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券商投资收益

券商投资收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券商投资收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券商投资收益

第1篇

12只券商股被减持6.7亿股

12月9日在本轮行情冲锋陷阵的券商股却突然掉头领跌,此后几个交易日也均在大幅调整中,不过在此之前手握券商股的“大户”们却早已实现高位套现。

11月以来截止12月8日,19只券商股全部大涨,平均涨幅为109%。涨幅最高的是光大证券,高达175.5%,在此期间涨幅超过100%的券商股多达10只。在券商股大涨的背后,套现潮已悄然而至。Wind数据显示,今年11月1日至12月8日期间,12只券商股被重要股东减持,共计被减持44次,涉及6.7亿股,累计减仓参考市值92.44亿元。

其中国海证券在此期间被减持13次,减持次数最多,涉及4个股东,共计1.7亿股,减持仓参考市值是23亿元。其次是海通证券,被减持6次,涉及2个股东,共计2700万股,减持仓参考市值是4.2亿元。除此之外,东北证券在此期间被减持5次、长江证券和方正证券均被减持4次,华泰证券被减持3次,广发证券、山西证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各被减持1次。

目前来看,华泰证券被减持股数最多,达到2亿股,参考市值为19亿元。其次,国海证券也遭遇减持超过1.6亿股,参考市值高达2.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1日至12月8日期间,并无重要股东对券商股进行增持行为。

17家公司减持券商股套现51.5亿元

事实上,牛市中,除了以券商股受追捧外,上市公司持有的券商股影子股也会间接受益。高涨的股价给券商股的股东们带来了兑现收益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在12月9日,券商股迎来大幅调整前,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实现了高位套现。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17家上市公司减持券商股36916万股,共计套现51.5亿元,中恒集团成为大赢家,是减持券商股最多也是套现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该公司通过3次减持国海证券5648万股,累计套现金额高达9.9亿元。索芙特、华茂股份紧随其后,两家公司分别减持国海证券、广发证券套现7.4亿元、6.2亿元。此外,中粮地产、桂东电力、郑州煤电、兰生股份、哈投股份、锦江股份、南京高科等7家公司均通过减持券商股获取收益达1亿元以上。

观察以上个股,多为持有限售股解禁减持的情况,但也不乏“独具慧眼”通过二级市场低价增持再高位减持的案列,三季报显示,南方汇通在报告期内从二级市场购入海通证券293.44万股,截至三季报末,公司共持有海通证券2064.36万股。而根据其最新的减持数据,该公司近期已通过减持海通证券200万股获取3323.92万元的收益。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涨的股价给也让那些多年持股未动的股东们怦然心动。12月6日,宏图高科公告称,12月1日至12月2日,减持华泰证券无限售流通股443.56万股,占华泰证券总股本的0.079%,本次减持共产生投资收益8667.39万元,占公司经审计的2013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的28.07%。经查,自华泰证券2010年上市至今,宏图高科从未减持过华泰证券,如今华泰证券股价的大幅上涨令其也坐不住了。

高位套现助上市公司业绩大增

无疑,高位减持套现有助于上市公司年度业绩的增长,也将为其提供了可观的现金流。 以桂东电力为例,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217万元,同比下滑31%;但是由于11月下旬开始密集抛售国海证券,公司全年净利润料出现较大提升。

11以来桂东电力6次公告表示,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国海证券,并将投资收益计入公司2014年度损益。而以上减持套现参考金额可达5. 4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桂东电力通过抛售国海证券股权资产所获得的证券投资收益,甚至要远远高于公司主营的电力业务所实现的全年净利润。

第2篇

关注互联网金融产业链的投资

不同金融子行业受互联网冲击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其决定因素包括行业准入门槛、专业化壁垒、市场化程度。综合分析,受冲击程度从大到小的是银行>券商>保险。

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有三条投资主线:拥有流量入口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金融企业、转型的金融IT公司。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流量入口价值最大。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客户流量,流量创造价值。流量是否能成功变现,关键在于用户体验。好的用户体验能够实现长期有效的客户变现;相反,损害客户价值的用户体验不能使变现持久。

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合作需要具备两点优势:体制灵活和自身具备业务优势。前者包括管理效率高、激励机制到位、线下网点较少,掉头容易、股权灵活;后者包括产品优势、项目优势和定价及风险控制优势。

而金融IT的转型则是指从软件商到运营商的转型,它说明在网络时代,平台的价值大于技术的价值,需要优选真正具有转型价值的公司。

证券行业:从券商到投资银行的质变

2014年以来,加杠杆持续使得券商逐渐回归投资银行本质。目前,券商行业杠杆率从已1.3倍提升至2.6倍,杠杆率上限6倍(有望提高至11倍),国外投行均在10倍以上。

随着类贷款规模的提升,衍生产品发展带来做市交易等业务的开展,净资本规则进一步放松,更多融资方式的放开,券商加杠杆过程将会持续。

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体系,间接融资占社会总融资额的75%以上。银行总资产为170万亿元,而券商行业总资产不到3万亿元。随着降低市场融资成本的要求,直接融资占比将逐步提升,带动券商大投行业务的发展。由此,券商核心竞争力的变化将由渠道向人才转移。

随着营业部设立的放开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券商原来的渠道为王的行业格局被打破;券商的核心竞争优势向人才转移。具有良好激励机制的公司将能吸引更好的管理团队和业务团队。

因此,积极看好证券行业将发生质的变化:1.行业加杠杆持续,从通道提供商向资本服务商转型;2.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移带动大投行业务的发展。

