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状况整体评价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状况整体评价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公立医院;财务状况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边缘科学,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会计技术[1]。它的特点:(1)以单位内部管理需要为目标,只负责对内提供会计信息;(2)管理会计的分析控制方法是现代管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具有很大程度的灵活性;(3)管理会计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绝大部分涉及本单位商业秘密,不得泄漏。因而,它的指标内容和技术方法的设计也不需公开[2]。在医院会计实务中,任何一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都会引起与之有关的会计要素变化。某一方面的变化多次重复产生,会引起整个医院财务状况的重大变动,直至医院整体改变面貌。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医院资产、负债、资本、成本、损益增减变化情况的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为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现以R医院《资产负债表》(表1)和《收入费用总表》(表2)为例,对公立医院财务状况分析与评价方法进行探讨。

一、发展能力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 总资产增长率

从资产总量方面反映医院的发展能力。计算公式:

总资产增长率=(期末总资产-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32878-28998)÷28998×100%=13.38%

(二)净资产增长率

反映医院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计算公式:

净资产增长率=(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初净资产×100%=(16047-13919)÷13919×100%=15.29%

(三) 固定资产净值率

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计算公式:

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13403÷29489× 100%=45.45%

(四) 预算执行率

反映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指标,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和预算支出执行率2项指标。计算公式:

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100%=49674÷ 47200×100%=105.25

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A算支出总额×100%=47546÷ 47200×100%=100.74%

二、结余和风险分析

(一)业务收支结余率

反映医院来源于财政项目收支和科教项目收支之外的收支结余水平,能够体现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医疗支出节约程度以及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3]。计算公式:

业务收支结余率=业务收支结余÷(医疗收入+财政基本支出补助收入+其他收入)×100%=2128÷(45192+4100+382)×100%=4.29%

(二) 资产负债率

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6831÷32878×100%=51.2%

(三)流动比率

反映医院的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10850÷8631×100%=125.71%

三、成本分析

(一)每门诊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门诊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门诊人次收入=门诊收入÷门诊人次=13108÷62=211.42元/人次

(二)每住院人次收入

反映医院每住院人次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每住院人次收入=住院收入÷住院人次=32084÷2.1=15278元/人次

(三)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消耗程度以及医院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水平。计算公式:

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药品、卫生材料消耗÷(医疗收入+其他收入)×100%=21237÷(45192+382)× 100% =46.6%

四、收支结构分析

(一)人员经费支出比率

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计算公式:

人员经费支出比率=人员经费÷(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536÷(40362+6822+362)×100%=28.47%

(二) 管理费用率

反映医院管理效率。计算公式:

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6822÷(40362+6822+362)×100%=14.35%

(三)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

反映医院药品、卫生材料在医疗业务活动中的耗费。计算公式:

药品、卫生材料支出率=(药品支出+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100%=(13105+8132)÷(40362+6822+362)×100%=44.67%

(四)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

反映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的比重。计算公式: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15070÷45192× 100% =33.35%

五、资产运营效率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反映医院运营能力。周转次数越多,表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越强;反之,说明医院的运营能力较差。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医疗收入+其他收入)÷平均总资产=(45192+382)÷30938 =1.48

(二)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反映医院应收账款流动速度。计算公式: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医疗收入=894×365÷45192=7.22(天)

(三)存货周转率

反映医院向病人提供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流动速度以及存货资金占用是否合理。计算公式:

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100%=22936÷1167.5×100%=1964.54%

六、财务状况评价

通过对财务状况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的不同数据,这些数据究竟是优是差,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可以设想由卫生计生主管部门按地区及医院等级制定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取逐项计分办法进行评价。具体方法如表3。

参考文献:

[1] 许萍.管理会计[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26.

[2] 刘俊贵.关于在事业单位推进管理会计的思考与建议[J].财政监督,2016,01:88-89.

