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除法的计算方式

除法的计算方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除法的计算方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除法的计算方式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学模式 方法

一、教学模式

1.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自己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耐心辅导,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但是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过程,有的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过程中,我注意与他们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行安排。在讲授一些常见的知识点时,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我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免试测验、小竞赛、提高题练习等,并支持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此外我还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的选学模块,并作一定的辅导。这样就有了较多时间对基础差的同学多指导,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我布置的基本教学任务或操作训练。

初中计算机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思维以及自学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利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还是有其可行性的。

二、教学方法

1.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3.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大多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2篇

关键词:实时监控;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法

一、BIOS工作原理及存在问题

(一)BIOS工作原理

BIOS(BasicInputOutputSystem)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为计算机提供最基本和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启动计算机,首先执行BIOS程序以对资源进行辨识与测试、配置以及预加载操作系统。计算机对自身进行硬件检查和PnP设备的检测确认,以及读取各个PnP部件所反馈的各部件能够正常运行的配置信息,这一切都须从内置的BIOS芯片获取指令代码。

(二)BIOS存在的问题

BIOS虽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板的潜力,但易遭受CIH等病毒的攻击,同时BIOS内部的一些恶意代码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破坏性,给BIOS的安全性造成巨大威胁。当恶意代码嵌入BIOS系统时,容易对计算机系统文件进行恶意篡改,给系统带来威胁;一部分病毒会对BIOS内部模块代码删除、改写,从而使整部计算机受到影响。

二、USBKey技术特点及原理

USBKey主要用于网络认证,在计算机安全的实时监控中有重要意义,USBKey是一种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内置经过加密而具有极高安全特点的智能卡芯片,用户的私钥及数字证书等数据可以存储于USBKey内部,具备一定的存储空间。私钥的相关运算,如加密与解密,都由USBKey中的一块智能芯片完成,并能保证秘密数据不被外界访问。其功能有:

(1)USBKey内置硬件随机数发生器。

(2)支持SHAl数据散列算法。

(3)ECC、RSA密钥对的外部导入,同时也支持在USBKey内部自动生成ECC(错误检查和纠正)、RSA加密算法密钥对。

(4)支持RSAl024bit、ECCl60bit/192bit非对称密码算法。

(5)支持用户下载专用的分组密码算法,并支持DES(数据加密标准)和Triple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对称密码算法。USBKey不同的访问权限由不同的FSM(状态机)表示,通过控制其内部FSM可对计算机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保护。USBKey存有一般用户个人的信息以及密钥信息,USBKey的文件系统共有三个等级:1.根文件MF(MasterHie);2.目录文件DF(DedicatedFile);3.实际存放数据的基本文件EF(ElementFile),EF中包括密钥文件、公钥文件、私钥文件以及二进制文件等文件种类。密钥文件中存放有数据加密标准及三重数据加密算法密钥、用户自定义密钥以及用户PIN码等密钥文件,公钥文件中存放着公钥加密算法(RSA)、错误检查和纠正(ECC)公私钥,私钥有着只能写不能读的特性,以便确保私钥在USBKey中不被外界识别。二进制密钥中存放一般用户的相关数据,用户访问USBKey中相关信息时,首先需要获取文件的访问权限,权限的获得需要USBKey内部FSM做相应的转换,只有当用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PIN)且通过外部身份验证的密钥操作时转换才能完成,若用户多次重复输入错误的PIN码或者外部身份验证不能通过,用户的PIN码以及密钥将被锁定,因而USBKey具备内部数据的保护功能。

三、在实时监控基础上的计算机安全解决方法

计算机在完成基础硬件检查测试后进行初始化代码时,就要求用户插入正确的USBKey来进行计算机BOIS层的身份验证可以有效实现在实时监控基础上计算机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用户提前进行身份合法化检测,可以预防BIOS因遭受病毒攻击而受到的安全威胁,BIOS主要包括初始化启动及引导部分代码与基本硬件驱动,己出现的一般病毒主要表现为感染BIOS引导代码,而绝大部分病毒木马感染是由黑客恶意发起攻击造成,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防止在BIOS中出现安全漏洞:

(1)将代码按需求精简优化,减少出现漏洞的几率;

(2).规定在BIOS中对操作系统的制约,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在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期间,要有效实现基于实时监控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可以发挥USBKey的网络认证优势及其相关密码算法和插拔USBKey,并结合BIOS的工作规律来完成。从USBKey技术的安全优势和BIOS的工作特点入手,用USBKey进行BOIS层用户身份辨识,可以用如下方法完成:电脑系统启动运行,开始USBKey的检查,如果USBKey无法匹配,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启动运行。当系统正常启动时,安全监视器启动,用户可以选择是否要拔出USBKey,这一步是由用户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用户如果USBKey拔出,相应的安全监控程序将立即运行并发出安全警告。用户想重新开始进入计算机系统,需要插入USBKey或输入设定好的密码,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便的方式进入计算机系统。

