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2 09:32: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的德育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第1篇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高中的领导和教师都倾向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导致了职业高中生在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短缺,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针对上述情况,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必须要重视对职业高中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行动上在教学工作严格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在大政策上要加大德育教育工作的投资,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创设德育教育的氛围;教师在任课过程中注意渗透德育,对学生实施尊重师长、爱护机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2.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

建设德育教学的工作队伍,是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由于职业高中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在职业高中及其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因此要保证职业高中生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引进专业的德育教育人才。在引进人才时,职业高中院校一定要严把“准入关”,切实招聘到专业知识过硬且爱岗敬业的德育教育人才。其次,要定期对于德育教育的任课教师定期培训,使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上与时俱进。再次,要加大对德育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综合学生学习成绩、平时校内表现、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督促教师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督促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后,要实行奖惩制度,对于德育教学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教师酌情处理,情节严重者可辞退。

3.创设德育教育的氛围

提高职业高中生的思想品德,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工作,还需要在整个校园内创设德育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提升。创设德育教学的氛围,我们可以在学校内悬挂德育教育的横幅;以鼓励为主,以惩罚为辅,实施德育教育,如在布告栏里对品德高尚的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公开批评;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可以组织主题活动,以竞赛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和掌握提高思想道德的方法;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德育方面的影片、纪录片。通过以上方式将德育工作渗透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渗透进学生的思想里,切实引起全校师生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进而提高职业高中的德育教学质量。

4.在实习过程中渗透德育

职业高中的职能就是为社会、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在职业高中生参与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一段实习工作。这一段实习是学生即将跨出校园的第一步,也是最贴近社会生活的一段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非但不能对德育工作有丝毫的放松,反而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符合社会发展、企业生产的需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为学生指定导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等互动手段,实时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学生遇到工作或人际交往的困惑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或者,与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地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让学生做出合理的调整。

5.结语

第2篇

高中生物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范畴更广,内涵更丰富,实施途径更多样。笔者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两个模块的德育目标为例,提出教学建议,供高中生物教师教学参考,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教师能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有机融合,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生物教科书中优良的德育素材,“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渗透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渗透于日常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范畴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以《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六个模块内容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有关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德育范畴如下。

(1)通过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和实验、实践活动,理解生物学“结构和功能”、“进化与适应”的思想,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同并逐渐养成珍惜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通过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加深对生物学相关原理和学说的理解,体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乐于参与生物学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

(3)通过“活动”和“探究性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形成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今后参与社会活动和个人决策的过程中。

(4)通过对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性成果的介绍和分析,养成乐于将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的习惯,自觉地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用生物学技术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5)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逐渐理解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发展规律和科学本质。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尊重科学,但不迷信科学,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生物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一)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具有共同性的观点。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3)认同生物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4)认同生命运动的发展规律,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5)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认同科学发展中先进技术的作用,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8)关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德育目标,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结合实例理解不同生物细胞的物质分子组成大体相同;通过“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2]进一步验证生命的物质性,从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的观点。

(2)通过“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认同细胞的多样性和共同性;利用模型、模式图分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模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收集“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变形虫核质分割及重组实验”等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认同细胞部分与整体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3)收集“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理解科学过程与本质,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观。

(4)通过“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等的比较学习,认同生命活动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通过“酶的发现过程”和“光合作用发现史”等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认同科学知识是不断修正和变化的观点,形成正确的知识观。

(6)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实例分析,探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认同科学对技术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7)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挂图、自制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学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并通过“活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活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2]认识到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认同生命运动的连续性以及生命运动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8)通过“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的资料”“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的资料”[2]等活动,制作墙报或开展学术辩论等交流方式,关注生物知识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关注健康的科学生命观,认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

(二)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教学中的德育目标和教学建议

1.德育目标

(1)关注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认同疫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体会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关心生活的环境状况,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2.教学建议

对应以上德育目标,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关注动物疫病的控制,结合实例(艾滋病、非典、H7N9禽流感等)讨论对病原体污染的认识过程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过程,认同“预防胜于医治”的公共卫生政策。

(2)通过“活动:调查当地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状况”,[3]认同绿色食品,关注食品生产的安全问题,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3)通过“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及应用”,关注生物技术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4]

(4)讨论“器官移植”“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问题,关注生物科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认同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正、负面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5)结合“避孕的原理和方法”,关注生殖健康,形成正确的健康观,提高社会责任感。

(6)结合日常生活现状,讨论生物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讨污水处理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讨论生物资源的消费抉择等问题,逐步形成和发展生态文明观。

(7)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探讨危害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一种病虫害的优化防治措施”“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模拟对某个环境事件或资源利用计划作出决策”“探讨PM2.5的成因、危害和预防”等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丰富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感性认识,认同生物科学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体验科学、技术、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结语

本文中“德育范畴”和“德育目标”仅列出高中生物学科德育的要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高中生物学具体学习内容渗透德育。

“教学建议”属建议性质,旨在抛砖引玉。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树人,师德为范;立德树人,入心为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智慧,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品质的实际,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充分挖掘生物学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探索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及当地的教育资源,采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取得扎实有效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9.

