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心血管病的防治

心血管病的防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心血管病的防治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心血管病的防治

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当下我国正在快速地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心血管疾病做为最典型的老年性疾病,对它的防治刻不容缓。老年心血管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一、把血压控制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然而最可怕的还是高血压的并发症,每一种都有可能置老人于死地。因此,控制好血压是老年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首要任务。

有许多的老年人,在平日的生活当中缺乏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没有深入地去了解高血压,致使三高、三低、三个误区存在。所谓的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而所谓的三低也就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个误区即: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科学服药。对这样的情况,老年朋友应该认识到,高血压是过早死亡原因中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其次要搞清楚什么是高血压?所谓高血压是指:非同日、3 次静息(在清醒、不活动的安静状态下)血压均超过 140/90 毫米汞柱即可诊断高血压。正确的测量血压应该秉承:“三同一原则”,即:同一时间、同一状态、同一侧。这样测量出的血压才有意义。此外还需注意,人的血压存在昼夜波动和季节性波动:白天高于夜间约10%,秋冬高、春夏低;同时,情绪、睡眠、紧张、谈话都可以影响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治疗原则是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重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了多种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要更慎重,不仅关注药物疗效,还要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很多老年高血压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不少患者即使没有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如浮肿、夜尿增多等),甚至医院体检也没有发现任何肾脏疾病,但他们的肾功能可能已经很差了。

二、正确用药治疗高血脂至关重要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险因素中,除了高血压,高血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隐患。大量证据证明,血胆固醇水平与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血脂降低1毫摩尔/升,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性可降低 50%;低密度脂蛋白 - 胆固醇(通俗理解为“坏胆固醇”)每降低 1 毫摩尔 / 升,冠心病发生风险下降 20%,卒中发生风险下降 20%。冠心病患者不论血脂是否增高,降血脂治疗都可使主要血管事件减少 25%。总之,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并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也是老年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中之重,由于高脂血症是一个终身疾患,故而正确的用药至关重要。

高脂血症的治疗首先是生活模式的改变:摄入总热卡的严格控制;增加运动;放松情绪;胆固醇高应用他汀类药物:舒降之、力普妥,甘油三酯高应用贝特类药物:力平之等。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三、冠心病治疗关键是及时发现、及时抢救

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老年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约有 19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和 ( 或 ) 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IHD)。冠心病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 (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义词。老年人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或晚上看电视心情紧张等诱因下,会突然发病。部分患者在无任何明显诱因甚至睡眠状态下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时患者可感觉到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亦可伴有其他症状。老年人对心肌缺血缺氧的感觉不典型,有时可能是疼痛以外的另一些感觉,因而可能否认胸痛存在。关键要及时发现,及时抢救。一旦发现老人犯病,有条件应立即吸氧,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并在第一时间联系 120 救护车转送医院,以免延误进一步抢救。

冠心病的正确预防非常重要,专家指出:10个心肌梗死,9 个可被预测;6 个心肌梗死,5 个可被预防。只要平时注意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此外,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还要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做到了这些,冠心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几乎所有的三甲医院都能安全治疗。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包括: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搭桥术;全动脉血管移植术;杂交心肌血管重建术;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桡动脉;血管吻合装置;激光心肌打孔等。

四、心血管病预防重于治疗

如果一个患者等到哪天有胸痛再去看病,这是非常遗憾的结局;医生不能只当“坐堂医生”,等患者出现症状再去做支架、溶栓、搭桥。所以,健康在你身边时请关心它、重视它、爱护它、珍惜它;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是基石;定期的体检是疾病的克星;维护心理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孟昌,刘国树,张明华.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J]. 中国临床康复,2005,40:87-90.

第2篇

健康人群的危险因素预防 对于健康人群,应以减少发病为目的,以预防主要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达到理想状态,即不吸烟或戒烟>12个月,在没有接受治疗的情况下,血压

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倡导一级预防的同时,正在加强二级预防的指导。即对于高危人群(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等)的指导,积极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包括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早期发现的措施包括筛查、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自我检查。显然,基层是这部分人群健康的“守门人”。

患者群的规范化管理 对已经发病的心血管病患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等,主要是康复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也就是心血管病的康复。

