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9 16:16:3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智慧课堂研究成果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转变观念。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新的学年。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准确理解教学内容,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把握教学要求,
重视研究教材体系,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教学行为。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不断的调整。
二、聚焦课堂。
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
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新的一年里。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提高课堂效益。二要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①目标上。
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②内容上。
面向全体学生上来,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④要求上。
变学会为会学。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
三、强化管理。
把握基础知识,1加强集体备课。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落实常规。2加强教学管理。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提升理论素养,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勤追问,挖掘内容生成点
在同类内容的后续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应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主要的思想方法,教师亦探索出比较合理的教学流程和成熟的课堂组织形式。作为学与教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这样的课例教学中,必须摆脱惯性思维,多追问,问教材、问目标,挖掘内容新的生长点,催生课堂的生成点。
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学生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基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探究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且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的难度并不大。但教学如果止于此,那么学生在活动经验积累、数学思维发展的层面可以说仅是前面几节课的重复。怎样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转化”“等量代换”等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知识体系建构,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操作素材是两组等腰梯形和一组一般梯形。用这样的操作素材,可以预见学生的探究成果是单一的,即建立在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基础上的公式推导。若让学生将其中一组等腰梯形加工成一组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操作材料便变得丰富,且更具代表性,学生的探究活动会更开放,从而提高了课堂生成的可能性。
巧安排,科学呈现精彩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学生丰富的探究成果,教师要遵循知识本身的顺序及学生认知建构的顺序,科学合理地安排、选择学生生成性研究成果的最佳呈现时机,让“预设”凸显基本目标,让“生成”提升目标层次,让课堂锦上添花。
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探究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图1)。方法二:将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梯形拼成长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与方法一主动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的本质相同(如图2)。方法一是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正迁移,优先呈现这样的探究成果,利于学生通过同化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达成“学会”的基本目标。方法二是教师改动操作材料后,学生跳出前几课积累的常规经验、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成果,后呈现这样的研究成果,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将探究引向深入。
■
图1
■
图2
能取舍,智慧打造新亮点
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碰撞、启迪,学生的探究热情往往能激发教师新的教学灵感,发现意料之外的新通道。在选择继续稳步前进还是循着新通道摸索而行的矛盾中,如果教师有“舍”的底气,那么就要有“舍”的勇气,果断地对预设环节与生成资源进行取舍,智慧地引领学生沿着新的通道前行,创造别样的美丽。
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预设的下一环节是:实际应用,计算梯形的面积。当看到学生因特别的转化方法(即方法二)而燃起新的探究热情时,教师灵机一动:何不趁热打铁,让他们试着把一个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从新的层面探求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操作材料上为便于计量上、下底和高的长度的格子图,刚好能为学生的抽象思考搭起形象的“脚手架”,使这次挑战更具操作性。从特殊梯形的转化(图3)到一般梯形的转化(图4),学生的探索一路欢歌,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收获思考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魅力。
■
图3
■
关键词:智慧教育;基础教育;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071-03
祝智庭教授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提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与智慧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有如下弊端:首先,注重教师直接讲授,学习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扮演听众的角色。课堂学习目标侧重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出问题的过程。其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多以课本为主,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闭塞。
而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旨在培养智慧型与创新型人才;技术作用是技术变革教育,改变教育战略实施的生态环境;核心技术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根据教育教学应用建设配套环境、资源和队伍;学习资源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开放建设的MOOCs、微课、移动课件、电子教材与可进化的内容库;学习方式为泛在学习、云学习、无缝学习;教学方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大规模在线开放教学、深度互动教学、智能教学。这就使传统的学习者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生活。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优势
1.智慧教育有利于转换学习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跟上教师的思路,做到一堂课结束后能够掌握及应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而在小学智慧教育中,则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引发学与教方式的深层变革,为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实施智慧教育能将信息化理念更多地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逐渐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局面。教师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教学生”,才能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结合多种信息资源,使用各种样式的课件和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2.智慧教育促进优化课堂结构
智慧教育强调的是开放式教育,主张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创建具有一定智慧(如感知、推理、辅助决策等)的学习时空环境,以开放的视野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慧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必定对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有着积极影响,它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使传统的面对面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以人为本,将学生的智慧运用扩大化。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将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结构化、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在个体建构或群体参与下获取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知识技能。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方便了教师的教,也方便了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优化课堂结构的作用。
3.智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智慧
