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6: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

第1篇

【关键词】 社会责任观; 财务管理; 变革

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神经,对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财务成本,离不开财务支持,更因为企业财务是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从财务目标的定位到财务治理结构的优化,从企业的财务决策到行为,从财务信息披露到财务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理论所关注的是企业经济责任,即遵循“股东至上”逻辑,把企业财务目标定位在“股东财富最大化”上,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都要服从这一目标。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前提条件,即完善的市场和制度环境,从而导致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在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其理论和实务必须作相应的变革,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财务评价、财务报告和平衡计分卡等方面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所体现的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消费者)、社区、国家履行的各种积极义务和责任,是企业对市场和相关利益群体的一种良性反应,也是企业经营目标的综合指标。它既有法律、行政等方面的强制义务,也有道德方面的自愿行为,包括:

(一)企业的经济责任

企业的经济责任是企业传统的、基本的责任。

(二)企业的法律责任

企业的法律责任包括: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企业对本企业职工的福利、安全等方面承担义务;企业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等。

(三)企业的生态责任

企业的生态责任要求企业一方面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企业要承担治理由企业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

(四)企业的伦理责任

企业的伦理责任是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

(五)企业的文化责任

我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劳动合同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生产安全与职业健康问题、工时和加班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和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等。现阶段,我国企业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教育与规范,引导企业良性市场行为,增强企业对SA8000的适应能力,走持续发展之路。为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正确评判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可行性,面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强烈挑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各种利益关系的焦点,必须作相应的变革,从“股东至上”型财务管理模式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合作”型财务管理模式。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就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政策、财务评价、财务报告和平衡计分卡等内容加以变革。

二、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认为,财务管理环境构成了财务管理的起点,财务管理目标构成了财务管理的导向,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在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企业理财目标的选择应当直接反映这一环境的要求。

所谓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它决定着企业利益协调的基本方向。传统的理财目标可以归纳为: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综合现金净流量最大化、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多种描述。这些理财目标各有优劣,学界对此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基于社会责任观视角的企业理财目标当属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方利益,使全体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尽可能达到最大的满足。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守市场竞争规则,利益相关者各方所应得到的最大利益,而不是相关者各方都必须均等得到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财务治理机制。

(二)企业财务治理机制的变革

企业财务治理机制是指各治理主体为了维护其产权权益,基于一组契约关系,对企业财务行为施加有效控制和积极影响的一套制度安排。它直接关系到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和有效率。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导向下,必须在企业财务方面建立起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财务治理模式。

企业财务的共同治理机制,就是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企业财权安排能够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它取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对称性。企业财务共同治理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1.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即为企业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都应该从企业财务收益中获得相应的报酬。2.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一方面通过采取累计投票制度、表决权行使制度和股东诉讼制度等制度安排,在股东大会中建立相互制衡的议事机制,以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董事会中建立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都有平等机会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其内容应该包括股东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银行董事制度、员工董事制度、政府代表董事制度等。3.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即主要通过在企业监事会中建立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来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行为实施有效监督,包括股东监事制度、银行监事制度、员工监事制度、政府代表监事制度等内容。

企业财务的相机治理机制,就是在企业处于非正常经营或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能够掌握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以改变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局。它取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状态依存性。由于相机治理机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企业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内容包括股东的相机治理、债权人的相机治理、职工的相机治理、客户和供应商的相机治理等。这些相机治理的基本原理是:当企业出现销售收入持续下降、股利持续低水平、资产负债率过高、内部人道德风险严重、环境污染、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等不良情况时,某些利益相关者意识到其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就会通过相机治理机制(如破产机制、产品市场和控制权市场等)来要求重新分配企业财务控制权;当这一请求得不到满足或效果仍不满意时,就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来获得在财务控制权安排中的支配地位。

(三)企业财务政策的变革

社会责任观视角下,企业财务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要求企业财务政策发生相应的变革。其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要选择比较稳健的财务政策等,如选择比较稳健的资产结构、融资结构、债务水平、信用政策和股利政策等,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2.要兼顾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在考虑企业经济责任的同时,要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在投资政策方面,不能只对股东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还要对环境保护、员工的工作条件和能力、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支持慈善事业等社会责任进行投资,即社会责任性投资(SRI)。SRI是一种基于环境准则、社会准则以及金钱回报的投资模式,它通过投资者对财务、社会、环境的三重考虑,作出投资决策,这三重考虑在SRI中被称作投资的三重盈余(Triple bottom line),因此SRI又被称作“三重盈余投资”。SRI理念从三重盈余出发,综合考虑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使用多种策略滤除那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佳的公司股票,促进公司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投资者和社会带来持续发展的价值。在融资政策等方面,不能只考虑融资的成本,还要考虑融资的风险、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价值以及相关利益者利益的影响。在利润分配政策方面,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债权人的权益保障以及职工长远发展和树立社会公益形象的需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从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各种专用性资产和良好的经营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财务评价的变革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企业经济责任分析为核心,忽视了企业的法律责任、生态责任和伦理责任等分析。这种忽视不但使依赖于现行财务分析指标结果决策的相关决策不科学,而且带来企业可能因没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而被停业整改甚至终止经营的巨大风险。与企业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依赖于不同的信息给与决策支持。这一点在相关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已取得共识。这种共识形成了以分析企业经济责任指标为核心的现行财务分析体系。