心血管病康复的患者教育

患者的疑惑解答及情绪管理

目前的心血管病康复主要关注体力活动的恢复,而忽略了患者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一次心脏病突发对于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幸存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慌。通常患者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突发事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突然迫使患者面对死亡的威胁。加上常常出现躯体的不适,患者感到焦虑、抑郁和无助。治疗中患者更关心:“我下次发病的可能性有多大”、“我是否可以重新恢复工作”、“我还能活多久”、“我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健康”、“我以后该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才能延长寿命”,害怕下一次突发心脏病使得患者不敢正常活动,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患者,患者的配偶和亲友也会感到害怕,这样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慌,大大地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实际上这样的担心、害怕主要源于患者对冠心病的认识错误和对运动康复的不了解。

因此,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疾病的咨询与程序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内容的讲解要多次重复,这是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之一。包括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不适症状的识别、发病后的自救、如何保护冠状动脉等,并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压和脉搏。这样让患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疾病及程度、缓解紧张情绪、明确今后努力的目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信心,懂得自我管理。教育方式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一对一的解答与交流。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变化是有波动的,尤其是出现不适的表现时,这时医生应该帮助患者判断这种不是否由心脏病本身所引起。很多时候这种表现是由神经调节功能失衡导致的。而运动康复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这种症状,同时有助于患者克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当患者能够完成快步走或慢跑,或能够完成1个疗程的运动康复后,会更加坚信自己可以从事正常活动,包括回归工作岗位、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心脏病发作后的性生活另一困惑患者的问题是“心脏病发作后的性生活”。患者和他们的配偶在医生面前对此方面的问题也常常难以启齿。对于医生,同样觉得难以启齿或认为这是患者的隐私,或因患者没有咨询过而认为他们在这方面并不存在问题。

第3篇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MS;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防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与代谢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的发病率也呈快速上涨的态势。临床上把这类疾病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合并有高血压以及葡萄糖与脂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特征。MS流行性强患病率高,有数据显示,美国成人中MS患病率达23.7%,年龄50岁以上的成人患病率更是高达44%[1,2]。而近年来中国成年人MS的患病率每年也呈快速的递增趋势 [3]。随着近年来对MS研究的不断进展,发现早期MS患者具有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CVD)发病率,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而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当前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关注。061基地职工近年来MS发病率也呈快速上涨态势,为找出本基地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降低病残和死亡的发生率。2012年-2013年,笔者对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061基地员工体检信息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对061基地员工代谢综合征的流行情况的了解,以探讨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随机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本基地职工1500名进行代谢综合征的检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适合中国人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标准(CDS,2004)。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820份。其中可纳入研究615份,无效20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450例(73%),女性265例(27%),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0.5±6.2)岁。

1.2方法

1.2.1基线调查:

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合格后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婚姻、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史以及相关疾病的家族史等。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的既往病史(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等疾病)、服药情况。人体基本参数的测量主要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血压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主要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等。调查对象空腹时进行抽血,抽血后即饮食流状食物或口服葡萄糖75g,间隔2小时后抽静脉血,对餐后2小时血糖(PBG)指标进行测量。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取调查人员3次血压测量平均值作为个体血压值。对腰围的测量取立位,用皮尺测量肋弓下缘与髂骨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所有生化指标的测量都在相同的实验室进行标定测量。

1.2.1诊断标准

诊断糖尿病、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对高血压的诊断采用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对肥胖患者的诊断依据1998年WHO诊断标准;对MS的诊断依据2004年4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中国人MS诊断标准【3】。对下述4项如有3项或全部符合的可诊断为MS。(1)超重或肥胖,体质量指数(BMI)>25;(2)空腹血糖≥110mg/dl(6.1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 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SBP/DBP~>140/90 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血甘油三酯(TG)≥1.7 mmol/L(150 mg/d1),或空腹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男性

1.2.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以p

2结果

2.1.参与调查的061基地职工,患MS的人数为120人,患病率为19.5%;Non-MS的人数为495人,百分比为70.5%。其中男性患者56人,占MS患者的46.7%,女性患者64人,占53.3%。

2.2 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5%,Non-MS人群CVD发病率为5.2%。分析表明:MS人群与Non-MS人群发生CVD存在显著性差异(P

2.3性别与发生CVD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CVD发生存在正相关性(P

2.4腰围、BMI、SPB和DBP、HDL-C(mmol/L)、TG、LDL-C、FINS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M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与Non-MS人群相比,MS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显著增加。同时还显示,同一患者符合MS诊断标准的组成成分越多,对心血管的影响就越明显。