不同的经历产生不同的大脑结构、思维和行为模式。如今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数字世界中,与数字移民相比,更习惯于快速地接受信息,喜欢多任务处理和随机进入,爱好及时反馈和强化,偏爱做中学而非听中学。因此,通过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智慧学习能在学习者身上有效地发生。
其关键在于学习者如何学会利用富有智慧的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实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服务型人才,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而在智慧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等方式,发现更多富有真实感的学习内容,而不再局限于课本,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智慧。
4.智慧教育关注学生个性化与创新性发展
智慧教育在推行和实施方面应当在更高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待新事物能够产生自我看法与独到见解。智慧教育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化情境,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来源,随着3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或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时间等情况制订各种不同的学习计划,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难以把握学生的自组织学习能力
学习本身是以学习者为主的活动,需要他们激活情感动力系统、投入认知并专注于意动和实践。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要求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自组织能力,这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已经习惯了传统授受主义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自组织学习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要能学会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并在实践中做出正确决策,采取正确行动。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学习情绪管理仍需要教师参与,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2.仍存在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
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花费在电视媒体或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更多。很多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在利用网络媒体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登录其他网站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这反映了父母监控和限制使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有研究表明,由于引导和监控的缺失,计算机、手机等信息设备更多地用于娱乐和消遣。因此,培养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数字素养、养成善用技术的习惯对智慧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提供积极的干预措施的做法仍有待完善。
3.教师针对智慧课程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在智慧教育的推行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课堂中与学生产生更多的交互。每门学科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学科特点,在智慧课堂中,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只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配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教师如何针对具体学科设计出具有学科代表性的智慧课程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仍有待进一步思考。
智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新对策
1.满足学生对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基础教育在线学习产品和服务产业展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用户观念的转变、网络应用的普及、学习技术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均是其发展的动因。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说,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及不同的创造潜能,所以教师在掌握核心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个性发展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这个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基于个人兴趣确定学习主题,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借助相关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而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应适当提升学习内容的交互性,改善用户体验,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计
在智慧课堂中,不同的学科教师要对具体学科课程进行学情分析,选择适合自身的讲授形式来传授新知。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为落脚点,将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转变成以教师指导为辅、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除了要有一整套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尽量开发出与具体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从而使基础教育在质量方面得到质的跨越。
3.建设未来校园、未来教室,实现资源共享
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很高的校园和教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进入虚拟场景进行互动体验。在这样的校园和教室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有计划地开展未来校园和未来教室试点示范工作。
同时,发展云计算技术将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中小学应顺应云服务模式的发展,改变传统中小学机房分散建设的局面,实现班班通、校校通,基于教育云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结语
在现代社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只有让学生尽早地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成长和发展,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究,2012(12):5-1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王玉龙,蒋家傅.智慧教育:概念特征、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0-13.
[4]祝智庭.以智慧教育引领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8.
[5]陈琳.智慧教育创新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4):15-19.
[6]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1.“全方位学习”是自“终身学习(教育)”之后与学习型社会相关的核心概念,它有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有效支撑。
2.“互联网+”战略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共同驱动,使城市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建设相互衔接,并有融合的趋势。
3. 受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或许将成为三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场域,使得城市智慧学习环境有系统化发展趋势。
4. 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学习场域包括学校、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五种相对独立的典型场域,也包括教室、场馆、学区和农村四种细分和延展的场域。这种学习场域划分将为城市智慧教育的设计和评价提供框架。
5. 在政策层面,数字校园的建设关注的重点从学校管理和系统建设逐步发展为关注学校资源和服务建设,智慧校园首次在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相关文件中提到。在实践层面,课堂、学校和社会在知识、信息和资源三方面存在互联互通的迹象。
6. 家庭教育不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得到高层领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网络化、数字化和移动媒体逐渐成为家庭教育支撑条件和产业拓展新领域。
7. 社区教育从早年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向当前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全民终身教育发展;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也成为社区教育的组成部分。
8.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信息化配置水平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步加强,“三通两平台”工程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但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xx中学第xx届“骏马杯”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今天正式拉开帷幕了!
为了切实巩固和不断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营造崇尚课堂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学校决定举办第三届“骏马杯”青年教师说课比赛!
