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

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19 16:17: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

第1篇

一、审计学教学基本知识: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

全面施行XBRL后,审计学的教学基本知识必须加入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知识。而要理解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首先必须理解几个专业术语: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XBRL技术规范是描述财务信息表现形式的软件代码。技术规范帮助软件开发商和程序员创造可以相互交换的数字文档,允许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即使这些财务报表最初的格式是完全不相容的。技术规范的用处不仅仅在于财务报表,还可以处理所有的数字报告、总分类账以及非财务信息。XBRL分类标准是呈现商业信息和会计报表的描述标准。XBRL 分类标准由一个XML 模式文件及在该模式文件内部包含的或由该模式文件直接引用的全部链接库组成。通过XBRL,财务报告制作者可以把链接数据元素存储在会计数据库中,以分类标准为基础利用XBRL编码成一种标准的方式。例如:一份年度报告,包括管理层的决策和分析、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审计意见等都可以用XBRL进行编码。XBRL 实例文档用来记录业务实际值,并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来解释该事实值。一个XBRL实例文档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分类标准支持,不同分类标准之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链接、扩展和修改,在解释XBRL 实例文档时需要一起综合考虑多个相关的分类标准。例如,一个实例文档可以包括一个公司的年度报告、盈余披露和总分类账等详细数据。实例文档可以使外部财务信息和内部财务信息及文件归档工作更为容易,因为XBRL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和操作输出不同类型的数据供不同的财务信息终端使用者读取。实例文档还可以提供样式表单,以供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其他格式打印输出。理解了XBRL的基本工作原理后,来看XBRL在独立审计中的应用原理,可以通过一个图形来理解,如图1所示。

二、审计学课程重点:XBRL对传统审计的影响

在帮助学生掌握XBRL在审计中的应用原理后,有必要对基于XBRL的审计学与传统审计学的区别进行对比分析。

(一)XBRL对审计效率的影响 XBRL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审计师的审计范围,使审计师能够实时监控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信息,同时由于XBRL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审计师将从繁琐简单的测试程序中解放出来,能够实时生成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XBRL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采用XBRL后,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达到实时披露,并且由于XBRL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变大了。因为财务报表的编制采用XBRL后,审计师除了需要做实质性测试以外,还要对XBRL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实例文档是否适合做控制性测试。

(三)XBRL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正是由于XBRL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审计师在确定被审计单位XBRL相应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实例文档合适的基础上,运用XBRL技术可以减少相应的数据录入、转换、查询、索引时间,可以使审计师有更多的时间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效率和效果。并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质性测试,而这些实质性测试原本由于人工测试的成本时间过于高昂而无法进行,因此,应用XBRL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基于XBRL应用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将是我国企业应用XBRL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另一方面由于XBRL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因此存在舞弊和安全性的问题,电子数据如果被恶意篡改相对于纸质文档而言更不容易留下痕迹,同时网络攻击的存在,也是影响基于XBRL审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审计学课程教学难点:XBRL下审计程序改进

在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过程中,XBRL下的审计程序的改进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应用XBRL后的必备知识。

(一)应用XBRL后审计准备工作 XBRL在我国的全面普及只是时间问题。公司在完全实施XBRL网络财务报告后,作为审计师一方,审计的风险主要集中于财务信息和会计数据是否准确、完全的映射到标记。因此审计的重点应该放在公司是否为XBRL设计了一个充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个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能够确保有效、准确的获取相关财务数据的交换,并且被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另一个审计师关注的重点是所有数据源里相关的数据是否已标记,即是否报告完成了。这涉及到在软件系统中回顾标记系统以确保信息如新数据元素或新账户包含在标记的过程,这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功能来实现。

(二)XBRL操作环境 除了应该对被审计单位基于XBRL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关注以外,审计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测试程序来确定XBRL的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是否适合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应该确保有与这些测试程序有相关的技术专长应用以及熟知相关行业标准和任何特定的公认会计原则适用于实体。审核程序中应着重在技术规范、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的背景下进行,检查将涉及到考虑XBRL详细细节,以确保它们是最新的和适当的应用。在XBRL基础上设计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着重于操作以及操作的有效性,以此来确保一个完整的、一致性、特定的分类标准被应用在一个新的实体。一般有关XBRL审计控制程序包括网络操作,应用开发和维护,及准入控制。关于XBRL的应用程序控制包括地址输入、误差校正和输出。例如,当一个分类是新制定的、修改的或添加的,审核员应当验证或检查文件分类标准的实例,以保证所使用的实例文档都从分类标准中获得。

(三)网络安全 由于XBRL是基于互联网的财务报告,并且可以提供从财务信息文件到下层基础数据库的动态链接。在这种情况下,实质性的安全风险存在于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被适当的配置。比如说错误的配置可能会导致未经授权的改变或者是数据的破坏从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当这些链接出现时,审核员应当考虑实体的安全政策和程序的充分性,包括设置防火墙、强化操作系统和其他有关安全控制,并备份最原始的数据。审计程序的具体改进流程如图2所示。

四、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改革

在对基于XBRL的审计学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后,在实际教学中应对传统审计学教学设备、软件、实验室等进行改进,具体改进如图3所示:

(一)革新教学设备 应用XBRL后,审计师已经进入了基于XBRL和互联网技术的审计环境。那么在审计学的教学中,也应该模拟真实的审计环境,增加适合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硬件及配备相关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学生对现代审计技术的理解。

(二)引入审计软件教学 在更新审计学教学硬件的基础上,应该购置相关的审计软件。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会计软件较为重视,但是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审计软件并没有投入,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应用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必然对审计师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三)建立会计审计一体化实验室 XBRL全面施行以后,审计师可以提取被审计客户的底层基础数据。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采取与会计课程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现有大部分高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验室,具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模拟功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与审计课程结合起来。可以通过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假设独立审计这一环节,真正做到从学生模拟的会计信息系统里提取财务报表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审计,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四)引入实践教学模式 XBRL开始实行到目前为止,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对XBRL的应用也还在摸索阶段。市场对基于XBRL的财经人才需求肯定非常迫切,高校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大加强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引入审计学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基于XBRL的审计学教学实习基地,帮助学生熟悉真实的审计环境,为课程知识的掌握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件463)与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201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吕志明:《基于XBRL的审计流程再造》,《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第3期。

[2]郁金华、和秀星、陈耿、曹其琛:《面向XBRL 的财务信息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第12期。

[3]布赖恩·伯杰伦:《XBRL语言精要——21世纪的财务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刘勤:《对当前一些有关XBRL流行观点的思考》,《会计研究》2006年第8期。

[5]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和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篇

一、 课程改革目标

在教学组织上, 根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务性的特点, 坚持实际、实用、实践原则, 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全过程。设置如下三个课程改革目标:

1.岗位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的财务分析人才,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服务。

2.职业技能目标: 在熟悉会计基本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知识、技能基础上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工作。

