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创业的思考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创业的思考

第1篇

现行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后顾之忧。众所周知,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普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很难分神顾及到其他的事情,而不管是经验还是社会阅历都比较缺乏的在校大学生,既要投入创业,又要完成学校教育的规定动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意见》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将学生自主创业的经历折算成学分,二是放宽修业年限,允许学生休学去创业。这两个建议一方面可是使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自主放弃一部分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学分,由创业实践来替代,降低了学生的修业压力,节省出的精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创业之中,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创业经历的一种认可;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创业的机会,而且,即便创业失败,也可以重返校园,继续之前的学习,降低了休学创业的风险和压力。不过,这两个建议虽好,但是结合学校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还存在着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首先,将创业的经历折算成学分涉及到一个折算标准的问题,如何创业、创业多久、达到什么目标才可以获得这个学分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而创业的情况五花八门,要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情况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学校在制定规则的时候,不得不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既要保证学分体系的严肃性,又不至于使这个学分对创业的学生来说遥不可及,而且,这种涉及到最终学位认定的问题更是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其次,放宽修业年限应该是有限的放宽,一般来讲,多数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为6-8年,可以看出,原有制度其实已经考虑到学生在修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预留了一定的转圜空间,虽然之前的这种规定更多的是针对修业有困难的学生,但并不排除学生可以利用这多出来的时间进行创业,所以这条建议的提出是否可以理解为针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另外还有延长修业年限的余地,这点还值得进一步商榷;第三,选择过休学创业的学生会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无论他学习成绩如何优秀,在他的学位证和毕业证上都会显示他是一名延长学年的学生,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延长学年意味着大学阶段的学习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学生创业成功还好,万一创业失败需要重新走上找工作的道理,那这样的证书势必会给用人单位带来一些错觉,无形中也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在带领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更明确的角色定位

高校教师无疑是将大学生培养成才的最主要责任主体,高校创业教育改革自然也离不开高校教师的参与。老师是除家长之外,学生最为信赖的对象。在创业的问题上,一般家长都给不了学生太多的实质性建议,学生更多听取的都是自己老师的建议。如果在创业的路上有老师手把手的提携,对学生来说无疑可以少走许多的弯路。因此,高校创业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意见》对高校教师的创业教育责任和创业教育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然而,《意见》中提到的鼓励带领学生创业的问题还存在一些有争议。一般来讲,高校教师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都是大学生创业道路上必不可少的财富,用来指导刚刚踏上创业征程的大学生来说裨益不小,然而,带领创业和指导创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指导创业的时候,高校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老师的身份出现,不涉及具体的利益关系;而带领创业的话,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到创业项目之中,甚至占据团队的主导地位,这样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以教师为主的创业项目,学生作为团队成员参与其中,其性质是否还能定义为大学生创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创业,一般来说学生处在弱势的一方,在利益分配和项目管理中,正当权益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教师带领学生创业,最后会不会发展成为学生为教师打工;大多数教师本身没有创业经历,自己也是在摸索中,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有能力带领学生创业;另外,教师带领学生创业,教师的行为会不会被学校定义为“不务正业”,进而对教师个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意见》中没有提到也没能给出答案的,但是,要落实这一点却无法绕过这样一些问题,因此,究竟如何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创业需要主管部门和高校再认真思考研究一下。

三、资金支持应该惠及更多大学生创业者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各高等院校有关人士的重视。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应该积极地去创造工作岗位。因此,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把创业教育引入高校,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国家的不断号召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逐步开展与创业有关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在传统观念、社会现实、教育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并不是十分完善的,有待于进行理性思考,力争探索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与特征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它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以及创业人格。要将该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课外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以便满足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满足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新需求。实际上,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及适应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创新战略转变的长远之计,也是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一种拓展。

1.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征

1.2.1 创业教育目标的多样化

一方面能够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目标;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大学生具有诚信、勇敢、自信等意志品质,而这些品质对他们的综合发展有积极意义,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型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注重创业技能培养的创业教育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或热衷创业的人能够获得谋生的手段或开拓自己的新事业。

