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贫血的护理诊断

贫血的护理诊断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7: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贫血的护理诊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贫血的护理诊断

第1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儿科护理学;教学

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大多依据疾病病因、病理检查、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等程序来进行,由于大多以教师传授式的讲解进行,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专业知识同具体的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也随之突显。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由教师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的一种将具体案例转化为抽象理论的教学方法。儿科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学科,一方面由于病人的特殊性难以在儿科病房进行教学,因此案例分析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另一种“临床现场”,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极大的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因素

1.1案例来源:教学过程中选取案例是教师的第一要务,这里的案例应当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案例的分析,而不是空想杜撰出来的。而鉴于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案例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此因教师应当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具有普遍性的案例,符合护理学所面对的新形势。在案例的选择上有三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案例应当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不能只注意到案例在带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其中的知识含量;二是案例应当具有时代性,选择较为新鲜能够反映社会动向的例子,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将社会传闻作为典型案例放在课堂教学中;最后一点就是案例应当简洁明了,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案例选择后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置身于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思考和决策,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案例收集:案例的来源要求教师在获得案例方面必须从临床病例中实地考察,在案例收集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运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力有针对性的收集,要考虑到学生缺乏实际经验还没有接触过临床这一现实状况,收集病情与教学大纲较为贴合的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另外,案例还应当在得到案例资料来源处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1.3案例内容:在案例选择中还应当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科培养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案例。每一个案例一般具有相应的训练重点,比如在有机磷中毒的急救案例中,其训练重点是如何进行病人的洗胃,而在心跳骤停的有关案例中,训练的重点则是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具体操作。这样,典型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临床护理的程序和组织构成,案例内容还应当根据最新的医院医护工作要求进行阶段性的调整。[1]此外,还可以结合病人从发病到住院、出院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或者横向纵向的比对同一疾病不同病人和同一病人不同阶段的护理手段的不同,增强学生的实践性。

1.4课堂测试:课堂测试是体现案例教学最终的效果的重要途径。案例分析法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效果的检测中,虽然现行的护理考试制度已经逐渐向全面化和多样化的角度发簪,但是考试宗旨依然以考察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专业知识为主,这种情况下用统一的标准答案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卷面的评阅,但是在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就有较大的欠缺。因此,课堂测试就成为评价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某一案例不统一答案的教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

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案例的选择、教师准备、案例运用和具体实施等几个方面。以一个八月前早产的小儿血液系统的疾病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导入贫血的种类及其临床特征。

2.1案例的选择及教师的准备环节:在案例的选择方面要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可以采用《儿科护理》(朱念琼主编)中的大纲需求进行选择,从婴幼儿腹泻、先天性心脏病、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病例设计,[2]在设计中要注意难易结合,病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教师在讲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协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的比重。

2.2案例运用(1)案例了解:男,8个月,早产儿,生后单纯母乳喂养。近4月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并提供相关的体格检查数据,要求学生思考该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2)病因分析:首先教师在将病例展示学生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新课的预习。然后在课堂通过案例展示法,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将病例展示给学生。使其有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该进行怎样的临床诊断。因为学生之前有对于小儿营养、喂养的学习,可以马上明白是因为患儿未能及时添加辅食而引起的营养障碍。然后教师可以进行理论的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该患儿因为是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需铁量也较多,没有及时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3)临床表现分析:通过对于患儿的症状及体格检查分析,引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相关的辅助检查。面色苍白、烦躁爱哭都是一般贫血的表现,此外还有口腔黏膜苍白、不爱活动、易疲惫等症状。骨髓外造血情况表现为淋巴结、肝脾的轻度肿大。血象则表现为末梢血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均低于正常水平。[3]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分别讲授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其他的症状,将病理生理的理论讲解同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相结合。(4)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根据对于病案的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营护理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的临床表现。此时结合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心理,展开讨论提出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最终由教师引导总结出其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应用铁剂,如果有必要则需进行输血。在护理诊断方面,由于铁的摄入不足引起营养失调;贫血组织和器官供氧不足引发活动无耐力,家长护理知识的缺乏导致患儿有感染危险。在护理中应当注意饮食调整、感染预防和铁剂应用,同时要进行适量活动并注意休息。

