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5 16:11: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材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伴随着儿童文学发展的日趋完善,儿童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完善提供了指导性的帮助。在儿童文学的研究成果中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一.“儿童本位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指导思想
为解决儿童文学的概念问题,五・四时期,有关的研究学者引用杜威的观点提出了“儿童本位论”的观点,强调了儿童的独特性、自觉性以及独立性,这一观点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指导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变得更美好,使人生变得更多彩。”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课文内容的编选应本着挖掘孩子的天性而进行,能够以儿童为主体,启发儿童,引导儿童,真正做到“发现儿童”而避免儿童的集体“失语”现象的发生。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出了更多的关注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成长等方面的内容选择倾向。以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三年级上册的教材编写中,整本语文教材共32课,分成了8组(见表一),每一组所关注内容都不同,但都拥有相同的指向――儿童。
周益民老师认为,是否做到儿童本位有一个标准,就是是否张扬孩子的天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儿童真正成为编写教材的基本出发点,儿童的成长成为教材所关注的逻辑起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在教材编写中以儿童为本位关注儿童的成长,要求我们理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征体现,首先是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应的文学接受能力划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幼儿文学常常是通过对现象世界的描绘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和一些简单的道理;而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从思想和情感上都有了提升,要求儿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所以幼儿文学被运用于低年级的语文教材编写中,而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则被运用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编写中。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的教材内容在逐步提升,要求也在提高。
儿童文学的不同形态在小学语文教材不同年级的编选,即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是教材编写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的体现。这样,教材既能使儿童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激发儿童喜欢语文热爱语文的学习激情。
二.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体现:资源保障
“儿童本位论”的运用使得儿童文学作品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资源,而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倾向也愈发的明显。所谓儿童文学化,就是用科学的知识做材料,拿儿童的兴趣做编制标准,从实质方面看,是各科知识的读本,但是从形式方面看,却是文学。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首先表现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占了很大的比例。以200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见表三),随着儿童的学段的提高,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也在提高;而且,在不同的学段会有不同的儿童文学体裁占主要的内容,这主要体现出随着儿童学段的提高,语文的要求和难度也在提高。这是儿童文学的文学性与儿童的学习规律的相互统一的结果。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语文教材资源已经进入到了语文课堂,正在当代语文教育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文学的功能发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目标要求
小学语文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的课程,强调在学习中实现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在语文学习阶段完成从字到词到句子到段落到文章的外在认识性学习外还必须要进行运用、思考、审美、创造等内在活动的培养。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能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儿童文学的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还是儿童文学的符合儿童天性的丰富的内涵都是符合儿童语文学习的接受能力的,能帮助儿童把文字与生活很形象的联系在一起而完成文学化的审美。以儿童文学为重要的教材资源的语文课程便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完成了人文性教育的基本要求,也使语文教育的培养人的本质要求的实现得到了基本的保障。
儿童教育包括语文教育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的天性,避免以成人的视角和价值观来拘束儿童。丰子恺先生提出“时间世间教育儿童的人,父母、先生,切不可斥儿童的痴呆,切不可盼望儿童像大人,切不可把儿童大人化,宁可保留、培养他们的一点痴呆,直到成人以后。――这痴呆就是童心。”所以,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就应该能体现出语文教育的“儿童观”,教材的编写不仅要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的成长,而且教材内容应该能够与儿童产生共鸣,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语文。而儿童文学的成熟发展从各个方面都逐渐吻合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要求,为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更加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本文为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利用》(项目编号:0605150)和贵州省基础教育省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儿童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利用》(项目编号:2006B072)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美国小学语文教材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 比较 启示
美日都是经济强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需要教育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更是决定其经济的发展。通过学习、研究美日语文教育,对其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从他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中得出一些较为有用的启示,希望有利于发展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
一、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不同点
1.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方针不同。美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并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而是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学术思潮为依据,有些出版社在教材发行的同时,还配备了具体详细的课程框架,列出教材编写所依据的最新科研成果,为教师使用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但是,美国教材的编写与课程标准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州都有自己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全州统一的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对教科书的编者和出版社来说,教科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各州的课程标准,是教材能否被各州采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目前美国的语文教科书,已经打上了州课程标准的烙印,在教材的相关章节或内容旁边,已经标明这项内容具体符合课程标准的哪些条款。