(1)肥胖:肥胖是指机体脂肪含量过多或分布异常所造成的一种病态表现,与遗传、环境、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现代研究证实,人体脂肪组织可分泌脂联素,如果脂联素水平下降,内皮细胞功能将受损,由此导致管状动脉硬化的产生。本次调查的MS患者中肥胖及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表明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2)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紊乱:MS患者常出现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下降的脂质异常现象。研究认为,TG水平的升高是由于多因素引起的结果,MS患者HDL-C水平的下降是由于TG向HDL转运的增加以及由胆固醇脂转运蛋白介质的HDL向胆固醇的增加。

(3)胰岛素抵抗(IR):IR是指胰岛素活性下降,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正常反应失调,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受损、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致慢性全身性炎症【4】。IR发生的原因,在于肥胖和缺乏运动。现在普遍认为,IR及其所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直接导致了MS中的代谢和其他紊乱。本次调查也显示,IR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4)高血压:肥胖患者多为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多为IR患者,因此,高血压是MS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本次调查也显示,患心血管疾病的MS患者中,生物指标检测多为高血压。

(5)血栓前状态:研究发现,非糖尿病肥胖者与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皮下脂肪组织增加程度和整体IR水平存在相关性。PAI-1导致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降低,形成血栓。【5】

3.2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对于MS及其随后的心血管疾病来说,减少发病率的关键在于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早检查发现是一种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经发现的危险因素,治疗上以改变生活方式为主,部分患者需采用药物治疗。

(1)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以改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为主。如少吃肉、蛋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等,同时应多增加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目标是6~12个月内使体重的减轻7%~12%,有数据表明,这样可以降低糖尿病50%的发病危险。同时可以降低血压、血清胆固醇和TG,升高HDL-C。

(2)血脂异常的防治:可采用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和贝特类药物如苯扎贝特、环丙贝特等,用以降低TC、TG,升高HDLC,达到调整脂质异常、稳定并改善粥样硬化、减少炎症及血栓形成的作用。

(3)胰岛素抵抗的防治:适当减轻体重并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IR。药物主要应用双胍类和塞唑烷二酮类。

(4)高血压的防治: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MS的降压药物,有临床表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患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疗效较好且同时对IR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血栓的防治:可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抗栓治疗。

综上所述,由于MS汇聚了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因素,因而发病率较高,后果也较严重。由于MS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应强调对MS的协同控制,通过对几种危险因素的整体控制,达到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脑卒中、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1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98-300.

[2]覃保瑜,刘红,夏宁,黄慧.南宁市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8):624-626.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163.

第4篇

1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1.1 老年人血脂代谢特点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血清脂质及脂蛋白水平随年龄而变化,在男女两性之间存在差别。随年龄增长而影响血脂变化可能受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饮食。

老年期的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抵抗,LDL受体数量减少,肝脏胆固醇储量增加等因素加速体内脂解作用,为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TDL)提供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常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三酰甘油(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LDL增多,后者易于氧化,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一般治疗

2.1 饮食治疗的原则与目的 血脂异常的饮食治疗首先应已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维持身体和健康和保持体重为原则,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力争达到中国营养学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同时针对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全面考虑各种营养素对血脂作用的相互影响,制定相应的膳食谱,以求达到调节血脂的目的[1]。以谷物、植物油、鱼、瘦肉及蔬菜水果为主,减少动物脂肪、内脏、蛋黄及含糖量的食物摄入。对于老年人也要避免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否则容易导致老年人营养不良。

2.2 生活方式的治疗

2.2.1 控制体重 肥胖者血清TG升高,HDL水平下降,可能与体重增加时肝内HDL被转移去运载VTDL中的TG,因此血清TG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血清HDL降低。超重或肥胖者在体重减轻后,血脂异常可得到恢复。

2.2.2 戒烟 戒烟者血清TC、TG水平通常比不吸烟者高5%~15%。已公认吸烟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可逆的,停止吸烟冠心病的危险程度下降。

2.2.3 运动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和不运动的老年人血浆HDL水平的差异大于年轻人;在男女两性老年人中经常运动者血浆HDL水平明显高于不运动者[2]。

3 药物治疗

3.1 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 老年人由于对药物的分解代谢减慢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能力的变化,在应用调脂药物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调整剂量,密切观察副反应的出现。

