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9 16:1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税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升了财税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维持稳定提升的趋势,需要加强在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及创新。财税体制属于整个基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核心,逐步完善该体制时还具有部分待解决的问题,对财税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造成影响,同时在监督方面的工作也很难彻底执行,因此实现财政财税管理体制创新化十分必要。
一、街道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十分重视乡镇街道的发展,针对街道发展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街道发展水平。在税收管理工作中,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工作一直是主要难 点[1],尤其是在财政财税制度、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问题主要如下:
(一)分税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基层建设中要求实施分税制改革,主要是明确划分中央、地方政府的税种以及权限,这种改革作用在于提升基层财政财税的管理工作水平。随着分税制政策逐步落实,也增加了政府所负责的税种项目,但是却降低了主体税种的数量,从而导致税收收入降低。对于乡镇、街道办事处而言,财税管理十分重要,乡镇街道的任务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等,需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服务供给等方面,才能达到预期的阶段性目标或是总体目标。在这种形势下财政财税支出的压力会逐渐增大,发生收支矛盾、结构不合理等情况。同时,在落实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已经不采取农业税的征收,在该方面和其他行业领域对比,其经济发展、实力等都比较落后,降低财政财税收入,同时支出不断增加,这种矛盾对乡镇街道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工作效率低。以往,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大都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后,政府对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零户统管模式需要建立并设置预算的编制[2]。在具体落实环节中,政府没有做到深入理解政策的要求,选用的管理模式依然为传统形式的,工作人员自身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会影响街道财政财税收入工作的进行。同时,在街道财政财税管理上没有配套实施政策以及具体细则,在财政费用支出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支出流程缺乏规范性,缺乏健全的预算编制体系,执行机制也不够严格,对财政财税管理体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造成影响,不利于持续提升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缺乏健全的财政财税监管机制。展开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具备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还需要设立相关的监督管理策略,才能保证税收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开展。而实际工作中,在街道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并没有专门设立监督制度体系,影响财政财税工作自主开展,部分街道会设计监督部门,但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目标,对于财政财税支出、收入等具有清晰的要求,在审核方面也没有规范性[3]。部分单位为了暂时缓解过重的压力,还会在其他项目的建设中挪用相应的资金,开展的投资行为等没有经过相关的监督部门来管理、审核,在处罚和处理违法事件方面也没有深入研究,从而不利于有效发挥街道财政税收工作应有的功能,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分析街道财政财税管理体制的创新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坚持并贯彻正确的财政财税理念,结合国家财政财税改革的新要求,保证在财政财税管理方面的科学性,促进乡镇街道经济水平发展。本文结合目前街道财政财税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创新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在政策方面的宣传力度。政策的落实需要加强宣传的力度,相关部门定期与纳税人进行沟通,通过提升纳税人的认知度来取得在纳税方面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提升纳税的积极性以及及时性。首先可以建立相关部门来负责财政税收,该部门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每年纳税额展开全面分析,其中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力量进行科学管理,对以往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将不同类型纳税群体出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寻找其中的工作难点,针对难点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政策,尽可能取得纳税人的理解。其次加强在政策方面的宣传,针对重点的业户进行面对面走访,为纳税人讲解合理纳税的意义,提高纳税人在纳税方面的认知度[4],提升其纳税意识,进一步传达国家最新的政策等,针对不理解纳税、不支持的纳税人可以定期展开交流,通过集中培训、政策宣传等渠道,对其固有的观念进行转变,能够更好地带动街道财政财税工作的有序开展,确保能够造成基本的工作任务,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保障的作用。
(二)建立街道财政财税管理制度体系并对其进行逐步完善。首先,相关部门需进一步重视街道财政财税预算编制以及执行内容,充分了解目前税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乡镇地区发展的需求,选择科学的方法以及手段对街道财政财税预算体系进行编制,落实责任分工并严格执行,对于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严格审批,定期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总结并分析,出现问题则立即纠正。其次,需要将基础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对于财政财税收入的流程、具体内容、方法等进行优化及完善,提高在财政财税资金专项方面的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收支分配方案,能够科学、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达到最好的支出效果。最后,加强财政财税相关部门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中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财政财税方面的经验以及做法,对街道财政财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提升。在完善其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纳税类型以及税收的范围进行合理划分,财政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各项财税收支,重新界定财税收支范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重新整合,实现财税收支透明化,构建能够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效管理体制,借助一些有效手段,尤其是能够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通过这些渠道培养更多的税源,将财税收支范围不断扩展。
(三)加强全面监督措施,进一步提升财政财税监管效果。首先,管理人员需要转换自己的视角,可定期开展相关的税收管理会议,通过设置纳税人学习班、交流会等活动的形式来让纳税人对自身权利以及义务具有足够的了解,站在纳税人的角度去思考,帮助其解决问题,促进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可设置专门的服务小组,小组中可纳入积极性较高的纳税人,纳税人真正参与到税收监督管理中,其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提升,形成监督合力。其次,加强培训措施,对街道财政财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提升[5]。可定期开展专业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法律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引导其深入基层,能够进一步了解一线的情况,对其服务能力、税收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提高的作用。现在已经步入信息技术时代,政府部门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建立专门的街道财政财税监管平台,联系到各个相关部门,针对财政支出、税收、税种评估等展开全面评估,能够对内外部审计水平以及监管效果起到提升的作用,通过全面监督、联合外部审计加强在税收方面的监督力度。
刚才市财政局吕丙局长对乡镇新的财政体制进行了说明,我再就乡镇财政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了解全局
财政是经济的杠杆,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趋势,作为我们分管领导应了解全局。一是我们的建设任务很重。我们现在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大发展需要有大支出,只有大支出才会促进大发展。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各项事业都需要资金支持,从而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我们的改革稳定任务很重。从改革看,我们还有180多家企业没有改制,2万多名职工的身份没有置换,事业单位改革还刚刚破题;从稳定看,“企业划归”人员、复退军人、干部、知青等历史遗留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三是我们的“吃饭”负担很重。全市有1.7万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仅按2万元/人计算,一年就需要3.4亿元,而我们的财政每年可用资金只有2.9亿元,缺口很大。今年仅因政策性增资、税费改革和教师工资、奖金统发等三项就增加财政缺口1.15亿元。四是我们的基层压力很大。乡镇政府财源少,支出压力大,我们的乡镇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来支撑整个乡镇实属不易。这就是我市的一本大帐,了解了这本帐,就了解了我们的财政,就能把握好财力的支配。
二、科学安排
财政是反映经济社会综合水平的窗口,是政权运作的基础。能否科学安排和管理好财政,是一级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能力强弱的反映。从数字中看思想,从数字中看导向,应该说老的财政体制安排是比较成功的,基本符合*的实际,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权正常运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出台了新的财政体制,主要体现三个原则:一是要保证“吃饭”。人头经费支出基本得到了保证,特别是压力最大的教师奖金,新体制规定教师奖金由乡镇负责考核发放。市里核拨的2*0元教师奖金是补助,不是基数,教师奖金每年只能增长,不能减少,并且明确要在次年2月底前一次性发放到教师手中。这一块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则教师地位重要,二则乡镇压力大。因此,我考虑宁可少上一只项目,多出让一块土地,也要解决这一问题。这一条政策至少在全绍兴市是没有的,市里是下了决心的,也请乡镇(街道)不要怠慢教师。二是分别对待。新的财政体制分平原乡镇、山区乡镇、街道和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四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体制,区别对待。三是导向正确。新体制突出了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乡镇招商引资项目越多,经济发展越快,其可用资金就越多,得到的实惠也越多。
