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消费建议

大学生消费建议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2 09:32: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消费建议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学生消费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14-02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由大一至大四按1∶1∶1∶1的比例进行分配,一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94人,女生106人,平均年龄21.24岁,问卷共设有60个题目,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收支情况、理财观念等多方面。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90份。本次调查的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必要的学习开支外,应以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为主,尤其是伙食费支出应占主体。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通信、娱乐消费却占了很大比重,有女生甚至为了漂亮而节衣缩食去买化妆品、做美容、买衣服,缩减伙食费用,增加购物方面的支出。这种消费结构对处于求知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合理的,极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财商欠缺,存在“消费误区”。被调查者中,仅有28%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而47%的学生对个人理财知识“不太了解”,有10%的学生“消费从不做计划”,有7%的学生认为“理财跟我没关系”,而经常透支的学生却占11%,偶尔透支的占比为55%。这一方面容易导致消费支出无形中扩大,造成“月光族”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会在消费中养成随心所欲、大手大脚花钱的消费习惯。同时,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多凭兴趣爱好,或随波逐流,或过分追求时尚。凡此种种,无不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都是随意性的,毫无计划可言。究其原因,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大多不会科学理财,培养大学生的财商,让大学生学会科学理财,是解决大学生“消费误区”问题的迫切需要。

3.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进交往的功能,人情消费作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本应“点到为止”,可人情消费却逐渐演变成了畸形的人情债,使得一些学生陷入了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消费误区,参加老乡会、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当上学生干部、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且请客的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以致有学生得到的奖学金还不够请客。这种人情包袱,给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谓苦不堪言。

4.盲目攀比,过度追求形象消费。当代大学生特别注重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选择和消费产品时力求体现自我、彰显个性,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惟恐落后于潮流,这在一定程度内也无可厚非。可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衣服,常常缩减生活费开支,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获取额外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

5.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节俭意识不够,浪费严重。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有些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浪费严重,学校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堆满了被学生扔掉的馒头、米饭和剩菜,有些菜只吃了几口就被扔掉。另外,随手乱扔垃圾和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如电池、塑料饭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还污染环境。调查发现,43%的学生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8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消费有时较为奢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浪费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不够。

三、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建议

1.优化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有效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与消费的外部软环境和硬环境。

(1)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学校要大力加强后勤工作管理,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让学生吃得放心、满意,这是解决学生奢侈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学校应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加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使消费环境美观、舒适、安全、便利,满足学生适度的休闲和享乐消费。另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上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使大学生的剩余时间和精力得以积极的消耗,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降低消费,对大学生整个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极有益处。

(2)治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从大学生学习、消费的社会小环境来说,学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清理和整顿,坚决取缔那些违法经营的游戏厅、网吧,关闭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真正成为优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

2.让财商教育走进课堂。在现代社会中,智商、财商和情商并列称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教育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较早,而我国起步较晚。此次调查显示,78%的学生对财商教育“很有兴趣”,而29%的学生月底无余额,11%的学生将余额用来大吃一顿或购物。所以,对大学生开展财商教育尤为必要。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有关消费和理财的课程对非财务相关专业的学生是不开设的。各高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也几乎不涉及理财知识。因此,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财商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理财素质培养功能。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克服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而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在生活中理财。

(2)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在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等渠道,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如成立“校园财商协会”,定期邀请金融专业人士举办财商专题讲座;带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证券交易所,听投资行业专业人员讲解投资理财常识,组织股票模拟投资比赛;建立财商培训专业网站和主页,搭建财商教育的网络平台等活动。

3.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来源依靠家庭,再加上特殊的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在培养他们合理的消费习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支的意识。其次,家长要把自己合理的理财观念和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引导孩子合理开支,及时过问其对钱的使用,教会他们一些理财之道,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家长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培养孩子树立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4.提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保护。绿色消费并非反对消费,它只是反对消费中的浪费,反对攀比和炫耀,提倡一种符合社会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可持续性消费,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提高社会利益;既符合个人利益,又节约社会劳动。满足人们真正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绿色消费的本质所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绿色消费的的实践者和体验着,也是最好的宣传者和倡导者。因此,应在大学校园里加大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注重生态保护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到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焕培.论我国教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经济,2009(3)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经济师,2011(2)

3.王为其.“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教育引导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蔡美萍.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

