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6: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思想道德情况自述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思想道德情况自述

第1篇

1.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尊重、信任和爱护学生与对学生严格要求结合起来,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多了解学生,多和学生谈心,谈班级、谈理想,谈社会等,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家庭情况,还要了解他们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和主要优点等,只有心中有数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要热爱全体学生,关怀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和具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加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后进生的缺点、错误要耐心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坚持疏导方式、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等待人,架起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学生创造有利条件。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期待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自信的体验,得到学生的信赖,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转化为他们积极要求进步的内在动力。班主任对集体中个别学生的关心,爱护或成功教育,又可以转化为影响集体的力量。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要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要持续不断,反复进行,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有所探索,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中体现尊重、信任和爱护。

2. 在班级工作中,道德教育的体现就是组织和建立优秀的班集体

在优秀的班集体中,学生奋发向上,富有自我教育精神,有严明纪律,健康公正的集体舆论、优秀的生活作风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反之,涣散的班集体像一盘散沙,不仅差生转变无望,连优秀生也会丧失前进的信心。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通过集体来教育影响集体的成员共同进步。班主任可以经常有意识地通过学生守则,利用墙报表扬好人好事,评论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真伪和美丑,要善于观察集体发展的势头,因势利导,变消极为积极,促进正确舆论的形成。正确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一种班风,优秀班风往往比规章制度更有约束力,甚至后进生也会情不自禁地有所顾忌和收敛。

3.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

班级日常管理主要是指日常学习管理,寝室管理,生活管理等纪律管理诸方面,抓好这些管理既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促进德育修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秀班集体建设中,要取得较好效果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以身作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对培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保持环境卫生方面,我坚持做到每次看到有废纸袋或其它垃圾就捡起来,经常这样做,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次大扫除,我总是和学生一起参加,共同劳动。这样,班级的卫生工作就开展的比较顺利,学生自觉自愿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教育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我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充分准备好每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及时认真批改作业,上课严肃认真。又如,在管理出早操方面,我坚持每天按时到操场,再冷的天我从不戴帽子、戴手套,也不把手插在口袋里(我认为应该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锻炼身体。)。这样,我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就“理直气壮”,学生也口服心服,不会有忌恨、、和抵触情绪,从而愿意改正缺点和错误。

4. 充分利用班会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班会课应有明确的主题,采取形式灵活多样,活泼生动的主题班会,使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角。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演讲式主题班会。比如新生入校第一次班会可举行“我的自述”演讲会,请每一个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过去、爱好、特长和家庭情况等等,既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国庆节即将来临时,可举行“迎国庆、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演讲比赛,这样的班会既发挥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同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增加了集体的凝聚力。演讲式主题班会还可以编排成系列主题班会,比如新生入校第一学期,需要加强常规教育,可根据学生行为规范条例举行系列主题班会,每周一次,每次各有一个具体内容。例如:“美化环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意志锻炼,培养进取精神”,“讲究效益,争做时间的主人”,“遵守纪律才有真正的自由”,“热爱父母是关心他人的基础”,“尊师就应该珍视教师的劳动”等等。举行演讲式的主题班会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这需要同学们早做准备,演讲内容才能详实,让同学们在接受自我教育的同时锻炼了写作能力。

第二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的知识性、测识性主题班会。这种形式主题班会要求班主任要认真“备课”,组织班干部,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收集材料,内容可根据当前形式或现有材料来准备,也可以根据所学课程或专业在任课老师指导下选择有关内容,这种班会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寓教于乐。

第三种,结合节日举行生动活泼的文艺性主题班会。比如,新年来临之即举行“迎新年”文艺主题班会,纪念“五四”青年节举行歌咏比赛等等,给同学们一个施展他们艺术才能的机会。

总之,组织主题班会时要注意明确主题,结合形势,结合专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还要注意主题班会的环境布置,烘托气氛,力求形式活泼多样,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同学们的力量,发挥他们聪明才智。通过组织这样的主题班会,可以融洽师生感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和教育。

