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概念;特征;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4-0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想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大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观点。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借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可见,这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负债,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人,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相对于狭义的财务风险而言,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活动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主要是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有关,如果管理得当,便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危机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导致企业集团的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集团的破产。

3、与企业集团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集团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集团只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则很少会出现财务风险。

4、与资产结构有关。企业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集团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比例过低,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变现的能力便很低,债务到期时不能偿付也就不足为奇了。

5、与投资者相关。财务风险经常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的,是企业投资者所承担的额外风险,因而与投资者密切相关。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肖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而、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

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关键,如果企业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在经营循环中其行为与内控制度背道而驰,那么企业内控制度将成为空架子。因此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转的落实机制,是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基础。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首先,企业要准确预测资金的收支时间和收支额度,保证收支平衡。二是要合理分配资金占用,使各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做到合理组合,企业对于每一项投资,都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把资金用在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价值。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防范财务风险,事前的预期和事中的控制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审计同样必不可少。需要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分析,评价企业在管理上和内部控制系统上存在的问题,搞好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从而达到化解风险,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吴凌.关于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第2篇

摘 要 当下社会中在经济的高速发展条件下,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都将面对变化莫测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财务风险的问题变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种类有哪些,都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企业的财务风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围绕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及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这两大板块将逐一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前言:由于科学技术的空前大力发展、国际化走势的日益加快、全球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莫测,所以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管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防范和制止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真实价值已经变成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风险种类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浅的方面来说,是指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由深层次方面来讲,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为种种因由而致使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如何掌控和防止财务风险,这是放在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从事人员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1.根据资金运用而分,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1)每一个企业都会有需要资金周转自己或是筹资活动,根据市场宏观经济下的环境变化,筹集资金的财务带来不确定性,称之为筹资风险。(2)企业在作出投资时都是经过策划和产业鉴定的,但是仍然有不确定的因素,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将可能导致投资报酬达不到实现规划的目标,这种风险称之为投资风险。(3)企业经营运转过程中因为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产品也许无法销售出去或销售后,资金回转与预先金额不符,这种风险称为经营风险。(4)企业在分配收益时可能会对以后的经济生产有不利的影响,这种风险是为收益分配风险。

2.按引发财务风险的风险,能分成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1)系统性风险,是指因为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从而引发整个财政规划发面的不确定,由性质上来说,这就是系统性风险(2)非系统性风险,是说在一定稳固的环境,不会轻易产生变动的基础上而引起产生不确定的因素,从而对某些资金项目活动中产生影响,这是企业自己的本身特有的风险,它可以多角度的进行分散投资处理,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

3.依照财务风险的程度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1)可控风险,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自己预测并且遇上可以化解的、可以控制的、可以找出办法解决的,成为可控风险。(2)不可控风险,是说企业也许遇见但是完全掌握不了的,或是突如其来的企业不能应对的风险,这类风险企业自身不可抵御,称为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依存。

4.依照财务风险设计的侧面和深度可以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1)微观风险,是说发生在局部的与企业的某个主体利益有观的,对全局利益影响有比较大的风险,称为微观风险。(2)宏观风险,与微观风险相对的,是与整个企业都相关有所内在重大影响的风险成为宏观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资本结构安排不合理

资本结构重要的是指权益资本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分配关系。正常的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但能够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并且能够使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提高企业的自身财政等价值。可就以目前我国大小企业资本结构而论是及其的不合理的,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 1.1全部资本的比例中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较大,许多的企业资产中的负债值达到70%以上,如果企业不能按规定的时期还清债务的话那么企业将面临很严重的后果。形成原因:1.11市场目前机制不完备,企业账面只准挣钱不准亏损的传统理念,使得不少企业只问产值、效率和规模,不求效益,造成负债不断增加;1.12经营管理不能与时俱进,造成过度负债的内在原因是经济效益差。长期时间里,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与世界经济前端企业管理相融合,变成生产资金短缺,唯有增加负债维持经营,致使过度负债。1.2 不合理负债,流动负债偏高。由于企业部分净现金流量不足,企业要通过大量的短期债务来维持运营。1.3权益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过高。把大量的资金作为股权融资,企业则一定会倾向于增发新股,进而致使更高的权益资本结构。

