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组抽取了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120例老年患者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6.8±2.1)岁;28例为心血管疾病、22例为呼吸系统疾病、19例为神经系统疾病、21例为糖尿病、12例为癌症、30例为其他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相关护理人员做好打针及发药工作,同时需保证患者输液卧位的正确性及科学性[2]。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1.2.1实行护士分管患者制度,每一位责任护士均需要做好自己分管患者的各项工作,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等。
1.2.2实施弹性排班措施,对患者进行固定分管。由于干部保健病房保健对象较为固定,需对其构建系统化的护理链条,包括干部社区医务室、体检、门诊及住院等内容。
1.2.3不仅需要对老年患者进行身体方面的治疗,还需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焦虑、害怕及恐惧等心理状况,同时给予他们生活方面的关心,以此为老年患者积极面对治疗树立信心。
1.3判定标准 生活质量方面使用SF-36量表评定[3];满意度方面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设置四个等级,即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4];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患者的统计数据均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和组间比使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结合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2.2两组老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68.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 讨论
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老年患者身体的各方面机能均呈现衰退的情况,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便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对于医院来说,要想实现稳健发展,便需要建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方针,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临床护理,这样患者才能感受到医院的优越性,从而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笔者认为,优质护理关系到多方面的护理优化,主要包括: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管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等[5]。①住院环境。病房需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各项设施需齐全,如电视、空调、呼叫系统及洗浴设施等。走廊需有扶手,铺防滑地板,墙壁需体现出艺术化布置,流露出积极健康的文化气息,以此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条件允许情况下需为老年患者提供象棋盘与麻将桌等娱乐实施;②服务态度。相关护理人员需注重自我素质的提升,对于老年患者的问题需耐心解答,并充分满足老年患者的合理需求。对待工作需保持高度的热情,懂得尊重、宽容及同情老年患者;③护理管理。围绕老年患者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规范科学的预防措施。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管理体现出优化的特点;④生活护理。大部分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为老年患者喂水喂饭,处理大小便、理发及修剪指甲等[6];⑤健康教育。无论是对老年患者还是家属,均需要进行健康教育,以此引起他们对疾病的重视。比如对于糖尿病老年患者,需告知药物及食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晓梅.优质护理对老年患者住院满意度的提升[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6:389-391.
[2]朱淑贞.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90-91.
[3]袁瑞香.循证护理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10.
[4]傅荷莲.优质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124-125.
关键词:老年痴呆;预见性护理干预;生活能力
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疾病,发病后具有不可逆性。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本研究选取7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法的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72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6例,男女比例为25:11,年龄为56~84岁,平均年龄为(74.2±5.4)岁,研究组36例,男女比例为21:15,年龄为58~81岁,平均年龄为(73.1±4.8)岁。两组患者中轻度痴呆31例(43.05%),中度痴呆14例(19.44%),重度痴呆27例(37.5%),病程均在1~3年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程度等基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签署相关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1]。排除标准:不配合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包括心理、饮食以及生活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强调护理的预见性,尽量避免护理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
1.3.1心理预见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在患病期间易出现抑郁、焦躁情绪,护士在进行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时,需要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避免患者出现抑郁情况,抵制治疗。与家属沟通患者各项情况,缓解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紧张。
1.3.2生活预见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大多生活无法自理,在老年痴呆缓和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中,护士应该着重患者的生活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时翻身,并对局部易受压处湿热敷,避免局部皮肤组织坏死。还需要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使用收集容器,用纸尿片或接尿器,避免皮肤受尿渍、粪便的刺激。
1.3.3饮食预见护理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消化功能大多存在障碍,护士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蛋白质与各种维生素的均衡摄入,防止患者出现便秘、腹泻问题。另外,还需要进行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从而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摄食、吞咽功能。
1.4疗效观察指标 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后,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与生命质量测评量表(QOL-AD)综合测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1.5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数据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因子分值情况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SCL-90因子分值均有所下降,并且研究组化疗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MMSE、ADL、QOL-AD量表评分对比 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MMSE、ADL、QOL-AD分值均有所改善,认知能力、精神情况以及生活能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具有发展进行性特点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认知功能、个人行为能力的障碍。医院的护理方案应当重视启发临床预见性思维,增强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预见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和潜在的护理缺陷,对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起到有效的保障与促进作用[3]。