3.职业素养目标: 热爱财务报表分析岗位, 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优秀职业人才。

二、教学改革对象

此课程教学对象为会计类高职高专三年制大专学生,安排在第三学期上半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完成了会计类基础课程,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计算机基础,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等课程的系统学习,急需提高个人财务能力,为顶岗实习做充分准备。

三、教学改革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实际资料比较容易获得,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会计系设有专门的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学生可通过网络查询到大量的上市公司报表,以此作为业务和案例。任课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 将其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 按财务报表分析工作步骤来组织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通过任务驱动, 展开新课; 请学生走进上市公司, 进行情景模拟; 成果提交, 教师点评; 最后通过布置作业、实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这样一个任务驱动的过程, 学生认知过程也经历了不会,会,熟练, 巩固,提高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

会计案例教学法, 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 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 实践活动中, 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完利润表分析之后,让学生以伊利集团2006-2008年利润表作为案例,分析伊利集团三年来的利润表。通过此案例同学们掌握了利润表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以及各个项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出伊利集团三年来毛利润没有显著变化,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到企业因存货报废而产生的巨额营业外支出和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利润质量恶化。

3.重点突出,强化实训

本课程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和实训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实训是全面落实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技巧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程实训分为模块实训和综合实训。

本课程模块实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出发点, 设置教学实训模块, 突出技能训练。根据财务报表分析的信息基础及内容设置教学内容。例如: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分析实训模块; 资产负债表分析实训模块、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实训模块等。

综合实训重在检验学生能否将所学会财务报表分析的知识运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实践能力。主要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重点对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最后对上市公司进行总体分析,同时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财务数据批量处理、分析。

4.明确学习瓶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以会计报表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定性分析时需要考虑很多重要因素:

(1)要分析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发展状况和前景,判断行业将发生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的影响。(2)辨别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消除。(3)分析上市公司的主营产品上市公司的主营产品决定企业的利润。上市公司的主营产品分析包括主营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市场空间和竞争力,等等。(4)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是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策略分析包括市场定位,销售策略等。

学生通过会计报表定性分析,极大地培养了思考能力、财务能力,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四、改革课程评价

本课程学生最终成绩评定可不采取考试方式,而采用平时成绩和综合实训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方法。平时成绩占50%,综合实训成绩占50%。

平时成绩以各章节后的实训和练习为主,采取布置作业,老师批改的方式。

综合实训成绩的评定应按以下规则进行考评,技能实习考评分两个方面:一是实训过程考评;二是实习结果考评。实习过程考评占60%,结果考评占40%。

五、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此课程改革,学生不仅完成了前期有关会计类、计算机运用类课程知识的整合、迁移,还提高了发现问题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情况看,我校三年制高职学生取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肯定,在社会上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夏利华主编.《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

[2]樊行建主编.《财务报表分析》.中国财政出版社

第3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会计核算方法

公路建设具有投资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等特点。而对公路建设的会计核算也要围绕这一特点而进行。而且要按照会计核算规则,合理地反映公路建设的全过程。

1按照公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的特点找准会计核算的基点

首先,要做好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在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中,应坚持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的管理原则,而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参与到整个建设过程中去,要按照《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要从工程前期的财务评价,资金筹集、工程计量、合同签订、变更审核、项目施工评优等都要纳入财务管理范畴。

其次,做好资金核算,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资金量大,运用周期长是公路建设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公路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如何搞好资金核算,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就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中自有资金仅仅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信贷资金。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宏观政策调控、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资金管理要贯穿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要把降低融资成本做为最主要的管理内容来抓,以达到高效率地使用资金和降低公路建设成本的目的。

第三,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在公路建设项目核算中,要根据已批准的工程概算内容设置账务和进行会计核算。要建立健全整个工程期内的财务管理制度,克服临时思想和短期行为。特别要加强实物管理,对材料设备采购、存货等公路建设所需各项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并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会计报表。

第四、发挥财务管理的决策与监督职能,对公路建设项目做好财务分析与评价。

(1)项目所需资金的测算,主要是确定或预测进行公路建设项目而被选择的不同行动方案所需要的工程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贷款项目在建设期的利息支出等,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编制项目所需资金的使用计划。

(2)项目的获利能力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的财务投资分析将以项目现金流量分析为基础,全面衡量与评价项目的投资收益,并进一步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3)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报表分析,对公路建设项目来说,其未来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可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结果来反映。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对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收益进行综合反映的一种分析方法。公路建设项目财务报表分析还具有另一个重要作用,这就是当地建设单位采用招标形式选择施工单位时,对投标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有助于建设单位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投标单位目前的财务状况,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以及未来该投标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获利能力可能的变动情况,有利于建设单位选择最优的施工单位中标,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做好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决算

要做到财务决算与工程决算有效、自然地衔接,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决算中包含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其中工程决算又是财务决算的基础,只有工程决算编制完整才能为财务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财务人员要参与工程决算编制的全过程,因为工程决算与财务决算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在工程决算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t)工程决算经过招投标,大的项目是不容易被遗漏的,容易被遗漏的是未经招投标的小项目,线外工程,收尾工程等这些项目一定要纳入工程决算中去,如有遗漏,工程项目将无法与财务项目相对应。

(2)工程决算中的主要内容是工程量的确定,主要包括收尾工程,土地占用面积的确定,概算与实际投资完成情况等。

(3)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涉及工程,财务、征地拆迁,工程监理等方方面面,会计人员要熟悉公路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知识,熟悉有关公路建设的基本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包括项目工程前期工作的管理规定,工程竣工验收的要求等。

(4)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编制财务决算,在工程决算编制的时间要求上,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因为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因此,会计制度规定要按会计年度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在工程完工建成后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年度财务决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建设单位在基本建设期间各个会计年度的财务状况和建设成果。而工程竣工决算是在年度财务决算基础上编制的以货币或实物数量为计量单位,全面反映公路建设项目从筹建开始到竣工为止的全部建设情况,包括自开工以来历年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债权、债务清理情况,项目投产使用情况等等。这就要求财务决算与工程决算在编制时间上既要有年度上的区别又要在整体上趋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反映公路建设的财务状况及其财务成果。

3依据科目设置建立相关辅助台账,对公路建设项目进行当中控制

在公路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中,运用台帐的灵活性解决会计核算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财务核算的滞原性,运用台帐管理起到审核、核对作用,起到对项目前期、中期的控制作用,同时也可以满足日后查询的需要。

3.1固定资产台帐

在公路建设项目中购建的办公用品如电脑、复印机等,交通工具包括车辆以及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购置的大型机器设备以及工程完工后使用的养护设备和沥青拌合设备、摊铺设备等都应列入固定资产核算,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要求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并且在试运行期间不得计提折旧,为便于对购建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工程竣工的移交,应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台帐,其内容应包括:购建时间、购进时的固定资产原值,相应税费,使用年限等。

