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数学教法

高中数学教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6: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数学教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数学教法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研究;教学生活化

看似高深奥秘的数学学科,其实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古代祖冲之发现数学圆周率开始,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存在的.假设生活中没有数学的存在,我们连最基本的生活交易都无法进行.同样的道理,脱离了生活的数学,也只是一些泛泛A空头理论.新的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并且要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创造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多交流、多动手,真真正正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去.高中数学作为学生普遍认为最难的一门学科,更应如此,贴近生活、融入生活,使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众多中学老师的一项无法推脱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师要提升自我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便是这项艺术的操盘人.高中数学教育想要贴近生活,必须首先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观念做起.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熟能生巧,只有深入地了解教学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活学活用,将抽象复杂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增强阅读量,广泛地接收各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生动有趣.课堂上,在黑板上写个不停的教师已经不是值得学习的典范.乏味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感到疲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才是当今时代应当弘扬的教学之道.比如,在学习对数等较难联系到实际生活的新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关的对数起源的知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对数产生的根源,做到明明白白地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那些离我们很远的陌生概念.高中数学知识与生活素材的结合会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会提升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要想实现高中数学教育生活化,不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材的积极引导也很重要.比^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本,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高中课本几乎全是理论知识,颜色上也是几近黑白.高中教学知识内容多、理论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把高中大多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是有点难度的.这就需要教改委在对教学方式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应多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改革.教材中适当加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插图,既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印象深刻,又能缓解一下他们学习过程中紧绷的神经,可谓一举两得.另外,教材的设计要合理分散难点.我们常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这节课是重点也是难点,长久下来,几乎每节课都是重点,每个单元都需要我们重点掌握.假设有一个难点出现,接着一系列的重点又扑面而来,只会让学生难点越累越多,最后成为一个死结.适当的分散教学的难度,增加一些巩固知识,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温故才能知新,知新的内容又趣味重重,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是成功并且有收获的.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起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把教育成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是成功的教学.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趁周末时间组织班里的学生集体爬山出游,在游玩过程中让他们切身体验坡的陡峭程度与三角形的角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自己走过的斜坡路,大致推断出自己垂直上升的距离.学习排列组合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一把选拔运动员的过程.比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需要选拔两位男同学和两位女同学去参加跳绳比赛,我们班一共有18个男生和12个女生想参加,那么一共有多少种选拔方法呢?这样贴近生活的问题,一下子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体验了一把主人翁意识.化被动为主动,成功地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们体验到数学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的,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数学教法生活化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项重任,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推进高中教法生活化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同样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真正实现高中数学教法生活化,达到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有着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数学教法;自主探究

高中阶段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教学实施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关系到高中数学教学能否取得实效。本文正是以新课程视域下高中数学的教法研究为视角,从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一步提出一些新课程视域下高中数学教法创新的策略,这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数学课堂的真正权威,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学习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服从与被动地接纳,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教学呈现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机械讲述与灌输为主,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而缺乏生气,教学效果欠佳。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教学的实施中对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尤其是在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课堂教学的出发点都是以考试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唯一目标,教师的教学只关注怎么取得好成绩,只要考试成绩上去了就算是教学取得了成功,至于学生怎样学习则很少关注。因此,长期以来,学生也自然不愿意勤于思考,不愿意总结学习的方法,不愿意创新学习的技巧,长此以往,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解析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曲线方程式这部分内容时,由于曲线方程式比较多,许多方程式存在相类似的现象,如果不进行细致的比较就会很容易混淆,只有通过自己的比较总结,才能真正发现其中的规律,学会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在这部分教学中很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因此学习的实效性也不强。

2.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遵循新的教学理念,现实中的高中数学教师虽然也能够在主观上接受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许多教师还是觉得其应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更加适用,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依然墨守成规,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创新,依然延续那些早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新课程视域下高中数学的教法创新

1.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教学目标,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也需要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是以教师的单一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取得一些教学实效,但是,学生在这样单调的教学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单调、呆板,教学效率不高,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充满情趣,创新更多、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2.以自主探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视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以自主探究学习推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数列这部分内容时,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并且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也缺乏对数列问题的自主探究,很难理解数列的更多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列问题的规律,只有这样数列的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以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的公式、定理,其真正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创新培养,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创新培养中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新课程视域下高中数学的教法创新,对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一些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第3篇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 方法c反思 学习习惯培养 关注学习困难生 数学素养 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5-02