第2篇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大学生 团购APP

一、引言

团购是一种将认识或不认识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以求得最优价格的购物方式。根据薄利多销的原理,商家可以给出低于零售价格的团购折扣和单独购买得不到的优质服务。随着团购门户网站的成交重心逐渐转移到移动端,团购APP的运用也越来越普及。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经济实力不强,想买到质优价廉又有服务保障的商品,就会选择通过团购APP来进行消费。基于此现状,本文运用统计学的思想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团购APP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和影响进行调查及研究,提出商家如何改进、大学生理智使用团购APP的建议。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大学生,主要来自南大、南财、南农、南中医等高校,其中男生363人,占总人数的45.5%,女生434人,占总人数的54.5%,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其中大一208人,大二323人,大三185人,大四及以上91人,基本符合在校学生情况。

三、团购APP使用基本情况

(一)团购APP的普及度分析

1.团购APP使用类别。在大学生使用的团购APP中,美团占比54%,大众点评占比21%,饿了么占比14%,百度糯米占比9%,其他占比2%。数据显示:美团与大众点评合计占比75%,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市场。在两家合并、注重APP推广的情况下,我们预计大学生这个市场还会不断扩大。

2.团购APP使用频率。每天使用和每周使用几次的大学生分别占比13%、27%,一共为40%,属于使用频率较高人群;而大部分的大学生每月使用几次,占比38%;每年使用几次的占比13%;从未使用过的仅占比9%。可见团购APP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都需要实体店顺应这一潮流进行发展。

(二)大学生获悉团购APP的信息来源分析

44%的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团购APP是通过亲戚朋友推荐,24%是通过搜索引擎网站,品牌外场宣传和店家当面推荐的比例很小。可见大学生在认识和选择使用团购APP时多半会受到身边比较熟悉的人影响,或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使用团购APP,但很少接触到商家进行的推广活动。

(三)大学生消费特征分析

大学生在团购APP上的消费区间为0~59元、50元~100元、100元~200元、200元~500元、500元以上,分别占比21%、39%、25%、13%与2%。其使用团购APP消费的商品由多到少排序为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住宿、生活服务,且在男女中均为如此。综合分析知,大学生每月在团购APP上消费50元~100元的餐饮、休闲娱乐商品的居多。

(四)大学生消费因素研究

经调查发现:男女生的首要使用原因均是价格低廉,再次是商品种类齐全、支付方式快捷、方便寻求未知商店。这表明男女生的选择动机具有相似性,且商家可以根据主要的原因进行改进。

(五)对大学生使用团购APP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的认识度分析

大学生在选择卖家时,主要看消费者评价与商家信誉等级度和承诺条文,这两者分别是32%与28%的比例。有19%的学生主要看优惠程度,看店面与销售额的学生较少。可见,大学生在注意商家的信誉度的同时,会很大程度地考虑消费者的评价和价格的优惠水平。

(五)团购APP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中,同学未使用团购APP的原因主要为需求不大、担心商品安全问题无保障以及对其不了解。而使用团购APP的同学主要认为其售后服务不完善、优惠形式单一、商家分类不够完整、不够清晰以及商家进驻团购APP门槛太低。

(六)团购APP满意度分析

将大学生对于团购APP的满意度分为五水平,分别计分1,2,3,4,5。通过加权平均,我们得到大学生团购APP的平均使用满意度为3.54,即70.8%的满意水平,这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仍有进步空间。

(七)团购APP的大学生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来调查大学生的性别、年级及月生活费这三个特性对于他们团购APP的使用频率的影响程度。为此,本文使用混合水平正交表L16(4**2 2**1),因子分别为A(年级)、B(月生活费)及C(性别),其水平分别为4、4、2,试验次数为16。其响应数据为各试验条件下大学生的使用频率的加权平均值。

经Minitab15软件分析,三因素影响力的排名为年级>性别>月生活费。由此得到年级为大四及大四以上,月生活费水平为1500元以上的女大学生的使用频率最高,是团购APP的主要使用人群。

四、建议

(一)对商家的建议

由于大学生消费者通过亲戚朋友推荐接触到团购APP的比例非常大,而且大学生在注意商家信誉度的同时,会很大程度地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和价格的优惠水平。因此商家需要注重提升商品质量,同时采取给予将商品分享到自己社交圈内的消费者一些额外优惠,或是前期对主动给予好评的顾客分发优惠券的方式达到宣传效果。

