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新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我们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板。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形影不离,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彩。教师带着感情去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去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想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下面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新方法和新措施:
1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吆喝》―文时。我是这样设计:我边走进教室边拿起手中的书叫卖:“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买书呀,10块钱一本,每本10块钱”。我相信此时的学生除了莫名其妙之外,肯定马上集中注意力来听课。然后又叫学生模仿老师刚才的叫卖声,等到表演完毕之后,我顺势提问:“现代人用广告宣传产品来吸引顾客,那么在落后的年代用什么方式来吸引顾客呢?”学生马上就会回答:吆喝。这样我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吆喝》了: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萧乾的笔,一起去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听听那悠扬的叫卖声吧!
(2)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也不要讽刺,否则就会地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当然也不能不理不睬,而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使之正确地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就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自然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容易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继续集中精神听课。有一次我在上校级研究课――《口技》这一课,上了二十分钟左右,我便发现坐在最前面的(就在讲台下面)一个小男孩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忽一人大呼,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他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2 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代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声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它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更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教学内容之中。如我在讲授《爱莲说》时,我制作了“花展”的课件,在放映各种花的画面的之前,先让学生看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画面:奥特曼、孙悟空;名车、宠物等,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了,再慢慢地播放有各种非常漂亮的鲜花,最后才到莲花。在播放各种鲜花的同时再配以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读起来,也真正领略了“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最后我把莲花的各个优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设计成一朵朵花瓣,然后拼成一朵莲花。学生在感叹之余又有点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节课。由此可见,现代电教手段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模式。
3 在教学中激发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1)运用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简笔画是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运用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单调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教师有一手漂亮的简笔画不仅可以提高在学生心目中地位,让学生觉得你很有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在教《中国石拱桥》这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简单画了一条小河和一个人,再在小河上画一根木头,然后由一根木头变成了两根,再多加几笔,图中的独木桥慢慢地变成了常见的石拱桥。学生边看我画边议论:“老师,你做干什么?难道是教我们画画吗?”我不回答反而问他们:“你们说呢?猜中有奖哦。”学生一听到我这样回答,马上边翻书边找答案。反应快、速度快的同学或者预习过的同学已经得了答案:“我们是在学习《中国石拱桥》”呢。于是乎,我就顺着学生的答案说“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
(2)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新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把不明白的地方记录下来,这样在课堂上就有问题可问了。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读题、审题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题目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呢?讲解完后,又可以启发学生提问:还有什么疑问?教师在评讲学生作业时,可以针对一些错例引导学生发问:其他同学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在做作业时是如何思考的吗?他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呢?你们能想出方法来解开心中的谜团吗?那就赶快请教做对的同学吧!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海燕》讲到事物的象征意义时,我用幻灯播放了海燕,海鸥,海鸭,企鹅等图片,然后问他们喜欢哪一幅画吗?有学生说喜欢企鹅(极少数人),也有学生说喜欢海燕(大部分人)……接着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说喜欢企鹅的学生认为:企鹅的外表好看,有绅士风度。说喜欢海燕的认为:海燕敢于和黑暗、雷电作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象征……等学生发表意见之后,我就接着问:哪一个观点(说法)更符合课文的本意呢?他们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在我有目的的追问和引导下,这篇课文里的各个事物的象征意义很轻松地被他们攻克了。
(3)从作业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做有效的练习,激发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的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笼统的“一刀切”,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要从布置作业的方式、形式入手,让学生爱做作业,而不是把完成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比如我们学了安徒生的《丑小鸭》后,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让一部分人有“作业”可做:在课堂上即兴表演丑小鸭情景剧。有的人课后去搜集有关像“丑小鸭”那样的事例,然后让他们进行讨论和总结;其余的学生分别写出自己学习丑小鸭的感受。最后让每个学生深刻的理解“丑小鸭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顽强抗争,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学生既完成了作业,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老师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学参考》.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它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育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充满生命力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首先、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其次、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
那么在课堂中怎样才能有效的“放”,让“放”在课中体现的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的事:
1、要发挥体育骨干学生的作用,体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让学生简单地协助教师完成某些活动,而是让体育骨干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管理,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氛围和师生之间地亲和力,事半功倍地达到教学目标。