3.2 药物的选择

3.2.1 他汀类 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抑制VLDL的合成,能显著降低TC、LDL-C和apo B,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国内已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己完成临床试验的有瑞舒伐他汀。另外,国产中药血脂康胶囊含有多种天然他汀成分,其中主要是洛伐他汀。

3.2.2 贝特类 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活化受体α(PPARα),刺激脂蛋白脂酶(LPL)、apoA I和apo AⅡ基因的表达,有利于去除血液循环中富含TG的脂蛋白,降低血浆TG和提高HDL-C水平,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临床上可供选择的贝特类药物有: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贝齐。其适应证为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3.2.3 烟酸类 降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分泌有关。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或以TG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

3.2.4 普罗布考 主要适应于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有利于HDL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尚有抗氧化作用。

3.3 联合用药问题 混合型高脂血症,首选他汀类,如无效可以联合用药。但联合用药增加肌病和肝脏毒性的可能性,应予高度重视。必须联合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肌无力、肌痛等,并监测安全指标:心肌酶、肝功、肾功等。

3.4 治疗过程的监测 降脂药物治疗需要个体化,治疗期间必须监测安全性。在药物治疗时,必须监测不良反应,主要是定期检测肝功能和血CK。用药期间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抽搐等,应暂停给药。

由于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治疗,加之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改变,易于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不良感应,因此应合理使用调脂药物。通常认为老年人耐受性较好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和贝特类。

参 考 文 献

第5篇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两大类疾病的总称,它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肌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动脉血管变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症状,在时间长短、程度轻重上不尽相同,因此可表现为隐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种形式。

脑血管病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

致病原因

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规模流行,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现代人劳累过度,心理压力过大,平时又不注意合理安排饮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并且较少参加必需的运动,久而久之,在体内种下恶果。另外,抽烟、过量饮酒、肥胖,这些也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诱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这样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才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控制血脂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心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由许多因素促成,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和高血黏度,即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浓度的升高。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则患病危险性还会成倍增加。

我国“八五”攻关研究证明:膳食中每日增加蛋类50克或糕点50克或肉类50克,则血中胆固醇浓度分别增加约30毫克/100毫升、20毫克/100毫升、10毫克/100毫升。一般来说,血胆固醇浓度每上升1%,冠心病死亡率就将上升2%。

因而,保持血中胆固醇浓度在合适范围,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那么,理想的胆固醇浓度是多少呢?根据1990年2月至4月由国内血脂异常防治对策研究组制定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所述,对于已患有冠心病的高血脂症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4.68毫摩尔/升及小于2.60毫摩尔/升;而对于冠心病并伴随其它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分别为小于5.20毫摩尔/升(200毫克/100毫升)及小于3.12毫摩尔/升(120毫克/100毫升)。

目前,积极的降脂治疗已成为全球趋势,但是国内高血脂症的治疗状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导致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是对普通人群,尤其是已患有冠心病的高血脂症病人来说,更为刻不容缓的应是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向自己的医生咨询,了解自己的血脂治疗情况,选择具有明确临床证据的治疗方法。

请牢记,只有能掌握自己生活的人,才是最终享受生活的人。

高血脂症的治疗方法

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选择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具体包括:

限制高脂肪食品 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限制甜食 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摄入。

减轻体重 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戒烟,少饮酒 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避免过度紧张 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遵医嘱)。

安全的物理治疗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医学治疗。

桡动脉体表激光照射

目前,降血脂的治疗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药物疗效所限和毒副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对降血脂的干预控制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弱激光治疗在高血脂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早期一代激光疗法是以血液体外照射回输技术;二代产品多以光纤插入血管内激光照射治疗,从而达到降血脂、降血粘的治疗目的;第三代产品主要是以鼻腔照射、口腔照射。

桡动脉体表激光照射的特点:

1.远离眼睛、大脑、三角区,照射方式安全。

第6篇

国外的临床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健康人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一次口服阿司匹林5毫克以上,即可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阻止血栓形成。这种作用随着阿司匹林的剂量增加而加强。当增加到100毫克时,血小板的聚集效应基本上受到全面抑制。因此,目前国内外一致主张,阿司匹林的每日最小剂量不能小于75毫克,换句话说,这个剂量是阿司匹林发挥其对心血管疾病保护作用的最低剂量。