1.企业经济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反映企业对不同利益集团的经济责任财务分析指标主要有:

(1)企业对投资者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股利、股利支付率等。

(2)企业对债权人经济责任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等。

(3)企业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销售利税率、资产纳税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

(4)企业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标,包括资本增值额、投资报酬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一切表明,现行财务分析是企业经济责任财务分析,并以企业完成经济责任的好坏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2.企业法律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这类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情况,主要包括:(1)小时工资率。(2)工资支付率。(3)法定福利支付率。(4)社保提取率。(5)社保支付率。(6)资产纳税率。(7)税款上缴率。

3.企业生态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依据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设置反映企业持续发展的指标,包括:(1)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2)单位收入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3)材料用废率。(4)单位收入耗能量。(5)单位收入耗水量。(6)单位收入排废量。(7)环保投资率。(8)单位收入研发费。

4.企业伦理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主要评价企业伦理责任,包括:(1)员工人均年教育经费。(2)单位员工利润。(3)单位员工利润增长率。(4)员工工资增长率。(5)就业贡献率。(6)捐赠收入比率。

5.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财务评价指标此指标体系评价企业其他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包括:(1)职工劳动生产率。(2)社会贡献率。(3)社会积累率。

(五)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

专门研究环境会计的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高级审计师肖振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变革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最主要的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社会责任会计应当反映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首先要获得财务上的盈余,可持续地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因此,收益目标是企业效率和素质的全面检验,它既是一个财务目标,又是一个社会目标,因而应该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加以反映。

2.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人力投资不仅对于提高职工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企业招募录用、技术培训、改善劳动保护和职工福利等等这些举措都能恰当地反映出来。

3.对所在地区的贡献。由于企业享受着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电力等,它也应该对本地区作出应有的贡献,包括依法纳税,提供就业机会,对本地区公益事业提供财力、人力支持等。这些行为对于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应当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

4.改善生态环境的贡献。企业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对环境的保护如财务上所反映的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都应该成为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的重要内容。

5.反映提品和维修服务的贡献。在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中,除去前述四项内容,还需要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如产品的使用效能、耐用期限、安全性等,顾客的满意度、广告的真实程度也应在报表中加以反映。

(六)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变革

平衡计分卡体现的“以战略为中心”的观点其实隐含着一个前提条件:企业需要关注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只包括股东、员工与顾客,而其他利益相关者(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这显然反映了过去经营环境下的那种思维方式。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能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战略必须随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平衡计分卡对其他关键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忽视在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对企业而言是一个严重的缺陷。应将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加以考虑并进行监测,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鉴于此,应将平衡计分卡原有的四个维度改变为五个维度,即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社会责任,由这五个维度形成新的因果链条(见图1)。社会责任层面主要是考核企业与社区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本文选取了总资产税费率、捐赠额占销售收入比率、就业效果和环境保护四种指标。其中,总资产税费率和捐赠额占销售收入比率指标从社会角度对企业贡献作出判断;环境保护指标和就业效果指标反映企业对社区和社会责任的关注并相应设计出社会责任层面绩效评价的内容(见表1)。

【主要参考文献】

[1] 颜剩勇,刘庆华.企业社会责任财务分析指标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5).

[2] 张兆国.企业财务管理变革: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会计之友,2008(25).

[3] 赵明.国外社会责任性投资的现状分析与借鉴价值[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4] 樊行健,颜剩勇.基于企业相关利益者和社会责任的财务分析[C].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会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4.

第2篇

这样的报道实在令人心寒,看到听到那些孩子的惨状,所有人的心都会疼得抽搐起来!婴幼儿啊,想想这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稚嫩、脆弱,是小树刚刚抽出的嫩芽,是清晨花心里的露水,被那些丧失天良的人硬生生一把火烧过去,就算不立刻毁灭,所造成的伤害也足以令他们受到无法抹去的痛楚。

请看警方调查的那两个及更多畜生的情况——

犯罪嫌疑人耿某,男,48岁,汉族,河北省正定县南楼乡人。2004年5月,耿某投资建立了一家挤奶厅,并与他人合伙建了一个奶牛养殖小区,从养殖小区收购牛奶,向三鹿集团供货,并签署了相关协议。耿某经营的这个挤奶厅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妻子、女儿均参与其中,另外在本村雇佣了两名临时工。他的弟弟主要负责驾驶自家的三吨重槽罐车向三鹿集团送货。该养殖小区共养殖奶牛307头。

据警方侦查,2007年底,耿某向三鹿集团销售的牛奶屡次因检验不合格被拒收,整车的牛奶不得不倒掉,造成经济损失。耿某后得知向牛奶中掺加某种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增加蛋白质检测指标,以蒙混过关。经过多方打听,耿某前往行唐县,在一家经营化工原料的门店里购买了一编织袋共20公斤三聚氰胺,按比例勾兑后从槽罐车的顶部掺入销往三鹿集团的牛奶中。此后,这家化工原料门店的店主还曾经两次上门,向耿某推销过三聚氰胺。耿某兄弟每天生产、销售这种掺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约3吨。