总之,由于儿科护理学这门学科实践性较强,病案分析法是一种参与式较强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春妮.护理心理学教学案例的开发与评价[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第2篇

【关键词】 溶血性贫血 护理

【临床表现】

溶血性贫血表现与起病缓急、溶血程度及溶血场所有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如血型不合输血。早期表现腰背四肢酸痛,且逐渐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寒战高热等。这些表现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后分解产物对机体毒性作用所致。急性溶血主要在血管内溶血者可出现血红蛋白尿,患者多有明显贫血、黄疸。严重溶血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休克,溶血产物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血坏死及管腔阻塞,最终导致急性肾衰。

(二)慢性溶血 起病缓慢、症状较轻,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肝脾多肿大,在疾病过程中常可并发急性溶血。由于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合并胆石症和肝功能损害。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密切注意溶血性贫血患者贫血、黄疸、尿色的变化,询问患者主诉,了解有关检查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休息与活动 严重贫血或正处于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及轻中度贫血可以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

3.疾病知识指导 向病人讲述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受损破裂而溶血,要认识其受损诱因,且必须避免,如患G6PD缺乏症者,不可食用蚕豆,不能服用伯氨喹啉、磺胺类及镇痛药,以防诱发本病。上述疾病为遗传性疾病,不能去根,加强预防诱因可减少发作,不发作时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4.药物护理 糖皮质激素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该药物使用时间长,应注意副作用,定期测血压、血糖,观察大便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库欣综合征一般在减药及停药后可逐渐消失。

5.输血护理

(1)避免发生血型不合输血:输血前护理人员认真核对配血单姓名、床号、血型。应与血袋纸牌一致。输血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早期表现为腰背四肢酸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重者出现酱油尿、血压降低甚至休克,最后可出现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上述症状轻重与输入血量有关,故对输血患者有不适反应,一定要认真对待,可疑血型不合时,应立刻报告医生,同时停止输血。对输血病人发生反应不可掉以轻心,以往不少经验教训表明,不重视病人反应,有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2)及早发现溶血加重:溶血性贫血患者如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输血时,即使血型相符,也可能输入补体或红细胞而使溶血加重,故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贫血、黄疸是否加重,可疑时,立即向医生报告。

【健康教育】

1.普及疾病常识 医护人员有责任将疾病知识向蚕豆病(GGPD缺乏症)高发区人群做广泛卫生宣教,蚕豆病是由于进食蚕豆后引起该病溶血发作,嘱病人不能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奎宁、阿的平、非那西丁、磺胺药、呋喃类、氯霉素等),因为上述因素可诱发溶血发作。加强预防宣传,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作。另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酸性药物,以减少溶血发作。

2.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依据贫血轻重、每天活动量要适度,以不出现心悸、气短及过度乏力为宜,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以保证营养。自觉不适时,要观察贫血、黄疸是否加重,注意尿色是否加深或呈酱油色,可疑病情加重应及时就诊。遗传性溶血患者应去遗传门诊咨询,特别是对婚前、婚后的指导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1997.

[2]陈志哲.陈君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的临床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

第3篇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普查工作滞后,早期诊断率较低,患者就诊时已失去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机会,故大多数选择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那么如何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前列腺癌晚期患者28例,年龄61~89岁,平均72岁,均行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行手术去势加口服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治疗者20例,行药物去势加口服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药物治疗者8例。

2 心理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前列腺癌发病特点,指出前列腺癌相对其他脏器的肿瘤恶性程度较低,前列腺癌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此病的恐惧,请已治疗效果较好、存活时间长、生活质量高的前列腺癌患者现身说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 疼痛护理

