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学生课堂游戏

中学生课堂游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学生课堂游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学生课堂游戏

第1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体育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

由于我国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户外进行的,所以学生上课活动的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大,这就使得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有好几个班级同时在户外进行教学,如果有其中任意一个班级在上课过程中所发出来的嬉戏声音比较大的时候,那么别的班级的学生就不能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指挥或者讲解一些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老师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环境比较特殊,户外空间非常大,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比较困难,并且教师对学生所发出的命令容易被外界所干扰,学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接受教师所下达的指令,最终造成体育课堂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在迅速高涨,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习的氛围和积极性也在不断地增强。可是,在目前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由于被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所影响,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比较重视书面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这就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近年来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所谓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说的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与一定的技能,还应当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多个方面,运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从而满足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学习的要求。然而,要想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所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取一定的关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上从对体育没有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上从不会到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进步与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当前的发展以外,还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与初中学生的实际不符合

当前,许多初中体育老师一味求新求异,以便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比如,很多的老师在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手段,但是有很多的学生却很难适应这种教学手段的变换,以至于很多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常常走神,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况,更不用说探讨体育问题了,这不仅达不到改革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2.体育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受传统制度的影响,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体育方面的知识,很少与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课堂互动。即使有一些互动,互动形式也过于简单。初中体育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输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现阶段,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局限于体育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交流互动。例如,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给学生一味地布置活动任务,然后让学生自由活动,而不是鼓励学生之间交流和探讨。同时,教师也不参与到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而仅仅是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与学生更不会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3.初中体育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问题缺乏深度

交流内容比较简单,缺乏深度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许多初中体育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课堂交流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也积极地开展交流活动,但是,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却始终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进行体育课堂交流互动的这一环节中,大部分教师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将学生作为交流互动的主角,这就使得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在交流互动时,他们的思维会紧紧跟随教师的思维,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就导致他们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没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探索。

4.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把教师作为中心

在上课之前通过备课的内容与设计好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具体的动作,教师在旁边对其指导。由于体育教学属于技巧性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技巧练习比较注重,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分步骤把技巧教给学生之后,让学生自己模仿老师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就这样长时间地反复练习,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乏味。以往传统教学没有给学生对体育问题进行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不能够领会体育运动的真谛,在学习中存在茫然的感觉。

四、如何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改变狭义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出现,目前已经把让学生能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全面提高素质作为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并且把这项目标列入了当前体育课堂标准当中。初中体育作为可以挖掘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本能。它的特点在于灵活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常规,不去依赖书面知识,有创造地对体育知识产生好奇心。但是,现在大多数人包括许多体育老师,一听到素质和探索以及创造这几个字就感觉非常的神秘,而且一致地认为这几个字与初中体育完全没有联系,所以,在教学中依然习惯用以前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质疑能力、探究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不要过低地估计学生素质,一味地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自然走入接受学习的老套。而是要相信学生,通过营造氛围、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思考、自疑、探索、表达的机会。做到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解,学生能发现的问题不设问。这样才能够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初中体育教师要树立情境意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与热情

当前社会,网络之风盛行,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他们都受网络的影响特别大,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多地被游戏时间所取代,那么如何才能扭转当前这个局面呢?兴趣是每个人参与学习最好的老师,不管是什么人,他们要想学习好一件事情就必须首先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体育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首先要创设一个充满理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只有保障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才能使学生大胆地学习。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的观点提出挑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以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年龄特征给他们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灵活地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对体育充满兴趣,这样他们学习体育的效率就会更高。

3.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生活情境

引入生活情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突破点,从与初中学生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与案例出发,如果合理地把体育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从而把体育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当前,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其实仍然存在体育内容与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距离的问题。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以前那种按部就班的方式已经完全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不符合。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合理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整合教学内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体育教学当中,把初中学生比较熟悉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体育问题合理地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体育的应用价值,从而能够激发初中学生对体育的

