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胜任力素质模型 会计 人才培养 高职高专
一、会计人才需求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分析
胜任力素质是指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胜任力个体特征分为五个层次:知识(个体所拥有的特定领域的信息、发现信息的能力、能否用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技能(完成特定生理或心理任务的能力);自我概念(个体的态度、价值观或自我形象);特质(个体的生理特征和对情景或信息的一致性反应);动机/需要(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高职高专的会计类毕业的学生有综合职业能力,对其他三项:大专以上学历、诚信敬业、吃苦耐劳的要求大致比例相差不大,由此看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会计类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来源是多途径的,除了学校教育外,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不断的学习,接受社会再培训。此外,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小型企业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专科层次的会计人员。
行为特征——人会做什么。可以看作是在特定情景下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等的具体运用。胜任力关联的行为特征即指在相似情景下能实现绩优的关键行为。
中小型企业不看中的不仅是学历更是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这就为一批有能力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调查显示企业所希望会计及税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最主要是会计核算能力,即掌握会计核算知识。此外,还必须拥有理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很好的社交能力。另外,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样重要,要想成为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外,还应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情景条件——胜任力是在一定的工作情景中体现出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特征模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将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位——组织三者相匹配的框架中。
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与实施,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企业对会计人员的最主要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从业人员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性,会计人员经常面临来着各种各样诱惑,会计从业人员要对整个社会环境和从业环境有着清醒的认识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
二、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不对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相关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科结构单一,会计人才知识面狭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设计上基本沿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外加“预算会计”的框架,侧重于会计专业知识的介绍,人才培养过于程式化,缺乏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如管理、证券与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技能。近年来,部分高校虽然通过拓宽专业面、实施学分制、开设选修课、主辅修制等措施加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会计人才知识面窄的问题没有根本性改变。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三)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
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对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也很少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几乎不去考虑其对现时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四)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会计课堂教学在内容组织上主要是以会计法规、会计理论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案例教学较少。会计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把本来具有不同个性、不同特点和特长的人才苗子,用单一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压成了千人一面的所谓的“合格”人才,扼制了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总的来说,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可以简单用“统一、单一、专一”来形容,即“全国统一无差异、培养单一无层次、专业专一无交叉”。这种模式很难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胜任力模型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思考
修订和重新定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会计改革以后,首先应突出去向,高职高专会计人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型企业;针对企业特点应特别重视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更新,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强调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性。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备完善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更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发展有专业的了解。
提升道德修养,加强职业。从专业教学角度讲,会计专业教师应在传授会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引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在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转变到既 “做事”又“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于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相关的法规、制度、案例,注意“从会计源头”上加强会计职业教育,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观念从“精英教育”到 “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投资绩效越来越体现在专业适应对路上。会计专业教育的“产品”面对着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认同”和“接受”,已经不仅是供给方的单一行为和愿望。如何面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强烈的职业意识,是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有“靠前”的职业素质——所谓“靠前”是指这些专业人才能够了解企业的实际、熟悉企业的运作、贴近企业的实际、胜任企业的操作。前者与中小企业用人的忠诚度和专业性契合,后者与中小企业的成本效率和价值追求一致。总之,突出专业意识,养成“靠前”的职业素养,是当今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对国内外人才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发现,我国现阶段培育出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将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培养专业技能强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校生数量众多、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在近几年就业中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市场上各行各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这就与高职会计专业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对接的问题。对于这种状况,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能熟练掌握纳税申报、会计核算、审计核查等专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需要通过对会计行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来掌握不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当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如出纳、统计与会计等基层岗位需要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如财务总监岗位需要决策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如财务经理岗位需要分析型人才。其中中小企业对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而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我们还发现中小企业中的会计员、出纳员、报税员、往来核算员和统计员等是我们应该重点培养的方向。这些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并具有较熟练的岗位实践能力。这样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熟练的岗位技能,能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等工作的人。
因此,会计专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深化拓展,构建以岗位为主导、校企共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中突出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中心地位;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就业、学生成长、学生创业与实践技能提升;突出专业在校企社会服务中的支持与保障作用。校企共育合作,推进产学对接、校企对接,双方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会计现实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审计核查的专业核心能力。
三、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对于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是就业教育,在进行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时就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会计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除了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实践环节上,理实结合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
