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1 09:07: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常用的研究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科研绩效;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基金项目:本文为石家庄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重点项目(立项编号:13ZD00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20日
目前,科学研究活动已成为各个国家、地区、组织以及个人的重要活动,对科研绩效如何进行评价则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科研绩效的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各种方法的适用特点。
一、同行评议法
同行评议法,是通过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评价的定性的方法。它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科研评价方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同行专家的选择。在实际应用时,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环是同行专家的选择。随着科学发展的深入和细化,科学研究的领域越来越专深,研究领域的划分越来越细,真正的同行似乎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也在加强,学科交叉和渗透越来越普遍。一项科学研究常常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要找出具有与研究课题相对应的知识结构的同行专家也很难。因此,在选择同行专家时,应考虑被评价对象所涉及的专业、研究领域等具体方面,要求同行专家人数要不低于五人,与被评价对象专业相同且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在其科学技术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态势有相当了解,对学科前沿有深刻的认识,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同行专家评议形式与特点
1、通信评议。即评价机构把评估材料通过信件或者网络寄送给评议专家,专家独立做出书面判断,然后将评议意见反馈给评价机构。其主要优点是匿名性和保密性好,可以避免人情干扰;专家考虑时间充裕,意见表达充分,无从众心理和权威主义的干扰;开支少,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不能对所有申请对象作比较;无法与申请人和其他同行交流;回收率无法保证;评审周期长,不利于及时决策。因此,它适用于所有的科研项目评审,也适用于文献形式的科研成果鉴定。
2、会议评议。即专家组评议,指评价机构事先把相关材料寄送给评议专家,并请专家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专家评审会,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集体评审意见。其主要优点是专家意见可以得到充分交流和讨论;同类的评议对象可以集中评议,效率高;必要时评议对象可以现场答辩和申诉;评审周期短,有利于及时决策。主要缺点是“从众心理”和权威的压力可能影响会议的民主;专家彼此见面,保密性相对减弱;评议费用较高;有的专家可能不能在指定时间、地点出席,从而影响代表性。它较适用于项目的集中评审、重大项目和有争议项目的评审。
3、调查评议。如果评价机构组织专家到现场调查、了解,然后给出评价意见。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实地调查、现场评议,客观性强;主要缺点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费用,成本较高。它适用于研究机构的评估和资金投入较大的重大研究项目的评审。
4、组合评议。就是根据评价工作的需要,将上述三种方法中的某几种组合起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二、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评价机构针对特定问题,采用专家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反馈、修改和归纳,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专家调查的结果。它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充分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在科研评价以及各种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设置等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德尔菲法问卷设计。在第一轮调查开始时,设计专家调查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专家调查表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调查结果的优劣。在制定调查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对德尔菲法做出简要说明。在调查表的前面,应该简要说明调查背景和目的、专家在调查中所起的作用,以便使专家全面了解情况。此外,对德尔菲法的程序和规则也应作简要说明;2、背景材料要全面而精炼。背景材料一般多是客观事实,且应该与问题及目标密切相关,以有利于专家做出判断;3、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专家容易接受;4、每个句子所含的问题要单一,避免组合问题;5、用词要确切。所列问题应该明确,含义不能模糊;6、调查表要简洁明了。调查表应有助于专家迅速理解问题,做出评价;7、问题数量不应该太多。如果对问题只要求做出简单回答,问题的数量可适当多些;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则数量可以少些。一般认为,问题的数量上限以25个为宜。
(二)德尔菲法的数据处理。德尔菲法用于科研评价一般是请专家对不同指标或者研究项目确定权重或者等级,相应的量化方法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量化打分,一种是等级打分。在对不同专家的数据进行处理时,如果组织者对专家情况较为了解,可以根据专家对评价对象的了解情况对不同专家的数据人工确定不同权重;也可以在发送问卷的同时发送专家调查表,根据返回的信息确定权重;也可以对所有专家采取相同权重。调查问卷回收后常常需要用统计方法对专家的打分结果进行处理。一般来说,用来总结和描述专家意见的常用统计量有秩和、均值、众数、中位数、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等。
(三)德尔菲法的适用范围。由于德尔菲法具有集思广益,发挥专家优点,使专家既可吸取其他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正,又不受权威影响,结果宜合理。同时,德尔菲法的主要缺点是过程比较复杂,征询意见的时间较长。因此,德尔菲法更适合周期较长的大型评价项目的咨询,而很难满足一些评价周期较短、需要较快得出判断结论的科研评价活动的要求。