第2篇

【关键词】 财务状况; 层次分析法; 比较分析

一、引言

企业财务状况一直是管理者和投资者极为关心的问题,而企业财务信息主要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获得。但多数企业财务状况评价模型都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综合性强的模型很少。层次分析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管理者的经验与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可以根据企业现状构建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模型。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来验证层次分析法对于财务状况评价的巨大作用。

二、理论基础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是由美国著名数学家Sat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既不追求高深数学,也不片面注意逻辑和推理,而是把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分解,可以说是一种简洁实用的决策方法。由于该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并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中是财务管理研究的一项重大突破。传统的财务分析系统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即便是杜邦分析系统也仅以权益净利率为主要考核指标,并未考虑成长能力等因素。层次分析法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的这些不足。AHP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也可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从而使模型能够衡量财务报表以外的信息,这是其他方法都无法比及的。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型构建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层次分析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问题分解并量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两两比较与判断原理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比较判断;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低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通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得出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可以看出,通过递阶层次结构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可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定量分析问题。

(二)模型构建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如下四类指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其中包括12个具体指标。构建出的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2.确定权重

四、层次分析法在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中的应用——以海尔和中国重工为例

本研究选取了两家A股上市公司海尔和中国重工作为研究对象,相关原始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通过将原始的指标数据与市场平均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指标的具体分值,再将所得分值与指标权重进行相乘,即可得到指标的最终评分。两家上市公司相关指标的最终评分如表2所示。

将表中的指标评分代入函数模型(1)中,即可得到企业的最终财务状况得分。将数据代入模型得出:Y海尔=0.887,Y重工= 0.554,表明海尔的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良好,而中国重工的综合财务状况则比较差。通过表2可以看出:海尔的财务问题主要出在销售净利率C2和流动比率C5,总的来说财务状况较好。而中国重工出现问题的指标则比较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C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C6、应收账款周转率C7和资产现金回收率C9都非常差,其中,现金能力的缺失是中国重工的财务状况明显弱于海尔的最重要的原因。

五、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

(一)F计分模型及其应用

(二)层次分析法与F计分模型的对比分析

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模型的综合性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的评价模型涵盖了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可以很好地概括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而F计分模型由于指标太少,综合性较弱。第二,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增减指标,还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因此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强,更能构造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价模型;而F计分模型则是对所有企业用一个统一的函数模型来衡量,适用性较差。第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范围更广。由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模型不仅可以用于财务预警,还可以用于业绩评价、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债权人据此进行贷款与否的决策等等;而F计分模型的应用仅限于财务预警。第四,层次分析法不仅可以针对公司作出整体财务状况分析,还可以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具体指标,从而找出问题根源。相比F计分模型,层次分析法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计算繁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强层次分析法的实用性,必须做好如下两点:第一,根据企业所处的具体行业和发展阶段等,筛选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第二,企业管理者及专家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陆文娟,高俊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665-666.

[2] 蒋麟凤,王红英,黄小梅.层次分析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99.

[3] 张梅.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实施建议[J].经济研究,2005(9):76-78.

第3篇

关键词:财务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148-02

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财务评价的结果是衡量一个企业实际财务能力、财务运转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债权人、股东等利益相关者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此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如果能够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就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经营收益信息,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为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然而,自经济转型以来,随着信息的全球化,我国市场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还没有随之改变,仍然采用1995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已经跟不上市场的改变,无法满足现行企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评价的要求,为此就要求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改善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信息和经营收益成果,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相关学者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的指导下,我国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试图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修改、调整和完善。

(一)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缺乏评价风险水平的指标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反映出了企业对长短期负债偿还能力状况、企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实际运转状况、企业现金流和经济利润情况、企业的发展机会等内容。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的计算都是根据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获得的财务信息进行的,而这些财务信息都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并没有反映出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未来会面对什么样的财务风险,同时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没有对未来风险水平评价的指标,这就会导致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只关注眼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忽视了对未来风险的考虑,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经营。

(二)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忽略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一般都是根据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计算和评价,并未对在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显然是不科学、不全面的。如果只是根据计算出来的一些指标直接去评价企业一定时期的实际财务和经营信息,就会导致信息失真的结果。例如一个可能会带来污染的生产型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对环境的保护等社会责任,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政府部门要求其对环境进行恢复并给予一定的罚款处罚。虽然这在其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数据中并没有显示,但这件事情对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肯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只根据对外公布的财务信息计算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就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未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发展能力指标在计算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意味着在分析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时并没有从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角度进行考虑。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积累的协调和整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是企业所持有的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是企业可以很好地应对市场创新变化和激烈的外部竞争的技术或能力,是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保证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获得超额稳定利润的技术或能力。然而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企业的发展能力状况的评估显然未能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考虑进去,虽然现有的发展能力指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机会,但是不能全面综合地说明一个企业的实际实力是强还是弱。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管理和投资决策的时候,可能会存在错误评估企业未来发展的情况,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下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失利,无论对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例如,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显示经营绩效良好,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而面临着无法扩大经营范围的困难。