[2]吴相钰,刘恩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必修1・分子与细胞[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重要性;对策

【分类号】G631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端正价值观,学会辨别不良诱惑。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德育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科学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成为高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中德育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今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努力促进德育教育,提高高中学生的素质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二、高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高中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辨别事物的能力比较差[1],这一时期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并不到位,主要是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智育与德体美劳相分离,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就是要以学习为主,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同时社会家长等也将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重要指标,使得很多学校都全力提高升学率,维护自己“名校”的称呼。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无法落实到实处。

同时,德育教育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逐渐增多,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失去兴趣。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的实际情况联系很少,内容死板,灵活性较差,很难得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德育教育中出现的英雄人物缺乏时代特色,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2]。同时,对于学生出现的情况只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与学生有效沟通,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德育教育的形式单一也是当前高中德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进行的,无法与学生快速变化的思想认识相适应。德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德育教育的效果很难深入人心。

三、提高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对德育教育予以充分重视

高中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需要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配合和班主任的努力。对于高中德育教育的开展,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环境,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树立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良好的效果。

同时建立完善的道德评价w系,这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建立学生进行德育评价制度,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以及任务,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教师需要以德育目标作为行为标准,开展互动性的道德评价活动,提高道德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及权威性,对学生形成约束,规范学生言行[3]。

2、寻求各科教师的积极配合

高中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各科教师在一起的,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离不开各科教师积极配合的,各科教师积极有效的配合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班主任应积极寻求各科教师的配合,使其转变自己的德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工作自然地穿插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各科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使其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努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根据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德育活动的参加是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充实精神。

教师与学生是朝夕相处的,教师的行为会不自觉的被学生模仿,教师的高尚、磊落的人格魅力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应当带头积极主动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各科教师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班主任还需要带头努力学习,是各科教师拓宽自己的视野,让学生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产生佩服、爱戴,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

3、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

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班主任需要明白高中阶段的学生有想要获得成就的愿望,愿意表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但也要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因此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信心,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高中德育教育要将传统美德与社会新风尚相结合,以此来教育学生,提高理论教育。同时强化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的道德认知教育,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形成道德认知,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规范做事。

德育教育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加强德育教育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情感要素,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在心理上实现融合,相互理解和信任,让学生对班主任及各科教师产生崇拜,自觉的接受教育。强化情感教育有助于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自己的人格。

结束语:

高中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做好高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包括班主任在内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与使命,需要提高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中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伟行.对城市化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与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2.

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 礼仪教育 学校策略

所谓礼仪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人学会社会生活的文明规范,形成健全人格,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简言之,也就是教会人“如何做人”的人格教育。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因此,礼仪教育不只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礼仪教育就是传授学生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与学科教育享有同等地位,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

从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内在关系看,礼仪是社会道德水平的外显行为。礼仪教育的内容包括的人际交往礼仪、礼节中尊重、谦恭、大度、文明、礼貌等内涵,与德育内容包括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要素有着广泛共通性,礼仪教育的作用、目的与德育的作用、目的相一致。礼仪教育和德育基于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过程中,彼此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笔者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落实。

一、礼仪常规教育制度化

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落实卫生、仪表、出勤、内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年级组、班级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自习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齐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观念。

酒泉一中在校高中生2355人,其中住校生1344人,占总人数的57%。住校生在校时间长,学习和生活都相对集中,便于了解把握,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所以要把住校生作为一个整体,要加大对住校生的礼仪教育力度。

具体措施有:

1.根据学校制定的《酒泉市一中公寓管理制度》中的《酒泉市一中住校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一中住校生“十条禁令”》、《酒泉市一中文明宿舍评选条件和标准等十条》,对住校生进行礼仪教育。