保险行业:确定性最强的子行业

保险行业两大催化剂推动板块上涨,一是政策催化: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养老保险2015年或将启动。递延养老试点在全国推广后,预计将为寿险行业带来两位数的保费增速;二是投资催化:股市近期走强,大盘持续回暖。保险作为唯一能加杠杆投资股票的金融机构,在牛市行情下投资收益弹性大。

在资产端,投资渠道放开后保险公司逐渐将部分股权资产及存款的投资比例转移到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高收益新型固收类资产中,预计未来投资收益率继续稳步提升;同时降息将带来债券价格的上升,股市走强均利好保险公司投资端。

在负债端,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竞争力下滑,且投资收益率提升增加保险产品吸引力,资金回流保险助保费进入上升周期,预计2014年的投资表现将使2015年的保费维持高增速。同时4家上市险企普遍重视个险渠道,预计价值增速也将持续改善。

第3篇

这家老牌上市公司的主业原本是医药制造,在许多医药类公司业绩向好的最近几年,金陵药业的主业毫无起色,最近两年的业绩甚至连续下滑。与此同时,公司却对炒股情有独钟,不但重金投入炒股,而且每年买卖股票的数量多得令人惊叹,有时百余只,有时数百只。

从最终效益看,金陵药业炒股水平非常低下,不仅垃圾股、蓝筹股和题材股通吃,还偏爱短线操作,也因此被称为A股市场上的“超级大散户”。

对于这个不务正业的炒股痴迷者,券商研究机构大都敬而远之。据记者查询,最近一年来,几乎没有券商为金陵药业出具研究报告。

“这种不用心经营主业的公司,不在我们的关注之列,对这样喜欢从事证券投资的公司,我们也很难判断其业绩好坏。”上海一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对《新财经》记者直言。

每年经手数百只股票

金陵药业早在2006年就开始炒股,从财报数据看,公司当年的短期投资中包含了47只股票、7只基金。得益于当年A股牛市行情的启动,炒股和买基金最终为金陵药业带来了8000多万元的收益,约占公司2006年全部净利润的四成。

自2007年开始,金陵药业开始大规模投资股票。那一年,A股市场迎来久违的大涨,上证综指也创下6000多点的历史新高,这使得当年金陵药业炒股也取得很大收益,大赚2.68亿元,占金陵药业全年净利润的八成以上。

正是因为连续两年尝到了炒股的甜头,原本以医药制造为主营业务的金陵药业从此痴迷炒股,且一发而不可收拾。与许多机构的炒股思路不同,金陵药业每年都喜欢大量买卖各种类型的股票,经手的炒股数量多得令人大跌眼镜。

从年报数据看,公司2007年就买卖股票约350只,2008年买卖股票214只,2009年买卖了342只。2010年,公司买卖的股票更是超过500只。

以2010年为例,在全年240多个交易日里,金陵药业经手的股票多达510只,这相当于公司平均每天要买卖两只股票。在公司2010年的年报中,仅股票买卖的清单就多达14页,足足占据整份年报1/3的篇幅。

如此大手笔炒股,最终收益却少得可怜。仍以2010年为例,公司2010年初始证券投资金额为1.97亿元,持有的证券投资账面值为1.93亿元,最终全年损益为139万元。如此算来,全年收益率仅0.7%,远低于2010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息。

2011年,金陵药业共投资了1.57亿元买卖300多只股票。2012年公司的炒股热情依然不减,买卖股票数量仍然多达170余只,在整份年报中,有长达5页的股票买入记录。这些股票既有*ST吉药、*ST高陶这样“披星戴帽”的股票,也有万科A这样的大蓝筹股,投资风格复杂多样,投资行业包罗万象。

从财报看,金陵药业2012年在证券类投资中增加了一些投资品种,共买入了2只债券、5只基金,还有170余只股票,“期初”共耗资3279.77万元,但这些证券类投资全年亏损300余万元。

炒股水平低下

尽管金陵药业每年重金投资证券市场,且大批量买卖各类股票,但公司近年炒股收益一直很差,并屡次出现亏损。公司2008年炒股亏损约1.29亿元;2009年赚取收益3000余万元;2010年赚取的收益大降,约为140万元;2011年炒股亏损超过3400万元。

操盘水平低下,是金陵药业股票收益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金陵药业是家奇怪的公司,不论从买卖股票的数量看,还是从其在炒股方面投入的资金看,俨然是一家基金公司,但从其操作风格看,炒股的水平很差,更像一个很外行的散户。”北京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以上观点得到了事实的印证。数据显示,金陵药业2007?2011年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23%、–19.11%、16.85%、0.72%、–22.05%。不难看出,这5年间,除2009年投资收益率偏高外,其余年份的回报率均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为负收益。

以2011年为例,由于证券市场动荡不安,金陵药业当年共投资了1.57亿元买卖200多只股票,亏损超过500万元,加上仍持有的股票和基金2900多万元的浮亏,金陵药业全年投资亏损超过3400万元,这样的收益率可谓惨不忍睹。

金陵药业炒股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缺乏专业配置逻辑。“股票买卖随意性很强,这和普通散户操作毫无区别,丝毫看不出专业特征。”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另一个表现是缺乏对大势和行业的判断。以2011年为例,从2011年4月开始,A股市场呈现出持续下跌的走势,市场成交量始终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但在行情如此不佳的背景下,金陵药业仍然不断地买进卖出。

另外,国内房地产市场2011年处于政策调控之下,房地产板块指数全年跌幅超过了20%,远离房地产股似乎已成业内共识。但金陵药业仍对房地产股充满热情,2011年买卖格力地产,结果亏损;买卖深振业也出现亏损。

作为一家机构,金陵药业炒股风格如同一个散户,从数据看,金陵药业多数股票持股规模都只有几万股,甚至有不少以500股为单位的打新所得,这是名副其实的散户作风。比如,金陵药业曾动用两万多元打新,买入常宝股份1500股,最终只赚得令人哭笑不得的20元。