除此以外,还应依据会计专业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会计职业资格标准与核心课程内容的对接、社会服务过程与课程教学过程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接。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资格的标准,在核心课程的讲授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另外,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优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实现核心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完善师资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里大多数教师是在大学毕业后直接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转变的,许多会计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这样,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双师型”会计教师指的是既要拥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又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及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教师。学校要在鼓励教师考证的同时,还要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去企业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让老师能将自身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并用于教学中。会计这门学科更新快,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教师需要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长时间以来,高职院校都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后也一般会从事社会一线工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对于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育而言,会计专业教育工作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基本上都会从事会计相关岗位或者财务、出纳相关岗位等,所以在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而结合时展需求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为会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对当前我国社会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社会上相关组织和用人单位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招聘的过程中,一般较为重视人才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等,具体分析,用人单位一般希望学生能够具备本科以上的学历,并且持有会计行业所需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才能够优先考虑录用。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等,只有人才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在会计行业方面做出过一定的贡献,才能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在选拔和招聘人才的过程中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是否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在这一过程中,用人单位为了全面把握学生的综合情况,也会在考核项目中适当的设置一些考察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沟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同和肯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此外,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变化,更为关注会计专业人才计算机素养的培养,希望人才具备无纸化办公能力,能够应对新时期会计工作新变化。所以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应该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真正将社会人才需求作为导向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获得良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唯有如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才能逐步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真正发挥出会计专业教学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支持。
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虽然在先进教育改革思想的引领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升,但是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一)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完善性
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的设置也集中在向学生传授会计专业知识方面,虽然能增加学生的会计知识储备,但是却造成学生会计实践能力和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情况较为严重,无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1]。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适用性,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能够看出,虽然新时期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引入多种类型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师教学改革不彻底,教学方法的创新流于形式,"满堂灌"填鸭式仍然是教学核心思想,教学改革和创新效果相对较差,对学生会计专业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引入先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为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不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意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培养,直接造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整体实践能力却严重不足,无法结合具体的情况完成会计信息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不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2]。同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一般尚未建立全面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平台,学生在完成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无法参与实践活动,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基于社会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全面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增强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切性,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真正为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而服务,促进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
(一)结合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相关教研人员应该着眼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人才培养目标[4]。同时,高职院校要想保证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为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正确的指引,应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征,能够随时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可以始终发挥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引领作用,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高度重视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学生诚信档案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在选拔和聘用人才的过程中都加强了对人才诚信素质的重视,并关注人才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所以在对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识到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价值,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意识教育的重视,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接受会计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引导,实现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5]。同时,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部门在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会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也可以构建学生诚信档案,不仅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也加强学生?τ诔闲潘刂实闹厥樱?在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能够严格约束自身言行,以严谨的态度开展会计工作,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加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探索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新时期在会计专业教育实践中,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在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实践教育,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例进行合理调整,增强实践教育的比重,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保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6]。同时,在加强对实践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的基础上,学校为了进一步凸显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可以引入真实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未来工作场景加以模拟,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参与实践训练,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和会计专业教师在全面分析学校教育资源占有情况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构建专业的综合实训教育平台,将课堂实践教学与综合实训工作相结合,并适当的引入校外实习教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计行业实践中实现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进一步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