放疗与89Sr等治疗的同时,按级口服止痛药物,止痛、减少副作用。

4 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人体内分泌发生变化,潮热、骨质疏松、骨折、男性女性化、肝毒性反应、贫血等,针对不同副作用的发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告知患者潮热会随着治疗的延续症状会逐渐消失;骨折的易发生性增加[1],定期行骨密度测定,体育锻炼,早期预防性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戒烟、戒酒[2];告知患者变化的原因,不必紧张;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平卧位能增加肝脏血流,有利于肝细胞的营养和再生,促进肝脏功能的恢复[3]。贫血是一种正细胞、正色素的贫血,不伴有骨髓替代过程,外周血涂片没有红细胞、白细胞增殖反应[4]。每2~3周查一次血常规,观察患者皮肤黏膜色泽,给予升血药物及食物。

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免饮酒、咖啡及浓茶等,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5 讨论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是男性癌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率逐年增加。但由于国民健康普查意识较差及国内前列腺癌普查工作的滞后,前列腺癌发现时多为晚期,患者必然对此产生巨大的恐慌;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最大限度阻断治疗已成为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疗法[5],治疗的同时配以及时的护理,强调此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嘱患者担负起为他人生存的责任,适应这些方面所带来的变化;要家人与朋友也必须了解这些变化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理解患者,给予患者最好的支持,将支持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徐初亮,杨柳平,等.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湘南学院学报,2008,10(3):33-34.

[2] 薛钧尘,王文成.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导致骨质疏松.医学综述,2003,9(4):236-238.

[3] 尹旭英,王小燕,陈月英.1例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行人工肝治疗的护理.护理与康复,2008,7(7):559-561.

第4篇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78-01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周期性变化,该变化的重要标志――月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常见的一种妇科病。无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异常,多为停经数周或数月后有大量出血,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亦有表现为长时间少量出血、淋漓不净、失血多者可出现贫血,一般不伴有疼痛。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多发生于育龄妇女。此时卵巢虽有排卵功能,但黄体功能不全,因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延迟萎缩而致出血异常。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0例,年龄14岁~20岁,平均18岁。均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病程15 d~68 d,平均38 d。病情:轻度7例,中度18例,重度5例。

1.2 方法 出血阶段应迅速有效地止血及纠正贫血,血止后尽可能明确病因,并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选择合适方案控制月经周期或诱导排卵,预防复发及远期并发症。加强营养,注意休息,改善全身状况,贫血严重者需输血。黄体功能不足治疗促进卵泡发育,刺激黄体功能及黄体功能替代[1]。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功能,使黄体及时萎缩,常用药物有孕激素和 HCG。

1.3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治愈28例,93.33%,好转2例,6.66%,无效为0%。

2 护理

2.1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勤换会阴垫,保持外阴的清洁卫生。饮食清淡有营养,多进食高蛋白及含铁高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出血期间忌食辛辣、生冷制品。

2.2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并正确记录,注意有无冷汗、发绀等休克征象,注意有无体温升高、下腹压痛等感染体征。

2.3对症护理 维持正常血容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嘱患者保留会阴垫及内裤等,以便准确估计流血量。对出血多者,应督促其卧床休息,按医嘱作好配血、输血、止血措施,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

2.4止血的护理 药物止血法,又称为“药物性刮宫”,在治疗6 h内明显见效,24~48 h止血,若96 h以上仍不能止血,应疑有器质性病变的存在。性激素止血:①孕激素止血,使增生相的内膜转化为分泌相,其功能层完整脱落,然后靠自身的雌激素修复内膜,达到止血的目的,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在60 g/L以下)禁用[2]。常用的药物为黄体酮,20 mg/d,肌注,连续用药5~7 d,停药3~7 d后发生撤药性出血。②雌激素止血,使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在于短期内止血,纠正贫血(辅助其他治疗),血红蛋白升至100 g/L以上时,再用孕激素可引起撤药性出血,常用的药物为苯甲酸雌二醇、乙烯雌酚。③雄激素止血,用于围绝经期功血,对抗雌激素,常用的药物为丙酸酮。其他药物止血:维生素K与C、安络血、止血敏、6-氨基己酸、止血芳酸。诊断性刮宫:进行分段性刮宫,刮出物送病检,常用于已婚妇女。