三、培植税源
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培植税源是关键。乡镇要把注意力、重点和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税源培植”的理念,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要求,理清财源建设思路,加强乡镇财源建设,使乡镇财政有可靠的收入来源。就当前而言,培植财源重点是要搞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继续扶持个私经济发展;以工业化思路抓农业,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同时要加强税收征管力度,防止税收流失。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产业财税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压力,环境保护任务非常艰巨。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发展环保产业,一方面可以为防治污染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动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对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促进我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一系列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等政策措施。利用国债资金集中安排了一批环境建设、污染治理和环保产业项目。上述举措有力地拉动了环保市场需求,促进了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环保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
环保产业从业单位数量多、规摸小
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的结果表明: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从业单位中内资企业17367个,占单位总数的96%;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规模经济单位15536个,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86%;固定资产在1500-5000万元的中型规模经济单位1418个,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8%;固定资产大于5000万元的大型规模经济单位1190个,占环保企事业单位总数的6%;因而我国环保产业单位存在着数量虽多,但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且乡镇企业所占比例较大的问题。环保产业规模小、数量大,必然造成产业综合供给能力、供给水平相对较低,与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也说明我国环境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时期。
环保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环保产业包括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资源综合利用、环境服务三大领域。环保产品领域主要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药剂和材料等其它环保产品的生产经营。资源综合利用指利用废弃资源回收的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服务指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承包、设备成套、环境污染处理设施运营以及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三大领域中环境服务业还没有形成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相适应的环境服务体系。2000年的年收入近108亿元仅占环境产业总收入的0.6%。特别是环境信息服务、环境金融两个行业还仅仅是开展一些零星业务。
环境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环境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还不多,环保企业的环境技术综合供给能力普遍较弱,环境技术和产品与先进国家竞争的能力很弱,出口额很小,2000年不到10亿元。其原因是,环保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环境技术开发投资大、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环保市场监督不力,不正常竞争导致劣质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挫伤了企业的开发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环境技术监督制度不健全,环境技术标准化和环境工程技术队伍还跟不上环境产业发展的要求。显然,目前我国环境工程技术的总体供给水平与环保市场的技术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外企业的冲击
随着我国加入WTO,环保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特别是环保产品市场、环境服务市场和投融资市场,将在扩大环境投资、技术转让和贸易服务方面更加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抓住有利时机,加速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增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将以其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凭借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进入我国环保市场,并进一步谋求扩大市场份额。这将使我国基础薄弱的环保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环保管理体制不完善遏制了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
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环境保护的法律不健全,环保管理体制不完善,污染排放源和环境资源开发多、面广、分散,带来政府财政难以承受的执法成本。其结果非但导致环境投资效益的降低,也遏制了潜在的环境产业市场向有效需求转化。我国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还在不断加重,而环保产业产品又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许多企业应该使用环保产品而没有使用,有需求,而这种需求却没有体现出来。
政府干预环保产业的理论基础
环保产业的特殊性需要政策的大力扶持,发展环保产业,一靠政策,二靠市场,其中政策是主要的,原因是:
环境污染具有负外部性特征
负外部效应说明的是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损失的现象。当出现外部负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比如处在河流上游的造纸厂向河流排放污水,造成河水污染,而居住在河流下游的居民,由于污染受到的损失,却不能得到补偿。当出现外部负效应时,政府可以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关停或限期治理;也可以采取财政税收手段,征税或提供补贴。
环境保护的正外部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正外部效应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对其他人带来了利益,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却得不到应有的利益补偿。环境保护是一种为社会提供集体利益的公共物品和劳务,它往往被集体加以消费,它基本上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具有正外部性很强的公共产品。
环境保护涉及未来,而未来又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不确定性是指不知道可能结果出现的概率,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经济行为的风险。不确定性有两种:一是决策者不能控制因素,例如天气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不确定性;二是信息不对称,不能提供价格信息而引起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对环境保护部门影响非常大,因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不易精确确定,而且受外部非常规因素的影响大,投资的期限也较长。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对环保的投资和开发比较保守,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出面进行干预。
环境保护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其不能靠市场来提供,需要政府介入。而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从当前环保产业的状况考虑,政府应加大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加快发展环保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环保技术装备支持。
支持环保产业的财税政策的具体构想
开征环境保护税,拉动环保市场的需求
我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政策手段是征收排污费和规定排污标准。从1982年开始我国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征收排污费。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征收排污费存在以下问题:排污费征收制度缺乏刚性。排污收费不具有完全的强制性,立法基础薄弱,权威性差,调控力度不强,加之征收工作乏力,征收制度缺乏刚性,受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征收阻力大,拖欠、拒缴现象严重。收费标准偏低,征收范围狭窄,征收对象针对性不强且收费项目多而杂。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排污费的作用非常有限,难以限制企业排污,企业缺乏更多地利用环保产品和技术的压力,减少了环保产业市场的需求。在环保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强制性的环保市场培育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要用严格的法律和经济制裁手段,强行推广,培育环保市场。
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征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具有法律的权威性税收的强制性解决了排污费拖欠、拒缴的现象;税务部门成为唯一的征收管理部门,既有利于解决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的现象,又有利于降低征收成本。
环境保护税有利于调节环境污染行为,减少环境污染量
环境保护税可以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迫使企业负担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外部成本。企业的利润不仅是价格、产量的函数,同时也是污染水平的函数。随着企业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环境保护税也随之增加,从而使企业的总成本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相对减少。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减少环境污染,用更先进的减少污染的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可逐步开征以下环境保护税
