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9 16:16: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水利工程的前景与发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水利工程; GPS; 测量
0 引 言
水利工程测量中,先进的测量方法和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不断地进入我们生产和生活中。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以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不需通视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GPS相对定位可以获得厘米级相对位置,目前的动态RTk可以在几秒钟内就可以获得相对的GPS基准站给的高精度定位数据,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GPS技术发展现状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3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单点导航定位与相对测地定位是GPS应用的两个方面;对常规测量而言相对测地定位是主要的应用方式。
相对测地定位是利用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实现高精度测量。其原理是采用载波相位测量局域差分法:在接收机之间求一次差,在接收机和卫星观测历元之间求二次差,通过两次差分计算解算出待定基线的长度;求解整周模糊度是其关键技术,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水利工程测量;而RTK测量以其快速实时,厘米级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如碎部测量)与工程放样中。RTK技术代表着GPS相对测地定位应用的主流。
GPS测地型接收设备是实现测地定位的基本条件,接收机有单频与双频之分,双频机能以L2观测值修正电离层折射影响,最适宜于中、长基线(大于20 km)测量,具有快速静态测量的功能,可升级为RTK功能;单频机适宜于小于20 km的短基线测量,对于一般水利工程测量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簿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水利工程放样的要求。鉴于GPS系统在轨卫星数有限,在对空通视受遮挡的条件下,不能保证正常解算,影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单频GPS系统由于多环境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LONASS)的不断完善,利用GLONASS来改善GPS性能的双星座系统(GLONASS +GPS)已由美国Ashtech公司研制成功。这种全天候、全地域、高精度的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接收设备,双星座系统的接收设备实现了GPS接收设备的新水平。
2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省的水利工程建设迎来前所末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水利勘测设计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目前水利工程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和电子水准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
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为闸门、渠道、堤坝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之中, 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下面就RTK技术在水利勘测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3 RTK技术在水利测量中的应用
3.1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简介
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RTDGPS)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水利工程测量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无论静态定位,还是准动态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数据处理滞后,所以无法实时解算出定位结果,而且也无法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核,这就难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返工来重测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观测成果。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长观测时间来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这样一来就降低了GPS测量的工作效率。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3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3.2 应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定位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可以覆盖水利工程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等全过程。
3.2.1 快速静态定位模式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地进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3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 ,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快速静态测量,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 min (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 ,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1 /5,在水利工程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3.2.2 动态定位模式动态定位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 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动态定位模式在水利工程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及导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 s,精度就可以达到1~2 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3.3 RTK技术的优点
1)实时动态显示经可靠性检验厘米级精度的测量成果(包括高程) 。
2)彻底摆脱了由于粗差造成的返工,提高了GPS作业效率。
3)作业效率高,每个放样点只需要停留1~2 s,流动站小组作业, 每小组( 3 ~4 人) 可完成中线测量5 ~10 km。若用其进行地形测量,每小组每天可以完成0.8~1.5 km2 的地形图测绘,其精度和效率是常规测量所无法相比的。
4)在中线放样的同时可完成中桩抄平工作。
5)应用范围广可以涵盖水利工程测量(包括平、纵、横) ,施工放样,监理,竣工测量,堤坝监测测量及GIS前端数据采集等诸多方面工作。
6)如辅助相应的软件, RTK可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充分发挥RTK与全站仪各自的优势。
3.4 推广建议
1) 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水利工程平面控制测量。
2)生产过程中采用常规方法和GPS技术相结合的生产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3) RTK技术的出现使GPS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开发商相继推出的新型号仪器,其初始化时间越来越短,跟踪能力越来越强,精度越来越高,可靠性也越来越强,并有着良好的性价比,在水利勘测设计单位具有代替全站仪的趋势,各单位设备更新时应考虑这一因素。
4) 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是水利工程测量的一项革命性的技术革新,它将对传统的作业理念与方法予以更新。
4 结束语
GPS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测量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RTK)在水利工程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GPS中的RTK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其对水利工程勘测的巨大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修订版)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