1.2.2 创业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创业教育内容要与专业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互相渗透,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模块,分别是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和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创业教育基本理论模块课程以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等工商管理课程为主要内容;创业教育基本素质模块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为主,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诚信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和实干意识等诸多创业理念与精神。

1.2.3 创业教育方式的实践性

为了达到最佳创业教育成效,只有正确的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引是不够的,还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满足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让学生乐创业、会创业、能创业。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性尤为重要。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创业教育实施过程变成培养、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场所。

2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2.1 相关各群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2.1.1 创业教育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

目前,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偏差:一是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当大老板;二是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瓶颈,只要有资金创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而忽视了知识、能力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三是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认为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可有可无,并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今后实际创业的重要性。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企业、开创事业,更重要的是孕育着创新的理念、创造的观念、创新的能力和潜质。

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在一定程度上看,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既没有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在大学生自身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实的问题是,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传授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真正创业的实践训练,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2.2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现阶段,我国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比较侧重于形式,即较多地热衷于举办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阶段。例如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创业计划书大赛、模拟营销比赛等,这些活动固然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有一些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系统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训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教育教材不统一;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处理好创业教育课程同其它专业课程之间,以及创业教育课程内部之间的关系;三是创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科内容也没有形成体系。由此看来,设置科学合理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于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创业教育的实施规程还不完善

我国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始于创业计划大赛,由于赛事时间、场地等多种条件的限制,每所高校往往都是在赛前组织几支队伍参赛,能参加比赛的学生数量占不到学生总数的10%,鲜有学生能真正参与其中。如此看出,创业教育在我国各高校中还没有普及,创业教育在实际上并没有纳入到学校正式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还只是存在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缺乏与学科专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实际上,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理念、市场经济知识和创业的基本技能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会对他将来就业或创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其重要的意义所在。所以,各高校必须考虑如何能将其纳入高校整体教育体系中。

2.4 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创业教学团队力量相当薄弱,多是由具有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师,经过短暂培训上岗,基本上缺乏创业经历。然而,创业教育却要求从教人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历,因而创业教育授课团队的力量和整体创业教育教学质量都有待于提高。

3 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加快转变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是首要的问题。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整体过程中。除此之外,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创业理念,使大学生树立“大创业观”。创业其实不只是开公司、办企业、做老板,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同时,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要树立到农村,到基层,特别是到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去开创事业的思想。如此,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的社会发展状况相符合的积极的“大创业观”。

3.2 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涵盖以下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对商品交易的兴趣;二是培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创业能力、创业品质、挫折承受能力等;三是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融资、注册、企划书撰写、商品营销策略等。通过开展系统的创业教育,启发、唤醒、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质,鼓励大学生思想活跃,培养其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拥有视野开阔,勇于实践、敢于实践、能于实践的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3.3 不断丰富创业教育形式

第3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

伴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创业教育以创业人才的质量标准为导向,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也是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创业教育应该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快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加以重视。

一、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创业教育,是相对于就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从狭义上讲,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开拓和创新意识的人才,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一)创业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经颇具规模,而我国的创业教育理念始于八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提出未来人应获得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即学历证书);一本是职业性的(即职业资格证书);还有就是证明个人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即创业素质)。“第三本教育护照”概念的提出,把创业教育提到与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说明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创业教育在我国是伴随着创业活动的开展而兴起的,自2002年教育部在全国九所学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以来,许多高等学校陆续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基本处于自发、分散、探索的阶段。2005年起,,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BA创业教育(中国)项目,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迫切要求高校进行创业教育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难题,传统就业观念依然盛行,自主创业意识还很缺乏,因此注重挖掘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创业潜力,逐步改革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高校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在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创业的理念,通过创业精神的弘扬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在更多学生的心里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让更多大学生的进取,勇敢和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萌芽生长,这也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必备素质。

二、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理想途径

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业。社会呼唤创业者,创业者需要长期、悉心的培养与系统的理论指导。

从一些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创业的重要性,但缺乏创业的认识以及为创业而努力的意志和行动。学校在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参加创业竞赛,学校要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加强对毕业生政策上的指导。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毕业生随时查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好“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学习其他院校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立针对毕业生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等的各项服务内容。