大气污染税,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税基。水污染税,根据废水排入量和其污染浓度征收。固体废物税,可将工业废弃物、难以降解和再回收利用的材料制造、在使用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各种包装物纳入征税范围,在废物废弃前的生产和使用环节按产量和使用量予以征税。噪音税,按噪音强度征收。
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的环保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环保产业政策基本上属于空白,需要税收给予优惠与扶持。虽然过去已实施了一些环保优惠政策,但仍需加大力度。
增值税方面
应当将环保产业的增值税由现行的生产型改革为消费型。实现高科技产业增值税类型的转变,可以分为两步。第一,先允许高科技企业新增用于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以及厂房、实验室等生产用建筑的投资分期分批抵扣增值税,以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大科技投入。第二、对于企业购入的专利、特许权等无形资产,允许按合同的一定比例进入当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的力度。
另外,对企业治理污染所需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所用建筑的投资分期分批抵扣增值税,以鼓励企业更新设备,加大环保投入,拉动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
所得税方面
先行企业所得税对环保产业的税收优惠较少,仅对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应当扩大环保产业的优惠范围将环保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及环境服务业也纳入减免范围。且减免期限可由当前的3-5年增至5-10年,以利于起步阶段的环境保护企业尽快发展壮大,形成规模。
加大政府支出力度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最直接手段,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中被各国政府广泛运用,对环保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保证技改项目的环保投资力
国家规定技术改造资金的70%应用于环保投资。然而实际执行结果并不理想,大约只有2%-3%技术改造资金用于环保项目。其次,通过财政补贴、贴息的方式促进我国大型环保设备的生产。我国大型环保设备以进口为主,需要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发生产具有自主产权的大型设备和装备,加快有关设备国产化的步伐。同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共同研究,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
加速折旧
提高设备的折旧率以加速企业收回投资,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促进环保企业的发展与推动产业进步有着极大的影响。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并实行环保投资退税。
加强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工作
政府采购是可以影响创新方向和速度的一种政策工具,通过采购价格、采购数量,采购标准等,可以体现政策导向,影响和吸引风险投资家投资。政府应通过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和采购方式,制定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政府采购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资料:
1.周宏春,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2.6
2.李善同、刘勇士,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2.6
3.王水林,构建中国“绿色税收”体系[J],税务与经济,2003.4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由丁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社会性质转变历程,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权利到适当放宽限度的过程,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已经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防范经济危机,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牛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完善了财政支出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财政支小占国民牛产总值比重较大,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逐步减少,财政支出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财政支出占据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是与人均国民牛产总值增长速度相适应的,且经过财政绩效管理制度改革,财政支出的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公共设施建设、民生建设、利一会服务所占投入比例逐步上升,说明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初具成效,政府已经迈向服务型道路,并不断大踏步前行。
2.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
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便是财政预算,财政预算管理是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收支计划,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铺设好基础条件。我国的财政预算体制尽力过多次改革,现已形成较为规范化的体系,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作为原则和出发点,科学划分中央与地区的财政支支范围,按照税种类型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其中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种。此外,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的返还额度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依据全国增值税与消费税平均增长率的比例确定增长率,全国增值税每上涨百分之一,返还税收增长0.3个百分点。这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了财政预算体制,对引导社会经济运作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了税制转型
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收入型与牛产型三种,有助于提高税负公平,可优化商品模式、促进社会大牛产的发展。自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牛产型增值税对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均衡发展的制约性愈来愈多的暴露出来,我国政府及时转变战略,适应新经济形势,开始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逐步引导,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新型流转税收体系,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体,实现了由浓重计划经济色彩向市场经济灵活多变形式的发展,为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产业经济升级步伐。
二、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较为规范化的体系,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大范围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风险大幅提升,现有体制也逐步暴露…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财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财政税权高度集中
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受传统观念的桎梏,计划经济的残留影响依旧存在,加之我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税收高度集中的现状。中央掌握税收大权,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税收投入,但也带来了许多缺陷。我国领土面积广阔,省份多且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适合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若税权过丁集中,将会导致部分区域因政策不适发展脚步延缓,拉大区域差距,不利丁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2.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日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也不够系统,相关规定极为分散,也给财税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3.财政税收工作监管不力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现在职的许多财税管理人员并非专业人才,而是兼任,这些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且专业素质不高,自身责任感缺失,不仅给财税管理带来了不良影响,也使得财税监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加之我国现行财税监管法律规范较少,对于监管人员行为约束不足,导致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失误频频发生,甚至会出现徇私舞弊现象,极大地危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此外,财政税收的转移支付监管力度也严重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官员通过钻法令的漏洞,滥用资金、挪用公款,罔顾原则,致使财税收入转移支付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甚至根本未能实现其功效,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4.同税地税分设造成重复税收
我国现行税收机构常设置为地税和国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划分方式不统一和沟通不当等原因,大幅增加了纳税成本,重复征税的现象也时有发牛,挫伤了纳税人的积极性,加大了税收管理难度,不利丁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发展。
5.政府财政税收职能未能转型
就目前情况而言,相关部门仍将经济发展作为税收的第一支出,主要投资丁竞争项目,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致使公共基础设备较差,人民牛活舒适度得不到保证,难以实现“取之丁民,用之丁民”的纳税理念,造成社会舆论导向失衡,不利丁我国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针对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的创新对策
1.采取适当放权管理