2.投资缺少科学性

因为企业财务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盲目跟从市场大趋势而投资,致使企业的筹资成本高于企业投资收益率,让企业的财务状况得不到好转。

3.资金回收不当

资金的垫支是财务活动的最初端,最末端是价值增加的货币本金的回笼,财务是为了获得货币增量而垫支货币的活动,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

4.外部环境的多变,企业管理人员风险认识不完全

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环境。这是非企业内部的因素,是不能准确的掌握和掌控的,宏观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结束语:

众所周知,企业在其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面对来自自身内部和非自身的外部的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但拥有客观性、不确定性,而且还有风险与收益的对等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解和找出成因进而分析研究进而对财务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最终使企业以行之有效的方法达成自身设定的理想值。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为数不少的企业因企业财务投资不当进而走向灭亡的地步,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加深对其的财务风险的解决办法,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第3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风险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55-01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造成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和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就是公司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可能完全消除所存在的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二)财务风险的分类。财务风险遍布于企业经营的的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偿债风险、短期、长期投资风险、经营活动风险、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有关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我们通过对一些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造成公司财务风险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负债比重过大。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所有者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决定了公司的资金结构。由于我国企业对于科学的筹资规划的不重视,导致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企业的偿付能力受到了严重消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二)企业内部之间缺乏清晰合理的财务关系。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由于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权力和义务划分,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这无疑会造成资金缺乏高效的周转率,大量的资金流失,威胁到资金的安全性。(三)忽视科学的经营管理,加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存在的大量应收账款的企业中,有些应收账款很可能肯本收不回来。变成坏账的应收账款将大大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入,严重的话就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关门破产。(四)经济环境的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经济环境方面的变化将会对相关企业的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经济周期、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宏观政策等。企业以不恰当的方式式进行了融资,可能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会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比如企业在当前利率水平将要调低时,仍坚持以较高的利率水平进行了债券融资,企业就会负担较高的成本。

三、针对公司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战略要相互匹配。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与其相匹配财务战略,两者如果无法协调一致,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规避风险的发生我们就要跟据企业的战略配置适当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资金来源在资金总来源构成中的相互关系,最佳的资金结构是指企业融资的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战略与企业资金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依据实际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水平、财务成本等方面确定负债经营的程度,适度举债。(二)健全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公司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①为使管理者真正负担其风险责任,必须给予管理者相应的风险管理权,并使权力和责任相配合。②从结构和经济上明确划分管理者所应承担的风险责任③风险管理者应得到相应的报酬,按照权力、责任、利润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风险管理者和承担者应享受一定的风险补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激发风险管理者工作热情,减少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的可能。(三)公司应该加强对其财务活动的控制。从财务活动的全程看,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存在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企业的实际和计划收益率就会产生差距,致使企业蒙受损失。1、筹资风险的控制。(1)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负债资金比重,优化资金结构,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债务风险;在进行债务融资前,企业应该对资金收益率与负债比率进行比较,根据企业需要确定融资的规模和综合成本,确定合理财务杠杆,减少企业债务风险。(2)确立合理的筹资、投资计划。为了减少筹资风险,企业应避免采取一次借款,一次还清的方法合理安排资金收支;合理的资金投向应根据资金用途和资金效益的的大小来安排,只有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才能选择恰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2、投资风险的控制。企业在考虑进行投资时,一定要把握稳健性原则。一方面,企业要敢于获取超额利润,另一方面,必须保持适度的谨慎性,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有效控制投资风险的发生。3、经营活动风险的控制。科学合理的经营活动帮助我们确立赊销与资金回收风险的最佳平衡,为达到良好的效果,要密切关注以下工作:注意评估对方的净现金流状入况;注意评估对方的财务状况和还款信用;加强对销售货款的催收。4、收益分配的控制。公司在进行收益分配时,要处理好资金成本和投资者积极性的平衡。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对留存收益进行高比例的分配,不但会降低企业偿债和筹资能力,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恰当的收益分配还会给企业带来声誉下降和企业股票价格下跌等风险。因此制定出既符合投资者利益又符合企业长远利益的最佳分配方式。通过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来保护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四)构建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就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通过观察各种指标细微的变化,提醒企业经营着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类:定性指标,指能够对有可能要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预示的指标,如经济政策调整、利率的变化、汇率的波动、信用评级降低、非标准审计报告等等;定量指标,主要是指反映公司财务风险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总而言之,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一方面给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认真寻找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制定出制定出解决方案,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使企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投资集团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戴维FR.战略管理[M].李克宁,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2]尹平.经营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8~20.