再次,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积极构建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订单式人才的培养[7]。这样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以企业的支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发展,增强所培养人才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契合度,促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这样在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能获得相应的保障。
最后,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还能对会计专业教学形成更为明确系统的认识,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可以积极组织各种专业技能比赛,如点钞比赛、会计专业知识竞赛、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竞赛等,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身会计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助推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8]。
(四)积极引入创新教育思想,增强学生与"互联网+"时代的契合度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还应该在全面把握"互联网+"特点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对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信息技术素养以及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现代化知识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能够紧随时代变化对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调整,增强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需求,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9]。
(五)对教学评价体系加以完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判断
科学考核评价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在对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后,只有对教学评价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加强会计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性,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判断,并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新时期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构建更为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0]。这样在充分发挥教学体系作用的基础上,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探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脚步较快,高校在招生这块规模不断扩大,在本科教育中,已经开始走向“大众教育”改变了“精英教育”理念。尤其是最近十年,会计专业在各大高校兴起,会计专业的普及也导致了其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产生,怎样进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解决会计市场矛盾,是现在我国会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我国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强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等各方面优秀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现今,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将“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致使高校毕业生没有达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而且不能满足社会“实践能力”需求,“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高校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不符合社会需求,最后出现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用人单位也招不到符合要求满意的会计专业人才等问题,导致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源头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没有达成一致。[1]
二、建立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以符合社会需求
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最热门的主题是怎样建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这一主题教育界做过多次探讨分析,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对于培养“是素质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还是普通人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等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我们以为,高校会计教育要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分多个层次建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基本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会计成了热门专业,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就企业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备的应用型人才。
2、注重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会计人才迫切需要,全国高校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性质还是什么专业设置的学校都开始不断设置会计专业,全国一千多所公立全日制高校有近九百所设置了会计专业。学者认为,学校应该把自己的办学定位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基本,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以及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要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普通本科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本科学院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
3、分层次建立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是我国目前会计教育四大不同学历层次的划分,所以会计教育就应该根据这几大不同层次建立培养目标,现今,博士研究生会计专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完成学业后工作以会计教育为主,或者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会计教育专业分为研究型和实用型两块,研究型一方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参加会计教育工作或者从事科学研究,而实用型人才这一方面应该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可以划分为普遍大众教育和个别精英教育两方面,前者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后者注重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专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培养技能性较强人才。
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教育除了注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懂得运用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学、研相互融通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企业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研、产、学相互融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调整课程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优化课程,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依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新课程模式,增加实践课程,以达到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4、创新教学方式
依靠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改革教学的方式,课堂结合实际,理论结合实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采用传统课程授教模式之外还有注重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用一些案例来讲述理论,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
5、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保障是院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采用各种科学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教师的综合能力。鼓舞教师参加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际工作能力。要求教师定期参加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和企业之间进行课题研究讨论,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强化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同样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结: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发展壮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会计教育需求量也变大,会计专业应该加强会计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给国家输送更多实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一.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
在经济日渐发展、发达、距离北京较近的县城,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的。而我校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对该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定位、相应进行课程设置,将老专业办出新特色,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专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市场调研:
行业现状分析:
1、需求状况