如前文所述,税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丁地区按照自身特性和优势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区域不平衡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适当放权管理迫在眉睫,可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如国家税种还是由中央统一立法,地方税种立法工作可以适当下放,这样既减轻了中央立法部门的负担,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然,国家可对其工作进行监控和审查,确保放权限度适宜,避免因滥权造成腐败行为的滋生。
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应建立系统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挖掘财税制度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整体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财税管理意识
意识的提升是工作态度转变、工作效率提升的根本途径,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财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意识带动行为,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切不可流丁表面形式,对于地税要从区域自身特点出发,科学规划,规范立法。
4.提升财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是国家财政税收管理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于现有在职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其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可大力引入高素质人才,通过与高校对接的方式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管理团队,带动财税管理部门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重视对财税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工作热忱,引导其自觉投身国家财税管理事业。
5.建全财税转移支付体系
在全县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财税金融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形势下,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今天的财税金融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和任务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市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过去一年财税金融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分析和认清2009年全县财税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确定今年的奋斗目标,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财税金融工作。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迎难而上,务实拼搏,20*年财税金融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刚刚过去的20*年,面对严重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全球经济发展不利形势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奋发有为,全县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明显回落、结构逐步优化、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一年来,财税金融部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个中心,集中精力抓改革、千方百计促增收、突出重点保支出,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财政“保运转、促投资、扶产业、解民忧”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具体体现为“五个明显”。
(一)财税收支和存贷款总量明显增长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扩大融资规模,增加有效支出作为抓好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税收征管,融资思路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是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亿元大关,达4.42亿元,比上年增9100万元,增长2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2.21亿元,比上年增3800万元,增长21%。二是财政支出在收支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有保有压,支出总量继续扩大,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全县一般预算支出首次突破7亿元大关,达7.36亿元,比上年增2.03亿元,增长38%。三是各项存款余额28.3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增长22%,增幅居各县(市、区)第3位;存款主要来源于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了3.7亿元,增长26.3%。四是各项贷款余额16.7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增长28.3%,高出全市增幅12个百分点,增幅居各县(市、区)之首。1-12月份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发放3.3亿元。五是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65.7亿元,同比增加8.1亿元,现金累计支出70.9亿元,同比增加9.9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5.2亿元,同比增加1.7亿元,增长48.9%,较好的满足了全县金融市场现金流通的需要。
(二)征管措施明显强化
20*年,全县各级财税金融部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处理培植税源与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与可持续发展、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同步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征、管、查”为一体的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加强税源监控,做到应收尽收。共完成县级财政收入22128万元,其中国税部门完成4841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5884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403万元。一是税收征管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互补互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税收专项治理活动,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及时清缴各种欠税,促进税收大幅增长。二是非税收入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对煤炭非税收入的收费标准及分配比例等作了进一步调整,加大国有土地和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加强水资源费、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保证金等的征收管理。三是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逐步加大。全年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和专款4.89亿元,比上年增1.59亿元,增48%。
(三)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充分运用融资担保、开发投资、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撬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引导贷款投向,加大信贷投入,有效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累计争取国开行贷款22750万元,年内争取商业银行贷款3842万元投入到电力、教育、交通、城建、旅游等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为企业进行贷款置换;累计为中小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担保贷款7712万元。县级投入专项资金650万元对黑山羊、生猪、花卉、林业、辣椒等产业进行扶持;投入9044万元实施小康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866”工程建设;投入750万元实施50个省级重点村建设;投入4370万元加大水源点土地开发复垦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公共财政的惠及面明显拓宽
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实施积极的公共财政政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社会事业倾斜,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医疗卫生、生态保护、救灾救济、扶贫、教育等方面。投入教育专项经费2845万元,改造危房2.4万平方米,全县近6.6万名学生免交杂费、教科书费和学校公用经费1745万元。安排卫生专项经费3070万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紧实施,安排经费50万元解决了部分村卫生室建设,49.7万人次享受到新农合医药费补助2058万元。安排社会保障资金1443万元,做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并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农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和能繁母猪补贴及保险费4585万元。
(五)财税金融改革成效明显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深入推进。县、乡两级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完善了财、税、库、行间的联网平台,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授权支付改革试点逐步推行,“金财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建立健全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纳税服务、征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机制,优化了征管业务流程,不断加大税务稽查、代收代缴、以票控税、税法宣传、退税管理的工作力度,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政府采购规模逐渐加大,20*年全县政府采购近17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节约资金167万元,综合节约率为9%。
以上成绩是在宏观环境变化较大、自然灾害频繁、增收渠道变窄、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财税金融干部辛勤劳动的结果,县委、县政府对20*年财税金融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辛勤战斗在财税金融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攻坚克难,打好今年财税金融工作攻坚战