在操作中青宝时,金陵药业竟然只买了100股,赚进68.03元之后便将其卖出。还有些个股,金陵药业只买了500股或1000股。

“对于投入上亿资金炒股的金陵药业来说,这样的操盘类似普通散户。”上述投资人士表示。

净利润连续3年下滑

与炒股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陵药业的主业长期萎靡,最近3年,公司净利润更是连续下滑。

公司2010年净利同比下滑近13%;2011年在在营业收入同比微增的情况下,净利同比下滑14%;2012年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13%。

《新财经》统计了金陵药业近10年的财报数据,结果显示,过去9年,金陵药业的营业收入自2004年的10亿元增至2012年的23亿元,几乎翻了一倍,但净利润并未因此大涨,2004年净利润为1.12亿元,2012年的净利润也只有1.44亿元。

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过去10年间,金陵药业每年的净利润始终都只有1亿元出头,几乎没有任何增长,这与绝大多数医药类上市公司10年来的大规模发展形成了巨大反差。这或许是券商研究机构无心为其出具分析报告的主要原因。

因参与股票交易频繁,金陵药业净利润受投资收益波动的影响也很大。金陵药业在2007?2011年这5年间,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虽然持续下降,但每年的销售收入水平相比前一年同期仍有一定的增长,而其净利润的增长率则有较大的变动。在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和2009年的暴涨之后,2010年和2011年,公司的净利润都与营业收入的增长背道而驰,呈负增长状态。

梳理金陵药业近年来的业绩变化情况,不难发现,其净利润受投资收益影响很大。2007年由于炒股大赚,使得公司在主营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投资收益仍带动净利润同比大增四成;2008年由于炒股巨亏,使得公司当年净利润大幅下滑,极速缩水至8000多万元;2009年由于投资收益大增,使得公司全年净利润同比大增167%;2010年由于投资收益同比大降五成,使得公司净利润的增长有了较大的压力。

投资收益高,公司业绩就好;投资收益差,公司净利润就下滑。这几乎成了金陵药业近年来不变的规律。相比之下,主业却成了摆设。

实际上,金陵药业上市后也一直有自己的重头产品,比如其生产的“脉络宁注射液”就家喻户晓。该产品自1986年推向市场以来,这个独具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品一直是药品市场的“常胜将军”,并且占金陵药业主业收入的半壁江山,但近年毛利却出现下降趋势。

湘财证券一名研究员对记者解释称,由于脉络宁注射液销售了很多年,市场比较饱和,因此销售增长乏力。而近年由于产品降价及原材料涨价,脉络宁的毛利率下降较快。

金陵药业董事长沈志龙此前也表示:“这几年,脉络宁注射液毛利率是下降的,主因是药材采购成本上升。”

对于金陵业的主业不振,中投证券的一份报告认为:“公司的营销能力比较弱,主要产品销售由下属子公司南京华东医药来完成。一直以来,公司主动营销的观念也比较淡薄,特别是脉络宁注射液早几年的供不应求造成了公司在营销方面的不思进取。另外,相对于同行的其他企业,公司营销手段也比较落后,这也是公司产品销售增长较慢的重要原因。”

“炒股公司”应当远离

放眼A股市场,像金陵药业一样爱炒股的公司并不少。统计显示,2012年业绩的2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900多家参与证券投资,占比近四成,投入金额超过6000亿元。

比如此前在资本市场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哈投股份(600864.SH)就因炒股而出名。哈投股份2012年正是通过出售民生银行股票4500万股,实现投资收益2.65亿元。该公司去年全年营业利润为3.46亿元,而投资收益多达3.45亿元,投资收益至少每年都可以达到其营业利润的80%以上,而其投资收益主要是炒股票。

雅戈尔也一直热衷炒股,去年投资68.95亿元持有22只个股。

就连一些大型国企上市公司也热衷炒股,国内保险巨头中国平安(601318.SH)在证券领域的投资就非常惊人,2012年年末仍持有包括可转债、A股、港股等27项证券类投资项目,投资金额高达750亿元。但重金砸向证券市场,并未为中国平安带来收益,中国平安2012年股票投资亏损达95亿元。

2012年,中国交建(601800.SH)投资了28只个股,投资金额为32亿元;海螺水泥(600585.SH)炒股金额高达45亿元;华能国际(600011.SH)也用了37亿元炒股。

另外,大唐发电去年持有证券个数为17个,投资金额为14.33亿元;宝新能源去年投资金额为12.7亿元;皖能电力去年的证券投资金额为5.86亿元。

多名证券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过多资金涉足股市,其资产必然会发生从实物资产到虚拟资产的质的变化,从而大大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而最终的损失都会由投资者买单。

第4篇

佣金率继续下降空间不大

截止2009年底,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42.01亿元,同比增长36.83%。2009年公司股基权交易额约为3.91万亿元,同比增长85.24%,市场份额略微上升到3.14%,市场排名仍为第10名。第四季度公司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2010年1-2月已有所回升。

受激烈竞争的影响,公司2009年净佣金率从2008年的0.12%下降到0.09%。公司净佣金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营业部集中在广东和浙江两个行业竞争激烈的地区,按营业部口径,来源于该两个地区的营业收入在公司全部营业部营业收入的52.04%。

2010年公司通过新设网点和继续完成服务部升级,进一步完善网点布局,在5家筹建的营业部开业后公司营业网点数量将达到102家,预计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增设新网点,从而夯实公司盈利增长的空间。除了外延式扩张,公司还通过推广实施经纪人制度和推进银行营销渠道,提升服务品质,以实现内生式增长。我们预计随着营业网点的增加公司今年的市场份额将有所上升。至于佣金率,由于今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业务的推出有利于提高全行业佣金水平,以及公司目前较低的基数,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佣金继续下降的空间已不大。