在我十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数学课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当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和唤醒”,才明白数学课也应该有这样的效果, 南开大学顾沛教授在《数学文化》一书中讲到“数学素养”的通俗说法――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至此我更加坚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更为重要。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胜于解决这道题。比如在快下课了,要解决一道数学题,有的老师是急于告诉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并快速把题目的解答过程书写完毕;有的老师他会引导学生分析此题该如何求解,求解过程让学生自己分析,最后没有时间写解答过程了。相比较两种讲解方式,应该是第二种方法学生会更受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要让学生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如解应用题,学生应知道通法即将文字语言转换为数学符号、图形语言,便于理出解题思路。在题型讲解过程中也要注重解题思想方法的点拨。如下面两个问题是人教A版必修4中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tan(x-π4) (2)y=lg(sin x-cos x)

(3)y=1(2sin x-■)

先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试着去做。教师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定义域问题的思想方法。其思想方法就是:先将问题转化成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如(2),(3)分别转化为sin x>cos x,sin x≠■2,然后借助三角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求解,最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将结果进行周期延拓即可。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sin x-2cos2x (2)y=2sin xcos x+cos 2x

此两小题是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求解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题主要思想是“抓角,抓结构”,一般需要化为“同角同名”,便于解决问题。第一小题,是同角x的正余弦,但结构上看不是同名的(即既有正弦又有余弦)。第二小题,从角上看是不同角,结构上看也不是同名。所以,两个小题都需要做变形处理。第一小题,借助平方关系变为只与x的正弦函数有关。第二小题,先利用正弦二倍角公式,化为同角2x的正余弦,然后利用辅助角公式,转化为同角同名形式。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转化的思想,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等。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渗透在中学数学教材的各章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第二,数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一定要放手,该让学生动手、动脑的,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该让学生说的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来,整个知识点的生成,展开都应该围绕着学生展开。我们要努力做教育的改革。受到传统课堂的影响,教师包办的太多,平时一些简单的公式推导、计算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推导、计算,思维过程也包办的太多。还有,我们课堂上的有些问题是问了,但没有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观察猜想的时空,替同学想了,替同学说了,又替同学写了,我们的学生去干啥?学生被剥夺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机会,我们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隐形杀手。所以,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我们必须再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机会,学生就会有兴趣了,爱学了,就慢慢学好了。教育要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做好辅助。课堂不仅是要学生学会一个知识点,还应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遇到难处理的问题,让他们合作完成;有时遇到学生一直掌握不好的题,可以找些学生上讲台给大家讲解他的解题思路方法,发表一下学生自己的看法,分析没掌握问题的原因在哪。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还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三,数学教师更应该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国教学模式一刀切,实际上每节课都会有跟不上的学生,这需要老师留意,尤其数学科目易产生后进生,对于有些后进生,还真得分层教学。数学教师也要抽出一定时间,精力去鼓励他们,多关注他们,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每个学生到了高中阶段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因为我们的一点点付出、鼓励,会改变他们整个人生的命运,努力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努力起来,他们会慢慢的进步。每次等到学生月考完后,我都会找一些分数考得不好的学生谈话,帮助他们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最后他们成绩在学期末都赶上来了。基础差的学生是永远存在,作为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你手上有所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习惯所致,尽管知识脱节也是成因,但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更叫人头疼,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第四,高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更为重要。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知识点杂,多,难。学生接受学习、记忆起来确实困难。(1)让学生要养成对每章知识小结的习惯,从整体把握本章所学。数学知识的传授学习是个:知识点生成+理解+应用+方法的总结归纳模式,主要是让学生的思维打开,思维动起来。每次学生在对每章知识小结时,不仅仅只有整体知识结构,我还会让学生在知识体系的后面附加每章典型题,易错题共5到6道题。(2)上课要求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要会记课堂笔记。高一学生大部分不会学习,没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把不会的题、典型的题、教师课堂上填充的好题整理记到笔记本上。记得有一次我问了一名学生,她是班里数学学习较好的,我问她:“上课有记笔记的习惯没”,她说:“没有。整个班里也很少有人记笔记。”。所以,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高一刚入学的新生。笔记采用“记梗概、留空白、后填充”的办法,对于老师补充的知识和内容重点记一记,对于老师讲解的典型的方法,尤其是书上没有的内容做详细笔记,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强化了课后复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第五,数学与生活应该紧密联系,数学的教与学是需要智慧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如果能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意义,数学太神奇了,其能够解决很多生活问题。这需要教师要将数学讲活了。要让数学赋予生命活力,要让数学像生物学科一样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走入生活。最好能够让数学学以致用,这样数学知识才能够强大,才能发挥作用,才能被理解。我觉得数学知识学习的目的不简简单单是为了考试,更主要的是应用于实践、实际生活中去,更是一种思维方法的培养。如数学中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应用,边教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数学中的每节知识都有着它重要的作用。数学是是思维的升华、跳跃,是一种工具。数学的学习是锻炼思维的,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学习多年后,学生记不住老师讲过的题,但他记住了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这就是数学素养。