被动就业解决不了目前的就业压力,只有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就业才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根本。可以在就业的岗位上进行创业,也可以先就业后创业,不能人为地将就业与创业割裂开来,它们是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统一体。

三、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体职业发展的价值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目前,“企业内部创业”“岗位创业”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创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创业者,而是面向就业的全体大学生。

(一)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调整就业心态

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认识就业形势。充分利用自己在就业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学生虽然获得的创新知识和创业教育还不是很多,但是在整个劳动力队伍中,大学毕业生毕竟具有知识、信息、观念、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大学生应充分自信,从自己需要出发,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自己在自营企业、中小企业、艰苦地区就业来打破传统就业格局。就业心态从被动打工到主动为自己事业打工的转变,将极大激发起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得以有效提升。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就业过程将成为有目的创业准备过程,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在岗位上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这种由内而发的能量将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就业是为了更好地创业,创业为就业注入了激情和活力。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

目前,就业市场存在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高校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人才形成错位。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包括:责任感、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正是一个创业者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创业教育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和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创业者除了具备以上就业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洞察机会、承担风险、富有激情和坚忍不拔等特质。因此以创业者的素质和心态去就业,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说,创业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教育。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通过创业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真正去创业,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途径,而且也为未来解决更多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就业岗位。

(四)创业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创业型人才不断去创新。当企业开拓新业务、成立新部门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将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从而使这些年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的顺利实现。

创业教育不只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如何才能实现创业成功,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品质,使学生能够实现职业生涯和人生的真正成功。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每个人内心的快乐和为社会发展进步所做的努力与贡献,这个教育理念贯穿创业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徐振轩,廖忠明主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林夕宝著,大学生就业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75-02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创新时代呼唤创业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是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时展的迫切要求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使其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并具有相对独立功能和地位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旨在教育大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自主创业,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增强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大学生创业就是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大学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后,既可以培养创业或就业的能力,也可以树立起就业的自信心。即使毕业时不能创业,也可以为今后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业务拓展进行知识积累。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不仅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新的就业工作岗位,不仅是高校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社会关注大学生创业,高校创业教育风起云涌。随着社会创业飓风的刮起,社会极为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从2002年起,国家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同时,社会上也启动了创业激励机制和创业教育,各类创业大赛竞相举办。2004年4月2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响应这一号召,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并在管理制度等方面创造条件,促进他们成功创业。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表现在:

1.课程改革进程缓慢,难度大。创业教育要纳入教学,涉及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的调整、教学系统的改革、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等诸多问题。同时,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尚无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学科内容,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等,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因此,对许多学校来讲,创业教育还是喊的多、做得少,要真正纳入教学尚需时日。

在教材建设方面,目前,试点院校选用的创业教材大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KAB、SYB项目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的教材。虽然这些教材本身质量比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但终究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基础编写的,与我国的国情还有些不符。

2.创业实践教学开展难度大。创业实践教学的深刻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增强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创业的综合素质。但从目前大学生创业实践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无法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问题,即使有,设立的门槛也很高,学生很难获得;在创业实践的场地问题上,大部分学校用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场地都非常缺乏,要么是把牌子挂在某个办公室,要么是在一处简陋的地方摆上几张桌子,难于建设专门的场所。

3.创业师资力量匮乏。鉴于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还十分缺乏。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是由三类人组成,一是经管类学科和法律学科的专业教师,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并没有创业经历,因此其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往往与教授一般的专业课没有太大差别,对学生创业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二是担当从国外引进的KAB、SYB等创业指导项目的实训课程讲师。这些人是经过统一培训认定的,但其中一部分人由学校教师兼任,存在着专业理论知识欠深厚和创业或企业工作经历欠缺的问题。三是高校邀请的企业家。他们通常给大学生开设一些创业讲座,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临时而不长效、分散而不系统的问题。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教育实效

(一)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快创业教育进程。课程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要改善高校创业教育的不良现状,必须在教育教学上作出及时的调整和革新。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作用,逐步构建、完善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构建“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作为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以“培养目标+课程类型+实施途径”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丰富创业教育理论,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业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协作,学会学习的教育。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学科课程,编写相关教材。教材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创业技巧、企业经营管理、创业风险的防范等内容,并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在原有的职业道德、法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编写补充教材,挖掘、开发、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同时,注意专业学科中相关内容的更新,引导学生站在相关专业技术、材料、手段等最前沿,为今后创业奠定专业基础。