据国家人事部去年一季度对中国青岛人才市场、中国山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等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青岛地区招聘专业需求居前10位的分别为:市场营销、机械、管理工程、计算机、文秘、财会、建筑、外语、电子工程、医药卫生。求职数量排前10位的专业与招聘前10位的专业基本相同,。可见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多的,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工作比较难找,而另一方面,企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又较大。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员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速,每年至少增加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员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但毕业的人数连年增加,而毕业生平均素质则是连年下降。就整个行业就业现状来说,无论是权威人才网站的统计数字,还是专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的看法,都显示出一个结论:低端人才泛滥,高端人才紧俏。
2、就业现状
从单位性质看:几年前国有大型企业、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较旺;而近二年,这些单位对会计需求较少,民营企业和个人私营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较旺。
从不同规模看: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渐对会计专业人才饱和,而中小型企业逐渐成为会计人才需求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饱和需求,金融事业单位的裁员和报考公务员难度的增大,目前会计学生逐年增加的就业方向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自主创业。
据了解,目前企业的财会人员职位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财务,第二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第三个层次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而我们中专毕业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因此应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
中专学生就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企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保管等岗位、大型超市的收银员岗位、金融机构的柜员等。
二、专业建设成效
(一)专业基本情况
我校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财会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的目标,以培养具备诚信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敬业精神,独特的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本理论及运用技能,熟悉会计软件操作,以及与该专业相适应的管理、电子商务、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会计信息收集、加工、分析的基本能力,能胜任日常会计工作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中等应用型及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自开办以来,注重办学特色。1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的特色。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专业实习的比重,初步建立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2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向双师型发展。既取得了教师任职资格,又取得了会计任职资格。3.对学生实行双证制和会计基本技能达标的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始终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根据市场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结合上级指导性教学计划或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制订了适合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安排方案。
(二)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课程设置
我们将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确定为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另外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主要由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法律规定、支付结算法、税收征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四大部分构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企业现行岗位的需求。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双(多)证制度,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必须取得英语、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等级证书,并且至少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教材建设
传统的教材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会计专业的老师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多门校本教材,如《计算技术》一书涵盖了珠算、点钞、计算器等内容,让学生学习更贴近实际、更加实用的知识;《会计电算化》一书采用目前市场占有份额最大的用友财务软件,打破学科课程模式,按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次序排列教材内容,内容丰富实用。
3.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
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技能教学、实践性教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倡导采用行动导向培养、培训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突出技能教学的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依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出纳、会计、收银三个模块,涵盖了会计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完成本项目的实践培训并达到有关要求,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对相关岗位人员的技能要求,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和顶岗,成为合格的会计岗位工作人员。
收银模块包括四个课题:1.点钞、验钞的基本技能;2.银行卡的识别与受理;3.收银业务操作;4.收银服务规范。出纳模块包括六个课题:1.出纳人员岗位职责;2.会计文字和数字书写技能;3.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4.收、付款记账凭证的填制;5.日记账的登记;6.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会计模块包括五个课题:1.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登记账簿;3.财产清查;4.会计报表的编制;5.会计电算化。
4.实训基地建设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建设与之配套的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学校准备为会计专业配备了财会模拟室、及会计技能实训室等。财会模拟室可以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是集中训练学生手工做账、电脑做账的实训场所。通过模拟实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将仿真的财会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完成从建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分析等手工会计全过程。同时利用财务软件和实训教学平台,可以完成机器凭证、账簿、报表的填制工作,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工作,强化会计业务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将手工做账、电脑做账合二为一,通过系列化、流程化训练,以增强技能间的关联性,尽可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业务相接近。
5.师资建设
会计专业的专业课任课教师都是会计类专业本科毕业,会计师1人,省市教学能手2人,并取得多种荣誉,
同时学校为了学生的后续发展,采取多层次、多形式、集团化办学的办学特色。
(三)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注重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能力培养如下:
1.良好的道德素养
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这要求看似简单,但在钱、权、利的诱惑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控制私心一闪念,却并非易事。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 财务管理能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理财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日趋完善,投融资渠道、工具、方式多种多样,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和机会。会计人员要完成记账员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经营的协助主要对企业经营结果的汇总与解析,转变为要能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并协助企业建立实质竞争力的服务。
3 内部控制能力
近几年,国际国内的重大财务舞弊案件时有发生,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财政部陆续了一系列规范,如货币资金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控制规范、工程项目控制规范等,对企业建立内部规范控制体系进行规范和指导。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内部控制的驾驭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把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控制住。
4.内外协调的能力
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CDIO模式 高职 会计教学 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焦军豪(1975- ),男,河南西平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12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河南职业技术教育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240045024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35-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高职人才未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是一些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究其原因在于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挑战和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变革的机遇。因此对我国传统的高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了创新,将CDIO模式引入到我国的会计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磨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高职跨级教学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大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对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和岗位的具体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CDIO模式的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上最新研究和改革的成果,是对欧美工程教育理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指导,并相继制定出了12条标准,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过程进行完善,从而培养出符合时展的人才。到目前为止,在全球各地已经有几十所大学使用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且CDIO工程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就目前来看,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个人、职业的素质与技能,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设计、运作、构思与实现,技术知识和推理以及人际技能、沟通和团队四部分。