耿某接受警方讯问时供认,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团要的是纯的鲜牛奶,不能掺任何东西,而且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给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东西”。当被警方问及是否知道这种行为的后果时,耿某说:“没问过,也没想过,只知道对人体无益”,其动机就是能通过三鹿的检验,顺利地把牛奶卖出去。耿某同时承认,他本人和家人从不食用这种掺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

据介绍,已经收押在案的19名犯罪嫌疑人除了被批捕的耿某兄弟,其他人均初步向警方供认了犯罪事实。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

我在百度知道搜索了“三聚氰胺”这个词,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明白,但清楚地看到,这是一种化学原料,用于生产地板、涂料之类的建材,含有毒性,单单这两条,就足以让我们对把它们加入食用奶粉的人更加地深恶痛绝!

耿氏兄弟——对于自己家的奶牛,你们恐怕都舍不得让它们沾上一点点这样有毒的物质,怎么忍心对全国那么多婴幼儿将食用的奶粉兑入罪恶的毒源?!

说到底,无非一个“利”字,蒙蔽了他们最起码的良知。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一些商人为了竞争和牟利,不惜使出各种解数,这其中,也包括违法犯罪、造假投毒,几年前的大头婴事件也是因为奶粉中毒,可能有人要问——怎么每次都是孩子遭殃?其实,这只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力、抗毒力太差,那么我们生活当中,又有多少隐形的,正在侵蚀着我们的身体?!想想真是不寒而栗了。孩子们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警示我们,提醒我们!

有时,真的很向往父辈们所讲述的、他们童年的生活——那时,至少在树上摘个果子,衣襟上擦擦就可以放心啃下去,多么惬意。而现在,这也是一种妄想——农药药得死虫子,它们在我们体内漫漫淤积,到了一定程度,也足以毒死人!

第3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

1924年,美国人欧利文?谢尔顿率先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与以往研究者探究的方面与观点不同,欧利文?谢尔顿不是把企业的所有者――股东的利益作为评判是否成功的标志,即是否实现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而是更加强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除股东之外的员工、政府、债权人等。社会责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研究与争论,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只能根据各个理论的侧重点不同,总结出以下几个学说:

(1)经济责任说。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经营有着最重要的联系。而且,企业经营就应该有所获利。因此,该学说研究者强调获利是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为股东利益着想更是企业经营的使命。(2)道德责任说。社会道德是社会所有的各种道德准则。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人”,就应该自觉遵守这些道德尊则,否则,企业将被视为不合群。(3)法律责任说。在一个国家里,必然指定了这样那样的法律法规。企业在享受各种国家政策的甜头时,也必然要遵守这些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4)利益相关责任说。利益相关者设各种与企业经营相联系的人或机构,企业只有承担相应责任,满足这些人或机构的利益诉求才能更好地发展。利益相关者涉及企业全方位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对象。

(二)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取得的成绩与效果。任何一个企业的存在无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企业绩效的优劣直观反映了企业经营好坏。企业绩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利润的多寡和企业的口碑。首先,利润是企业绩效的最直白表现。绩效好的企业,利润也往往会很客观。其次,资产负债状况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所属资产的能力,是反映绩效的很好变现。第三,绩效好的企业会拥有充足的现金,这样企业可以顺利进行各种各样的投资,无疑企业业绩会很好。最后,企业的口碑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口碑好的企业在产品销售、新产品上市、筹资融资、招聘员工等方面会有很大竞争力。良好口碑化成的硕果将挂在企业绩效这颗大树上。

二、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有关正相关研究

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运用大量的定性分析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的结论。而且,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投入远远低于其所带来的成果。国外的其他研究,如Bragdon等人则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权益回报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的研究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也同样地得出了二者之间正相关的关系。刘庆华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尹军在“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指出这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陈可和李善同研究了企业在不同方面的关于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指出政府与慈善方面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的作用。

(二)无关及负相关研究

Alexander和Buchholz通过对企业市场风险的研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的结论。Subroto和Hadi通过对众多企业的调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没有关系。弗里曼等人指出企业不承担或少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他们也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影响

(一)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企业各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是所有企业都不应该也不能逃脱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满足,企业的绩效自然也会提高。