三、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方法是指利用出版物、专利、引文等科技绩效指标进行科研评价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论文、著作、学术报告、引文、课题、专利等。其中,论文和引文是较为常用的计量指标,这两项指标易于统计和核实,因而受到了研究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普遍青睐。论文和引文指标分析的常用数据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数据库与科学评论索引(ISR)。SCI主要针对基础科学;SSCI主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期刊和论文;ISTP主要针对的是国际会议论文。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的工程引文索引(EI)数据库,主要针对的是机械、制造、土木、冶金、材料等工程技术领域。ISR主要针对的是综述评论方面的论文。
我国国内论文和引文的常用统计源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等。
在科研绩效评价中,对文献计量指标的量化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常用计量指标有:1、引文量:指引用文献所拥有的被引文献的数量。它是研究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和广度的重要参量;2、被引频次:指特定文献或者某评价对象(可以是科研人员、学术期刊、研究机构甚至特定地区和国家)所生产的文献在某一时间段的被引次数;3、即年指标:是指文章发表当年期刊的平均被引用数。它是衡量一种期刊被其他期刊引用速度的指标;4、影响因子:是一种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5、学科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与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类似,不同的是,影响因子是测度某一给定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而学科影响因子则是测度某刊中论文被某一学科的核心期刊所引用的平均次数。
虽然文献计量指标的确可以用于科研评价的各个层次,但在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评价中,对文献计量指标的使用方式应该是有严格区分的。具体说来,在国家、地区科研状况评估等宏观评价活动中,文献计量指标和方法可以作为主要的评价手段,并辅之以专家的定性分析;在诸如科研人员评价等微观评价中,文献计量指标和方法则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应该以同行评议为主。
四、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又称系统评价法,是将评价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对该对象的属性的多个指标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该评价对象的整体结果。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由于评价对象的复杂性,层面的多样性,单一的指标很难体现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因此综合评价法更有其优势。
(一)层次分析法。它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应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各因素(包括指标和方案)的相对重要性,然后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排序。层次分析法简便、灵活而又实用,是一种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为复杂评价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简洁实用的建模方法。
(二)模糊评价法。它是通过建立隶属函数、模糊关系矩阵,可以较好地解决系统评价中由于对象概念本身不够清晰引起的模糊性问题(如事物类属间的不清晰性,评价专家认识上的模糊性等),是对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进行系统评价的有力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根据多个因素对被评价对象本身存在的性态或类属上的亦此亦彼性,从数量上对其所属程度给予刻画和描述。该方法适用于样本数据中含大量模糊指标的现象的评价,不足之处是评价过程本身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评价信息重复问题。
(三)主成分分析法。它是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及线性代数的知识,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新指标代替原来为数较多的彼此有一定相关关系的指标。同时又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量。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克服了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定性方法因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夸大或降低某些指标的作用的弊端;消除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减少指标选择的工作量;采用信息量权数,有助于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现实关系。但由于同一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样本集合中的均值和离散程度不同,所以这种方法综合评价结果不稳定。
(四)数据包络分析法。它是一种进行多目标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DEA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对评价对象做出评价,它能充分考虑对于决策单元本身最优的投入产出方案,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适用于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在处理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评价方面具有绝对优势。DEA方法并不直接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应用DEA方法建立模型前无须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蕾.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方法研究与开发.南京理工大学,2010.
关键词:科研项目;排序;有序投票模型;均衡评价
一、 引言
科研工作的非功利性、公益性、结果不可预知性等特征决定了国家投资是科研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其中,各类科研项目是国家投资科研事业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近几年我国在科学研究上的投入大幅增加,为科研工作者创造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同时,由于立项评审等环节的漏洞,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经费浪费。科技项目评审是否客观、公正、合理,直接关系到科研经费是否得到优化配置,进而关系到科研资源的合理利用、科研人才的工作热情、科研计划的成功与否。因此,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科研项目评审意义重大,对其开展研究具有必要性。
