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规范管理

合同规范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合同规范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合同规范管理

第1篇

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的关键所在。施工企业只有拥有一套完善、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以供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在工作中参照执行,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笔者将根据多年合同管理经验,在企业合同管理方面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历史根源

当今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大多数人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不少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制度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建筑施工任务是上级下达的,建筑施工企业只管生产,无须讲经营,更不讲什么效益。发包方给任务只需一纸“委托书”,双方根本不讲什么合同不合同,只要有“委托书”就行,甚至委托书也没有。同样总分包之间不讲什么合同。因此,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建筑施工企业基本上没有合同这回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合同管理了。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竞争,施工任务的取得是通过招标投标,中标的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建筑业的广大从业人员开始接触合同,引入合同意识和合同管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2法律根源

主要指的是合同的法律根源存在两个滞后:合同法律滞后和我们的合同法律意识滞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的合同法律是滞后的。我们所处的合同法津环境是不完善的。由于合同法律滞后,再加上上述的历史根源,我们建筑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更为滞后,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

1.3制度根源

企业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企业合同管理制度滞后,跟不上合同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才不断补充完善,由合同的洽谈、签订、履行、变更到中止或终止、解除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用制度规定下来。到目前为止,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说基本上有章可循,但由于诸多原因,加上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有章不循的现象还不时出现。

在实际的合同管理工作中,制订制度很重要,执行制度更为重要。无章可循不行,有章不循也不行。而且,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2 完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主要方法

2.1 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做好施工合同交底

由于施工过程的长期、复杂,投资大、风险高,施工合同管理是非常专业化且要求相当高的一种工作,必须要由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而不应兼任,甚至是临时管理。

在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与制度的基础上,应对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程小组负责任进行合同交底,组织大家学习合同文件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管理程序,了解施工企业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各种行为的法律后果等。使大家都树立全局经济中,必须把“按图施工”转变到“按合同施工”,特别是在工程中使用非标准合同文本或本项目组不熟悉的合同文本时,合同交底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2.2 规范处理合同中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改变和施工方案的改变

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是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确定投标报价的重要依据【2】。由于设计阶段的不同、设计深度不同、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工程实施阶段合同中提供的施工条件及地质资料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工程实施阶段,正确区别和处理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变化及其导致的施工方案改变,按照合同规定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处理,是合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正确区分变化和改变的性质,是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组成部分。

合同中规定应提供施工企业的施工条件,业主没有按合同规定提供,地质资料由于设计阶段和设计深度不同引起的变化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属于业主责任,由此引起施工企业施工方案改变和增加的费用,应由业主承担【3】。当然,由于施工企业的原因引起的施工条件的改变、施工方法不当增加的工程投资、完善合同中施工方案不足或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企业原因延误的赶工方案等增加的费用,应由施工企业承担。在正确区分这些变化和改变的同时,各方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去履行,属于业主的原因引起的,就应按照变更或索赔给予施工企业补偿;属于施工企业原因引起的或应由施工企业承担的,就应由施工企业承担。不能把施工企业合同中规定的施工方案或工艺流程改变作为合同外项目。如果业主随意改变合同中提供的条件,或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合同中的施工方案时,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诉或索赔。

2.3 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工程变更和索赔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不可避免的,也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作为一名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此问题不应回避,但是,如何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不仅是维护合同各方的权益,同时也是保证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建成的关键。所以,我建议,应在工程实施阶段规范工程变更和索赔。

2.4 规范合同中各方关系

业主、监理工程师、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是相互联系、相互约束的三方,如何公平、公正处理三方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工程能否按期建成,工程质量能否保证,并将直接影响工程投资。

2.4.1 规范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

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关系,在合同的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中均有明确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处理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的前提是:业主、监理工程师、施工企业三者之间是平等的。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够正确处理三方的权力、责任、义务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工程建设中不能按照合同规定的各方权力、责任、义务去执行,合同将无法执行,必将造成权责不明,工程的工期、质量、投资无法控制。

