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8 10:42: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参 考 文 献
【关健词】髋部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14-01
骨科髋部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1] 。我科通过对此类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有效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5例,男151例,如174例,年龄最大95岁,最小34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99例。
1.2 治疗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28例,发生率8.61%。其中肺栓塞死亡3例,均发生在手术一周后。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髋部手术均属于骨科大手术,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活动,护理中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详细向患者讲解病情手术方案,手术医生,技术水平及预后情况,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2.1.2 消除不良生活习惯。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发现对手术不利的习惯及时指导患者改正,有些患者有吸烟史的,护士应与其讲解香烟对手术后血管的损害,香烟中的尼古丁物质易引起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皮组织,造成血小板吸附血管壁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理解后立即戒烟。
2.1.3 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需卧床,胃肠活动功能相对减弱,嘱其饮食应可口、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多吃新鲜蔬果、水果、鱼和瘦肉,加强机体营养支持,以增加抵抗力,提高手术耐受性。
2.1.4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常规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使用骨科多功能牵引床抬臀及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舒缩运动及扩胸运动。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疼痛情况以及引流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禁用止血药物,常规应用舒血宁或者血塞通,预防血栓形成,对无禁忌症者,常规使用弹力绷带绑扎患肢,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2.2.2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6小时麻醉消失即行股四头肌静力舒缩及踝泵运动,使用骨科多功能床吊环行抬臀活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5-7天即可扶双拐下地,患肢禁止负重,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根据其伤情尽早下地活动,一般伤后7-10天扶双拐下地患肢禁止负重,若合并上肢伤则予以早期坐轮椅下地。
3 体会
髋部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陆芸等[2]报告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7%。吕厚山等[3]报告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1%(24/51)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静脉回流,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本组患者我们通过术前、术后早期有效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61%,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2]陆芸、马宝通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内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麻醉、急救等相关学科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及专科护理水平的提高,老年股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也随之放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脑、肺等脏器功能逐渐下降,手术风险较一般病人明显增大,手术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所以高龄患者股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8例高龄股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收住的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68-90岁、平均年龄75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其中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8例,置内固定术5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反应迟钝,代偿功能差、股骨骨折后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所以病人入院后要采取一问、二查、三看的方法来确定此次受伤是否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愈后功能恢复。一问指具体了解受伤原因、时间、部位和病人的反应及症状;二查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受伤情况、伤口、肢体血运和感觉运动功能;三看指观察病人们面色及表情,肢体肿胀程度,尿量及颜色,根据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1.2 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出血等刺激,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无助和焦虑的心理,为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时沟通,用同种病例的良好情况做导向,缓解不良情绪。在临床操作中动作轻柔、准确到位,以取得患者的信赖,使之消除顾虑,配合其治疗。
2.1.3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者长时间卧床胸部活动受限,肺泡不能充分扩张,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从而易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在病人入院后有吸烟者劝其戒烟,协助病人勤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每天3-4次;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再配合药物对症治疗。
2.1.4 防止压疮形成:压疮是高龄患者受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于肢体疼痛活动受限,软组织弹性差,食欲不佳,全身骨突部位很容易形成压疮,因此我们要指导家属及病人勤翻身、勤拍背、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床单,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消除压疮形成的潜在因素。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病人送回病区后严格交接病人,按特级护理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1],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静滴速度以及出入量等,密切观察病人麻醉后的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情况。
2.2.2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手术后将伤口引流管妥善放置,防止受压、打折、脱出,引流袋或引流瓶挂于床沿,位置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如果术后2小时内引流液>400ml[2],伤口渗血较多,应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出现及时补充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2.2.3 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高龄患者术前都置有尿管,所以术后应做好尿管护理。每日2次用0.9%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做密闭式膀胱冲洗,并用消毒棉球清洗会,防止尿管粘连损伤泌尿道,根据尿量及颜色,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关闭尿管,每隔2-4小时开放1次,保持尿管通畅,锻炼膀胱功能。
2.2.4 加强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同时与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3],所以在手术后早期协助和指导病人做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结合机械性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高龄患者一般体质状况欠佳,脏器功能逐渐降低,骨峰值已至低谷,加之机体内环境由于创伤容易紊乱,情绪稳定性差,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十分重要。具体要结合病情和个体差异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引导病人调节不良情绪,消除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成功。
