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效养猪技术

高效养猪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5 16:11: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效养猪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效养猪技术

第1篇

1.标准化建场

首先要选择合理科学的场址。猪场一定要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电力方便、交通快捷并远离污染的地方。如地势低洼、道路坎坷或建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仅阴暗潮湿,而且进出困难,最重要的是不能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势必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其次,标准化猪舍是规模化养猪的必备条件。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是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效益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陕西省农业厅王宏主编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技术手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100头标准化规模育肥户、600头商品代场、1000头扩繁场的不同模式,并附有设计图纸。非常实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情况、建筑材料等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2.优质化引种

猪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就以育肥猪场而言,三元、四元杂交猪种就比低代杂交猪生长速度快,从出生到90kg一般4~5个月就可完成,而一般猪种6个月也长不到90kg。实际生产过程中,有些户养的猪8个月、满年甚至1年多才出栏的现象屡见不鲜。实践证明,每头良种猪比一般猪最少多收入300~500元。

目前,世界上已有的猪种我国都已引进回来了。“杜大组合”是当前全球普遍应用的最佳组合。我国基本沿用了这套组合。这套组合特别适用规模养猪场。

3.疫病防治

认真搞好疫病防治是经营好规模养猪场的关键。经营者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3.1规范引种

首次引猪时必须到正规的猪场。必要时可先做血液检查,确保无病无疫时方可作出引种决定。装车前还需带全免疫档案、检疫手续等。进场后密切观察一段时间。

3.2正确免疫

首先制定科学适用的“免疫程序”,一定要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点及本场实际情况,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制定免疫方案。不能照抄、照搬书本上的东西。避免因免疫带来的应激反应和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及不应有的损失。

当然“免疫程序”是要依据时间和本场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及时修改的,也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一旦确定了免疫程序,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具体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时,按要求,按说明书的剂量认真搞好免疫。实贱经验得知,免疫剂量上,一般常见病如猪瘟注射、鸡新城疫的饮水免疫,都要加大2~5倍甚至8倍。饮水免疫还要考虑药物的浪费问题。否则,剂量不足就会带来抗体水平太低,起不到防疫的目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考虑母源抗体干扰、猪场的发病史、免疫途径、季节、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等诸多因素。

3.3预防用药

一些疾病,如仔猪黄、白痢,只要事先在饲料中加入药物,完全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为了预防常见病,一般养殖场都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粉、黄芪多糖粉、氟哌酸粉、环丙沙星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3.4严格消毒

搞好消毒工作是保证猪群健康和正常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季节变化和疫病流行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进出车辆、人员、养殖环境、养殖器具、猪体表面进行彻底完全的消毒。切不可怕麻烦而忽视了这一工作。

当然要建立一整套的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

4.科学饲养、规范管理

首先为生猪创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尽量避免过度拥挤、空气污浊、温度偏高或偏低。

饲养密度:直接影响猪舍内的空气卫生状况,饲养密度大,猪只散发出来的热量多,舍内气温就高;但湿度、灰尘、微生物、有害气体的含量就会增高,噪音强度也会加大。

一般合理的饲养密度是:断奶仔猪0.5~0.8m2/头;育肥猪 1~1.2m2/头;繁殖母猪1.5~3.2(带仔母猪)m2/头。种公猪应依据实际情况稍大一点,以创造宽敞的活动空间。

温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猪只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猪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环境温度下,无论是在严寒的冬季,还是酷热的夏季都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但是这要消耗很多的热量,既增加了日粮的消耗,又影响了营养状况,轻则日增重下降,严重时可以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各种年龄的猪只适宜温度是:

断奶仔猪:28~22℃;繁殖母猪分娩前:18~20℃、分娩期间:25~26℃、分娩:1~23d 25~20℃,值得注意的是初生仔猪保育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0~28℃,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到24℃。

