基于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分析探讨[J].城市建设,2010(67):78-80
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部分 投资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第二部分 投资项目建设可行性
第三部分 投资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第四部分 投资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投资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投资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第七部分 投资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第八部分 投资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第九部分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投资项目财务效益
第十一部分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拓展阅读: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要点对项目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详细的编制参考依据主要有:
——国家有关的发展规划、计划文件。包括对该行业的鼓励、特许、限制、禁止等有关规定;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要请示的批复;
——项目审批文件;
——项目承办单位委托进行详细可行性分析的合同或协议;
——企业的初步选择报告;
——主要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资料;
——拟建地区的环境现状资料;
——项目承办单位与有关方面签订的协议,如投资、原料供应、建设用地、运输等方面的初步协议;
——国家和地区关于工业建设的法令、法规。如“三废”排放标准、土地法规、劳动保护条例等;
——国家有关经济法规、规定。如中外合资企业法、税收、外资、贷款等规定;国家关于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资料等。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尤其是对项目做财务、经济评价时,还需要参考如下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主席令第24号],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2、《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5号],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20xx年1月1日起实施;
关键词:投资项目;可行性;现金流量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85-01
1 引言
投资,是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的经济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投资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在技术和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一种科学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决定投资项目命运的关键,因此搞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现行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投资项目由于投资大,资源成本高,在较长时间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长期的影响,加上其流动性差,建设投资不可逆的特点,项目一经实施,大部分或全部投资便形成了沉淀成本,回收期长或无法收回,其潜分析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项目投资者的可行性研究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在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可行性分析内容不全面,缺乏可观性。
一个完整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十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固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应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对于有助于项目决策的重要内容不应遗漏或略去。其次,对风险分析重视不够,或者分析的内容不全面、深度严重不足。缺乏项目周期各阶段风险管理的统一筹划及策略论证。风险因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投资项目中,找出主要风险因素、分析其影响程度,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规避或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对于项目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质量不高,缺乏实质性的可行性分析。
不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走过场;还有些项目已经实施,甚至投入运营,为了某种需要,再回过头来补做可行性研究。这类可行性研究报告都是以项目可行为先导,分析所需的资料成为项目可行的有力论据,片面夸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效益性和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影响,而忽略了由于所在地资源条件、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能力、市场竞争、产品寿命周期等因素可能带来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3)存在时间差异。
可行性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投资和现金流量假设。在投资可行性分析中,以假定投资都是在期初投入的,经营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都是发生在期末。这种假定从便于计算有关指标的角度看是可行的,但从投资人投资管理和项目营运规律看,投资人不可能将其融资所得的全部资金在期初一次性的投入建设项目,再加上出于对融资成本的考虑,许多投资人会根据项目进程进行合理的融资筹划。经营期现金流入和流出也不可能同时发生在期末,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时间差异,其差异量与项目所涉及的产品的特征有关。由于可行性分析依据的假设与真实投资存在的时间差异因素,导致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4)夸大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性。
由于技术在保证投资效益和成功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可行性研究不切合实际,片面强调技术先进的一面,而对技术、设备和产品的缺陷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也不客观地研究技术、设备、产品的某些缺陷会影响的效益,甚至可能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彻底破产。这种无根据的夸大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先进性,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3 完善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在现行的投资体制下,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方面要从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从项目自身层次分析拟建项目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必要性。应该深入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做到定量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定性分析。
3.1 对不可行性研究进行分析论证
作为投资方为了保证可行性研究的真实性,规避投资风险,在委托编制可行性报告的同时,要另找一家咨询评估公司从项目不可行的角度进行反可行性论证。如果论证结果是反可行性研究不能成立,则更证明原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确实是可行的。如果反可行性研究能够成立,投资项目最终被确认为不可行,就要实事求是,以足够的勇气否定原来的可行研究结论,最大限度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
3.2 充分考虑时间差异因素
项目投资建设过程中一般会产生以下三种时间差异:融资时间差异、投资时间差异、现金流入和流出时间差异。融资时间差异是指从与银行及金融机构签订融资协议到实际取得资金所经过的时间。由于投资是逐步进行的,因此企业不可能将所融的资金一次性地划入自己的帐户,出于资金成本筹划的目的,企业将尽可能的根据项目进度对资金的需要分次从贷款单位取得资金。投资时间差异是指项目开始建设到建设投产所经历的时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根据项目投资预算和项目进度进行的,具有不规则性和不连续性的特点。由此看来,现金流量计算中假定的投资发生在投资初期是无法立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时间差异是指从现金投入到产生现金收益所经历的时间。因此假定现金流入流出都发生在期末而进行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时间差异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在计算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时根据项目投资和产品产销周期正确确定贴现期,对产品投入具有连续性的,可采用连续复利的方法计算营业现金流量的现价。
3.3 对项目进行社会评价
为保证投资项目与所处社会环境相协调,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开展社会评价。这样,有利于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有利于减少投资的短期行为和盲目建设,使投资的宏观指导与调控更加科学、合理、全面;有利于吸引外资,获得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有利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当前的大规模投资建设中,社会评价应与项目的技术分析、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实施直至项目终止的整个项目周期。
3.4 搞好市场调研与市场预测
首先,扎实搞好项目前期对市场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基础性调研工作。在进行有关项目市场调研的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基础工作,通过资源利用模式和企业利润来源渠道等调查,准确摸清不同用户的市场有效需求规模和潜在需求规模,为项目拟建规模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运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科学方法,实现市场调查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说明的转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的编制中,要改变重技术轻市场的现象,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研究及其成果的表达。具体地说,就是除了要能定性说明拟建项目在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和需求方面的存在形式外,还须满足市场预测对调查在时间跨度上的定量要求。在完成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基本经验,对所取得的资料加以整理,建立能反映市场规律的预测模型,用数据或图表的形式把定性的市场分析转化为定量的说明,以对未来项目的市场发展态势做出分析预测和判断。
4 结束语
总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应有大量的、准确的、可用的信息资料作为支撑,必须采取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应用一般应达到充足性、可靠性及时效性要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能充分反映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成果,以满足决策者定方案定项目的要求。只有决策正确的投资,才能为投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勇.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项目管理,2007,(2):75-78.