兴趣。

4.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制造悬念,更新观念

制造悬念、更新观念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随着体育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需要掌握的体育技能知识越来越多,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要做到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首先要做到的是更新以前老旧的观念,摆正教学中的位置。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为学生设立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体育新知识的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互动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要想有效地实现教学效果,就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由于体育学习需要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和谐、轻松地互动氛围,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互动性,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还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注重互动性的积极作用,把其放在教学理念的重要位置。利用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只需要加以引导,积极地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教学模式的转换,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其思维表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进其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在多边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引导发现活动的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展的过程。而这过程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如何得出结论,突出思维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上。同时,如果在求变中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去操作,去探究知识,教师应把40分钟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好引导,同时使学生在愉快的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发展智能。因此,我结合新课标及学校专题的要求,大胆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评价体检

师生互动:出示目标教师点拨独立思考自我体现

从这个模式可以看到,是从情境的创设、目标出示引导出自主学习为起点,评价体验的自我成功体现为终点的一个教学模式。可见,这个教学模式,无论从教学环节看,还是从师生互动看,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全过程,避免了教师繁琐的分析,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二、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使知识更牢固

合作学习是主体性课堂中的一项重要策略。目前,我们按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把“合作的观念引进了课堂”。在教学中增加了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集体教学、分小组教学、个别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群体中分工合作,参与学习或活动,并在融洽、协作的关系中感受到自我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且是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互动过程,通过合作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信任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要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就要合理、科学地分配各学习小组的人数和人员,充分发挥学生的帮扶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每组6人,每组都有操作能力强、思维能力好的优等生,也有语言表达能力差、其他方面能力也不强的学生。这样的分组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互补,让学生在共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各种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从而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轻松,毫无拘束感。

三、以情促学,使师生多边互动

师生多边的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激感,探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大胆质疑,勇于解疑。

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这一节的内容时,课堂上,我始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质疑完之后,问学生通过自学后,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就连平时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勇敢在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很高兴,不断用鼓励的话鼓励这些同学,整个课堂都沉浸在快乐而成功的气氛中,我暗暗地庆幸自己取得“以情感教学,达到师生多边互动”的成功。情感教学可使平时内向、胆小的学生也放下怕说错而被同学笑的思想包袱,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这样,师生多边活动的展开,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在教师情感激励下,促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主动,顺利质疑、解疑的阵地。

第3篇

一、学期初的有效学习训练是课堂拥有好习惯的基石

让课堂学习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入学初期的学习方式的启蒙训练是孩子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奠基石。在开学伊始,我们老师所要做的不是给孩子上新课,而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一年级的老师在第一周里主要对孩子学习训练一些约定,这些约定有:课前准备的约定、课堂约定、课后约定。这些约定主要包含上课文具书本的摆放位置、问候、发言、倾听、表扬等,训练方式应该是融入游戏、儿歌等孩子喜欢的方式,如创编《约定歌》:快乐课堂你我他,神奇小手会说话。学习用品课前备,回答问题举右手。手心向前听明白,手心向后没听懂。回答正确打个钩,回答错误画个叉。课堂学习有约定,轻松学习向前跨。一年级学习方式不要仅局限于班级,也可以在全年级统一行动,由一位老师发号施令,年级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一个约定。

二、让各种约定成为师生课堂教学的默契点

1.神奇小手会说话

举起左手,右手放平表示自己的意思,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一手食指放在嘴上,另一手示意,要求别人讲话控制音量;左手指顶右掌心表示暂停;右手掌心朝前表示明白,朝后表示不明白;右手手指成v型表示正确,两手相交x型表示错误;竖大拇指或节奏鼓掌表示赞许;OK手势表示准备就绪。

2.课堂约定口令齐

整齐有趣的口令可以让学生约定的训练,更让一年级的孩子乐于参与。老师说:小眼睛。学生回应:看老师。老师说:请像我这样做。学生回应:我就像你这样做。不同学科口令不一致,语文让学生安静的口令可以是古诗,老师说:床前明月光。学生回应:疑是地上霜。数学安静的口令可以是数字,老师说:12334。学生回应:56778。英语安静的口令是,老师说:one,two,three。学生回应:ABC。为了让孩子不厌烦,约定口令用了一段时间后可更换。

3.良好习惯人人夸

学习方式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这些好习惯保持,也为了学习方式能在教学中贯穿始终,有必要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该是从个人到班级再到年级和学校。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评价机制:个人良好的学习方式可评星级,五星为满级。五星学生可推荐到年级评定年级之星,年级之星进入校级之星评选。