自营业务:规模继续扩大

乘着股指大涨的东风,公司2009年实现投资收益5.23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环比大涨313.40%,主要是因为公司在完成IPO融资后大幅增加了自营业务规模。剔除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后,2009年公司自营业务收入4.28亿元,投资收益率为9.58%。若剔除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销的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68亿元,则投资收益率为17.81%。

总体而言,2009年公司为了确保IPO而采取了谨慎的投资风格,2009年末自营业务规模为81.52亿元,主要为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债券,权益类投资仅为5.56亿元,占净资本比重为3.05%,即使扣除IPO融资后也仅为7.38%。

投行业务维持增长态势

公司2009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42亿元,同比增长33.94%,主要在于财务顾问服务收入和保荐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两者合计占投行业务收入比重为5 1.42%,比上年提高约38个百分点。分项来看,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1.17亿元,同比下降25.22%,保荐业务净收入0.39亿元,同比增长676.68%,财务顾问服务收入0.85亿元,同比增加363.37%。

从证券承销业务来看,公司全年完成北新路桥、乐通股份、华英农业、天龙光电、皇氏乳业5个IPO主承销项目,精工钢构非公开发行、卧龙地产公募2个增发主承销项目,主承销金额合计39.83亿元,IPO承销业务市场份额为1.40%,在上市券商中位居中列,但低于同类券商。

资产管理业务:保持领先优势

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向来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09年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13%,公司新发行阳光5号,阳光6号及阳光2号二期三个集合理财计划,致使收取的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其中阳光2号二期首发募集资金突破68亿元,创同类产品募资纪录,显示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的行业领先优势。截至2009年底,阳光1号、2号(二期)、3号、5号、6号资产管理管理规模合计120.39亿元,市场份额为12.36%,仅次于华泰证券。201O年1月公司创新型理财产品“光大阳光集结号混合型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已完成募集,延续了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上的优势。

截止2009年底,光大保德信基金共管理9只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总额为398.26亿元,同比增长70.95%,市场份额为1.48%,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7,较年初上升2位。同期公司旗下另一家基金公司,大成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总额为1059.59亿元,同比增长46.9%,市场份额4%,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7。

2009年公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6.01亿元,在营业收入占比10.73%,仅次于经纪业务,有利于优化公司盈利结构,降低营业收入随市场变动的波动程度。

创新业务:收入弹性有望释放

融资融券业务。公司成功入选首批融资融券试点券商,在革命性的创新业务发展中牢牢占据先发伐势,极大的增强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根据首批试点券商公布的各家融资融券预计规模,大约占净资本比例在20-30%范围内(公司董事会批准的额度为50亿元,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8%利差和400%换手率假设下,2010年公司融资融券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大约在4.84-7.26%之间,预计增厚每股收益4.12-6.18%之间,其收入弹性在上市券商中处于较高位置。

股指期货业务。为了顺利开展股指期货,公司准备对其全资子公司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进行增资2亿元,并获准筹建6家期货营业部,其中3家新设营业部已正式营业。根据我们的测算,在股指期货占现货交易额10%的假设下,2010年有望带来0.35亿元的佣金收入。

直投业务。2009年,公司直投业务子公司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增资18亿元,股本规模达到了20亿元,并完成了国泰君安与贵州青利2个项目的股权投资,分别投资0.76亿元和0.3亿元。

第5篇

《财经》记者 谢小亮

带着业界的些许期盼、些许疑虑,三家上市保险公司的2009年年报相继披露。

4月18日晚间,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下称太保)披露其2009年年报,太保净利润73.56亿元,同比增长186.3%。

稍早之前,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下称平安)4月16日晚公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平安净利润138.83亿元,增幅高达879.1%。

更早之前,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下称国寿)4月7日披露的增幅也相当可观:2009年净利润328.81亿元,较2008年增长71.8%。

业绩飙涨背后,新会计准则功不可没,因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评估标准,原本保守的准备金计提得以释放利润。保险公司利润对投资的倚重日深。自2007年开始,资本市场向好,保险公司利增,资本市场下跌,保险公司利空。2009年股市的诱人行情,使保险公司再度得享投资盛宴。

但各家公司盈利的思路各不相同。在受新会计准则保费分拆要求冲击最大的万能险领域,国寿和太保响应监管层调结构的要求,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万能险业务已经萎缩至可以忽略不计;平安则依旧积极发展万能险,2009年万能险贡献的规模保费超过四成。

不过,对于三家公司新会计准则下的首次年报,多位券商分析师向《财经》记者抱怨,披露信息太少,难以进行更全面的投资分析。

利润何以大增

已公布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三家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均大幅增长。而新会计准则的“增肥作用”功不可没。

2009年1月,保监会“关于保险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在编制2009年年度财务报告时,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计原则下的准备金评估标准。

国寿年报显示,会计政策的变更合计增加税前利润80.85亿元。2009年该公司税前利润417.45亿元,会计政策变更增加的利润占19.4%。

旧会计准则下,中国平安2009年净利润89.14亿元,会计准则变更后,这一数字为138.83亿元。

太保的利润也因此有所增加。旧准则下,太保2009年净利润54.34亿元,准则变更使这一数字增加19.22亿元。

新会计准则之外,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也是各公司业绩大增的原因之一。

2009年资本市场的触底反弹,各保险公司也相应加大了权益类投资资产占比。截至2009年底,国寿权益类投资(包括基金和股票)占比15.31%,较上年底大幅增加7.3个百分点。平安的权益类投资仓位也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10.8%。太保权益类投资2008年底投资占比4.8%,2009年底已达12.3%。