2.4.2 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关系

按程序进行合同管理,是合同中规定的,也是工程建设需要的。按程序进行各方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各方在履行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所以,在工程建设中规范各方的工作程序是保证合同履行的重要因素。按合同规定应该按程序报批各类文件,需报批的项目应报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处理和重大变更由施工企业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应由业主批准后才能实施;施工图纸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加盖工程师审查印章,才能发送施工企业进行实施等。

2.5规范争端解决方式

如何规范争端解决方式,首先依据合同规定,正确理解合同条款的内容,查明争端产生的原因;其次由争端的双方确定争端解决方式,按照双方达成的解决方式进行处理。

争端解决首选方式应为协商。因为协商既节省费用和时间,又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发展,保证合同顺利执行。其次是调解,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仲裁和诉讼的方式。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根据合同的规定或双方达成的协议去解决争端,维护各方的权益,保证合同的执行。

2.6 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

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施工企业或承包商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 都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我们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 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4】

结语:

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将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能分工分解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权利义务。这样才使合同管理真正到位,履行责任才能真正落实。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伦亚 《浅述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梁禄文 《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广东科技,2007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合同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是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共同签订,在指定的工程建设项目上明确上方的利益关系和义务责任的一种协议。相对应的合同管理就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等部门,以相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采取的相对应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用于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一、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建设单位存在合同管理十分混乱的情况,简单地将合同管理理解为是一个文档性的管理工作,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并没有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合同结算疏于控制,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也不是十分健全。没有严格地遵循合同管理程序,忽视对于合同管理的审查工作,相应的评估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

(二)合同文本存在缺陷

就现今施工合同的文本来看,合同文本本身还不够成熟,很多企业所签订的合同文本都有许多缺陷。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于合同责任的划分不够清晰,对于合同事件各参与方相应权责、违约后果及处理方式方法没有具体全面的规定,描述不清楚。还有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除此之外,一部分施工合同文本中,没有明确工程保险责任,没有具体的索赔计算原则。由于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施工企业,对于索赔工作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所以,在进行施工合同的签订时,一定要增加相适应的索赔条款,为后续的索赔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合同管理作为一项专门的业务出现,由工程师等专业人士负责。合同管理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士从事,要求合同管理的从事人员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通晓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目前,我国的合同管理的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即使有相关的从业者,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甚至有的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直接由相关的工作人员。所以,当出现合同纠纷时,法律支援很难到位。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国内的行业规定了如指掌,还要掌握一定的的国际通行的法律法规。

二、合同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一是要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强化合同管理处的监督职能,各个职能部门要定期将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总结,每周将工作计划报送到合同管理处,方便合同管理处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地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二是要建立合同交底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要求合同管理人对其他个项目的管理人员阐明合同的主要内容,使得每一个工作小组明确自身的责任,确定自己的工作范围。对于合同中规定的相关的责任事件分配到各个工作小组,协调各小组之间的工作,共同进行合同管理。

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当工程项目出现重大的变更时,合同也要做相应的更改,比如项目的任务范围、合同价款、标准范围等出现变更时,必须对工程成本进行全新的核算,重新估计工程的进度,通过合同双方的谈判对合同进行补充。

(二)规范建筑施工合同文本

目前,一部分合同对于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公正,主要是针对发包方制定的,比如在一些合同文本中过多地强调了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缺乏对于业主的限制,没有对业主违约的情况做出说明,缺少具体的处理办法。不仅如此,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再加之管理的不规范,工程建筑队伍于和建设规模之间的协调性越来越差,在建筑工程承包活动中,业主越来越明显地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往往会提出一些极为苛刻的要求,行业中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加强建筑市场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国家出台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对甲乙双方的责任、权利、风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行业监管部门的执法工作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大了监管的力度。

(三)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的方式对合同管理的从业人员进行筛选,对于已经入职的从业人员实行“优胜劣汰”的管理办法,坚持使用最为优秀的人才。重视在职培训的开展,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当前的市场状况,组织在岗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在岗平培训,不断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扩展,对当前行业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在企业中推行深造制度,定期的筛选优秀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到相关的高校进行深造。

总结:合同管理是对合同关系进行监督和组织指导,协调合同双方的关系,为何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纠纷,制裁违规行为,确保合同条款实施的一系列活动。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亟须规范化