2 在进行“开放式”教学时,教师应把练习的目的要求,以及课所要达到的效果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讲述,让学生在一定学习目标指引下,根据各自特点,有针对性的加以练习,这里的学习领域可是“五大领域”中的二三个或是四五个,在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出较为直观的练习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确定学习目标,内容选择应可能安排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实用性与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乡土体育、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对场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项等要给予充分的布置,避免造成课堂混乱与发生安全事故。
二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
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排球垫球的教学中,由于动作细节性与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女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难掌握垫球的技术,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忽视教学法”,有意的忽视“问题学生”的所在,并通过对掌握动作较好的学生再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组结伴合作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结伴练习,他们在合作练习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垫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现了“水平低的学生学的积极,水平高的学生教的认真”的课堂氛围,练习的密度与效果也明显增强,在同伴的帮助下那些没有掌握垫球技术的学生慢慢地学会了垫球,此时发现他们同伴之间的友情倍增,每位学生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那么在培养合作意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学生合作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而强化意识是实施合作教学的第一步。从体育教师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建立教育对象的合作伙伴的观念,学生最反感的是“训斥”型和“粗暴”型的体育教师,他们高高在上,致使教学中合作的特性大大削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身份参与教学,要自觉地“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这将使学生产生向心力,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当中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合作机会。应该说,在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都有学生合作的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引导。
3、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管理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管理这是体育合作教学的重要方面,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力量产生合力效应,可使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受到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合作管理,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中职学校;篮球课程教学;教学方法
当前,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中职教育已渐渐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中职体育教育中,篮球是一项基本体育运动,体育教师往往通过督促学生进行篮球运动而达到改善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并且篮球运动也受到学生的普遍喜爱和欢迎。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和问题,因此,各中职院校正迫切需要探讨新的篮球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均处于发育时期,是为学生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开展好中职生篮球教学工作,对促进中职生身心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在新时代要求下,发展新型教学方法进行中职生篮球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趣味教学法
趣味教学法的内在核心在于“趣味”二字。俗语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篮球体育课堂教学中,一部分任课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说教式教学与填鸭式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均由课本以及教材决定,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极为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陈生(化名)是某中职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课程授课工作。该中职学校每周设置有两节共90min体育课程。陈老师中等年纪,在该中职院校担任体育学科教师已有十几年,之前,陈老师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学科授课,其教学内容无非就是安排学生跑步、进行篮球运动。但是陈老师渐渐发现,许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在他宣布自由活动时,往往都躲到阴凉处闲聊,而不是进行运动。陈老师觉得这样不能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于是强烈要求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收效甚微。陈老师很苦恼,于是单独与班级中一位同学王宁(化名)进行交流,希望从王宁同学口中得出同学们不愿意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的原因。经过一番交流之后,陈老师明白了,原来许多同学都觉得体育课程很无聊,篮球运动也无法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因此不愿意参与到篮球运动中。知道原因之后,陈老师彻夜难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陈老师总结出了一项新的教学方法,即游戏教学法。是通过设置游戏,将游戏与体育运动结合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以及增强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陈老师带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在教学中进行尝试。令陈老师意外的是,游戏教学法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之前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篮球运动中,而现在大家都抢着参加,只有少数学生依然不为所动。第一次尝试成功之后,陈老师又继续对游戏教学法进行拓展和深入,并总结出趣味教学理念,得出结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改善学习效果的关键。游戏教学法事实上是趣味教学法的分支,其核心理念在于增加趣味性。体育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更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3],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以达到改善并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案例1中,陈生老师深刻认识到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善,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尝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既达到了锻炼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首要目的,也避免了教学内容和过程枯燥无味的弊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鼓励教学法