预见性护理是护士运用护理工作经验,对患者治疗中存在或潜在的隐患问题,予以相应预先的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本研究数据可见,研究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患者化疗前后SCL-90因子分值情况中各项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更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后的身体与心理状况,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MMSE、ADL、QOL-AD评分可以科学、综合的反映出患者护理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广泛应用于医院老年痴呆病症情况分析中。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量表评分结果MMSE为(23.49±4.52)分、ADL为(27.14±6.53)分、QOL-AD为(28.91±4.16)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老年痴呆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士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护理。护士需要注意保障患者行动的安全性,尽量做到预防绝大多数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隐患。医院应当将加强护士护理工作的预见性作为护理工作的未来工作目标,以便提高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综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皋轩.老年痴呆患者个性化护理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2,4(12):12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9(a)-0135-02
在老年慢性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糖尿病[1]。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是病程长、治疗时间长、发病率高等。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相较常规的护理手段更能满足患者的根本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该文当中,对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护理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共收集60 例),将这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30例为一组。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各为14、16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5岁,下限值62岁,年龄平均值(70.28±3.12)岁。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各为16、14例;年龄范围上限值:82岁,下限值63岁,年龄平均值(70.36±3,28)岁。对比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①遵医嘱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基础护理,为患者做好晨晚间护理,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②为患者办理入院,带领患者熟悉医院内的环境,教会患者使用医院内的基本设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尽快融入新的环境。③帮助患者完成相关的检查,并查看检查的结果,一旦有异常情况则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可进行会诊。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2-3]:①护理工作者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愈困难,长久的病痛折磨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及心理的折磨,老年人心理更为敏感、脆弱。因此,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老年人理解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与年轻人存在代沟,往往易产生孤独感,护理工作者应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老人,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爱,护理工作者还应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出病室散步,与同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交流及沟通,缓解患者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②护理工作者应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及生活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多饮水。提高对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补充营养。嘱患者每餐主食不能超过2种,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早、中、晚餐糖分摄入的占比可为:1∶5、2∶5、2∶5的比例。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每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慢走、太极等有氧运动),每日按时排便,避免便秘,注意保暖,戒烟忌酒,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③护理工作者应为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物,告知患者药物的服用剂量、方法、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护理工作者在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生恶心、头晕、乏力等低血糖反应时,应指导患者立即服用糖果、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品。护理工作者还应教会患者正确注射胰岛素,告知患者胰岛素的作用,不良反应等。④护理工作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保持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的清??干燥,保持患者床单的干净平整,避免发生压疮。护理工作者应记录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每日的大便次数及尿量,一旦尿量异常或长期未排便,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导尿、灌肠等)。⑤护理工作者应给予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等相关的疾病知识,告知患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进行终生的治疗,帮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进一步的了解,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自测血糖,教会患者记录每次血糖的数值并绘制血糖变化表,嘱患者随身携带糖果、降糖药物及疾病卡等物品,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情况。②观察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1.4 统计方法
在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后,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并用t检验,P