一般而言,科研项目评审就是将候选的科研项目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排序,依据综合得分对候选项目进行优胜劣汰,同行专家的评审意见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科研项目评审中,专家的意见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分数、等级与排序。分数评价的优点是结果容易处理,缺点是评分困难极大,专家很难用具体分数来描述不同候选项目之间的区别。等级评价适合于多个项目评审;预设的等级往往有限,导致一些项目划分至相同的等级,区分度不高,是此类评价方式的不足之处。排序评价适合于少量项目的评价,不需要为每个项目提供具体的分数,又能够保证较好的区分度,故在有限项目评价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运用分数表达评审意见时,综合加权法、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等是最为常用的求解候选项目总得分的方法;如果专家使用等级来表达评审意见,较常用的意见集结方法是模糊评价方法;若专家使用排序来表达评审意见,则有序投票模型是处理此类问题的经典方法。本文仅考虑专家采取排序方式进行项目评审,指出传统有序投票模型的若干缺陷,并提出基于均衡评价模式的有序投票模型,以促进项目评审的改善。
二、 有序投票模型(Ranked Voting Model,RVM)
假设有多个专家对n个候选项目进行排序,以选出t个项目予以支持,每个专家有偏好顺序的列出t个最佳候选项目,这里n>t。yij是第i个项目被排在第j位的总次数,j=1意味着排在首位。Cook等人提出如下有序投票模型(Ranked Voting Model,RVM),以得到每一个候选项目的总得分。特别地,对于第p个项目,其得分为如下RVM模型的最优目标值:
约束(2)意味着:不仅仅位次越高所对应的权重应越大,且相邻位次之间权重的区别,位次越高,区别应越大。例如,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差别,应大于第二名与第三名的差别。显然,约束(2)更为合理。
本文给出一个实例来演示各种评价方法:有10个候选科研项目,需从中选出4个科研项目予以资助,5位专家的意见作为参考。每个专家仅仅有偏好的列出4个项目,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各位次对应的权重大小,以计算每个项目的得分。 因此,本文如下部分提出基于均衡有序投票模型(Balanced Ranked Voting Model,BRVM),采用两种策略获得各个候选项目在均衡评价模式下的得分。
三、 均衡有序投票模型(BRVM)
1. 基于基准面的均衡有序投票模型。式(1)所示的RVM模型是一种非均衡评价模式。为此,本文首先提出如下模型,考虑在最劣权重体系下各个项目的最小可能得分,参照的基准面由性能最劣的项目组成:
并参照式(5)的方式对有关数据进行微调。
健康网讯:
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对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去验证和探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于中医和统计工作者共同研究,协作解决。而问题最多的就是科研设计中的弊端。因而,笔者就此剖析如下。
1 统计学设计不完善
在中医科研过程中,有时会见到这样的情况,研究人员面对辛辛苦苦搜集到的一堆数据却叹息:怎样将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出哪些结论?之所以有这些困惑,就是因为缺少合理的统计学设计。就科研程序来说,在确定了题目后就要进行科研设计,而完善的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两部分。专业设计是从专业角度科学地安排科研,考虑处理因素的来源和施加方法,选择受试对象,确定效应的指标和影响因素,设计记录表格等,其设计水平能反映科研结果有用性和创造性的大小,科研人员一般是不是会忽略的。统计学设计应考虑设立何种对照?选择多少受试对象?怎样做到随机化分组?计划搜集哪些资料?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保证专业设计的合理性和科研结果的可信性。严格地说,没有统计学设计,搜集的资料就失去了统计分析的意义,这一步工作做的如何,对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消耗较少的人力和物力,获得较多的有用资料以及科研成果的鉴定和推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周密地计划以上问题是科研的良好开端,可以有效地避免搜集资料时的盲目性和分析资料时的困惑感。每一位中医科研工作者切记:统计学设计是科研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处理因素的确定
单一处理因素是科研要验证的,施加给受试对象的因素,是科研工作者最重视的要素。就中医科研来说,人们习惯于对单一处理因素的定性研究,如“某中药对某病的疗效观察”,“某疗法治疗某病的对比分析”等等,结论只局限于“此中药对此病有无疗效”,“此疗法治疗此病的效果优劣”。为了提高科研的层次和效率,可同时进行“几种药物(或中药的不同配伍)治疗某病的疗效观察”的多因素研究或“某种中药的不同剂量对某病的治疗效果”的定量研究。这种设计的对照仍只一个,实验组根据处理因素的多少和剂量水平分成几个组。其结果不只局限于此药对此病有无疗效,还可得出几种药物的疗效顺序或某药的剂量多少疗效高而副作用又不致于对受试对象造成危害的结论。同时,处理因素的范围还可以扩展到对不同人群的保健措施,对不同疾病的中药预防,以及中药的有效成分筛选,中药方剂的交互作用,剂型、提取方法和给药途径的选择等。
3 受试对象的选择偏颇
中医科研常用的受试对象是动物和病人。在动物实验中,为了减少经费开支,研究者愿意选择价格较低的小白鼠和大白鼠,但这时要考虑动物的生理解剖特点是否适于做此种。如大白鼠只在喉部有气管腺,故不宜做支气管炎模型或祛痰平喘药实验。若做肿瘤的研究课题,必须了解哪种动物什么肿瘤发生率多?有无自发性肿瘤?另外,考虑到动物的种系差异,有时应重复做几种动物,以保证由动物实验类推到人的安全性。在临床试验中,除了受试对象的诊断应采用客观、定量、统一的标准外,还应注意病人的代表性问题。由于时空的限制,研究者容易选择近期收治的某病患者做为受试对象,这样的受试对象往往在病情、年龄、经济等方面与发病人群不一致,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疗效。以此来推断对此病的疗程和疗效也就会带来偏差。例如,因高血压病住院的病人病情往往较重,而且常有并发症,若以这些病人做受试对象,验证某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就会降低这种中药的效果,这时可将受试对象分成 、 、 期高血压病3个组,分别验证对各期高血压病的疗效。如果比较中药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对胆结石的疗效,在疗法选择中,往往对慢性轻症患者采用中药疗法,而急性重症患者施行手术疗法,以此来推断中药疗法对胆结石的疗效就会使之人为地偏多。因此,合理地选择受试对象,才能得出正确的科研结论。