另一方面,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出血,虽然这种风险比较小,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才能既发挥其保护心脏的作用,又将其引起胃肠道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美国和英国分别给健康成年男性隔日服用阿司匹林325毫克,或每日服用500毫克,观察5~6年后发现,阿司匹林对心血管原因造成的死亡率无明显影响,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所降低,而脑出血的发生率却有所增加。因此,就预防心血管疾病而言,当前不主张健康人长期使用阿司匹林。

那么,哪些人需要长期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呢?我们认为,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有长期吸烟习惯,以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中老年男性,和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绝经后的女性等,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每个人不同病情,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国外大规模的“高血压病最佳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减少高血压病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大多数医生认为,阿司匹林的每日用量应以75~150毫克为宜,而对已经患了心血管疾病的人,阿司匹林的用量则应严格遵医嘱。

第7篇

2009年3月31日,中心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并多次举办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成员培训班,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一下几点体会: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个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视野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的更好的问题。

第8篇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种之一,其中冠心病心肌缺血占有重要比例,多由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汗出等。现代医学治疗包括药物溶栓、经皮冠脉介入(PCI)、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及心脏移植术等,但其不良反应、复发率及致死率居高不下。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发挥全面调节机体功能,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干预的优势,从而克服溶栓及介入疗法的不足。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 中医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认识

中医根据心肌缺血病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症状多将其归属于“胸痹”、“心悸”和“真心痛”等范畴。由于诸多原因造成血管闭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心悸、胸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虚为缺血、缺氧之本,而致虚的根源则在于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其病理状态则以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多见。其机制或因寒湿外侵,气血运行受阻;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滋生痰湿,阻碍心脉;或因劳逸失度,损伤心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因七情内伤,气血瘀滞;或因先天不足,加之调养失当,久病及心,致心脏阴阳气血虚损而发病。

2 辨治

2.1 活血化瘀法

《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气郁日久,久病入络,瘀血内停,脉络不通,故见胸部刺痛。针对该病因病机,临床医生多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调整此类症状产生的病理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本治法已经作为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常用治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2.2 益气养阴法

冠心病心肌缺血属虚证,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行血,阴虚则脉络涩滞,均可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灵枢·刺节真邪》篇曰:“宗气不下,则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基于此论并结合具体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气虚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气虚日久,损耗心阴,可见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减少,致心肌缺血缺氧,甚则心绞痛、心肌梗死,宜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结果疗效显著[3-4]。

2.3 通阳豁痰散结法

饮食失当,损伤脾胃,运化失健,脾胃阳虚,聚湿成痰,寒痰壅塞脉络,络脉痹阻,心肌缺血而心失所养,致胸闷如窒而痛。对于痰浊阻止、痹阻心阳而阳气失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张仲景开创了通阳宣痹治疗先河,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即为该法的鼻祖方剂。在此基础上,近代又发扬光大,认为冠心病急性期治疗应化痰浊以通胸阳为主,同时注重调脾胃/畅气机,即所谓通阳泄浊、豁痰散结[5]。

2.4 疏肝理气泄浊法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津血的输布代谢失常,可化生痰浊、瘀血。精神抑郁,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即可形成“气留不行,血壅不濡”的胸闷胸痛,并兼有气滞不畅等症状。由于该病病位在心,但心之气血运行与肝之疏泄、藏血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以疏肝理气佐活血通络之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6]。

2.5 温阳散寒、通痹化湿法

《证治类裁·胸痹》曰:“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此类患者病机在于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侵袭,气机痹阻,发为胸痹。因此,治当以温阳通痹为主[7],使阳气得补,寒邪痹阻得通,则病症可除。

2.6 补肾祛瘀化痰法

人过中年,肾元亏虚,精气渐衰。若肾阳虚,则水不生土,衍生痰浊;肾阴虚,更可火化热生,炼液为痰,痰浊壅塞脉道,血滞成瘀。痰瘀互结,着于血脉,交结凝聚,即形成粥样斑块。据此病机,法宜补肾祛瘀化痰[8]。偏肾阳不足者,宜温补肾阳为主;偏肾阴亏虚者,宜滋补肾阴、宁心安神。