5. 培养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是职业学校育人成才的重要环节。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双重任务。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学会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去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以便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有能力去解决遇见的各种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班主任应让学生掌握理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面向社会,联系实际,身体力行,经常教育学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观。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浪潮中,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在岗位靠竞争报酬靠奉献的运转机制中,谁有实力,谁能适应环境,谁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因此班主任应注重抓好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意志。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把每个职校生都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单靠某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班主任必须主动、积极地和学校教育配合,与任课教师相联系,寓职业道德教育于全部教育管理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

6. 利用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热爱劳动的品格,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侵蚀。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学生会时时检点不良习惯,自己约束自己,讲文明,树新风,遵纪守法。要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手拉手”,“希望工程”活动和义务劳动。如,双休日可以组织学生上街参加便民活动,“服装专业”,“电子专业”,可以免费为群众缝制衣服、维 修家电,文艺专业学生可以丰富群众的假日生活等。还可以面向全校、面向社会举办专业成果展示会,如服装专业可以举办时装设计、制作作品展览会,幼教、文艺专业可以组织一场汇报演出,财会专业可以举行现场珠算比赛,计算机,文秘专业可以举行汉字输入比赛,钳工专业可以举行技能操作比赛等等。当他们的专业技能发挥出作用,得到社会承认后,更能激发他们热爱本专业,愿用一技之长报效社会。

7. 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和择业方法

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升学与工作,这一年是人生的关键,是转折点。人人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部分人想继续深造,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志愿者不应当把毕业当作人生末路,要面对现实,树立下一个目标,找准位置定好位,要避免因思想准备不足或不切实际的空想而产生的焦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分配方式新格局的出现,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方式也随之变化,根据需求择优录用人才已成为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教育学生只要真正学到知识,掌握好一至两门专业技术,不怕找不到工作。

当然,思想道德教育不是万能的,必须辅以规章制度的约束,规章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要有量化考核的标准,以此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

第2篇

关键词:知识能力素质;环境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0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环保人才,当前环境工程教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本科院校需要高度重视的课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行业、企业标准,长春工业大学确立了环境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并增加了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同时强调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一、改革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我校设置了人文社科、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七大平台,各平台既相互联系又逐层递进,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和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各门课程的相互关联与衔接。从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监测,到水污染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从时间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系统地整合为一体。在学科建设中围绕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学科的渗透与融合,环境工程专业课的设置,既要面向社会环保部门,又要突出化学工程领域环境工程的行业特色。

2.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比例,提高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009版培养方案选修课比例为23.5%,2014版方案已增加到24.2%。为满足社会对环保应用人才的需求,增加了与环境工程专业相关性较强的选修课,如给排水工程、化工安全、管道工程、工业通风与净化、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和环境法学等,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修某些专业模块,拓展其专业视野,提升其专业综合实力。还设置了环境工程CAD制图课程,注重实例与理论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CAD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利用学术讲座的形式,从市政设计院请来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解“毕业设计CAD图纸规范”相关内容,这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

3.以综合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综合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增强课程的系统性,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传授及多种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工程思维模式与综合应用能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大实验及毕业设计,教学内容涵盖了化工开发过程和化工加工过程等背景知识和对环境工程技术的需求。注重从思想、方法、推理上培养学生渴望学习、善于学习的科学思维素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在2014年本科教学评估中,环境工程专业基础教育环节得到评估组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二、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人才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近两年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环境工程专业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等教学内容,大幅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总学时。通过毕业实习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等环节,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工程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学活动和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在2014版培养计划中,已将环境专业课程实验又增加了20学时;又新增了污染控制综合试验,学时数为48学时;环境监测课程增加16学时的实验内容;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增至七周;进行为期十八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当然,强化实践教学,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增加总学时和总学分,还应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采取新的举措,加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为保障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实行校、院、系三级严格管理和跟踪考核制度,将毕业设计分为初期考核、中期考核和答辩考核等几个不同的考核阶段。初期考核阶段,以环境工程系为单位进行学风教育、开题报告及方案设计的考核审查;中期考核阶段,分别由学院和学校督学组对毕业设计的进度、完成的质量进行考核,针对考核结果和建议,专业导师及时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调整、改进;最后进入答辩考核阶段,由5~7名专业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考核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设计结构方案、图纸、图表、计算及外文)的质量和数量,设计(论文)的新见解及成果,自述及回答问题情况等,对不合乎要求的需重新修改,应付了事的打不及格成绩者需参加二次答辩,二答仍不合格者需重修。通过对毕业设计的严格要求、层层把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加大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开放,推行创新性实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自2012年开始进一步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学校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保证学生更好地于实验室根据需要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产品开发等,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环境工程实验室也不断加强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在校本科学生的开放,采取全天开放、阶段性开放、预约开放等多种形式,吸引有兴趣或特长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