3.2合同辅助台帐

合同管理是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公路核算中涉及的合同金额占总概算量的85%。因此,在日常财务核算中要按照合同内容设置合同计量期数,支付凭证号、合同原金额、变更金额,合同实际支付金额,开工预付款及质量保证金等项目设置台帐,对合同进行日常管理。

3.3贷款及利息台帐

由于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巨大,除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自有的资本金外的建设资金均来自银行贷款为保证低成本筹集资金,高效地使资金,这就要求银行信贷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分批次地投入,以减少利息支出。因此就有必要建立银行贷款及利息台帐。通过使用电子表格设置贷款的时间、凭证号、贷款金额、期限、应付利息、实付利息等明细项目、对合理使用,筹措资金及制定还款计划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便于对贷款取得及利息的支付等综合情况的核对和查找。

第4篇

论文关键词:西方会计;双语课程;教学设计及实践

财经系生源主要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后主要是在该地区从事财务会计的相关工作。作为高职学生,很多毕业生受英语能力的限制,毕业后会选择中资企业就业,对于外资企业望而却步。而双语课程的改革以及推进,将为我校学生叩响外资企业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西方会计》作为财经系双语课程之一,必将为我系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课程定位

作为双语课程,《西方会计》的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都随之发生变化。本课程是我院会计类专业培养财务核算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大学英语》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提高涉外财务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定位如下: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涉外财务处理能力。

(二)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的英语词汇、英语表达以及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具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在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上岗能力,为毕业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

(一)具备财务岗位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口头沟通,专业英语表述得体。

(二)具备会计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对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进行必要的书面沟通,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专业术语。

(三)具备涉外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能运用英语进行账务处理,能运用英语编制财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四)具备判断中西方会计准则差异的能力,能正确地对中西方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账务处理。

三、教学内容

《西方会计》以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相关规定为导向,选取了西方会计概论、会计循环、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分析四大模块作为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由易到难,遵循了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过程。

选取内容与学习资源建设中,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出能力培养原则

本课程在“任务引领教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遵循模块式教学的设计思路,突出会计实践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使用英语处理西方会计相关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原则

本课程同时按照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设计相关理论知识部分,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英语作为一种背景能力,是学生进行涉外商务活动的工作语言,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从事涉外商务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采用了中西方典型的案例,便于学生对比学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创新性和技能型的人才,改革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废除“满堂灌”的方法,《西方会计》教学组织总体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部分,注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充分考虑工学结合的需求。课堂讲授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讨论辩论、中西方会计处理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重在应用。

实训教学倡导以项目任务的教学途径,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等方法进行。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知识学习后,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关西方会计业务的处理。该活动要求每组学生将完成的项目以模拟公司的形式汇报总结,需要以小组演讲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向同班同学及老师汇报,接受老师及同学就其报告内容的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改变了以往有些同学只是“抄作业”的敷衍态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充分积累课程资源,有效拓展课堂信息量,适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2、网络教学。网络课堂将为同学们提供简单、有效并且实用的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各大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科目的英语表述;相关的英文会计分录;西方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例如财务比率分析法等,让学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涉外会计业务。

通过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沟通。目前《西方会计》的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将于下学期投入使用。

五、教材的选择

《西方会计》教学团队的老师,根据高职学生特点,自编了双语教材《西方会计》。由孔韬,陈汉平担任主编,杨立艳,王祺担任副主编,该教材于2010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好评。

该教材是“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特点的高职高专系列教材之一,主要特点如下:

(一)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知识体系。

(四)通俗易懂,突出应用性。

六、考核方法

《西方会计》建立了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专业应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核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包括平时布置的项目任务、课堂提问,出勤状况等都作为期末成绩鉴定的一部分,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关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35-02

1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我国传统的会计行业也抓住机遇,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在会计行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另外,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会计工作彻底摆脱了传统的手工收集、分类整理、反馈信息的状态,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会计工作的高效运转和根本变革。本文将重点研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为会计行业的研究和探索做出努力。

2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简介

2.1管理会计

所谓管理会计,是现代管理知识与会计基本知识结合的产物,其宗旨是加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决策和管理机构;目的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收集、整理有利于企业决策和经营的重要信息。此外,它还要负责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业绩进行考核。管理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工作过程加强管理和控制,其服务范围是向内的。

2.2财务会计

所谓财务会计,一般指代的是传统会计,它与管理会计共同为企业的会计的两大分支。它是现代企业会计中的一项既基础又重要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会计计算程序、以货币为度量单位、采用财务报表的形式定期向公司决策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换句话说,财务会计要全面监督并核算企业已经完成的各项资金流动,完成相关的财务报表(内容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赢利状况等),然后提交给企业外部的且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的债权人、投资商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种会计活动。财务会计的工作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部的相关部门和个人提供财务报告,服务范围是向外的,所以也被称为“对外报告会计”。

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同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两大重要部门,都从属于现在会计行业,二者相互依赖、制约,并相互补充、完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企业会计的分支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具有监督和考评职能

在当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是控制和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预算指标、经营成本,并对全体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从而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佳状态。与管理会计的监督职能大体一致,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本质上是对企业经营成本加强计算和检查,即考查企业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和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成本预算是不是相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必须找出原因,并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

3.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资料来源基本一致

财务会计一般采用较为固定的核算程序和计算方法,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成果进行登记、核算和整理并编制成财务报表的形式。这些财务信息资源既为企业外部使用同时也为企业内部服务。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部门服务的,必须为它们提高准确的会计核算信息,也就是,采用会计记账、核算、报账等手段获得企业的经营成本资料。而这些资料正是财务会计的日常工作汇总。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资料来源和加工处理的信息是基本一致的。

总之,可以这样认为,财务会计负责填制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制作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使之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者制定企业经营目标、预算企业经营成本、设计企业经营战略、规划企业管理手段的重要依据。

3.4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基本一致

财务会计所计算和整理出的财务报表,对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是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如果,企业管理者没有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利润状况等,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外部的经营和管理参与者,也要对管理会计所掌握的会计信息资源加以了解,以避免决策、控制、投资等失误的发生。这样看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信息使用者也是基本一致的。

4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区别

4.1二者的工作重点不一样

如上文所阐述的一致,管理会计属于“内部会计”,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提供服务。它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内部的各级各部管理和决策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资料。而财务会计属于“外部会计”,主要为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外部部门和个人服务。它的工作侧重点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所有经济活动准确记录、核算并编制成财务报表,然后向企业外界的相关部门和个人汇报。

4.2二者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不一样

财务会计必须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及会计制度进行工作,必须确保财务报表的时间性和会计信息的精确性,所以带有强烈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行业制度的约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者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而且报表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所以相比较而言,管理会计更加灵活。

4.3二者的工作主体不一样

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层次较为多样,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若干或某一部门,甚至可以是某一个管理环节。它对这些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和监督考核,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管理。与此相反,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比较单一,主要以整个企业为主体,完整地反映、监督和评价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

4.4二者的核算程序、报表格式不一样

管理会计是个新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核算程序和报表的格式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格样式。而财务会计相对传统而且形成时间长,必须遵守相关的行业规定和固定的核算程序,它所填制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有严格的格式限制,不能随意更改。

4.5二者的信息精确度不一样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所以大部分信息只能是预测性的,计算结果多是近似值、估计值等,无法十分精确。而财务会计所提供的都是历史信息,对账簿和财务报表的数据准确性规定得很严格,对经营成本的核算也比较精确,目的是为了丝毫不差地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数据。

5结论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系统,既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又有十分明显地区别,二者相辅相成。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职能和优势。

参考文献:

[1]谢天翔.浅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J].现代商业,2012(2):211.