结语

计算机作为这个时代的科技的产物,已经广泛应用到军事、科研、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到处都是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水平知不觉中得到迅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水环境 监测 计算机 水质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091-01

水是人类及各种生物的生命之源,随着水环境的逐渐恶化,国家对水环境的监测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是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开始的,如今,我国的水环境监测经历了30多年的过程。水环境监测是国家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基础。我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非常严重,水环境监测提供的水质数据非常重要。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判别断水环境的质量状况。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的管控,合理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需要及时掌握水环境的现状。水质监测是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及污染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的目的是评价污物产生的原因及污染途径,为防治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水环境控制目标的确定及水环境质量状况改善的效果要依靠水质监测。

1 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水质动态信息是政府控制水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的依据。水质是水中含有各种杂质的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性。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主要有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等特性指标。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实验室水质分析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是获得正确数据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水质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使水环境监测的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的现状及预测污染物的发展趋势。从水质评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从水环境评价的方面考虑水质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得出水质监测开始到结束的数据公布及解释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并对工作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实验室测定分析的基本要求、数据处理和保存的控制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

水环境监测但是有时过于简单,只是对照标准,对单个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超标。本文采用计算机来处理水环境监测数据能够直观的反映当前水质的各种综合指标的变化情况,有利于察觉水环境的发展趋势。

现在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水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使监测数据受到影响;在代表性的监测数据控制方面不完善;缺乏必备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水环境监测方面的计算机分析软件还十分缺乏,主要还是靠人工操作。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汇总、分析及上报过程,还是要不断地重复简单枯燥的工作,整个汇总过程单调而繁琐。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对整个水环境监测过程加以处理。

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学软件Matlab对石河监测数据编程及处理,用以消除水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误差,然后再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绘图,形成水环境长期的综合指标的曲线图,如图1、图2所示。然后对水环境质量动态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可实现敏捷、准确的水环境预警。

通过对图1分析得知,该水样的水质中总氮指标在第10天监测时有超标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微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生长旺盛,出现富营养化状态。图2中综合指标相对比较稳定。

2 结语

本文研究了水环境监测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方法,通过该方法能直接、有效的发现水质中重要综合指标的发展趋势,并应用到石河的水环境监测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是直观的、合理的。

参考文献

[1]王卫明,唐龙彪.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2]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李贵宝,周怀东,郭翔云,陈海英.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技术监督,2005.03.

[5]李怡庭.全国水质监测规划概述[J].中国水利,2003.14.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005-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大数据时代在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计算机传播信息速度快,携带的信息量大,人们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信息安全也遭到了极大威胁。因此,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大数据”时代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主要指在相关关系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云计算处理模式来为企业经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价值密度较低、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元化的特征。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统一采集、传送、处理、管理信息数据,是一项结合了计算机、网络、传感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技术。目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它渗透进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用现代化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教育领域中,学校中的多媒体设备、网上选课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具w运用。

信息数据流入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后,首先计算机要收集并储存信息数据,然后建立信息安全系统,开发信息安全技术产品,保护信息数据,最后再根据用户指令将加工、处理好的信息数据传送给用户。信息从收集、储存再到传送,就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足之处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有着传播速度快、数据量大、信息多样化的特点,这给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传播速度太快,信息量又大,计算机无法及时处理,导致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窃取他人私人信息,诈骗钱财,还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互联网体验。“大数据”时代巨大的信息量降低了信息的搜索效率和信息真实性,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还有盗版软件、病毒、钓鱼网站等,都时刻蚕食着计算机信息安全系统,威胁着用户的信息安全。

3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除了加快信息的采集、加工效率,提高信息储存稳定性和安全性外,还要突破传统限制,发展云计算网络,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大数据”网络系统,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

1)“大数据”时代新的技术要求

“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多样化要求必须要不断改进原有的信息收集、传输等系统,发展新技术,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库,收集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特长等信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还有各种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格式多、信息量大,都需要更专业的处理工具。

2)“大数据”时代新的安全要求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很多学生喜欢网络社交、网上购物等,这些网站和软件都需要获取人们的银行卡、身份证等私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窃取,就会严重威胁到学生们的财产安全。所以,“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要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加大信息数据检测力度,特别是重点信息的检测,减少安全隐患,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护人们的数据信息安全。

3)加强信息的筛选、过滤,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成为人们工作、学习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加强信息的筛选和过滤,提高信息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工作、学习效率,也能够有效避免人们被不实信息误导。

4)发展云计算网络

计算机硬件的局限性制约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突破传统限制。云计算网络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用开放式的传输结构,构建出健全的大数据信息网络,促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但云计算网络只靠一家公司研究、开发是不够的,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都要转变传统观念,共同研究,才能构建出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

4 总结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给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难,人们被“大数据”时代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淹没,信息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必须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加快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效率、提高信息储存稳定性和安全性,突破计算机的硬件限制,改变传统观念,发展云计算网络,构建大数据信息网络系统,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促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骞,曾川,张金榜.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2):147.