关键词:水利机械;施工;发展方向
1.序言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水利工程建设在享受着最好的发展形势,政府的大力投资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汲取,再加上经验的累计给中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前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还是存在着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好中国水利的发展。
2.中国水利施工机械的现状
2.1.没有可选性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水利施工机械的品种太少,用户在使用前必须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现有的机械很少是成套性出售的。而且目前的水利施工机械的型号还不全面,水利工程中不能全面的使用到。由于种类少,型号少,所以用户没有可选性,更加不能针对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
2.2.性能不足
现有市场上的水利施工机械不仅种类少,性能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性能差,很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功能是没有的,这就造成了目前水利施工机械在国内的用途并不是非常的客观。
2.3.机械的寿命短
现有的机械使用的寿命通常较短,具有不可靠性。甚至会在机械使用当然过程中突然中断,严重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2.4.机械的基础部件质量差
由于目前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制造还没有规模化,所以机械的基础部件的质量较差,目前为止,生产机械基础部件的技术还在不断的更新中。
2.5.技术含量低
水利工程施工设备虽然是使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但是它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不能完成难度较高的工程施工,并且操作简单,没有技术难度。
3.中国水利施工机械的发展方向
3.1.河道疏浚机械设备
我国的江河湖海众多,气候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地理条件也十分的复杂,所以国内河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淤积。这种情况下,需要专门开发用于河道清理的全系列的水利机械。而这种机械的特点是工作效率高,能够远距离的监测到淤积的情况以及能够准确挖掘出淤泥,及时的清理掉水表面漂浮的垃圾,帮助河道畅通和河面清爽。
3.2.防汛抢险机械设备
首先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的防汛装备的先进技术,然后根据中国河道的特点研制出能够在汛期使用的防汛施工设备【1】。这一类的机械设备应该是操作简单,灵活的,并且搬运起来较为便捷的,还要能够在天气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使用。初步的防汛抢险设备的构想是模块的结构,搬运方便,拆卸方便也便于现场的安装。
3.3.堤坝加固设备
堤坝加固设备主要是用在汛期之前,加强堤坝基础的。堤坝加固设备是目前市场上比较紧缺的。首先它应该能够测量出堤坝和水库能够抵御的水压系数,然后根据预计的汛期洪水和水库水量的计算,自行决定是否要进行堤坝加固。这样的机械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是能够减少洪水伤害的最佳帮手。
3.4.农田灌溉节水机械设备
中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灌溉中首要的是节水问题,但是过度的节水又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所以需要研发出农田灌溉智能节水机械设备,首先它能够测出土地的缺水程度,然后根据农作物的习性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并且采取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滴灌的技术让水能够充分的利用,能够充分的让农作物吸收。农田灌溉节水设备必须具有智能,方便,精确等特点,要结合国内外相关的先进技术进行研发。虽然在开发上有难度,但是其应用前景广阔,能够为中国的水利建设带来一份力量。
3.5.大型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
这类设备主要用在修建水库,修建大坝等大型的工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开挖衬砌技术和混凝土施工的设备。要研发出多种形式的挖掘机,水泵,盾构机以及建筑机械。大型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是能够帮助人们从手工式水利工程施工走向机械化水利工程施工的最直接的办法。
4.水利施工机械技术的发展方向
4.1.电子化
水利工程设备的发展是朝着电子化的发展方向发展的。由于水利工程复杂,复合作业内容较多,又很难将其分解成简单的工作逐一完成,所以实现自动化是件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目前电子控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也慢慢的开始融入到水利工程施工方面的机械中,开始出现电子清泥船和遥控挖泥机等电子产品,这些电子产品虽然还是处于水利工程机械的电子化初期,但是也确实给相关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工作效率更高。电子化是水利机械发展的大方向。
4.2.智能化
水利工程施工机械所使用的领域较为特殊,不能有丝毫的差池,所以在机械研发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机械的智能化,要让水利工程机械拥有本身的测算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够自己测算出工程所需要的数据以及根据数据分析出施工的具体步骤,然后指导并协助人力来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从根本上帮助水利工程从手工式向机械化过渡。
4.3.机器人化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有很多的工作是人力不能触及到的,还有一些工作是高难度和高危险的任务,人们很难完成。所以需要将水利工程机械设备机器人化,让这些设备能够有完成人力不能完成的工作,帮助人们完成高难度和高危险的工作。水利工程机械的机器人化是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也是施工人员安全的另一层保障。水利工程机械的机器人化也从无形中减少了水利工程的人工成本,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成本。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
5.总结
据有关数据分析,水利建设离不开施工机械,规模越大的水利工程,施工复杂,更需要机械的参与,所以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的机械制造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另外就目前的社会状况而言,中国的水利建设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研发部门首先应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然后充分了解国内水利的发展,最后研发出适合中国水利发展的水利机械,穿凿出属于中国的水利施工机械,有技术,有创新【2】。
参考文献
[1]王芳,孙静,中国水利施工机械发展方向的研究[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中图分类号: X82;TV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1.026
随着国家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也逐渐突显出来,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便应运而生。通过研究生态环境效应,对环境效应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有效预防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1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概念
通常而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大量水利工程项目的兴建对生态环境的内在系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内部的各个要素受到不同程度干扰,并产生正负两极的反应。