[3]李秀华.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9.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同时所应对的风险问题也越发严重,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趋于下行时期,企业各类风险特别是财务风险问题频发,预警防范控制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为了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的安全规范,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为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这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二、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及其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经营以及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内部经营管理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不稳定的问题。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主要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以及连带财务风险等几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财务风险往往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负债总额越高,财务风险问题也就越大。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主要表现如下:

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上,导致企业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盈利能力较差,企业的成本投资难以实现相应的效益收入,整体运营管理能力较差;在财务工作方面,应收账款控制不力,存货周转率处理不合理,成本控制效果较差;企业的成长潜力较弱,发展能力不佳,难以支撑长期的经营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内部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薄弱环节,论证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合理,内部审计监督不及时等等。

在外部环境上,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更易导致财务风险;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特别是金融信贷政策的变化波动等等,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或者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指运用财务管理以及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通过比率、比较以及因素分析等相关的分析手段,依靠对企业各类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时监测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为企业制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在企业内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该重点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有效性原则。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的实际规模、政策要求以及内部管理情况等,确保整个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2)可操作性的原则。一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失效的重要一方面原因就是由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选取不当,难以对财务风险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因此,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有效性,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取上,应该结合企业能够收集到的财务数据以及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等,合理地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提高可操作性。

(3)预测性的原则。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上,应该充分突出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预测功能,通过对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以及财务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风险点,进而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财务风险决策。

四、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具体建设研究

(1)科学合理地选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应该确保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同时又能够体现行业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在财务指标的具体选择上,选择指标重点可以参考以下几方面: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全面地反映企业、债权人以及投资者之间的权益关系,通常通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等财务指标进行反映。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以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资产比率作为风险衡量指标。营运能力,主要反映企业运作企业内部各项流动以及非流动资产的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评价企业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以营业毛利率、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成长能力指标,通常以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来评价。现金流量指标,目的是为了评价分析企业现金流转能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比率、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指标,也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关键指标。通过合理地选择指标,为评价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确定及模型构建。在明确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以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权重。现阶段对于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采取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并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以确保各项指标权重赋值的科学合理。在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后,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软件,针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控制函数,准确地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不同等级,明确不同财务管理活动可能造成的财务风险隐患问题。

(3)优化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方法。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信息管理手段和风险计量工具,依托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等,建立风险实时监控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问题。同时,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应该尽可能地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依靠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监控,对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可度量指标,依靠指标体系检测;对于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不可度量的风险指标,依靠优化业务流程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效果。

(4)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管理。在企业的财务风险应对管理上,首先应该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联系组织。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各个部门应该及时就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相互沟通,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风险确认、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及风险控制的操作流程,提高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监督能力,进而实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目的。

五、结语

企业财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为了控制财务风险问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深入地总结可能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合理地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依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防范各类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青岛公交集团市南巴士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陈燕,廖冠民.大股东行为、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J].当代财经,2010(5):14-17.

第5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引言

我国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在给施工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施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其在财务管理上要做到良性控制。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对于现在施工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具备风险意识,通过调查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此形成对应的防范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在广义上指的是经济后果的不确定性,而狭义则单指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与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偏离的可能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何,主要体现在该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就可以分为财务成果的风险和财务状况的风险。

国际上许多著名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防范进行研究了,根据各学者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在国际上对财务风险的判别主要有定性法和定量法两种。而我国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的特征、衡量方法和管理上。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者应该正确预测,并通过各种数据分析来挖掘未显现的风险。我国施工企业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有时甚至根据不同的企业行业特点而不同。本文主要根据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行业特点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风险

企业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而多变,包括多个方面,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由于这个宏观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财务管理具有复杂性和多边性,这使得财务管理很难适应多变的宏观环境,从而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某种威胁。这样的宏观环境的变化是难以准确预见且无法改变的,有时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有时会使得项目业主资金短缺,最终导致是工业的开展。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供求不平衡,信用体系不健全,这就导致很多施工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垫资。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抵押风险,在各种额外沉淀资金和保证金无法及时收回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很可能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者只能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资金结构稳定性,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和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