2 结果
2.1 2组对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
2.2 比较2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情况
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重, 使老年疾病发生率不断提高。老年人群由于身体各项机能下降, 营养缺失严重, 骨质疏松发生率的不断提高, 受到外力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及干扰, 使患者发生骨折的机率日渐扩大,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作者以本院骨外科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骨外科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28例老年患者, 男74例, 女54例;年龄60~74岁, 平均年龄(68.5±2.6)岁;患者参加此次研究时, 均知情并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开导患者, 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确保良好康复。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加强患者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 在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工作, 以此保证患者更好康复。
1. 3 观察指标[1] 生活质量:根据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 内容包括:生理、心理、躯体疼痛、精力、社会、情感等出发, 分数越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高。护理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中所得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生活质量为(85.6± 12.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为(62.5±8.7)分;组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21, 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38例, 基本满意22例, 不满意4例, 满意率为93.8%;对照组满意32例, 基本满意20例, 不满意12例, 满意率为8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 P
3 讨论
【关键词】 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干预;生活质量;临床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76
老年痴呆也称为阿兹海默症, 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人群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智能障碍的恶性疾病[1]。由于临床缺乏彻底治愈手段, 因此, 需要有效护理方法。为了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63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3例老年痴呆患者,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符合CCMD-Ⅲ所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痴呆、精神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滥用等患者。男39例, 女24例, 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63.2±4.1)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护理知识的需求制定专门教育手册并进行发放, 对家庭护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日常注意事项进行教育、讲解, 直到患者及家属再无疑问为主。
1. 2. 2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痴呆患者情况特殊, 家庭护理时家属心理压力大, 很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对患者的照顾, 对此要做好自身心态疏导, 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合理疏导负面情绪, 多一些关注与理解, 互相加强协助配合照顾好患者, 提升家庭护理质量, 也缓解家庭成员的身心压力[2]。
1. 2. 3 安全指导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经常发生的跌倒、烫伤、走失、误吸、自伤等安全问题, 要专门进行家庭安全方面的护理知识教育。比如做好室内清洁工作, 合理摆放物品并对保持固定;对患者经常出入场所如厕所、卧室、客厅等放置明显标志, 地面做好防滑设施;将危险性较高的物品如尖锐物品、化学物品、药物等收藏好;教育患者避免接触热水、电源、煤气等危险设施, 随时保证患者随身携带安全卡片, 将家庭住址、联系信息等明确写上, 以防止走失。将家居方面的危险性降至最低[3]。
1. 2. 4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温湿度适宜, 饮食方面多补充营养, 做到科学饮食、合理饮食, 保持皮肤与黏膜清洁, 多摄入水分,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和呼吸锻炼, 定时翻身、按摩肢体, 条件允许者经常进行户外活动, 以预防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和压疮等多种并发症[4]。指导家属给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饮食, 并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展开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功能锻炼等, 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患者1年内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等发生情况;②日常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给予评价, 包括进食、穿衣、打电话、上厕所等14项内容, 分四个等级, 1分表示完全可做到, 2分表示困难, 3分表示需要他人帮助, 4分表示完全不能做到。正常(≤16分)、轻度下降(17~36分)、严重下降(≥37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所示。观察组3例发生并发症, 占9.38%, 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压疮各1例;对照组11例发生并发症, 占35.48%, 3例肺部感染, 4例泌尿系感染, 4例压疮,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自身生活能力、智力状态密切相关, 病情进展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机体抵抗能力差等多种后果, 加重家庭负担。加上患者认知功能受损, 症状表述难度大, 因此, 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必须制定适合患者的护理干预计划, 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老年患者卧床休养, 很容易出现包括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在内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会致使病情进展, 影响患者生存质量[5]。所以悉心的照顾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还能够控制病情进展, 减轻家庭负担。本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家庭作为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生存场所, 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有积极效果, 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凌凤英,卓新,陈阳玉,等.家庭护理干预对居家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代临床护理, 2013(5):45-47.
[2] 邵.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21):3654-3656.
[3] 徐琳琳.安全护理在老年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 2014, 26(7):123-124.