二、完善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以上分析我国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缺乏风险水平评价指标、忽略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期能够更好地为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贡献。

(一)加强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估

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每时每刻都在面对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合理的评估未来风险水平,及时做出应对风险的策略,就会严重的危害企业的经营业绩,妨碍企业未来的发展,为此,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对未来风险水平的评估。一方面,企业应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对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对所面对的未来风险的教育和宣传,使企业中每一位成员都有风险防范意识,在管理层的带领和指导下,尽可能地对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做出防范措施,避免企业应对不利造成更大损失,保证企业的未来发展;另一方面,现有的财务指标计算大都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这两个表并不能真正显示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并且这两张表披露出的信息很容易被粉饰,如果仅靠这两张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流的断裂,给企业带来财务危机。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设计出一套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指标,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使用情况的控制,防止企业拥有过多或过少的现金流,避免企业因过少现金流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提高企业现金的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水平。例如,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一套以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的财务风险指标,有效地评估并防范了企业的风险。

(二)强化非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

非财务信息是按照非财务数据的形式,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它是会计信息的一部分,由会计系统来提供,但是,它不像我们经常使用的财务数据信息,它无法进行可靠的计量、确认和报告,因此,在分析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我们习惯于用财务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来分析、评价一个企业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而往往忽略非财务信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企业的内部治理情况、资金的募集使用情况等非财务信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应该加强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强化非财务信息指标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例如,刚泰控股企业利用利益相关者对非财务信息的不重视,未对报告期内涉及的企业并购情况进行充分的披露,导致外部投资者对刚泰控股的企业价值评估不实,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使其股价连续三个涨停板,如果利益相关者在投资之前能够关注到企业并购的非财务信息,而非只关注财务数据,就不会出现股价暴涨的情况,因此企业在分析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应该加强对非财务信息分析的重视。

(三)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在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可以建立一套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体系,以企业的知识资本投资情况、知识资本的质量高低、知识资本管理水平高低和知识资本运作效率等四方面内容来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对于知识资本的投资状况可以从知识资本的投入和维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对于知识资本的管理水平可以从员工的职业发展水平和员工的稳定性来分析;对于知识资本的运作效率可以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来反映;对于知识资本的质量水平可以从企业经营管理层和高级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拥有的管理经验水平来反映,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层、高级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经验水平都比较高,那说明这个企业的知识资本质量较高,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比较强,反之则核心竞争力就较弱。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反映无形资产技术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无形资产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高低。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现行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缺乏风险水平评价指标、忽略对非财务信息的分析、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经济利益,应该从加强对企业风险水平的评估、强化非财务信息在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完善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为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重点;难点;措施

[作者简介] 莫春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管理学硕士,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74-04

由于“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理论体系不成熟、内容变化快等特点,对于理论功底薄弱且又欠缺实践经验的高职学生来说,该课程的总体教学难度较大。化解教学难点是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不能回避的首要问题。为求得抛砖引玉之效,本文试以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资产负债表分析”一章的有关课堂教学问题与同行商榷。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不可或缺

1.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的头号报表。从本质上说,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的内容是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详细说明,现金流量表的内容主要是解释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减变动的原因。从会计核算上看,除了少数业务只影响利润表外,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充分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会计理念,使资产负债表真正成了名符其实的头号报表。因此,在“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2.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资产负债表是各种会计报表数据之间内在联系的主要结点。以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为核心,可有效地对会计报表项目数据的变动关系展开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价企业会计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并修正资产负债表的数据等。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可获得丰富的财务信息。

3.资产负债表分析具体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常用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贯穿“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始终,可以说,“资产负债表分析”章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后续章节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堂教学存在若干难点

1.资产负债表分析涉及广博的理论知识。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是对企业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资产负债表分析又称财务状况分析,主要是运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促进企业加强资金循环,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发展。换言之,财务状况分析,就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规模、结构及其变动情况为基本内容,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经营风险及资金的成本、财务风险等方面的变化及对未来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的结果作出分析评价。分析中需要综合利用宏观经济信息、行业知识、市场信息、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涉及的理论知识广博。