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不惜压低标价。在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不得不垫付大量资金来保证工程的正常实施。这就很可能导致施工企业的工程利润低于期望利润而发生亏损,有的甚至会因为与建设单位发生货款或工资问题而引发履约风险和诉讼风险,从而使得企业面临财务和信誉危机。

(二)内部风险

目前我国的合同履行的事非独立法人的项目、分公司或承包人制度。而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的主体,虽然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人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但实际上这样的协议与国家法律法规是不相吻合的。因此,在这样的承包体制下,施工企业有可能会承担项目承包人出现的失误而造成的责任。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再加上财务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些原因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施工企业的财务应该贯穿整个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各个环节。而有些施工企业在设计方案是并没有安排技术人员去施工现场深入调查,这就可能会使得制定出的施工方案与施工项目的规模、特点及现场条件等不尽相符从而使得在施工工期延长以及增加施工设备时会产生比计划中更多的成本费用。因此,如果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未能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很有可能造成人工、材料等各种费用的浪费,从而使的整个项目的成本超出预算,进而减少了收益。

工程竣工后也可能会产生额外的保修费用。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对竣工后的收尾财务结算更加重视。应该及时对项目的各项财务费用进行结算和清理。避免在项目竣工后因无人重视而使财务仍在运作或因拖延而造成工程项目保修费用的增加。

三、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财务分析产生原因,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可控的形成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此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从外部原因看,为了减少宏观环境对施工企业融资的影响,企业应该实行资金统一调度管理并扩宽筹资渠道。对资金进行统筹预算,以及统一调配、市场化运作,这样能让企业的资金预算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优势,满足发展需要,从而保证工程项目自己的周转,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保证资金的良性运作,可以在企业内部应该推行责任成本的制度,制定明确的责任目标及奖惩措施。

在外部成因中,合同与低价投标等造成的财务风险也是可控的。施工企业应该做到把好合同关。在施工企业内部,要培养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起投标的风险评估机制,做到合理承接工程。当施工企业在接到工程任务后,在施工设计之前应对招标文件进行深度的分析,在工程量以及合同文本上下功夫,因为合同风险不管是业主还是承包人的,都有可能转嫁给施工企业。所以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的时候要特别谨慎仔细,对于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环保不达标、未经审查以及不合法不合理等有失公平的合同不签。

(二)从内部成因看,施工企业可以做的防范措施很多。首先是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财务基础管理,可以通过健全财务制度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因为财务工作贯穿于施工企业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财务风险也存在于施工企业的各个环节。因此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并不断补充和完善财务制度。对于从业人员,施工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培训,让其树立良好的财务危机意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严格严谨。为了促进财务从业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可以建立责任和奖惩制度,同时也应该鼓励员工多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其次,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在项目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工期、施工现场条件以及目标责任成本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应给予支持,这样在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成本,提高施工效率。而要做到减少施工中的浪费,则可以采取施工进度以及各类材料的归库管理责任到人,这样就可以逐步逐级降低财务风险。

对于施工项目的竣工结算应及时办理,以此降低欠款风险。在工程后期,施工企业应提前对财务进行结算,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同时也能加速竣工工程款的回收。在一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有危机意识,提前做到工程的索赔工作。这不仅能减少施工企业的损失,也能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从而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三)加强施工企业的涉税管理。建筑类的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存在项目多且异地施工等特点。这使得项目管理的难度加大,但是对于涉税管理的工作必须加强,在财务工作中应该专人来做报税以及税收的筹划工作,这样不仅能使得涉税工作有条理,而且也能让可以报销的税务项目能及时申报,从而减少成本投入。

(四)分散和转移市场风险影响。施工企业为长远利益考虑,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分散机制。这是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国家法律要求的特殊工种必须购买的人身意外保险等。在风险分散机制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是企业可以实施多元化经营,以此来达到相互补充,增强活力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可以对社会保险的险种进行静心选择,积极参与必要的社会保险,以此来转移风险的影响力。三是可以将某些特定的业务交给经验技能丰富并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

四、结语

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施工企业要做到对财务风险的准确分析,并以此拿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事物的内因是促进发展的根本因素,所以对于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企业应该从自身内部做起,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提升培训,使其业务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再者,要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从多个角度、各个环节来做到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参考文献:

[1]彭少林.浅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J].金融财务,2007(11).