第六,数学教师要有善于总结、积累、反思的好习惯,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通过每天、每学期、每年的教学工作让自己也要有所成长、提高、进步。对于一些好的课件,好的教案,好的专题练习,好的课时训练题,好的教学方法等,一定要及时整理记录到电脑上。

(1)数学课堂上应该是要有重点内容的,对于重点教师自己心里要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把握好每章每单元每节的重点,要整体把握。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学到什么?会分析应用题、能列出相关的不等式、会解不等式等等。本章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呢?总之,学生的学,教师的讲都不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整体感,重点感。这样学生学的很累,教师教的很累。

(2)作为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解决疑难点,共同成长进步。不能把难度大的内容留在课后,而简单的问题留在课堂上。这样学生渐渐地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即为什么有的学生感觉上课听懂了,可是课后却会有很多问题不会解决,却没有人可以帮忙。

(3)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串好的“问题串”。

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要让学生养成课堂小Y习惯。学生自己回过头想想本节课学了什么,而不是老师在那儿总结。学生只有自己总结了他的印象才会更深刻。如讲解与数列有关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以后如果遇到与数列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如何解决:先看从已知中得能够到什么,能发现什么(年生产量,费用等等会构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借助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以解决什么?

总之,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形成;要注重师生互动,精讲精练,有张有弛,应变有度,揭示本质,培养思维;要注重厚德载物,身教重于言教;要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教学要一定钻研教材,课本;要注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学习将会被信息大时代淘汰。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2]傅庆争.谈一谈高中的数学教学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四疑”教学法 理论依据 原则 结构 特点

何谓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一为设疑定向,二为引疑探究,三为质疑回授,四为置疑拓思,这就是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将动态的数学教学过程演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全面促进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进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以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理论指导。布卢姆认为:95%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任何一门哪怕是较复杂的学科。每个学生所需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特征不相同,如果教学过程适合他们的需要和特征,那就能使95%以上的学生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结果。布卢姆提出通过形成性测验的方法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个学生包括情绪在内的掌握知识的情况,尽量采取补救措施,使所有学生都不成为落伍者。

二、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始终站在主导的位置,用科学的训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2.激励性原则。教师通过科学设疑,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变学生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3.科学性原则。根据中学数学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注重科学设疑、科学引疑、科学质疑、科学置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基本结构

1.设疑定向。新课引入要让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和认知准备。“心理准备”就是使学生在以课题为中心的设疑激发下,调动起非智力因素;“认知准备”就是使学生明了内容,在教师创设的环境引导下,将意识调整到兴趣、需要的主体状态,解决好行为的定向问题。它的一般操作程序为设疑、尝试、定向。即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紧扣主题但有新异性的,在认知意识上感到似旧非旧的问题,尝试是学生对问题感知的反映及表述,众多不同的感知能促使悬念和学习心理的形成。

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开始,思维也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定向在具体操作上的关键是设计引疑题。根据教材教学目的要求,大致有三种设疑方式:(1)直接设疑。各节课的课题本身就使学生感到好奇引起猜想,教师可利用课题加以设计、编制从而引疑。(2)间接设疑。把教材中的定义等命题做为引疑题。(3)悬念设疑。把握教材的关键,通过两步设疑形成悬念。

如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习题的准备练习,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设疑: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如何推导呢?教师从作为新知识点的基点入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目标,产生思维定向。

2.引疑探究。引疑探究就是按照设疑定向所形成的教学方向和新授提纲,根据“创设情景引疑、积极感知尝试、诱导形成认识”的认知原则,进行新课教与学的活动。这一程序的目标是完成新课的概念、法则等主体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引疑探究的一般做法是:引疑―尝试―体验―探究概括。引疑是关键。因为学生的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能否调动起来,直接影响达到教学目标程序的好坏。引疑恰恰是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手段,尝试是体验的必要条件,体验是探究概括的基础。

引疑探究通常有两种做法:(1)给出具体对象,让学生去寻找本质属性。(2)给出本质属性,让学生去寻找具体对象。

3.质疑回授。“质疑回授”就是让学生自读教材,教师不提示任何阅读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去观察、思维、记忆、存疑,形成内部语言,继而进行质疑,把内部语言变成外部语言。如让学生尝试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在尝试练习中让学生初步领会转化、整体代换等数学思维和方法,并且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反馈,可收到学生能独立运用新知解答、初步巩固新知的效果:学生的每个问题都是向教师提供的一个反馈信息,它说明教师输出的信息不能一次性被学生接受,必须有补偿性信息的二次输出。教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其提高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内心体验。