2.7 芳香温通法

胸痹心痛患者多素体阳虚,常于阴冷气候时感寒诱发“卒心痛”。因夜半之时,阳气不足,阴气较盛,素体阳虚,阴寒之邪极易盘踞胸中,“寒主收引”,使心脉绌急,心痛卒然发作,且疼痛较甚。正如《素问·举论》所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根据“寒则凝,温则行”、“得炅则痛立止”的理论,法宜芳香温通为主[9]。

2.8 清热解毒法

痰瘀蓄积于络,日久自成“痰热”、“瘀毒”,毒积日渐,营卫失和,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输布障碍,瘀滞络脉,郁而化火,火毒损络,毒与邪结,复壅滞瘀阻络脉,邪结成毒,脉络空虚而滞涩,毒邪渐次深入,久病入络[10]。法宜清热化痰、解毒通络。

此外尚有回阳固脱、益气活血法,益气复脉、活血通络法,温阳养阴法等,因其少见或涵盖于上述治法,故不单列。

3 方药

3.1 活血化瘀类

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治法之一。其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可以通过降低缩血管因子水平、提高舒血管因子水平、减少细胞粘附分子等多种途径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11];可以明显保护缺血心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内皮素-1(ET-1)含量[12-13]。桃红四物汤合丹参饮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治疗血瘀气滞之心腹诸痛,二者合用,药性平和、气血并治,而重在养血活血化瘀,使血充、瘀化、气畅,则疼痛止[14]。复方丹参片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血液流变性、心功能变化,提高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丹参饮合炙甘草汤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15-16];减少大鼠再灌注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的钙聚积,保护线粒体功能以及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生成,防止脂质过氧化[17]。心达康胶囊能明显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舌质紫黯、脉沉弦等心绞痛症状以及缺血性心电图[1]。

丹参注射液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显著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加速bax基因的表达[18];丹参能明显抑制蛋白激酶C的活性,从而抑制钠/钙交换的异常激活,防止钙超载[19]。当归注射液能减弱心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蛋白的表达,使CDK2在缺血再灌注过程的心肌组织中发挥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的作用[20]。益母草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减轻心肌酶的漏出,减少脂质过氧化,保护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还能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载,保护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酶的活性[21]。

川芎嗪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危险指数,降低心肌组织中磷酸肌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对心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2];另外,还能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线粒体中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抑制MDA生成,减少细胞色素aa3、细胞色素C及磷脂的降解[23]。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能够改善大鼠血清酶肌酸激酶(CK)、LDH的活性,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24]。三七总皂苷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改善心肌微循环[25];还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提高心室壁顺应性,改善心脏功能[26]。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抑制大鼠心肌缺血所致最大收缩压、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的降低;缓解MDA、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及心肌ATP酶含量的降低,降低心肌缺血后心电图出现T波倒置的阳性率[27]。

3.2 益气养阴类

生脉饮、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补心软胶囊等益气养阴活血类方剂在冠心病临床防治和实验研究中均有较好的疗效。黄芪生脉饮能显著缩小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梗死范围,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紊乱[28]。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明显抗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变化,降低血清LDH、CK活性和血栓素B2(TXB2)含量,提高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29]。补心软脉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明显缩小梗死范围,降低MDA含量和CPK的释放,提高SOD活性[30]。

人参能使缺血心肌再灌注所致凋亡的心肌细胞数明显减少,对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31]。黄芪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加快再灌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还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降低LDH、CK的活性和MDA含量,增强SOD活性[32]。党参能明显减慢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减小心电图中T波的抬高,对缺血心肌有显著保护作用[33]。

黄芪多糖有良好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的SOD活性,减低过氧化脂质(LPO)及氧自由基(OFR)波谱信号,有显著扩冠脉作用[34]。人参Rb组皂苷能缩小缺血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活性,可使血栓素A2(TXA2)水平下降,前列腺环素(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增高,1、3、5 min血小板聚集率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降低[35]。西洋参总皂苷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中AST、CK、LDH活性和血清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36]。

3.3 通阳豁痰散结类

张氏[37]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60例,效果稳定,复发率低,且无耐药性。实验研究表明,瓜蒌薤白半夏汤能显著升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NO和ET-1含量,有效减少心肌组织中CK和CK-MB外漏,对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38]。化痰通阳汤具有化痰降浊、通阳宣痹、行气止痛之效,临床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39]。周氏[40]运用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冠心病40例,总有效率为92.5%,疗效满意。