今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的特殊年份。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人们的意料。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致使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县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一是全县经济运行压力加大。以煤炭、生铁为主的矿产品价格暴跌,冶金、煤焦化、黄磷等企业纷纷压产停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减弱,房地产市场低迷,已开发的楼盘销量不到50%;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形势严峻。二是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中央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实施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对地方产业实施税收优惠,取消或停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源、税基明显减少。三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县级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财政刚性支出进一步增大;政府性债务逐年膨胀,已达6亿多元,并进入了还款高峰期,财政潜在还款和支付贷款利息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在全县财税金融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同时,国家出台了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必将为财税金融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主要有“四个新机遇”。一是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将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新机遇。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将会采取发行国债资金和向市民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拉动内需;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将下调存款准备金和降低银行利率,刺激消费。三是改善民生政策带来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把改善民生摆在了突出位置,通过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来拉动内需,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四是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倾斜带来的新机遇。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县的交通、区位、土地、人力资源等优势对“东企西移”具有很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有效把握这些机遇,合理利用这些机遇,必将大大缓解全县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压力,为保持全县经济的平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全县财税金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财税部门要严格按照市政府财税工作会议的要求,确保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700万元、比上年增2572万元、增长11.6%,其中国税5400万元、地税18000万元、财政1300万元。金融部门要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亿元以上,力争4亿元以上。
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压力大、担子重、困难多。各财税金融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切实把抓好今年的财税金融工作提到事关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善谋生财之道,善思聚财之方,善抓节支之举,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切实做到“五个狠抓”。
(一)切实增强紧迫感,狠抓财源培植
财源培植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动力。我县目前财源较为单一,除烟叶、煤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税收相对稳定并占一定份额外,其它产业和税种都比较散、小、弱,各级各部门要首当其冲抓好财源培植。
一是要加快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资金整合步伐。通过筹集资金和吸收实物资本等方式扩大资本金,努力增强担保实力,积极引导金融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为企业发展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更好的融资平台。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和办法,切实增强融资担保公司和开发投资公司的实力。
二是要强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工作。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和合理适度的授信授权,科学制订信贷规划,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要简化贷款手续,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促进结构调整、节能环保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要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要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煤炭、烤烟两个优势传统产业。继续培育壮大冶金、建材、电力等主导产业。做强做大蔬菜、花卉、中药材、畜牧、林业等特色农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稳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抓紧推进工业园区、高良水电站等在建工程和新入驻*的建设项目。
四是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力帮助企业做好土地、环保等手续审批及其他服务工作,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投资,让更多的项目支撑*经济发展。
(二)切实增强责任感,狠抓增收管理
目前,我县财政支出的增速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速,收支缺口越拉越大,而且从当前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分析,外生财力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必须把出发点和着力点放在增收管理工作上。
一是要健全财税收入征管体系。坚持“不收过头税,但必须做到应收尽收”的思想,坚决遏制越权减免税收和偷、逃、骗税行为,规范税收执法,严格依法征税。
二是要开辟增收渠道。两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出台或即将出台的税收增收政策,积极为县委政府想办法、出注意,严格把新的税收政策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增收管理方式,积极做好外税协调和引进工作。
三是要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尽快完善各类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不断规范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煤炭、土地行业的各种收费管理,做到应交费用应收尽收;切实加强水资源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收缴工作,努力使非税收入有大幅增长。要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加大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重组整合力度,通过股权、债权、公开转让、拍卖等方式,进一步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是要高度重视项目争取工作。紧紧抓住中央、省、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良好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产业导向,寻找政策的结合点,扎实做好项目调研、论证、申报等工作,千方百计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扩大外缓财力的增收。
五是要努力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切实加大财政信用资金的回收力度,继续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回收工作,不断回笼财政资金,减轻财政运转压力。
(三)切实增强危机感,狠抓节支工作
今年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各级各部门务必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狠抓节支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解决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上。
一是要加大“三农”投入。财政、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健全完善惠农补贴发放管理体系,认真落实好农民种粮综合直补、退耕还林、燃油价格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的发放工作,坚决杜绝截留、抵扣直补资金的现象发生。要整合资金,加快推进第二批“866”工程、小康示范村、省级重点村和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改善和保护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是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优先解决好养老保险、职工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贫困学生上学等经费支出。
三是要确保重点支出。要多方筹集资金,最大限度满足新兴产业的培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投入,努力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基础、强支柱。
四是要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思想。做到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零增长”,即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出境经费实现零增长要求落实到位,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四)切实增强使命感,狠抓财政监管
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要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严格把好财政预算和执行关,对专项资金的预算要全部细化到项目,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审批制度;要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授权支付范围,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