(1)股东方面。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承担着最终的责任,因而维护股东权益是企业不可推脱的社会责任。现代大多数企业实行的是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公司制度,经营者若不能很好地维护股东利益将不会获得所有者的支持,甚至出现撤资的情况,这对企业经营显然是没有好处的。经营者若能维护股东权益,承担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就会获得股东支持,获得更多资金支持,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增长,绩效的增加。(2)供应商方面。供应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上游和生产资料及资金等的来源,在当今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承担对供销商的社会责任,供销商利益得到保护与满足,有助于建立更进一步更紧密的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将在公司新产品上市及降低生产成本等发面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持。(3)员工方面。管理就是管人,人是推动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份子,员工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承担对员工的责任。例如,恰当的薪酬、恰当的工作时间、关心下属等,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提高个人绩效。恰当的用人、待人将是企业不断发展、取得进步的可行之路。(4)政府方面。政府是企业又一紧密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政府承担形影的社会责任,如遵守相应的政策法规、按时纳税。而且,税收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按时纳税能够保证政府顺利进行相应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政府也将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进行奖励。例如,减税免税、政府采购等。(5)客户方面。客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当然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把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作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手段,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反过来客户会深化对企业的信任,就会增加相关产品的消费,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利润,也对企业占有更大市场有重大推动作用。(6)债务人方面。作为企业的债主,债务人无疑是企业的利益交互者。企业通过按时支付利息或者是准时还贷,都是履行相应责任的体现。银行、信贷机构等债务人能够获得期待的利润,自然会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对公司日后的融资很有帮助。(7)社会公益事业和环境等方面。做社会公益与保护环境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灾难发生时企业勇于捐款捐物,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也倡导绿色环保。通过这些事,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口碑。

(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1

一、企业社会责任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既是一种“困惑”,又是一种“诱惑”。是因为不履行或忽视社会责任的执行,小则引发劳资纠纷,大则激起劳方罢工停产,甚至激发劳资矛盾,引起社会骚乱,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拥有在同行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而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严重存在招聘录用时不公平,歧视现象。企业招聘时经常出现性别歧视,学历歧视,经验歧视;录用时经常出现关系优先,而不是综合考虑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潜在能力。人员配置时存在工作超负荷严重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等。企业为了提高绩效,获得利益最大化,让员工过度劳动,损害员工身心健康。存在无员工开发发展意识或者有意识却不落实到位等。有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视对员工的培训开发,或者有培训却只是表面形式,对员工发展没有多大帮助。存在对员工绩效不合理不公平的绩效考核,使员工的绩效没有的高响应的鼓励与表扬,打击了员工的自信心。存在员工收入不匹配员工贡献,使员工劳未所得。企业为获得更多利润,将员工收入压的很低,不匹配员工的付出。劳动环境阿安全卫生条件差,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员工处于被压迫地位。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履行社会责任的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的招聘与配置是企业对社会承担就业责任的表现,也决定着企业能否吸收和保留优秀人力资源这关乎企业的未来。一套公平的招聘程序从制度上保证招聘配置工作。招聘配置有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健全公平的招聘程序,不仅利于企业吸引外部优秀人才,而且为内部员工提供晋升机会,利于保留优秀的人才 。这不仅对内部员工的发展负责,也对企业发展负责,更为社会承担了就业责任。在人员的招聘录用时,做到全面、综合应聘者的各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坚持能者居之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而且要考虑到人员的充分就业,并且不得出于宗教、国籍、性别、民族、身体残疾等原因,对员工的聘用、晋升、报酬及辞退方面有歧视,应对残疾人、下岗人员等弱势群体采取照顾性政策,以减轻一定的社会负担。

2.履行社会责任的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企业要有培训意识和职业生涯管理意识,为员工提供培训和职业生涯指导,为员工的发展做准备。这为企业履行员工培训的权利的义务提供了前提条件。建立完整的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为给员工提供发展机会,促进员工个人的发展,强化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尤其是要注意员工基本技能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障。给员工提供符合员工职业发展的培训和职业指导。

3.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管理,有助于企业绩效提升、利于保证员工行为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推动了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和员工实际能力的绩效计划。在绩效考核期内的绩效目标、绩效过程和手段等进行制定时,应充分结合员工实际情况,比如绩效目标不能太高,脱离员工实际能力。因此,制定绩效计划时,不仅要考虑企业绩效的提高,而且更要充分考虑员工实际能力。进行及时的绩效跟进,加强上下级的持续沟通管理,对员工实现绩效过程、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督与管理,及时预防或者解决员工实现绩效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帮助员工实现制定绩效目标。员工只有实现了自己的绩效目标,才能推进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更加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公开透明,并将绩效与升迁、薪酬性匹配。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能真正地考核员工实际绩效,避免员工多劳而无获,从而降低了员工满意度,企业不能获得员工的支持与认同。此外,员工实际绩效与员工薪酬相关。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体系,能公平考核员工实际绩效,使员工的一份耕耘得到一份收获,对员工骐达激励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经济也迎来了空前的进步与繁荣的同时,日益激烈的竞争给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伪劣产品销售等。如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成为我们当今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

(1)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历史环境。旧有的经济学理论把经济的增长视为财富的增加,同时作为唯一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然而实践证明:盲目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行为,已经对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人类的长远利益。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背景。新的经济观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提供理论基础。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指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出发,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其它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贯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最终发表专业意见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和对象

(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按审计的执行主体可分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我国目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这种自愿实施的内部审计的结果还缺乏一定的公正客观性和科学性,所以内部审计在现阶段还不具备作为主要审计主体的现实性。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控制力量即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应以国家审计为主,民间审计为辅。

(2)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传统审计的对象即会计账目和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则应包括更广泛的内容:①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审计;②企业履行社会公益责任的审计;③企业履行对消费者责任的审计;④企业履行对职工责任的审计;⑤企业经济效益审计。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法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