(二)对APP平台的建议

提升平台质量,使消费者从中感受到快捷方便经济,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团购APP的使用率。数据显示,无论男女,在他们的消费产品中餐饮是占比最大的一类。由此建议团购APP可增加餐饮类商家的入驻,通过商家来推广自己的APP。

(三)对大学生的建议

通过团购APP便利自己生活的同时,应注意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使用团购APP进行消费时,安全意识不可缺少,特别是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由于女生为团购APP的主要使用人群,且购买商品时更加感性,因此建议女大学生团购时不要因贪图优惠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单位为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庚,等.现代工业统计与质量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高价手机;技术接受模型;心理满足感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手机产业迅速兴起,尤其是近年手机行业跨入智能时代。伴随手机行业愈演愈烈的竞争,其消费群体呈现多元化,其中大学生消费群体已不容小觑。在楼锡锦等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中,有98.9%的学生拥有手机,[1]且前人的调查显示同时拥有多部手机的大学生并不鲜见。时下的“苹果热”“小米热”“三星热”等以年轻人尤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手机时尚潮流甚嚣尘上,有不少大学生成为各大手机品牌的忠实粉丝。在“手机热”中,一部分大学生着眼于能满足基本需求并符合其经济能力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另一部分大学生热衷高价位的高端智能机。然而,后者购买高价手机是理性因素使然还是非理性的结果?本研究据此展开。

二、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李晶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式访谈得出结论,手机依赖大致分为人际依赖、娱乐依赖和信息依赖三个类型,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同时,中国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每年新增大学生400多万名,大学生群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这些年龄20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3]这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市场容量和消费潜力都是不可低估的。

张瑛认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和外观,[4]其并未考虑不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手机购买行为的影响;钱正通过调查武汉三所高校大学生手机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到了人口统计因素对使用行为的影响,并基于用户行为将大学生细分为积极尝试者、适当追随者、墨守成规者;[5]赵富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6]顾镁概述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心理动机(沟通交流、个性时尚、从众心理、攀比炫耀、娱乐享受)、群体需求和消费模式情况,并总结了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产品内部线索、产品外部线索、情境线索及经济文化线索,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研究方向。[7]

还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手机消费提出了建议:张永强通过分析了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力和群体特点,针对大学生手机市场提出了建议。[8]程明明研究了大学生属性(性别、年级、城市或农村、月生活费、有无男女朋友、有无兼职工作、有无兄弟姐妹)及手机外观中相关因素分别对手机月消费额、月短信占手机月消费比例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提出了手机消费的建议。[9]因此,前人的研究较少涉及对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心理因素影响程度作深入、定量的探索,也未据此对相关方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所以本研究基于此展开。

(二)技术接受模型

为了清晰、定量地对大学生购买高价位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引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作为分析工具,这一模型由Davis[10]于1989年提出,用信念――态度――意图――行为因果链关系解释和预测个人接受新信息技术的理论,后又将只起到很弱的协调作用的“态度”这个方面去掉。

技术接受模型提出了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个决定因素。其中,感知有用性指在工作环境下,用于衡量系统有助于提高使用者工作表现的程度,即反映一个人认为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对他工作业绩提高程度。感知易用性则反映一个人认为容易使用一个具体的系统的程度。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共同决定了使用者的态度,又影响了使用者使用系统的意图,最后产生一定的行为。技术接受模型的拓扑结构和变量随研究问题的不同而变化。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模型建立

随着手机的逐步智能化,其功能即应用也逐步升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故手机带给人们的娱乐体验、学习便利和外观设计体现了其感知有用性;而感知易用性,则通过手机运行速度的快慢、画质音质的提升、触屏灵敏度和系统的易用性四个维度衡量,由于大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和年龄段,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消费观念超前但又因经济未独立而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大众消费的排头兵,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11]所以在模型中新增心理满足感维度,通过对从众心理、品牌热衷、追赶潮流、攀比心理和偶像崇拜五方面的测量来探究心理因素与大学生购买高价手机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次研究借鉴技术接受模型,将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看成一个信息系统,接受或使用该信息系统是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心理满足感共同决定的,并且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有一定的影响,故提出大学生购买高价手机的技术接受模型。

(二)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为便于界定研究范围以得到准确结论,在设计问卷时特别规定购买时的价格高于2000元即为高价手机。问卷的问题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从“1”至“5”依次代表“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问卷设计完成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了测试,根据被调查者反馈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完善,最终问卷分为两个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响大学生购买高价位手机因素的调查。为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笔者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随机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500份调查问卷,扣除填写不完整、回答前后矛盾等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15份,问卷有效率为83.00%。