日本两个主要的教科书出版公司对教科书的编写遵行各自的编辑方针,《光村图书》的编写方针有四项,《教育图书·小学语文》有五项。但仔细研究后发现,两公司的编辑方针大同小异,甚至几乎是相互对应的。日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明确的编辑思想,即:既重视学生学兴趣、个性的培养,又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还特别注重学生思考力、判断力、想象力、表现力,以及作为一个国际人所应具备的生存能力的培养。这些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当前日本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图书公司在编辑原则上都提出:适应时代、社会的需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与学习兴趣;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这也是文部省颁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2.美日小学语文教材的形态不同。按照语文教材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分编型语文教材”和“综合型语文教材”两种形态。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属于分编型语文教材,它把语言和阅读分科,采用语言、阅读(文学)两套教材。美国Houghton Mifflin公司出版的语文教材分为《语言艺术》6册和《阅读》6册,麦克米林公司出版的教材也分为英语和阅读各6册,只是教材名称为“英语”而不是“语言艺术”。这种分编型语文教材的长处是有利于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两个目标的落实。由于语言教育独立成为一个系统,以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就能系统而充分地展开。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属于综合型语文教材,集听、说、读、写内容为一体编写。这种综合型语文教材有明显的优点:教材所进行的语文知识练习和听、说、写训练可以凭借课文语境设计,由于有比较具体的语言环境,容易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在听、说、写训练中有课文语言材料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训练的难度,并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备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10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可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理解新课改观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备课工作,有的教师在实际授课中的教学方式同教案设计不符合;有的教师虽有详细的教案,却不能根据具体状况做灵活处理,更有一些教师完全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因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四个方面。
一 通读语文教材,进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教学目标是按照九年一贯制的设计思路安排教学内容的,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有效体现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及整体性。对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又设计成三维目标,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并融为一体的,各个阶段更是相互联系呈螺旋式上升。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到这点,在备课之前通读所有语文教材,从而进行全面备课。
所谓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开始时,教师在拿到新的教材以后应结合相应的语文课标、教材说明等对全册教材进行及时有效的阅读,从而准确认识相应学段的三维目标,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整体了解全册小学语文教材,这样才能有效把握语文教材当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训练要点,从全局上进行把握,达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时间活动。这项备课环节不用太细,但一定要做,以求利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好的效果。
二 认真钻研语文教材,进行集体的单元备课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因而备课有较高难度,尤其是不确定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更是挑战了教师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做不好备课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同事的帮助,造成狭窄的思维空间,不能充分认识教材特点,更谈不上准确把握。所以,必须打破传统的个体备课形式,进行集体的备课,集中教师们的智慧,提高备课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能够有效调动小学教师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其视野及思维空间,集中教师的力量及智慧,深化备课,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传统的备课形式都是教师以课文为单位进行单篇备课,从而造成教师们不能有效了解各个单元及整本教材,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进行课改以后,语文教材采用的按照一定的专题进行单元编排,各个单元在知识角度及人文角度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是相应的编辑人员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知识内在规律所进行编排的。各个单元都有相应的导语、口语交际习作、课例、回顾拓展等板块,这些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善于抓住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单元备课和整组教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三 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
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走近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四 深挖语文教材,充分整合备课资源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种大的语文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教学必然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因此教师备课的时候绝对不能局限在教材当中,而要注意对教材进行深挖,充分整合资源进行备课。一方面,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尽量多搜集同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从而有效补充学生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应有效挖掘教材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收集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的信息,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五 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奠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因而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质量。要想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采取各种手段及方式进行备课,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好奇心;性格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的问题
1.缺少童趣与幽默
如今的小学生好奇心越发强烈,对图片的兴趣也远远大于对文字的兴趣,如果插画缺少童趣和幽默,便会降低学生对整个语文教材的兴趣。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而言,比较有意义、有趣的、可以激发他们联想和想象的插图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绘制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时候,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插图制作方式和制作风格,因为文章的插图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点,所以应格外注意插图的布置方式和风格样式。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绘制卡通插画,而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插图应力争简洁明了。同时,在插图的布置上,应采用分散式的小插图,便于在文章的各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插图不符合文本内容
在如今许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插画都没有和文本内容做准确的对接,究其原因,是插图的制作流程过于程式化,重视文本内容而轻视插画内容。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如若插图和文本内容不相符,就极易使学生根据插图联想其他的内容,对文章文字内容的理解便会产生变差甚至是误解。因此,插图的绘制要紧扣文章内容,服务于文章中心内容的表达。
3.插图不符合课文意境
插图不能准确地表达文章意境,会让学生在理解时对文章中心含义产生分歧,而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就会被解读成各种各样的“版本”,非常不利于教师对课本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与此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比较顽皮,如果插画的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某一种事物或某一件物品相似,就容易造成小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主观上的改动,以符合自己内心对于插图的定位,这样的做法并非是由于学生不尊重教材,而是因为插画的内容与课文意境相去甚远,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语文教材插画的优点
1.插图内容简洁明了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简洁明了是一大特点,这也是由于小学语文文章解读难度较浅,中心思想比较好总结的缘故。简洁明了的插图内容会使教材内容看上去简单易懂,这就让小学生在潜意识里乐于接受这样的教材。同时,简洁明了的插图更能直观地表现文本内容,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时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在插图中找到答案。
2.插图所表现的精神积极向上
