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数学公式

初中数学公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1-27 03:44: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数学公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数学公式

第1篇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

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公式(平方差)的结构特征,会运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深化逆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整体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探究新知,体验获取新知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运用公式法(1)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并灵活运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我们学过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2.我们学过哪些整式乘法的公式?

(二)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以下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1.还记得七年级学过的整式的乘法公式吗?

2.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平方差公式吗?

3.如果将平方差公式反过来,就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公式:

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请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一公式。

4.思考:什么样的多项式可以用这一公式因式分解?

(1)公式有什么结构特征?(二次二项式)

(2)两个平方项的符号有什么特点?

(3)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表示什么?

小组内三分钟内交流答案,把解决不了的难点归纳总结出来由老师帮忙解决。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书上的例1和例2。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完成书后练习题。

第3篇

按照新学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作业的选取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4篇

[关键词]数学实验新课程新理念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7~9)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实验,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想、动手实验,交流验证,来进行探索数学内容的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在近年尤其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数学实验已逐渐成为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与新教材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过程中,笔者对数学实验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有了些许的心得和体会.以下是笔者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对数学实验的几个案例及反思.

一、在联系生活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案例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师:学校政教处老师发现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他想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但是,标语中有些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填,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如可能是10吨、1.3立方米、20车、可供10位灾民吃3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步骤二:实验操作,验证猜测

师:我们有了不同的猜测结果,这些猜测是否可信呢?(不一定,要验证)

建议大家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要求:

①先设计估算步骤,再根据步骤操作;

②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③填写估算报告,并作好汇报准备.

④合理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器材: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开展活动)

小组1的实验报告:,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可供10位灾民吃多久

实验工具米粒、天平、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2、

数出200粒米2、称出它的质量是4克3、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质量:4÷200=0.02克4、13亿粒米的总质量:0.02×1.3×

=2.6×克=26000千克5、一般地,若1位灾民每天吃0.5千克,则10位灾民每天吃5千克,26000÷5=5800天,约16年

估算结果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

学生评价:这小组的方案很好,它让我切身体会到“13亿粒米真多,它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但我提个建议,数200粒米,太麻烦,其实只要数20粒米,称一称多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师:称“200粒米”和称“20粒米”,哪个好?为什么?

小组1:我认为还是数“200粒米”称好,因为这样比较精确一些.

师:那么称“2000粒米”不是更精确吗?

小组1:但数“2000粒米”太多了.数“200粒米”,我们每人只要数“50粒米”,比较方便.

师:看来实验时,我们既要尽可能精确一些,又要尽可能方便一些.

小组2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用多大的箱子来装

实验工具米粒、1立方厘米的容器、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1、用1立方厘米的容器来装米2、数出这么多米是40粒3、13亿粒米的总体积:1.3×÷40=3.25×

立方厘米=32.5立方米4、要用边长为3.3米的正方体箱子来装,而我班最高女同学的身高是1.65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他身高的两倍

估算结果用一个大箱子来装,它的边长是我班最高的女同学身高2倍

学生评价:小组2的实验方案真神奇,他仅只用了1立方厘米的容器和计算器就估算出结果了.

小组3、小组4分别作了实验汇报……

师:这些估算方案可以怎样分类?

生: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估算质量;小组2的方案是估算体积的.

师: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是估算质量的,但估算出来的数据不一样,怎么办?

生:算出三个重量的平均数,是29.5吨.

师:好,我们把结果29.5吨在学校的橱窗里公布,这可真帮了学校一个大忙.

生:好!(微笑)

师:那么29.5吨究竟有多重呢?让学生上来试一试25千克米的重量.

师:29.5吨有这样的几袋?

生1:1180袋.

生2:约1200袋.

师:这些米用车来装,假如每车能装1.25吨,要用几辆车了来运?

生:24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地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工具、操作并收集数据,从而实现估算,验证猜测.引导学生从(1180袋,14辆车,送到灾区可供一人吃59000天,相当于160年)多角度对大数“13亿粒米有多大”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步骤四:交流体会,点明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估算的方法.

生2:我知道了每个人节约一粒,全国就会省那么多米.

……………

师: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师:谁能给我们这节课取个课题?

生1:以小估大.

生2:从估算13亿粒米有多少的实验中学习以小估大的方法.

师:我们就取名“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

设计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乘方》中出现一个棋盘上的学问问题: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同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一百万有多大》中又出现:估计100万粒大米(绿豆的质量)鉴于以上问题,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

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二、在概念形成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掐头去尾烧中段”,略去了数学概念的形成的过程,长期以往,抑制了学生探索能力的形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概念教学应恢复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例,产生疑问,动手实验,体验感悟,归纳出概念,体会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本段设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来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形成概率的概念.