[2] 张萍.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大数据”时代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3):15-16.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考试系统 系统设计

1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考核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理论,操作系统基本操作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考试形式一般包括人工出题、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传统考试模式造成教师工作量大,考核内容不全面。鉴于该门课程强调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考试形式已无法达到考核目的。因此,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计算机考试信息化,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可全面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考试工作效率,使考试更加公正、客观。

2 需求分析

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主要实现的功能有用户管理、试题库管理、试卷管理、自动组卷和评分等。系统采取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这三种权限对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员负责用户信息的管理及试题库的管理和维护。教师负责组卷管理、试题库管理及考试过程管理。学生权限是登录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进行答卷考试。系统选用Visual Studio 2010,SQL Server 2008,C#开发语言,使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考试系统应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与系统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框架结构

根据以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的需求分析,得出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设计

在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先要对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存储进行分析,分析各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得到系统的关系模式。本系统采用E-R图来进行数据结构的分析。如管理员E-R图,如图2所示。

根据设计好的E-R图在数据库中创建各表,包括管理员信息表、学生信息表、教师信息表、考试成绩信息表和试题信息表。管理员信息表包括系统编号、管理员登录账号、管理员姓名、管理员登录密码;学生信息表主要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及登录密码;教师信息表包括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教师登录密码;学生成绩表中包含学生的学号、姓名及考试成绩;试题信息表包括系统编号、试题题目和试题答案。

4 系统实现

本文以登录模块的实现为例,登录界面提供所有用户的登录(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该模块采用了验证码技术,该技术通过Random类实现。Random类中最常用的是Random.Next方法。Random.Next方法主要用于返回一指定范围内的随机数。登录界面:三个textbox控件用于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一个dropdownlist控件用于选择登录身份;image控件用于显示验证码;两个button控件用于登录和取消。

5 总结

本文从系统登录模块、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等方面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进行总体设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的实现提供解决方案,一个完善的考试系统不仅要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后台管理模块,完善的后台管理模块可以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和易维护。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使系统更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陈传明,郑孝遥.计算机基础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时代,2010(07).

[2]黄美琼.基于B/S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设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期),2012(02).

作者简介

叶娇(1988-),女。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吉林动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第6篇

 

0 引言

 

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门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模型,首次提出MOOC并创建了全球第一个cMOOC类型的课程[1]。2011年秋大规模在线课程风暴被掀起,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入驻中国[2]。2013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与美国MOOC平台签约,面向全球免费开放了15门在线课程,MOOC这种以短视频方式学习的在线课程正在受到学习者的青睐[3]。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而言,慕课时代的到来无疑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4]。它以现代立体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络为媒介,提供多层次、多用途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慕课时代的到来是信息化教学的新成果,它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可以从慕课的课程体系形式中汲取灵感,从而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5]。

 

1 慕课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分析

 

慕课时代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倡开放性教育,强调资源共享与平等,以开放性、系统性、交互性和规模性为特点[6]。它的课程主要由小视频构成,简短精悍,能够满足学生移动访问和碎片式学习的需求。课堂练习嵌入在小视频中,学生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继续上课,这有点像游戏冲关,游戏化的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每个视频下面都有一个讨论板,允许学生针对视频内容在页面内进行讨论,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每门课程提供独立的课程论坛,学生可以在线咨询老师,教师可以答疑、通知,以及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其他互动、沟通和交流。这种在线课程模式极大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1.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在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种通识的教育,它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软件工具的操作技能上,还体现在学生计算机程序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材,统一授课进度计划,统一课程标准,授课方式传统单一,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而“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开放、自主、个性化以及更具创造力的教学理念为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变革提供了契机。

 

1.2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教师利用慕课的平台,把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应该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方向[7]。

 

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微课,它互动性更强,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中可以汲取慕课设计中的精髓,从而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模式。

 

2 慕课时代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创新改革探索

 

2.1 慕课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课堂将逐渐信息化,实践性视频将充溢学生的时间,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习,可以在家中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能够分析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教师的教书职能在信息化过程中逐渐被告弱化,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职能将逐渐被强化。教师需要指导、鼓励和督促学生完成在线学习,改变传统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式的教法。教师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督促者。

 