2.5调整月经周期 雌一孕激素序贯疗法,即人工周期。模拟自然月经周期,卵巢激素的变化用药,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周期性剥脱。连用三个月经周期,可诱发卵巢排卵,常用于青春期功血患者。方法:月经的第5天开始服用乙烯雌酚,0.5~1mg/d,连服20天,第11天加用黄体酮10 mg/d,肌注,连用10天,两药同时停用,停药的3~7天发生撤药性出血,于出血的第5天重复用药。雌、孕激素合并应用,用于育龄期功血和围绝经期功血患者。乙烯雌酚0.5 mg/d和安宫黄体酮4 mg/d,在出血的第5天同时服用,连服20天,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也可用复方炔诺酮片。连用三个月经周期。

2.6促进排卵 适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功血患者。如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2.7心理护理 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对因护理。如育龄期功血患者可能担心疾病对健康、工作及生育的影响等,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及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青春期功血患者对坚持调整月经周期的疗程会感到焦虑,护理人员应让其清楚调整周期是治疗功血的根本措施,缓解其焦虑心理。使患者的家属了解疾病的特点,取得其理解与支持。

3 健康教育

青春发育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分别处于生殖功能发育和衰退的过渡时期,情绪不稳定,应保持身心健康,注意增加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月经期避免剧烈活动,勤换内裤,禁止盆浴,出血期间禁止,出血时间长者更应保持会阴清洁,以防上行感染。有贫血者要补充铁剂,加强营养。指导测定基础体温,预测是否为排卵周期,如为持续单相体温,提示无排卵,应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许丽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0 例临床诊断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3031.

第5篇

【关键词】 骨髓穿刺;护理程序;血液科

骨髓穿刺术是为血液内科各种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的常用操作技术[1]。然而,患者对抽取骨髓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尤其时儿童更为明显,少数儿童家属甚至认为骨髓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而儿童又处在造血最重要的阶段,抽取后有损健康,加重病情。为了减少儿童患者对骨髓穿刺术的负性情绪,使儿童患者和家属以最佳的身心状态主动配合骨髓穿刺术,我科对25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血液科操作室进行骨髓穿刺术的8例儿童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身心整体护理,同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需要做骨髓穿刺术取骨髓进以步检查和治疗的儿童患者8例,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9岁,平均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地中海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2 方法 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例。实验组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

2 护理程序

2.1 护理评估 阅读住院病历和病程记录,查看血常规等化验单,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有无学友病等处血性疾病史,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同时,由于此次随机抽出的患者年龄较小,还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骨髓穿刺术的认知程度,以往应对恐惧和疼痛的方式。评估结果:恐惧8例,家属知识缺乏7例,有出血可能6例,有感染可能4例。

2.2 护理诊断 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家属的评估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主要护理诊断。如:①恐惧 与儿童害怕疼痛有关,家属对疾病的忧虑和孩子的难受有关;②知识缺乏 与不了解骨髓穿刺术的操作程序和目的有关;③有出血的可能 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有关;④有感染的可能 与白细胞减少,抵抗力低下有关。

2.3 护理目标 患者在做骨髓穿刺时的不敢看、躲开、哭闹、挣扎等拒绝配合的行为有所改善,患者家属能说出自己的忧虑和应对孩子各种不配合行为的方法,消除或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配合操作;患者家属能叙述骨髓穿刺术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术后按压正确,无渗血;不发生感染。

2.4 护理措施

2.4.1 术前护理 向患者家属介绍骨髓穿刺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操作步骤、目的、注意事项,加深患者家属对骨髓穿刺术的了解,从而能让家属却说孩子和家属消除焦虑做出适当的逗哄分散孩子的注意;向患者家属介绍实施操作的医生和护士及操作环境;询问患者是否空腹,如是要让患者先进食;如患者有出血性疾病又必须做骨髓穿刺术,应常规备好急救药品和药物。

2.4.2 术中护理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②配合医生准确定位,如挣扎过激的患者,护士应用适当的力固定患者的手脚,但切忌用束缚带捆扎,防止皮下出血;及时告诉患者家属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要领;③和患者说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操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应对疼痛,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轻拍患者的肩背部,鼓励患者勇敢,消除恐惧、紧张心理;④取出骨髓后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并正确快速的涂片送检。