二是要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今年,要把财政监管的重点放在扩大内需项目、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上,要把人大、审计、财政监督结合起来,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监管的工作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大财政综合执法检查力度,对各部门的非税收入、政府采购、财政票据、各种收费及会计基础规范等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目前,“小金库”现象又有反弹迹象,财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最大限度地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三是要强化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覆盖面,按照“四个公开”的要求,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努力节约行政成本。各类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公开招投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确保资金用到实处,审计部门要利用前置审计、变更审计等多种审计方式,继续加大对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做到“不枉花一分钱”。
四要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整合的管理机制。集中财力扶持重点、连片开发,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及时研究和探索项目资金整合的新途径,尽早把同类和相近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集中财力解决好某一建设项目或某一地区的产业发展。请兴荣副县长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实施方案,先行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
(五)切实增强荣辱感,狠抓队伍建设
队伍素质高不高、机关作风正不正、工作纪律严不严、部门形象好不好,直接决定着财税金融工作的效率和成败。各财税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努力做到“三个提升”,树立“一个形象”。
一是要提升政治素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铭记崇高的人生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自身修养。
二是要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强化业务技能培训,不断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深入实施好“四项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升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
三是要提升创新能力。广大财税金融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前瞻意识,跳出财税金融去研究促进财税金融增长的好措施、好途径和好办法,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
关键词:业务财税 银行 账户管理
一、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现状
(一)业务财税的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进一步细化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银行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管理制度。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手中的钱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多的金融管理部门来管理和规划人们手中的钱,使人们具有安全感。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指银行客户业务账号的财税管理,根据银行客户业务账号来收取所得税。而且银行对于银行客户中的不同业务账号的财税管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应该对应不同的税收。银行账户分有不同的种类,例如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账户、单位结算账户、个人账户等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银发[2007]154号)文件简化了单位账户向个人账户转账的付款手续,使得很多单位利用漏洞将单位款项转入个人账户,使得偷税漏税、逃避债务等现象屡有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细化业务财税的管理,使之具有明确的规定,避免偷税漏税现象的产生。
(二)账户的信息资料缺乏有效的核实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现代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有很多诈欺手段越来越高级,越来越难以让人察觉。很多人为了得到银行赞助,获得巨额的利益,不惜违法来伪造、编造证明材料来欺骗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或者伪造一些房产证书来向银行借取贷款,最后卷款而逃,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我国在建国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很多机构选择开始各类的银行,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银行的发展并没有与其他机构联系起来,很多方面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很多银行大都是独立发展,没有与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民政部门等核发证件的部门联网,使得银行不能准确核实开户人的申请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大多都是凭经验处理,使得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银行商业法》中对贷款的条件、审查、发放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却没有对申请人或企业的账户资料的真实性的检验和账户管理,使得银行的资金管理上面存在很多的漏洞,外在表现出来的资本充足率比实际的多。
(三)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之间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个人的信用账户、单位的经营账户也越来越多,单纯的纸质管理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银行应该建立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对于业务财税的账户管理都缺乏系统的管理,对于同时以个人名义开启的所有个人活期账户都应该统一进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使个人信息整体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处理。银行对于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没有系统的规定,导致很多时候出现串户的现象。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银行每年都会补充、修改、完善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通过对一年的工作情况和客户管理情况,来改变银行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些补充往往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没有系统把握管理制度中的矛盾冲突,使得业务财税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很多政策的改进都只是对于某一个情况,没有联系其它相关的类似案件,导致很多条款都只是片面的、不连续的,甚至缺乏实效性。
二、提高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运用的改进方法及其具体运用
(一)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
在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上,银行应坚持科学、合法、合规的原则,来进一步细化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例如对于临时账户,由于其特殊性及其短暂性,在有效期内应该具有和一般用户相同的权利,但是其业务税收可以和一般账户有所区别。另外对于单位用户账户由于其收费管理、使用管理、交易时间限制较个人账户更为严格和复杂,较之个人账户应该缴纳更多的业务税收。很多单位都借法律漏洞故意办理个人用户来减少业务税收,银行应进一步加强在单位账户的真假性上的管理,加强单位账户的税收管理。按照总行规定对结算业务收取相关费用,无多收或少收现象,对于业务要做到及时查询查复功能,不能任意截留或挪用业务资金。明确账户的性质,避免财政资金多头开户,各级财政管理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避免资金的随意化。细化并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相关要求,严禁出现偷税漏税和洗黑钱的违法行为,完善业务财税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对于相关人员的欺骗行为,银行应移交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按规定按规定实施处罚,决不能因关系而纵容违法行为的产生,既减少了银行的法律风险,也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
(二)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和管理体系
现代信息越来越发达,高科技产品也越来越多,网络科技也逐渐越来越流行,网络运用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传统的管理系统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现在人民关系越来越复杂,身份真假的判断也越来越扑朔迷离。单纯的纸质鉴别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这就需要我们银行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体系来鉴别账户申请人的证明材料的真假性。银行可以与相关信息部门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核实数据库,将个人的信息、单位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情况联系在一起,便于核实相关申请人、申请单位的信息,既可以避免偷税漏税的现象发生,也可以降低银行的商业投资风险。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样的,如何有效的管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银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客户的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在与客户交易的同时,区分并选择客户,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向客户推荐适当的业务。银行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库系统,其中应包括客户信息、客户查询、客户业务、客户分类等等,这样对于客户的业务办理、业务税收都既清楚又明白,避免了逃税现象的产生,既便利了客户,也有利于银行的金融管理。