土地是我国农村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多,城乡建设频繁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农户土地承包状况时常发生变动,这就使得相关合同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关系到切实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党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与贯彻,事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保障。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4.注意安全保管,完善信息管理

第4篇

关键词:企业 规范化 合同管理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1 企业合同管理简介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

2 规范化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1 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决定其自身的命运。合同既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纽带,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有许多是在合同的立项、订立和履行中发生的。合同管理首先就是要尽可能的发现签订某宗合同隐藏的风险。通过规范的合同管理,加强合同中立项的审查以慎重决策减少无利益投资;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可以减少合同订立过程中因个人疏漏产生的风险;加强合同履行中的控制可以保障合同利益得以更为及时、安全的实现;加强合同的备案与存档可以督促有关机构与人员更谨慎执行合同事务,防止风险。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大范围内确保收益的实现。

2.2 提升企业形象 重合同、守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形象。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用,企业形象竞争。规范的合同管理毫无疑问的将使接触企业的人感受到合同管理中体现出的企业管理的规范与秩序,工作的严谨与守信,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员工素质。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竞争力,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一个企业是不是重视合同管理工作,重视的程度如何,直接反映了这个企业对自身形象的重视程度。通过在合同管理制度中规定合同变更、解除的程序及合同履行、变更、解除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严格履行已生效的合同,从而树立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及形象。其他市场主体通过对一个企业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作用发挥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做出对该企业素质的判断。

2.3 创造经济效益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一次重大的交易失败、频发的交易失误会造成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一蹶不振。防止了这样的损失,就是创造了效益。合同管理通过控制随意的决策,通过对合对方的准确分析判断,通过科学的谈判对策,通过对合同条款的的合理设计,通过对履行过程中集体问题的妥善处理,通过合法合理的纠纷解决程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促进企业提高诚信经营的意识,提高企业诚信的知名度、信誉度,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3 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合同纠纷的大量增加是对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重大考验。要进一步强化合同规范化管理,规范合同审查标准,提高合同审查质量。就要提高企业强烈的法律风险意识,但法律风险事前是可防可控的,要抓紧强化防范工作。以合同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内部法律风险的重点和突破口,利用“合同管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有效地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并净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针对合同履行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违约纠纷事件,及时采取要求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第三人保证、提高客户保证金等多种保全手段,尽量减少因违约造成的企业损失。总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制度是管理的灵魂。建立、健全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活动定型化、条文化、制度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使之在合同管理中互相支持和配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扯皮或失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合同管理体制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范,明确管理的范围、管理的部门、管理的人员、管理的职责、管理的程序和管理的具体要求、处罚奖励标准。

3.2.1 企业要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从合同签订到履行完毕的全过程,制订一套比较完善而严密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这些环节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对合同条款要认真推敲,防止发生歧义和误解,对资金数额巨大、工程承包、产权交易等重要的抵押合同和生产经营合同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和鉴证手续,以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完备性。

3.2.2 企业合同管理要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企业应当独立设置总法律顾问和法律事务机构,全权负责单位的法律事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制度。例如,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授权委托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合同会签和审批制度、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合同监督检查制度、合同纠纷调处制度、合同归档制度等一整套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配合合同专项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3.3 配备专职合同管理人员,规范合同管理,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合同管理面广线长,法律要求严格,专业性强,因此要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和需要,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机构或配备一定的专、兼职合同管理人员。目前,大部分企业合同管理由企业法律顾问室负责, 中小型企业一般由财务、审计或供销部门指定专人兼管,由专人分门别类建立档案,集中保管,才能保证合同的严肃性、完整性。这样使企业合同订立、履行整个过程有人专管,并经常进行检查、过问及把关。同时制订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并定期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对违反合同管理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罚,对执行合同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这是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目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合同管理逐步科学化、法制化的重要保证。

总之,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相应要求。完善、规范的合同管理,能够使企业形成一种自然的工作机制,形成程序化的制度管理,各负其责,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关于加强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之思考.中国外资.2008.11.