1.2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可以科学有效地对水利工程进行评价,从而探索到其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从根本上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还能起到相应的预防作用,使水利工程在初始阶段就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要求人们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效应时间和空间的重视程度,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效应评估,并正确对待其产生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维护正面效应,改善负面效应。
1.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存在严重不足。国内水利工程生态效应的研究理论相当丰富,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然而真正投入到实践运用中的方法却少之又少,如何在水利工程兴建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开展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并运用,是目前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和设计原则
2.1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涵盖了生态、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也应该全面且客观,要囊括对生态环境、自然生物、人类生活发展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包含了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三个部分,并通过模糊分析和成分分析的方法展开[1]。
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时应尽量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通过水利工程对生物物种生存、人们居住环境、水文情势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为标准开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工作。
评价指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对评价指标体系呈现出树状的结构,并有准则层、目标层、指标层之分。
评价方法。应在保持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结合水利工程涉及范围的广度,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价。
2.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设计原则
经济性与安全性相结合的原则。兴建水利工程是为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防洪、灌溉、发电、供水等,因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要严格评估和规划水利工程可承受的自然力量,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只有在安全性得到保障,才能为经济效益的获取提供良好的环境。
确保生态自我组织能力的原则[2]。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不能一味地追求人类的发展,而需要以满足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前提,充分地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确保生态的自我组织能力不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则。水利工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项目。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不仅要考虑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水利工程项目的后续积极影响力。
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发展前景
我国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国家水利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多,对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致力于创建出一套合理科学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不仅将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还要努力探寻出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逐步发展和完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方法上也应进行创新和探索,不断借鉴吸取国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方法,通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出一套既实用又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从而为我国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提供更加科学和精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觉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农技服务,2014,(12).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政府在修建农田水利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与乡村景观相结合,通过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有利于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主要从农田水利的概述、乡村景观的介绍、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有哪些融合方式及对两者融合的未来展望加以展开。
【关键词】
农田水利;乡村景观;融合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如今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面积已经是世界首位。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导致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在修建农田水利的时,大量的植被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乡村景观也遭到严重的破坏。虽然,我国在修建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也注重到了环境的维护,但是对于环境的维护更多的是考虑到减少环境污染上,设计者们很少将眼光放在水利工程的外观上。而有些农田水利修建在乡村景观当中,对乡村景观的视觉效果产生了很大的不协调性。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进步,游客对于乡村景观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也就迫切地需要探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农田水利的概述主要包括它的组成、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等方面。乡村景观的介绍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的含义及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主要分为两种:①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②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在第一种方式中,又分了动态和静态的角度进行融合。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农田水利的概述
农田水利主要有排水灌溉等建设组成,农田水利的优势有调节水资源,改善农业产量等方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修建农业水利不仅有它的现实意义,还有它的历史意义。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农田水利也与农业文明一起被流传下来。最早记载农田水利一词的是在北宋年间,在《史记》中也透漏了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进行农业灌溉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的学科知识,所以探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需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因素。