在现有的基础法律下,虽然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等对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企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尚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2.信息披露不健全,社会责任报告不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内容也基本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但是大部分的报告披露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同时社会责任报告的尚处于自愿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内容过于随意,不规范,不利于利益相关者依据其进行决策。

3.推行审计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引导

我国对社会责任审计研究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国内有实用价值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方式并不多,导致对企业自愿积极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行为缺乏引导,急需政府带头推进。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关措施

1.健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

政府要从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规划和措施,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有效引导、监督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

2.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

我国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以制定法规、准则的方式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进行制度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技术上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与形式,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提供统一标准,保持信息披露的连续性、一致性。

3.强化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

一是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宣传和引导;二是要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三是要把优秀的道德和责任观念纳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当中,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垫定扎实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企业自觉、自愿披露相关信息。

4.实施独立的第三方审计

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我国没有严格的遵循标准,通过社会责任审计工作便可以使信息披露规范化。通过对社会责任报告内部信息审核转为独立第三方的审核认证,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锐,平卫英.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与监督评价机制探析.财政研究,2009年第10期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目标;社会责任;经济责任

三聚氰胺、哈药六厂乱排污、地沟油等大量事件表明,企业只顾追逐短期的自身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了企业的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引起了社会的恐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感恩和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是其基本道义。实践证明,企业若缺乏社会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就难以实现企业的利润和价值的持续增长。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仅仅是他们生存下去的理由,而社会属性(社会责任)才是他们根本价值所在。

一、企业的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下文中将主要介绍会计理论界目前财务目标最常使用的观点,并分析每种观点的优缺点。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是一种目前被广泛认可的观点,

优点:第一,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第二,考虑了风险因素;第三,能使企业决策兼顾长期利益;第四,还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等等。

但是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它只是单纯从价值方面来定位财务目标,没有兼顾财务目标的社会性。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忽视财务目标的社会性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目标观包括了不少具体的观点,如:每股利润最大化、每股现金股利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

这种目标观在西方曾经像利润最大化目标观一样盛行一时,它克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观的一些缺点,比如考虑了风险和时间价值的因素。

但是,这种建立在“所有权观”的产权理论基础上的目标的缺点:没有考虑社会性的财务目标,容易造成唯股东利益是图,从而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损害企业长期利益。

(三)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这种目标观认为:企业是处于整个社会网络之中的一个小网络,因而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各利益支持网络的利益关系。同时把反映财务目标社会性的财务关系也包括了,使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融为一体,把企业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从而使企业长期高效地运转。

综合来看,以上的财务目标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财务目标观。各种目标观都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指导并规范着财务行为,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和财务实践的成功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但是,就目前来说,原有的这些财务目标观要么在理论上有缺陷,要么在实务指导方面不够全面,都不能完全适合当前的财务理论和实践。

本文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消费者等,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行动影响着公司的经营,任意一方面通过损害另一方利益而获利都不会长久,只会导致矛盾深化,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必须将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身责任以外的企业责任。具体而言,包括企业对高层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社区、政府、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一)对股东的责任

作为公司的投资人和公司资产的所有者,企业首先应对股东负责,公司经营者经营股东投资的资产,公司经营中要面临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市场经济下公司面临的风险很大的,并且,股东对公司的求偿权排在最后,最低保障比较低。

(二)对员工的责任

企业是靠员工的劳动来运作的,一个公司决不能只考虑管理者的利益,也不能仅仅采取命令式管理,要人性化管理,企业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做到对员工生命有安全保障,再者员工劳动要及时得到回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权利。

(三)对债权人的责任

企业除了自有资金,通常还要从外部债权人那里融资,因此企业就担负起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考虑本企业的利润,还要考虑到业务的风险性,保证交易的安全、经济的流通。

(四)对消费者的责任

大部分企业将其使命定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实就是一种责任,企业有责任保证其产品质量合格、让人满意。如果企业仅仅为追求利润,生产质次价高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不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将影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对环境的责任

对环境的责任是强制性的要求,由于一旦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几乎是不可弥补的,环境破坏不仅仅影响到造事者,是对这个社会的影响。这个责任包含两个层次:不污染环境,不浪费资源;主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企业都从长远角度出发,为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绿色生产、绿色营销。

(六)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企业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不仅仅是企业名誉宣传的需要,而应该视为一种责任。积极主动资助教育事业、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搞好自身与社会及社区各方面的关系。

三、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实体,这就决议了企业经营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以赢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而与此同时,社会责任又与各种利益关系形影相随,无从回避。能否在利益与责任、个体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矛盾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实现企业的最大利润。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看来势必会成为它的一种负担。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或多或少都会增加企业的消费成本,短期内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违背,这也是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自觉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地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根蒂根基,最终企业会倒闭,进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不仅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还要对产生和支持它的社会负责。企业是以长期发展为目标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以不污染环境、不虚假广告等来庇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在短期看来,这有可能会有损企业的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有益于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相当于进行广告投入,不仅使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提升,还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和减少政府的管制,因而使企业的收益增加;相反,如果企业只追求自身利润,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必然会激化企业与社会公众的矛盾。因此,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从而补偿了承担社会责任时负担的成本。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是一致的。

通过对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应该把社会责任纳入到组成企业财务目标的因素中,企业在实现财务目标的同时积极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是社会、市场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必将为企业的投资带来更多的利润实现和资本增值的机会。因此,我们更应该尽量做到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与履行社会责任并行不悖,不断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萍.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3.