第5篇

关键词:前期管理;合同管理;造价控制

引 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勇过合同来确定的,建筑市场实行的是先定价后交期货交易,其远期交割的特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施工合同(以下简称“合同”)是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工程施工中的所有活动都以合同为中心,以更好地履行合同内为目地。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合同管理的目地就是保证承包商全面地、有秩序的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

工程造价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从工程经济的角度来看,造价问题就是合同管理的核心问题。承包商说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少支多收,用最佳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快的速度,最合理的人力和资源配置来收到预计的效果。现从概预算合同管理相结合的角度谈谈在合同管理中的造价控制问题。

1、 应建立造价控制的保证体系

纵观国内外大型工程和成功管理经验,无论是质量、效益或是工期,都必须靠有效的保证体系来达到目的。目前许多企业,只重视投标不重视工程施工中的合同管理。合同订了之后便束之高阁,不是天天念合同经,日日算合同账,而是于(施工)、管(合同)、控(造价)分离。先于后算,干了再算,结算时不是签证不齐就是资料不全。以至于出现工程千人干,合同、造价几个管;合同签的好,工程干得快,预期效益却末达到。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控制保证体系。大工程需要几外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些项目因为存在合同的金额高、技术要求严、协作单位多、市场制约性强等诸多因素,至使经济效益不易预测,风险和损失潜在压力大。加之合同管理对造价的滞后性,使竣工后的决算成为施工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保证制度和有效的体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力为有利。比如建立以总经济师为首的核算组织,从开工就着手参与管理,项目上派专人配合,变更和签证首先满足造价控制人员;预算、变更、签证和材料计划(必要时可以土建、安装分开搞)应及时有效办理,同时分送甲方和内部相关科室,为付款结算提供方便,为决算减少压力;项目负责人定期负责审核造价,督促检查具体工作。同时利用微机把各阶段的经济资料储存汇总,归档整理,为正常的施工需要提供保障。

2、 造价控制的前期管理

一个优秀的造价管理人员不单单是算得准、算得快,还应加上预测能为及应变水平。造价控制亦是如此。为此前期的工作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始抓起。一是类似工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该工作可有效借鉴以往经验和相关数据资料,有利于把所有与造价有关的问题都考虑周全,可有效估算后续工程的工程造价,分析出人工、材料、机械费的比例,更好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也更于成本分析。将该种管理方法贯穿于投标、合同、施工管理全过程中,对整个工程项目起到促进、监督、控制作用,以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参与施工组织设计。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合的、完善的,即施工组织设计中不仅含有合同管理的内容,也有成本预测和造价控制的相关项目,同时要有造价控制人员参与。这样可使相关人员都念合同经,算经济账,也为今后的扯皮扫掉一些障碍。施工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场施工管理不了解合同内容,不知道哪些在合范围之内,哪些在合同范围之外,哪些签证,哪些不该签证,导致现场签证漏签误签;有的甚至从末见过合同,更谈不上将来结算怎么计价,哪些是包死价,那些不是包死价,执行什么定额,哪些材料参与让利,哪些材料不参与让利,税前还是税后让利,材料(包括甲供和自购)如何进入造价,计不计取采保费,材料价差如何调整等等,现场签证也无准确性及效益性可言,最终导致工程决算及成本分析的失真,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现场管理人员与造价人员、财务人员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检查监督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造价控制的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指从合同签订到工程施工结束阶段和管理。其特点是难度大、因素多、周期长。此阶段造价管理得好,既能弥补前期管理的不足,不利于推动后期管理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如图纸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基价系数的变动、材料差价的计算等。就拿其中的材料差价来说,它是个综合因素,仅靠材料人员办理是不够的,预算人员和财务人员都应介入,从批量订货、淡季储备、价格调整、保管费用等环节都应有根有据,及时、准确、有效,以减少决算的工作量。再比如现场签证,这是整个中期控制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漏洞环节。现场签证就是由在施工现场由业主代表的、监理工程师和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的签署用以证实施工活动中的某些特殊情况一种书面的手续。再规范的项目现场签证也不可避免,做好现场签证可以直接增加工程收入。因此现场签证的办证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工程造价,必须从以下方面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当签证的不要漏签;必须是书面形式;签证要规范,需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签字盖章认可,缺一不可;预算定额内已包括的项目不得再签;签证内容应明确,项目要清楚,用词要规范,数量要准确,单价要合理;签证要及时,施工中随发生随进行,做到一次签证,一事一签证,及时准确处理。最终做到“干、管、控”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4、 造价控制的后期管理