2乡村景观的介绍
乡村景观是以人类为核心,以淳朴的自然风光为组成部分,是人类与自然风光不断融合下的产物。人类是乡村景观的核心,人类在乡村中生产、生活,所以乡村景观是人与自然不断作用下的结果。而从人类的生产、生活角度又可以将乡村景观分为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等。生产景观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作用的一种景观内型。生活景观是人类在生活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作用的一种景观内型。这些景观中又以农田水利景观作为主线。我国从至今都注重农业的发展,每一个年代都会建造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这些时代建造的农田水利工程有的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有的农业水利工程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而且对预防旱灾洪涝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我国对乡村景观研究的比较晚,在20世纪80、90年代的时候,才提出两者融合的设想。国内相关学者对乡村景观的探究上,主要集中在乡村的人居环境等,很少涉及到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融合的方式上来。
3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有哪些融合方式
3.1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
农田水利工程景观是生产景观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灌溉的景观及排水景观等方面。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就代表了我国最先进的水利技术手段,所以游客通过工程景观来了解我国的水利技术手段。一般情况下,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周围会有石碑,石碑上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当时工程时间,具体步骤等。这些都是农田水利工程景观的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有采用过将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比如现在见到的苏堤,就是运用工程景观融合方式的例子。农田水利工程的主体是水,利用和规划好水的走向,也能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景观的人文与自然内涵。一般情况下,会从动和静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从静的方面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筑坝来形成一片静水的景观。在静水的表面倒影着树影,房屋,这些都给人以静态的欣赏美。这种方式主要是不改变水的原有形态,以其固有的姿态来感染游客,游客通过驻足,留影的方式来传递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的美。从动的方面,施工人员通过建设一些喷灌等水利工程来使水动起来。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修建河道等方式来形成流水的景观。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还包括落水的景观和喷水的景观。落水的景观指的是通过修筑大型的水库,水库的水在泄洪的时形成落水的景观。通过落水景观的修建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利用落水的势能进行发电等其他的功效。喷水的景观指的是喷灌的时候产生的景观,主要指的是农民在对农田进行灌溉的时候,水体喷灌的美感。这是农田水利工程所特有的景观,具有动态美。
3.2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还包括通过文化景观来加以融合。这里的文化景观包括工程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及水资源文化内涵。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人文内涵主要体现在修建农田水利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农田水利在建筑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的技术,不同知识的理论框架。农田水利工程是否先进、是否具有科技性是人们旅游观光所要观赏的重点。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旁边,还应该放置石碑,石碑上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施工的时间等。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进行发展。水资源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描写水的诗句,水利设施的文化传统以及水蕴含的人文内涵等。我国先秦智者老子就对水的评价很高,写下了很多有关水的诗句。另外,我国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懂得利用水来提高农业的产量。比如,在秦朝时,秦始皇就修建灵渠,用来灌溉和抵御洪水。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现在依旧完好地保存着。1960年前后,河南省修筑红旗渠,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干旱问题,而且增加了农田水利工程的人文内涵。这些水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到这些地方旅游,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也有利于我国乡村景观的保留与发展。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乡村景观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景观特色中又蕴含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例如,人们常说的江南水乡,巴山蜀水等都是不同的景观蕴含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不同的地域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有所不同,乡村景观也不同,两者在融合时呈现给游客的美感也是不同的,例如江南水乡是能够带给人宁静的美,委婉的美,而巴山蜀水则是能够带给游客豪放的美。这些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在不同的地域呈现不同的融合形态,带给游客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乡村地域的文化内涵在文化景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带动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完美融合,而且弘扬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4两者融合的未来展望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设计的领域很广,所以各个学科的人员应该都参与进来,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促进两者的融合,提高乡村景观和农田水利的融合度,并且增加两者的人文内涵,促进我国乡村景观和谐、健康的发展。各个学科的人员相互借鉴交流,设计出吸引人的乡村景观,以此来带动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的相互融合其实本质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农田水利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乡村景观则是代表了人文艺术的呈现。两者的相互交融不仅有利于提高旅游人员的审美鉴赏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所以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是有远大前景的。
5结语
农田水利的概述主要包括它的组成、现实意义及历史意义等方面。乡村景观的介绍主要包括乡村景观的含义及乡村景观研究的现状。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的融合方式主要分通过农田水利工程景观融合的方式和通过文化景观加以融合的方式。农田水利和乡村景观融合的方式在未来是有远大前景的。
作者:何培兰 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王钊,卓美行,陶洪波,等.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4:14~17.
[2]丁玮,李莉萍.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J].江西科学,2012,02:157~163.
[3]蒋锐.试析农村小城镇建设中乡村景观与农田水利的融合方式[J].低碳世界,2016,06:95~96.