[4] 宋玲.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庭护理.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2008, 6(8):105-106.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血管病;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5-03
脑血管病是指由脑部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一种以脑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俗称脑中风。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严重时会导致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同时,该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死亡原因[1]。针对这样一种疾病,除了要对其进行日常治疗外,护理干预也是一重要措施。为了能更好地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收科收治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1~79岁,平均(49.5±8.4)岁;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2~80岁,平均(49.6±8.7)岁。100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脑梗死患者55例,脑出血患者45例,其中,首次发作患者35例,再次发作患者65例。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即给予营养神经、水电解质维持等,同时对其进行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并叮嘱患者定期入院复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护理,具体表现如下。
1.2.1 心理护理
①乐观患者护理。一般而言,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那些充分认识到自身疾病危害后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治疗及有效护理,能快速康复。然而,对不了解自身疾病危害,比较悲观的患者,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所患疾病的危害,因此,也就很难确保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间接的导致疾病控制难度加大。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将情况一一告知患者,让他们对此有着更加充分的了解,并叮嘱家属随时关注患者身体变化情况。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将脑血管病发病征兆告知患者家属,以便在突发状况下能够自救,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治疗。患者还需要听从相关医护人员安排,配合治疗,加强自我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控制饮食,从而尽早治疗并恢复[2]。
②抑郁患者护理。脑血管病较为严重时,经常性的伴有偏瘫等症状,患者存在语言交流上的障碍,大小便失禁,需要家属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生活,这种情况间接的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还会存在厌烦世界的现象[3]。由于患者存在的这样一种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在护理过程中,经常和患者交流感情,主动关心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为以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且,护理过程中还应该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身体协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进行锻炼,尽最大可能的尽快恢复患者基本生活,对于那些抑郁比较突出的患者,护理人员还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并引导其放松,将心里不满情绪全部发泄,进而更好地配合医师治疗。
③孤寂患者护理。老年患者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当他们住院后,就会感觉被家人抛弃、隔离,再加上住院后生活、饮食等一切生活习惯被破坏,也就会很容易表现出害怕情绪,产生孤独感。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时刻保持微笑,具有耐心,告知患者住院的重要性,使患者转变自身观念[4]。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存在孤寂感的老年人进行交流,让他们产生一种家的感觉,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1.2.2 病房安排护理 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是提高治愈率的主要手段,这就需要医院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还可以适当的根据患者需求对病房进行布置,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医院可在病房中设置电视机、收音机等,增加患者的娱乐时间,使其时刻保持心情舒畅[5]。另外,为了能进一步减轻患者孤独感,医护人员还可以将患者中兴趣相投的患者安排在相同病房或邻近病房,通过他们之间的共同爱好来促进交流,能够让患者从孤独中走出来,从而用自身健康、乐观的心态对待治疗,进而加快康复速度。
1.2.3 家属支持护理 家属对于患者康复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不但能够减少患者孤独感,还能使自身状态得到改善。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性的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宣传教育,让他们能够在闲暇时间尽可能的照顾老人,以便满足老人的归属感。同时,还应该告知患者家属时刻保持家庭和谐,避免由于家庭纷争而给患者带来的强烈刺激,确保患者心情舒畅。另外,为了更好地推动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教育,让患者积极配合锻炼,从而有效缩短康复时间[6]。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脑血管病病因
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血管病最为常见的病因,相关资料显示,脑血管患者中有90%都是高血压患者,由此可以看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因素;②心脏病。心脏病是形成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一旦患者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就会产生血栓,当心力衰竭后,就会导致血栓的衰落;③代谢病,比如:糖尿病,这些都和脑血管病有着直接关系。报道显示,脑血管患者中有将近40%的患者都患有较为严重的糖尿病,且伴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还会引发动脉硬化,进而间接的诱发脑血管病。并且,各种外伤、中毒等,也会造成出血性脑血管病。另外,除了疾病能够诱发脑血管病外,药物也会相应的诱发脑血管病,比如:降压药、镇静剂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该疾病[7]。
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医学已从传统的治疗疾病为目的逐渐转变为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成为脑血管病的重要任务。
3.2 建立良好系统
由于脑血管病患者情绪比较悲观、因此,在过程中也就会产生各种困难,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该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通过入院后患者的心理预估,对患者心理存在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从中发现:社会环境和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毕竟家庭和谐,会使患者家属对该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家属也会更加照顾患者,使患者在愉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治疗和护理,进而促使快速康复[8]。所以,针对这一结果,要想在治疗过程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就必须获得家属的支持,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便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3 康复护理
对患者进行早期锻炼,能促进患者各种神经细胞的生长,并通过反复性锻炼,建立相对完整的神经网,从而改善患者身体协调能力。该次研究发现,经过相关干预护理,患者身体功能都得到显著改善,社会交际能力也逐步提高。同时,大多数患者还表示,在看到自己能够进行正常基本生活时,所存在的悲观、消极情绪开始消失,更加愿意和别人交流,更加愿意为以后的治疗和康复护理进行配合,从而促进自身身体的更好恢复,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3.4 控制饮食
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血压,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率。同时,还应该格外注意饮食,既不能片面的限制摄入高脂肪食物,也不能过度食用过肥且油腻、味浓的食物,要做到合理安排饮食。可以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所制定的相关饮食方案饮食。当然,由于脑血管发病因素较多,很有可能会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就侵入体内,从而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做好合理膳食,进而更好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控制食物热量[9]。脑血管病一般肥胖型患者比较多,再加上平时运动量比较少,很容易加重病情。这就需要对饮食进行节制,每餐八分饱即可,并时刻保持摄入的食物热量均衡;第二,合理搭配食物,粗细混吃,在对蛋白质进行补充时,尽量控制不过量,从而增强患者免疫力;第三,戒烟、戒酒。酒精对血管产生一定的扩张作用,间接的增减脑部血液流量,同时,酒后还容易导致急性脑溢血的发作。
3.5 影响生活质量因素
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虽然国家在各个地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但患者仍然需要支付大量医药费,再加上脑血管病患者几乎都是老年人,本身就没有多少生活来源,该病的发作,更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致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逐渐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针对这样一种情况,需要采取有效、经济的方案进行治疗,在确保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同时,保证患者正常治疗,并尽快康复。
通过对该次研究临床结果观察发现,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个指标都在明显下降,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老年脑血管病生活质量涉及方方面面,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锻炼身体、提高交际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闫立欣.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1):329-330.