由于合同管理和造价管理均属动态管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管理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用一种固定的经验公式是不能奏效的,必须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提高管理水平。造价控制后期管理的工程决算是决定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工作,此时矛盾集中,不仅工程本身造价要算,材料价格要调,涉及到的其它与经济有关的方面也要解决,甚至还可能有索赔和法律纠纷。在这个阶段,企业领导应充分重视各个环节和各种因素,并分专人负责,适时召开内部碰头会、协作单位预备会,制定方法,统一口经,研究对策,才能保证决算工作顺利完成。

5、 造价控制的索赔管理

因为合同的缺陷、工程变更等各种原因,几乎任何详细的合同也无法避免索赔事件的发后。如果索赔工作不力,将会对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对施工单位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我国已加入WID,合同定价、依法结算的国际的惯例必将成为造价管理准则。工作的行为因此,索赔管理应作为造价管理生要内容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即前期管理中,提高对发生索赔事件在预见性,并以合同条款开式明确约定,为索赔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中期管理时,应及时办理核定与变更等事项的相关资料,确保完整性的法律有效性,以便为索赔提供有效的法律有关证据;后期管理则应认真做好索赔准,严格的按法定索赔程序进行索赔工作,使索赔具有合法性。及时办理索赔管理工作的重要基本原则。

6 结语

总之,合同管理和造价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内容的不同、地点条件也就不同、承包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管理控制的转化与发展。只有灵活地把握和运用经济规律,调动方方面的积极因素,适时改进管理工作和方法,才能做好合同管理中的造价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货车统计 管理 作业效率 信息化

统计信息是社会信息的主体,它具有提供信息、反馈信息、实施监督、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在运输行业中做好铁路企业统计工作,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统计信息服务使用水平,是铁路行业发展的关键。

1 我公司货车统计体系的发展

我南环铁路有限公司(国铁控股)前身是地方铁路,主要是服务于区域经济,为港口、电厂、石油化工、炼钢厂等企业服务的铁路线路,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运输安全畅通的重要使命。公司成立初期,货车统计系统是比照国家铁路的铁路运输指标体系,结合本地方区域经济的特点,在天津市交通委员会和本公司组织日常生产所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统计体系是以整个公司为单位建立的,且管内货运以煤炭、矿粉、油品等大宗货物为主,以交接口出入货运量为重点,统计内容相对比较单一。

我公司自2010年4月18日起与全路开办货物直通运输以来,就要按国家铁路营业站要求重新建立统计体系:以车站为基本统计单位,以车种、流向、现在车分布等为统计重点。对于我公司现有的统计管理部门来说,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概(理)念不断涌现,铁路局有关部门对统计信息的细化要求,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发出了新挑战,原有的统计报表已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的需求。因此,我公司在原有统计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借鉴国家铁路的先进经验,不断地规范统计制度、改进统计管理方式,逐步适应公司改制、运输形式的变化。

2 货车统计体系的完善和强化

(一)构建统计框架

铁路货车统计是铁路统计的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货车统计系统是做好统计工作,服务运输生产的第一步。

1. 《铁路货车统计规则》的运用

首先,正因为意识到铁路货车统计的重要性,早在开办直通运输前,公司就要求统计人员全面掌握铁道部《铁路货车统计规则》内容。选派公司业务骨干参加北京铁路局举办的新版《铁路货车统计规则》的学习班,然后组织车站统计人员集中培训,以便正确理解和把握规章内容和有关报表的统计内涵、数据结构、逻辑关系。

2. 完善统计报表

为适应运输形式的变化,按照《铁路货车统计规则》的要求完善公司各类货车统计台帐和报表:整合既有台帐,对没有涉及的统计报表建立新台帐,细化车站基础报表和统计指标,为直通运输后货车统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现场观摩实习