[2]郭丽侠.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联系和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5):65.

第6篇

一、考试科目及免考政策

(一)考试科目ACCA的现行考试大纲包括两个阶段的考试,一是基础阶段(Fundamentals),主要分为知识课程(Knowledge)和技能课程(skills)两个部分,知识课程主要涉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方面的核心知识,技能课程包括法律、税务、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专业阶段(Professional),主要分为核心课程(Essentials)和选修课程(Options),核心课程主要涉及作为未来的高级会计师所必须的更高级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技能,选修课程共有四门,从中选取两门参加考试即可,主要为从事高级管理咨询或顾问职业的学员,设计了解决更高级和更复杂的问题的技能的相关课程。具体科目如下:知识课程FUNDAMENTALS-KNOWLEDGE,F1:会计师与企业Accountant in Business(AB);F2: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MA);F3: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FA)。技能课程FUNDAMENTALS-SKILLS;F4:公司法与商法Corporate andBusiness Law(CL);F5:业绩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PM);F6:税务Taxation(TX);F7: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FR);F8:审计与认证业务Audit and Assurance(AA);F9: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FM)。核心课程PROFESSIONAL-ESSENTIAKS,P1:专业会计师Professional Accountant(PA);P2:公司报告Corporate Re―porting(CR);P3:商务分析Business Analysis(BA)。选修课程PROFESSIONAL-OPTIONS(四门任选二门),P4:高级财务管理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AFM);P5:高级业绩管理Ad―vant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P6:高级税务AdvancedTaxation(ATX);P7: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AAA)。考生应按照模块顺序参加考试,即知识课程、技能课程、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同一模块内的课程考试顺序可以自由选择,如可以先考F3,再考F2,但建议按照科目顺序考试。除免试和已通过的课程外,每次最多报考4门,所有14门考试必须在学员报名注册后10年内完成。

(二)免考政策ACCA对我国学员执行免试政策,具体免试科目及情况如表1所示。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从考试形式而言,ACCA分为机考和全球统考的纸质考试,其中,机考只针对基础阶段的知识课程,即F1-F3,这三门课程也可以选择纸质考试。其它所有课程均为纸质考试。知识课程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技能课程以及专业阶段课程的考试时间均为三个小时。除了知识课程以外,其它的考试正式开始前都有十五分钟的读题和准备时间,这十五分钟只能用来阅读相关信息和考试要求,不能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试卷结构基础阶段课程(F1-F9)的试题均为必答题,旨在使考生对每门课有一个全面的学习与理解。知识课程(F1-F3)的考试均为客观题,每门课程50个选择题,其中40个2分的题目,10个1分的题目,总分90分,45分为及格分;技能课程(F4-F9)均为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分析题,每门课4-10道题不等,每题10-30分不等。专业阶段课程(P1-P7)的试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必答题,第二部分为选做题。核心课程(P1-P3)的必答题为一道50分的案例题,选做题共3道,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25分;选修课程(P4-P7)的必答题共有两道,分值在50-70分之间,选做题共3道,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15-25分不等。除知识课程外,其它课程的满分均为100分,50分为及格分。

三、各科概况

(一)基础科目概况F1(Accounrant in Business)是P1和P3的基础,主要包括对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环境等的介绍,会计的历史及其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会计的功能以及内部财务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F2(Management Accounting)是F5和P5的基础,该门课旨在使学员能够处理基本的成本信息,并能向管理层提供能用作预算和决策的信息。F2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管理会计及其目的、成本分类、成本计算方法、预算和标准成本计算、短期决策方法。F3(Financial Accounting)是F7和P2的基础,主要使学员掌握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原则和概念,能够运用复式记账法,能编制基本的财务报表。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环境和目的、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复式记账法的运用、会计系统、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业务交易和会计事项的记录。F1-F3是十六门课中比较简单的课程,通过率一般较高,但由于这几科都是较为基础的内容,所以不能仅仅以通过考试为目标。同时,这几门课的教材应该仔细阅读,所涉及的内容都应牢固掌握,否则可能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隐患。

F4(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与F7、F8、P2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旨在使学员了解基本的法律框架以及与经营相关的某些领域的具体法律法规,同时学员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寻求更多的专业法律意见的意识。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财产法、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企业破产法、证券法等内容。F4共10道题,每道题10分,7道问答题,3道应用题。如果考生按照顺序进行考试,F4是第一门纯文字的考试,所以考生在考试之前应尽可能的多做一些模拟题,使自己适应题型和形式。F4的考官曾经明确指出,该科考试仅仅是考查一个会计人员对法律的基本了解,而不是对专业法律人员的要求,所以不需要用精准的语言描述法律条款,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法律规定描述出来可能更受考官欢迎。所以,学习该门课最关键的是要理解各项法律的意思,而不是死记硬背法律条款。

F5(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P5的直接基础,一部分内容是对F2的进一步延伸。F5主要是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运用管理会计技巧,为管理层提供用作计划、决策、业绩衡量和控制的数据和文字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决策技巧、预算、标准成本法和差异分析、业绩衡量和控制。F5共4道题,每题25分。2007年12月的考试难度很大,全球通过率较低,但2008年6月的难度直线下降,所以难度较难把握。但是大纲仅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万变不离其宗,四个题主要围绕这五个内容展开。其中业绩管理是重中之重,几乎在每道题都涉及了相关内容,从考官给的标准答案可以发现,深度挖掘题目信息至关重要。只要掌握了大纲的主要内容,对基本考点就不会特别生疏,关键是将考点知识与题目信息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得出比较满意的答案。

F6(Taxation)是P6的直接基础,主要是使学员了解与个人、国内公司以及外国公司相关的中国税收法律体系。大纲主要包括中国税法体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流通税、关税、纳税人的义务等。F6以计算题为主,共有5道题。第一题35分,主要考点是国内公司或者外资公司的所得税;第二题20分,考点是个人所得税;第三题20分,考点是间接税,如增值税、商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第四题15分,第五题10分,这两道题可能涉及大纲中的任何一个考点。这五道题都有可能涉及关于税收最小化或者递延税款的内容。F6是技术课程中相对简单的一科,题目都比较直接,题型和考点也相对固定,所以通过率一般较高。