[2] 李成香.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28(5):205-206.
[3] 黄晓青.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24(5):763-765.
[4] 罗娟英,林永珍,吴桂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22(24):75-78.
[5] 范秀娟.循证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血管性痴呆的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09,16(14):97-98.
[6] 侯晨辉,朱晓菡,林爱琴.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17(12):1512-1513.
[7] 李娜.护理干预对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8,12(5):48-51.
[8] 屈海宏,陈长香,徐爱茹,等.根据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8(2):209-212.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老年妇科肿瘤;生活质量
妇科肿瘤为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老年妇女为好发人群,且女性生殖器官比如卵巢、子宫等均易发病。目前临床治疗妇科肿瘤主要方法为放化疗及手术等,但因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条件较差,治疗期间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产生影响[1]。本文探讨了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年龄为61~79岁,平均(66.4±7.5)岁;肿瘤类型:10例为卵巢癌,5例为子宫肉瘤,11例为子宫内膜癌,5例为子宫颈癌。观察组年龄为60~79岁,平均(65.8±.1)岁;肿瘤类型:9例为卵巢癌,6例为子宫肉瘤,12例为子宫内膜癌,4例为子宫颈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入院宣教、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疾病有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出院后需每月复诊,少数电话随访。
1.2.1强化心理指导 护士需对患者情绪改变予以观察,及时找出悲观、抑郁以及焦虑情绪者,并结合患者文化水平、心理状况将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制定出来。若病情出现变化需密切观察,并有效处理,运用眼神交流或抚触等非语言沟通技巧,增强安全感。为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需因人而异地实行保护性与公开医疗结合方式,鼓励家属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参与,提供适当支持与关心,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对待疾病。
1.2.2睡眠护理 结合患者经济状况将住院费用合理安排好,制定一日清单制,公开医疗费用,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良的睡眠条件与环境,在不影响医护操作前提下尽量与其个人生活习惯相满足。
1.2.3指导性生活 为避免患者因生殖器功能减退或丧失而产生疑虑或不安情绪,对阴道狭窄或缩短者需指导尽早开展性生活,感染者给予阴道栓剂或抗生素;若存在障碍可行阴道扩张术、激素替代治疗或剂等。
1.2.4强化健康宣教 每月开展健康宣教,应用宣传栏、电视录像播放、制定教育手册以及公休会等方式。每周组织疾病知识学习,包括肿瘤成因、具体表现、康复及手术过程、预防并发症方式、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纠正患者及家属错误认知,强化自我保护能力与健康意识。出院后护患双方互留联系方式,以便于回访。
1.2.5实行俱乐部会员制活动 主要人员为肿瘤患者,每半个月开展1次讲座,举办摄影展、文艺汇演等有益身心的活动。将患者心理数据、文化背景、医疗数据等资料收集,结合实际所需提供应对压力的技巧与最新疾病消息,鼓励患者间相互讨论,重点由术后恢复优良者讲解自身感受与方法,指导抗癌经验,由此为肿瘤患者提供疏泄情感途径与全面的连续性医疗服务[2-3]。
1.3观察指标[4-6] 护理前后应用Karnofsky评分对两组生活质量予以评估,100分判定为正常,80~99分说明可正常生活,60~79分提示生活可自理,30~59分提示难以生活自理,需他人照料;0~29分代表濒临死亡及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 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x±s)表示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妇科肿瘤为恶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睡眠障碍、不良情绪等均会对预后产生严重影响[7-9]。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跟传统干预不一样,其更加注重患者个体化特点,包括心理、文化、营养状况、合并疾病状况等,并根据这些具体情况作出有区别性的护理干预,使得护理工作针对性更强,因此也更有效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护理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组,个体化组术后用药、饮食、锻炼、复查依从性明显比传统组高,提示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有较大的影响,其可通过提高患者术后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进而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姣丽,黄成凤,李霞,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7):627-628.