[2]杨建英.论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现代商业,2008,24.

[3]王雄伟.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分析[J].财会研究,2006,5.

第7篇

关键词: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4-0110-04

1.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基本内容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自美国学者谢尔顿于1924年提出这一概念起,理论界对其有着不同的阐述,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伯文在1953年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人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美国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针对社会(既包括股东又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乎道德的行为。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守纪律、尊重人以及有利于所在社区和环境的有关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2]。台湾学者刘连煜将企业社会责任认定为,营利企业的决策机关确认某一事项对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性之后,该企业应以社会公众利益为导向不计较营利之义务[3]。国内学者刘俊海博士认为,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的为股东赢利赚钱为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的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4]。卢代富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5]。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界定。但共通之处在于:企业在其营利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企业社会成员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旨在追求股东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确理解应当把握以下两点:第一,社会责任属于企业治理机制的范畴,有关社会责任的理念应体现在企业治理上。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在于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问题。第二,社会责任理念是对企业绝对营利性的修正,但它与企业的营利性并不矛盾。基于此认识,本人认同前面所述刘俊海博士的观点。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

目前,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企业社会责任除了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其他的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十分广泛,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善待自己的员工,充分尊重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创造性。①为员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②在招聘、报酬、培训、升迁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③企业应当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尊重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利,重视员工的意见和要求。

1.2.2 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最终需要依赖消费者的认同来实现。因此,企业要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①企业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令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②企业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消费者有权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信息对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多种商品中做出选择。企业应当通过广告、宣传材料和说明书等,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③以人为本、消费者至上的理念应得到强化。这种理念要求企业不仅要以消费者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终点,更重要的是以消费者作为整个进程的起点。

1.2.3 企业对社区的责任。社区就是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与社区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企业只有得到社区支持,才能如鱼得水、畅游自如。企业不仅要扮演好“居民”的一般角色,还要力争充当主要角色。通过了解社区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自身所具备的资源,选择能够使社区的需求与企业拥有的资源相匹配的社区活动项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区活动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2.4 企业对公益活动的责任。企业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是最为广泛的。作为企业来讲,所谓的公益活动是指对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帮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捐赠。如捐赠教育事业、医疗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贫困地区、特殊困难人群等等。企业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这也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充分体现。

1.2.5 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对企业债权人的保护应该始于企业设立之际,贯穿于企业营运之中,终于企业清算结算之时。①要做到及时披露企业信息,不编造、隐瞒,这是企业对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表现,企业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决定了交易相对方是否与其进行交易,以期防范风险;②诚实信用,不滥用企业人格,积极主动偿还债务;③企业对作为整体的债权人负有谨慎的注意义务从事经营活动并保证资产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1.2.6 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企业是各种资源的主要消耗者,是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者。为了环境和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主动承担起责任。①企业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做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必须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②企业要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循环生产模式。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和绿色回收。③企业要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严格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检查。

1.2.7 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企业的供应商参与了企业价值链的形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①企业应该恪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②企业应当建立对供应商的核查和评估机制。企业可以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由专人对供应商的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定期召开供应商会议,定期公布核查结果,以促进供应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确保形成与供应商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体化战略。

1.2.8 企业对竞争者的责任。 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公平竞争是指竞争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它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最终为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福利。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应当采用合理合法的竞争手段,杜绝腐败和贿赂行为的发生。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状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引入我国,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程得到加快,以跨国企业为载体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或审核守则在我国的推行,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的环境保护、劳工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着巨大的隐忧。在上述背景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企业生产污染环境、过度消耗能源现象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11%,占发展中国家34%;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世界第一;破坏臭氧物质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荒漠化之湿地破坏严重。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共接到76起突发环境事故报告,其中,特别重大环境事故4起,重大环境事故13起,较大事故18起,一般事故41起,536人中毒(受伤)。按事故起因分类,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导致的环境事故26起(占34.2%),企业违法排污19起(占25%);按污染类型分类,水污染事故41起,大气污染事故24起,土壤污染事故13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4起,分别占总数的53.9%、 31.6%、17.1%、5.3%(有些事故同时造成水、大气、土壤污染)[6]。

能源资源消耗过重。目前我国钢材消费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氧化铝约占四分之一、水泥约占二分之一、煤炭约占三分之一、发电量约占八分之一,而GDP总值却不足全世界的三十分之一。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过低、再生率不高、循环经济比较落后,目前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30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上千亿元[7]。

2.2 企业损害职工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2006年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用工情况、贯彻《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活动。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9.9万件,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0万件。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为1 243万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770万劳动者补发工资待遇等58亿元,督促19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56亿元,督促11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9 067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1.6亿元[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损害劳工权益的情况相当严峻。从全国的现实情况看,缺失企业社会责任现象突出的行业包括:出口加工业、采煤业、纺织业、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安全事故依然不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超长加班司空见惯、拖欠工资屡禁不止以及工伤与职业病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势头,等等。