F7(Financial Reporting)是P2的直接基础,是对F3的延伸。F7要求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并能运用会计准则和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能够分析并解读财务报表。大纲主要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的规则框架、财务报表、公司合并报表、分析并解读财务报表。F7包括计算题、文字题和案例题,共5道题。第一题25分,主要考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也可能包括少部分的文字论述,这道题主要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基本的原则;第二题25分,是对非合并报表的考查,可能是通过试算平衡表进行编制财务报表,也可能是重新编制财务报表;第三题25分,很可能是关于公司的业绩衡量问题,也可能包括现金流量表;第四题和第五题分别占15分和10分,考点不固定。F7的题目一般综合性较强,一道题目可能涉及几个不同的领域,如财务报表的编制可能涉及到几个准则。考官还可能要求考生评论管理层的意见或者某些会计处理是否得当,所以,这就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基本的会计原则和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F3的部分内容也有可能在此处再次出现。F7是一门对理解和运用要求较高的课程,要求考生明白某些会计准则颁布的需要和原因,对某些非常复杂的准则,考生可能不能完全掌握,但是至少应该理解其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

F8(Audit and Assurance)是P7的直接基础,与F4、F7、P1等课程都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理解鉴证业务的整个过程,并能进行专业的鉴证业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框架和规则、内部审计、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F8有五道题,大部分都是文字题,只有少量的计算内容。第一题是一道30分的案例题;第二题是一道知识类的题目,共10分;其余三道题每题20分,可能涉及到大纲内的任何内容。这门课程是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碰见的第一门审计课程,如果考生有事务所的工作经验,可能有助于这门课的考试。很多案例题可以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解决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另外,该课程主要是文字型的考题,所以熟悉相关的专业语言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考生在考前应尽可能多练笔,避免出现考试时“眼高手低”的情况。

F9(Financial Management)是P4的直接基础,是对F2的延伸。这门课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财务经理的必备技巧,如投资、融资、分配决策等方面的技巧。大纲主要内容有财务管理的功能、环境、营运资本管理、投资评估、公司财务、资本成本、风险管理、公司价值评估等。F9共四道题,每题25分,每道题目可能都既包括计算的内容,也包括文字内容。试卷后面会提供考试中可能用到的系数,如年金系数等。这门课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比较杂,很多小题涉及到比较细的问题,所以考生在备考这门课程的时候应留心细小的知识点,如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股利增长模型、净现值法等。这些知识点的分值可能并不高,但却是后面分值高的题目的基础,所以这门课的学习要尽可能的仔细。

(二)新增课程概况P1(Professional Accountant)是新大纲中新增的一门课程,是F1的进一步延伸。这门课程旨在使未来的高级会计师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审核、风险管理、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涉及的考点可能涵盖不同领域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分析其中的问题。第二部分有三道题,从中选做两道即可,每题25分,这两题更多的考查较为具体的内容,但也可能要求学生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由于这是一门新增课程,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可供参考的真题较少,但这门课涉及的都是一些较为宏观的内容,所以从整1本上把握大纲即可。另外,要加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将基本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案例中去。

P2(Corporate Reporting)是F3和F7的进一步延伸,也是ACCA大纲中财务会计系列最后的一门考试。虽然同样考查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但要求相对前两门而言要高很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准则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在不同的公司和环境下能运用这些准则进行不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大纲主要包括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及义务、财务报告框架、公司财务状况报告、集团财务报表、特殊实体的会计处理、公司财务状况评估、财务报告的现行发展。考试中可能涉及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等,要求考生能利用这些知识对相关的会计处理提出质疑或者加以评论。考生应将相关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中去,如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察觉题目所提供的处理方法中的问题就是考试的重点之一。在涉及公司报告的问题时,需要结合专业知识、道德规范进行职业判断。另外,该门课程也非常关注当前全球的热点问题,所以学生能将知识学以致用是最关键的。简言之,这门课更多的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这门课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关准则编制和列报合并财务报告。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主要考查合并报表的编制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问题。第二部分共三道题,从中选

做两道,每题25分。一般而言,其中有一道案例题,一道论述题,考点可能涉及大纲的任何内容。

P3(Business Analysis)是F1的延伸,与F7和P5也有一定的联系。该门课主要需要学生掌握战略定位及战略决策的知识、技巧以及具备一定职业判断能力,还要求考生能通过有效的业务流程再造和结构调整实施战略;协调知识系统和IT系统;在财务及其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主要包括战略定位、战略决策、战略行动、业务流程再造、IT技术、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财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考试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道50分的案例题,包括多个小题,涉及考点可能涉及到大纲的任何内容,但战略问题是必考点。第二部分共三道题,从中选做两道,每题25分,其中至少两道是关于业务流程再造、IT、质量管理、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多一道是关于战略问题的,这个部分的题目也可能涉及到财务分析的相关内容。P3的考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所以在复习真题的时候,要分析每道题的关键得分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另外,理解并会应用相关模型也是很重要的。

P4(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是F9的延伸考查,与P1和P2也有一定的联系。这门课程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作为一名高级财务人员进行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决策或者建议时必备的知识、技巧和进行职业判断的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投资评估、并购、公司重组、高级风险管理技巧、跨国公司面临的经济环境、财务管理中的前沿问题。相对F9而言,P4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整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用以公司的战略决策。此外,作为一名高级财务人员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管理能力也是P4的常考点。考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两道题,总分一般为60分,每题分值最多不会超过40分。考题可能以案例题的形式出现,既包括计算的内容,又包括文字论述内容,一般各占一半,范围可能涉及到大纲的任何内容。第二部分的考查点更为具体,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一道题完全是文字题,可能要求考生写一份报告或者备忘录之类的专业文书。学好F9是通过P4的关键之一,与F9不同的是,P4对考生的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要求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对财务知识系统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至关重要,考生在考试前应梳理自己所学的财务知识,搭建自己的财务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P5(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是F2和F5的延伸,与P3也有一定的联系。这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中运用各种战略性的管理会计技巧,评估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战略发展状况。大纲主要包括战略计划和控制;经济、财务、市场、环境等影响因素;业绩衡量系统和设计;战略业绩衡量;业绩评估和公司失败;管理会计和业绩衡量的最新发展。试题结构和P4相同,由于业绩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所以每道题没有固定的考查范围,可能涉及大纲中的任何内容。就题型而言,也是计算与文字兼具。掌握F5的内容是通过P5的关键之一。对计算题而言,只要掌握了相关概念,难度应该不大;对文字题而言,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信息,这一点与F5是相同的,但综合性更强,考虑问题应该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这一点也是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素质。