4 主观、定性的指标多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而产生的反应,是以具体的指标来表示的。因此,指标的选定也是科研的一个要素。中医的望闻问切是靠患者的回答和医生的主观判断来诊病的,因此,科研中也经常采用一些主观性指标,如头痛、失眠、头晕、舌质、脉象等等。统计分析时,这些指标并非不能用,但由于其易受心理状态、暗示程度和感官误差的影响,波动比较大,在科研中应尽量少用。对于阅读X光片和CT片,也带有一定的偏性,可采用多人、分别阅读,以减少片面性和权威的影响,而对于治疗结果的判定,多数人习惯用定性的(如有效和无效)和半定量(如尿蛋白-、±、+、 、 、 )的指标,这样的指标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容易带来主观和测量误差而且所需受试对象较多。若采用定量指标,不仅可减少受试对象数,而且能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对治愈率高的急性病可用治愈天数,降温时间等做指标;其它疾病可选用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的化验或测量指标。如中药对肝炎的疗效用转氨酶含量等肝功化验指标,中药对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用血小板量等指标。对肾炎的疗效用24小时尿蛋白总量等指标。
5 对照设立的不合理
为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要根据研究目的选用合适的对照形式。空白对照是在不给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观察反应自发变化的规律。在实验室化验、动物实验和判断预防措施效果时常用,而对患者不给予任何治疗措施则有背于人道主义的原则,所以在临床试验中一般是不用的。实验对照指的是采用与实验组相同操作条件的对照,以排除化验中的溶液、治疗中的手术和针刺等对结果的影响。如有人发现针刺人中穴可改善休克状态,要验证此结论,应设立针刺非穴位或其它穴位的实验对照。标准对照是以公认的有效的药物或疗法做为对照,在药物和临床试验中常用。如要研究某中药汤剂的利尿效果,可选用利尿的西药做标准对照,并以尿量做为效应指标。但这时应注意,单纯饮水也有增加尿量的作用,中药汤剂里中药成份和所含的一定量的水分均可能有利尿作用。因此,服西药的标准对照组,应同时饮用与中药汤剂同等量的水才具有可比性。历史对照实际上是在本课题中设对照,将所得结果与既往资料比较。这时要考虑随着时间的变动,受试对象的选择及影响效应的因素有无变化,一般限于对临床上的罕见病和疑难病的疗效观察。选择时应慎重。另外,针对某一个课题,有时需同时设立两个以上的对照。如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某病时中药与西药的联合效果,除了以中西药联合用药做为实验组,还应设立单纯中药和单纯西药两个对照组为宜。
6 确定的重复数不恰当
由于生物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处理因素施加于不同的受试对象会发生不同的效应。若受试对象太少,效应的稳定性差,做统计推断的可靠性当然就差;而受试对象太多,则科研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使搜集的资料比较粗糙,带来大的测量误差。因此,确定一个合适的受试对象数至关重要。那么,重复数(n)的多少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概括地说,采用计量指标所需n小于计数指标;确定的显著性水准高(0.01高于0.05)所需n大;把握度高要求n大;单测检验比双侧检验节省n;两个样本率或两个样本均数相差大,标准差小所需n就小。具体到某一课题,根据不同的设计类型和以上数据,应该由计算和查表求得n的多少。
7 分组的随机性较差
在确定了受试对象的数量以后,需将其分别实验组和对照组。这时有两个问题需解决,其一是各组分配多少受试对象。在以往的中医科研资料中,相当多的人习惯于将实验组分配较多的受试对象,认为以此能提高实验效率。其实不然,统计学家已经证实,当总的受试对象数固定时,各组的受试对象数相等,实验效率最高。其二是如何在分组时做到随机化,这里的随机化就是使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各组中。为创造这种“同等的机会”,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受试对象编号,然后以抽签决定组别。而最好的方法则是利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来分组,避免以受试对象的自愿选择和科研人员的主观意愿去分组。
8 科研设计类型不佳
就某一课题,到底选择何种设计类型要根据研究目的、实验组数和受试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两组的实验,如果处理因素施加前后其它影响效应的因素无变化,可选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如门诊高血压病人中药治疗前后血压值的变化,致肿瘤的大白鼠中药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改变等。而对住院前后效应指标的变化可能受到增加了休息时间、注意了膳食调配和有规律的生活的影响,这时应设立一个平行的标准对照组,就应选完全随机设计了。但若受试对象能根据病情、年龄、性别等一一配对,就不用异体配对设计。对于三组及多组的实验,可用完全随机设计。但若受试对象中影响效应的因素不整齐,如动物的体重相差多,患者的病情差别大,则将体重相近,病情相同的受试对象分成一个个区组,然后按随机区组设计。但若受试对象较少,处理因素施加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大,而各处理因素之间又无交互作用时,也可选用拉丁方设计。如果分析中药方剂中各成份作用大小,有无交互作用并确定最佳配比时可试用正交设计。对于受试对象比较少,只观察单个处理因素的研究,如比较贵重的动物实验,陆续入院的某病病人的临床试验等,则可采用边观察、边分析的序贯试验设计。因此,全面地了解常用实验类型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对于正确选择设计方案,有效地利用资金,合理安排实验有重要意义。中医科研设计是在科研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药研究的具体情况而产生的。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在实验中不断摸索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使中医科研设计在中医药研究中完善和发展,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树勤.卫生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1.1主要研究方法得到继承和普及,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由表1可知,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数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我国足球科研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和观察法[3],使用频率分别为文献法75.3%、统计法51.4%、调查法46.2%、观察法28.3%,远远超过相同期刊19992006年间的统计结果(文献法24.7%、数学方法36.2%、调查法24.5%、观察法23.1%)[4],说明在论文的研究中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得到了继承和普及.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体育科学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是科学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5],由此可见,我国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得到了提高.