这是我校全体教师就如何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最终落实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又一次勇者的探索、智者的思索。
今天下午,语文教研组7位教师在认真研究大纲、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仔细研究教学对象,认真思考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材料,周密设计教学过程,说准了教材,说明了教法,说会了学法,说清了教学意图和练习层次,整个说课结构紧凑、生动活泼、科学合理、踏实高效。
对于本次说课比赛,我有几点期待。
就活动开展的意义来说,我的期待是:
要努力实现一个目标:也就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目标;
要竭力发挥两个作用:也就是大力学业务、全力钻业务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就参加活动的教师来说,我的期待是:
把“教好书”作为我们青年教师最大的追求,摆正心态,热情参与,充分展示,赛出水平,提高自己。
老师们,课堂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三维空间,时间的高速列车在这里飞驰,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这里激荡,教师的教学智慧在这里升华,如何让这个特定而有限的时空得到最完美的诠释,就让我们满怀希冀到赛场去找寻答案吧!
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应运而生的智慧校园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培育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智慧教育的能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什么样的校园称为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终端高度感知、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慧校园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具有以下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
二、智慧校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智慧校园呼唤智慧教育和智慧型教师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智能化电子产品在教育中的应用,其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祝智庭等研究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智慧教育使得学生的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教育目标由以往的注重读写算的3R教育转变为培养21世纪学习者所必备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和创新、协作和领导能力、跨文化理解、沟通、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职业与生活技能等7C品质;教师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充当学生学习的设计师,由以演完“教案”预设为特征的“演员型”教师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导演型”教师转型。
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智慧教育的内涵,提升自身智慧教育的能力,顺应信息时代智慧育人的要求,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智慧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有组织、为了实现改善教师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学习之预期目标的努力。智慧校园中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引入,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不断丰富,不仅包括了教育理念、学科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还包括信息素养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等。
在这个信息触手可得的时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与正式学习互补的重要学习方式。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移动终端进行的,可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构性和社会性。泛在学习意味着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学习支持,是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资源来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智慧校园对智慧型教师的新要求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不竭动力;智慧校园中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覆盖,为教师的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硬件支撑;智慧校园开放的在线资源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及可通过移动终端下载阅读的电子图书为教师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了资源。
三、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智慧校园建设促进教师智慧教育理念转变
智慧校园不单纯是硬件环境的智慧化,它包含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智慧校园建设也不仅仅是信息化部门的专利和职责,它需要全校师生共同营造和构建。很多教师对此存有偏见,“等相关部门建好智慧校园之后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类似的想法层出不穷。因而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自上而下全面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观摩、外出学习等途径让所有教师认识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让所有教师主动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变革中。学校要敦促教师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拒绝故步自封。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智慧校园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教师有义务了解智慧教育、不断提高自我实施智慧教育。
(二)智慧化环境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提高
智慧校园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营造了智慧化的教学环境。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数字仿真实室、探究实验室、VR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不但能再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开展实验研究,真实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创客研究。智能化环境中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智能设备和环境与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
智慧校园所构建的在线学习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延伸到课外,各种移动终端的使用将教学的互动从课堂扩展到网络,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为此,教师不仅要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还需要学会录制微课,学会映客平台直播等。
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教学能力。
(三)在线平台智慧研修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智慧校园依托各级教学资源云平台,为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和在线教研、培训等提供智能化服务。提供备课和教研数字资源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提供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和供教师开展教研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网络培训课程、专家报告、公开示范课等,支持教师在线互动、交流、资源分享、案例研讨等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
学校在推进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积极采用由多机构、多用户协同参与编辑的“群建共享”模式,广纳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数字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传播和共享。
(四)智慧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和素养
智慧校园所营造的智慧化教学环境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智慧化,同时对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信息能力建设,努力让教师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等。
中小学教师要主动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熟知并熟练使用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平台,研究它们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好融合的方式方法,让技术真正成为促进教学的手段。比如教师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设备,首先自己必须学会使用并熟练掌握,进而通过教学不断探索在什么时间使用、怎样使用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展学习时,怎样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设置哪些学习活动、提供哪些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探究合作等等。
(五)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完善而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正面效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表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品质。智慧校园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价系统,整合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和多元化评价功能,从基本信息、教育教学成果、教科研成果、学习培训、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同时结合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鞭策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推动教师的长远发展。