第7篇

关键词:可理解性;会计信息;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05―0026―08

一、引言

可理解性,即会计信息是否能为信息的使用者所理解,作为会计信息基本特征之一,这一问题从会计产生之初就始终存在。具体来说,“可理解性是指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考虑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明晰性。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者的决策类型(包括个人偏好、对待风险的态度以及所采纳的决策模型)紧密相关;而明晰性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葛家澍、杜兴强,2003)。可理解性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公认会计原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中,是美国的APB statements No.4“编制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Basic Concepts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s Underlying Financial Statementsof Business Enterprises)。随后,特鲁伯鲁特委员会于1973年lO月颁布的《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Report of the study Group On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z statements,The True6food Report),在财务报告质量特征部分,再次明确阐述了可理解性的概念。最终,特鲁伯鲁特委员会报告影响了1980年5月FASB颁布了SFAC No.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SFAC No.2提出了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层体系:把相关性和可靠性列为“决策有用”的主要质量特征而次级质量特征是可比性,并置于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两个约束条件之下,同时将可理解性置于决策有用性之上作为一项前提条件。

二、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信息质量特征中关于可理解性的比较

FASB的SFAC NO.2全面分析了使会计信息有用的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主要的质量特征,而可比性是次级质量特征,与相关性和可靠性共同确保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这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分层体系没有直接将可理解性列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是将其作为针对使用者的质量特征与会计信息固有质量特征区分开来,并将可理解性置于决策有用性之上。FASB指出,可理解性是“使信息使用者能够理解信息含义的信息质量”,即使会计信息与决策相关并且是可靠的,但是如果信息不能被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将无法实现决策有用性。同时FASB也提到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与特定的决策者以及信息本身有关,因此无法对可理解性进行总体评价,必须将其与特定的决策者联系起来。

IASB于1989年7月颁布的财务报表的编报框架(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ofFinancial Statements),提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四个方面的质量特征,即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其中首先便提到了可理解性,并在这四个主要质量特征之外,提出两项有关可靠和相关信息的约束条件: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原则。IASB提出的概念框架面向的是世界各国不甚相同的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因此它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协调”的问题。而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它要求会计信息应该考虑可理解性,甚至首先考虑可理解性还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for Financial Repor-ting)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报表中信息的“内容”有关的质量,主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另一类是与报表“表述”有关的质量,主要包括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并提出可理解性包括汇总与分类和使用者能力要求而对信息质量的约束,则包括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作为先决条件的重要性。英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可理解性都是第一层次的特征。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也都将可理解性列为首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我国没有单独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就没有单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规定,而是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加以说明。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四条指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除此之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还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原则等。但是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各项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并没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将可理解性视为与其他信息质量要求同等重要。

另外,FASB和IASB也在改进各自现有概念框架的基础上致力于制定趋同的概念框架,联合概念框架代表了概念框架发展的趋同趋势,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关注。联合概念框架委员会的计划分为八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就是目标和质量特征。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FASB和IASB2008年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征求意见稿(ED)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为基本质量特征和增进的质量特征。基本(fundamental)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反映(faithlful representation),增进的(enhancing)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comparability)、可稽核性(verifiability)、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而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约束条件是重要性(materlality)和成本(cost)。尽管联合概念框架的讨论和制定还在继续,但两个理事会(IASB和FASB)都强调“可理解性”的重要性。在未来的趋同框架中,包括集合、分类、定性和清楚与精确的表现一种会计信息都必须增加可理解性(葛家澍.2008)。

但是,与各国概念框架已有提法以及IASB之前的提法所不同的是,在联合概念框架中可理解性不再是基本的或者说首要的质量特征,而是在基本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上,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更

高要求的一种“增强”的质量特征。相较而言,可理解性在联合概念框架中的重要程度似乎有所下降。这也反映出联合概念框架委员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评价较高,认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已经具备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或者即使对于某些描述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很难理解,使用者也可以咨询专家进行协助,这样的安排也不无道理。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专业投资者的出现确实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整体水平。同时投资者自身不断成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主观“学习”相关会计知识的动机也不断增强。信息使用者水平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也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只是这样的安排需要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环境,至少需要有能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和专家。显然在诸如美国等这样的国家,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是可能具备这样的环境条件的,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距离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联合概念框架的制定还是应该充分考虑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只有符合现实条件的联合概念框架才可能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因此,联合概念框架要成为今后能适用于各国的“通用”概念框架,还需要更加积极和务实的协调。

三、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

那么,什么决定了企业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是否可理解呢?我们认为这样的决定因素包括会计信息的固有特征、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对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产生影响。

(一)会计信息的固有特征

财务报告本身的复杂性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报告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从漫长的会计发展历史看,并非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存在着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追溯到15世纪意大利的合伙制海外冒险贸易活动,每次航海贸易结束后,执行业务的合伙人必须向投资合伙人披露相关账目并结算损益。随着合伙制的出现和发展,会计信息披露才逐渐成为一种必要。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从最初的简单几句话到后来的财务报表直至发展到今天涉及企业财务、管理、成长前景、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等各个方面的广义财务报告,信息含量在不断增加。同时,财务报告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数字还有文字,不但包括确认的信息而且包括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和内容都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报告所传递的会计信息。

(1)定性与定量、数字与文字

就会计信息本身来说,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方式的定量的信息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定量信息看似“真实”,实难理解;而定性的信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由于语言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文字本身就可能带有模糊、难以分辨和理解的信息,也对不同信息使用者对文字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偏差。简单来说,会计上广泛使用的“可能”与“很可能”,究竟程度各有多大,二者的界限又在何处?不但信息的加工者需要经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复杂职业判断,不同的使用者对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理解也很难一致。同时,尽管文字信息旨在对过于概括的数字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增进理解,但文字不如数字直观、简洁,过多的文字信息可能造成信息使用者筛选信息的负担,甚至可能降低某些非专业的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可理解性。

(2)确认与披露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但包括财务报表,还包括内容广泛的其他财务报告。同时,披露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广义的披露既包括表内确认也包括表外披露和其他财务报告披露。财务报表表内信息必须经过确认,并且确认存在严格的约束条件,须符合特定的确认标准;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只需进行披露,但是披露的要求不尽一致。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和表内确认的要求一致,必须接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并接受审计,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通常不受严格会计准则的制约,也不一定需要接受审计,只需要专家审阅即可。

表内确认必须遵守GAAP,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三个阶段确认保证了表内信息的真实可靠,一系列严密的确认程序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济活动的完整过程,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报表使用者理解上的差异,较好地保证了财务报表表内信息的可理解性。

尽管披露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弥补表内确认信息的局限性,提供有关企业成长性、盈利预测、发展前景等报表阅读者感兴趣的信息,但自愿披露不受GAAP的限制,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并且此类信息多为文字表述的信息或者带有预测性质的不甚准确的数字信息,也为信息使用者辨别和正确理解这部分信息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自愿披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因此企业进行自愿披露时具有强烈的“选择”动机,即选择对其提高自身价值有利的信息进行披露,而不披露对其不利的信息。尽管对自愿披露没有强制要求,但是从理论上来看,公司的财务报告的可理解性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不应受业绩等因素的影响。而选择性披露使得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披露过程,选择披露对其有利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于企业的信息从而有意的影响甚至误导报告阅读者的理解,可见自愿披露为企业控制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留下了空间,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下文我们将结合印象管理进行说明。同时,缺乏限制的自愿披露信息数量的增加还会产生“信息过载”的问题,降低信息的透明度,不但加大了信息使用者获取、甄别会计信息的成本,也间接造成正确理解会计信息的难度。