2.定期组织召开男、女生住校生大会,集中对男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吵闹、说脏话、赌博、酗酒、抽烟、向窗外乱扔杂物、不按时归宿、不按时休息、不及时做宿舍卫生等不良现象或行为进行集中整治教育;对女生公寓中个别同学身上存在的不按时休息,不自尊自爱,出现早恋现象进行及早引导和教育。

3.加强督促检查、评比、反馈工作,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日常礼仪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

二、形成学校礼仪教育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是礼仪教育的坚实保证。单就学校礼仪教育这一维度来说,形成强大的学校礼仪教育合力是很重要的。

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首、班主任为主、学校管理服务机构为支撑、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要把德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要把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教学,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充分发挥班级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切实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组织建设,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礼仪教育合力。要形成学校、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政治教师“五结合”的礼仪教育体系,切实加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措施有:

1.开发礼仪教育的第二课堂,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礼仪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值周总结、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秋季运动会、庆十.一歌咏比赛、各种纪念集会活动,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主题征文、书法、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礼仪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学礼仪、 懂礼仪,自觉用运礼仪。

2.正确处理好礼仪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实加强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工程”,认真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酒泉市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大纲》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礼仪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坚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原则,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全面落实礼仪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力度。整治衣着不整、语言行为不文明、抽烟酗酒、沉溺网吧的人和事及打架斗殴、聚众抢劫、蓄意伤害人身安全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把行为规范教育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养成教育,全体学生要在文明习惯、社交礼仪、诚实守信、社会公德、勤俭自强等多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

3、加强校园礼仪形象建设,树立“一中”良好礼仪风貌

(1)要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学校校园要普遍挂有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展示牌;楼道内贴有名人伟人画像、格言警句、“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等;学生园地、班级板报、校园广播设有礼仪教育专栏和专题节目,经常宣传礼仪知识、教育动态、典型事例等。

(2)要搞好师生的仪容仪表建设,要着力整治那些衣衫不整,穿戴不合乎规范的学生,严格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酒泉市一中仪容仪表规范》要求学生,穿戴整洁大方,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审美性。

(3)规范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行为,不抽烟,不喝酒,展现中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程度,展现“一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一中”良好形象。

4.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礼仪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礼仪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通过语文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尊重师长、孝敬父母、谦让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政治、历史、地理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通过物理、化学、数学课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尚科学、注重实践、追求真理、审慎严谨的人生态度;通过音乐、美术、劳动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美德。

三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载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目标。既向学生介绍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中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决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决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所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务必要凸显其德育功能。而渗透礼仪教育既体现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目标,又体现了其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学科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 礼仪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景,采用了即兴发挥,组织讨论、课前五分钟演讲、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利用课间、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礼仪知识大赛、征写文明礼仪演讲稿、上网查找下载张贴礼仪知识、主办墙报板报,评比文明学习园地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礼仪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2]金正昆.大学生礼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齐渝华.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中学版)[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年.

[4]徐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5]贝新臣.中学生文明礼仪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5).

[6]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4)

[7]郭素红.对加强学校礼仪教育的思考[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 ,(4).

[8]姚丹萍.中学礼仪教育刻不容缓[J].当代教育论坛,2005,(8).

第5篇

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不仅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处于人生道路的转折点,面临着对教育、职业及人生的抉择。但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对自我的合理定位,加上信息渠道不畅,许多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升学志愿或选择职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这种盲目不仅体现在就业、升学的选择上,而且反映在整个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厌学,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什么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被动,毫无目标地走一步算一步;缺乏个性,实践经验少,承受挫折能力差,心理极其脆弱,爱沉溺于自己的幻想当中,与社会需求脱节;基本技能薄弱,对待劳动态度消极,生活习惯懒散等,对学校各项活动消极应对。在此背景下,人生规划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是针对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的高中学生的生涯发展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关注学生内在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关注学生毕生发展的过程以及生活中各种角色的统合。这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的目标相吻合。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学生进行适宜人生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学生在接受人生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着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继而影响着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两者在学生身上相互整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各种科目争相挤占课时的实际,笔者认为,应当将人生规划教育纳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构建一套与人生规划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可以称之为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实现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其实,不少教育专家对人生规划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但很少有学者和学校从实践层面提供策略和经验的总结。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的整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二、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实践策略

1.基于心理测量的自我认识

全面正确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认识到自己将要扮演的各种人生角色以及相应的责任和所需付出的努力,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职业观,从而科学规划设计自己未来的人生,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生活道路;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生涯准备。