2.4.3 术后护理 把针后迅速用碘酒涂针口,盖上无菌纱布按压1~2 min,对有出血倾向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观察无渗血后再用胶布固定;询问患者是否还疼痛,对病痛教轻者局部冷敷,重者给予镇痛剂;告诉患者家属术后1 d内不要让患者洗澡,2 d内观察体温变化。

2.5 评价指标比较与统计方法 统计2组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是否高,哭闹时间是否短(10 min)。术后2组患者家属均填写调查表,回收率100%,调查表比较的主要指标有:对骨髓穿刺术的知识程度,焦虑是否缓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数据处理主要采用表格分组对比。

3 结果

实验组在术中配合程度,哭闹时间长短(10 min);患者家属对骨髓穿刺术的认知程度,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4 讨论

4.1 骨髓检查对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淋巴瘤等。但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小对抽取骨髓的骨髓穿刺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甚至以躲避、哭闹、挣扎等方式拒绝做骨髓穿刺术,同时患者家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我科在为患者应用护理程度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诊断,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提供全面、整体、连贯、系统的护理全过程,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术中配合程度及家属的认识度,缓解了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同时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4.2 骨髓穿刺术是血液科常见的诊疗技术,要求血液科操作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不断的学习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提高业务素质,并应用到护理程序的过程中去。

4.3 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的进行使得护士既要是医生的助手又要是医生的合作伙伴,护士用自己的知识技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并更好的配合医生的工作。

4.4 深刻的理解护理程序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让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得到进一步的结合。

参 考 文 献

第6篇

恶性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由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与破坏,导致全身与局部循环改变及机体免疫反应,造成脑、肝、脾、肾、肺等多脏器损害[1]。现把5例恶性疟疾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自2010~2011年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5例恶性疟疾,五例患者全为男性,4例患者都曾到过非洲,其中非洲停留最短的15天,最长的一年半。1例患者曾到巴基斯坦,停留1月。回国后都出现体温升高,最高达41度,5例患者在血图片中均找到大量疟原虫。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被子,给予热水袋,服热饮料。高热时应与物理降温,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身体干燥。寒战期和抽搐的病人应注意安全。鼓励进食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铁的食物,以加强营养支持。同时应做好灭蚊工作,如用灭蚊器或蚊帐。

2.2 凶险发作的观察和护理:凶险发作的特点是来时凶猛,病情险恶,发展快,病死率高,常见为脑型凶险发作,表现为反应迟钝、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1]。本组2例患者出现脑型凶险发作,其中1例伴超高热。2例患者开始均表现反应迟钝、烦躁不安,体温高,考虑到恶性疟疾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排汗阻碍,予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擦身,暴露肢体于空气中,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防冰袋,同时持续使用冰帽降温,各两次肌注异丙嗪和氯丙嗪的亚冬眠治疗后,第2d体温降至37.2度-38度,第3d患者神智转清。

2.3 并发症护理

2.3.1 溶血尿毒综合证(黑尿热):是恶性疟疾突然发生的机型血管内溶血所致。出现急起寒战、高热、腰痛、头痛、呕吐、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少尿或者无尿,尿色呈酱油色[1]。本组1例患者发生。予吸氧、地塞米松、强的松、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和速尿等治疗后,好转不明显,后予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

2.3.2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出现进行性少尿或者无尿,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增高,体格检查可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2.3.3 溶血性贫血: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破坏红细胞是引起贫血的直接原因[2]。本组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贫血,其中2例患者为重度贫血,在积极抗疟抗溶血治疗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免疫球蛋白,同时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鼓励患者进食含铁的食物和维生素C的食物。

3 用药的护理

尊医嘱使用抗疟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口服双氢青高素哌喹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指导患者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等。

4 心理护理

恶性疟疾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患者和家属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担心,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没有信心。护理应加强巡视,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用药情况,饮食,检查等,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讨论

本组5例患者均属于输入性疟疾,均属于非疫区人群进入疫区而获得的恶性疟疾。5人都出现肝功能损害和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黑尿热,恶性疟疾的凶险发作。在这过程中,快速的诊断,治疗,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以及血液透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2-227