相对湿度:猪舍内要保持合适的湿度,假如过大,可以减弱机体的抵抗力,是发病率提高。髙湿有利于各种病原菌的繁殖,仔猪副伤寒、丹毒、仔猪黄白痢、疥癣和其他寄生虫都很容易蔓延。一般60%~70%即可,但肥育猪相对高点应在70%~75%。

①通风:是猪舍降温放热的有效措施,即可排除舍内的热量,又能改善空气污浊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实际生产中要依据舍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情况,适时通风换气。

②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经营者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品牌饲料。万不能以价格高低随意用料。否则不是影响猪只生长速度,就是带来了新的疫病发生,造成不要的损失。

③积极应用先进的饲喂技术。大力推广“套餐饲喂”模式,按照猪只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不同档次的饲料,以避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现在正规的饲料厂家,都有繁殖母猪、育肥猪、种公猪、仔猪等不同品种的饲料。饲养者可依时依阶段选择。

④注重猪体保健。以往的以“预防为主”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现代养殖业必须重视猪体保健,这样不仅提高了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长速度,而且也防止了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这一方面,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践。生产的“乳菌宝”、“益畜王”等保健品效果很好。值得大力推广。特别适合规模养殖场应用。

5.正确把握市场

第2篇

在网络条件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有必要将网络技术整合到教育中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的、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Little 1991; 庞维国 2000)。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的能力”(Holec,1981)。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效率高低。

在理论上,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中,学习内容相对比较丰富,通过超链接能够方便地获取相应的学习辅导材料,因此,学生只要确定了学习目的,就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学习目标,选择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一步步地完成一个个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在整个网络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网络能够监督学习过程,及时评价学习结果,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反馈,方便学生调整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经过对英语教学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且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在各高校的普遍应用,教学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依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教育更具有现代性。教师可采取以下方式:

1.演示、讲授性自主探究。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完全自主探究练习。授课过程中教师完全放手,以学生为中心独立上机操作为主,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联系进行巩固,延伸练习达到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形式。

3.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研究。对于学习能力低的班级或知识难度较大的内容,可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自学,质疑提出问题,利用网络查询进行解疑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培养。

4.互助合作自主研究。利用网络上的电子公告板功能实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小组讨论,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现成知识总是有限的。如果教会学生的是学习方法,则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现代社会强调的是终生教育,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开展小组讨论,启迪学生多角度思维,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相互吸取他人之长处,在比较、选择中灵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这种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主体性,是激励自主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口语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自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空间,培养了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有机结合,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找到成功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为:校内外资料平台和资料库;教师提供的相应网站;教师创设的虚拟学习环境;学生自主在因特网上收集的资料。 信息的收集是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交流场所,让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同时学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尽管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断进步,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高,或者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顺利地稳步提高。事实上,他们中的有很多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人自控能力不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难以自觉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我们应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加强监督,做好形成性评估,帮助他们逐渐增强学习毅力,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相信随着教师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将逐步改变由教师利用计算机传播知识学生旁观的局面,师生将共同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转变角色,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美】艾碧主编,丁兴富等译.网络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and the new era of urban construction, we mus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establish training patter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eeds of c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personnel, improve the personnel adap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change teachers' concept,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to enable students to "zero distance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goals. This paper stress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strengthen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e cultiv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jor focus on teaching an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 企业对所需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主要反映在道德心理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上。不同企业在看待毕业生学历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有些企业认为高职生踏实肯干,其对学生道德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的要求较高,认为高职生的自我定位要准确一些,更能吃苦耐劳。很多企业表示,在现代社会中人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当前很多毕业生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欠缺,学校对此应加以培养。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来说,很多企业都表示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一些能力:建筑材料方面,如建筑材料识别与分析的施工现场经验识别方法的培养、建筑材料识别与分析的实验操作方法的培养。识读图及制图方面,被调查的企业一致认为毕业生应该掌握很强的识读图能力,这是从事相关岗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而对电脑制图方面来说,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制图能力要求也不同,但是都要求毕业生能够有一定程度的绘制图能力。施工现场控制能力,如建造中施工技术现场指导与施工过程质量监控能力,一定程度上的计量计价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施工过程中所需成本。对施工组织的能力也是毕业生所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之一。