这里说的自我认识不是简单的反思式直觉,而是基于心理测量的系统认知,其基本途径有心理量表测评和问卷调查。

(1)心理测评

利用科学的心理测试问卷了解个人职业兴趣倾向和个性特征,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科学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有力支撑。我校于09年在学校计算机中心安装一套《学校心理测评系统》,组织三个年级学生作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卡特尔十六种个性测试》、《艾森克人格测试》,为学生科学规划人生提供有力支持。过去,学生很少从人生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的感受也很深。

一位成长班学生利用测试结果结合自身条件科学合理地为自己作人生规划:

我的物理性质(心理测量结果):

职业兴趣调查问卷,最感兴趣的职业依次为:

①记录及一般书记工作;②服务业:公共服务;③音乐性;④文书销售:技术工作。

自我分析小结:性格外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真负责不随波逐流的作风是我的优势,但做事似乎总是马虎了点。学习成绩被工作业绩所掩盖不知是喜是忧?

职业定位:心理咨询师

(2)问卷调查

为了更及时有效地把握学生对人生规划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并根据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辅导,我们设计了《学生人生规划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的人生规划现状进行调查,从职业发展规划、学业发展规划和身心生活规划三大方面开展。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高中生普遍对自己的将来较为茫然,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且人生规划教育的需求较为强烈:在学业规划上,规划愿望较强,但行动力弱,高三年级学生明显高于高一年级学生,而在各个年级中,特色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学生;在心理健康、时间规划和社会实践方面均有待增强,且普通班学生明显强于特色班与重点班学生,高三年级明显强于高一年级学生。

2.基于心理辅导的教育引导

(1)人生规划课程中的教育引导

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融入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不仅能提高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其学习动力,更能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环境,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与此同时也丰富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心理教师根据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质的契合点,将人生规划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并研究课程的实施。设定以自我追寻、体察环境、目标引领、生命展现为课程设计理念,以回答“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怎样达到那里”为主要目标,围绕主要目标分别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建构学生完整人格,以有效适应社会,最终实现其自我价值,展现生命光彩。

人生规划教育的设计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和活动方案。如高一年级,应注重学校适应、学习辅导、休闲辅导和生涯探索;高二年级,应注重情绪辅导、人际关系辅导、职业规划辅导等;高三年级,应注重考前辅导、志愿填报辅导和求职辅导。这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任务和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生规划为核心,辅以情绪、人际、学习等方面的辅导,促进学生整体生涯的发展与成长。

我们首先依据高中生发展的心理特点,给他们相应的指引,同时需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学会探索、学会规划、学会自我发展。

(2)心理咨询中的教育引导

学生通过预约与指导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就自己困惑的问题与指导老师沟通,从而进一步细化自己的未来规划及发展目标。

两位高一学生在上完人生规划的心理健康课后找到心理老师,咨询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今后要做什么,可是上了您的课后,我才知道现在考虑已经不早了。但是这几天,我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自己以后适合做些什么……”接下去,心理老师通过了解她们的家庭成长环境,个人兴趣等做出大致可行的发展路线图,并布置作业搜集大学专业、职业等信息。

3.基于心理社团的成长设计

学生社团是校园中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丰富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它创造了自由平等的教育环境,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感,并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在社团生活中体验、感悟并接受身与心的教育。我校通过学生心理社团建设,开展了各行各业的实践体验活动:

(1)自我追寻——规划书大赛

通过高中生人生规划书大赛,年轻的学生们纷纷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并通过文字或利用电脑把它们记录绘制下来。学生在客观分析自我与外界环境的基础上给自己一个初步的人生定位,并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作评估调整,最后总结评价。

高二(2)班彭同学在规划书上写到:“只有有计划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

也有学生在写完规划书后感到“压力、兴奋与冲动”,并立志把三种感觉在心中化为动力源泉。

(2)目标引领——成长导师引领

仅仅利用校内资源,放弃校外大量教育资源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符。我校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专家资源,聘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开设规划讲座。让更优秀的导师引领学生思想进入更为宽广的社会领域。用不同主题为同学们多方面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信息。

(3)体察环境——职业体验

学校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任务:组成小组、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优秀人才应具备怎样的能力,自己想成为以及能成为怎样的人,对高中有何规划及如何实现自己的规划等。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开展主要职业的调查、学习(包括基本描述、工作条件、工资收入、发展前景等),还学习了职场礼仪,体验职业所需教育背景、职业发展道路、职业资源等。