3.4 疏肝理气泄浊类

以舒肝理气为主要治法的疏肝解郁汤(散)治疗心绞痛,疗效显著[6,41-42]。枳壳化滞汤治疗餐后冠心病心绞痛40例,总有效率95%,心电图总有效率73.3%,疗效显著[43]。而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冠心病也取得显著疗效[44]。丁郁四神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口服与外敷并用,疗效明显[45]。

3.5 温阳散寒通痹类

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疗效显著[46]。四逆汤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电图ST段偏移的幅度,降低血清AST、LDH、CPK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47]。冠心通汤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48]。温阳益气化痰通脉自拟方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总持续时间[49]。

3.6 补肾祛瘀化痰类

补肾化痰汤可显著改善肾虚挟瘀型中老年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50]。补肾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51]。而以滋阴益气补肾法建立的补肾养心汤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显著[52]。羊藿提取物羊藿总黄酮(TFE)对大鼠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研究显示,TFE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心电图ST-T段的抬高,大剂量TFE可加快心率[53]。

3.7 芳香温通类

芳香温通方(桂枝、细辛、木香、檀香、高良姜、羊藿、补骨脂、黄精、川芎、延胡索和甘草)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疗效较好[54]。麝香保心丸(由麝香、苏合香脂、人参、冰片、肉桂、蟾蜍、牛黄组成)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满意,无不良反应[55];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56]。

3.8 清热解毒类

研究表明,黄连温胆汤能明显降低心绞痛患者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凝血因子-Ⅰ等指标[57]。穿心莲内酯、小檗碱和黄芩苷等中药有效成分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实验中均能明显起到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其主要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机制实现[58-60]。

4 展望

通过总结近年来各医家对冠心病的治法方药可以发现,治标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常见治法,而治本则多以温阳益气治法为主。上述治法固然符合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主要病机,但是,由于本病非一日形成,在漫长的疾病过程中常会出现阳损及阴,及久病伤阴的病机和症状表现,因此,在温阳益气的同时还要注意养阴滋阴之法的运用,如《内经》所谓“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以阴气自半之体,发生心肌缺血之症,必然有阴虚内存的客观因素。而阴阳之道,体阴而用阳,体阴亏虚,心脉不滋,必殃及于阳,制约心阳之温煦、推动功能。因此,滋阴养阴法对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医生注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的观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家对该病病机的一种新认识,并得到临床资料的大力支持[61]。其病理特征具有炎症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变质、渗出和增生。基于此,抗炎作为该病的基本对症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然而,截至目前,西医对此尚无成熟的方法,虽然抗生素是最直接的对症治疗药物,却因该病的慢性迁延过程而使得抗生素治疗难于操作、局限性很大。因此,寻找具有抗炎并可改善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迫在眉睫。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以清热解毒治法为主或在其他治疗处方中适当配伍清热解毒中药来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向 楠,胡有志,石 杰,等.心达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血瘀阻证)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9):1033-1036.

[2] 曹 振.活血冲剂治疗血瘀证的冠心病心绞痛30例[J].陕西中医, 2005,26(11):1146-1147.

[3] 高 明.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54例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4,24(10):14.

[4] 贺克勤,宫爱玉.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22例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780.

[5] 吴利平.理气化痰逐瘀法治疗冠心病急性发作[J].湖北中医杂志,2001, 23(4):23-24.

[6] 杨大国,王 君,徐希东.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吉林中医药,2000,20(1):23.

[7] 梁玉梅.温阳通痹法辨治胸痹体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6(4):361.

[8] 姜淑琴.冠心病从肾论治浅谈[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75.

[9] 鲁明源.冠心病芳香温通治法溯源与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5,23(9):1633-1634.

[10] 郭 艳.毒损心络与缺血性心脏病[J].中医杂志,2002,43(11):805-807.

[11] 王宝祥,郭爱民,张 杰,等.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3):256-259.

[12] 邓冰湘,谭达全,张秋雁,等.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及瘀血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医研究,2005,18(1):17-19.

[13] 牛占忠,沈 娟,范书萍,等.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心肌缺血模型NO、ET-1含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6,28(11):865-866.

[14] 赵淑英,憨 兰.桃红四物汤合丹参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5例[J].光明中医,2007,22(12):85-86.

[15] 樊幼林.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30例临床观察[J].西部医学,2008,20(3):605-607.