(三)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银行正常运行的根本,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是确保我国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财税、账户管理制度也出现了很多弊端,银行账户管理的不透明性、信息反馈的迟缓、截留财政资金、偷税漏税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需要我们重点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我国的财政安全。要加强账户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银行账户的动态监控,严格控制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对个人、企业、单位的账户开立进行严格审批和分门别类,避免企业随意开立、变更和撤销账户,对于多头开户或者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都应该拒拨资金。第二,建立完整细致的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清楚的掌握单位银行账户的具体情况,便于对资金的去向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而且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可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日常财政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工作效益。同时便于国家财政部门的检验,一目了然。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并加强内部监控系统。银行内部要设立财政监管部门,定期对各部门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避免银行内部人员与单位的违规行为。财务监管部门对所属单位各职能部门,定期检查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统筹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并与有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检讨会议,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批评指正,对相关责任人员按规定进行处罚。负责所属单位的税务工作,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税务关系,按照国家税务法规及时足额申报缴纳各项税费;做好税务筹划,合法降低税务成本,避免偷税漏税现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趋激烈现代商业银行竞争环境中,业务财税对银行账户管理和如何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银行应加强业务财税的管理,加强与国家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明确规定业务财税的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管理规定,建立系统的网上核查和管理体系,完善财税、账户的管理制度,使之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效性等手段都能有效提高业务财税在银行账户管理中的运用。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提高银行的账户管理制度,维持稳定的金融秩序。
参考文献:
[1]关萤雪,赵岩松.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问题略论[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主要是由财政税收管理构成,激发该类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可以提升财政税收管理的水平,而且还能保证财政收入可以不断的提高。办事方法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办事方法是做好税收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在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办事方法的推陈出新。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规范化的转移支付
笔者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各政府部门之间发生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常见的问题有资金往来的流程欠缺规范、资金使用率不高、资金转移的周期过长。中央政府的工作主要负责的是工作室财政收入的管理,而地方政府的工作主要就负责财政的支出。中央政府通过对分税制度的改革,将财政收入的中央集中比例进行了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纳税人们不偷税漏税的问题,从而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协调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我国政府转移支付主要由财力性转移支付、税收的返还以及体制互补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其中,各个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加以改善。一方面,转移支付总量中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过高,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小,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对地方财务的均衡给予呈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高税收返额度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多的差距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同时,税收返还比例在不断的逐步加大,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造成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水平改善逐步的减慢。另一方面,在政府转移支付过程中也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在政府转移支付的过程中常常发生财政截留和资金支出不透明等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所涉及到的支出项目非常繁杂、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造成核查工作施展相对困难,为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政府转移支付的源头就要做好把关的工作。
(二)财政监督力度需要加强
我国财政税收机构的改革在不断的发展,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减轻了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力度,从而撤离和兼并了一部分财政税收机构的工作人员,因此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从而影响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滞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质量的下降。甚至在我国一些地方还没有设立相应的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部门,在这些地方没有对于日常经费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日常经费自由配,而且缺乏专门管理财政税收工作的专业人员,造成这些地区的财政监督力度大大降低。
(三)民主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针对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部分省份和市级地区并没有真正做好财政工作的民主管理以及政务管理的工作。在我国财政税收的工作过程中,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是我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中一项中心且重要的工作任务。当中,民主理财和财务信息的公开就是民主管理体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我国财政税收的实际工作中,虽然也有不少地区和单位在其内部建立了专门的监督工作小组,但是大部分工作小组的成员并不是通过真实的民主选举而产生的,而是根据部门领导的安排进行任职工作的,这样的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真正的监督作用,大大的降低了监督的力度。
二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建议
(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系统,建立透明、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在财政转移支付系统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在各地区要设置完善各省、市级的财政转移支付系统,这样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使一般性转移支付在所有的转移支付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并合理的调整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从而使财政转移支付达到最合适的结构比例。其次我国应当对税收返还等管理制度进行加强和改革,这样才能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最后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建设当前我国透明、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保证政府收支平衡
建立完善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不仅符合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同时也可以通过改革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想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达到合理,必须规划好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央政府可以适当的提高收入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政府财政的收支达到平衡;通过直接增加中央财政支出的力度,加强财政税收的全面管理,认真解决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该适当缓解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在简化的客观要求符合行政改革;除此之外,我国中央政府还应当对某些地方政府的资金支出权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财政支出权利,也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地方政府支付财政税收管理的改革机制,使地方政府更高效的工作。
(三)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进行深化改革的最主要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民对于种植工作的兴趣,国家应该适当降低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从而降低农业的生产的成本,除此之外应当对我国的农业税收的项目进行适当的减免,对我国的税收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不只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必要职责,同时也是带动我国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利用合适的途径来进行招商引资、吸收新的先进技术和扩大生产的规模。政府部门可以合理的将“合同制”运用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当中,这也是实现我国财税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地方对财政税收的自,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得以加强,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财政税收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永恒存在的话题,制度的创新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和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只有协调好中央政府与不同级别政府的关系,才能真正的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