选派业务骨干到天津车务段运输统计科进行观摩学习,进一步深化新版《铁路货车统计规则》中各类统计指标概念定义、统计范围、统计类别内容;并对铁路局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操作进行了观摩学习。

4. 铁路局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的安装及修改

公司为保证直通运输后十八点报表上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天津电子所合作,安装了铁路局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在熟悉了系统操作流程后发现了问题:该统计分析系统是以车站为单位统计数据的,而我公司因为地处内陆与天津港的接壤处,交接口较多,每个交接口的车流来源和去向等信息都需要掌握。如果直接套用铁路局十八点运输统计分析通用系统就不能满足我公司的统计需求,如果要求车站同时满足路局和公司日常统计需求,就要上报两次数据,作业量明显增加。

为解决这一难题,公司派信息软件管理部门的人员与业务科室以及18点统计人员紧密配合,把握每张报表的逻辑关系、表内关系、表间关系,通过讨论、实践、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改进。针对公司特点,将原来的基本统计单位由车站改为车站线别,即车站18点统计人员是按线别分次录入各类统计报表,程序自动汇总各条线的数据生成车站数据,然后按路局和公司需求分别上报。

正因为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货车十八点统计工作在直通运输后顺利开展。

(二)做好统计规章制度的落实

规章制度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内的“法律”,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各项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综合考虑到各类因素精心设计和经验累计的结果,是历代铁路人的智慧结晶。因此,公司从业务科室到基层车站都有严明的纪律,使统计人员养成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一丝不苟、严格地执行各项统计规章制度,做到统计工作有章可查,有据可依,不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消灭违章违纪现象。

另外,强化规章的系统管理,突出统计人员岗位专业性及各统计、核算岗位间的衔接性,做到本岗位应会的技能必会,相关岗位结合的内容应知;强化规章的动态管理,根据上级的规章,公司相关科室、车站及时细化、修订现行的制度办法,保证规章的实效性。

(三)建立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监督检查是统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保证统计任务落实和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公司非常注重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作用,建立了起一套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用规范化的制度约束、规范统计人员。首先是建立有效的考核指标,公司职能科室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将检查制度、检查标准逐步细化到各类统计项目中,量化考核标准,增强检查工作的操作性。

二是采用公司职能部门的检查和车站自检两级检查相结合的形式把控数据质量。对于车站的统计数据公司职能科室要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除了对车站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外,要定期、不定期到车站检查基础台帐,确保基础数据登记准确,并核对车站制票系统数据信息是否与统计台帐保持一致;车站对本站的各类统计台账、制票软件信息、上报公司和铁路局报表数据要采取自检、复检、互检的方法从源头把控数据质量。

(四)有效的激励奖惩制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和完善奖惩激励制度,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一是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在统计作业中,简化作业程序、违规作业、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数据错误、晚报,要严肃处理,做到每犯必究,从严追究作业人员和相关领导者的责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督查通报制度,统计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现场检查,对照考核标准检查统计作业的各个环节,对于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进行通报,起到警示作业。三要建立和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对统计人员的作业要进行日常考核和阶段考核,对工作效率和质量突出者进行奖励,对工作落后者要批评教育,甚至进行行政、经济处罚,切实打破消极怠工的思想意识,保持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作业效率。

(五)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

在当代社会,如何使企业员工能够紧跟企业发展节奏,提高统计队伍素质,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需求,培训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更新员工知识、拓展业务技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输生产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我公司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图文并茂的理论培训、现场实践、运用多媒体手段等多种方式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现代培训是高效、实用,能明显见到成效,并能转化成生产动力的有效培训,因此公司还建立起了培训评估与追踪体系,对培训效果通过业绩考核与培训前进行对比,如果业绩提高,证明培训是有效的;如果业绩没有提高,那么就要改进培训方式,从而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

3 信息化手段的充分运用

现代企业要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必修课。

直通运输后,我公司资产性质转变为合资公司,各隶属车站也变为了直通营业站,北京铁路局作为控股公司的主管部门,自然要掌握公司所辖车站数据信息,也必然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完善、规范和考核。