再次,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使创业教育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创业教育课程无论是被列为公共类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学校都应该按教学计划要求,保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一般来说,创业教育课程总学时以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最后,改革课程教学评估模式,促进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一方面,应建立一套完整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能力提升状况、接受培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个人创业实践情况等内容的电子档案,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实践情况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相结合的能力作为学生创业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一方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亲身体验创业的艰辛。另一方面,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如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园等。同时,学校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扩大对创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从经费上给予保证,给予重点扶持,从场地上给予保证。同时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在人力上给予保证,使学生在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创业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创业积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团队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保证。创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学、管理学比较接近,高校应组建一支以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为核心的,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创业教育团队。一方面,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在职进修、对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加强对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请进来―内部消化―走出去”的方式逐步改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状况。此外,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创业团队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更应该由优秀企业家或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担任,这样即节省了培训现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开展创业教育,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是我国大学校园创业热潮的呼唤,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创业领域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新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要求,是我国高校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1)

[2]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2(10)

[3]石加友.“六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4]周怡倩.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有待改善[J].北京教育,2010(4)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课题(209C140)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就业指导

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中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可以说它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基本准则与目标,但当今国内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比较单一,毕业生普遍“心气儿”高,喜欢去一些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寻求就业机会,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发掘。而高校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也革新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相关指导课程的内容及模式。

与传统教育相比,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越性在于授学生以“渔”,能够通过高校教育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潜能,使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提升竞争力。且现阶段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创业项目的前期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让具有创业精神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创业活动中去,由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可以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还不够重视,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与激励,没有形成一种教育制度与体系。这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没有长期的规划;且相应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遵循守旧;与相应企业联系较少,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2.大学生群体对创业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通过求职的方式来求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们的创业意识淡薄,对于创业教育不置可否,认为只有那些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创业实践,往往对自身能力自我否定;且在许多大学生的认知中,资金是创业的基本条件,忽视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3.缺乏足够的政府与社会支持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也在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就业市场压力。但是各个地区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尽相同,致使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并未得到真正的扶持,许多人浅尝辄止,造成了社会创业环境混乱、复杂的局面。

三、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1.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

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各高校应弥补传统就业观念的不足,重视创业教育工作,为创业工作制定出完善的制度;建立高校创业教育联络工作组,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聘企业家、创业者为外聘教师。另一方面,可在高校内部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营造创业氛围,并建立创业基金,对于学生策划的具有可行性的创业项目给以帮扶。

2.加强引导大学生创业活动与实践

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否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着力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且每学期对一些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进入实践运作阶段,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对创业学生进行项目指导,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直接的咨询与帮扶。

3.为大学生牵线搭桥,依托企业实施创业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创业项目所需的物质条件与运作资金的筹备,都是相对较难解决的问题。除相应的创业资金支持外,学校的创业工作组应依据学生创业项目的特点联系大、中型企业,让学生有机会与企业联合创业,既解决了资金问题,也能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指导。

4.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促进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政府部门应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制定出相应规划,与高校一同指导帮扶创业项目。同时,设立相关创业机构,推出相应的措施,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建立起完善的自主创业资金扶持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业实践中。

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条重要举措,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潜在能力,解决社会就业压力。因此,要想顺利开展创业教育,就需要学生、高校、社会各方修正传统就业观念的不足;高校、政府部门共同实施相应政策,来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计划的进行。通过积累这些创业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让学生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开创大学生创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郭牛万,杨蓉,伏永祥.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J].江苏高教,2009(1).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146-02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意识已经有了明显变化,但是被动就业的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精神的培养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强化大学生的主动创业意识对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创业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创业动机、创业意向或创业愿望。创业意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在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应突出强调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等方面。支持自主创业,并强调通过创业教育的方式来改变传统就业观念,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这种理念开始成为教育的重点。所以,学校和社会应从各方面和各环节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同时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为其将来的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创业活动现状分析