中职学校中,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导致该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极大,表现在篮球体育课堂教学中,即为主动脱离班级和集体,不与同学和教师交流。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导致该类学生与其他同学脱节,更有可能加剧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者甚至导致自闭。鼓励教学法正是针对此类学生提出的新型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同学的鼓励和支持,带动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从而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友谊和师生情。案例2:魏洪(化名)是一名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魏老师渐渐注意到,班级中一位名为刘坤(化名)的学生,经常独自一人坐在篮球场边缘,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面前一群人打篮球,同时魏老师还注意到,班上其他同学好像对此习以为常,没有一个同学主动与刘坤同学交流。魏老师认为如果让刘坤同学继续保持现在的状态,不仅不利于刘坤同学身体素质的培养,同时对他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因此,魏老师每次授课都特别关注刘坤同学,安排完教学任务之后,经常主动与刘坤同学交流。刘坤同学一开始似乎很不适应魏老师的关注,也许是害羞,刘坤同学仍极少说话。一天,魏老师照常与刘坤同学坐到一起,看着眼前正进行篮球活动的学生,魏老师突然说了一句:“其实你也想去打篮球吧?”当看到刘坤同学错愕的表情时,魏老师就知道自己猜对了。从那天开始,每天魏老师都会循循诱导刘坤同学,并教导他篮球的打法和规则,渐渐的,刘坤同学似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也会与魏老师进行篮球对抗,平时话也多了起来,开始愿意与他人交流。后来一次体育课堂教学中,魏老师惊讶地看到刘坤同学也成为了热衷于篮球运动群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只在旁边看。趣味教学法的适用对象范围较广,具有普遍性意义,在任何学段和班级都可以适当使用。而鼓励教学法则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设置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用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足,用积极的言语来鼓励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4]。如案例2中具有自卑倾向的刘坤同学,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意义的教学方法。案例2中,魏老师从开始发现刘坤同学的自卑倾向开始,通过主动与该同学交流、谈话,循循诱导,将该同学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对于篮球运动的欲望勾了出来,让该同学在兴趣以及他人指导下,渐渐走出自卑心理影响,开始愿意与他人交流。曾经有人说过,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一个微笑可以给人力量和希望;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便非常重视鼓励的作用,他们往往在发现自己的学生或者孩子存在某种进步时不遗余力地给予其赞美和鼓励,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而我国在近年来也重视鼓励教学法的应用,案例2中刘坤同学的转变,表明教师或者长辈的鼓励和赞美的确有助于给予学生心灵力量和希望,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结语
篮球教学是中职体育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针对当前我国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和问题,基于时代要求探讨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效果,加强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发现,趣味教学法和鼓励教学法分别适用于普遍性教学与特殊性教学,并且效果显著,应大力倡导并加以推广。
作者:胡浩成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邓铭杰.探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篮球教学的改革思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3(22):59,61.
[2]詹家林.中职学校篮球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17):106-107.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要阵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情”为基础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音乐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之情为基础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快速发展。同时,只有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时,才敢于主动地参与,将个体融入课堂并积极地去体验。
一、注重有效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课堂只有通过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才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学唱前的聆听能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情绪有了大概的了解。范唱可以随时诱发学生的歌唱热情,激发起他们通过唱歌表现情感的欲望。听同学的演唱则可以让学生从中分析、比较中得出演唱的好坏,提高学生演唱技巧、演唱水平及准确把握歌唱情感。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学生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教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这种将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并运用各种不同的聆听方法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方法,是最简单、最真实、最有效的唱歌教学方法。当然,这里的聆听也必须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歌唱。因此,音乐课堂中要尽量使用音响效果较好的多媒体设施,教师也要将自己的演唱水平、伴奏和指挥提高到一定专业水平,才能真正达到聆听的有效性。
二、创新多种形式,凸现主体地位
做游戏是最能体现寓教于乐原则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学习音符“1234567”,教师可将七个音符写在卡片上,老师弹出某个音,让同学听后代表这个音符的卡片举起来,并唱出来听一听。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音名,音的高低,也使单调的练习变为有趣的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开展“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分组抢答:火车进、出站时音的强弱,音色的变化和速度的快慢等。知识竞赛既检查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寓教于美则是将无形的音乐转化成舞蹈、表演等,使之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小学生自己的行为参与,让他们可听、可视、可感,不再拘束于课堂板凳的禁锢,而是以一颗童心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有些教学题材可以改变成小小的音乐剧,在教授《小动物走路》一节课时,我以一段视频先让学生看到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在日常生活的特性,之后让学生先就自己熟悉的这几个小动物说说它们的声音、外形、走路特点和如何爱护它们。随后,我问到“你愿意扮演哪一种呢?”,许多学生纷纷举手。于是一场别开生面、又充满人文气息和童趣的音乐剧开演了,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引来全班的开心大笑。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一个孩子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并别出心裁地模仿《小猫钓鱼》中捉蝴蝶的场面。这时,我及时配上一点诙谐、灵动的音乐,演的人积极投入,看的人津津有味,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图画展现出来,而音乐的美也静静的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三、多一些赞赏,少一些不屑
"称赞如阳光",渴望赞赏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种最基本的愿望。在课堂上,赞美是一种教学艺术,真诚的赞赏会使我们的教学生活拥有更多的乐趣,学生也会因为有了教师的赞美与尊重而更加奋发向上。
曾经有一位老师习惯于采用消极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失误进行点评,"怎么能这样唱,你让大家听听","声音像蚊子叫,哪有你这样唱歌的","瞧你那缩头缩脑的样子,真难看",如此这般,满含不屑的消极评价反复出现会使学生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胆子越来越小,直至不愿参加任何公开的表现活动。成长不需要阴霾、寒风,需要的是阳光雨露,需要的是肯定和激励。几个简单的肯定词语、几句简单的赞赏,就能使学生信心百倍,情绪高涨。由衷的赞赏、诚恳的激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和感受,带给孩子的是暖意,是自信,是积极进取的力量。 这些音源正是音乐的源泉,学生了解音源的过程,就是了解音乐的过程。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1-0129-02
党的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当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而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正走向深入,国家的强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打造都离不开对教育的切实重视。高等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顶层系统,直接承担着社会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因而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并进而影响到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课堂教学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渠道,因而,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其重要抓手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缘起