三、学习约定让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孟照彬教授提出:“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教育学习方式的灵魂。它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强化学习约定,合作学习会更有效。

1.约定让每个成员各司其职

每个小组的组建,需要考虑每个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因素。不同的学科和学习内容,应根据其特点和需要进行人员组合。分组时组内一位或几位成员,组间一组或几组人员要担任一种指定的角色,如管理员、记录员、检查员等。组内各成员根据分工情况有对应的约定,如:管理员是对学习全面管理,检查员是负责卫生,记录员是统计分数并定时公布分数,声控员在交流讨论时控制各成员音量。当然,角色的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采取轮换制,实现角色互换,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生生互动的效应。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应该与评价机制挂钩,奖惩分明。

2.约定让倾听成为一种美德

倾听是一种宽容,一种尊重。课堂中,我们让发言人面向多数,倾听者用最舒服的姿势面对发言人。老师可时不时用:“你听懂了什么?”“他在说什么?”来检测学生的倾听情况。对于没有参与到学习中,独自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的学生,教师要特别关注这样的“边缘学生”,要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提醒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这样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且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对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约定让合作学习更有序

第4篇

教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灵活的“教学工具”,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研实际,例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做法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热情。

自主学习是一种建立在有强烈学习动机基础上的内在的学习品质,是学习主体不由自主的“我要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作品欣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学习画图时,我将之前学生所画的作品制作成一组Flas,在上课前循环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们个个都很羡慕:既用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意,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希望。一组图片的欣赏,不仅轻松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小游戏对他们来说较有吸引力,于是我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与益智类小游戏恰当组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如刚介绍完鼠标器的5种操作,就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及“拼拼看”等小游戏尝试鼠标器的各项操作,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充分动手实践,不知不觉就熟练掌握了鼠标器的操作。

3.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小学生们爱看动画片,特别钟情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设计《画图》这个章节的时候,基本上每堂课我都请出了可爱的羊羊们。如在教学《画圆》时,我让学生给喜羊羊“找”眼睛和鼻子,掌握了“椭圆”工具的使用;给美羊羊“找”眼睫毛,学会了“铅笔”和“刷子”工具的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动画故事情节,学生们兴趣浓浓,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做法二:目标明确、任务合理,驱动学生自主实现。

有了兴趣,学生自学就有了动力。但光有兴趣,也不一定就能够学好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目标及任务很有必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Word之前,对学生提出一个总的目标要求,即通过学习,能做一期图文并茂的电子小报或贺卡。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然会围绕这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再到Word中“插入图片”一课,我给出这样的教学任务:先自学教材,然后尝试插入,最后请优秀学生做演示。这样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会有对比,我这样做为什么没有做出来?我是这样做的,原来那种方法也可以。再通过操作练习,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就更牢固了。

学生们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个个教学任务,培养了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法三: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吸引学生自主尝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但教材对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因此,教学内容是取自多方面的:生活中、突发事件中、学生中等各种有利资源。如在利用极域电子教室向学生机示范操作时,学生对于教师机上出现的程序图标及各种应用程序都很感兴趣时,我及时引入了程序的安装,再延伸到《下载和安装软件》这一课的教学。平时,我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生们也常常把课后遇到的有关难题带到课堂上来,我便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学,把有代表性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学习空间更广,内容会更多,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会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尝试。如在强化键盘输入技能时,由于不断地进行指法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枯燥乏味,于是在第二节练习课上,我首先确定好课堂应达成的目标,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练习软件,如:英文打字练习、金山打字通、指法训练软件或用写字板、记事本都可以;练习时间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决定,较快的同学可以提前结束练习;练习方式同样可以学生自主,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同学间自行组织竞赛;最后,我会在下课前用五分钟左右时间,借助测试软件开展目标测试及练习情况评价。这样一来,老师管得少了,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反而自觉多了,而且键盘输入速度大大提高。

做法四:时间充足、空间足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时空。

既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就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一节课40分钟,学生研究教学目标和任务、自主学习、训练讨论等时间不能少于25分钟。如我在教学《初识Power Point》这一课时,教材上已明确了本课的任务,且与之前所学的《初识Word》有相同之处,因此,我在导入新课后就直接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使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实践操作,教学效果明显。