2005年我国引进CDIO工程教育模式,仅在50余所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开展了项目试点研究,2007年时,我国又有100多所高校参与到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改革,并在2008年时,特地在江西理工大学召开了关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讨会,将江西理工大学的经验介绍给各个学校,以寻求各高校最大的进步。
二、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梳理
科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充分结合自身及其同类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确定。高职院校之间所具备的教学条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身的条件,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制定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予以纠正
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会计院校会计专业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实践为主的工学结合的模式,大大提高会计专业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但是专业的实践能力并不等于我们平时所说的专业技能,不仅包含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包含人际交往能力、个人能力等方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不是只要增加实践环节就能解决的,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目前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审视,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以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再造。
(三)会计专业教学内容陈旧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其进行清理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学生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都需要与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况相符。目前,除了一部分小型企业还在使用手工会计外,很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在会计部门实现了电算化。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职会计专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清理会计专业教材中存在的过时的、陈旧的会计内容,还能大大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重构
我国高职会计教学的开展是在经济管理的驾驭下进行的,会计专业需要根据经济管理进行设置和开展。但是从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的开展实际情况来看,在会计体系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核算业务核算原则、会计学管理属性、核算过程、核算方法等。会计专业开设的目的却反而被掩盖了,这就导致会计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的目标被普遍降低了。因此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内容课程的设置中,不能一再对会计课程较为单一内容所具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进行强调,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中课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且课程体系混乱,需要依靠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并不断对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
三、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解读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目前我国会计市场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不包括某些高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特殊规定,就一般规定而言,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以将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解读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的人才必须是具有良好职业判断力、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对于会计核算有关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更新,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能够对企业中的财务活动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有效的利用,从而培养出会计专业的信息化人才。
(二)明确会计专业所处的教育背景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阶段构成的一种较为专业的背景环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最首要做的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理清。由于在实际生活中,不管是企业资金的管理,还是会计的核算工作,都属于会计工作范畴,而会计的核算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服务的。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依据的是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在财务管理要求的基础之上,才能对其进行严格的掌握和理解。并且在企业会计活动中,财务和会计虽然有分工,但是不分家,尤其是在小企业中,财务活动和会计活动更是由一个人进行管理。因此,会计专业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背景环境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财务预算、财务评估、财务决策、财务控制等。
(三)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
在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教育背景环境中的建构中,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规格定位等因素进行,并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大纲进行重新编制,要求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会计专业的素质体系进行更新,学科知识包括很多方面,如经济学基础知识、计算计量基础知识、财经法规基础知识、管理学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等;专业知识主要是由财务预算知识、财务评估知识、财务规划知识以及财务控制知识等四部分组成;而职业素质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规范和工作态度。
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对各个基础知识的课时进行合理的分配,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融为一体,制定一个既能够培养专业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使理论知识得到良好实践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目标分为三级:第一级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理论知识运行的目的;第二级是进行实践的活动,能够对某一环节的目标进行充分的反映;第三级是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反映某一要素的目标。以保证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的人才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
(四)建立会计新型模拟实验室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使用了计算机来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转变,放弃了之前财务部门所使用的手工记账,但是,高职院校还是要对学生的手工记账进行培养,以推动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手工记账的过程中,能够熟悉和了解会计日常工作的整个流程,加深印象,不至于无从先手。而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很多程序和报表都是计算机自行生成和分析的,学生对于填表就不会有什么印象,而手工记账就不一样了,需要学生将数据资料一一填写在报表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报表填写的印象,学生清楚报表填写的程序。高职院校要建立一个实验室,并在实验室中,模拟一个手工记账,但还是需要建立一个会计电算化的实验室,保证手工记账模式与会计电算化模式能够有机地配合,并将国际先进的ERP软件引入会计电算化模式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企业财务的整个流程,并清楚地知道会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很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除了对会计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之外,还需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协调,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鼓励企业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机会,积极地了解企业会计的要求,迎合企业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几率,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道路。
四、结束语
从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死挑战,质量立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的必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改善了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提高了会计专业的的有效性,推动了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明.从社会需求看高职会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2009(20).
[2]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9(7).