关键词:文化产业 投资机制 创新
一、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内涵及特征
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形成机制投资系统的三要素即为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方式。投资主体是投资活动的决策权的掌握者,具有投资收益的占有权和支配权,承担投资风险、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文化产业投资宏观管理机制文化产品的特点是同时具有文化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以及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项目寻找、项目评估、项目融资、项目投资、项目管理、资金抽出是文化产业投资运行的过程。文化产业投资管理监督机制环节多、技术性强、专业性强。因此加强文化产业投资的管理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现状
文化产业资金过去主要是政府拨款,长期过于依靠非市场化运作途径。计划经济体制积累的惯性,使国有文化资产缺乏资本属性。目前,政府对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单位的拨款在逐年减少,甚至几乎达到了零。这些单位由于冗员多、基建项目多等原因,自身积累很少。由于文化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很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文化单位。在政策环境严峻和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二)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政府投入不足,外资利用少
在文化产业投资中,政府投入应该起主导作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等向文化产业人均投入149.98美元(约合人民币1124.88元),而我国人均文化产业投入仅为10.32元。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领域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中国加入WTO后,投入文化产业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尤其是投入图书发行和音像制品等行业的外资迅速增多。但是文化产业利用外资水平与其它产业利用外资水平相比,仍然还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数量上,外资在文化产业投资中所占比例很低;从规模上,外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分布上,外资相对集中在文化娱乐、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领域,并且这些领域的投资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2、投资效率低下
随着中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大大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经营主体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效率普遍不高。以电影产业为例,美国的电影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洛杉矶市好莱坞地区,并且好莱坞已经成为美国影片的代名词。为追求票房价值,好莱坞大公司投入巨资制作影片以吸引观众,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创新方案
根据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文化产业投资机制进行创新优化。
(一)文化产业投资新机制设计原则
1、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遵循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
建立文化产业投资新机制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充分考虑文化产品的特点,自觉尊重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既要充分体现助文、扶文、兴文的精神,又要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造血”功能。制定文化产业投资政策,要体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要有利于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文化产业投资经营机制。
2、有管理规则可依,按管理程序而行
文化产业投资过程要按照管理规则,有章可循,科学公正地进行。政府投资文化产业机构内部对投资的决策管理、实施管理、监督管理等各管理环节都要有相应的政策、标准和规范。文化产业投资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对违反程序性法规的文化产业投资行为要及时予以追究。
(二)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优化设计
1、投资主体多元化
无论是从宏观上整体搞好文化产业,还是在微观上搞活文化单位,都要尽快形成文化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建立新型文化产业投资机制的关键是构造一批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或混合所有制的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主体,使之承担文化市场的投资风险,在区域重点文化资源项目开发和文化资源整合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国有文化单位进行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使之成为国有文化产业投资运营主体。
2、投资方式多样化
投资主要包括具有自然垄断性、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而收益低的文化基础设施和需要政府进行重点扶持的一部分基础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以及能够直接增强国力的支柱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主要由政府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间接实体进行投资,并广泛吸收和鼓励文化单位、地方政府及外商参加投资。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政府和省、市、县级政府要按照项目定期、定量给予补贴。鉴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程度在各个地区间极不平衡,对于竞争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和基础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的投资范围各地方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来进行。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文化城那也投资不足,外资利用有限,投资效率低、担保制度缺失。鉴于此,笔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机制进行优化设计,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准入区别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投资机制市场化,以期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戴琳.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J].商业时代,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