创业意识是创业的先导,它构成创业者的创业动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动的必要准备。因此,每一个希望创业的人都必须首先强化创业意识。就目前大学生个体而言,创业普遍表现为初出茅庐的一种“冲动”,不够成熟,所以往往得不到持续性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内外部因素:

1.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现行的创业教育大多只是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并且大部分高校没有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其教学效果和可实施性可想而知,真正的创业实践活动寥寥无几。而大学生更需要的是自身探索、研究、归纳、总结等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得大学生普遍感到创业启动困难。

2.缺乏社会人脉资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自己能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内,与外界接触不多,因而严重缺乏创业需要的人脉关系以及社会资源,在创业过程中时常会因此而四处碰壁,导致创业难以继续。

3.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单个家庭经济收入并不高,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还在为衣食温饱担忧,依靠家庭筹集创业资金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很难通过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人来进行融资。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也缺乏必要的可行性政策支持,因而使许多创业计划成为泡影。

(二)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代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更尖锐。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业教育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更意味着社会亟须大量懂得现代化科技以及创新能力强的创业型人才来担负发展社会经济的重任。随着当前社会劳动就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许多公司企业力求生存与发展不断裁员并增设许多新的技术职业岗位,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更新,而大学生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跟不上随时代变革的就业岗位的要求,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深度角度还是从社会经验角度都是处于劣势地位的。所以,除了大学生自己在校期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外,高校还要从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着手来促进创业型就业。创业型就业方式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抓好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来看,绝大多数人仍然抛不开大学生毕业要找“铁饭碗”的传统思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最主要的还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其思想上是否选择要创业,行动中有没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去创业,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着力点。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中很少有积极主动自主创业的意识,他们认为创业是基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得已才做出的选择。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被动就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中的普遍存在,才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主创业意识的发展。

自主创业并不是迫不得已的就业选择,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萌生的一种新型就业方式,对社会与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创业意识的培育和就业能力的高低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追逐”的目标,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最根本的职能就是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业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国家构建创新体系对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现途径

(一)探索外部就业市场

高校可以结合本身专业特色,通过实训的运作模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使用率。通过专业教育与实地考察,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现在的就业市场,根据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其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其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热情,增强其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能摒弃不切实际的空想,让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

(二)调动内在创业需求

高校可以和实体企业联合创办模拟公司,旨在为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们的创业热情。模拟公司旨在解决目前在校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以实体企业的存在为前提,推出真实经营的模拟形式,让在校大学生参与各项实践工作,为就业创业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三)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

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高校的创业教育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业实践基地主要以高校自身应该而且能够提供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主要有如大学科技园和城市科技园区等。目前仅有部分一流的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情况比较好,而地方及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仍然不尽如人意。实践环节,既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检验创业教育效果的必要过程。在开展创业意识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应当以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过程,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在主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构建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就目前流行的创业教育课程来看,普遍的特点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难以体现专业学习和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因此,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对原有的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注意课内和课外相贯通、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等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原则。此外,由于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教师,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创业指导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创业指导。

(五)观摩成功企业与成功人士,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

诚然,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其原因主要是难以发现和把握商机以及资金和自身能力不足等。但是没有人是完全不可以自主创业的,只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因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走自主创业之路,把找工作寄托在父母及亲友身上。因此,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教育实践证明,创业意识是可以强化的,可以通过参观成功企业的运营模式、举办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专题报告、组织校内创业实践竞赛等多种形式来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承创业技能,提升创业信心。

四、结语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自主创业活动的根本内在驱动力,它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正是创业意识激励着其以某种方式进行活动,向自己树立的目标前进,并力图达到和实现它。目前,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模式下,没有谁能发给你“铁饭碗”,大学生除了自主择业外,还要有自主创业的观念。自主创业不是通过传统的就业渠道谋取职业的发展,而是依靠自己的学识、智慧与创造来实现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创业意识的培育作为高校发展创业教育的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性需要。对高校来说,创业意识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研究、师资队伍、学生工作、保障机制等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对其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还需要高校切实担当和履行好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培育[J].船山学刊,2004(3).

[2]谢相勋.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精神的现代人格――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重要使命[J].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雷卫平.浅议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思想[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4]贾文华.试论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3).