1.2不同研究领域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足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和实际管理工作以及足球运动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自然离不开对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调查.因此,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研究论文运用频次最高的就是调查法(表1),说明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多途径、多视角地研究该领域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该领域论文研究方法运用频数较高的还有统计法、观察法、逻辑法等.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文献法也是该领域论文研究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由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准确地用数量这一客观证据来描述和分析足球比赛的特征和规律,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大量运用了推断和多元统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比赛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人体科学应用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统计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说明其研究方法运用秉承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传统,即/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统计数据为依据0[6].由于是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方法在足球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有时需要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或有关专家进行调查,调查法也是该领域研究使用频数较高的方法之一.
人文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逻辑法等,其方法运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烙印.研究的实证资料主要通过调查方法来收集,研究的理论资料主要通过文献法来收集.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如足球文化、球迷现象、道德伦理、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足球运动与社会体育关系研究等,主要通过具体的逻辑方法,如比较与类比、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辩证地揭示足球社会现象,探索足球社会发展规律.任何具体研究方法都有其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要求[5],由表1可知,除文献法在各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中都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外,随着我国足球科学的发展,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研究内容不断明晰,科研人员能按照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内容等实际需要而灵活运用[7],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和人文社会学这2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常用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和统计法,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具体研究领域,也反映出方法的独特性,如足球教学、运动训练问题的研究方法与足球运动市场经济、俱乐部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区别;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同时,其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法,实验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
1.3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马樟生等的研究提出/足球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0[8],为了了解论文科研方法综合运用的状况,对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2可知,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数量统计结果相比较于李仪的研究结果(1种方法占74.10%、2种方法占21.26%、3种及以上方法占4.64%)[9],运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减少,运用3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增加(占58.8%),并且远远超过运用单一或2种研究方法的论文,足球论文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当代的足球科学研究正向高度综合性发展[10],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发挥研究的综合作用,以增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此外,随着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科学方法明显增多[5],为足球科学综合运用研究方法创造了方法学条件.
1.4重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11],如果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使用,不仅能克服单一运用某种方法带来的缺陷,而且,必然在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出更为全面的优势.调查发现,四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在逻辑思辨的基础上,较好地结合了统计方法(足球教学训练研究为66篇,占48.2%、比赛分析研究为55篇,占74.3%、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为27篇,占64.3%、人文社会学研究为48篇,占37.5%),利用统计方法对大量调查、观察、实验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精确地描述了研究结果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对问题做出了客观的阐释和理解,提升了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1.5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统计发现,有196篇,占51.4%的论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研究人员大量运用了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复杂的推断性统计方法,远远超出了/大部分论文所运用的数学方法还停留在百分比、平均数的水平0[4],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如论文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复杂的、多变量的研究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了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提升了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
1.6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统计发现,除比赛分析论文外,其他三个研究领域的足球论文大量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调查法(表3),特别是对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问卷调查法由于具有实证性质,有助于获得定量化事实材料,能帮助我们收集系统的数量化资料、经验理论假设[12],体现了足球科学注重采取定量的手段,依据客观的验证来分析和研究具体足球问题的研究特征.此外,人体科学应用研究有38.1%的16篇足球论文运用了可靠性、科学性。较强,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具有实证性质的实验法.由此可见,足球论文的研究中重视/借助于调查、实验等实证方法,获得更多的支撑论据,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有理有据,得出可靠的结论0[11],说明足球论文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测量与客观分析,强调客观事实,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
1.7参考的文献资料类型全面由表4可知,论文的参考文献种类较全面,涉及图书、期刊、论文集、学位论文、标准、报纸、汇编、报告、电子文献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该类型文件只做一种统计)等10种类型的参考文献,这表明论文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参考文献的分布正在逐步扩散.期刊、图书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足球科研人员主要和习惯参阅的文献类型,参阅频数排在前两位;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文献,由于其知识覆盖面广,时效高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得更加快捷、轻松,正日益受到我国足球科研人员的关注,参阅频数排在第三位,将来有可能成为我国足球科研的主要参考文献类型.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参阅频数也较高,说明我国足球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科研水平正在提高,最能代表其科研水平的学位论文正日益受到我国足球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虽然参阅频数不高,但它们正日益丰富、充实着我国足球科学的文献资料库,使我国足球科研的文献资料更加全面.