案例2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今天,赖老师和黄老师都想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电影票,大家能否替我们想个办法,来决定谁去看电影?(学生纷纷献计献策),若采取掷硬币的方法(甲同学的建议),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如果正面朝上,那么赖老师去,如果反面朝上,那么黄老师去,大家想一想:掷硬币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在学生简单的理性思考后,确定实验方法)

步骤二:游戏试验,收集数据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的游戏,

要求:①一人负责掷硬币(以举手的姿势抛硬币);

②一人负责记录数据;

③借助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反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并填在下面的表格上.

实验者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频率

汇总各组实验数据汇报:

组别123456…

正面朝上的次数981011129…

正面朝上的频率0.450.40.50.550.60.45…

反面朝上的次数1112109811…

反面朝上的频率0.550.60.50.450.40.55…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4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观察所作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将所得的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数据,看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仍成立?

【设计说明】学生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实现三个不同范围的合作互动.首先,在与同桌合作过程中,达到小范围的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建立随机观念;然后,在累计全班的试验结果的过程中,实现互动的范围扩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差不多稳定在图中的虚线(频率为0.5)处;最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从中渗透收集数据的一种方式(网上邻居),概率中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借助表格和统计图来分析),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品质.

步骤三:验证猜测,形成概念

以下是几位数学家所做的掷硬币试验的数据统计,它符合你所发现的规律吗?

试验者所抛次数正面朝上的次数正面朝上的频率

棣莫弗204810610.518

蒲丰404020480.5069

皮尔逊1200060190.5016

皮尔逊24000120120.5005

议一议:

通过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及历史上数学家的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就比较稳定,趋向于0.5,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小,用p(正面朝上)来表示,

p(正面朝上)=,

也称为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设计说明】利用生活中的概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形成概念。在数学实验中,学生由于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参与者,因此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方法等等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的数学实验

传统的定理教学,多数先由教师直接给出定理,接着是让学生分析出定理的题设、结论,然后写出已知、求证,最后由师生共同分析和完成证明,这样的数学活动只是单纯地依赖模访与记忆,不能展现学生丰富的思维.这样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他们不再象过去一样听教师讲“现成”的定理,而是通过活动获取知识.“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片段的设计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三个环节:

观察实验,猜测条件动手操作,确信条件思考归纳,验证定理

案例3

教学内容:七年级(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思路:创设情境—观察猜想—实验交流—发现规律—验证定理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观察实验

教师活动:将一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夹在书中并露出30°的角,这样露出的部分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如何使得你们(同桌)所露的三角形全等呢?

学生活动:与同伴合作,通过操作使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活动:要使得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保证它们的哪些元素对应相等?

(演示课件:调整露出的两个三角板的位置,使它们恰好全等)

学生活动:观察并猜测构成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这三对元素对应相等.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置“三角板上的全等问题”这一情境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它们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直观感受并加以简单的分析讨论,容易想到利用三角板所提供的角、刻度寻求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加强直观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初步建立对

“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感悟.然而这里设计的情境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情形(有一个角是30°),如何推及到一般,还需要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验证.

步骤二:实验操作,确认猜想

教师活动:由刚才的实验大家已猜测到满足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这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它们就一定全等”.但这仅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如何推及一般呢?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只要所给的边角是具有一般性),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教师活动:现在来研究如下情形:abc是任意三角形,如果画,使

∠a=∠a′,,,那么abc与全等吗?

试一试:课本第135页,图5-20中,abc是任意三角形,请你画,使∠a=∠a′,,

,将其剪下来,放到课本中,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实验操作:画出,将其剪下来并与abc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一般性研究”的必要性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具有“一般性”的实验,增加学生的现实感受.这样,在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两次实验后,使他们确认猜想.)

步骤三:思考归纳,验证定理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再现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理性分析

已知abc是任意三角形

①画∠a=∠a′;在∠a’的两边上分别取,;连结b'c′;

②移动,观察abc与是否完全重合(全等).

三角形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确定,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相对位置就确定了,即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确定了

归纳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在两个三角形中,按顺序是边、角、边三对元素对应相等.可以简单写成“边角边”或“sas”.)