我合资公司体系机构、人员组织不同于国家铁路职能部门,就统计工作而言,公司车站的统计工作是试自身条件安排人员兼职的,因此车站货运人员的工作量就增加了。尤其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四等站货运员是身兼车号、制票、货检、统计数职的,在十八点结算时,货运人员既要出场看车,又得制票打印相关报表,并统计上报货车十八点等各种报表,统计出错的概率就比较大。

因此,考虑到车站作业特点及人员配置情况,公司主管业务部门配合信息部门开发研制软件应用程序,旨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自己的信息化体系,降低基层人员的作业强度和减少重复计算的环节,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人工计算。现阶段公司正在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软件系统,基层货运人员只需要将车辆的基本信息一次录入程序中,那么对于数据的各类分类统计、汇总计算、传输等复杂的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在减少基层统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计算错误的环节,保证生成数据的准确性,。

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因为作业环节的减少,对基础数据的来源把控就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制票系统软件数据库电子信息。要求车站的基础台帐、录入统计软件数据与车站制票系统数据库电子信息保持一致、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复核机制、减少人为原因的错误、确保统计任务的完成。

铁路行业是一个联动体,整个路网具有不可分割性,因此合资铁路必须与外部路网保持良好的衔接,而目前合资铁路的运输计划及货运统计等系统未完全纳入国家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必然造成不同背景下合资铁路公司货车统计体系的差异,为了减少这种差异性,公司积极通过以上各种途径来逐步完善统计管理体系,满足直通运输后生产对于统计数据的需要,并积极寻求和探索更好的方法来适应现代化运输生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货车统计规则》. 中国铁道出版设,2008年9月第2版

[2]孙明辉.《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与感想》.世界经济人网站,2010年4月26日

[3]何永文.《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管理观察》,2010年4月上旬

第7篇

另一企业的督导说:“我们简直是连锁店的业务保姆和救火员,什么事都得管。”

还有的督导说:“我们督导部门刚成立,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清楚具体的督导内容和督导的标准是什么,好像只是连锁店与加盟商的传话筒。”

近年来,在各行各业中,连锁企业发展迅速。随着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各连锁分部及门店的管控显得越来越重要,于是“督导”成了一些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的重要且热门的岗位,且越来越受企业的重视。同时,由于督导管理机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及成熟度不够,导致企业在督导环节上存在着如上一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督导在连锁企业真正的作用及效果。

那么,何谓督导?督,察也。导,引也。督:本义察看、督促,监督,导:本义以手牵引,引导。督导,简单来说就是监督和指导的意思。众所周知,连锁企业讲究的就是运营标准的严格执行和不变形的复制,而督导就是监督连锁系统中各环节的执行情况是否符合总部要求的标准与规范,并及时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指导,保障连锁系统的良性运营,有效的督导管理将是连锁企业“连得紧、锁得牢”的有力保证。

那么,作为连锁企业,如何建立规范的督导管理系统呢?下面我来介绍一下“1335”系统督导工程:

一个核心:以连锁终端为督导核心

作为连锁企业特别是以零售为主的连锁企业,其连锁终端是实现销售的主要渠道,更是与顾客接触最多的重要环节,从总部、分部到终端,所有的运营行为及运营活动均是为了实现终端的销售,而企业的产品/服务、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行为特征等等,也是通过连锁终端来展示在顾客面前,终端的运营行为及运营活动将体现出整个企业的运营水平及管理境界。所以,督导系统一定要以连锁终端为督导的核心,对连锁系统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监督、指导。

三级管理:建立总部、分部和终端三级督导管理

终端督导,即连锁终端卖场内的日常督导,终端督导主要负责对自己所在终端的所有运营行为及活动进行的日常监督和指导。一般为有经验、资历较深的店员担任,有些是固定人员担任,有些是由店员轮流来做,也有些是划分区域,不同的人做不同区域内的督导工作。

分部督导,一般是连锁企业的分公司或区域督导,分部督导主要能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巡店或驻店形式,对所辖区域的连锁店的各种运营行为及运营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指导。