1.8资料收集、加工手段日趋科学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供足球科学研究使用的先进科学技术日益增加,这些技术的运用为足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条件与应用保障,促进了足球科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发展.调查发现,大部分足球科研人员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和各种机构或专业网站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实现了文献资料的计算机检索,文献资料收集手段日益现代化,从而保证了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时效性.此外,科研人员大部分都能利用各种统计软件如SPSS、Excel对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部分科研人员还把Poiar遥测心率手表、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型身体机能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GC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和SIMIOmotion7.3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等现代科学的高新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研究项目中,从而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科学化水平.由此可见,我国足球科研人员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正在逐步加强,研究资料收集、加工手段日趋科学化.
2结论
关键词:化学教育研究方法
随着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即研究者”、“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同的理论和努力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意义重大,化学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教育科研略谈拙见,以供参考。
一、化学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化学教育科研是从客观存在的化学教育事实和现象出发,以推动化学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的改善和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科学行动研究活动。研究过程包括选定课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五个部分。
1.选定课题
课题的选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首发环节,它决定研究的价值、意义,影响研究的效果。
选题要注意课题的创新性,可行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选题内容一般来自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化学课程与教材的研究;化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化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研究;化学教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化学课外活动的研究;现代化学教学手段的研究等。
2.制定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工作的统筹性规划,制定研究方案就是提出对研究活动的可操作性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阅,了解前人对该课题作过哪些研究,有那些科学理论根据;研究者将在何时、何地、运用何方法进行研究活动。查文献时最好普查文献索引或目录,可查《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哲学版的文化教育类G部分(上海图书馆主办),或查《中学化学教育》(双月刊)复印报刊资料(人民大学主办)等。
3.实施方案
这是研究工作的主体落实阶段。研究者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其它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的实践活动,从中搜集有关问题和资料。在搜集资料过程中,要不断记录研究中需要运用的资料以及自己对具体资料的分析意见和结果;要对资料分类和系统化以便于资料的系统保存和调用;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加以核对、考证,淘汰一些不必要和不真实的资料。对一些零乱的数据资料可以进行统计加工,使资料内含的规律能一目了然。
4.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搜集来的大量资料只是一些具体的研究事实或数据,须经过自己思考和集体讨论,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从而发掘有关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分析的方法有逻辑分析和统计分析两种。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根据研究的具体内容,以某一分析为主,或者两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当分析、综合、概括出研究结论后,还需要到变化的实践中加以检验。
5.撰写论文
教学研究的结果要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其目的一是总结,二是交流和推广。
二、化学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是指在化学教学中,为达到研究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的总和。常用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四种。在研究中往往采用起主导作用的某一种方法,又配合运用其它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运用文献史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它适用于研究以往的化学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通过研究历史资料来认识化学教学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上化学教学经验的精华,总结教训,探讨化学教材、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原则和规律,以指导当前的化学教学实践。
文献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一是文献检索,二是文献收集,三是文献鉴别,四是文献的研究与运用。
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尽可能搜集第一手材料;既要搜集正面材料,又要搜集反面材料;要善于辨证分析史料的价值,选择能反映本质规律的材料。
2.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教育教学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教学、学习和实验等外部表现,搜集化学教学的感性材料,探求化学教学规律或经验教训的一种方法。
观察的方式有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两种。定量观察常通过填写观察量表来进行。设计观察量表最主要的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观察项目,再将项目分解成可以观察的目标行为。定性观察只需尽可能详细地对观察对象的表现做原原本本的记录,不追求量的确定。
观察的要求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观察前要阅读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验总结等文献资料;观察者要作实事求是的、全面的、详细的记录;观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
3.实验法
实验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目的,适当控制或模拟客观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探讨其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在化学教学研究中,这种方法应用是较多的。