有了充足的时间,再加上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的自得到了最大发挥。例如在教学《文件大管家》中的删除文件(文件夹)时,让学生思考你会使用哪种方法删除文件(文件夹)?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上机实践得出:可以选定对象后按右键删除,也可按窗口左侧的删除这个文件(文件夹),或是直接把要删除的文件(文件夹)移入回收站,还可以用键盘上的Delete删除,等等。

做法五:留有悬念,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第5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课改大潮下,对艺术生(包括音、美生)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攻克艺术生历史教学收效难、收效低的难题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

我国目前的高中艺术生历史教育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老师教得很苦,整天忙忙碌碌,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学生学得很累,每天起早贪黑,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拿着非常好的专业资格证,但由于高考分数太低而落榜兴叹。历史教师有责任对高中艺术生历史课堂有效性进行研究,且势在必行。

2009年是河北省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后的高中艺术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学科比以前更多,课业负担比以前更重。要达到历史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使得历史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是每位历史教师不得不进行的必修课。

2010年4月中下旬,我有幸参加历史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经过精心准备,“工业革命”的教学,自认为超正常发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我感觉非常不错。又经过近半年的磨砺,回过头来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觉着还是有很多不妥之处,尤其是对艺术生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例如“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可以这样设计:创设情境一:穿越时空隧道,你成了18世纪英国资本家,你想对手工工场生产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需要哪些条件?你又怎样去创造这些条件?

以第一人称创设情境,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把自己融入进课堂。能根据视频资料和初中知识积累很容易地回答出相关问题: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广阔的市场;④技术;⑤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创设情境二:你抓住了当时英国良好的发展机遇,经过一番准备,准备兴办自己的家族企业。你会选择当时哪一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并及时进行技术革新?(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断,学生能根据视频资料和初中知识积累很容易回答出相关问题)

这样设计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侧重重难点,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比较适合普通高中艺术生的接受能力。我校有近一半的音体美特长生,他们入学成绩差,平时大半部分时间用在了专业课上,所以文化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远不及普班文科学生,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够让特长生对历史课产生兴趣,适应学校的整体教学。

音体美特长生经常接受美育教育,文化课的学习习惯又不太好,普通的教学设计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一定要别出心裁,先声夺人。这样更有利于普高的历史教学。

况且,全河北省的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我们面对的是全部高中生,不是部分中等、优等生,所以,历史教学必须兼顾整体,还要新颖、独到。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作出质量更高的历史教学设计。

不少老师认为历史课不好上,内容单调枯燥乏味,其实不然。关键在于备课和设计教学时如何挖掘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他们的兴趣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历史课堂生动多彩、意趣盎然。同时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素养,这都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满分750的高考艺术文试题,文综占300分,近一半。而新课改下,艺术生学习科目增多,既要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提高专业能力,又要学习文化课基础知识。学业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作业、练习的时间和复习巩固的时间,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这也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历史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0世纪80年代,有效性教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研究潮流,并逐渐传入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衡量历史教学有效的三个维度。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不同的评价标准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学生最大限度地进步和发展。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应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把教师教的艺术与艺术学生学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起来。有效性教学的探索及运用,无疑将使中学历史教学跃上新台阶,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新颖的教学设计会引起学生共鸣,使投入课堂内容符合新课标要求,符合重难点的侧重,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而且比较适合普通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还要关注史能鉴今功能的发挥,关注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标注重对学生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形成。历史教学设计还应凸显这种意识。

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合理配置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第6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为此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经历和体会:

一、有效备课

(一)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的教学目标,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需要准确了解。

(二)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

(三)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有效讲授

(一)有效讲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一般不会将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而有效讲授要求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二)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讲授中,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三)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还能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在讲授重点内容时,故意稍作停顿,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或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但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长时间的停留,还要避免离题太远,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

(四)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三、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如课堂气氛活跃时),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的引导。

(二)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问题提有所用,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四、有效倾听

第7篇

什么是最佳的学习心态呢?一般说来,学生能有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并有种探求追究欲、成就感伴随着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最佳的。最佳的学习心态胜过任何教学技能,它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知乐无非读书”的真谛,从而攀登书山、泛舟学海,乐此不彼。