[4]张勇,汪应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乡村生态文明的审视[J].中州学刊,2013,04:29~34.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 河道综合治理体系 环境保护
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水利工程是一个新的分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生态水利工程认为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进行满足,还需要保护好水生态系统,使得健康环保和持续性发展的水利工程得以建立。虽然当今社会科学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大家也明白了,虽然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能够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但是,实际上这样的水利工程将重点放在了假设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上,但却没能很好的注意到河流生态系统自身也具备规律性和特殊需求的特点,这样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得到退化,既不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还会对后世子孙的发展造成危害。在以后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用切实的重视起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着眼于全球,对生态水利工程、河流生态建设及河流环境立法进行考量,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传统的防污染技术、循环经济模式及综合水资源管理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原则及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不断的开展,同时基础设施也逐渐得以完善,特别是大型工程的建设,近现代以来,这样的大型水利建设工程大量的得以运用,造成了很多自然河流渠道化和非连续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河流的栖息地面积在不断的缩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许多生活在河流中的鱼类不得不离开河流寻找其他合适的生活场所。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其前提是必须要做到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护,尽最大努力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所以,大家必须要认识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才是水利工程兴建的目的,绝非是破坏。要想实现对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具体的措施是在生态水利工程开展之前对生物群落动态和环境进行监测,事前生态系统监测一般情况下可借助下面两种方法得以进行:其一是对生态变量的最优值进行监测,其二是对生态变量的最低值进行监测。以得出的这两个生态变量值为基础,在二者间形成一个关于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后包络图。然后,将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用于生态水利工程中,不断反复循环的进行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的操作流程,以保证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这是一种以监测为基础的反馈调整式的生态水利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首先是对工程的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再是评估工程以及周边环境影响变量,接着针对水利建设带给生物植被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最后,针对上述情况进行调整。依据这样的水利工程设计方法,能够从根源着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的破坏。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引进鸟类、鱼和其他物种或是在岸边进行人工植被的种植。促使河流异构性形式的提高,在最大程度上使其与自然河流地貌学原则相符合,提供良好的条件以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保证才是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所在。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性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国传统哲学关注的重点,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努力追求这一点,力图切实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这是对崇尚自然,遵循自然法则的哲学的建筑理念的反映,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互相牵制、作用的关系,这也是当今社会和谐共存发展理念的贴切反映。要在对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性做到切实遵循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工程设计,也就是说在原有的生态系统中自然设计和组织功能以及自我修复功能的基础上,生态工程设计主要是发挥辅的加工作用,以尽量实现促进人力与自然力相互和谐得以实现的水利工程设计。
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设计师要对两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是流域的水质水文、土壤、地貌特征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植被种类、生物种类及其密度等的生态价值。同时,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如何防止外来物种的引入,以避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生态水利工程的建造不是为了对环境进行改造,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工作人员切不可本着用“人类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树立新工程”的概念。人们要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其能够服务于人类社会,进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要对河流的自然属性做到尊重,因地制宜,以保护为前提对其实现生态开发。
三、景观开发的整体性原则
首先,大家应当知道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它包含了生物系统,一般水文系统和人工系统工程设施。
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一般的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相结合,最终形成天然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水域的生态系统。同时,还必须重视水栖息地的环境波动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河流淤积的变化和运动将引起侵蚀的运动,这些运动将对生态水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后果,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因此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在进行对水利工程的景观开发时,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只着眼于目前的盈利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是,要注重景观开发的整体性。
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时重视整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为:(1)注重流域特点。由于河流不断流动,在不同的时间内河流的流量和水位等水温特点都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对生物的迁徙和群居都造成了不同的改变。(2)要注重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区域和生存环境的变迁。(3)要准备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评估、调整的工作。因为环境的变化不是短时间内骤变的,而是循环渐进的。向蝴蝶效应般在时间上需要漫长等待,而对整体环境带来的变化又有可能是大家所无法想象的。因此,要基于以上整体原则进行水利生态工程景观的开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前提。
四、结语
由于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难免会加重环境负担,而且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大家只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与水利河道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到生态水利。