第7篇

 

关键词:中医院校 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思考 建议 

 

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不仅成为国家关切的大事,也成为家长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本文基于中医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旨在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中医院校大学生成功创业打开智慧之门。 

 

1.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1.1 数量少,质量不高 

中医药院校作为专业性很强的高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专业分类主要以中医药和非医学类,从往届毕业生创业的情况来看,医学类中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业稍多,非医学类则以贸易、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创业较多,但总体数量较少。而涉及到的创业行业也有少许依托自身专业特长而自主创业的实体,如推拿馆、药店等,为数也甚少,更多的是礼品店、网吧、饭店等,特色不鲜明,进入门槛较低,竞争程度激烈,总体质量不高。 

1.2 创业意识不强 

医学专业学生的传统思想还是想进医院,,愿意从事其他行业的相对较少,因此创业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更大。而计算机、贸易营销等等其他非医学类专业就业相对容易,创业的意愿也不强。 

1.3 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对创业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只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冲劲,同时由于对创业困难估计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多数自主创业的实体生存时间不长,不能带来长期影响。 

 

2.影响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国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从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台10项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涉及到大学生创业的行政事业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放宽市场准入、税收优惠等方面,这无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极大地动力。 

2.1.2 学校重视 

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对此一直非常重视,在自主创业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医学院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对于每一个创业实体都亲自上门进行指导和关心,设立大学生创业服务点。还专门设立招生就业处,督促和指导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就业工作。并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强化就业指导课的作用。 

2.1.3 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 

创业者作为创业的主体,既要有精神、行为、结果[1],因此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态和勇于实践的踏实作风。而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有激情和上进心的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险精神,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孜孜以求。这些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来说,无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尽管大学生有着积极、上进、创新等优秀的特质,但是由于对创业的繁琐和困难,以及创业风险的忌讳,会产生对于创业的恐惧,因此也导致创业意愿的不强,主动性不够,有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是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转移到创业上来的,带着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2.2 创业资金的缺乏 

金钱资本作为大学生最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家庭贫困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在本身学习、生活就已经困难的情况下,创业资金的筹措更是一大难题。 

2.2.3 社会经验不足 

学生在校园这样一个相对单纯、简单的环境

中生活学习,各种能力的成长也多是在校园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参加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社会经验也相对表浅,当走出校门,自主创业,应付社会事务时,自然对外界的“干扰”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2.2.4 创业氛围不够 

创业氛围的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一方面是在校创业学生的人数少,团队少,成功的案例也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创业讲座组织的少,也没有专门的创业协会,创业活动的组织开展也就无从谈起。 

2.2.5 创业宣传不到位 

相关创业知识的宣传不够,如开公司办实体,大学生应该怎么去注册公司、如何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应该选择什么样合适的项目以及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2.2.6 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 

国家、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在真正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到位现象,还需进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申办程序等要求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5年,笔者所在的安徽中医学院第一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就业指导课也逐步走上正轨,逐步被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尽管如此,仅有五年的我校创业教育,还仍处在起步阶段,纵观其他中医药院校,情况也相似。 

3.2 创业实践机会较少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称[2]。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都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而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创业实践机会的获得,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更显可贵。但目前,有些中医药院校特别是中西部的中医药院校还尚无大学生创业示范点和创业实践基地,而大学生创业服务点的建设也尚待加强。 

3.3 创业教育方式不够丰富 

中医药院校的创业教育方式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创业教育,多是理论教学,缺少针对性指导。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三是请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回校做创业报告。但目前还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实践教育。 

3.4 创业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多是辅导员在担任主讲教师,辅导员尽管对学生非常熟悉,对专业发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这方面还是缺少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培训。

4.对于中医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4.1 重视认识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把自身兴趣和职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人身价值;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风险意识、团队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型思想的发挥,为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提供人才储备;也有利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 