之所以强调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至少缘于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高等学校的教师评价机制长期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这是导致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运用重视不够的首要因素;所谓“两张皮”现象,是指长期以来,由于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科研成为影响高等学校声誉与实力的关键因素,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的中心地位则遭到较大的削弱。在此基础上,科研实力甚至直接成为影响教师地位与收入的主要因素。目前,尽管各高校在其管理工作中宣称科研与教学是高校工作的“两条腿”,即提出教学是中心而科研是核心的评价标准,但这一标准至少带来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理解视角来看,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与解读,“中心”与“核心”这一说法让很多教师无法正确认识与评价二者的地位与关系,进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模糊;其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客观存在着科研成果容易量化而教学质量难以量化的困难,使得科研工作实际成为影响教师职称、职务和待遇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高校教师出现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因而便产生形式上强调教学而实际上重视科研的现象;最后,高等学校特别是新建的本科院校,科研水平高低、科研项目总金额的多少,直接成为迅速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法宝,而教学水平的高低所产生的影响则相形见绌。正是由于高等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这种两难境地,使得无论是新建院校还是其他老牌高校(职业院校除外),在实际工作中都十分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导致一线教师无法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倾注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落实上来,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二是长期以来,一些高等院校无视国情校情的变化,没有将招进来与送出去很好地结合起来,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紧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而普通专业供大于求;另一方面,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实用性人才需求缺口大而普通理论型人才却培养太多。这种结构性的矛盾,一方面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财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可见,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矛盾已发生重大变化,即由招生规模大小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高低以决定能否就业创业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变,客观上要求高等学校与教师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其就业率与创业水平。
总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着的这些问题,是评价指标权重发生巨大变化进而打破教学与科研地位相对平衡的结果,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与质量。因而,以信息化为推手,重新定位好教学这个中心,重新审视和认真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推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党的十七大所指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信息化与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关系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2月17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意见》的出台,是新时期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升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突飞猛进,则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增添了新的动力。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辅相成,关系紧密。因此,认真思考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之间的关系,成为抓好高等学校质量教学工程的重要前提。
一方面,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信息化水平。人才的培养,主阵地在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其主要考察指标是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学方式与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无论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方法,都是好的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满足对信息时代学生的要求,从而促进各类人才特别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从现实情况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新一代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运用已越来越普遍。在网络化的背景下,特别是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设备为主的信息传播载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果教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模式与方法开展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偏好,因而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带来的便利,全面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广泛传播与适度运用,也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长期以来,科研促教、科技兴校的观念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共识。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时代,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支持。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课堂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进行改革与创新,而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则为这种改革与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信息化时代,一些教育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如果运用得当,则有助于实现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革新,使之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反之,如果无视信息化时代的学情,仍然单一地运用传统的教学媒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则无法形成倒逼之势以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如多媒体教学法、颠倒课堂教学法、在线课堂等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与新方法则无法诞生。目前,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合理运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因而借助这一影响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高,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
三、教学方法改革对策分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应地,教育实践对象与媒介的不断演化,客观上要求教师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
1.思想上高度重视
目前,全国各高校正凭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并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确保,不断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因此,一线教师都应该看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主动地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多媒体网络为平台,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