二、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实践能力难以掌握 职业教育更注重技术知识的习得,而技术知识除了系统性、逻辑性、确定性的显性知识外,还包括大量的默会知识。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情境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不确定性、非逻辑性等特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操作技艺等都属于默会知识的范畴,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获得,实践能力的掌握一定要有技巧熟练人员的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以及学生一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身历其境的“历练”。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由于受到班容量过大、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基地有限、课程体系缺乏弹性、教学组织缺乏灵活性等因素影响,学生动手训练依然严重不足,实践能力难以获得。 2.学生不能适应实习岗位 当前,企业接受学生实习没有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也不能带来明显利润,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的主要动力是招聘实用人才,解决企业用工之急,因此实习学生的顶岗工作能力就成为顶岗实习环节能否做实的关键。在当前建筑一线人才培养中,由于学生在校内主要偏重理论学习,接触工程实际较少,专项基础技能训练不足,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因此大多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但由于不适应而被淘汰,最后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3.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没有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只是按知识结构而没有按能力结构实施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没有打破学科界线、专业界线甚至是课程界线,因此,实验或实训只是单一的或局部的技能训练,不能提高综合技能;技能培养规格没有按照行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对技能型人才的真正需求进行,难以培养出高等级的、适用性强的职业技能人才。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1.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也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只有在知道这道工序的具体操作过程前提下,才会有可能创新改进工艺技术,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校内实训基地可以看做微型的未来工作岗位,在基地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建筑工地实际施工器具,在学生头脑中可以生动立体地呈现出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为以后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可以分为基础实训室、主体实训室、屋面实训室、装饰实训室等。在各个实训室分列建筑行业现阶段分项工程各种施工工艺实体,让学生更具体贴近操作实际。 2.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校外实践基地 建立跨企业实习中心具有其他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建筑行业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实习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足够的不同功能的实训基地,既要有跟岗实训基地,也要有顶岗实训基地;既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训基地,也要有钢结构、砌体结构等各种典型结构类型的工程宴训基地。这种联合中小企业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 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能够带领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指导教师必然是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而且教师群体中有的长于理论,有的长于实践。同时还要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原则。对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请进来”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授。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应增加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学校在引进人才时应积极从当地的知名企业中引进一些专业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既可以将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等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对原有的教师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他们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第4篇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90-02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

2014年上半年,我国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出台多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举措。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和7项主要任务,提出了6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新机制,对加快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的提出虽然为我国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相对于我国在2020年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之间互通渠道的规划,仍然阻力重重。因此,视学生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主体之一,将学生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为其制定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多层次的培训方法、交叉立体化的培训模式等,能够丰富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9-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约为10%。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在国家和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多重机遇叠加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建设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根据广西人才网的《2013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建筑/工程类职位对人才需求达到28565人,位于广西区人才需求职位的第二位。而另一方面是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第二,高职教育体系战略性不强。第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处于开始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这种反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对口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已开始全面下降,且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生源将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部分高职院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处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环节,未来的生源质量必然不断下滑。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往下以“2+3”衔接模式积极争取中职的生源,既有利于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保障中专层次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模式。根据调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和材料员。虽然,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能力相同,但是,专项技能各有侧重。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照前3个学期完成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设立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6个专业方向,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往上力争向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的培养层次发展,探索建立包括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布局,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因此,广西高职院校通过专升本、自考、函授等渠道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双向沟通桥梁,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拓宽继续教育途径和空间。