通过对本组98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我深刻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同时,还要细心观察和预测病人的潜在疾患诱发因素以及脆弱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坚实基础,也是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七分册-4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6-97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
【Abstract】 Aim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the outcome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60 patients over 75y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8-03 to 2011-12. Results all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are after explanation of the disease, preoperative tension eli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imb function training well. Conclusion it is key point to insure operation success that perioperative well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That not on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ncreased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增大。而骨科手术又会对患者产生比较强的压力和心理恐惧。这就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做好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对60例75岁~96岁骨科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75岁~96岁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5.5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20例,尺骨骨折4例。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年患者因突然的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士应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者,细致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适应病房的环境,并尽快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处理,让老人有受重视的感觉。术前医生护士应进病房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争取家属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合理需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 宣传,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②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时饥时饱,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③为了促进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因此,宜给老年人服用钙剂或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2.3术前常规准备:如血、尿、粪便常规、出血凝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核磁共振等,常规备皮,青霉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2.4 术前合并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
3术后护理
3.1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
3.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强调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原发病的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引流管脱落及时更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烦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时使用镇定剂,本组60例老年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术后常有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压疮、心血管疾病造成器质性病变,男性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等,另外老年患者在术后卧床不动,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对以上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因年老体衰所产生的肺部炎症和咳嗽反射减弱,痰液阻塞情况下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术前首先要带引导患者如何做深呼吸并嘱每日坚持,术后也应对患者咳痰加以重视定时为患者叩背帮助咳痰,如发现痰液黏稠应给予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对于压疮我们采取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床单用品换洗,保持患者使用清洁干燥的床单被褥。同时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采取温水擦洗并按摩的方式,必要是可贴减压贴,防止压疮的形成。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将患肢稍抬高20~30°并进行定时按摩,手术出血导致静脉壁有一定损伤,易造成下肢静脉栓塞。对患者的踝关节做一定活动,膝关节也应做一定被动屈伸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此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患者极易引起尿路感染,手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每日应保持在2 000 ml,排尿防止感染。在拔除输尿管的同时应嘱咐患者尽量采取自行排尿,可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另外患者在术后不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便秘,因此对术后的饮食也应做好指导,水果、蔬菜、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应在术后多食用,必要时给予排便相关处理或口服蓖麻油[2]。
3.4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做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自动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直到功能恢复。
4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术前认真细致精心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防止压疮、防止感染、原发病、并发症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胫腓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损伤,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在骨科中是常见病.多由车祸、重物砸伤、扭伤等引起,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⑴现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共收治的28例不同类型的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收到较满意的效果,⑵现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7~60岁,中位年龄39岁。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16例。致伤原因:车祸12例,井下致伤13例,打球致伤3例,平均住院15~20天。术后随访6月~1年。均能参加体力劳动,肢体功能恢复良好。⑵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护理: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肺、肾等功以及x线片检查。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医生⑷。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同时做好术前备血工作,术前1d做好患肢的皮肤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细菌数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2.1.2 心理护理:
稳定病人的情绪,护士首先要认真听取患者的疼痛主诉,检查疼痛的部位,持续时间和强度,表现出同情和关心。给予耐心安慰,教给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以便使其配合治疗。让病人相信医学可以使他们很快恢复健康,同时列举一些成功的例子。告诉病人该类骨折预后良好,一般不会致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⑶
2.1.3 摆放及患肢护理:
因小腿的解剖特点,多数肿胀明显.除给简单的外固定外,术后应抬高患肢45一50度为宜。24h内给冷敷2―3次,10一15分/次。足后应给以中立位.踝两侧用海绵垫固定,以防内外旋转加重再损伤。开放性伤口应及时进行清创处理.可延期至I期或Ⅱ期闭合。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警惕小腿骨筋膜间综合征的发生。(1)
2.2 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创口情况
术后患者取仰卧位,用软皮枕或布朗架抬高患肢,以15--20度为宜,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注意观察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及分泌物颜色、气味,定时做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时更换敷料。