(3)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财务报告的复杂程度)

财务报告是根据日常会计记录的数据,采用会计专门的方法,经过一定的程序分类、汇总加工而成并报告出来,从会计数据到财务报告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理解性的问题。程序和方法的复杂性决定了财务报告本身的复杂和难于理解,如会计的待摊、预提、应计、递延等程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信息使用者并不易理解。而且,会计固有的程序、各种估计和职业判断都依赖于处理会计信息的信息加工者的人为判断和选择,这都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生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信息加工者的主观色彩,甚至可以说,信息加工者在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信息加工者的一系列选择决定了信息使用者获得何种结果的会计信息。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在某些环节的会计选择达到对其有利的经济后果,给投资者造成一种企业平稳发展的印象或其他对其有利的印象,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导致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会计信息作出适当的经济决策。从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过程来看,可能存在的“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印象管理来自于社会心理学范畴,是指人们用来控制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Leary&Kowalskl,1990)。将社会人的印象管理延伸至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我们可以将印象管理理解为:进行印象管理的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主体信息使用者对主体印象的过程。企业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机构、供应商、客户、员工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由于信息不对

称的存在,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具有“天然”的选择权,因此可能会利用这种权利有目的地向信息使用者传递对企业有利的会计信息或者隐瞒不利的会计信息,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印象。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在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参与企业经营的情况下,无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恰当的理解,因此,企业管理当局的印象管理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可能会选择采用不同的印象管理方式。试图使他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称为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他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企业业绩较好、所处环境对自身有利时,企业管理当局会希望报告使用者了解这种状况,不仅会主动增加对有利信息的解释说明,而且会使用清晰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短句甚至配以图片来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增强对这种有利局势的“印象”,进行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当企业业绩较差、面对不利的经营环境时,对于某些不利信息的披露,企业管理当局则趋向于使用模棱两可、晦涩、含糊的表述,在可选择的情况下甚至不予披露某些信息,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正确理解,进行保护性印象管理以淡化投资者对企业不利状况的“印象”。

(二)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

财务报告的生成过程用到了诸多会计专门方法,如分配、摊销、折旧、减值等,不具备一定会计知识的人很难了解生成会计信息的真正含义,而近年来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更是为报告阅读者理解财务报告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传统的历史成本是建立在过去发生的真实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却是存在假想的交易,在混合计量模式下,信息使用者还要能够正确理解采用不同计量属性生成的会计信息的实质并据此作出适当的决策,这对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2006年9月FASB颁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FASl57)《公允价值计量》(Fair Value Measurements)为例,其中按照客观性和可观察程度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同时规定了多种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使用现值技术、期权定价模型等复杂的估值技术,涉及诸如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数据的估计,专业性很强,甚至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一般会计人员都很难理解。因此某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得到的会计信息,可理解性较差,若非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报告阅读者可能都无法正常理解。

(三)准则体系和市场环境

完善的准则体系便于生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但也离不开成熟的市场环境。如FASl57《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orderly-ansacdon),假设将一项资产出售可收到或者将一项负债转移应支付的价格”。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实质上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涉及的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交易存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有序交易”是指交易在计量日之前已经出现了一段时期,并且这种交易是按照正常、惯例的市场行为进行的,是自愿的交易。但是“交易”在计量日是假想的交易,并没有真正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因此,一个活跃的市场环境非常重要,这样才可能观察到相同或类似资产的长期大宗交易,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假想交易的价格无可参考,就会导致公允价值无法真实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信息使用者也将难以透过会计信息理解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而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与业绩。

同时会计准则本身是否简单明确,备选方案是否尽量少,这些也都会影响生成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便于生成可理解的会计信息的准则才具有可操作性,而完善的准则体系也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现阶段对于金融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就比较复杂,不仅因为金融工具业务本身很复杂,也由于对金融资产投资的报告准则高度复杂,涉及混合计量属性和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很难理解由如此复杂的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

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可能的改进措施

尽管可理解性在各国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中所处的层次不尽相同,但几乎所有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中都包括可理解性。而且从联合概念框架的发展可以看出可理解性在整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层次还在发生着变化,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今天,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认为,改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加强监管

过载(overloading)的财务报告不但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恰当理解,同时出现在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不断增加也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财务信息可能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但要求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应具备企业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至少要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基本的判断,以分辨企业是否利用这些非财务知识影响财务报告信息的可理解性,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同时,以往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主要是针对会计信息,作为财务报告一部分的非财务信息的增加亟需建立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原则,在可能范围内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量化和标准化,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只有制定明确的监管措施,才可能实施真正有效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

财务报告的自愿披露为企业控制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留下了空间,因此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缩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语言选择的范围和权限。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基本内容应要求其尽量保持一贯性,以避免企业根据信息是否对其有利而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进行选择性的披露,减少印象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越严格,管理层通过印象管理进行操纵的空间越小。监管机构还应加强检查力度,并尽快建立相应的惩罚和赔偿制度,起到警戒作用。

(二)提供简化年度报告(summary annual report。SAR)

考虑到年度报告信息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给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的了解会计信息带来了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简化年度报告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时、简要地了解企业主要的、概括的会计信息。简化年度报告为信息使用者全面阅读和理解完整年度报告提供了框架,二者的有效配合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同时,还应该考虑报表分类内容上的改革。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就提出:“可理解性受到使用者理解能力和财务报表分类的清晰性的影响。”在财务报表分类的清晰性方面,IASB和FASB的联合概念框架已有对财务报表列报改进的初步意见,在保持编报企业三张基本报表即财务状况表(原资产负债表)、全面收益表(取消了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不变的情况下,对表内的分类、再分类及其排列组合有了重大改变。例如,在财务状况表中将创造价值的营业活动(business activities)与资金来源的筹资活动区分开来,营业活动列示的信息再进一步划分为经营活动(operat-ing activities)和投资活动,除此之外还应按照中止经营、所得税和权益进行分类列报。全面收益表

只在最后一类权益的划分上与财务状况表不同,采用的是其他全面收益纳税净额,而现金流量表的分类与财务状况表的分类是相同的。传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会计要素分类仍然保留,但是已经降为二级或三级分类,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第一层次分类(葛家澍,2009)。这种列报分类的改进,不但增进了基本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得各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也增进了报表信息的详尽程度和可比性。