2.3 企业危害消费者权益事件触目惊心

近年来,我国安徽、山东、重庆、山西相继发生的劣质奶粉伤害儿童生命事件,已经造成了数百名婴儿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还有广州的假酒案、龙口粉丝案、金华火腿案,等等。一件件产品质量事件,可谓触目惊心。2006年3月15日的《中国工商报》第1版报道了国家工商总局公布2005年工商机关查处的十大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河北省霸州市工商局查处制售假烟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厢体不合格汽车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假冒电视机案、福建省龙岩市工商局查处销售伪造进网许可标志手机案、河南省南阳市工商局查处经销不合格柴油案、山东省荣成市工商局查处销售不合格农药案、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工商局查处销售伪劣钢材案、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工商分局查处销售假冒涂料案、重庆市武隆县工商局查处制售掺假煤炭案、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工商局查处无照销售英语教材案。2005年的十大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只是窥见一斑,折射出部分企业在对待消费者时的急功近利和道德泯灭。

2.4 企业社会信用缺失严重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经济秩序混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用关系紊乱造成的。企业信用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企业赖逃废债现象屡见不鲜并有扩大趋势,许多企业利用改制之机,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赖逃废债;第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制假售假和商业欺诈活动猖獗;第三,假广告、假合同、假招标、假统计、假发票、假信息、假验资报告等充斥市场;第四,个人失信现象严重。如恶意贷款、住房不还款、手机欠费、恶意透支等;第五,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作假问题。特别是一些公证机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牟取私利而作伪证、作假账,极大损害了社会信用,等等。

3.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又包括微观的,既包括企业外部的又包括企业内部的,既包括法律范畴的又包括道德范畴的,既包括政府行为的又包括企业行为的,等等。鉴于此,有必要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当然,系统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结合我国实际,本文以为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

随着2006年1月1日我国新《公司法》的实施,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终于宣告结束。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五条首次在法律中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意味着对传统企业的角色或目标定位的突破,无疑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但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新《公司法》使企业有效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尚有许多难点。因为新《公司法》第五条毕竟是一个原则性条款,旨在宣示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性质、内容,以及企业不履行其社会责任或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并没有明确地予以规定。因此,如何将新《公司法》第五条的立法精神具体化,赋子其确切的、可操作的内容,如何通过一系列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构建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从而使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得以贯彻和落实,仍然是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鉴于此,必须充分理解、领会和贯彻新《公司法》第五条的精神,挖掘现行法律体系中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资源,对现行法律中体现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其他法律规范(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内容分散在诸多法律法规之中,包括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自然资源法、税法等等),进行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解释,进而从执法和司法等多个方面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机制和监督机制;在非常必要的领域继续进行个别法律条款的修改和完善;从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决策程序、企业经营者资格、法律责任等方面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纳入具体规范之中,并使规范具有制度设计所必需的统一性;同时,吸收和借鉴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具体情况,大胆吸收和借鉴外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成果和经验。

3.2 借鉴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

1997年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ternational)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企业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由于SA8000重点保护劳工利益,而且把非经营性、非技术性的抽象道德、精神、理念层面的内容标准化,具有标准严格、范围广泛、适用面广的特点,因而受到西方社会各界的欢迎。是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9]我国应借鉴SA8000的合理成分,制定相关标准,与国际接轨。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场浩浩荡荡的社会运动,而且,据悉,国际标准组织(ISO)也将成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CSR)委员会,将企业社会责任正式纳入企业标准化范畴。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SA8000,尤其是借鉴其保护劳工利益的科学标准,通过研究和探索,制定出中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素,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以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的依据,从而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能力,为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3.3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

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监督和制约功能。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财务指标已经不是衡量企业状况和未来的唯一指标。为了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向社会传达相关信息:如企业的债务情况、企业内员工权益的保护状况、商品质量及消费者投诉状况、环境污染状况、社区关系状况等等。通过信息披露机制,使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赞扬和传颂,打响企业及其商品的知名度,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地发展壮大。相反,使那些利欲熏心、怠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曝光。社会道德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使其降低乃至丧失市场竞争力,逐渐退出市场,从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4 重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传统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是以“股东利益本位”为基本理念,其设计模式是以维护股东权益并保证股东的权益得以实现为目标的。[10]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要求企业治理结构不仅仅要解决成本问题,更要求平衡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要使企业有效地承担社会责任,就需要企业具备有效的治理模式,即,重塑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重塑,使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治理中来,使企业的经营真正能够体现社会整体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性,一旦企业发生社会责任事故,其受到损害的对象往往是一个社会群体。例如:企业污染环境,社区周围的居民健康都受到了影响;商品质量不合格,广大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侵害;生产条件不达标,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得不到保护等等。因此,在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机制设计上,应该设立职工董事、环境董事、消费者董事和债权人董事等,即由利益相关者的代表作为董事成员加入到企业的董事会中,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并维护其所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种体制设计,有助于更大限度地减少诉讼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更有力地保护社会整体的利益;有助于更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3.5 将道德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观念及行为中