4.加快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自启动吉林省教育厅高教强省项目――环境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建设以来,充分利用省教育厅和学校为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累计投入的近300万的建设经费,创建了独具工程特色的实验条件和研究场所。新建了一批能够充分体现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实验装置;同时建立了具有仿真和操作功能的污水处理的综合实训实验系统,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曝气系统、Orbal氧化沟系统、MBR池和二次沉淀池等;还新引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和实训软件、通风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模拟软件。这些实验平台建设,工程性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为训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长春工业大学将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为其立足于社会打下基础。学校完善了教育教学、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了校、院、班三级的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形成“125-要爱我”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格局。在素质教育课程平台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学时必修课程和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近20门必选1学分课程。我校为了体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提出并实践了“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2.坚持素质教育贯彻于教书育人过程始终的教育观,促进人文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提高哲学素养,不断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在培养计划的品德与业务素质模块中,已将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等作为必修课程。通过对学生哲学素养教育和人文综合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看待事物的全面性与整体性,有利于学生工程思维方式的建立,更好地将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和工程思路运用于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污染治理,更好地适应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完善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离不开较强的师资队伍。为了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我校提倡专业教师终身学习,不断创造条件将中青年教师派遣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修学习,还严格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要肩负作班导师工作职责。这些经历使环境工程专业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文化底蕴。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由学校考察、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爱岗敬业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通过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经过这种一对一导师制的培训,很快成长起来,成为教书育人的有生力量。另外,环境工程专业在人才的引进上,采取有国外学习经历的研究型人才和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工程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努力建设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师资队伍、高水平而密切合作的教学科研团队,打造一支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曹优明.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4):85-90.

第3篇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进体验式教学模式,更是一个新的尝试、一个新的领域。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但来自繁重的学业,更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工作与专业对不对口?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诸如这些问题接踵而来,会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无形的压力,从而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伤害。通过体验式教学,老师针对每个学生或者说每类学生遇到的问题设置有情境、有角色、有目的的场景进行实践和演习,从实践中进行体验、思考、总结,以及和同学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与老师进行沟通和请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这种方式把教学广泛地渗透到学习和生活中,在看似无意实则特意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培养自我处理问题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心理压力也逐渐缓解,用积极的正能量来面对将来要遇到的一切。

2当代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当代高校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在如今的高校中,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和素质,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他们同时又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知识和压力并存,机遇与挑战齐飞,导致他们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解,就会形成心理问题,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值得学校高度重视和关注。