第4篇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本文通过对章丘大学城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出发,分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之处,进而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引导对策

为了客观、全面地探讨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共发放了1300份“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9份(男生41.1%,女生58.9%),有效率为96.8%。其中,有37.7%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城市的学生占15.5%,来自中小城市的学生占23.5%,来自乡镇的学生占23.9%。

一、 章丘大学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情况

数据表明,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他们的父母。有61.6%学生的消费支出完全来源其父母,还有25.1%学生来源父母与课余打工,只有13.4%的学生是靠贷款与勤工俭学。

1、伙食费、学习用品支出

大学城大学生每月伙食费支出集中在300-1000元范围内;其中,每月伙食消费支出在300-500元的占40.1%, 500-1000元的占30.3%。低于300元与高于1000元所占比重均较少,分别仅有14.9%和14.6%。

图1显示,学习用品费用支出方面,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其中用于购买书籍的费用支出最大,占46%;其次是购买文具、购买练习本与纸张、复印与打印费用分别占18%、27%、9%。

2手机、上网与交通费用支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手机费为20-50元的最多,占46.1%, 50-80元的学生所占比重位居第二,为24.9%。在上网支出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每月网费支出超过20元,其中,每月21-40元的学生最多,占43.2%。有47.5%的学生每月网费少于20元。

在交通费用方面,有31.1%的大学生每月交通费用不到20元,每月20-40元的学生占29.4%,40-60元的学生占25.7%,而每月支出超过60元的学生不到14%。

3购买衣着、化妆品费用支出

从学生购买衣服的价格情况看,大学城中大学生购买的衣服以中低档为主。在购买化妆品支出方面,有61.3%的学生每月购买化妆品的支出不超过30元,其中,有26.5%学生每月的费用还不到10元;每月超过30元的学生仅占38.6%。

4外出聚餐、娱乐与旅游支出

很多学生有外出聚餐的习惯,其中,每月外出聚餐支出51-100元的学生最多,占30.2%,其次是支出100-150元的占27.1%,不到50元的学生占26.8%。在娱乐支出方面,大学生每月娱乐支出少于20元的占30.1%;支出在21-40元的最多,占36%;每月超过40元的也占相当比重,为33.9%。

大学生外出旅游现象越来越普遍,每学期旅游支出不到100只元的学生仅占25.1%,超过300元的高达43.8%。这说明,旅游消费已经被很多的大学生接受。

5培训费支出

随着“考研热”、“报考公务员热”与“考证热”等不断升温,考试名目繁多。只有28.3%的学生每学期培训费支出少于200元,有26.7%的学生支出在201元至400元之间,而超过400元的学生高达45%。这说明,为增强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进行高额投资。

二、 大学城消费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城餐饮业问题

有55.4%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数量很多或较多。但是,有8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没有特色,经营饭菜单一,而且还有58%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餐饮店不卫生。

(二)大学城服装店与书店问题

有41%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服装店较少,没有价格适中,质量好,品味高的衣店群。有高达70%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的名牌店很少,许多服装的性价比较低。书店方面,有55.5%的学生认为大学城里书店规模较小,而且书种类很少,特别缺少考研、考证、娱乐与考公务员类方面的书籍;此外,一些学生还反映书店文化气息不够浓厚,影响了学生来书店的积极性。

(三)大学城礼品与化妆店问题

有6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礼品店数量已有相当规模。但是,有高达82%的学生认为,大学城中礼品店所卖产品性价比不理想。主要是档次低,而价格较高。一些学生喜欢在重大节日给朋友或老师送鲜花,但是,大学城缺少价位适中的鲜花店。与礼品店的情况相似,只有56%的学生认为大学城有很多或有一些化妆品店。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城化妆品店出售商品性价比不太满意。所以,他们更愿意从网上购买。

(四)大学城娱乐场所问题

大多数学生对目前大学城娱乐场所的数量不太满意的,认为可供他们游玩的地方环境很乱、很杂。在电影院方面,有高达77.7%学生认为大学城的电影院数量很少,不但场地设置不合理,而且电影院太小,且没有文化氛围。认为大学城缺少健身场所,特别是缺少一个各种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的大型健身、交际、休闲与娱乐中心。