[3]华秋红.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构想[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4]施国萍,唐治中.CDIO教学改革新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会计专业的社会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实地访谈,主要采取按调研提纲询问的方式进行,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提纲,此外还以电话采访的形式向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毕业生进行调查等。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除此之外还有本校历届毕业生,进行了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亚太酿酒、海航集团、椰岛股份、用友软件公司、海马集团、路桥投资建设公司、国泉金币公司、大岭农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惟信会计师事务所、信立德税务所事务所有限公司等30家大、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毕业生选取2004、2005、2006、2007届100名学生。其中,企业分布大型企业5家,占17%;中型企业10家,占33%;小型企业15家,占50%。
(二)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1、需求量分析。据中国财会网显示,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需要层次分析。经过调研,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大型企业会计岗位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三层次;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则分为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两个层次。财务总监岗位需求决策型会计人才,财务经理岗位需求分析型会计人才,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求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岗位通常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从基层岗位逐步提升的具有较强分析、决策能力的会计人才,学历要求是本科、研究生。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并没有绝对的学历要求,而更在意实践操作能力和所属行业业务的适应能力。
目前,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中小企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需求量大。据对现阶段会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调查表明,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并有40%的单位愿意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对于创造能力的要求则在各种要求中排在第三位。现阶段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两难局面,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满意的与岗位需求相切合的会计人才而犯愁。这警示我们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改变只注重课堂上的会计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知识量的增加,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岗位适应能力传统教学模式。
(三)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在我们调研的“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问题中,受访者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是基层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要素。其中,财务会计知识摆在第一位,可见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会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核心。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问题中,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分别是会计核算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会计最基本的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最欠缺的是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除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问题中,受访者认为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语言交流能力、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决策能力等。被调查的会计从业人员则认为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在专业教学中重视不够。
在我们调研的“你所认同的会计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问题中,受访者认为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与期望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仍然是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技能的培养,高职会计教育虽大力提倡培养操作技能,但现实实施情况与职业需要尚有很大差距。
在我们调研的“对于财务会计应届大学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问题中,受访者认为企业对这部分人才存在的普遍心理为:不是不想用,而是不敢用。大多受访者表示在使用这部分人才中感觉到他们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实践经验太少,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为企业解决财务工作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工作。这表明,在我国,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毕业生来讲,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校会计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层次看,为中小企业培养中高级实用性会计人才,正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合适定位。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有专业、有能力、有效率的人才,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决定高职会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单一的知识、技能,还要考虑为适应当前工作岗位和未来工作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
三、启示与结论
(一)启示
1、高职会计教育。(1)培养方向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2)教学内容须紧扣社会实践,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实习时间,让学生有“真刀真枪”实干的经历;(4)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要互相渗透。
2、会计人才至少应该具备四种能力。(1)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2)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3)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4)具有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结论
1、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小而全,即企业小,会计人员少,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手快、知识全面。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2、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主要有出纳、主办会计、税务会计等。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直接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将会计岗位分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因此,上述的种种岗位即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
3、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上,电算会计逐渐成为主流。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人机并存的会计核算状态。企业中应用的财务软件品牌很多,因此培养学生通用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4、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知识应用能力差。可见,现有教学中的税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税务知识脱节较为严重。
5、除了专业技能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涉及企业职工“五险一金”的核算)等知识与技能也非常重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还应适当兼顾这些相关技能的培养。
6、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要兼任统计、文秘、人事管理等工作。建议选修课开设相关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