2.2当代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在逐渐地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课程在高校的教育中起步较晚,因此,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以及不尽人意的地方。第一,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比较倾向理论性,缺少实际操作。虽然在专业课程中,专业性较强,内容涉及面较广,但学生还是觉得枯燥,所学知识很难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师资力量。第二,在教学的形式方面,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种被动式的接收知识的方法,导致大部分知识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缺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一边是老师应付差事般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边学生也觉得自己没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起不到正面的作用。第三,在教学内容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让学生多方面了解和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但其也只是做到了广度,而没有一定的深度。很多知识只是粗浅的表层,而未追根溯源,了解更深层的知识。第四,在教学设施及用具方面也略显陈旧,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脚步,不能将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进教学当中,达不到与时俱进的同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点,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出现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将被动转主动,老师也由传统的单纯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方式并用的授课方式,课程也逐渐向有针对性的素质训练方向转变。这将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的原因以及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3.1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的原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落实教育方针,通过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才情卓越、心理素质过硬的新型的人才。在一些教育指导中曾指出,“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要突出体系建设,以学生作为主导,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分析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创立具有特色并且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找出他们真正的需求,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纠正或者是规范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是缺点,从而培养他们自主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更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心”。就目前的高校学生来说,不仅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一个健康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积极的心理。这样的学生才能给社会注入新鲜的生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相互辅助,相互渗透,把理论、实践还有周围的环境进行融会贯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所以这个自主学习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比较特殊,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简单的通过记忆或是熟练应用就可以了,它是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首先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找出身上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尤为重要,他们教育方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和说教,而是将主动权交予学生手中,老师从旁观察、指导、提问、协调,用多种身份进行多方位的启发和提示,帮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进而进行分析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表面上把疑难问题推给学生的做法,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让其好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尝试处理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但锻炼了学生,其实也锻炼了老师,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紧密合作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育资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2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影响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较,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势必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3.2.1改变了教育过程的主体,由原来的以老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全体学生在完成科学文化的基础上,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到体验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老师填鸭式的传授,在体验过程中,亲身感受一些事情的发生、发展,进而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的主体意识。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会逃避问题,而是想办法去主动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主动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

3.2.2改变教育的尴尬氛围,形成和谐、友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给学生一个轻松、自在、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老师是站在讲台上“演独角戏”,坐在台下的学生很难被吸引。而体验式教学,不但学生参与其中,老师更是体验式教学的设计者和多种角色的扮演者,他们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关系会逐渐和谐起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更能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快速成熟起来。

4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类型及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4.1在当今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五种比较常见的体验模式

4.1.1交流式。

通过对一个事物,老师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对比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1.2讨论式。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模拟,最终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讨论式可以采用讨论分析法和心理自述法进行自由的发挥。

4.1.3活动式。

这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们通过团体内部的交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更高效地吸收知识,并且运用到活动中,他们进行简单的互动,相互的探讨,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4.1.4角色模拟式。

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出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制造一些问题,让他们以新的身份去解决问题,这样得到的心理体验和经验是非常珍贵的。这样的问题在解决之后也会给他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如有类似问题出现,他们一定会处理得游刃有余。

4.1.5心理剧式。

这种模式产生于国外,是在团队领导者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发挥,让每个成员进行自我的表达,使其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

4.2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学中,老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选择,并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和专业特色进行素材的选择,创建出适合并且丰富体验式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讨论,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并结合不同的心理专题进行实际的演练,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2.1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案设计阶段,需要把心理健康学的主要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联系在一起,以理论做基础,设计出整体教学内容和专题教学内容,分别从整体和局部着手,让学生了解到该课程的概况和重难点问题。在此教学方案中,应该让学生重点注意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通过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的,最终的教学效果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都是教学方案设计所要涉猎的内容。

4.2.2体验式教学氛围和情境设计。

有了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老师就可以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情境的设计,运用一些计算机技术以及教学道具来创建丰富的体验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里面对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给学生创造在视觉和感官上具有不同层次感的体验。针对空间的设计,要遵循人人平等、自由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坦诚地进行交流,老师也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这种平等、相互尊重、真诚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交流,是一种享受。

4.2.3情境活动的设计。

针对境景活动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图片、动画、音乐、影视以及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活动设计,创造出不同的效果来进行活动设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突出主题,与教学内容协调统一起来。

4.2.4进行体验和分享。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中的组员通力合作,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和总结,最终拿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再通过演示的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表演出来。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团结协作,更能进行观点共享,集思广益,使大家都受益匪浅。

4.2.5体验内化应用。

在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过后,老师进行整体的概括和总结,将本次进行的心理健康教学的目的再次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们将理论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进行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应该如何去解决。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