(五)大学城培训机构问题

尽管有66.9%学生认为大学城的培训机构有很多或有一些培训机构,但是,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培训机构不正规,很多没有资质,而且收费很高。

三、改善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的建议

章丘大学城是大学生聚居的地方,聚集着十多万人的消费人群,其中蕴含的商业潜力是巨大的。为挖掘大学城的商业机遇,我们针对章丘大学城商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二)改善大学城餐饮业状况

改变大学城内餐馆的饭菜雷同状况,应该多建一些适合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卫生、价廉、充满文化与情感氛围的特色小餐厅、大排档与酒吧等。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大学城中许多餐馆经营者进行专门的卫生安全方面的培训和卫生检查,以确保大学生用餐安全。

(三)改善大学城的购物环境

突破原有商业网点较为分散的缺陷,构建若干个商业购物中心,方便消费者购物。可将商业购物中心划分为服装店、鞋帽店、化妆品店、礼品店与书店等区域。每个区域都在种类、质量、品牌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改变大学城中原有商铺经营商品雷同的缺陷。

(四)改善大学城娱乐、休闲环境

在大学城附近建立一个广场,供大学生与居民休闲用。同时,建议在高校集中地方建立若干个大型娱乐中心,并对娱乐场所的设备进行升级与更新,以吸引大学生等群体消费。

(五)充实大学城培训机构的服务

充实大学城内的“考研”、“考证”与“考公务员”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机构经营者的行为,提高培训服务质量。积极支持企业与大学城相关高校合作,建立“蓝翔模式”的培训模式,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以服务和带动章丘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参考文献

[1] 廉海明, 高立威. 大学生消费及其营销策略论析[J]. 中国商贸,2010, (14) :17-18.

[2] 张玉荣.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 (21).

[3] 袁勇志. 当代大学生行为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87-88.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消费特征;建议

一、前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卷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大学男女大学生共600名(每校随机抽出男女大学生各100名为样本)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7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553份,有效率为92.2%。

2.2.2文献资料法:查阅涉及体育消费、大学生消费心理等相关文章30多篇。

2.2.3访谈法:与一些大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消费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3.1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体育文化产品或选择欣赏和参与某种体育文化活动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3.1.1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竞争加剧使人际关系变得微妙复杂,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建立真诚的合作、融合的感情、相互的信任。调查中,我们发现男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居首位,占35.6%,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及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

3.1.2审美动机

女大学生的审美动机居首位,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更乐意花钱在这方面,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跟女美的天性有关。

3.1.3健身、娱乐动机

健身、娱乐这种体育锻炼最直接、外在的功能,被相当一部分男、女生作为稍次的动机。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作为高层次的年轻人,同样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大学生们的选择,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3.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种类

3.2.1实物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鞋袜、球拍等小型体育用品。购买体育报刊、书籍、声像制品等也属于实物消费。调查中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52%,女生占31%,男女生差异显著。这说明男生较女生更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和健康投资,男生在购买体育报刊、书籍方面的花费占整个实物消费的40%。(见表1)

3.2.2参与型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40%,而女大学生为63%,男女差异明显。这说明一是男大学生选择非收费性体育锻炼项目的空间比女生更为广阔,自由度更大;二是女生为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获取优势,除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比男生更注重体形健美的锻炼及自我形象、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2.3休闲观赏型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出的费用。表1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均出现较大的降幅,并无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一是各高校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太少,不能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供消费的体育市场;二是校外的体育竞技门票太贵,大大超出了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只能望赛兴叹。

3.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

3.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3.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3.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5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为1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四、建议

4.1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4.2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校体育工作者要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4.3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0-01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3000万,居全球第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具有独特的消费特性,如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等,不仅是我国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核心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消费能力、消费方式与渠道、品牌认知与偏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会影响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将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其自身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是未来社会消费的重要主体,同时,其消费特征也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消费市场变动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大学生理性消费关系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决不能贪图享受,需要不断创造财富,坚持科学、理性消费,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大学生理性消费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消费风尚。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时尚。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建议

和其他消费者相比,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明显,通常表现为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等;强烈的消费欲望、前卫的消费观念与脆弱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无疑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也对家庭、社会不利。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关注大学生消费,特别是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消费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全社会努力,而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当承担起足够的责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 38-40.