2.注重学习和积累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教学所面临的主体、客体以及媒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看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在不断加大。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和积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将其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必将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现代教学的适应能力。虽然一些地方高校目前在软件与硬件建设与运用方面尚有诸多不足,但让思想与技术走在现实的前面,提前作好技术方面的准备,一旦硬件成熟,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求的力度将大大提高,这样可避免待条件成熟时出现的各种不适。
3.注重团队合作
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的改革,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硬件的综合熟练运用,这必将有助于提高辅助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但如果不依靠团队之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显得相对乏力与费时,但如果依靠团队的力量,优势互补,必将大幅度节约教学资源与降低教学成本,从而提高办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4.注重利用网络资源
信息化时代是一个信息大量产生、传播并大量共享的时代,作为高校教师,为了弥补优秀教学资源与应用技术方面的不足,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我所用,从而降低劳动成本,避免重复劳动,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5.注重师生互动与交流
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是重要的评价主体,而学生却是更重要的评价主体。因此,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可见,在信息化时代,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必须要学会与学生自由、平等、公平、坦诚地进行互动与交流,认真并谦虚地倾听学生的合理建议与善意批评,并根据教育规律与教学规范努力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6.教学反思
论文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英语教学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英语教师要积极尝试创新。
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学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点头和微笑,专心听他们讲话,“微笑”表示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喜欢你”的表现;“点头”表示赞许与接纳,使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话”是指通过集中精神倾听不同的意见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师的友好态度,同时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去积极思考。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由于兴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有困难。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都积极地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介绍人物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制名片,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自主的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学生不但制作了一张张个性的名片,还都积极发言,进行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流利地根据名片上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信息,如name,age,telephone number等,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目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情感,由此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生英美国家人名和中国人名字在书写方面的区别时,可以出示给学生一组英美国家的人名和中国人名,要求学生去分别写出这些名字中的“family name”和
“last name”,并从中找出两种国家人名在书写上的区别。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做。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乃至最后阶段才产生出来的。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机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足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足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
四、教师要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要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ich teacher do you 1ike best?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what are your hobbies?等,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大脑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吸引和发现学生独特、新颖的想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加强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手段违背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这一语言准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多层面地启发,诱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博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进入网络,查找相关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利用所查资料编写故事,这便是信息的加工和创造。课外再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自选研究专题项目,学会运用信息资源,重构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当代教学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论”的束缚,而是向知识型、技能型、教育型的完美结合发展。为了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保持开放的教学态度,采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才能有效指导并实现教学目标。文章阐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师生互动,引领学生在音乐海洋里畅享音乐散发的独特的魅力,变“学知”为“知学”,对学生成为综合素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开放性教学;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82-02
开放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通过调动课堂教学资源以灵活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师生等几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开放。开放式教学既重视认识过程,又重视交流合作的过程。在平等、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情境中,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智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自由的教学思路”和“多元化教学模式”上。
一、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思路
1.兴趣为先,活跃开放式音乐课堂教学气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学习的内驱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才会对问题进行大胆探究,决定着对知识的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对于音乐学习的引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可以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乐中学,学中乐,可以让学生在热烈幸福中拥抱学习!