4.2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 

大学生创业氛围营造的好坏和宣传的程度有着一定的联系,好的氛围能产生发散效应,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认识创业,参与创业。因此在宣传方面应该做到:一要重视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榜样就在我们身边。二要加强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学生了解、领会政策并利用好政策为创业做好服务。三要宣传如公司注册、店面开业等的程序,让学生明了于心,减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4.3 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无论是在大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更多的想法是毕业以后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在现在来说,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让创业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择业模式和成长理念,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业能力成为其除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外的第三种能力,成为通向创业成功的有效“护照”。 

4.3.1 创业培训应形式多样 

作为大学生,缺乏一定

的社会经验,创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也一般,看问题容易乐观,缺乏市场意识,心理素质也较差,因此在创业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多样化,一方面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商业、法律、社会知识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讲座、参观、考察、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培训,甚至有的还可采用跟踪是的辅导和扶植[3]。 

4.3.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完善 

现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了创业学这门课程,而浙江大学更是早在1999年就设立了创业管理强化班,并率先开展了创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研究,创立了一种“多通道、阶梯式、复合型”的高层次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授权的创业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办学单位,同时也是全亚洲第一个创业管理博士点[4]。由此给浙江大学带来的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端创业人才,创办了几十家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企业,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医药院校中的创业教育多源自于就业指导课课程,且里面涉及创业的内容不多,而授课教师在讲课时,因自身欠缺创业的体验,提及创业的也较少。在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中医药院校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当务之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就尤显重要。 

4.3.3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亟待建立 

创业教育落实到根本,那就是要去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稳定的执行平台,一方面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两一方面可集约校内的创收部门筹集一定的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帮助和支持学生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内资源,如相关校内政策的倾斜、学校门面房的支持、学校技术的支撑等设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大学生创业示范点,通过征集创业计划书,对参与创业团队进行面试选拔的程序和方式,让更多想创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体验。 

4.3.4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良好心态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6],大学生毕业后急于实现个人价值,亟待社会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创业大学生的心态,急功近利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者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养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东南西北风的豪气。还要让学生学会面对利益,要让学生知道团队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损人利已。 

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能合理应对创业风险,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出手[7]。 

4.4 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创业教育不应只是辅导员群体的的教学任务,而更需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教师的参与,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创业管理类专业课教师,可入编到就业指导课教研室或者管理学教研室;其次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争取使得每位辅导员都能通过就业指导师资格认证或选送相关岗位人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在岗再学习;再就是聘任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还需要聘请一些与学生创业相关的机构,如工商局、税务局、教育部门等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可确保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保证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本人价值的实现、民族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中也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这也是对党的这项重大举措和战略的有力落实。 

 

参考文献 

[1]金晓龙.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业经济,2010(6):122. 

[2]郭晶晶.浅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58. 

[3]李晋东.大学生创业培训刻不容缓[j].安庆科技,2004(4):24. 

[4]金雄伟.大学生创业:如何让成功率更高[j].人民论坛,2010(5):54. 

[5]张玉贤,张利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科技教育,2010(07):131. 

第8篇

我国高校也十分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许多高校都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我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也开展了不少创业实践活动,接下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我院的创业实践教育。

1 我院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

1.1 创业实践机构

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效,我院和厦门电信等单位合作,设立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每年我院都会举行创业大赛,面向全体在校生及毕业两年内的毕业生征集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可以以团队为单位(团队人数不超过6人)参赛,大赛评委会将根据每个团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和答辩情况评选出6-10个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的学生团队除了获得奖金之外,还可以带着项目入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学院将提供创业扶持基金,从场地、导师辅导、培训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扶持。据统计,我院现有19名毕业生(或在校生)自主或者合伙创办了16家企业,还有一部分学生或正在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进行孵化,或正在从事小微创业活动,尚未注册公司。此外,在近两届福建省“挑战杯”创业计划比赛中,我院学生获得三个金奖。

1.2 创业指导课程

我院针对毕业班学生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其中有一个模块就是创业指导课程,任课老师从创业理论、创业项目的设计、创业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简单直观的理解。此外,我院还在选修课中安排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供对创业有兴趣的学生选修。

1.3 创业讲座

为了让学生对创业有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我院与校外企业家联手合作,举办了多场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邀请厦门诚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坚来分享他的创业心得、一品威客网创始人黄国华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创业、幸福企业教练王强博士进行创业前的咨询指导,让学生听老板讲创业故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进行探索。