【设计意图】通过“特殊的三角板问题”、“老师一般性的演示”和“学生具体动手操作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猜测到验证的三次实验让学生确信: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定理有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5篇

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把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当成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的标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这样的方式开展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用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积极的作用。

新授课中用问题引领,形成结构,环环相扣,逐个解决,层层推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

在新授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新授课转变成一个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提出一系列子问题。每节课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并且去解决它,把学习活动转变成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模式推进教学进程。例如:《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新授课,可以如下设置问题。问题1:你能找到x的值,使y=x-2x-3的函数的值为零吗?如果有,这样的x的值共有几个?问题2:y=x-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与方程x-2x-3=0的根有关系吗?问题3:是不是任意的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都有两个交点?如果不是,请举例加以说明。问题4: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可由什么来判断?问题5:二次函数y=x-2x-3图像与y=3交点的个数如何判断?y=k呢?问题6:把直线y=3改为y=2x+3,它与二次函数的交点个数怎样判断?这样的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用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地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并为思维指出了方向,解决问题则成为思维的目的。学生只有自己发现问题,追究“为什么”,才能激起思维火花。问题意识越强烈,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越富有创造性。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问题既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动力和材料,因此,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正是借助于这个载体,数学思维的辩证运动过程才得以深入地展开和进行。

学生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解题,而是“学”解题,不仅仅在于“解”而在于“学解”。解题第一位的是理解题意,但它却往往被学习者所忽视。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怎样去想?如何着手解题?如何“从无到有”地寻找思路?善于解题的人用一半时间理解问题,只用另一半时间完成解答。学生不能很好解题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树立重视理解题意的意识,没有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更没有掌握如何理解题意的方法。

解题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形成的,也即教师给出有挑战意义的引导语,鼓励学生朝既定的方向提出问题。这些思考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贯穿在上述所有问题思考之中。要教学生寻找解题思路就要提供有效的指导思维操作的策略,解题的启发性提示语正是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思维操作的程序。

例如: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为边长是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的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问题设置:

1.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什么?(BP间的最短路程)

2. BP间的最短路程如何找到?(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

圆锥的平面展开图是什么?(扇形)

3. BP间的最短路程怎么找到?(线段BP)

4.这是利用了什么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如何计算BP?(先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

6.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如何计算?(利用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

数学学科有着突出的以问题为核心的特征。在这样的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令人信服的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能合理地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只有具有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只有具有问题意识,学生才会具有批判精神和求异思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不盲从,不迷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

数学课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要通过提出问题来实现,而且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这是数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最为显而易见的特征。因此,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

(一)认识误区,精心设问。

美国心理学家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设问,能紧紧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驱使学生回忆、想象、创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问题应具有良好的载体功能,所提问题要负载所需学习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问题应具有“生长性”、“生成性”,通过对问题是数学概念等知识的真正来源,数学概念的意义与其说来自定义,不如说来自一类求解的问题。事实上,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结果而非思维的起点,在很多情况下,数学概念是数学家为了陈述定理,表达结论而创造出来的。那种先讲概念,然后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掩盖了知识发展的过程,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提问题不应是那种白开水似的简单思维,而应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重要的是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入“愤”、”“悱”的认知状态,激发思维,引导探索。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应成为一节课的主要结构和基本框架,所以“问题”不是开场锣鼓,它本身就是戏。因此,问题的入口要宽,并且要有较高的思维层次和思维容量,使学生一开始不觉得太难,能很快进入“角色”,而真正要解决问题,把戏演完却别有一番滋味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知识始于问题,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问题意识”是科学素养的核心。中学生受生理、心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留有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要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矛盾,促成问题意识。

1.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2.要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

布鲁巴克说:“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的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以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教师应当把提出问题的机会,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问题,提出自己探索的问题。

总之,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思维的载体,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总是指向于解决某个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至少没有深入的思维。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围绕着数学的问题进行,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教学会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新理念.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

第6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一本励志书上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的__,如果真的要来一个总结的话,自己真的是感同身受.总觉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到了生命的美好,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有限,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_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其他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今年的数学基本功竞赛中先后获得张甸区一等奖、姜堰市三等奖,并且被评为”姜堰市教坛新秀”。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所辅导的学生在“___省数学邀请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同时我也获得第___届时代学习报数学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奖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五、不足之处

反思一年多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二

数学是家长和学生一直很重视的学科。数学学了要认真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一年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想就这一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范本)。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___。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之前,认真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___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

三、其它工作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我还负责校内部分的德育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

总之,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我通过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三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数学课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研究.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二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本年度外出听课___节,在校内听课___节。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初中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四

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__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__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_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本科和主动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

总之__学年度,我担任的两个教室的数学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继续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教学成绩,为学校争光!