2.2.2 预防褥疮
患者抬高患肢长时间卧床后,身体的重心集中在骶尾部及背部骨突部位,受压部位皮肤容易发生摩擦而导致皮肤缺血坏死。因此每1-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要经常保持床单位的整洁,保持皮肤干燥,及时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2.2.3 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活动及膝、踝等关节的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15min,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并告知患者早期活动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使之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功能锻炼。
[关键词] 临床路径;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path nursing effect. Methods:64 cases of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contro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2 cases, control group was used by routine care,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pathway methods perioperative care. Results:the patients on perioperative knowledge skill grasping degre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 time of bed and activity tim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day in hospital and average hospital expenses also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ll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using clinical pathway to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mplementation perioperative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shorte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function exercise time and under the first bed time activities, and to reduce health care costs and shorten the day in hospital,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the clinical pathway; Hip replacement; Perioperative care
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将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完美结合的手术,利用人工假体替换因各种疾病破坏的关节面,可以消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功能[1]。临床路径(CP)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以及院外康复期间的有序、定时、高效的照顾[2],我院骨科2008年3月CP2010年2月,应用CP对3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4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手术方式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
2 方法
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及护理方法,即单纯的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医嘱的方法,护理计划由各一名医护人员制定。实验组方法如下。
2.1制定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临床路径表 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医生的治疗流程,组织骨科医生、医技医生、专业护士、护士长、护理部质控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将诊疗计划、医嘱及护理程序、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等内容有序地排列在一张路径表上,作为医护共用的路径表;并把患者住院期间每天、每班次需要接受的诊疗、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等明白的排列出来,供患者使用。
2.2实施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向其患者讲解并发放临床路径表,并挂于患者床头,每天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根据路径表上的指示、治疗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需求,向患者及家属开展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每日评价记录各项内容执行情况,对患者进行动态、连续的讲解、评估、评价,记录好病情、处理措施及各变异情况。专业组长每日检查治疗、护理落实情况,护士长进行督导检查。
2.3观察指标和评价 采用自制的“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临床路径效果评价表”,统计两组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有无并发症;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并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情况(人工髋关节费用除外,因其患者选择的种类不同)。测评工作在患者出院前1d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
3.1两组患者知识技能技能掌握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应用CP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有效性,提高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表1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掌握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认知和行为改变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4.2应用CP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调动了护士和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p
4.3应用CP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品质。表2显示:实验组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4.4应用CP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缩短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骨科患者与其它病种相比,其平均住院日相对较长,费用相对较多,临床路径可以使患者接受正确、合理的治疗和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功能的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通过标准的诊疗流程,控制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从表3结果证实了应用CP进行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日和降低医疗费用。
CP作为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和缩短平均住院日,以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模式为患者服务,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98.
[2]张新华.实施临床路径提高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3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最主要用于老年患者及青壮年骨折患者,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行动迟缓,反应减慢,稍有不慎或轻微扭转传导至股骨颈,即可发生骨折,手术是愈后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病人能较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少,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我院近年来对5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院自2009年-2011年收治女性患者30人,男性26人,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0岁。住院19天到51天,平均35天。经过悉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及意见要求,尽量满足其各方需要。病人急于想通过手术治疗来减轻痛苦,恢复肢体功能,但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所疑虑,我们需要通过心理护理与病人交谈,耐心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讲解手术原理手术方式,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及治疗。
2.2术前准备。
2.2.1完成术前各项常规检查,(药敏试验,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排除手术及麻醉禁忌症。术前12小时进食,4小时进水,术前1小时使用抗生素。术前半小时嘱病人解大便,注射术前针
2.2.2手术野准备。术前对手术部位进行备皮,彻底的消毒,无菌包扎。目的是预防伤口处及周围皮肤细菌残留,预防术后感染。