2.创新为主,把握开放式音乐教学时代脉搏。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促使着现代化教育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多媒体教学平台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现出信息时代的前沿特色,将音乐学习的各种教学情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丰富的教学信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发散式思维,创新能力大大提高。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思路不受任何限制条件的影响制作出精品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完美展示,提高教学效率。
3.顿悟为钥,开启开放式音乐教学圣殿大门。“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说的就是顿悟,是人的灵感与直觉受环境的影响,突发性的领悟。音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制作顿悟型课件,力争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影之妙用。某个音乐知识点的顿悟,可以使学生瞬间恍然大悟,从而顺利进入更多知识面展开学习,使学习得到有效衔接,为开启学生的音乐学习之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开放式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
1.学生讲课娓娓道来,兴奋体验教学全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以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开放式自主学习新模式,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即主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块,即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工学习,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该模式主张每一个学生要人人参与,唯“学生”独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月亮颂》一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与教材相关的学习资料,《月之故乡》《二泉映月》《月儿弯弯》《月儿高》等进行精心备课,课堂上进行分组PK演唱《月亮颂》,“小老师”做评委,决赛出名次,然后欣赏备好的几首歌曲,通过演唱、聆听的艺术实践,感受对月当歌、寄托情感、抒怀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欣赏能力。这样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的音乐学习,让学生理解到“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饱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心灵的相约、亲身体验教学全过程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印象更加深刻,学习效果和能力均得到高效提升。
2.多媒体情境视听一体,深情演绎当代音乐教学魅力。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其情景交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中。例如,《国歌》的学习,教师首先提问:伦敦奥运会我国国旗共几次冉冉升起?高亢、洪亮的国歌奏响了几次?多媒体带师生来到伦敦奥运会,观看国旗升起,体验了激动人心、汹涌澎湃的爱国之情。国旗和国歌适合出现在什么环境呢?紧接着跟进四段视频《开国大典》、《》、《奥运颁奖》,这样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熟悉的旋律,使学生在学唱中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了歌声中,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3.灵感之源、智慧火花,激情碰撞开放式教学之灵魂。学生的灵感之源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瞬间爆发出智慧的火花,特定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感悟、体验中萌生出惊诧、质疑、顿悟等情感,灵感就会自然而真切地被激发,恍然大悟的成功使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彩色的中国》的学习,首先标题让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什么说是彩色的中国呢?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几何图形,学生们瞬间顿悟,原来如此啊!每一块颜色代表着一块土地,我们一起来看看都代表着什么?碧绿的是平原/金黄的是沙漠/长长的是长江/弯弯的是黄河……学生们在演唱中顿悟到了歌曲的意义,祖国正像歌曲里演唱的:“我爱你啊!彩色的中国/神州处处好,神州处处好”。在学生感知学习的过程中,刹那间与情境发生交流、迸发灵感、心物交融,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张开了创新想象的双翼,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开放式音乐课堂充满了“动感”,教学内容主要趋向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强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音乐课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感受与体验音乐学习,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音乐教师不但要具有知识的音乐基本功,也要有高超的洞察力和课堂驾驭能力,随时根据课堂突发状况正确调控。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音乐教师必须把教学开放,还课堂于学生,我们的音乐课堂才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才会爱上音乐课,并且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翼.谈初中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上旬), 2011,(10).
[2]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
[3]游驰飞.过程哲学视野中的音乐教学观[J].音乐探索,2009,(4).
[4]鲍婷,胡威.浅议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知识经济,2011,(7).
【摘要】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创新型国家发展的新时期,结合新的历史形势,联系个人实际教学经验及国家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要求,笔者对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新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探析与阐述,希望对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课堂教学发展提供出有价值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age
ZHAOJinling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in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an innovationoriented country. In light of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contacts individual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moral education,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the new ag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随着我国“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发展目标的确定,中国早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创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实现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我们就必须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建设。不容置疑,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推动国家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同时高职人才的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作用,探索出更好的、更符合高职院校学生需求的德育教学方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创新型国家的良好建设者和优秀职业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职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只有好的德育教育方法才会将好的德育教育内容展现出来,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目标。本文,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课堂德育教学方法的运用阐述些探析观点。
高职院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又可分为课堂理论德育教学和课堂实践德育教学。
1.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方法
1.1案例教学法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才目标是未来社会的优秀职业者,因此在理论讲授上我们要打破以前传统的“重学术、轻应用,重普教、轻职教”的教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要较普通高校有所不同,在课堂理论讲授过程中,要少些枯燥的纯理论,多增加些趣味性强、贴近职业学生生活的德育案例的讲解。因此,案例教学法应是高职院校课堂理论德育教学中重要而又频用的主体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如今我们案例的呈现方式也不应仅仅限于口述,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案例,如案例的呈现可以是辅以图片的介绍、可以是音频的播放、更可以是视频的展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生动的事件、丰富的信息量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排斥感”。
1.2课堂设问法
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高职院校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认知、克服、矫正、培养的过程。如何发现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倾向,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克服、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道德倾向,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课堂的设问对于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动态是最好的方法。设问评价法就是通过课堂设问,同学对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点评来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德育教育的。学生回答问题的道德取向正确,教师应给与肯定和鼓励;反之,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道德取向、价值观念中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修正,这种及时的纠正由于是在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时给出的,因此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本人,而且还对整个课堂的全体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德育课堂中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1.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事先设计一种假设的“实际情况”的情景,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解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将真实生活体验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感受一系列真实事件和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动态学习中体会、感悟、验证自己,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创造甚至创新能力和进取精神。
1.4导读原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