第7篇

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不良商家制造各种消费陷阱坑骗消费者。大学生是这些受骗的消费者中为数众多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对大学生遭遇消费陷阱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其在遭遇消费陷阱后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

(一)消费陷阱普遍存在

消费陷阱,简单的定义为卖家以不正当途径欺骗、诱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错误判断并作出回应,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调查中81.73%的学生认为对消费陷阱有一些了解,16.35%的学生表示对消费陷阱不了解。60.58%的学生遇到过消费陷阱,其中一个月遇到一两次的学生占58.57%,几个月一次的学生占到35.71%,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遭遇消费陷阱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目前,大学生最常遭遇的消费陷阱主要有:手机消费陷阱、预付卡消费陷阱、促销赠券陷阱、服装鞋类陷阱、免费美容陷阱、网络电视购物陷阱、餐饮服务陷阱、通讯服务陷阱等。

(二)消费维权意识和能力弱

由于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异,学生遭遇消费陷阱后的态度也有所不同,26.09%的学生会通过一些正当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0.87%的学生觉得自己不够机智,把受骗当做教训;11.59%的学生则自认倒霉,忍气吞声;1.45%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二、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渠道是多样化的,但主要来源是学校和家庭的灌输和教育,但在消费安全教育方面,家庭和学校似乎成为比较薄弱的环节。下面将从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和社会等方面来探析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状况。

(一)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状况及分析

1.学校消费安全教育非常薄弱。据了解,学校对于消费安全教育仍处于薄弱环节,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讲座和宣传相关的知识,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少数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和辅导员的提醒。

2.家庭消费安全教育缺失严重。家庭教育在消费安全教育这一环节发挥的作用较小,大学生与父母之间思想认识水平、年龄的差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获取外界信息渠道的不同,都将影响到消费安全教育的效果。特别对于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家庭在消费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小。3.社会消费安全宣传不够。对于社会消费安全教育,大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媒体的宣传,通过媒体报道的事例和知识,提高自身消费安全防范意识。政府则在制度和法律上提供支持明显投入不够,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途径和量都严重不足。

(二)大学生消费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存在消费安全隐患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这种隐患产生的原因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相关部门执行力度不够,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原因也对消费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及措施建议

提高大学生对消费陷阱的辨别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主体和个体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行为控制能力等内容。本文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四位一体”的促进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的模式系统。

(一)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构

构建“四位一体”的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切入点,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为目的,加强消费安全教育力度,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灵活运作消费安全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主导力量,利用家庭、社会的有利的影响效果,完善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体系。

(二)构建大学生消费安全教育模式的措施建议

第8篇

关键词:男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与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高校男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其消费特点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供重要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潍坊科技学院男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消费心理学、体育经济学等相关著作,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有关体育消费的文章100多篇。

1.2.2 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80份.剔除无效问卷38份,有效回收942份,有效率94.2%。

1.2.3 访谈法 对在校男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男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状况。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体育消费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也越来越一致,大部分认为体育消费是必不可少的消费行为,占调查总数的89.3%,认为体育消费无关紧要的占2.5%,还有8.2%的人认为不清楚。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男大学生意识到了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对体育有正面积极的认识。

2.2 体育消费主要动机

(人)1273512461228121211212百分比(%)127812491230121291212通过表1可以看出,潍坊科技学院男生尽管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不同,但主要动机还是强身健体,说明现在的大学生体育意识逐渐增强,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大都具有健康的消费动机。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动机都比较单纯,也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既有相当的时代感,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的消费动机。

2.3 体育消费主要内容

2.4 体育消费态度、水平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男生大都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体育消费态度积极正面。有85%的学生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进行消费。将近82%的学生每年的体育消费在300元―800元之间.每个月的体育消费在20元―60元之间.体育消费金额约占每月生活费用的7%一9%。这可以看出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大部分是用来购买服装、食品等实用品,很少对赛事观赏、场地租赁等进行投资。但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还是愿意接受较为正规的健身指导,提升相关的知识能力。

2.5 影响男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男生体育消费的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供给,其他收入较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经济条件是制约大学男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占87%。其次为场地因素占61%。时间、环境和其他因素分别占24%、21%和23%。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锻炼。还有很多人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没有很好的体育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潍坊科技学院男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较好,有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3.1.2 潍坊科技学院男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消遣娱乐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1.3 潍坊科技学院男大学生体育消费以较低水平的实物类消费为主。

3.1.4 制约潍坊科技学院男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另外,场地、时间、环境等也有影响。

3.2 建议

3.2.1 进一步加强体育课教学,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使体育课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