总部督导,职责一是对各分公司、各区域的督导部门进行有效的指挥、管理、监督与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督导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估与考核;职责二是对业绩表现突出或存在问题较多的各分公司或区域的连锁店进行巡查、指导或暗访,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以便在全网络中进行成功借鉴,存在的难题进行科学分析,整合各部门资源进行协调处理等。

三维督导:即从三个维度来对企业的运营行为及运营活动进行督导

一维是从总部、分部至终端,上级下级纵向一条线来进行监督、指导,二维是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一条线来进行协调与监督。三维是从企业内向企业外,了解、监督企业外部环境(如行业、市场、竞争与合作者以及消费者等)的动态与变化,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行内部策略调整,同时从外部如第三者或消费者的角度来了解、监督企业的各种运营行为及运营活动,如第三方督导或影子顾客等。

五个明确:即要明确督导的工作职责、明确相关督导制度与流程、明确督导执行标准、明确督导的评估与考核方法、明确督导的反馈功能

1.明确督导的工作职责

督导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监督各分部及连锁店面的运营行为与运营活动是否符合总部要求的标准与规范,并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对违规或不利行为进行纠正或处罚;同时负责监督总部各部门对连锁分部及门店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调查连锁店的满意度,向对应部门反馈的合理化建议;规范和帮助符合企业发展思路的运营行为,提升企业连锁运营、执行能力,协助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

同时,不同级别督导其职责范围也不同。具体职责内容应根据连锁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制。

2.明确相关督导制度与流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连锁企业来说,督导系统不仅要建立企业的督导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督导人员管理制度及督导流程及操作规范,这样,在明确的督导制度与流程的规范下,所有的连锁直营店或加盟店均应按企业的运营标准来执行,所有的督导人员也均应严格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与工作标准来进行监督、指导,否则,按企业督导系统相关的制度规定,接受相应的处罚。

3.明确督导的执行标准

大家知道,连锁企业特点就是要求标准化、统一性,各种运营流程与工作标准均由总部统一制定,各连锁直营店或加盟店均要严格按照总部统一的要求来执行,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在扩张、复制过程中各连锁店不变形、不走样,实现所有连锁店的四个统一: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商品服务和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

所以,督导的执行标准就是总部要求的标准化、统一性,只有在执行标准明确的情况下,各连锁店及各级督导人员才能有的放矢,按总部的要求规范与标准来执行。

4.明确督导的评估与考核方法

有了执行标准,那么督导过程中就可以检查出哪些地方是符合总部要求,哪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对于各连锁终端来说,其执行结果肯定是不一方法来对连锁终端及店员进行考核、评定,有奖有惩,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能力素质,提升连锁店的销售业绩。

5.明确督导的反馈机制

第8篇

为规范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 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由预售人、预购人双方共同办理改为由预售人单方办理。

二、 预售商品房,预售人应当在签约之日起30日内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

三、 预售人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1. 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一式三份);

2. 预售人的委托书、受委托人的身份证明;

3. 商品房预售合同;

4. 预购人为个人的,提交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外省、市个人还须提交工作居留证或在交易中心购房证明和暂住证复印件;台湾同胞购买内销房还须提交市台办批准文件的复印件。预购人为单位的,提交营业执照(注册证书)以及单位权力机构同意购房文件的复印件。

四、 预售人材料齐备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收到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10件以下的当即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10件以上、30件以下的3个工作日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一个商品房项目商品房预售合同30件以上的5和工作日办理完成登记备案手续。

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时,应当在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上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留存一份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预售人的委托书和受委托人的身份证件的复印件、预购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单位的营业执照(注册证书)以及单位权力机构同意购房文件的复印件。商品房预售合同上不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不再留存商品房预售合同,另两份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表分别由预售人、预购人留存。

五、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预售人不得申请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

1. 买卖双方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上签章的;

2. 申请登记备案的商品房不在预售许可证范围内的;

3. 已登记备案的商品房重复登记备案的;

4. 合同所附共用分摊部位与备案不一致的;

5. 预购人不在许可商品房销售对象范围的;

6.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六、 商品房预售合同解除或变更的,仍需由预售人、预购人双方共同到原登记备案部门办理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