中小学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应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在线资源平台、备课授课系统、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
[2]蒋家傅.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总是先介绍了一些定律的发现过程,再引导学生思考等教学方法。
二、课堂会做,课后不会做
很多老师都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课堂上讲述的知识立即出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做出来,但下课之后,学生对类似的题目却往往无法解答。很多老师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做题太少,但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责任更多在于老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给予学生的自由度太少,每次讲课时的内容较多,但逻辑混乱,但在做题目的时候老师往往包办了题目中的几个关键点,学生只需要做简单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会做,课后却不会做了。
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变教学方式,在讲述理论知识的时候首先要条理清晰,同时要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不能够将难度系数设定太高,新版教材更强调基础性知识,如果课堂时间有限的话,不能一股脑将知识全部塞给学生,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在课堂上应当保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在做练习时,老师不能够做过多的提示,尤其是关键性的知识点,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独立整理思路,自主完成答题,老师在旁边适当指点。上完课后,要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学习的成果。这样一来,就不可能出现大批学生上课会做题目,课后却不会做这种情况。
三、让学生享受学习,克服自卑心理
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
1.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要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层施教。我们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并且让学生意识到:回答问题贵在发表自己的认识,进行活动重在体验。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批改作业时,除了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外,还要积极挖掘学生作业方面的闪光点,再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简明评价,若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在课堂上提出表扬,激励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人都喜欢表现,人人都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
2.反思习题练习。首先,在习题的选择上进行反思,习题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与练习的有机结合,并且在课外加强巩固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知识,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这不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方式相符,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极为有利。学生在教师讲解、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实现自身物理水平的提升。
其次,物理教师在对学生布置习题练习时,应当注意层次性,习题的难度应当具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解题思维与技巧进行培养与锻炼。
3.学生学习的反思。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集体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在备课中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从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打造高效课堂走好第一步。
首先,集体备课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集体备课可以让广大教师共同进步,让所有参与者都发挥自己的智慧,取长补短,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次,集体备课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怪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像对一个病人一样,让所有的大夫专家进行会诊。教学也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共同进步,不断地攻破一个个难题。
再次,集体备课能有效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解决教学中最为明显、直接和实际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教师的特长,完善课堂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各个教师相互交流、探讨,个人的智慧在集体的力量下得到升华,能力进一步提高。
集体备课要抓好以下六个环节:
1.个人初备。即每位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要先针对备课内容,根据学生学情,比如学生基础知识、知识掌握程度、兴趣爱好等情况,初步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写下提纲、建议、设想、疑难点,以备研究所用。
2.主备人主备。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而透彻地掌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思考,形成初步设计预案。
3.集体研讨。即在主备人主讲的基础上,参与备课的教师针对主备人的预案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然后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
4.个人复备。即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集中大家的智慧,参与备课的教师根据自己班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学风格与特点,设计出独有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自己综合学情的教案。
5.授课实践。每位教师根据自己所独设的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教学,检验集体备课的成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及优点。
6.备课反思。在进行实践教学后,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反馈、交流,进行反思,并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此次备课重点为:找出教学预测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教学实际效果与重新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发展的融合点。
二、集体备课要做到的几点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要想真正让集体备课给我们教师带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上的提高,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管理要规范。学校要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集体备课和评价制度,调动全校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为集体备课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学校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备课组,亲自参与集体备课讨论,调动所有教师的集体备课积极性,起到带头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体备课中存在的不良问题,提出指导意见,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每一位学生出发。
2.要提前做好准备。集体备课前,大家都要事先做好准备。特别是主要备课人,一定要提前认真收集素材,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把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确定好教学目标,并且设计好教学步骤和环节,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学生所学的难点。提出问题然后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研究。其余的备课教师应该针对主备课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使得所有的问题能够更完善地解决。
3.互动交流要到位。在集体备课中,交流要围绕主备人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进行讨论,并随时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就大家提出的共性问题共同讨论。讨论时既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让我们对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够有一个好的过程。使得每一位教师的问题都可以在讨论中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样的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4.骨干教师要起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因为教学时间比较长,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可以把自己在教学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让非专业教师少走冤枉路。非专业教师要虚心地学习,这样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当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迎刃而解。
5.反思提高要到位。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接受。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更好地学习。集体备课后,个人还要根据自己所授课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第二次备课,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静心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不仅可以使集体备课成果得到个性化的升华,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