那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呢?下面就谈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悉心导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我们知道,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最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得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从而就加快了对知识的吸收、整理和消化的过程。为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悉心导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引入函数概念时,教材中给出了三个从贴近学生实际出发的具体实例,可选择使用。这三个例子为了对应后面一节的三种表示法,从而分别采用解析法、列表法和图像法。我在具体教学中还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又增加一些生活中例子,如我们各个家庭里所用自来水的水量与金额之间的关系等。

由于学生进入高中后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再加上在初中对函数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引入函数概念时,可以列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思考1:课本上的三例子中,确定函数关系了吗?理由是什么?

思考2:你能从这三个例子中看出它们牵涉到哪些集合?三个例子中所用的表格、表达式和图象有什么作用?

思考3:你能用集合语言把这三个实例共同特点的共同特征描述上来吗?

通过这样的具体实际的生活实例,再加上这么几个浅显易答的思考问题,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在这基础上再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单值对应,从而领悟这种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单值对应就是函数。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易于接受、领会、掌握所学知识。

二、立意求活,激发一种新奇探究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化,与教学方法的单调化,不但会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受到抑制,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之感,而且还可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新颖有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激发学术的新奇感和探究感。或比较分析、或对比观察、或实验讲解、或自学讨论,因果而需,综合运用。

例如在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概念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我设计了探究概念、形成概念、应用概念三个环节,加深对概念实质的认识和理解。

探究概念:主要是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即从学生熟悉的锐角三角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探究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在这个“立――破”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科学的辩思。

形成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函数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对应关系有什么特点,函数值是什么,特别要使学生明确表示一个角,它是一个实数(弧度数),函数值也是一个实数(坐标或坐标比值),它与一般函数不同之处在于对应过程中经过了点的坐标比值的过渡。另外,对于三角函数中的对应关系,由于角的终边相同,角不一定相等,因此同一个三角函数值可能对应不同角,但一个角只能对应一个三角函数值(如果存在)。因此,对于确定的角 ,正弦、余弦、正切是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唯一确定的,是以角为自变量(弧度数)的函数,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应用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利用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特征得出函数值符号等结论,设计如下的应用环节:一是已知角,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二是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在这里,我首先预留出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做好由形(直角三角形)到数(单位圆上点的坐标)的转换来突破难点。之后,我对解题过程进行规范、完整的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题解答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而后点评。

三、见机诱导,开辟一处柳暗花明的学习境地

从思维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一个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不断转换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千变万化,时而愉快、稳定、平衡,时而烦躁、波动、冲突,时而积极主动,时而消极被动。而当学生处在心理不平衡乃至剧烈冲突而又积极渴求解决矛盾之时,也正是学生最佳学习心态之机。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捕捉并充分利用这样的心态,关键在于要见机诱导,将一般的心理平衡推向新的心理冲突。

第8篇

关键词:学困生;合作小组;三段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63-02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在数学方面获得应有的发展”这是所有数学的老师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数学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导致学困生数学探究知识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放弃。针对此现状,为了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我们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使学困生在有效参与课堂合作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一、有效布局

在我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困生由于社会、家庭或者其他原因造成自己在学习上逐渐失去了学习动力,合作意识相对薄弱。但是又因为他们都处于发育期的少年,有强烈的活动和被需要、被认可的意愿,因此为学困生能有效参与课堂合作学习,课堂的有效布局很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合理组建学困生所在的合作小组。

首先,学困生有选择组员的优先权,多数学困生因长期“困”,被学生、家长取笑或者冷落,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而导致性格内向、孤僻,如果强制把他分到老师认为很棒的一组,而这一组的组员都排斥或者冷落他,本来是让学困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而到这一组后,却适得其反。

其次,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性别、成绩、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的学生均衡分配,最大限度使组内同学互补,相互促进。如笔者教的班级有60名学生,2~5个学生一组,全班就会有12~30个组,组数太多,不利于合作交流,所以就分6人一组,刚好10组,合作时也比较热烈,而且这10组中,都有学困生喜欢的好学生。

最后,组内成员选举一名自己信任的组长负责组内一切事物的处理安排。这位组长必须是学困生信服的,再由学困生担任副组长来配合组长工作。这样让学困生有了“担当”后会参与组内的各个活动,而组员们也不会冷落学困生。

2.合理制定课堂合作小组的管理规则。合作小组合理安排完之后,制定管理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有规矩才成方圆”,怎样合理制定课堂合作小组的管理规则呢?