参考文献:
[1]谷晓存,刘景春,吴庆伟.城区河道治理与环境协调共处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国家整体水利信息化进程,因此,要优先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形成水利工程管理的系统,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发展起到了极为有效的帮助,本文主要从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理解,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有效稳定水利与国民的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优化设计
水利作为基础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水利信息化建设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水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水利现代化,对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效果。水利工程信息化不断走向全面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目前已成为防洪抗灾、水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已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水利工程的特点
1.1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水利工程与国民经济是紧密相关的,水利工程本身一般是综合性的,各个服务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优化设计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从全局出发,综合、系统的去分析,才能研究出最合理、最经济的优化设计方案。
1.2影响力广,参与性强水利工程建设是实现水利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要求,水利工程的经营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不同程度的参与,承担不同的义务,这样,对水利工程建设才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组织管理上要复杂很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1.3效益高,经济性显著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人民,提供生态功能和服务,其外部经济性显著。水利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其成果属于公共物品,功能主要体现在外部价值上,但不是体现在实体的经济价值上。因此,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有经济价值时就失去了生态价值,它们一般是互相排斥的。
1.4工期长,技术复杂水利工程项目周期一般具有工期较长,技术较复杂的特点,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受到天气、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较其他工程来说,相对较复杂。
2水利工程化信息化管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规划在水利工程化建设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只按各自管理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规划,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从而形成严重孤立的现象。
2.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缺乏全局的建设方案和战略由于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没有形成整体的信息应用体系的规范性,导致其全局的设计方案和发展战略缺乏研究。
2.3水利工程信息化缺乏基础数据标准体系的规划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相关的基础数据标准还需要今后不断的完善。
3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措施
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而利用不同渠道对水资源进行调控,水利工程具有增加土壤水分,防洪抗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与生活、日常用水的利用等的发展,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以下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几点措施:
3.1数据采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计算机技术具有便捷、高效的特点,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科学有序的对资源进行开发,目前,已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有序性的工程,通过系统与整体相结合,从而达到结构的稳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3S技术可以更便捷的采集数据,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水文、地质、水质监测方面,利用辅助技术整理好数据之后,有相关人员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数据库不仅有将数据存储、查询、统计等功能,还可以将水文、河道等的特征显示出来,警示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因对情况。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可以确保工程符合周期性的稳定实施,确定项目人员监督整个工程进展,各工程的管理要有条有序的进行,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3.2结构信息化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利用互联网,将全球的气象、水利信息总结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各个部门与外界的交流,水利工程需要一个系统结构可以稳定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高速的结构循环体系。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信息化的相关数据监测后,分析防洪抗灾和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是稳定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4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因此,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建设也得到极大重视。基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为我国水利资源提供了更多益于民生的信息数据,在信息建设的管理上,将数字与水利相结合,有利于推进实施更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从而带动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方案的研究意义在于我国对水利数字化的需求,对实现我国水利数字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水利管理的重要途径,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要以水利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促进水利工程实现系统有序的发展,采用3S技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作效率,从而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有利于带动水利信息的同样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大大增强了我国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水利工程信息的产业化。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已飞速发展,但在信息化方面还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是稳定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鑫.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J].北京农业,2015,(23):120-121.
[2]巧云,王莉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01):66-69.
[3]庄丽亚.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6):132.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护坡板;水利工程;应用研究