(四)中外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1”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与国外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伴随产业走向世界。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用中外院校“2+1”合作办学的模式,即学生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2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所有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雅思考试的,直接进入国外院校专业课程继续学习1年,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国内外认可的大专文凭;2年后,学习成绩达不到国外院校入学要求的学生,将继续在国内高职院校学习1年,学习成绩合格,将获得国内高职院校颁发的大专文凭。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系统掌握国内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建筑及相关领域从事施工、设计、项目管理、预算等工作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第5篇

为猪只成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猪场养殖效益的基础。猪舍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无杂味,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减少噪音刺激,温度冬季一般18~22℃,夏季为10℃左右即可。每头猪占面积:仔猪0.4m2、肥猪0.5~0.8m2,舍内相对湿度保持60%~80%。这样才能保证猪只成活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

选购优良品种猪育肥是提高养猪场效应的关键。猪品种好坏,直接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养猪场入栏仔猪育肥时,要严格把关,选购优良品种,目前优良猪常见有约克夏、长白、杜洛克。

强化饲养管理

保证猪只健康成长,是提高猪场效益的有效手段。一是场区分布合理,降低建设投资;二是饲养管理水平要均衡,促进生猪生长;三是抓好妊娠母猪管理,争取多产仔、产壮仔;四是及时淘汰残猪,减少饲料浪费,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注重猪场消毒

搞好环境卫生,从而保证猪场净化,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死亡率,由此来提高猪场效益。场区15d消毒1次,圈舍每周消毒1次,粪便及时清理,病死猪要无害化处理。消毒后要用两种以不同成份药液,交叉使用,每周换1次,以杜绝病原菌耐药性。

做好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动物免疫接种工作是预防动物传染病所采取的最有效措施。因此要知道合理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等疫苗的接种工作。

做好生猪驱虫工作

保证生猪健康成长,进而保障养猪效益的提高。选择驱虫药做到高效广谱,安全低毒,无残留。建议用阿维菌素、左旋咪唑、托曲珠利为主要成份的驱虫药。仔猪断奶后驱虫1次,育肥猪每2个月驱虫1次,母猪产前14d驱虫1次,产后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

做好猪只保健工作

平时做好猪只保健工作,是保证生猪健康成长的确切手段,也是提高生猪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的必要措施。在季节交替时,疫情来临时,都要有针对性添加药物,疗程为5~7d。平时添加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胃肠消化药物。

禁止盲目用药

疾病防治科学有效,禁止盲目就医用药,从而降低猪只死亡率和防治成本。生猪有病时做到预防与个例治疗相结合,用药要做到有国家认可资格的动物诊所就医用药,禁止盲目用药。

严格控制成本

一是改变饲养方式,尽量采取自繁自养方式,外购仔猪育肥农户,要掌握好补栏时机。二是依靠科学管理,减少养殖各环节费用,合理改变饲料配方。三是采取先进技术降低成本,如采取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降低养殖成本。采取人工授精技术,降低饲养种猪成本。

适时出栏

第6篇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带着这样的理念,来自江苏的农业科技人员在绵竹市九龙镇清泉村建起了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如今,园里种植的草莓已经结出娇艳的果实,梨、桃等果树生长得郁郁葱葱……在灾后农业产业恢复重建中,示范园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高效农业致富路。

这里,高新品种聚集

一排排林立的大棚,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沟渠,在这里,群众见识到的是一派新鲜的景象。

在“床”上养猪是江苏省镇江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沈晓昆带来的新技术,这在园区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没有臭味,整个大棚里也见不到猪的粪便。“猪的屎尿都排在这张‘床’上,被接种在里面的真菌分解掉了,没有一点臭味。发酵床长出的菌丝,是猪的美食。这种新技术叫发酵床养猪技术。”沈晓昆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不仅如此,大棚外面花团锦簇,硫磺菊、紫苏等带有香味的植物环绕着大棚,既美化了环境,还可以作为猪的食物。“我们这里的猪很幸福的。”沈晓昆笑言。