4.置疑拓思。课终前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强化记忆,调动学生进行新探索的积极性,结尾精彩。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的总结要突出知识结构,使学生的内部语言概括化和提纲化,引起学生记忆的积极性,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其次是拓思置疑,创设新的悬念。悬念心理特点是:(1)调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使学生对事物作出有效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产生继续追索的兴趣。(2)引起学生对课堂过程的不断记忆和联想,做到使学生“开头有疑惑,结尾有悬念,课后有回味”,产生一种未做完事的牵挂感。“牵挂”起到了强化记忆、思维的作用。具体做法是:下课前几分钟出示一道使学生感到疑惑或有兴趣,并有一定智力价值、覆盖面较大的拓思题,让学生进行判断、尝试解答,带着兴趣下课。在下课前2―3分钟,让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数学知识,通过置疑拓思,让学生通过反思交流,达到内化提高的目的。

四、基本特点

1.目标明确。教师通过设疑定向,使教学目标凸显出来;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接近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不断地排除习惯思维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实现思维活动的自我调控,产生有效的思维活动。

2.方法协调。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法,指导和培养学生的学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实,学生才能学得活。

3.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四疑”教学法要求教师把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疑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

第5篇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只有教师用好新教材,才能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发现、探索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当。高中数学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但是教师囿于职业疲劳和思想保守等,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目前仍以沿袭旧的照本宣科、理论灌输、题海练技等模式为主。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是消极低效的课堂。对于目前这个由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而言,教师不对教学方式方法做出积极的改变,就仍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新课程的深入改革。 

2.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是教师为主导,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大多单方面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授课模式标准化、单一、僵化,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自我探究、发挥以及独立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丧失创新突破的能力。教师的教学也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3.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很多教师一味追究“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满堂灌”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不主动,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在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出现漏洞,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制约数学成绩的提高。 

三、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应该像心理学家赞科夫说的一样,学生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氛围民主和谐。高中数学教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认真设计导入环节,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比如设计一个小游戏之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切身体会提供机会,如在“抛物线”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抛物演示到演示炮弹的运动轨迹等多方面对抛物线进行诠释,使学生感受到抛物线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高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学过程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除了自己认真钻研外,还要积极参加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充分利用集体智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对课本知识的吸收能力、研究探索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它不能靠死记硬背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只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以及方法,更要注重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以及自我拓展引申所学知识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开启教与学的成功之门。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生的兴趣点,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其实,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数学的海洋里有许多非常有趣的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概率与统计”时,可以以彩票中奖的现象为例,安排几位同学对抽奖活动进行简单的模仿,然后根据学生的中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法指导 课堂效率

良好的数学修养是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初中阶段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更强,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有些学生出现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是外因,学是内因。由此可见,只有教与学双边活动进行科学的配合,数学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师做好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工作,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学生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学习能力的明显提升,已经成为当前教师教学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掌握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本人结合自己的尝试,就做好学生的学法指导,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具有良好习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8~9倍。可见,良好的习惯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很多高中数学教师总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认为高中生已经形成了学习习惯,不需要再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这种错误认识,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点点滴滴的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应有“百战不殆”的心理,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学习目标的制订,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分配等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划。要有超前课前预习的习惯,常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认真做好复习巩固与新内容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的衔接,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要有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到独立完成;过程规范、有条理;写作业要讲究效率,精力集中。

二、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学习活动成效是否显著、学习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的显著特征之一。数学活动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大舞台,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活动,数学学习更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活动。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多角度思维方法,对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抓住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育资源,通过典型习题解答,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思维,敢于标新立异,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抓住知识重难点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开放性习题的解答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总结,逐步掌握解答问题的思维方法,实现学生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如在解答“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肘,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肘的轨迹方程。”问题时,教师改变过去传统教法,在讲解完该习题后,将此道问题进行了变式如下:变式1.动点肘到两点A(a,0)和B(-a,0)连线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k(k≠0),求动点M的轨迹?变式2.动点M到两点A(0,a)和B(0,-a),(a>0)的连线斜率的乘积为定值k(k≠0),求点M的轨迹?3.动点M到两点A(m,t)和B(n,t)的连线斜率的乘积为定值k(k≠0),求点M的轨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内容,进行问题解答,学生在小组互助合作中,将变式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答。教学中,采用让学生做一个题,明白一类题,抓住一串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归类、改造,揭示原题与变式问题之间的本质,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