一般有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之分。实验室实验较多应用于摸索某些实验的最优方案或化学反应机理等。现场实验一般用来检验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手段等。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是:首先是提出问题、订立计划;然后进行实验,再从理论上加以探讨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其基本要求是:实验必须周密设计,系统进行,精确测量,反复进行;广泛参考、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新理论,采用新方法。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访问、问卷、座谈、测验等方式,有计划地收集化学教学工作某一方面的资料,并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化学教学的某些规律的方法。它常与实验法、观察法配合应用,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可以用它去研究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大,时间较长的化学教学现象。
调查的一般步骤为:一确定调查课题,制定调查计划。二搜集材料,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可以综合运用实地考察、开调查会、问卷或测验等调查手段。必要时要设计调查表格,问卷过程中设计的调查表,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用“√”或“×”进行选择。三整理材料,将原始材料的可靠性和统一性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处理。四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目的明确、选样方法科学、收集手段多样、统计方法合理。
三、化学教育研究论文的撰写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其基本组成包括:
1.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题目要求醒目、新颖、具有科学性。作者及单位需如实填写。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字数一般控制在3~5个以内。摘要需用最简洁、精练的词语表达出论文研究的问题、方法、意义等,字数一般不超过论文总字数的5%。
2.绪论
绪论要求简明扼要,有吸引力。主要用以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3.本论
本论是全文的精髓,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论述充分,论证有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要说明研究的过程、方法、样本和所使用的测量方法。用调查法或实验法研究的课题,要列出和研究密切有关的数据、表格和图表等等。
4.结论
主要论述研究结论,特别说明有创见的论点。
5.参考文献
一般论文习惯于把参考文献列在最后,有时把引用的文句在脚注中表明出处。参考文献的著录有相应的国家标准,一般格式如下。
图书著作:主要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期刊杂志:作者.刊名,卷或年(期).起始页码。
报纸文献:作者.论文题目.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网络文献:网址.题名,下载年.月.日。
化学教育科研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玄虚过程。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因此,作为21世纪的化学教师应当将化学教育科研作为一项迫切的、长期的、重要的、艰巨的任务,认真学习,不断掌握、探索化学教育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升自己的化学教育科研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25~350。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研工作的最后阶段,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医学研究的最新结果。因此,撰写医学论文要把握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选题方法及一般体裁,从而达到主题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1 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1.1 创新性 医学论文的创新性是指文章要有新意,要发展医学成就,破解医学问题。医学论文有无创新,选题是关键。选题创新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灵魂,是衡量医学论文价值的重要标准。可体现在:①理论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见解,既要反映作者在某些理论方面的独创见解,又要提出这些见解的依据;②应用方面的选题应有创新技术等,也就是要写出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关键,或揭示原有技术移植到新的医学领域中的效果;③创新性还包括研究方法方面的改进或突破。
1.2 可行性 所谓选题的可行性,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作者的综合条件和可以胜任及如期完成医学论文写作的把握程度。选题切忌好高鹜远,脱离实际,但也不应过低,影响主客观的正常发挥,降低了医学论文的水平。影响选题的可行性因素有:①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知识素质结构、研究能力、技术水平及特长和兴趣等;②客观条件,包括经费、资料、时间、设备等。
1.3 实用性 撰写医学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及应用。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够指导科研、指导临床、造福人类的主题,因此,选题的实用性尤为重要。
1.4 科学性 医学论文是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客观反映,其写作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取材客观真实、主题揭示本质、科研设计合理、论证科学严谨、表达逻辑性强、经过实践检验。所以,严格遵守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医学论文写作的生命。
1.5 前瞻性 要选择有研究价值及发展前途的主题,应积极开发研究新领域、新学科和新理论。
2 选题的基本方法
2.1 根据课题研究的结论来确定主题 这是常用的方法,可分为:①以科研的结论或部分结论作为医学论文的主题;②科研结果与开题时预测不一致,待查出原因后,再寻找主题;③科研达不到预期结果,可总结经验,从反面挖掘主题。
1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主体
从项目过程来看,高校科研项目科研分为申报立项、执行控制和结题验收三个阶段,知识转移随着科研活动的推进而发生。在这过程中,知识转移的主体分为两种:其一为知识的拥有者,可称之为知识提供方;其二为知识的接收利用者,称之为知识接收方。依据团队构架和项目流程,在高校科研团队中知识转移的主体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个人。不管是项目主持人、还是主要参加人或是一般参加人,都可以是知识转移的主体。
第二,小组。近年来高校科研项目来源渠道逐渐拓宽,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则根据研究内容或因跨组织、跨领域现象的出现把项目团队划分为各小组。这些小组则为另一层级的知识转移主体。
第三,将整个科研团队视为知识转移的主体。即在科研活动中表现为结题验收时,对外输出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视为整个科研团队综合实力的表现。
第四,项目的验收方或研究成果的利用者。目前科研项目由单一的纵向基金管理部门资助向多部门多层次横纵交叉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项目的验收方和利用者不再是单一的资金管理部门,它可以是各企业方、咨询方。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个人、小组、团队、项目验收方或者成果利用者均可以是知识的提供方也可以是知识的接收方,知识转移活动频繁地在这四类主体之间发生。
2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原因
从知识转移活动本质来看,高校科研团队发生知识转移的原因有二:其一为知识转移主体双方存在知识势差;其二为接收知识的一方承认另一方的知识价值。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一)存在知识势差