2.2 慕课中学生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课程接受者,权威的执行者,作业的完成者。而随着慕课的到来,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宰者,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的时间与场所,在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与小组成员和教师积极互动,全身心的参与课堂教学,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的学习准备情况、自己的时间,注册自己需要的课程。完成注册后,在课程的开放周期内,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并提交作业、在社区讨论、互评作业、参加测试。如果按要求完成以上学习环节,甚至有可能取得证书乃至学分。在线课程直面学生、市场的考量与选择,教学质量评估在自由选择的市场环境中变得简单而公正,学生用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变得通行无阻。在线课程让高校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园内的事情,而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慕课(MOOC)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基于慕课(MOOC)时代下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使学校组织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时代的到来已被广泛认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建构新型多元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自我学习需求,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能促进学校改善教学体制和方法,是教学改革探索道路的孵化剂。但如今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学生纪律散漫、学习积极主动性差等诸多问题,仍然是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需要注重和解决的问题。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育;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最早由美国在20世纪初提出来,80年代引入中国,但在实施过程中一直备受争议。这是因为尽管分层教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二是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三是其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强化了不平等,二是没有考虑分层对心理脆弱自卑的学生的伤害,三是对高层次的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四是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所有高职院校已经成为继英语、高数、体育课程之后的又一门公共必修课程。由于高职教育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的不同特征,因此,有必要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一)高职生源的差异性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各地教育发展的平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及兴趣爱好等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高职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以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为例,据不完全统计,80%左右的学生入学前接触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经很高,甚至可以当其他同学的计算机老师。而约20%的学生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差的学生连正常的开关机都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见到过计算机。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因而导致学习兴趣减淡、学习动力削弱。而入学前计算机水平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学生的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

(二)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教育致力于计算机通用操作能力和与专业知识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两种能力培养的培养,使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由具备注重应用、宽度优先、满足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向复合型、多技能或特长型方向发展。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领域不同,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即不能脱离应用也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分层、分类规划与实施。

其次,不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定位不一致,形成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缺少计划性、缺少主观能动性,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网聊等,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再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部分内容理论专业性很强,如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太感兴趣,进而不去理解与记忆。对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如Word、Excel。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比较轻松,但往往操作时又不是很熟练。因此,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教学方法

有很多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分层教学方法,比如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把学生分层;在学生分层基础上的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等等。但为了避免分层教育的弊端,我认为不应把对学生分层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生状况以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积极性。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藉以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通过制作贺卡,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出贺卡的步骤,同时询问学生某些具体操作过程中是否有简便方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将本案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展现给学生。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即力求以任务为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就是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计算机技能,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运用给学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和理解,使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在进行动画教学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电子绘画大赛”,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巩固了各种动画制作技巧的技能。

第8篇

关键词:FPGA;混沌伪随机序列;均匀化普适算法;统计测试

中图分类号:TN9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24-02

PRNG即高质量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在作为一种随机数源的混沌系统时可以对PRNG进行构造,但是在加密时,出现参数空间过小及其它一些新的问题。在现有理论基础上,大多数的混沌系统对于PRNG构造时的均匀性分布还存在不足,这就使得混沌系统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普适算法,对均匀化普适算大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原理

二、系统结构研究

本文研究的重点也就是对下位机的原理进行讨论。

(一)下位机结构

如图3所示为下位机整体框架图,主要由四个单元构成,包含二进制尾数缓存器、双精度尾数序列缓存器、异步收发控制器、均匀化算法实现单元,其中核心单元为均匀化算法单元,该算法的速度直接和计算结果的均匀性有一定连续,所以是研究的关键。

(二)各单元的设计

(2)二进制尾数缓存器。UART所接收到的串行数据可以通过该设备获取,获取后分配到均匀化算法单元,然后计算出初始值,在datardy信号上升的时候,就会触发均匀化算法单元,对其进行计算。

(3)均匀化普适算法单元。该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均匀化普适算法单元,该单元的主要功能是对ini-over信号上升进行监测,然后对初始值输出端口的值进行读取,让读取的值进行均匀化的转换,采用两个进程同时对其进行运算,该方法虽然在设计上占用了较大的资源,但是其运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Count信号在算法单元中的作用是延时,系统时钟提供时钟信号,通过功能仿真,时钟上升沿之后,就可以完成运算。这个时候,将data-rdy设置为1,并通知尾数序列缓存器运算单元,完成这些步骤之后,运算也就可以完成。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串口通信基础上的均匀化算法的FPGA实现的方案,通过实践验证,将该方案应用于混沌系统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伪随机序列的诸多均匀性质,例如局部均匀性、游程分布等,这就为制作混沌加密芯片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技术。

参考文献:

[1]盛利元,肖燕予,盛拮.将混沌序列变换成均匀伪随机序列的普适算法[J].物理学报,2008,7.

[2]周悦,朱灿焰,汪一鸣.Logistic数字混沌序列性能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6,9.

[3]冯伟.基于FPGA的超混沌PN序列产生与性能分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1.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