三、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数学教学 实践应用

1.小组合作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参与度不高

高中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学生没有过多精力学习数学,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完成大量课程试题,以确保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独立自学课程内容。同时,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会充分讲解所有知识内容,其余知识点都由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由此看出,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以至于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加之课前准备不足使课堂讨论内容缺乏深度,以致无法取得预想的学习效果。

1.2小组成员划分不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组内每一位学生都做到融洽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才可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成员的划分将直接影响组内讨论效果,合理划分成员,才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在合作中取得进步,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往往无法有效划分小组成员,如一个组内都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课堂讨论时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没有高水平学生的帮助,此组内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分组时只有优化组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才可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3教师认识不够深刻

当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并未深刻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小组合作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并不经常使用,只是做做样子。也有部分教师过于夸大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过多地使用此种教学方法,以致整节课堂都是学生在讨论,教师无法起到指引作用。以上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厌烦这种学习方式,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也有部分教师无法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只是放任学生讨论,自己不管不顾,这种错误的教学方法方便学生利用讨论时间聊天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浪费课堂时间。

2.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1将不同层次学生合理划分小组

一方面应把握好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高中数学学了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记忆能力外,还要求其自主探究,并在实际操作中促进合作交流。为此,教师划分小组时应注意小组人数,过多学生,教师无法全面兼顾,过少学生,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组内讨论。一般而言,每组学生人数控制在4至8人最佳。另外,教师应合理搭配小组学生水平,分组时应注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责任,使其独立思考的同时积极参与组间讨论。

2.2充分把握小组合作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让学生扎推说话,并非将全部作业交给同一人完成,而是做到组内成员各行其是,共同进步。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全面认识并掌握此种教学特点,确保每位学生都积极交流与讨论,而后在相互帮助协作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责任特点,在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完成。在此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应明确自身责任,并明确自己的任务角色。同时,教师应通过量化评估测试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组内成员了解同伴的作业完成情况,明白组内哪一位成员贡献最大,哪一位最需要帮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抽取个体代表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如讲解《古典概型》一章时,可以选取代表提问种子种下是否会发芽;学生投篮是否可以投中等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并发表各自意见,这样每位学生都会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而努力,从而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数学教师还应运用学生互相帮助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相互促进的特点,确保学生自由地沟通与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应对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高中函数一章节时,由于函数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长方形长为x厘米,宽为y厘米,面积为50平方厘米,对角线为z厘米,而后要求学生依此条件写出x、y、z的函数表示法。情境创设后,要求学生写出函数公式,并将答案提交给自己所在小组,而后组内成员讨论商榷,并将不正确或重复的答案剔除,交出本组认为正确的答案。而后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答案进行点评分析,向大家详细讲解函数概念,并与全班交流哪些公式属于函数式,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现有教学知识为授课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将封闭式教学改为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观点,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同时,通过小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最终实现双赢。但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师生之间应做到密切配合,并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建立一套完备的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向男.小组合作教学法用于高中数学的实践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中心,2016(03).

[2]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延安大学,2014(06).

第8篇

【关键词】数学 衔接 教学

一、学好高中数学的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学生容易急躁,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教师要让学生们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三)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高中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四)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学生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教师应当把这些思想、方法告诉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去掌握。

二、“衔接式”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而高中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并向辩证思维过渡。所以在高中要教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

(一)利用旧知识,衔接新知识

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头脑中还都是初中的知识结构,无法一下子适应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因此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教授高中新课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复习初中旧知识,从学生已熟悉的知识铺垫和引入新内容。如讲“集合”时可以复习初中学习的“点的轨迹”;讲“任意角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讲“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联系“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像的关系”等等。

(二)教给学生基本方法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采用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等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

(三)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好各章节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由薄到厚”又“由厚到薄”。在章节复习中,要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分类总结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考方法,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

(四)走近学生,了解学生

高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和方法灌输给学生,由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具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老师布置的作业除了必须写在作业本上的,其他都认为不是作业,可以不用写。因此高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个特性,为他们制订“自我监控表”,要求学生每天都要按照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填写“自我监控表”,这样老师和学生自己就能真正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还有哪些做的不到位,需要如何改进和完善。

(五)适时鼓励学生

高中学生虽然不再像初中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但是他们毕竟也是孩子,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所以适时的表扬对学生来说是种鼓励,是种肯定,是种动力。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必须会这会那,其实每个人都需要鼓励,所以当学生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时,老师就应当给予奖赏,哪怕只是几句表扬的话语,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自己得到了认可,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三、小结

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要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数学。

【参考文献】

[1]马伟. 科学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J]. 山西教育,20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