截至2009年末,国寿投资资产达到了11720.93 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5.78%,同比增长了2.3个百分点。平安总投资收益307.28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从2008年的-1.7%提高到6.4%。太保实现总投资收益195.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6.3%,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万能险策略差异

新会计准则要求,保费收入确认和计量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可分拆处理。在统计口径上,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要剔除保险合同中的投资性保费,才算做“保费收入”。这一政策对投连险和万能险冲击很大。

保监会此举意在引导保险产品回归保障,促进行业稳定。但三家上市公司态度迥异。

太保年报显示,2009年太保寿险实现万能险业务收入9400万元,仅占总保险业务收入的0.15%。

万能险策略上,国寿与太保相似。宏源证券分析师黄立军称,据其从国寿业绩说明会上取得的数据,国寿2009年分红险占比达74%,传统险占比26%,投连险和万能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平安2009年万能险在全部业务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年报显示,平安2009年万能险规模保费576.41亿元,占全部规模保费的42.9%,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33.1%。为此,平安万能险、投连险产品被分拆至保费存款的部分高达580.48亿元。

自2008年开始,在业内公司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的时候,平安的结算利率一直维持在高位。

一家中资寿险公司的总精算师告诉《财经》记者,万能险结算利率的变化最能反映某公司在万能险产品推广上的态度。去除投资收益率的影响,一家公司调高或维持高位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基本上可以表明该公司希望大卖万能险。

进入2010年,业界普遍维持万能险结算利率不变或略有调高,平安却又罕见地连续两个月调低结算利率。2月份的结算利率从1月份的4.5%下调至4.375%,3月份再度下调为4.25%。

业界猜测:万能险吸收保费存款的使命已经阶段性完成,在投资压力较大的今年,平安将在万能险策略上做出调整。

但在4月19日平安召开的2009年业绩会上,平安高层回应:一季度平安的结算利率是根据公司既定政策做出了微调,同时不存在用高结算利率来冲保费规模的情况。

对于万能险产品策略,平安表示,在银保渠道可能会对一些万能险产品进行调整,但是个险渠道不会变化。

对于三家公司在万能险上截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业界看法不一。

北京一位券商分析师认为,从目前市场上现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需求来看,万能险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平安本身就是要打造一个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主推万能险也符合其集团定位。

另一家大型券商的分析师则表示,目前平安万能险结算利率基本保持在4.5%左右,加上银行的手续费和人的佣金,万能险的整体费用较高,以目前平安的投资收益率来算,万能险应该是亏损的,“这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国寿和太保收缩万能险,也就意味着平安的万能险推广起来会更加容易,毕竟万能险本身的市场需求是有的。不过,平安却也因此要承受更多来自监管层面的压力――回归保障是监管层近年来的明确要求。

尽管各公司怀揣不同经营思路,但并不妨碍它们互相看好。三份年报显示,三家公司之间存在互买股票现象:国寿购买了35000股平安的股票,平安在国寿股票上的投资合计超过10亿元,太保共计买入超过8亿元的国寿股票。

披露信息不足

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李聪在一份针对国寿年报的分析报告中指出,“此次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表所带给我们的信息,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由于保监会没有出台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相关细则,各保险公司可以原则性规定灵活掌握,依照自己的理解去编制2009年的财务报告(详见本刊2010年第3期《寿险财务变阵》)。

在保险合同准备金评估利率上,各公司拥有一定的选择权,业界也因此对2009年年报广存疑虑:缺乏统一操作细则的各项财务数据将不具可比性。分析师们也因此寄希望于年报可以多披露一些信息,通过重新计算和推断来增强数据可比性。

但即便是涉及准备金计提的关键数据――评估利率方面,各公司也没有做详细披露,只是给出两类不同保险合同所使用的折现率区间。

此外,黄立军认为,由于各家保险公司没有披露准备金总量中的边际部分,很难准确计量各家公司的利润。

所谓边际,是指各公司在根据最佳评估利率计算出来保险合同准备金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历史波动经验再加一个安全边际,二者之和形成准备金总量。

第6篇

自1998年广发证券和辽宁成大相互持股以来,交叉持股现象正日益出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之间。交叉持股,指不同的企业之间互相参股,以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现象。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甲持有乙的股权,乙持有丙的股权,丙又持有甲的股权……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资产都实现了增值,意味着它们所持有别的公司的股权也在升值,进而又刺激自身股价的上涨,从而形成互动性上涨的关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的机制。

根据中国证监会日前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沪深证券交易所日前对两所主板及深市中小板公司2007年半年报披露工作进行了部署,上市公司对外股权投资信息的披露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新旧会计准则过渡工作继续推进。一方面解决了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局限性,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全流通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上市公司的透明度。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况非常普遍。在2006年年报资料中,据不完全统计,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为340例,上市公司参股上市及非上市银行361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保险公司6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综合类券商270例,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参股上市及非上市的信托公司68例,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这些程度不同的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家数,合计为1135例。如下表所示:

中国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数量为1477家。也就是说,1135例交叉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占整个上市公司家数的比例为76.84%。由于有关机构未对上市公司参股期货公司等进行统计,因而还有为数不少潜在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权的案例将超过1135例。

购买金融资产

首选期货公司壳资源

股指期货推出前夕,券商争夺期货公司资源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据统计,目前已至少有34家券商参股、控股了期货公司,其中25家创新类券商大部分已完成对期货公司的收购。业内人士预计,由于目前多家公司正紧张地对期货公司进行洽购,年内券商参股控股期货公司的数量将达50家左右。广发期货高级分析师陈年柏认为,股指期货对证券公司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证券公司必须争抢期货公司资源。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理》及《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规定,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由期货公司开展,券商不得直接从事金融期货的经纪业务,要从事IB(介绍经纪商)业务,应通过其全资或控股的期货公司来参与股指期货。