第7篇

一、教师应该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但是,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害怕学生不明白。于是,满堂讲,满堂问,将知识掰得七零八落,再填鸭式的灌给学生……其实,教师所充当的不应是演讲者的角色,应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我们不能忘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之中,惊喜地发现,所有作课教师自始至终努力贯穿、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问题时,教师们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力图让学生参与其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些现象,你总结出什么规律?”开放性的问题将自交给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灵动;不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们鼓励学生提出设想,老师配合同学设计、探索、尝试实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观察实验中种种现象,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客观规律,得出普遍的结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学习各种纷繁复杂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一切的一切,尽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学习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节科学课,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学生兴趣索然,被动接受。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才能事半功倍。每位名师都各有高招。

1、做游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车岩岩老师执教《我在哪里》,与同学们做拍手操:“双手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动手动口,了解方位;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参照物,并学会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车老师还设计了游戏《寻找喜羊羊》。参与如此课堂,兴趣高涨。这些小游戏中融入学习内容,关键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心理压力,还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一箭双雕,一举数得。

2、做实验。科学课上,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我们总以种种借口,剥夺了学生实验的权利,也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兴趣。俗话说:“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学生渴望实验,期待亲身实践。这十三堂课,才是正常的科学课。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模拟实验……种类齐全;教师、学生齐动手,人人做实验,人人均思考,学生兴之所至,参与率极高。

3、设置悬念。西方谚语说:“好奇心害死猫。”巧置悬念,激发好奇心,可以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精神。银川市二十一小闻静老师执教《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时,教师出示图片设置悬念:为什么上游河床堆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许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学生满头雾水,眼中充满求知欲望。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学生已进入“不愤”之境。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利用准备的水瓶、斜坡、沙石土壤等大量器材,进行河流模拟分组实验,同学们再现了河流对土地的作用。通过认真地观察,学生很快地发现:陡坡水流速度快,被流水侵蚀;缓坡水流速度慢,有泥土沉积。上游的土壤和小石头被冲走,留下大石头;中游小石头留下了;土壤却河流带到下游……并得出结论:河流对土地既有侵蚀作用,又有沉积作用。自始至终,学生均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兴趣。悬念,一个好的切入口,成就了一节成功的范例。

三、课前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

课堂时间是有效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令课堂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前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中卫四小周金艳老师执教《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了做好用稀盐酸鉴别岩石分组实验,周老师不仅精心准备了十组岩石样本,每一组又分一号、二号……五号岩石,并贴标签区别,还拍摄了视频演示实验,详细地演示了实验过程。为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组实验奠定基础。学生对岩石的生物痕迹、层理、气孔、颗粒等特点有了深刻地认识了解。教师有意识地梯度设计,难度从低到高,由易到难,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动手时间,使其思维有梯度上升,对学生思维训练、动手实践有极大帮助。由于课前功夫下得足,课堂之上,教师教学游刃有余,学生学习轻松惬意,时间利用率极高!

四、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及时捕捉信息,补充教材不足。

备教材是每一个老师课前必修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老师要善于及时捕捉信息,挖掘教材,拓展教材。银川市十九小学的李进山老师执教《谁先迎来黎明》。为探讨地球自转的方向。他告诉同学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向逆时针的!1962年,他,认为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自转的话,拔掉澡盆的塞子,水不会产生漩涡。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而美国又处于北半球,所以洗澡水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就是“谢皮罗现象”。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河流右岸总是被水侵蚀的比较厉害;物体从楼上落下,比原来的位置稍右;炮弹打出去之后,会向右发生偏转……这些,都很好地佐证了地球自转的方向。

第8篇

作为一个初中班的数学教师我觉得要搞好数学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学生的的教学方法,以我这一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觉得从以下两大方面出发,教学成绩应是可以上去的。

首先,应从思想工作着手,我觉得要教好学生,应先让他们尊重老师,这也是做学生的基本准则,所以我第一天当他们老师起,就首先要求他们尊重与理解老师的要求,但要达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学生们大都有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要运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个人品格,口才,知识各方面吸引孩子,因为学生喜欢一个幽默,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肯助人的老师,让他们觉得老师就是正义与公理的化身,他们也最肯服这样的老师。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绝对禁止打骂学生,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对老师离心离德,那就谈不上搞好教学了,但爱学生同时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有错误绝不可听之任之,该及时批评就得批评,方式就是讲道理,影响一个学生的最好方式莫过于真心的关怀与帮助。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优良的班风与周围的学习气氛对引导后进生进步起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有效配合,没有这些,个人再努力也是不行,管理学生是一门艺术,我目前仍在探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

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二点入手。

一、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

二、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如每节课后如有时间,我都出几题有新意,又不难的相关题型,与学生一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