2.会计报表项目数据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之间的数据存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实施会计报表分析,就要充分利用四大主表之间的数据关系,以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为主要观察点,通过比较分析相关会计报表项目数据的变动情况,从技术层面分析会计报表数据之间、会计报表数据和附注数据之间、附注数据内部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好坏作出评价。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该是比较式的,通过比较式会计报表,很容易计算出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对会计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应以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为核心展开,并通过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来解释,这要求分析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并深谙报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较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3.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时较少。根据高职“会计报表分析”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一章中,要求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方法,并据此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合理评价。为达到此目标,学生不仅要从理论上理解丰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内容,还要在实践上掌握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既要讲清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步骤、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等理论知识,又要采用具体的习题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用真实资料引导学生实际操作,使学生具备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教学只有6个课时,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难度较大。

4.现行教材对资产负债表分析的框架还有待商榷。为帮助学生学习会计报表分析,现行教材一般都以某企业的会计报表为例进行分析评价,如在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先根据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编制出水平分析表、垂直分析表,然后通过数据和文字表述水平分析表、垂直分析表中显示的财务状况信息作出评价。但这些分析、评价通常是描述性的表层分析,对数据之间的关系缺少深入分析,对数据隐含的深层意义较少揭示,体现不出职业判断能力的应用和需求,也欠缺分析思路和框架上的指导。学生看清了数据却不明白数据隐含的意义,对数据不敏感,加上文字阐述上的不到位,通常觉得这些数据和文字枯燥无味从而缺少认真阅读的积极性,或认真读后仍不得要领,当更换报表让学生独立分析时,学生就会觉得不知从哪开始、又将要到哪里去。

三、“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课堂教学要抓住若干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简明扼要的讲解和引导对于化解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明确教学目标,把准课程主线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应找准教学重点,精讲理论、强调分析方法,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机的分解,按一定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格式化、程序化,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操作。本章应将以下几个环节作为教学重点:

1.讲解资产负债表及相关项目的内涵。首先以会计恒等式为切入点,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格式;然后通过简要讲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数据来源、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项目数据的影响及会计报表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讲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局限性及分析资产负债表应注意的问题。

2.讲解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步骤。曾有人戏称:“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是“画鬼”的课程,由于谁也没见过鬼,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戏言不足信,但启示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或教材编写者都应加强对会计报表分析方法、步骤的研究,钻研教学方法,使受教者思路明确、有章可循。

首先,讲解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表和垂直分析表的编制方法和用途。通过编制、分析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表,可以从总体上概括了解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抓住重点项目进一步分析其变动的原因及其变动的可能影响。通过编制资产负债垂直分析表,可据以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变动的合理性,并分析、评价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适应程度。

其次,讲解阅读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步骤。初次阅读资产负债表,不知从何处看起,分析起来杂乱无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按照以下的分析步骤将复杂的资产报表分析进行格式化处理,对于初学报表分析的学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一是看资产总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判断企业潜在获利能力的变化情况;二是看资产总额变动的构成,进而分析明细项目的变化,判断其对资产的流动性、经营风险、盈利性的可能影响;三是看导致资产总额变动的资金来源的变动情况,进而评价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的变化;四是看资产结构变动与资金来源变动的相互作用,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应关系、长期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对应关系、货币资金与留存收益的对应关系、留存收益的变动与应收款的变动关系等,进而评价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五是抓住重点项目或关键项目,结合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进行分析,评价资产负债表项目变动的合理性与效率性。

3.讲解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内涵已较为熟悉,且一般教材也进行了阐述、总结,教师不须花过多的时间重复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只须适当指导学生自学即可。但根据切身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启发学生如何确定重点项目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一般情况下,需重点分析的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负债表上的合计数;二是变动幅度大的项目;三是金额占总资产比重大的项目;四是审计重点或矛盾焦点;五是经营性项目或与特定的分析目的相关的项目等。

4.讲解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与分析会计报表的基本步骤、重点项目的确定与分析方法共同构成了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基本框架。在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依据方面,现行教材没有指明。学生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已储备了相关知识,但如何应用还需教师给予点拨、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资产、资金的性质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依据。概括地说,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依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资产的流动性、经营风险、盈利能力不同;二是不同资金的偿还期限、财务风险、成本不同。教师可以表1、表2所示的归纳、总结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财务状况评价依据的理解。