统计显示,由于政策层面此前给予创新类券商收购期货公司更多的支持,且创新类券商质量相对优秀,因此走在了收购期货公司的前面。在目前取得创新类券商资格的25家公司中,广发、光大和国泰君安等将近20家公司已收购了期货公司股权。

交叉持股成就牛市神话

交叉持股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惊人的利润。截止到7月23日,沪深两市已有61家上市公司了2007年度半年报。根据统计,这61家公司的净利润总额已达44.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3%,业绩增长态势明显。同时,亦有700余家上市公司了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07年中期净利润将达到1400亿元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77%。

从二级市场来看,今年以来交叉持股市场表现如下表:

其中,上涨幅度超过300%的个股中,美都控股持有天鸿宝业3461.54万股,天鸿宝业上涨幅度为458.43%;中国平安持有珠江控股389.85万股,珠江控股上涨幅度为426.88%;中信证券持有中孚实业199.99万股,中孚实业上涨幅度为351.75%。

进入2007年,市场不断创出新高,上市公司所持股票股价也不断创新高,整体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上涨幅度为68%,上证综指为35.15%。这意味着,整体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跑赢大盘。

正是大量上市公司间的相互持股令股市持续走强,股市持续走强又令上市公司的大量闲置资金进一步投入股市,以期形成一个业绩与股价的良性循环。

交叉持股是“双刃剑”

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既能推动股市加快上涨,亦可能使股市快速下跌。牛市之后,只要某一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下降股价下跌,交叉持股就必然会使其他上市公司业绩下降,进而使牛市走熊,牛熊之间的转换速度大大加快。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管理层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寻找对外股权投资的目标而不是内部经营上。2007年股市奖赏了那些醉心于对外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老实做企业与股权投资相比,其投入产出并不匹配。受此驱动,企业管理层自然会把主要目标定在寻找对外股权投资上,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也会向此倾斜,企业经营必然受影响。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规模一旦形成,对于散户来讲更是无从甄别个股,从而愈趋盲目。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的企业很流行交叉持股,银行间、企业间,大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交叉持股,这一点在日本股市持续走牛的时候极大地推动了股市的上扬,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账面财富,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但是,当股市由牛转熊的时候,交叉持股则拖累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进一步影响股市走低,使得日本股市走熊长达10年之久。

日本的经验说明,交叉持股能使企业在本币升值过程中享受资产重估的好处,并且交叉持股对企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会使得资产泡沫越来越大,只要本币升值过程不结束,这种泡沫就不会破灭。所以,交叉持股具有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作用,而靠交叉持股推动的牛市也具有涨时超出多数人预期、跌时跌破多数人底线的特点。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迈向牛市的路上,而交叉持股就是一把双刃剑,把握不好,势必后患无穷。

后期市场交叉持股投资机会分析

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看好三类参股或交叉持股的公司。第一类是持有高速增长金融公司的股权,比如持有券商和保险股权的上市公司。如中国人寿、吉林敖东、中粮地产等。第二类是持有本币升值带来重估机会的公司的股权,比如工商银行等储蓄类金融机构以及万科等房地产企业。第三类就是持有优质公司股权的公司,如原水股份、雅戈尔等。

机会1:参股券商公司机会分析

火爆的牛市使券商们成了“赚钱机器”,业绩增长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中金公司、申银万国、长江证券、信泰证券、西部证券、光大证券、广州证券等一批券商近日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无论大小券商,其增长率都十分惊人,不仅传统业务大获丰收,金融衍生产品也成为券商盈利亮点。

这7家券商首批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券商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倍数惊人,这主要得益于今年经纪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根据统计,上半年证券市场的股票基金权证成交金额已经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7.75万亿元,为去年全年的3倍,沪深两市IPO融资接近1500亿元,承销IPO给券商带来的收益进账30亿元,另外,权证创设也收益不菲。业内人士分析,券商的报表爆发式的增长无疑最吸引投资者注意,这也导致该类股票走强。不过,在行情大涨的情况下,那些增长率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证券公司更值得关注。

券商投资公司大都收益不菲:上半年股市给券商捧上了大红包,今年上半年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也在背后偷乐―不仅投资收益不菲,其股价也因市场追捧券商概念而不断高飞。

据WIND统计,两市共有28家公司参股13家券商。

其中,拥有券商股份最多的是亚泰集团,亚泰在今年2月1日投入4亿多元拥有了东北证券42.62%的股份,成为东北证券第一大股东。东北证券上半年收入不菲,高达6亿多元。亚泰集团在东北集团拥有较多的股份,相应在红利分配上也有较高的话语权。参股券商带给亚泰的收益不仅仅如此,这家中报业绩每股收益仅为0.04元的上市公司,因为参股券商,股价从2月份的8元多最高飙升至28元多。

数据显示,已公布中报券商中净利润排名第二的广发证券,其上半年净利润超过31亿元,而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作为广发证券的前两大股东也受益最多。其中持有5.43亿股广发证券的吉林敖东每股收益将净增近1.5元,第一大股东辽宁成大每股收益增加也接近1元。此外,以东北证券上半年6.3亿元盈利计算,其第一大股东亚泰集团从中受益约0.23元左右。

事实上,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的收益情况是参差不齐的,有的收入剧增,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此前爆炒的券商类上市公司收益情况差强人意。据WIND资讯统计,上述券商的大股东中,陕西金叶、保定天鹅、海欣股份、皖能电力、皖维高新、桂东电力、中恒集团、河池化工和亚泰集团今年以来平均累计涨幅高达230%,但截至今年一季报,上述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不足0.04元,其中已公布中报的保定天鹅每股收益也仅为0.09元。