2 我院创业实践教育存在的不足

2.1 创业实践机构力量薄弱,创业项目成功概率小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是我院近2年才设立的,成立时间短,机构力量薄弱,在指导学生创业上经验尚且不足。每年通过创业大赛评选出来并入驻创业中心的项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型项目,为学生团队提供3000-5000元的创业基金,配备创业导师指导,提供培训交流的机会和项目推广的支持,为示范性项目的团队提供场地和基本的办公设备;另一类则是孵化型项目,为学生团队提供1万―2万元的创业基金,提供创业教育培训、导师指导,协助办理工商注册、申请小额贴息贷款、申请专利、项目推广等一体化服务,为示范性项目的团队实行一定期限的免场地及设施费、管理费。而事实上,能孵化成功、真正创立企业的项目不多,很多都是学生自己的小打小闹,只是一种初步的创业体验。许多创业项目在学生在校学习时还有维持,可是等学生一毕业,团队成员因就业城市的不同而分开,这些项目也随着团队的解散而自然终止了,无法继续发展壮大,创业项目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建设,导致了创业项目成功的概率不高。

2.2 创业指导课程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性,和专业联系不密切

虽然我院针对毕业班学生有推出创业指导课程,并在选修课中也安排KAB创业基础课程供学生选修,但是上述课程多只是从理论上对创业进行讲解,缺乏如工商税务登记、政府监管、企业开业等环节的仿真体验,导致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此外,我院开设的这些创业课是不分专业,面向全校学生统一安排的,即不同专业的学生上的创业课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创业实践和专业学习的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根据本专业特色,发挥专业特长进行创业。

2.3 负责创业指导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创业指导经验

目前我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全职负责指导学生创业的只有一位指导老师,其余都是从社会上聘请一些企业家、其他高校老师作为兼职人员,他们只能偶尔在空闲时过来指导,创业指导的师资严重不足。而且,现在我院的创业指导课程主要是由辅导员来担任授课老师,其中持有国家创业指导证书的老师寥寥无几,大多数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创业指导培训,更遑论相应的创业指导经验了。

2.4 创业讲座受众面小,预期效果不理想

我院投入大力气邀请了很多企业人士进校园做讲座,与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心得,但由于时间、场地、邀请人士级别、学生对创业缺乏了解等因素的限制,每次到场听讲座的学生人数都不是很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改进我院创业实践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院创业实践教育的现状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创业教育水平,现有相关对策如下:

3.1 加强创业实践机构建设,做好系统管理和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构建了供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平台,如大学生创业实践园、创业集市等,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案例,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百草根”大学生商贸集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经贸商务系的物流工作室等,我们可以向这些高校取经,学习如何更好地建设我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同时,应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创业实践教育机制,对入驻创业中心的项目做好系统管理和长远规划,引导学生团队合理完善创业项目、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并且每半年对创业项目进行动态考核,对毫无进展、白白耗用学校资源的项目予以清退,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激发入驻学生团队的危机感和市场竞争意识,督促他们将创业项目做实做好。

3.2 改革创业指导课程,注重实践性,提高和专业的联系度

创业指导课程是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基础措施,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载体和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院创业指导课程偏重理论的现状,我们应当进行改革,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多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同时创造条件,争取在教学中引入工商税务登记等操作环节,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性。此外,还应当把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之间的联系,特别要对专业课程中培养创业意识的内容予以关注,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与其专业相对应的创业课程,以提高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3.3 增加老师的创业指导培训,强化创业指导的师资力量

面对我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只有一位全职老师进行指导的窘况,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创业指导老师,以缓解创业中心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老师,特别是辅导员的创业指导培训,鼓励他们多学习创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积极考取国家创业指导证书和KAB证书,为充实我院创业指导老师队伍做好人才储备。

3.4 努力营造创业实践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创业讲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我院创业讲座“叫好不叫座”、预期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我们应当努力营造创业实践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更好的创业氛围,在大力宣传创业文化的同时,也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创业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举办与其专业相关的创业讲座。此外,还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我院毕业生回校给学弟学妹做讲座,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兴趣,提升讲座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