班级实行个人和小组量化积分制,每个人的标准分为60分,没有上限。每周评比个人量化得分,分数高的奖励,低的惩罚。而小组量化则是10个小组天天评比,得分量少的那一组放学后留下来值日。每个组员都跟每组的分数息息相关,特别规定每组学困生发言答对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就给所在的小组加5分,给学困生个人也加5分,学困生答错不扣分,而其他的同学答对只给1分,答错扣1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自己组的学困生,而学困生对所在合作小组的量化积分起到决定性作用,小组成员为了拿到更多的德育量化积分,每个合作小组都制订了自己的组规,如学困生给所在组加分了,由组长奖励他,会有“笔”、“本子”、“棒棒糖”、“免扫地牌”等。如果学困生在课堂上没有给小组加分,就会受到组员相应的惩罚。如“给组员每人一只棒棒糖”、“组内扫地时倒垃圾洗垃圾桶”、“请组员星期天吃肯德基”等。学生有很多的惩罚方法(老师不参与),他们乐在其中。

而学困生在自己小组以不可或缺的形象出现,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增加了他们在课堂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困生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用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困生的合作意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营造课堂合作兴趣的氛围,可在教室的墙壁或课桌上贴上具有合作意思的格言,如“团结就是力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用各种形式吸引学生,领悟合作的快乐。

二、针对学困生精心设计“三段式”的教学模式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方法”中包括“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反馈练习”。使课堂由紧张压抑变得轻松。学生在一个“百家争鸣”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变得“爱学、会学、乐学”。要改变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状,让学困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爱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模式上精心设计。

1.问题设计要精心。数学课堂上要让学困生快乐地接受新知识,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这就跟课堂的问题有关。如果问题设定过于简单,课堂合作小组就形同虚设,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偏难,课堂的教学进度就会受影响。所以,设计课堂问题时,要紧扣本课的重点、难点及训练目标,要让优等生吃饱,更要让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搜集问题,整理问题,对学困生抛出问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生成问题,如在讲授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时,先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把所遇到的问题写在纸上。如“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AS、ASA,那为什么没有AAA、SSA”;“老师,我对利用ASA、AAS证明两个三角型全等不明白”;“老师,我还是不会证明全等(这个肯定是学困生写给我的)”……。不同的问题有难有易,针对这些问题,精心设计数学课堂的问题就很必要。对于学困生不会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就让组员帮他解决,但先对学困生平抛出问题。如笔者会告知学生明天上课的前两个问题,明天的问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怎么来的?再出一道证明题让学生上黑板来做。

2.课堂合作讨论问题掌握好时间。先独立思考几分钟,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思考、发言、交流的机会。讨论6-7分钟即可。时间太长,学生容易走神,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好的也没时间帮助学困生理解。

3.课堂上用多种方式激励肯定学困生的表现。课堂上给学困生鼓励,可以有多种方式,用微笑、用眼神,当他在参与小组谈论时去轻声问一下,懂了没有,当他回答问题正确时,鼓掌并加分鼓励。当他答错时,对他的勇敢也要大力赞赏。总之,学困生课堂上需要老师的关心心态比别的孩子更强烈。

4.精心设计课堂作业,照顾学困生,作业批改特别关注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需要精心设计,难的题不会做时,要么放弃不做作业,要么抄作业。所以对学困生应特别照顾,留一些难易程度适合学困生的作业。批改时,也要时时显关爱。如作业进步了,则用言语表扬,或在班里当众表扬,让其感受老师处处关爱自己,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让学困生有效参与数学课堂问题的合作小组讨论,不仅体现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和鼓励、同学之间帮助,而且给学生营造了安全、宽松、愉悦的氛围,从多角度促使学生“爱数学、会数学”,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让其感受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向阳.新课程如何关爱学困生[J].人民教育,2002,(12).

[2]梁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海燕.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