(四)国税与地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两者之间的协调体制
我国的税务机关应该对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进行适当的梳理,完善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调体制。我国中央政府在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基础上,除了极少数的省份外,我国大部分省份和市级地区对国税和地税都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税收征管的机构。目前,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份和市级地区已经开始对国税与地税合作办公进行实验。全国各省份的不同地方的国税与地税机关应该多进行信息交流,当对我国出台的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各省份之间应该进行共同的探讨,大家合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之间良好的协调,这样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总之,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完善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财政体制的建立应该与我国目前的事权相匹配。调整我国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规划,建立健全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对我国省级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合理的梳理,这样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才能高效的进行,并且把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于道”,有了为祖国繁荣昌盛的理由,并且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发挥人民群众的缴税主动性,让人民群众看到祖国富强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让民生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国的财政税收才会更加的顺利。
作者:姜周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运行,企业税收筹划的理念也开始逐渐被各大企业重视起来,在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税收筹划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好税务问题,就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缴纳税费超过自身税务筹划的合理目标,一定程度上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避免企业内部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企业要有效地采用税务筹划策略。在采用的同时,企业还要与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运行特色相结合,针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企业经济的运行情况,制定出一套有效的企业税收筹划策略,为企业经济长期、有效、平稳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前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先计划和安排,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税管理活动。为此,我们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以及公共的财务政策
公共财务政策表明,我国政府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供给公共产品的服务责任。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府是没有办法提供无偿服务的,必须由企业支付相应的费用。换言之,企业的这类费用主要通过我国政府借助其自身的权利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人民进行强制性的收取而得到的。很多人都认为税收应该具有无偿性,但实际上税收的无偿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对税收的无偿性进行分析。
(1)当企业在缴纳税款以后,企业就可以从政府方面而获得相应的服务。
(2)企业在享受政府相应的服务的同时,还要向政府进行缴纳相应的税务。在这过程中,政府要售出一定的公共服务产品,企业再购置政府的服务产品,令税收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所流动的物质产品。所以,事实上,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本身就不是等价,也就是当企业对政府少缴纳税款或者是不向政府缴纳税款,企业依旧可以享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为此,有很多企业为了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企业往往会去选择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政府服务,与此同时,还会有目的性的减少政府公共产品服务成本。
2.高新企业的税收筹划以及相应契约理论的分析
从目前我国的契约理论来看,契约的综合结果为企业,并且包括了企业与企业、个人以及政府之间所订立的契约。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同一个体系契约活动中,都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利益关系。在这种企业当中,税收成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相连接的纽带,它不仅可以令企业按照税法去缴纳税款,还可以去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政府的公共服务。由于企业中实现最大的经营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所以,税收也被归纳到企业的投资成本当中来。对与企业的经营者而言,他们会认为企业税收越少越好,而政府则认为税收越多越好。通过契约理论的分析表明,企业具有税收筹划的动机,政府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为筹划提供了空间,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可行的。
二、基于财务管理形式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税务筹划的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筹划是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始深入地了解财务管理的内涵,把税务筹划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中。
1.企业财务管理目的给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
企业税收筹划目的从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目的。财务管理目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的要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即降低税收成本。无限制地降低税收负担和成本必然导致其他费用的产生及税务风险的形成。因此只有充分权衡筹划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确定最佳筹划方案,才能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2.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给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
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其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针对企业价值实现的管理制度而进行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对象是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企业的流动资金,它的存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可以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以企业的资金流通为主,去实现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企业税务筹划的具体内容为企业内部的各项税务收支,也就是企业给予政府一定的税款,并且企业本身可以去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的税款。这种纳税的方法是在政府机构强制要求下而进行的企业依法纳税的行为,它使企业纳税缺少了选择性。如果在征税期间,企业无法及时的缴纳相应的税款,则会给企业的形象带来一定的消极的影响,不但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名誉,还阻碍了企业长期平稳健康地经营发展。为此,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者必须认清税收对企业资金流动所带来的影响,对企业内部税收成本进行深入了解,根据相应的税收法规,制定出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税务筹划策略,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期间资金的正常运转。
3.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给税收筹划带来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主要工作包括企业的财务规划、财务决策和财务监控。税务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企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扎实做以下三方面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将有力地保障税收筹划取得理想的效果。(1)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2)培养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组建税收筹划团队,不断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使财务制度得到落实;(3)灵活选用会计处理方法来进行税务筹划。如:研发费用的确认、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等。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在理论和实践的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风险比传统企业更大。只有充分认识税收筹划的必要性,落实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有效规避税收风险,才能让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竞争力,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亭,论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J].市场研究,2004(11).
[2]郭李红,白酒企业消费税纳税筹划研究[J].品牌(理论月刊),2011(04).
[3]方莉君,企业税务筹划内部环境探讨[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6(06).
[4]刘一鸣,税收筹划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