5.讲解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现行教材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分别从水平分析、垂直分析、重点项目分析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对如何由分到总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综合评价则显得不足。为了形成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教师有必要结合实例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形式,财务状况的综合分析应结合水平分析表和垂直分析表,先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方向的变化分析人手,然后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括分析,最后给出评价结论并指出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目的

财务分析又称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企业财务报表和其它资料为主要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以反映企业在过去营运过程中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一、财务分析目的

1.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诸如销售收入的大小,净利润的多少以及现金流量等。在获知上述各项财务信息后,可与同行业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

2.衡量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和状况,诸如企业所拥有的各项资产的价值、债务的多少、存货的数量,以及负债与资本的比例关系等。在悉知上述各项信息后,可提供企业管理当局了解目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以便评价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3.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拟定多项可供选择的未来发展方案,然后针对目前的经营情况,权衡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最佳选择。为企业决策当局实施投资决策提供服务,同时,也从价值方面对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咨询服务。

二、了解财务分析程序

财务分析内容广泛,不同报表使用人根据其不同目的,选择不同数据,应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所以财务分析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分析程序,具体程序可以根据各自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对象来设计。但通常一般程序:明确分析目的;收集相关的分析资料;对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按分析目的进行分类;计算相关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指标,找出原因,为评价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三、掌握财务分析方法

1.定量分析方法。所谓定量分析方法,就是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财务报表中所列的有关财务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解释。从量上评价出企业的

财务状况,比如:获利能力的定量评价,就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计算出一系列反映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所以,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⑴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方法,它是财务分析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比率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一是构成比率,又叫结构比率:是指某一总体中的“某个构成部分量”占“总体量的比率”。二是动态比率:是指某一财务指标不同时期的数额相互对比,反映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的比率。三是相关指标比率:是指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求得各项评价的财务比率。⑵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环替代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它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⑶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全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的趋势。

2.定性分析方。就是根据分析者所掌握的资料和情况,凭借分析者的智慧和经验,对定量分析的结果作出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分析结论,在此,分析者的判断能力至关重要。比如,企业资本利润率比同行业其它企业高,并且历年呈上升的趋势。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企业资本获利能力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结论。当然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运用,也可以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财务分析,在此不再详述。

四、坚持财务分析原则

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般要坚持以下原则: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要孤立、片面的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要注意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要进行财务综合分析,就是要将企业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全面地对企业解剖和分析。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等。

五、把握财务分析的本质

第6篇

关键词 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系统 局限 改善

财务报告分析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以财务报告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科学的分析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的和现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的整体、系统、全面、综合的理论实践体系。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系统简介

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系统是对沃尔评价法的一种修订运用,制定该规则的目的是“完善国有资本金监管制度,科学解析和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

评价方式分为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例行评价主要针对重点国有企业、重点的企业集团、国家控股的重要企业及对国家、地区、行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工商企业和金融类企业两类指标体系。其中,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的效绩评价体系有32项指标,包括24项评价指标(主要为定量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主要为定性指标)(如表1)。

其具体分析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基本指标的分析:基本指标反映企业基本情况,每个指标各有其在总体中的权数(分值),由财政部指定指标分布的档次、系数及指标值,而每个基本指标要综合该基本指标的权数及在该指标范围内的档次,运用差值法计算其指标值。

第二,修正指标的计算:修正指标是对基本指标的细分,它也按照基本指标得分的不同分为若干区段。在每个区段中有其对应的标准值,并可根据实际值与标准值所处区段的不同确定修正系数。

第三,修正后得分的计算:用修正系数对基本指标得分进行调整,从而确定修正后得分。

第四,定性指标的记分:将各项定性项目量化,确定分值方法同定量指标。

第五,最终结果的分析:综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与标准值比较确定所属等级。

二、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系统的不足

第一,对现金流量的指标关注不够。现金流量的信息更能体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因为与特定的企业关系最直接的使用者,更关心其创造现金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各种分析法过分重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数据,而对现金流量表中的指标关注较少。

第二,对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不充分。由于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报告,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企业对未来经营状况作出合乎情理的预测。当企业根据这些信息资料对管理者实施奖惩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必然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为了完成短期目标或达到预定的投资报酬率而采取一些短期行为。