[2]叶玲珍,杨薇.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的作用与意义[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359-359.
[3]廖丽玲.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1):203-204.
[4]张美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治疗的辅助作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141-142.
[5]费娜,徐友环,蒋广军,等.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6):1-3.
[6]魏玉芹.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5):950.
[7]张艳.妇科肿瘤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22):240.
[8]马菊.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4,21(19):233-234.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脑卒中偏瘫老年患者163例,男99例,女64例;年龄61~84岁,平均65.7±3.8岁,均为首次发病,无意识障碍,经临床症状和头颅CT、MRI检查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其中脑出血76例,脑梗死87例;右侧偏瘫60例,左侧偏瘫101例,双侧偏瘫2例;语言功能障碍59例。入院时进行肌力测定均<3级,其中0级32例,Ⅰ级58例,Ⅱ级73例,Berthel指数法测定ADL能力评分均<40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81例和护理干预组8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
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进行一般护理,护理干预组加强在心理、生活、行为、康复等方面的干预,并对不同阶段进行评价。
⑴心理干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和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由于脑卒中发病急骤,患者面对突然的生理功能障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感反应,常感到悲观失望、焦虑、急躁、易怒、抑郁等负性情绪,在治疗中随着对痊愈希望的破灭,使其病人角色强化,陷入绝望中,甚至拒绝治疗。我们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疾病知识宣传和支持,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并对其家属进行开导,嘱咐家属配合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为他们发放宣教资料和观看康复录像带、倾听音乐,请康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等措施,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护士以最佳心理、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⑵康复干预:康复护理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应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按照康复进程进行锻炼。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按摩和主动、被动活动,预防并发症和继发发生,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畸形[3]。首先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和上下肢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运动,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强肢体的力量,促使肌力恢复,练习时应由健肢到患肢,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特别是踝腕关节应多进行活动,防止发生僵直,并每日用温水浸泡手足,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关节疼痛[4]。待病情进入相对稳定恢复期后,指导患者做肢体的屈伸、牵拉运动,锻炼肢体的承受力;肌力恢复到Ⅲ级时,可鼓励患者行患肢的主动运动,以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举手、外展、抬腿、屈腿、伸腿、抬足、坐起等运动,训练主动翻身、移动和平衡感;进入恢复期应锻炼其坐、站立和步行活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能离床下地的患者,应指导其在家属的帮助和陪同下进行站立和行走,增强患者康复的欲望,坚持训练,使其过渡到自己扶持物体行走,进而扶杖或徒步行走。训练时及纠正患肢保持正确的步态,减轻残疾的程度。
⑶治疗和生活干预:保持病室环境清新,患者皮肤和衣服清洁,防止褥疮和感染的发生。定期为患肢按摩、拍背,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患者由于偏瘫不能自己进食或进食缓慢,常因食物误入气管而发生呛咳。应指导正确喂食,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卧位时将患者头及身体偏向健侧,喂食时速度不要过快,让患者将食物咀嚼磨碎后再咽下,并在进食后轻拍背部,促进食物咽下和消化,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5]。并采用中药和针灸辅助治疗,促进患者患肢功能康复。
疗效判断标准:采用Berthel指数法测定,ADL能力>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为中,表示有功能障碍,有依赖;<41分为差,表示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ADL能力评分及护理恢复效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