在知识转移研究领域里,在知识转移研究领域里,知识势差是指在同一时点,对于同一个参照系而言,两个个体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势能的差量。其中,所有物质都有由高流向低的倾向性。
在高校科研团队里,根据科研人员研究领域专长和研究能力,逐渐形成层级式的团队人员架构,产生项目主持人、主要参加人和一般参加人的角色区分。团队人员的知识势能层级分布与人员架构层级大致相似,项目主持人最高,一般参加人相对较低。但存在一种特殊情况,专家顾问在总体知识势能上低于项目主持人,甚至低于个别一般参加人,但是知识的转移方向却是由专家顾问流向其他人。这是因为每个主体各自掌握的知识具有特殊性导致知识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各自势能的方向性不一致。例如,专家顾问与项目支持人相比,由于专家在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导致专家的知识结构和数量低于项目主持人,从而整体知识势能较低。但专家在特定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要素层次上具有高势能。这样的情况导致在该层次上专家顾问的知识势能高于项目主持人,因此知识则由专家向项目支持人转移。由此可见,不仅在整体势能上有高低之分,在不同要素层级上也存在知识势差,即在这过程中既可以发生整体的单向转移,在要素层次上也会发生反方向的转移。
(二)价值认可
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价值认可是发生知识转移的必要因素,即知识的利用方要认可另一方面所提供的知识的价值。在高校科研团队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小组团队,所拥有的知识及掌握程度各有不同,知识势差普遍存在,因此知识转移双方对知识的价值是否认可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是否成功转移。
3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内容
随着科研活动的开展,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不断积累。根据性质和功能定位,可做如下划分:一方面,根据Polyani提出的分类方法,从显性-隐性维度对管理咨询公司内部的知识进行划分;另一方面,根据该项知识在科研团队中的功能和应用层级,从核心知识-日常管理知识维度进行划分。具体如表1所示:
4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工具
针对不同的知识,高校科研团队运用不同的转移工具。一般来说,编码化的策略有利于管理咨询企业显性知识的转移,而人际沟通的策略则有利于内隐程度较高的隐性知识的转移。结合高校科研团队知识的可编码化程度,可从编码化策略应用程度和人际沟通策略应用程度两个维度,把知识转移工具划分成三种类型。
(一)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
编码化工具主要以文本化和编码化为基本策略,即将知识系统地加以编码处理以文本形式输出。在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主要用于申报书、中期报告、典型案例等这些显性知识的转移,常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小知识库和电子邮件。其中,电子邮件是高校科研团队使用得较多的转移工具。它可以实现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项目验收人之间的远程和即时交流,交流的内容以文本形式呈现并保存下来可供后续反复查看阅览,整个过程操作便捷。
(二)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
隐形知识内隐在科研人员的脑中和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中,很难通过编码化的方式进行输入输出,更多的是依赖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实现知识转移。常用的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包括研讨会、实地调研观察和聘请专家顾问。
(三)编码化-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
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和人际沟通型知识转移工具之间并不是独立分割的关系。一方面,科研人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频繁的交流可以对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形成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编码化知识转移工具可以给内隐程度高的知识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例如文书材料虽然仅能反映出显性知识,但从它的来源处可以寻求到该知识的拥有者,借此可以找到背后隐性知识的来源。
在高校科研团队中,以例为鉴是常用的编码化-人际沟通型工具。在向他人叙述之前的研究例子时,讲述者会将一些理论模型和方法论融入其中,知识的接收者则在具体的例子中逐渐体会和领悟到这些方法模型。由于研究例子来源于知识提供者本身丰富的研究经历,因此与其他隐性知识转移的方式相比,它会更具象而被容易了解,因此给知识接收者更容易掌握,以便运用到日后的研究中。
5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本体层面
在知识本体层面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内隐性、复杂性和专用性三个方面:第一,内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影响最大的是隐性知识的转移,它不易于借由规范化的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和传达,而存在于内隐于人员的脑中和行为习惯中。而隐性知识往往是最重要的知识,是解决研究问题的关键。因此,研究人员要善用各项沟通工具的搭配使用,减弱内隐性带来的解码和编码的难度。第二,复杂性。解决某项研究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不仅仅是某一项单一的知识,而是需要多领域知识的贡献。研究问题越深,项目规模越庞大,所需要的知识就越复杂,但这些知识很难在某一个研究人员身上得以全部体现和掌握,因此需要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传授和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共同攻克某个研究难题。第三,专用性。知识的专用性指的是这些知识用于特定的环境和实践中,难以迁移到别的领域进行运用。在高校科研项目里,这些专用性知识更多的是针对研究对象和项目验收方而言。正是由于这些专用性知识的存在才使得研究存在必要性,并构成这只研究团队区别于其他的团队的优势。
(二)知识主体层面
在知识主体层面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主体的转移能力、转移意愿、吸收能力和接受意愿四个方面。
第一,转移能力。转移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人员所拥有的该项知识的价值独特性,知识价值越独特则吸引力越大。其中,知识的价值体现在:该知识是否不可复制以及是否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其二该研究人员清晰表达、编码和传达该项知识的能力。
第二,转移意愿。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积累主要来源于各研究人员和小组的贡献与分享,他们的转移意愿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输出。
第三,吸收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科研团队自身和研究人员本身已有的知识与新流入知识的关联程度;二是转移双方的相似相容性。例如两位研究人员知识结构相似,另一方对这些新流入的知识就较为熟悉,那么知识的转移障碍就越低。
第四,接受意愿。研究活动本身就是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过程,科研人员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不断的扩充知识储备。在这样的背景下,科研团队自和研究人员自身对知识的接受意愿都普遍较高。相比起来,项目的验收方意愿相对较弱。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渠道拓宽,最终成果利用方的身份越来越复杂。这些利用方在利用研究成果同时往往会引起自身的变革,出于对未来变化的怀疑和对变革的抵制通常会导致他们隐瞒部分信息,或只接受部分新知识的流入,最终导致研究成果欠佳。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2、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3、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