第6篇

[关键词]现金流断裂;成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15-02

1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风险概念

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营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售固定资产、收回投资、借入资金等,这些形成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购建固定资产、现金投资、偿还债务等,这些形成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资产的变现能力等,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2现金流量断裂风险的成因分析

2.1运营资金不足所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由于运营资金不足而引发的风险,是众多企业所必须面临的财务风险。运营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运营资金不足,现金循环就无法照常完成,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情况下,企业运营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现金周转速度缓慢、销售规模扩大、营运资金被占用等。当企业现金周转速度缓慢,那么企业对运营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时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或短期的借贷,就无法增加资金的投入。企业原有的运营资金就会因现金周转速度缓慢而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运营资金将会出现一个较大的缺口,便会使企业处于现金流量断裂的困境。

2.2流动性不足所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流动资产是企业为偿还其债务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或可以迅速筹集的现金数额。它包括现金及可以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资产。企业的营运资金缺乏流动性是企业的严重性财务风险。企业营运资金缺乏流动性会导致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足,最终可能走向破产的地步。

企业营运资金流动性不足主要是因为企业原有的运营资金由于不足,企业为弥补运营资金的缺口,常会采用短期信用担保来填充资金,这样会造成流动负债过大引发企业流动性风险。还有就是,企业为满足长期资产的资金需求,将短期的借款用于购置长期资产,但长期资金不能在短时间内产生收益,这样便会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低下,增加了流动负债,从而造成企业因运营资金流动性不足而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2.3投资失误所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企业由于投资性失误,致使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大大超过预算,而项目又不能按期投产,导致投入项目的资金变成沉没成本,并且无法取得投资回报而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企业在投资项目失败的情况下,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资金需求的增加,企业无法在计划内取得资金回收,就此造成了企业现金流量断裂的风险。

2.4信用风险所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赊销导致销售款不能及时收回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信用风险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财务风险,而且此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极大。如果企业到期不能及时收回销售款,一方面会使企业的运营资金减少,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使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应付生产商的货款和其他款项。由此可见,信用风险极易引发企业现金流量断裂。

2.5连带风险所引发的现金流量断裂

连带风险是指由于相关方发生损失,企业受到牵连而引发的风险。连带风险最常见的情况是某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由于被担保公司发生重大损失,该企业也会因连带责任而不得不承担被担保公司的相应业务,最终结果是被担保方的损失转移到了担保方。当企业以自身的资产为其他公司作信用担保的时候,风险就伴随在公司的左右。当企业处于连带困境,企业因担保关系,需赔偿资金,若赔偿数目过大,便会使企业运营资金不足,无法进行日常经营活动,出现现金流量断裂的问题。

3防范现金流量断裂的建议

在当今社会,防范现金流量断裂成为所有企业在运营之中所要研究和克服的最大难题。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认识,对防范现金流量断裂的对策研究提出来以下几点建议:

3.1完善内控管理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制度的落后与不完善,绝对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个企业想要谋得生存与发展,一个好的管理监督制度是其站稳脚跟的基本要素。这对于减少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加快企业改革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发展之初,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可以依靠内部控制制度来执行,对于现金流量的决策与应用,可以先在企业内部进行模拟与预测,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依靠监督制度实时监督企业状况,当出现现金流量断裂等迹象时,及时反映于企业,使企业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并作出相应的决策。要想发挥制度的作用,必须要在实行过程中受到企业的重视。一项制度的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3.2增加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量

保持企业主营业务健康稳定地发展,是一个企业生存与持续的根本所在。而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量又是流通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使一个企业稳定地发展,必须增加企业主营业务环节的现金流量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运作能力。增加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量,使企业摆脱对外界资金的依赖,其他业务与主营业务在现金流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使主营业务常态化,并通过增加企业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量,以此增加企业资金的内生力量。