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与销售、创造与交换,是一种社会过程。既然是社会过程,那就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其实质是企业要承担好社会责任。而决定、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企业的经营观念。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企业必须摒弃以生产为中心、以推销为中心和以过度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经营观念,顺应世界和时展潮流,积极容纳、吸收和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以重视和维护社会长远利益,并保持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的现代经营观念。现代经营观念就是现代经营哲学,它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形成的具有明显特性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战略思想;它规定、制约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动机,规范着企业经营行为;它可以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塑造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员工的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提高企业经营道德水平,对企业很好地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将道德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经营观念中,纳入到企业营销行为中,使企业的4P组合――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从而使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承担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3.6 加大处罚力度

如果一个企业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支出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那么,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因此,加大对损害社会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将成为维持和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后一道屏障和最有效的防线。有权必有责,有责必要究。如果企业没有履行其相应的法律义务,则必须追究其法律责任。然而我们目前的制度设计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以后,直接追究企业责任,对企业进行罚款,而造成事故的相关决策者和责任人却往往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企业受到处罚,损害的是股东的利益,而真正的肇事者却依然逍遥法外,损害企业利益、怠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依然没有得到制约,真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依然难以建立。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怠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法律制约,使真正损害企业和社会利益的个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基金项目:本文属2006年度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07-07)――《系统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俊海. 企业的社会责任[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

[2]王俊.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J]. 黑河学刊,2006,(4):30.

[3]刘连煜. 企业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66-67.

[4]刘俊海. 企业的社会责任[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7.

[5]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96.

[6]国家环保总局.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zhb.省略/plan/zkgb, 2006-07-27.

[7]李碧珍.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根源、对策[J]. 企业经济,2006,(6):13.

[8]国家统计局. 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省略, 2007-5-18.

[9]刘瑛华. 从SA8000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06,(6):159.

[10]卢代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0.

第8篇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是以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为目标、将社会责任要素渗透到战略管理全过程以及各管理层级的体系。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确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第二,识别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分析组织满足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资源与能力;第三,确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第四,确立基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组织结构,确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组织文化,通过预算控制等方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第五,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对企业战略实施结果做出评价,并根据社会责任的实际履行情况确定战略的调整方案。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构建的要求:战略分析是基于企业使命与目标,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进行企业定位,是战略选择的基础;战略选择是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战略方案,是战略实施的依据;战略实施或执行是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决策,即采取具体措施使战略发挥作用;最后,战略评价和调整是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考察战略实施结果是否符合战略目标的要求。

企业使命的确定――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企业使命与目标的确定是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认为,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为所有者带来经济价值,企业目标体系基于股东利益最大化构建。在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企业使命体现为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在内的综合利益最大化。组织的战略目标体系应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要求。因此,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价值观及战略目标是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基础。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析

在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战略分析包括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以及内部环境分析。其中,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以及产业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包括组织的资源与能力分析。在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下,战略分析的内容体现为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诉求的识别以及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的资源与能力条件分析。

企业组织是以一定资源为基础、通过特定经营活动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些经营活动是通过组织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相互配合或价值链活动来完成的,如图所示。

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企业内部运营或价值链活动实现,其履行结果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企业的资源基础或能力。因此,在企业资源基础或能力分析时,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应根据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考察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整体情况;第二,在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对企业目标影响的不同,确定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排序。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选择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体现为企业制定能够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综合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总体层次上确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第二,根据企业的运营特征确定不同部门的责任。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企业发展体现了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但是,由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利益期望不同,必然会产生利益矛盾与冲突。因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是企业战略选择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制定利益协调战略时,企业可根据美国的约瑟夫・W・韦斯构造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型,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识别进行属性与优先度分析,确定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交换与依存关系,选择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方式,进行相应治理,即企业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特征与利益诉求确定不同的战略。应注意的是,企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为了满足某一特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

企业不同部门的责任

为了实现针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目标,企业应在内部构建包括总部、业务层以及职能层等各层级部门在内的分工协作机制,并确定各自的职责。对一般企业而言,研发设计、供应、生产、销售、服务、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公关等内部组织应根据各自职能特征,确定对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责任。例如,研发设计和生产部门应特别考虑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应特别关注员工对工作回报的要求,并创造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环境等等。此外,不同职能部门还应相互配合,通过提高组织效率,共同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服务。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就是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首先,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结构不再以股东为核心,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亦不再是股东大会,而是利益相关者大会。由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的董事会共同决定组织的战略方针;第二,构建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是组织战略实施的基础,实现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共同目标应成为渗透到组织各层级的核心价值观;第三,企业计划,特别是预算安排应围绕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最后,在控制环节,应注意企业不应仅仅出于增加利润或成本控制的要求而损害员工或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时,应特别关注组织运营可能带来的环境及社会影响。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评价

对企业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价可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进行。

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与组织战略密切相关。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是组织战略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反映组织战略管理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组织实施战略方案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是评价以社会责任为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有效性的工具,同时,也是评价战略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标准,并为战略调整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