第7篇

【摘要】当前妇产科对胎儿及新生儿的护理中,常见的异常护理主要包括胎儿窘迫的护理 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本文从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的相关概念谈起,然后分别对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进行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就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就行剖析。

【关键词】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护理措施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概述

1、 胎儿窘迫

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窘迫。根据胎儿窘迫发生的速度,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妇多伴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孕期加强检查及孕妇自我监护,分娩期严密监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异常,为抢救胎儿创造有利时机。

2、 新生儿窒息

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特点是新生儿窒息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与重度:评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与护理诊断

(一)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评估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致病因素

首先,母体因素: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心脏病、贫血、急产等;其次,胎儿因素:胎儿畸形、宫内感染、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最后,胎盘及脐带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绕颈、脐带打结等。

(2)身体状况

一是胎心率改变,胎心>160次/分,或

(3)辅助检查

主要包括胎动计数、胎儿电子监护、NST为无反应型、OCT出现晚期减速、胎盘功能检测以及血气分析、B超等。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有无新生儿窒息的诱因如高血压、贫血、产程延长、前置胎盘等,产程中镇静剂、麻醉剂使用情况(药物、剂量、使用时间、给药途径)。

(2)心理状态

产妇因担心新生儿的安危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表现为分娩疼痛、切口疼痛暂时消失,急切询问新生儿情况,焦虑不安。

(3)辅助检查

查新生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新生儿头皮血PH值,了解缺氧和酸中毒情况。

(二)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诊断

1、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诊断

一是气体交换受损(胎儿)与胎儿宫内缺氧有关;二是焦虑与胎儿有生命危险有关;三是有胎儿受伤的危险与胎儿缺氧及抢救胎儿需要手术有关;四是预期性悲哀与胎儿可能死亡有关。

2、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诊断

第一、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内羊水、粘液等梗阻有关。

第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张力降低有关。

第三有感染的危险与抢救操作时可能的损伤及缺氧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第四、产妇焦虑与新生儿生命收到威胁有关。

三、 胎儿及新生儿的异常护理措施

(一) 胎儿窘迫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首先,加强孕期检查,并增加检查次数;其次,指导孕妇自测胎动,有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指导孕妇左侧卧位,阶段吸氧,改善胎儿缺氧状况。

2、 医护治疗配合

一方面,要遵医嘱给药,遵医嘱可静脉滴注葡萄糖及维生素C,纠酸、补液、给氧等;另一方面要终止妊娠,产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变化,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护,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及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工作;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助产。

3、 病情监护

严密监测和动态评估胎心音一般15分钟听取并记 录一次胎心或进行胎心监护。严密监测胎动、胎动时胎心率变化的情况。

4、 心理护理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向孕妇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经过,耐心解答孕妇及家属的问题,减轻焦虑,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5、 健康指导

宣传孕期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主动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教会孕妇妊娠晚期自测胎动,发现异常随时就诊。

(二) 新生儿窒息的异常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对复苏后新生儿加强观察和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心率、体温,按医嘱用药,预防感染,做好重症护理。侧卧、保暖、吸氧、延迟哺乳,以静脉补液维持营养。严密观察产妇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

2、 病情监护

严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待呼吸道通畅后给予氧气吸入。

3、 心理护理

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对于重度窒息患儿,应告知产妇新生儿可能因重度缺氧出现后遗症(智力障碍);抢救新生儿应有条不紊,避免喧哗、紧张,以免增加产妇思想负担。

4、 医护治疗配合

首先,准备:分娩前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器械、药物等;其次,医护配合: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A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B即建立呼吸。C即维持有效循环。D即药物治疗。E即评价。

5、 健康教育

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变化,如呼吸是否平稳、面色是否红润、哭声是否响亮,吸吮力和大小便是否正常,以便尽早发现新生儿异常,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程小红. 新生儿窒息110例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处理措施[J] 中外健康文摘,2011(06).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429-02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17岁,体重62千克。2009年12月21日因从二楼摔下致脾损伤,入我院外科抢救室。