3.3提高企业现金的运作效率

现金流量的周转周期越短,它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加快现金的周转速度,这样便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有效地降低资金闲置所带来的损失。众多企业出现现金流量断裂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现金流量周转速度过慢,导致财务问题的出现。所以说提高现金流量的周转速度,是企业应对现金流量断裂问题的重要手段。这要求企业做好内部调控,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经营战略,合理安排资金,使其创造更高的价值,赚取更多的收益。

3.4做好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

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包括在企业年初财务预算之内。这种做法对生产经营较稳定的企业是可以的。如果企业对外投资较多,又有股利分配、筹融资计划,就应该编制半年度或者季度现金预算,大致确定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金额和时间,合理调度资金。做好企业现金流量的预测,可使企业在资金运营与管理、投资和负债方面,做到有经营计划性,避免出现问题时自乱阵脚,也可更加有效地避免与现金流量有关的财务风险的发生。

3.5财务决策要合理化、客观化、科学化

现金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金使用合理、高效,就决定了企业财务决策必须要合理、客观、科学。企业的管理者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相关决策,并且决策的执行要确保现金的使用时间,使用途径,使用效果都是可以控制的,这样才能让现金的使用高效化。企业的财务决策要建立在大量财务信息基础上,并需要众多管理人员的参与,通过对市场的准确研究,这样作出的决策更科学、可靠。

4结论

对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和国内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焦点。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金流量的多少决定着企业应变能力的强弱。同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的使用也存在诸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处于运营困境。本文首先对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其影响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现金流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接着基于现金流量断裂风险对现金流量的风险进行研究,找到企业现金流量断裂的成因,并对其防范对策进行寻索,最后对如何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作出总结。综观全文,探讨的中心是企业现金流量断裂风险。企业的现金流量断裂对企业来说,是致命性的风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所要面对的难题越来越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竞争和挑战,企业应该以现金流量为运营基础,高效合理地进行经营,深刻认识基于现金流量断裂的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危害性,灵活运用防范现金流量风险的对策,不断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将风险化为企业进步发展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李顺燕.企业现金流量风险成因分析[J].会计之友,2009(5):9-11.

[2]段九利.现金流量风险成因探析[J].会计之友,2006(5):5-8.

[3]熊也婷.企业现金流量分析与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2(5):12-14.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of infrastructure increase of investment, highway mileage continues to expand, highway and affiliated facilities maintenance market has expanded constantly, highway 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ushered in the rare opportunities of development period. Highway maintenan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perating in the process will face from the market, project construction, financial and management operation risk.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mpro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highway maintenance the risk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based on risk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highway maintenance enterprise; Risk;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全面风险管理概念及主要风险简明定义

企业风险,是指将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多年来,人们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放大,有的相互抵消减少。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等五大步骤。

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

公路养护企业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在经营上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笔者根据企业实际,收集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初始信息,并开展了风险评估。

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其他风险。其中管理风险包括:战略决策风险、组织风险、人力风险、预算风险、信息风险、文化风险等;经营风险包括业务拓展风险、生产控制风险等;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等;法律风险包括合同风险、诉讼风险、责任风险等;其他风险是企业除以上风险以外面临的风险。

首先,企业转型带来的竞争力较差的风险。从思想上讲,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难免或多或少受以往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管理人员可能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强,主动出击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在养护工人中平均化思想的存在,造成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从机械化水平角度讲,以往维修护养机械化程度较低、养护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养护、科技养护手段急需加强和提高;从人员配备角度讲,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风险较大等实际情况,增加了招聘录用具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养护工人的难度,造成公路养护一线复合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大量缺乏,养路工综合素质、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并且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出现养路工人招工难等突出矛盾。这样一种情况下的企业从意识层面到技术层面都不具备企业所应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此类风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规避、减少的应对方式。

其次,管理层面的风险。由于转型中的体制机制不可能一步理顺,仍可能存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受制于上级直属单位领导的决策命令,对企业的管理沿袭行政机构的上下级管理而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样的一种遗留会给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决策等带来诸多的问题和阻力。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为我国所采用的同时,公路养护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这一转变可能会存有一些不足。

再次,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面临直接的工程风险。比如质量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由于高速公路养护施工相对重复单一,会造成部分管理和施工人员由于长期从事路面施工工作,潜意识里的惯性思维使其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为企业造成损失;由于高速公路多是在通车环境下的封闭施工,各种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较多,在养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安全生产风险是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面临的最直接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或者维修护养过程中发生的工人或者他人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这诸种事故的发生都要由施工单位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对于此类风险应视情况分别采取规避、减少和分担的应对方式。