汤同学在感言中写道:“我们要为直径1.2米的钢管做除锈、防腐工作。先用钢丝板刷除去钢管表层锈迹,再用8710涂料在钢管内外壁上涂层。” “这次的工厂工作经历让我们能更早的体验生活,步入社会,身体力行,知道劳动的光荣,汗水可贵。觉得自己不枉此行。”

三、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

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初步设计高中生活,确定自己的优势学科(文、理)、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学会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管理,对今后自己的发展有一种理性的思考或者有一种长远的考虑,这样学生们就会把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人生发展联系在一起了。

每天早读时,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规划;下午放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天规划的评价和反思;周末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也由学生自己提出,由导师帮助调整;课堂上,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生规划指导。在日常性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

1.在课程设计理念的引领下,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主要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我怎样到达那里?围绕这三方面问题来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

(1)我是谁?即自我觉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及良好的品德、价值观。

(2)我要去哪?即生涯觉察。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社会,了解工作的性质、工作的世界以及各项工作的信息,认识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到自我定位。

(3)我怎样到达那里?即生涯规划。有意识培养学生抗挫折、抗压力能力,树立积极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规划及运用时间的能力,健全学生人格,为进入大学或走上社会做准备;建立正确的生涯态度;培养生涯决策的能力;掌握生涯发展的途径与策略。

2.实现人生规划教育的途径是活动探索和体验学习,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实施人生规划教育是主要途径之一。除课堂教学外,高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的开展还应探索其他多种途径,例如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展视野;配合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教师对特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生涯辅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作出科学选择;结合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工矿企业,采访成功人士,假期职业体验等。让高中生在有规划的学校教育协助下,规划未来人生,拥有更宽广的未来,实现健康人生。

参考资料

[1] 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研究,2008(10).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关爱生命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7-01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崇有关于人类的生命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追溯到生命的本源,让学生们透彻的了解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从而也加深对自然世界中所存在的生物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了解。第二指的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希望他们爱惜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展现出自己的生命价值,使自己的生存能力得到提高。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的是生物结构、生物自身所具有的性能和生物自然发展规律等,开展该课程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命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高中的生物教学成为校园关爱生命教育的阶梯。

一、生命教育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国是第一个提出生命教育理念的国家。有很多的社会

问题也渐渐地表现出来,激起了整个社会的深思:

第一,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环境、能源、人口、粮食和资源五种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表现出在人口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众多自然资源都被过度的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等,这些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2002年的非典事件和2007年发生的手足口病等事件的发生,都在告诫着人类必须与自然界中所存在的各种生物和谐发展,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不应该以牺牲其他生物为代价,人类应该把他们作为朋友,尊重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一些漠视生命的人们应该从内心深处进行反思。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事件能够表现出人们不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不顾其他人和动物的生命,例如校园中存在学生自杀事件、社会上存在虐待小动物的事件和一些凶案件的发生等。还存在一些人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心理行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最严重的结果可能导致死亡,这是非常值得惋惜的事情。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实践当中,应该利用生态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任何生物的生命都应该和谐发展。生物老师所传授的生态学知识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对大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感悟生命的存在,更加深层次地思考生命。老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世界中,无论具有高等还是低等的生命形式,简单还是复杂,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他们都存在着生命的轨迹。因此,高中生物老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生存一定的适应性,并且能够透彻的领悟到生命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通过该课程的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讲,只有一次生命,但在生活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上,我们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打击,这些困难可能使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变得非常的脆弱。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一个人对生命的构造和发展不了解,那么他就不会清楚生命的来之不易。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所以,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因此更加热爱生命。

2.对于生命教育,最终应该落到教育上。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要方式,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老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创造出高尚的精神领域和人格,唤醒他们的生命潜力和品质的升华,老师还应该教育学生从内心去尊重和敬畏生命。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坚持学习知识和文化,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一定要学会和社会环境和平共处,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幸福快乐。生物学里有很多的内容概括了生物生命与环境的联系,通过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的含义

1.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以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大自然中拥有千万种生物,生命形式多种多样。从微观层面来说,各种生物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形态特性。以高中生物《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进化过程中生物所进行的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特性,它们展示出了神奇的大自然。老师首先应该教育学生透彻地认识生物,并且掌握生物在各生命阶段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然后在进行欣赏生命教育。欣赏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享受成长所带来的快乐。

2.正确对待生命。J识生命的前提就是要了解生命,了解生命也是关爱生命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生物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使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以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这本书为例,该书详细的讲述了细胞的结构和发展进化的全过程。细胞是组成每一个生物生命体的基本物质,它的进化过程反映出人类生命的发展历程,例如细胞的生殖、老化和死亡的过程与人类所经历的生命过程是相类似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