这是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最重要的特点。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插图中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小学生看图胜过看枯燥的文字,通过这些富有我国民族精神的插图,可以更深入地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3.插图在课本中的颜色多为暖色,让学生乐于接受
在艺术绘画领域,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两种,暖色调的插图会让小学生感受到温暖、舒适,乐于接受。同时,让小学生多看一些暖色调的插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内在品质,帮助他们营造“温暖和谐”的精神生活,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建议
1.绘制教材插图的出发点应是符合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
简单易懂而能使学生快速理解的插图才算是成功的插图。小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能力还是思维方式上都和大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乐于接受所有外界赋予他们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的插图还要做到在思想表达上积极乐观。同时,注重趣味性和色彩搭配也是插图制作需要注重的点,色彩的选择上多采用亮色和纯色,不可使用对比度太大或太小的颜色搭配形式,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颜色的搭配也要不同。
2.教科书插图的表现手法应符合课文类型
在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而插图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插图之间不同的特点,如何在文章的合理位置合理地添加不同表现形式的插图,或是融合各种形式的插图,是每个教材插图绘制员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于插图没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的文章,如比较严谨的说明文,就应做到循规蹈矩,采取实物图像或是照片来表达文本内容,增强文本内容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基于上文所提到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优点和弊端,教材编排人员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插图绘制和格局分布,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优点,改进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缺点,累积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插图绘制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材中的作用。
总之,教材中的插图一直是最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插图制作的好坏有时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整本教材的喜爱程度。插图的制作一直是教材编写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材编写时,编写人员一定要以小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教材,进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一、做好小学语文教材解读工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做好教材解读工作,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语文教学重点内容,更要将班级学生特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保证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讲授出更多的内容,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语文《钓鱼的启示》备课时,教师就要找出学生在接触该篇文章时不会的汉字,像“鲈”、“饵”、“纵”等,通过查阅字典,找出生字的详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二、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也有限,因此造成学生不容易理解语文知识中的一些内容。为了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就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知识面。但是在创设语文教学课堂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理解能力,避免出现学生不能理解而浪费课堂时间的情况。
例如,在讲授《七律》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该文中展示出来的情境,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与有关的一些图片,并播放与相关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该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保护学生好奇心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更重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好奇心的保护,造成学生对语文内容不感兴趣的现状。通常在小学阶段,学生多处于6~12岁之间,此年龄段学生好奇心较强,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保护学生好奇心理,使学生能够将好奇心转变成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四、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教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为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沟通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麻雀》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去动物园观察麻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观察完麻雀后,让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自己看到的麻雀是什么样子,包括麻雀的颜色、眼睛、爪子、羽毛以及个头大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该篇内容的分析,在此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在分析该篇文章时,能够结合自己的观察进行整篇文章的想象,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强化课堂练习环节,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想道德的养成。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融和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自身包含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就显得非常方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是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
(一)层次分明
小学的语文教材是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知识构架以及对世界的真实认知程度进行编写的,能够较好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吻合。所以,小学的德育渗透也就显得具有层次化。
(二)渗透性好
语文的教学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除了正式的语文教材之外,一些课外读物、作文教学都能够使德育工作进行很好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对一些关键点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从学生的内心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良好方法,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重要方式,在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使学生加强对生活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行动的良好品质。
(三)共鸣性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文章都包含了作者最真实的感受和感情,很大程度上 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是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字面上的信息进行了解,更要挖掘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和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分数成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学校对学生升学率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通常是以分数为前提,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考试的重点进行重点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对于渗透也就无从说起。
(二)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理念了解不完善
由于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因此,对德育教育理念的了解不全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不深入,不能够体会到教材更深的含义,从而导致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工作,所以,德育教育也就变成一纸空文,还有可能降低学生的素质水平。
(三)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