(三)减少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不同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和从事的经济业务各不相同,所以各国的会计准则对大多数经济业务规定了不止一种会计处理方法,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对类似业务所采用的会计程序也可能不相同,这不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相似的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也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正确理解。以比较简单的固定资产折旧为例,至少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就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可选用的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尽管也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并非不能变更,只是变更还应当符合其他的规定。很明显,使用的折旧方法不同计算出的年折旧额就不同,进而折旧方法的选择就会通过影响当期费用而影响企业业绩。如果始终采用同一种折旧方法或者准则只规定一种忻旧方法,那么生成的会计信息将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也很容易理解。多种可供选择方法的存在,不但为企业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提供了机会,也造成了信息使用者理解上的困准。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变更要求信息使用者不但要同时理解多个会计方法,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分昕选择和变更方法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动机,才能够真正理解会计信息本质。如此看来,减少可供选怿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提高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缩小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努力提高各国会计准则在相同或相似交易与事项会计处理的可比性,减少会计处理的备选方法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一直以来颇受争议,但却未得到准则制定机构认可的信息质量特征还有“高质量”(high quali―ty)和“透明度”(transparency),这是美国证监会前主席Arthur Levittl997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出的。他认为,透明度应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高质量指的是“能够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的信息”的会计准则和由它规范的财务报告。原本透明度只是用于描述高质量的一种信息特征,但是2008年4月30日召开的C20首脑会议上,G20国首脑要求IASB尽快在制定单一可比、高质量、全球使用的财务报告准则方面作出实质性进展,同时在2008年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中,多次强调公允价值是透明的信息,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透明度的关注(葛家澍,2008)。

透明度是一个包含多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综合特征,通常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应该能够得到透明、充分披露的会计信息。本文认为,具有透明度的会计信息有一个先决条件,即信息的可理解性。透明的会计信息首先应当是可理解的,表述要清楚、确切,能够使信息使用者容易观察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样的信息才可能是透明的。现代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比以往大大增加,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众多企业经济业务与传统业务已有很大不同,而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都可能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报表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使报表的使用者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所传达的会计信息将是会计信息是否具有透明度的重要标准。如果不能被使用者所理解,那么这类信息将无法被使用者所获取,也就无法对决策有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那么作为沟通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工具,使双方能够借助会计信息进行交流达到双赢,会计信息质量高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可理解性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这件器能否好用。如果不能被理解,会计这门“语言”也将失去作为语言的最基本功能.

参考文献:

葛家澍,2009:《公允价值的定义问题――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57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学习》第1期。

葛家澍,2009:《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会计研究》第5期。

葛家澍,2009:《试评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某些改进――截至2008年10月16日的进展》,《会计研究》第4期。

葛家澍、杜兴强,2003:《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葛家澍、杜兴强,2009:《财务会计理论:演进、继承与可能的研究问题》,《会计研究》第12期。

葛家澍、张金若,2007:《FASB与IASB联合趋同框架(初步意见)的评介》,《会计研究》第2期。

黄世忠,2009:《金融危机触发的公允价值论战》,《中国金融》第15期。

刘仲文,2005:《美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思想发展演进过程》,《商业会计》第4期。

孙蔓莉,2004:《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印象管理行为》,《会计研究》第3期。

孙蔓莉,姚岳,2005:《公司报告语言信息研究》,《甘肃社会科学》第3期。

孙蔓莉,2004《上市公司年报的可理解性研究》,《会计研究》第12期。

FASB,1978,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1

FASB/IASB,2008。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Reporting:The Objective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aints of Decision―Useful Financial Reporting Information(Exposure Draft)

FASB,1980,Statement of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2

FASB,2006,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

第8篇

一、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特殊性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在网络上进行的电子化贸易活动,有几个特点:

1.全球性:Internet作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媒体,是对全球开放的,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电子商务生来具有“全球性”特征。

2. 虚拟性:信息交换完成在实物市场中无法完成的交易。买卖双方从交易洽谈、签约,到支付货款,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

3.协调性: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要求银行、配送中心、通讯部门、技术服务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在交互协议的基础上进行。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电子商务对会计职能、会计要素的影响

会计具有反映、监督、参与经营决策三大职能。电子交易形式的出现使会计核算资料汇集于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反映。由于会计信息实现了实时和自动的处理,那么会计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职能就变得更加重要。监督的形式也将发生变化,可以通过网络对经济活动进行远程监控和实时监控。会计要素是为实现会计目标,在会计假设的基础之上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要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会计要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从而能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

2.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和相关会计法规的冲击

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环境,厂房、卡车等曾经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资产等不再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会计信息管理、决策分析将占了主要部分。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国际差异也提出挑战,会计准则应该国际化。新《会计法》首次确立了电子单据的法律地位,使得网络会计有法可依;增加了电子交易的核算处理内部控制制度,如网上结算管理制度等;加强了会计制度的统一,使网络财务的异地协同处理成为现实。

3.电子商务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和财务报告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其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资产价值不变。网络公司的交易对象多是处于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历史成本不能如实反映网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网络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反映滞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产按现时价值、可变现净值计价成为可能。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由财务报表和附表组成。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行 “动态实时报告系统”在会计报表中,也应转向关心“知识资本拥有量及其增值的能力”,将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作为主要资产项目加以重点列示。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资产、人力资产将在企业资产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4.网络安全问题和软件开发

安全危机表现在会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非法修改或恶意修改。再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陷入瘫痪,财务软件不够完善,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网络财务软件的核心是处理好财务与业务在网上的协同;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支持在线办公、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能够处理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网页数据等新的介质,通过信息流支配企业物流和资金流,支持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等。

5.会计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和会计国际化的问题

电子商务活动中,会计人员必须拥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知识,同时要了解熟悉具体的生产过程及其工艺。电子商务活动使得无库存生产成为可能,作业成本成为成本会计发展的方向,就要求会计人员还必须掌握相应产业的基本知识、有创新知识的能力。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必须首先要了解企业的信用和财务状况,因而有必要了解外国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制度,不同的会计准则反映不同的会计信息,因此,电子商务要求会计市场国际化

三、电子商务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新机遇

1.系统风险评估

会计业一直进行着财务风险评估,但在网络财务环境中,存在更为隐蔽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因为网络财务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网络系统容易受到内部和外部的攻击。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会计技能,会计师能找到会计系统控制的薄弱之处,将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联系起来考虑,从而判定风险是否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会计行业在评估系统风险和交易安全性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技术咨询业务

财务报表鉴证是会计行业提供的主要服务,然而在近十年中,该种业务的收入却保持着相对停滞而咨询业务的收入却呈现指数增长,美国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的电脑咨询业务收入早已超过了会计、审计业务的收入。 电子商务与税收问题,电子商务与法律问题,企业战略与电子商务的统一,ERP与电子商务的融合问题,等等,这些新的问题为会计行业提供了拓展新型业务的市场机会。

3.高效集中式管理、高度实时动态管理支持强大的远程处理

总公司对其分支机构的会计管理往往是松散的,集中式的会计管理难以实现,甚至导致决策失误。网络会计使时间差距、地理差距将不再成为障碍,高效集中式管理将成为可能。电子商务系统可以跨区域实时动态地收集和处理数据,实行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远程审计、远程保障。使企业可以有效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实现决策化、业务智能化,提高投资回报,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