2.2.3术前功能锻炼。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及床上大小便。同时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防止便秘。做好基础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健肢屈伸运动,定期按摩骶尾部,防止褥疮的发生。有皮牵引的病人尽早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2.3术后护理。
2.3.1做好基础护理。手术回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髋关节保持外展位25°,患肢中立位,避免屈曲内收,同时穿丁字鞋。注意伤口渗血,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深静脉栓塞。密切观察血循,肢端感觉及温度,每30分钟巡视一次,如遇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准备。保持各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24小时如引流量少于50毫升,通知医师,根据医嘱拔除引流管。防止褥疮的发生,给予床下垫气垫床。耐心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鼓励病人做床上深呼吸运动,给与患者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多纤维,多饮水,忌辛辣,预防便秘,促进伤口愈合。
2.3.2做好功能锻炼。手术后一周左右,各情况基本稳定,可以行早期功能锻炼。嘱患者做足趾伸展活动以及股四头肌及足背的屈伸活动。预防肌肉收缩以及关节的强直。第二周去除皮牵引,练习床上屈髋屈膝活动。第三周可以下床轻度活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根据个人体能由轻到重制定活动计划,适当活动。
2.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根据医嘱按时服药。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及损伤,6到8周左右弃拐自主行走。给予高钙,多维生素,多纤维,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骨科;创伤;疼痛;评估;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05-02
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对不同疼痛的病因进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现将结果进行总结,以供同行互相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282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08例,平均年龄(39.6±11.2)岁。上肢骨折83例,下肢骨折129例,其他70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骨折类型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骨折手术常规护理方法予以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患者的疼痛危险因素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效参与镇痛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评分标准[1]:采用VRS-5疼痛评分方法对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及干预后的疼痛进行评定。1分:疼痛轻微: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2分:中度疼痛:对患者睡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服用镇痛药;3分:重度疼痛:影响睡眠,需麻醉镇痛剂;4分:剧痛,严重影响睡眠,疼痛不可忍;5分:对睡眠造成极大影响,伴有其它症状。
1.3.2 疼痛缓解程度[2]:分4级:完全缓解(CR):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正常,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仍感明显疼痛,睡眠仍受干扰;无效(NP):治疗后疼痛无改变。
疼痛缓解率按PR+CR /总例数计算。
3 术后疼痛的控制
3.1 评估疼痛程度: 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术后的病情及术式、麻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正确判断疼痛的存在程度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时控制疼痛的关键。
3.2 疼痛的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疼痛可口服去痛片、英太青等药物缓解,预防性用药,在疼痛发作前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给药,及时处理,而不要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疼痛就难以控制。
3.3 病人自控止痛法(PCA): 通过特制的机械泵将药物按设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投放,以小剂量持续给药的方式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使病人持续无痛。分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我科采用PCIA控制骨折术后病人的疼痛。
4 疼痛的原因分析
疼痛是致痛和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既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又可引起机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合成缓慢,分解加速,不利于伤口愈合[3]。术后患者疼痛是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对于疼痛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安全地渡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骨科创伤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因素和医疗因素。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性格以及受教育程度及心理因素 [4]。医疗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或手术时间、、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过程中的肢体摆放、翻身等,可致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甚至固定过紧及由此所致的肢体水肿,神经功能受损,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均是诱发疼痛,疼痛不缓解。
5 护理对策
5.1 心理护理: 疼痛不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而是受心理、生理、社会环境和文化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独特主观感受。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病人,解除病人的焦虑及对疼痛的恐惧心理,鼓励病人参与护理计划,以及学习一些预防及减轻疼痛的技巧,让其有自我控制能力。此外对任何可能会引起疼痛的处置都应告诉病人,让其有思想准备。使用一些转移注意力和娱乐的方法,交谈、听音乐、缓节律呼吸法等。
5.2 卧位的护理: 提倡术后无麻醉意外者取自由,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选择正确而舒适的,卧位姿势应维持良好的解剖位置,使肌肉松弛,张力减小,能缓解疼痛的肌肉的阻力。对于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减轻肿痛和疼痛,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末梢血运,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出血及感染迹象。
5.3 睡眠差的护理: 提高睡眠舒适度,要求环境安静无噪音(白天45Db,夜晚35dB),为病人提供柔软整洁的被揉,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
5.4 应用镇痛药的护理: 注意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观察镇痛效果。尤其是第一次给药后,应了解病人的反应以确定其用药剂量。护理人员还应了解各种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引起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储留、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非留体类抗炎药在消炎、镇痛的同时,也有致胃溃疡和穿孔,诱发哮喘等副作用。
5.5 病人自控镇痛的护理: 术前应向病人详细介绍PCIA方法,教会病人使用PCIA泵操作要领,特别是要使病人知道镇痛期间应在感到疼痛时按键给药,不要等到剧烈疼痛时按键给药,一次给药效果不好时,可连续按压自控注射器,在镇痛治疗早期尽量获取满意的镇痛效果。由于镇痛效果完善,病人对尿意、尿急等不适感觉明显降低,故易发生尿潴留。术后3-5h是排尿最佳时机,是减少尿潴留有效措施。护理人员要告诉病人早期排尿,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6 结果
6.1 两组术后疼痛情况,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
6.2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后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两组患者经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详细数据见表2。
6.3 讨论: 本组资料中,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评判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经过正确的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参考文献
[1]应海玲,李春霞.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1,18.
[2]王燕,曲静,原丽伟等.护士对患者术后镇痛认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
[3]魏斌.心理干预在减轻特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焦虑及疼痛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4]满力,高明全.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