有关财务研究人员分析,券商上半年业绩优秀,并不意味着券商会对投资者分红利,分红利需要券商的董事会、股东大会通过。这就是说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不会马上红包落袋。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更多地会在年底体现出来。但券商的收益高低,对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会有影响。

机会2:参股银行公司机会分析

国泰君安证券最新研究报告预计,2007年境内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将在35%左右。该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我国银行业6大投资主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6大投资主题包括:人民币升值提高银行估值;再融资逆转成银行利好;外资并购与银行再造;大市值银行溢价;金融创新助推银行业务转型;税改预期改善银行盈利前景。这些投资主题在过去的1年中相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结合银行股最近的走势,银行股下半年还会有一波较大的行情,很可能先经过一段调整后,再掀上涨波浪。

第7篇

年报显示,在传统业务中,经纪业务全线下滑,投行业务约半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相较之下,自营业务整体表现较为突出。

同时,券商创新大会于本月8日召开。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券商行业创新制度落实和各项新兴业务的持续展开,券商的盈利能力将有所提升。创新业务已经成为2012年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经纪和投行等传统业务也将在2013年实现恢复性增长。

经纪业务全线下滑

经纪业务在券商的传统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全线下滑。数据显示,114家券商2012年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合计545.2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超过四分之一。其中19家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总和为201.9亿元,占比37.03%。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绝大部分券商经纪业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下滑幅度集中在14%-50%之间。其中仅瑞银证券和诚浩证券实现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1.64%和72.88%。下滑幅度最大的则是英大证券,其2012年经纪业务净收入为0。

值得注意的是,经纪业务呈现“强者恒强”的势态。Wind数据显示,经纪业务净收入排名前五的机构分别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国信证券、君安证券。除中信证券是从去年第十四名跃升到第一名外,其余四家在去年经纪业务上的净收入已经排在前五中。

净利润四强座次不变

证券业协会数据也显示了各项主营业务收入。其中,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504.07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177.44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35.51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11.46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6.76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290.17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净收入52.60亿元。全年共实现净利润329.30亿元,9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86.84%。

净利润排名前四的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与2011年排名完全一致,净利润额分别为43.07亿、32.34亿、25.62亿、21.90亿。而亏损券商共有15家,亏损总额共计5.11亿元,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以1.05亿元亏损成为最大亏家,亏损占其总亏损额约五分之一。

证券承销业务降幅达3成

根据Wind数据统计,114家券商2012年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总和为181.39亿元, 2011这一数据为211.57亿元,整体降幅30.18%。

48家券商承销净收入下滑。其中,24家券商的降幅超过50%,占总下滑券商的二分之一。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在2012年承销业务中颗粒无收,国都证券和航天证券此项收入也均不超过20万元,降幅接近100%。

“因为监管层在去年放缓了IPO审核,‘最赚钱’的首发项目业务量锐减,因此大部分券商投行的重心都往债券等方面转移。净收入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一位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承销净收入排行中,中信证券以17.90亿元承销净收入位居第一,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位列第二到第五,其承销净收入分别为14.70亿元、10.04亿元、9.24亿元、8.9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虽位列三甲,但近来却由于其保荐项目涉嫌造假上市以及上市后业绩变脸备受业界诟病。其中,对于平安证券保荐的万福生科,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万福生科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涉嫌欺诈发行股票、虚假披露、财务造假等。目前证监会对公司的现场检查已基本结束,并予立案。高额的业务净收入和低质量的保荐项目形成鲜明对比,对于两家投行的最终处罚结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关注焦点。

业内人士指出,出于对市场情绪的考虑等原因,监管层对于IPO和公开增发的融资规模限制较为严格,但对于非公开增发的融资方式规模限制却相对宽松。2012年全年股票类融资总额为3232亿元,与2008年规模大致相当。其中IPO规模为近七年最低,而非公开增发规模却为近七年最高。

在固定收益类理财市场吸引力持续增长和股票市场持续弱市的背景下,预计2013年股票类融资规模难以大幅度上升。

自营业务仅5家亏损

相较于其他财务指标,2012券商年报各项指标中实现较多增长的是自营投资收益。

2012年券商通过自营投资净收益总和为303亿,同比2011年增长6.69%,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信证券、君安和海通证券。

以招商证券为例,该公司去年的自营业务逆势增长,贡献的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63.65%。招商证券表示,自营业务收益大幅增长主要缘于该公司加大了对债券市场的投入,同时积极采用套期保值等工具对冲风险。

实际上,114家券商中,仅西南证券等5家券商出现自营亏损,其中西南证券亏损2.42亿元,中邮证券亏损1.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营净收益排名前10的券商共收入168.6亿元,占整体自营总收益的56.2%。而10名之内营业收入最依赖自营收益的券商为东方证券,其自营投资收益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业收入,占比53.57%。

券商创新大会引发热议

114家券商年报刚刚披露不久,一年一度的券商创新大会昨日在北京召开。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大会将围绕业务、制度、基础功能、产品和市场建设等5个主题展开。其中,“总结、巩固、规范、提高”将成为今年创新会议的关键词。今年的创新大会不再按券商业务条线分会场进行专题讨论,而是以全体大会的形式,交流业务创新经验,规格略低于去年。令各大券商感到遗憾的是,刚刚履新的证监会主席肖钢或将缺席本届创新大会。