2 血常规,血型检查。

2.1 仪器、试剂 。

仪器是希森美康公司的(xs-8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所用试剂均为配套试剂。ABO标准红细胞为本室自制O抗A(B),抗A,抗B标准血清,RHD血型试剂盒均来自(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血常规采血管为2mg/dl的EDTA-K2抗凝管(安徽信灵检验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2 血常规标本的采集。

临床医生开具血常规、血型化验单后,由护理人员用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静脉血2ml于EDTA-K2抗凝管中,反复颠倒混匀4-5次后,在管壁上写上患者的姓名,科别,床号后和化验单一并送到检验科。

2.3 标本的检验。

由于该血常规是急诊,检验人员认真核对化验单病人信息和血常规管壁上的科别、姓名、床号,二者相符;除血液清淡外,没发现标本凝固、有凝块或溶血等现象。于是反复颠倒混匀数十次后上机。血球仪性能稳定,配套的每日质控值在1SD范围内。

2.4 ABO血型,RH血型鉴定

取该标本,用抗A、抗B标准血清,ABO标准红细胞,RH定型试剂测得患者的血型为A型,RH(+)。

2.5 检验报告的审核,发出。

一分钟后,结果显示;WBC:15.6×109/L,BPC:101×109/L,RBC:2.4×1012/L,HB:65g/L,HCT:33%。检验人员一看化验单上的诊断信息是脾损伤,也不知道脾外伤到底有多严重,想到HB值的降低可能是脾损伤出血引起贫血,与诊断相符。于是签名后,将血常规报告单和血型单送到了外科。此时是上午9时15分。

3 输红细胞悬液800ml。

半小时后,护士将患者的输血申请单,配血血样和输血前五项检验单送到了检验科。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HB<70g/L才需输血,该患者符合急诊输血指针。检验人员复查血型,RH血型后,向石嘴山市中心血站电话申请A型,RH(+)的800ml红细胞悬液。供血者均符合《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一小时后,800 ml的A型,RH(+)同型血与患者血样经聚凝胺法(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配血相符后送到了外科护理站。病人在输血中和输血后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

4 血液输完后,再次检查血RT.

下午3点,护士又送来了该患者的静脉EDTA-K2抗凝血。还是按照同样的操作流程,同一台血球仪,血常规结果是:WBC:22.6×109L, RBC:3.97×1012/L,HB:121g/L,BPC:158×109/L,HCT:39.1%。上述五项值都比输血前有明显的升高,尤其是血红蛋白值上升了56g/L。一般来说,对一个体重60千克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400ml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可提高HB10g/L。也就是说该患者此时的HB值大概是85g/L左右,不可能上升到121g/L,之前的血可能有问题。

5 误差分析。

检验人员认真分析了这两次标本的核对、操作、审核过程以及仪器状态,都没有误差因素 。误差可能来自标本本身,标本的采集及运送过程可导致分析前误差[1]。于是去询问护士的采血情况与送血过程,结果是病人正在输液时,该护士在患者输液同测的上端静脉采集了血常规。液体造成了血液稀释,血红蛋白和其他值都稀释性降低,[2]误给患者输注了800ml的血液。静脉采血切忌在输液的同时,同侧上端采集,要在输液端的对侧静脉采血,而该护士在情急中却忽视了这一条。血标本被液体稀释,造成血红蛋白值稀释性降低。而脾外伤病人脾破裂出血,同样引起失血性贫血,要紧急输血补充血容量,同时行手术治疗。检验人员只能根据诊断信息发报告,对于这种分析前误差,无法判断。

6 讨论

[3]不合格的标本,导致了错误的检验结果,错误的结果导致了错误的诊治。这一疏忽不仅误导了临床大夫,同时给患者带来了多么大的经济损失和潜在的身体危害,浪费了血液资源,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静脉采血,看似简单,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使检验分析结果产生偏差,造成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真空静脉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检验科要不断加强与医护的沟通交流,规范护理静脉采血操作,使采血过程更加正确化,规范化,科学化。减少因采血过程不正规造成的误差,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保证临床血标本合乎检验要求,保证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符合率,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从而减少医院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温旺荣,曹燕。拒收不合格标本是减少临床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关键。临床检验及实验室设备,2006,8(3):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