作为江苏省援建绵竹农业重建的重要项目,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位于九龙镇清泉村,它依托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按照“一年定植、两年挂果、三年成园”的总体规划,投资2100多万元,核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面积将达到5万亩。园区分为30亩的管理培训区和270亩的科学示范区,以绵竹现有的梨产业和生猪产业为基础,引入适宜的品种加以培植,并嫁接江苏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技术绵竹化、品种绵竹化。

地震前,这里种植的是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现在,这里成了一个农业高新技术、名优品种的聚集区、展示区。发酵床养猪、发酵床养鸡、大棚草莓……一个个新鲜事物不断冲击着村民的思维,这个气势宏大的示范园犹如一扇刚刚开启的窗户,当地群众透过它看见了全新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在这里,高效农业从纸上的概念转变成身边的现实。

这里,播下高效农技的种子

农技专家们给当地群众带来一堂又一堂生动的高效农技课,村民在这里掌握了致富的本领。

尽管天上下着雨,负责参与草莓种植管理的群众还是像往常一样,一早就来到了大棚,他们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

去年,示范园正式投入运行,草莓示范种植大棚和发酵床养猪大棚相继开始种植、养殖,当地农户被邀请参与到大棚的管理中来。清泉村一组的李芳已在示范园里工作一年多了,搭建大棚、做菌种、配营养液……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她开始学习发酵床养殖这门新技术。如今,她一个人负责饲养着园区里3个大棚的猪和一个大棚的鸡。“从没见过这么养猪养鸡的,不过挺好,既省工又环保,养出来的猪和鸡价钱还卖得好。”在技术人员的悉心指点下,李芳目前已掌握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她打算时机成熟时自己也回家建大棚搞发酵床养殖。

“我们采用‘专家+劳模+能手+当地技术人员+大学生+跟班老百姓’的形式,力求让先进技术在这里生根发芽。”镇江农科所的研究员芮东明介绍道。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他经常手把手地教村民技术,在大家的印象中,芮老师总是会在关键环节指点迷津。桃树种植不仅要疏果,还应该疏花,这样的小窍门,村民们跟着芮老师学了不少。除了芮老师,全国劳模、葡萄种植带头人方继生,镇江市劳模、草莓种植带头人王柏生和梨树专家糜林、种桃能手杨修林、蔬菜能手毛洪文等人,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著名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的带领下,先后进驻示范园,给群众带来高品质的培训。参加培训的村民很多都才30多岁,其中还有几个大学生。对这帮正当年的学生,老师们很有信心,通过他们,高新技术一定会得以很好地传递。

为使更多的群众能进入园区学习,园区还在不断完善,管理培训大楼正在为投入使用做准备。在江苏援建者的支持下,这里将配备各种先进的教学培训设施,江苏农技专家将和本地农技人员一起为农民群众进行各种培训,在不久的将来,高效农业之风就会从这里吹向更广阔的地方。

这里,老农民也能掌握新技术

园区示范,一边培养,一边布点,让高效农业全面开花。

今年69岁的清泉村九组村民申国高大爷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眼光,跟着党走不会错。看着自家大棚里娇艳欲滴的草莓,申大爷充满了自豪。作为第一个报名参与草莓试种的农户,他家种植的草莓已经卖了3500元,这样的收入是以前种小麦和水稻不能相比的。

为使高新技术达到更好的辐射效果,让更多的人掌握,示范园在绵竹市发展了8个草莓种植示范户和5个发酵床生态养猪示范户,申大爷便是其中之一。对第一批示范户,园区给他们提供免费的大棚、种子、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资。每周,园区的专家们至少要到示范户家里两次,给他们做技术指导,并把按季节配好的草莓农药和发酵床菌种发放到他们手上。