四、结语

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具体的某个个体生命身上入手来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从个体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特性达到对整体生命认识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领悟生命的美好,在生命的各个阶段去关心社会、关心其他生物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存在逆反心理的高中生,高中生物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生命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热爱生命,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而努力,学会奉献,给他人快乐。

参考文献

[1]林平.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5):73-73.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感悟 教师角色 课堂互动 情感熏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78

现在的课程标准,可谓是标准更高,要求更严。历经生物教学也有几个年头,尝到了生物教学的酸甜苦辣。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程新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完成实验、进行独立技术操作、探讨一些新学科问题并完成相关的学习报告、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拓展性学习方式等多项课题学习任务,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能让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引路人”。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课堂互动

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互动”在教学中受到了高度关注。“师生互动”的出发点是要对的学生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面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直接予以回答,可以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点拨,对于学生中好的做法和思路应予以展示和分享,对于学生间共存的疑问,我们教师再集体教授。例如,有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内容时,课前,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去探究温度、水、空气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联系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种子萌发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在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互相就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学生讨论的情况,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学生没有涉及的地方,再适当地予以补充和延伸,尽可能实现教材、自然、生活环境立体式的融合。最后再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实现知识的自我提炼和梳理,将本堂课所学与原有的知识表象有机的融合。

三、加强情感熏陶

直接影响认知水平往往是情感在作祟。人在高兴时,就容易通过接受外界信息,人在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现“见而不入眼”“听而不入耳”的情形。教师就要根据情绪对学生认知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限制在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上。除此之外,师生之间没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需求的基础上,从多种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卸掉思想包袱,轻松探索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其他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自由发表对知识点的看法,鼓励学生质疑书本知识,并倡导自主学习的精神。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的培养目标。要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求知的能力。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设计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充满热情、愉快高效地吸收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情感调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生物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设计合理的小实验,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则将势必容易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提高兴趣和信心

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环境教育;融入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因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浪费大量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也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各国逐步形成共识,积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以环境教育作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关键性举措。高中生物教育也亟待有效纳入环境教育,因而必须在将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融入到高中课程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环境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要求

高中生肩负着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但是,如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保护环境的兴趣不高。所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下,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精神态度,积极强化创新思想,提高自身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正确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准确的把握,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

培养素质教育,能促使人们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身心素质等都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是一门基础性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在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具有至关重的作用,而高中阶段属于一个过渡阶段。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环境知识,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而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充分体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在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纳入环境教育也十分关键,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融入环境教育有利于推动发展素质教育。

二、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一阵地中能将概念、原理、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适当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能促使学生对环境教育理论部分的概念有个整体的了解。例如,简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列举各个生态系统;阐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解释生态系统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比如,一条河流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万万千千的生命存在在这个系统内部。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生物链,如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绝,进而导致其余两类物种的彻底消失。河流自身有净化的功能,污染程度较轻,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其自身能完成清洁净化,然而这个污染必须掌握一定的度,若污染过度,则会严重削弱其自净系统的功能,河流不可能再恢复到以前,会严重污染河流中的生物和植物,人们食用的水产食品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二)生物实验法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积极地进行举一反三,基于学习继续良好地运用,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和了解生物知识和环境知识的基础上,使其了解生物知识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并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使自己想法成为现实。此时,教师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到生物实验室验证自己的想法,经过试验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对“光合作用”这一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经过亲身实践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先将绿叶撕成碎片,接着添加石英砂、无水乙醇、碳酸钙等物质,再对其进行研磨,获得最后的提取物,接着继续做光谱实验,经过实验现象验证绿叶组成成分与比例和课本所述相同。在此期间,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光能经过绿叶中的哪些转换,绿叶吸收何物最终形成何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们的生活受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思考当前严重的大气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生活实践法

教育效果的成功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而且必须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周边的环境,接着结合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学科的内涵,帮助其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比如,高中生物中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这一知识热菔保教师先使学生了解该工程时当前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兴趣,积极搜集与了解有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一工程的利弊进行探究,最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果个别同学有心,则可以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了解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水稻的异同点,转基因水稻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害虫,还未能达到良好的长效结果,导致后期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更甚。因而使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不足有更深的了解,充分意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性,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保证对自然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需求。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习环境知识与理论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视角,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环保观念,还能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针。所以,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积极融入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并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丹.高中生物实施环境教育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