[16] 江 焱.丹参饮合炙甘草汤对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315-318.

[17] 张 昱,王绵之,黄启福,等.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12(6):15-17.

[18] 王英博,臧力学.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3):353-354.

[19] 张代富,阮长武,王 娟,等.丹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3,26(9):669-670.

[20] 冯金彩,喻小红,李培安,等.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K2蛋白的表达[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21(2):361-362.

[21] 陈少如,陈 穗,郑鸿翱,等.益母草治疗心肌缺血或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研究[J].微循环学杂志,2001,11(4):16-19.

[22] 李锦山,李国辉,缪英年,等.川芎嗪抗大鼠心肌缺血及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3):1-3.

[23] 万福生,刘 波,赵小曼,等.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心肌重要呼吸酶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1):58-60.

[24] 王守涛,周 娟,何晓静,等.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2):1699-1701.

[25] 唐旭东,姜建青,刘宝玉,等.三七总皂甙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1):34-37.

[26] 刘 杰,高秀梅,王 怡,等.三七总皂苷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实验研究[J].中药研究,2005,22(2):158-160.

[27] 吴 伟,金 鸣,朴永哲,等.红花黄色素缓解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J].中草药,2007,37(9):1373-1375.

[28] 林 斌.黄芪生脉饮对在体猪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4):2260-2264.

[29] 张 恒.黄芪桂枝五物汤抗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0):573-575.

[30] 章永红,方泰惠,许惠琴,等.补心软脉胶囊抗心肌缺血的药理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2):68-70.

[31] 刘晓春,刘正湘,施 静,等.人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0,9(3):261-263.

[32] 何 勇.黄芪提取物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8(2):100-102.

[33] Zhang Xiao-dan, Liu Lin, Tong Xin.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codonopsis and astragalus on electrocardiogram of rats with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schemia[J]. ISSN,2005,9(47):142-143.

[34] 张 灼,陈立新,宋崇顺,等.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33-34.

[35] 曲绍春,雎 诚,于晓风,等.人参Rb组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2007,33(5):948-949.

[36] 卢爱萍,刘金平,卢 丹,等.西洋参果总皂苷对冠状动脉结扎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2006,32(3):383-385.

[37] 张 敏.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60例[J].陕西中医,2008,29(2):941-942.

[38] 张炳填,李鑫辉.栝蒌薤白半夏汤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07,39(3):104-106.

[39] 李晓伟.化痰通阳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疗效总结[J].北京中医,2003,22(1):7-8.

[40] 周艳梅.栝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治疗冠心病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27-28.

[41] 宁 珺,谭健民.疏肝解郁止痛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90例[J].中医药信息,2002,19(2):39-40.

[42] 周桃元.疏肝解郁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总结[J].中医药导报, 2006,12(12):28-29.

[43] 袁运成,桂 华.枳壳化滞汤加味治疗餐后冠心病心绞痛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35-536.

[44] 杨爱国.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冠心病[J].河南中医,2003,23(8):8.

[45] 姜国峰,陈丽芳,唐如娟,等.丁郁四神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J].福建中医药,1994,25(5):10-13.

[46] 杨传印.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心脉型冠心病42例[J].河南中医,2005,25(9):17.

[47] 贺 金,方艳伟,李永民,等.四逆汤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638-639.

[48] 邓宝澄.自拟冠心通汤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2):90.

[49] 朱 林.温阳益气化瘀通脉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J].医药论坛杂志, 2008,29(17):88-89.

[50] 鲁厚年.补肾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J].中医杂志,2009,47(2):73-74.

[51] 王彩路,焦富英,孙丽斌,等.补肾通脉汤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51-852.

[52] 尹新中,贾英杰,李艳梅,等.滋阴益气补肾法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8):477.

[53] 黄秀兰,王 伟,张雪静,等.羊藿总黄酮注射液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33-534.

[54] 杨清华.芳香温通法为主治疗变异型心绞痛37例[J].广西中医药, 1998,21(3):15-16.

[55] 陈利昌.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13-14.

[56] 储 敏,宋国秀.麝香保心丸对狗及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1996,18(5):30-31.

[57] 邹 勇.黄连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5):363-364.

[58] 胡宗礼,吴基良,黄晓萍,等.穿心莲乙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咸宁医学院学报,1997,11(3):112-113.

[59] 杜玉斌,刘可云.小檗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7):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