实际上,创新早已成为业内共识。证券业将重构业务架构,形成大资产管理、大投行、大经纪、大自营等六大业务线,并逐渐走向资本中介型和财富管理型两大发展模式。

2012年,114家证券公司创新规模已接近3600亿元,创新业务收入98.03亿元,占行业收入比重7.57%。在众多创新业务中,融资融券(包括转融通)、报价回购、另类投资等业务,是去年证券公司主要的创新收入和盈利来源。

“去年的券商年报有很好的体现,经纪业务收入占比下降,创新业务收入在券商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已经开始成为部分券商的重要收入来源。”一位券商人士认为,随着证券公司向创新业务逐步转型,传统业务的业绩贡献占比将会逐步减小。

与此同时,券商内部也传来了不同的声音。在一些券商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目前创新仍停留在粗放式的阶段,更多是打着创新的旗号,涉猎本行业或者跨行业的一些传统业务领域,以价格战争夺存量。

第8篇

与国际化程度更高、管理层更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中信证券相比,海通证券并无过多优。但在香港市场更深的布局―海通证券是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展投资证券交易业务最大的两家券商之一,以及赶上了“好时候”,使得这次上市过程终于顺利实现。

截至4月20日结束公开认购,海通证券在面向香港市场的公开发售部分和国际配售部分分别实现1.8倍和4倍超额认购,并以接近招股区间下限的每股10.6港元定价,不考虑超额配售,其总募集金额达130亿港元,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募集资金最多的项目。

上市暂停

对于海通证券董事长王开国来说,海通证券H股上市恐怕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作为中国资格最老的券商之一,从2007年借壳都市股份成功完成A股上市之后,海通证券就一直在力求进入券商的第一阵营。而成为第一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内地券商股,也是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引人注目的一场赛跑。

海通证券本来占有优,其在香港设立的证券子公司海通国际深耕多年,已经在港股市场上市,在证券交易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以及企业融资业务上平衡发展,其客户也主要为香港人。相比之下,中信证券在香港市场上主要以为企业融资的角色出现。

不过相对于中信证券豪华的国际化团队,海通证券的管理团队为清一色的国内背景。“香港投资者对内地券商的竞争力并不十分看得懂,路演能力是海通的一块短板。”一位不愿具名的香港基金业投资者表示。

在2011年年底正式启动H股上市之前,王开国就表示,在中信证券之前,海通证券就有了在H股上市的盘算。其核心诉求,即是在彼时拥有的260亿人民币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资金量,以摆脱资本金束缚,开展创新业务。

2011年下半年香港市场一直处在波动之中,进程更快的中信证券在一片冷淡声中艰难上市,公开发售部分认购不足,依靠转拨至国际配售完成了艰难上市,但上市首日即一度暴跌10%。随后跟上的海通证券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就在海通证券信心满满的进行H股上市前推介首日,其A股股价却出现大幅下跌,当日下跌5.18%,领跌全部券商股。而海通方面则对机构投资者压价公开表示了不满。王开国在2011年12月4日记者会上称,海通被“严重低估”。

在经历延迟定价无果之后,海通证券暂时中止了H股上市计划,但将再次重启的窗口选在了今年的一季度。

背水一战

卷土重来的海通证券在4月继续开始冲击港股市场。尽管融资方案并未发生改变,但其在发行的决心上显然已经有了更大的动作。

4月6日,海通证券发出了一份十分亮丽的3月财务简报,报告显示,海通证券母公司实现净利润7.57亿元,营业收入也达到13亿元,截至2012年3月31日,净资产为460.16亿元。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在债券承销方面呈现爆发式增长,2012年年初至2月底承销金额达361亿元,规模列券商第一。此外,海通证券“两融”余额和交易额的市占率分别达到9.57%和12.72%。

前述香港投资者称,这是典型的“冲量”做法,将一些短期效果能够做得比较好的业务做得漂亮一些。

根据海通证券H股上市招股说明书,此次发行中引入的基石投资者增至11家。一位接近此次发行的承销商人士称,“在蛰伏的5个月里,海通和承销商做了极大的努力。”

有消息称,海通证券要求在去年募股交易中担任全球协调人的五家银行引入投资额至少1亿美元的基础投资者,否则可能被取消承销资格。

而此次发行,为国际配售引进11位基石投资者认购5.77亿美元(约45亿港元),占集资总额约33%。而在连日来的国际配售中,又获得了中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国寿、平安保险等机构投资者认购。

不过,招股书显示,基石投资者之一的太盟投资集团(PAG)认购价值3亿美元的海通H 股,其中一半资金通过工银国际安排的银团贷款获得,并将同等价值H股作为贷款抵押;另一位基石投资者凯基证券旗下凯基金融以同样的方式向汇丰借贷,认购三千万美元股份。

一般基石投资者进行的是长线投资,通过短期拆借获得资金进行投资,值得玩味。前述香港投资者认为,这是典型的“强弩之末”,显示海通为了顺利上市,已经动用了一切力量。

创新推力

2011年,A股市场大幅调整之下,券商自营几乎全行业覆没。而在一片亏损之中,海通证券录得14.16亿元的利润,较去年同期增加3.83亿元。而在利润中,衍生品的投资收益成为最重大的推动力。在投资收益中,海通配置衍生工具取得的投资收益为9.41亿元,是前一年的40倍。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认为:“这个创新业务已对公司某些业务部门产生明显甚至关键影响,已经占自营业务收入50%以上。”

随着证监会对券商风险资本标准计算的松绑等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措施出台,券商全行业似乎在酝酿新一轮的创新。而海通证券在创新业务方面将更有主动性。

招股说明书显示,海通证券将把其中约45%的资金用于融资融券、另类金融产品投资及直接股权投资等创新业务,另外一个募投资金大的投向则集中在海外收购,这类动作将会耗用35%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