Abstract: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board compared with precast concrete block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ore economic,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and maintenance, so the new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is widely applied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ast-in-site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board template utilization rate is extremely high, extremely easy control surface roughness, strong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eformation, to avoid the use of the filling material etc, and makes this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board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of the precast concrete block comparison, as well as cast-in-situ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board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simple discusses.
Keywords: cast-in-situ concrete slope protection boar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pplication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随之大量增加。水利工程不仅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水力资源、电力资源的供给,而且还将水资源的效益充分发挥,对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来说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关键环节。而水利工程的基础施工部分就是混凝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浇混凝土护坡板相比于传统预制混凝土块来说,拥有着更大的优势。
一、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在水库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水库控制流域范围13.4平方公里,总库容190.6万立方米,坝顶长203米,宽4.5米,顶部高程为262.41米,坝高最大29.32米,该区域为7度的基本地震烈度。由于该水利工程始建于1967年,因年久失修,导致护坡块严重缺失,因此设计利用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对其进行加固施工,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标准500年一遇。
(二)方案设计
由于该水利工程原护坡使用的是干砌石形式,但目前料石不管是从数量还是从价格成本上都难以满足本水利工程加固的进度及成本要求。因此采取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工艺,横向每2米便设置伸缩缝,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厚则为16厘米。
(三)施工过程
1、安装模板。为保证施工便利性的同时,将模板用量成本合理降低,本工程所采取的方法是隔一块支一块,也就是进行1、3、5号模板的安装时,并不用安装2、4号的模板,每块模板之间的横向宽度保持在2米。利用水准仪与经纬仪分块控制测量坝坡,在坝坡之上沿着垂直坝轴线、水平坝轴线分别在每块模板的两端设置点位一个且利用钢筋楔子钉牢,将设计护坡的坡面线测得,同时用线绳连接相邻两个楔子以作控制线之用,安装模板的依据便是高程以及测量控制线。
2、浇筑、整平混凝土。在坝顶上安置混凝土搅拌机,利用铁皮、木板制成的滑槽连接搅拌机出口与浇筑目标模板槽,浇筑顺序为自下而上,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范围在5至7厘米内。利用振捣棒与平板振动器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振捣,即振捣棒预先进行一遍振捣,再于2.4米长的两根钢管上固定平板振动器后,进行3至4次的由下而上振捣,找平坡面。对于不平整的可利用人工抹平,再将养护布盖于其上同时洒水,保持14天的湿润养护。
3、排水孔与伸缩缝。当混凝土符合初步强度标准后,需要在其面板上利用冲击电钻进行上下左右1米*1米间距的排水孔设置,其分布呈梅花状。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护坡板的面积为20米长,2米宽,所以在其纵横向隔2米设置一道泡沫板伸缩缝,其中纵缝应待凝固后使用切割机实现切缝。
(四)效果评估
该水库护坡板加固工程共耗时一个月,利用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工艺,相比于砌石护坡工艺而言,其工期有效缩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同时将投资成本合理降低,为该水利工程平稳渡过汛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表明,护坡板稳定,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二、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在水利堤防工程中的应用
(一)工程概况
位于某河两侧的城区段水利堤防整治工程共分为两段,其中右堤长15.18公里,左堤长7.787公里。设计堤防为50年一遇洪水标准,吹填筑堤法进行堤身填筑,1:3的坡比,利用现浇混凝土护坡板作为堤防护坡,其尺寸规格100厘米*150厘米*12厘米,C20F150混凝土等级,10厘米砂砾石为护坡板的下垫层,再下层则是复合土工膜400g/m2,护坡板工程量在38*104平方米。
(二)施工过程
制作安装模板砂砾垫层铺设搅拌、运输、振捣、抹平混凝土拆除模板养护混凝土。
标准型12槽钢制作纵向模板,6毫米钢板则制作横向模板,综合考虑混凝土板的施工误差因素,将横向模板制作的长度定为994毫米。安装模板的依据要严格按施工高程及放线位置施行,模板平直度则依靠堤脚与堤顶的桩挂线进行校正,从而确保顺直的板缝。
砂砾石垫层的铺设应在敷设土工膜合格后立即进行,以起到保护土工膜的作用。在施工中利用布袋向下运输的方式,运输垫层料至设计位置后整平。安装模板合格后则将垫层找平,以保证混凝土厚度标准,浇筑前将垫层湿润。
本工程混凝土为集中搅拌方法,运输则利用罐车实现,以防止离析或漏浆等问题,同时利用4毫米铁板制作的溜槽作为垂直运输混凝土的工具,半径30厘米。利用这种溜槽连接混凝土罐车出料口与下部小车,可大大减少人工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溜槽可重复使用且不易损坏。振捣混凝土的方式为振捣棒,手持插入振捣棒,并控制30厘米范围内的插点间距且不能对垫层产生扰动或是过振、漏振现象。完成振捣混凝土后,应再次进行挂线校正,以确定模板没有出现走模问题,如果有走模问题存在,则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校正工作。混凝土面抹平标准为高于模板1至2毫米,二次抹面开始于初凝后,平整度在2毫米以内。浇筑12小时后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本工程养护方法为CM-2型的养护剂喷洒,利用该养护剂能够将混凝土毛细孔堵塞且2小时还原成膜的功能,得到具备耐久性的保水体系。
在拆除模板的步骤上应注意,横向模板的拆除时机应在混凝土初凝抹面时进行,必须保证操作时垂直向上,以确保得到顺直、清晰的缝隙。而拆除纵向模板则在混凝土强度为10%设计强度时进行,必须确保拆除时混凝土没有损边、掉角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对于水利工程来说,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工艺不仅解决了护坡工期问题,而且合理利用其施工、养护方法,还能为水利工程护坡板工程的投资建设成本起到节省的作用。不但具有技术优势,而且具备经济优势,可见现浇混凝土护坡板工艺在水利工程上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宽广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前言: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质量检测资料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的依据,也是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控制、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了搞好这一项工作,必须得抓好质检队伍中的自身建设,但同时也给予质量检测部门较大的质量管理权,以便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质量检测应贯穿水利建设全过程,水利行业建立多层级的质量检测体系,尽快建立和健全质量检测制度体系,工程参建各方和质量监督,验收主持单位应努力做好各自的检测工作,质量检测单位应规范检测工作,为水利工程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行政主管部门应引导质量检测单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应用现状
1.1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目前,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很多都不具有独立法人的地位,这些年来一直隶属于施工单位或者科研单位,检测的业务跨省或跨行业的比较少,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多属于建设“同体”。检测机构依附感强,服务意识淡薄,缺少竞争机制。