在调研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会计职业能力素质表,如表1所示。(表1)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职会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危英(1976-),女,湖南双峰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财务与会计实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湖南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XJK014CJG003),主持人:危英。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2-0050-05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总数高达749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同样面临着由于扩招带来的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就业难的问题。湖南省高职院校2015年招生专业点名单显示,目前全省共有高职院校68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50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73.52%。新形势下,会计毕业生怎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脱颖而出,会计专业如何贯彻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值得高职会计教育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借助文本挖掘等方法,多视角地对会计需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制定高职院校会计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积极建议。
笔者尝试借助一种更为高效的调研方法对湖南省高职会计的就业需求直接展开调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职会计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需求进行深度刻画,以便为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一、湖南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爬虫程序抓取湖南招聘网上所有的会计职位信息,时间跨度为2009年4月至2015年7月,总计数据为5691条。选择湖南招聘网作为本次调研数据源的原因如下:其一,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位于湖南省高职会计教育,而该网站是湖南省境内分类招聘信息最为全面的网站之一,持续年度长,公司数多,数据量丰富。其二,相比较其余综合性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而言,湖南招聘网的招聘信息,每个职位均有相应的详细描述,方便进行文本挖掘与分析。
(一)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学历要求。从财会类人才需求层次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才需求量占总需求的18.69%,而大专学历人才需求量占53.42%,超过总需求的一半,远远高于其余类别(见图1)。由此可见,大专人才是我国目前财会类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力量,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会计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之现状,高职会计教育如何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亟待重视。
2.知识能力要求。笔者使用标签云的方法对所有公司会计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文本可视化,标签云中间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从中间向两边出现频率依次减少,字体大小也随之减小。如图2所示,一定的工作实习经验对于财务会计来说是必须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已成为高级会计人才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熟悉并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专业的分析能力、拥有会计证、良好的沟通表达及协作能力等均能成为面试时的加分项。
另外,使用NetDraw网络可视化软件对任职资格文本进行语义网络构建(见图3),将经过分词的文本输入ROST语义网络和社会网络生成工具,保留前20个高频词的共现性,将共现词表图形化之后建立语义网络图。箭头的指向代表着共现词语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会计经验”表示“会计”和“经验”这两个词语在企业招聘时的任职资格描述中经常同时出现,并且“经验”往往出现在“会计”后面,两者密切相关。从图2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所有文本是围绕“会计”展开的,几乎所有的节点都与会计直接或间接相连,围绕在四周的主要包括“会计团队”、“能力会计”、“会计财务”、“经验财务”等,可以认为上述关键词组合共同反映了公司在招聘中较为看重的品质。
标签云和语义网络构建的结果提供了对企业招聘需求直观的感受。扎实的会计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职业技能等是企业在进行招聘会计人员时尤为看重的。
(二)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对所有招聘会计的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见图4和图5),绝大部分公司为中小企业,200人以下企业数量占据所有企业数的85.88%,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也占据近半成,值得注意的是,81.79%的企业是2000年以后创建的,说明招工企业均很年轻,随着上述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其经济业务也将面临较大变化,届时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年轻企业巨大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也意味着今后数年内会计专业人才的缺口是相当大的。据统计,全国中小企业每年增加近30万户,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名会计从业人员,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学生就业去向反映了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学生择业倾向。由此可见,高职会计人才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图 6表明招聘单位所属行业的分布总体较为分散,主要集中于建筑、房地产、互联网、机械制造、快速消费品等行业。传统行业(建筑、机械制造业等)对会计的需求一直较为稳定,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新兴行业的崛起促进了人才缺口的再度膨胀,例如互联网企业带来的新一波就业高峰浪潮。而对企业所属机构类型的分析不难看出(见图7),湖南省民营(私营)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最为强烈的,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的需求并不是很高,这可能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平时的人员编制比较固定,人员流动不频繁有关。随着会计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突出,社会对会计角色的认识更加深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
(五)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从上文的地理位置信息分布点分析可以发现,湖南省各高职院校周围均分布较多的招工企业,那么如何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将是各高职院校需要思考的问题。如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商议,根据双方的需求设置实习岗位,实现实习基地与高校的对接,更大程度的实现未就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寻找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会计专业可以为合作企业培育与介绍优秀的会计专业学生,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及素质,实现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多元化,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创业做好准备。
(六)营造校园创业实践文化
除了参与高水平赛事等方法,还可以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创办集生产经营、专业教学、实训实战为一体的“模拟教学公司”、“创业园”等,学院建立创业基金,有效支持创业学生及团队的创业需求。让学生站在私营企业主的位置,让他们了解在真实企业经营活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即如何筹措资金和资本积累,分析市场销售和成本核算,运用法律法规,进行业绩评价和风险管理等,上述程序都必须让学生亲自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在体验中相结合。
努力营造具有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通过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岗位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端正求职态度,掌握求职技巧,成功走向社会;通过创业孵化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模式。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论坛,围绕会计专业,进行学术报告、经验交流分享会,搭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技能的活动平台,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创业资讯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为校园文化中注入创业因子;学院从组织、观念等方面对学生创业社团给予必要的引导,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植入到社团活动的每个角落,通过设计精妙的游戏环节吸引一部分学生,再利用第一批种子用户去带动身边同学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上述一系列活动的设置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综上,高职院校应紧跟社会对会计职位的实际需求,切实落实以就业与创业兼容的培养目标,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层次。强化会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创新型国家,充分实现会计专业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张首楠.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2(3):44-46.
[2]吕敏,覃宇环,曾富全.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0(33):118-120.
[3]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的重心转变――以温州大学为例[J].教育研究,2011(10):101-104.
[4]解媚霞.高职财会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兼议高职财会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J].财会通讯,2011(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