德育渗透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功底。但是在实际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也就不能够针对教材进行德育教育。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良好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情操。对于上述德育渗透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在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立足于教材运用情感熏陶法,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最大限度的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讲析理解法,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完美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最大支持,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在喜欢语文课程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从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德育渗透也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演讲和文章朗诵等,在加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从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
课外阅读是拓展知识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有重要作用,把德育融入到开外阅读中,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兴趣,为学生推荐不一样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在课外读物中提升思想觉悟,进而加强品德教育。
(四)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的实践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渗透,更有利于使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质性。首先,教师本身的行为举止要规范,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才可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德育渗透。其次,科学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实现语文知识和道德的完美结合通过掌握学生的个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加大德育渗透力度。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小学的德育渗透,旨在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通过德育渗透,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91.
[2]于振军.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赤子(中旬),2014,02:29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儿童作品;引入研究
儿童作品的引入需要建立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素质提升的基础之上,只有适合学生学习和利用的儿童作品才是最恰当的。儿童作品引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儿童作品必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儿童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哲理和教育价值。因此,选择儿童作品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了解学生需要和学习特征后才能够确定入选作品。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作品的引入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一、儿童作品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的儿童作品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儿童作品语言要简单易懂,作品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指导作用。但是小学语文教学在引入儿童作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儿童作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发挥。
(1)儿童作品选择和作品本身问题。就目前而言,儿童作品逐渐引入小学语文教材之中,但是儿童作品在教材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儿童作品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不一致,也不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和启发性。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语文水平和语文素质都没有得到较大的提升。
(2)没有提起对儿童作品应有的重视。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儿童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对儿童作品的重视,只是照本宣科地将语文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儿童作品对学生阅读水平和语文素质提升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除此以外,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一定的文学素养,对于儿童作品的教学缺乏了解,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
(3)学生没有阅读时间。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但是对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学生需要在课下时间阅读和理解。但是课下时间是比较短的,学生自主安排作品阅读的时间太短,学生只是学习了教材中有效的几部儿童文学作品,不利于学生自我水平的提升。
二、儿童作品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1)严格控制选入儿童作品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在引入儿童作品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儿童作品的选入过程必须要严格控制。就学生而言,儿童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必须具有实用价值,只有儿童作品真正面向小学生,将作品的可读性和合理性作为出发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儿童作品要以其趣味性和针对性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伊索寓言》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具有实用价值和趣味性,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2)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于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比较陌生,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在发挥儿童作品的教育价值和启发性价值的基础上,全面学习儿童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充分了解儿童文学作品后就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儿童作品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格列佛游记》前要对作品和作品的创造背景、教育价值和与之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3)提高学生对儿童作品学习的兴趣。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是相一致的,并且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不少的儿童作品并没有达到上述目标,没有将学生兴趣和理解方式作为出发点。因此,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诉求,照顾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感受,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较强的审美特质,也就是说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发展还不健全,思想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小学生的特质是单纯和美好,儿童作品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生的思想相呼应,促进学生思想内涵的提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步伐一致,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入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选择的儿童作品不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没有提起对儿童作品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儿童作品选入时要严格把关,要提起对儿童作品的重视,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学素质,因此,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儿童作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和内涵的升华,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处事道理,更好地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中的儿童哲学教育[J].教育导刊,2011(3).
[2]阴淑贤.基于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