1.2从业人员少,执业水平低
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于2010年首次举办,因此持证上岗人员较少,而这些人员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相对较低,形成目前大多检测单位人员紧缺、执业水平低的局面。
1.3检测费用标准不一
首先,检测的价格标准不统一。以山西省为例,建筑检测市场依据山西省物价局颁布的《关于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的批复》,而水利检测市场并无收费标准出台,由于该标准取费相对较低,未涵盖的非常规项目较多,所以有的水利检测机构参照该标准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国内其他检测单位的收费情况执行,有的检测机构参照别的行业标准执行,最后导致各检测机构收费差别较大。其次是因工地现场抽检项目的检测费用在工程概算中没有明确的列出,收费性质较大,个别机构为了揽活来压价,形成恶性的竞争趋势,甚至出现低于检测成本报价的无序状况。检测机构要取得检测数据的话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是检测费用不能及时到位,很容易造成不进行检测、事后编造数据的现象。
2、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 1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检测中心全面引人国际通用的检验和校准实验室的能力的通用要求,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保证了质量体系持续、有效、不断完善的运作中,保证了检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可能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够丰富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前执行起来比较困难而放弃,而更应该努力的向同行学习检测行业方面的经验,增加知识,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还要因地制宜的逐步完善适合检测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正常、有效、持续的运行。
2. 2树立服务观念
水利工程检测是一种技术性的服务,既然是带有政策性的,就必须讲究信用、端正好正确的态度和提高服务好质量,这种服务理念应是在确保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行业服务的满意度。只要是能确实做到提供满意的检测单位,就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2. 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进行观念转变,检测单位应该从事业单位的属性逐步向企业的属性转变,检测机构从属性地位开始逐渐向独立法人单位的方向进行转化,将决定了检测机构走市场化,用市场来控制,市场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为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需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走企业化管理,借鉴利用一系列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利用“S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水利施工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手段来提高自己检测机构的市场和社会信誉度等,淘汰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2. 4树立人生观
今后的水利检测单位同行之间的竞争与其它的行业是一样的,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目前在国家政策性的指导下,水利检测行业最最缺乏的就是专业性的检测人才。所以,要具有可以竞争的能力,必须要有开阔的思路、用才的气魄、聚才的办法,来想方设法的吸引和凝聚留住社会中的人才,为此解决检测行业人才不足这一大问题。为此,还需要加强与水利方面的大专院校的多种技术的合作,建立专业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联合、定期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相关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2.5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为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规范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为以及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执业行为,水利部相继出台《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文件,在此基础上,建议各省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成立行业协会,以利于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检测市场的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其他行业检测机构进入水利市场应通过资质审批、信用备案和严格的年检制度,对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编造试验数据的检测机构一经发现,严肃查处,并责令退出水利市场。
2.6扩充检测机构规模,拓宽业务范围
从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来看,现有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和检测能力相对薄弱,很难满足水利工程大规模建设的需求。检测机构规模应适度扩充,使业务范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7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通过加大对检测机构的投入力度,逐步更换老化设备,添置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大工地实验室投入,使检测设备满足工程建设现场必检项目的配置要求;按规定的检验周期对检测仪器进行计量检定;通过改善环境等措施提高检测机构的竞争能力, 政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实行独立管理,从根本上转变工程建设“同体”现象,逐渐适应市场需求。
2.8统一管理,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根据水利检测行业的情况,逐步实现网络化监管,从登记到领取报告全程网络管理,实时上传业务量统计、试验过程监督、试验费统计、不合格报告统计等信息,尽快完善工程质量检测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沟通与共享,充分利用检测成果,科学、准确地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在水利系统内部建立水利行业检测的参考价格标准,对外业检测合同额进行监督管理,杜绝竞相压价或随意抬价行为,让水利检测市场成为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的市场,以更好地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服务。
3、推行第三方检测
施工承包商的质量检测是从内部进行的全过程的全部质量的检测工作,是其他各方检测的基础。业主、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检测是以满足合同要求为目而进行的检测。第三方的检测是对工程的质量实行的质量监督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维护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大力推行第三方检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个检测行业的广阔前景,以及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杜绝任何安全隐患,我们应从自身出发提高每位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增强每位检测人员责任意识,相信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定可以使得我们的检测市场更加严格、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提高、检测规模得到扩大、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水利工程的质量检测的未来一定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素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特殊性探讨[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8(3):42- 45.
[2]葛兴杰.工程质量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质量.2009(1):23- 126.
[3]黄海田,顾文菊.江苏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法人委托质量检测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水利.2009(16):2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