第三,对动态发展的评价不足。企业的财务状况是通过季度、年度报告反映的,只是特定条件下提供的抽象数据信息,而对于动态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甚少。所以,目前所运用的财务分析综合体系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这就不免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四,对定性指标没有一个量化标准,完全依靠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不一定能够合理地评价企业国有资本的效绩状况。

第五,在实践中,这种方法虽然力图实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评价,但它对基础财务指标的组合是简单的平行罗列组合,不能体现出指标之间纵向的因果联系和横向的协调关系。

第六,未能反映国有企业的收入来源和成本构成特点。对垄断性国有企业来说,其收入中有部分是依靠其垄断地位或政府的优惠政策带来的,具有暂时性,而公众服务性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定价偏低。同时,国有企业因承担政府职能发生不可控成本,存在高估或低估其经营业绩的风险。

三、几点修整建议

第一,增加剔除“虚拟”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的修正指标,计算“剔除虚拟资产项目的修正资产总额”和“剔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修正利润总额”两项指标。

第二,增加现金利息倍数、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收益比率、现金资产比率,通过分析现金流量的方式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引入现金比率分析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报表粉饰问题,没有相应现金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

第三,加入综合分析风险状况的指标。财务管理反映风险状况的指标、经营杠杆率、财务杠杆率、综合杠杆率较早时已经广泛运用于风险评估,但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较少被利用。

第四,补充动态指标。由于所处的经营环境随时面临着巨大变化,企业必须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优势,才能最终实现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综合分析体系的设计应用有利于上市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使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指标体系中应增加相关的动态指标,并可绘制成指标趋势图,以反映企业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并合理估计未来。

第五,综合运用各种指标体系,将集成度水平较高的综合财务体系和集成度水平较低的财务比率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各种分析方法相互补充,充分地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益。

第7篇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①信息收集。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②预知危机。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③控制危机。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财务预审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可设立以下比率: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Z一判别函数值;Xl一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一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一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一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三、这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第8篇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现金 财务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报表。与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相比,现金流量表更能反映企业的偿付能力。同时,现金流量表对于报表使用者正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更加容易和直观。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能说明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

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按流入和流出项目分别加以反映。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现金从何而来,又走向哪里。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二)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1.经营活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越大越好,因为这代表企业正常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的大部分现金都来源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企业总是希望能进行现金交易,不愿赊销。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常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想方设法推销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所以销售不可能都是现金交易。因而企业又面临一个及时收回货款的问题。产品销出后,企业并没有完全达到目标,还应及时收回货款,这对企业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充足的现金能为企业带来一些不同寻常的购买机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情况,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2.投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现代企业讲究投资的多元化,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目的,是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企业一方面要对内投资,即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各种直接和间接形式对外投资。对企业来说,投资支付了大量现金,虽有效地利用了企业闲散资金,同时又必须承担各种投资风险,如果企业能取得预期的相应现金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企业投资失败,就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后果。

3.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反映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能力。因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在投资之前,必然会认真考虑投资风险问题,只有被认为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投资者才会乐于投资。企业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则很可能是财务状况恶化的表现。

二、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报表信息的有效性

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分析结果,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二)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说,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则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大减弱。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们之间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由于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为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事实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报表分析同样显得不够可靠。

三、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偿债能力分析

虽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也能反映资产的流动性或偿债能力,但这种反映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现金收入,首先要满足生产经营的一些基本支出,然后才能用于偿付债务。因此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首先要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本息。我们可以用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之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偿还债务本息所支付的现金之比、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资本支出总额的比率进行分析。

(二)盈利质量分析

由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指标是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编制的,利润质量往往受到一定影响,它并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多少现金,但是通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进行对比,就可对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的能力进行评价。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指标:一是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二是再投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三)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类似于获得能力分析,指经营现金净值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例,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总收入、总资产、净资产等。销售现金比例=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该比例类似于销售净利分析,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其数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销售收入的变现水平。

(四)企业未来状况分析

评价过去是为了预测未来。虽然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内现金流量变化的动态信息,但它却为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一是企业未来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二是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以上,阐述了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这种全面、有效、深入的分析是建立在对现金流量表作用的完整认识,对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当重要,有助于企业决策层、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明智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敏.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2期

[2]张德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李秉成,田笑丰.现金流量表分析指标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3

[4]刘迪,丰淑华.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