最后,在公路养护施工企业刚刚转型初期,力量薄弱,完善的养护市场尚未形成。公路养护施工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这对企业的发展既是有利的也是一种无形的负担。公路养护企业每年获得的养护资金相对有限,公司的发展潜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既定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取得相对不容乐观。加之养护市场还有待完善,在探索中前进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障碍,这种发展中的市场对于企业而言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对于此类风险应采取减少的应对方式。

公路养护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策略与应对方案

第8篇

第一,会计基础对比。旧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高校会计制度更重注实质,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责任权责来确认本期的债券和债务、收入和费用。第二,会计科目内容对比。在资产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高校的各种财产、债权及其他权利。科目内容新增设了六个方面,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的概念及结算、国有资产出租、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要求等;增设了七个一级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等,从而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在负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高校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劳务或资产偿还的债务。新会计制度调整了借入款项、应缴款项等项目,充实了负债分类及具备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在收入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收入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新会计制度维持了这一收入分类,并修订了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强调财政补助收入中财政部门的同级,加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统一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在支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八条支出管理,明确支出的概念、内容和分类等。新会计制度删除了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增设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并对事业支出做出重点修订。第三,其他内容对比。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了总会计师的相关内容,修订财务机构的设置,强调高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管理权责;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规范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明确绩效评价,同时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编制,对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的监督职能。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启示

(一)高校应加强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高校新会计制度转变了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并调整高校内部会计核算方式,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做出更好的反映,更能促进高校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规范高校会计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高校新会计制度废除了一些旧科目,增设了部分新科目,为配合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务部门应积极跟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完成好清查学校各类资产的工作,为后续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减少或取消使用临时性的账户,统一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组织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让财务人员能熟练操作新系统、新软件、新科目,做好新旧衔接工作。另外,在转换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节点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面对巨大的挑战、机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好好把握契机,及时整理财务信息数据、规范财务制度,安排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好内部财务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多数高校目前并没有专门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只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编制预算,预算管理意识较弱。为切实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及预算执行力度,高校当务之急就是构建预算编制机构,从思想意识上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高校预算编制机构主要由校领导负责,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学校的资产部门、审计部门及二级学院派出的专人等共同组成。预算编制机构负责收集学校各个部门的预算资料、预算编制,并由各部门向预算编制机构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全程监控预算的全过程,最终有效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跟二级单位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效率。

2.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事业计划的货币体现,而规范学校预算编制、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计划能力和控制能力是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一,高校财务部门应坚持综合预算,将学校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其二,坚持把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并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干部人数、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准确定预算基数;其三,进一步细化经费的指标管理,严格以项目管理要求为依据,设立项目明细,实施刚性项目预算,防止任意挪用预算资金;其四,严格执行既定的预算,坚决防止超预算的现象、无预算就支出的现象,即使是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在调整预算之后才能处理。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不仅能强化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能确保高校的科研事业、教学事业等正常运转,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成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完善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应及时将各个二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等纳入到相应部门的年终考核系统中,从而把预算跟全体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针对执行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应定性、定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完成成本分析。针对严格执行预算文件的部门,可适当给予奖励;针对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警告;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对于高校的各个重大项目支出,务必要进行预算绩效考核,明确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克服一些领导的主观意识,避免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以提高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

1.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中,高校应实行集中核算、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直接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学校的后勤集团应实行二级核算,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统一管理高校的每一项财经工作。在高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之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争取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2.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有效缓解学校承担的资金压力,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高校应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高校在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多样化办学的方式创造学校收入的增长点;在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专套本、大专、电大、中专等办学,以切实提高学校收入;财务部门积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费收缴管理办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该收的学费、住宿费应收尽收,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缴费率。

3.加强财务监督,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要集中管理各类账号,各项合格的收费全部由财务人员收入账户,不留任何死角,坚决避免小金库的出现。在使用资金时,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审批、核算及监督等程序,确保统一调度学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高校应顺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如高校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及经济合同制度等,财务部门建立起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以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尽早走上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