“有了他们这么全方位的指点,连我这么大年龄都可以学会,谁还学不会?”搭大棚、垒土、施底肥、铺薄膜、防虫治病,现在申大爷说起草莓种植头头是道。今年,申大爷准备把自己连同儿子的地全都用来种植草莓,这位以前从未见过草莓的老农没想到自己会在年近古稀时与草莓结下缘分。

从去年12月开始,园区和示范户们种植的草莓便开始采摘。在这片从未种植过草莓的土地上,第一批3个品种的草莓一炮打响,在水果市场上,冬草莓的价格每公斤高达50元,平均每亩收益都在1万元以上。不仅草莓,用发酵床技术养殖的生猪肉质好、环保、生态,比普通猪价钱平均每公斤高出两元,发酵床养的鸡也更值钱,一公斤售价普遍达20多元,个头不大的绿壳蛋一个要卖1.7元。村民们看到了高效农业转变为实际效益的过程,尝到了高效农业的甜头。怀着好奇和羡慕,周围的群众纷纷来到示范户家里“取经”。亲帮亲、邻帮邻,像其他示范户一样,对前来学习的农户,申大爷总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第7篇

丹麦是世界猪肉出口第一大国,其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其产业竞争力的来源除了先进完善的育种体系、一体化合作组织系统以及专业化服务水平以外,丹麦对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格的养殖环境控制与治理措施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随着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据测,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日排泄物约150t,大量的猪粪便污染物如果不能被充分处理,可能会对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可能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因此,对生猪养殖环境进行治理,对于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确保生猪质量安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推动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针对生猪养殖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呢?丹麦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先进的科技研发与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等都是中国在生猪养殖环境治理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的经验。

1丹麦养猪业基本情况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2010年全国有养猪场5800个,出栏生猪2500万头,屠宰加工猪肉产量150多万t,人均占有量280kg。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7。尽管猪肉产量仅占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可见,养猪业已成为丹麦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丹麦养猪业的特点首先是重视种猪培育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丹麦的种猪主要有丹育大白、长白猪(又名“兰德瑞斯”)、汉普夏和杜洛克等4个举世闻名的优质品种,各项生产指标均居世界前列。丹麦培育的种猪以生长速度快、产仔数高、抗病能力强闻名于世,但为了保持其持续的竞争力,丹麦政府仍非常重视种猪的选育和改良,并建立了高效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即育种核心群、繁育猪群和商品猪群三级繁育体系)组织实施“丹麦种猪育种计划”,其目的就是改良丹麦的种猪品种。为加快育种进程,育种所需的资金来源于商品猪的生产/屠宰税,即每生产/屠宰一头商品猪,农场主缴纳4.9克朗的会员费和5.5克朗的屠宰税,每年大约有2.5亿克朗的预算用于育种、科研、健康控制、屠宰技术的研发、市场活动等。

丹麦养猪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科学的饲养方式。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生猪生产部,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通过混合饲料和对饲料成份的检测分析,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好的经济效益。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提高饲料转换率,丹麦养猪的料肉转换率在2.3以下,平均日增重900g左右。饲料输送全部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饲养1000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丹麦饲养肉猪达到屠宰体重所需天数约160d。该联合会还非常重视猪舍改善和改进生产体系等基础设施。其目的是提高猪的生产效率、改进猪健康条件和福利,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他们还注重对养猪农民的技术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学习和发送技术资料。通过多年的努力,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疱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保证了猪群的健康。

2丹麦生猪养殖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

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先进的环境技术以及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体系有效地保障了丹麦生猪养殖环境治理效果,增强了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经验,下面予以分别介绍。

2.1严格的环境立法规制

丹麦当局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农业控制系统,其环境立法风格,超越了欧盟的要求条例。例如,丹麦的耕地最多可施用氮形式的猪粪140kg/hm2,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如英国是170kg。丹麦的养猪业已经确立了一些环境指标。到2015年,猪粪尿氨蒸发量将减少40%。其他减半的目标包括磷,减少氮的排放量的13%。此行业目前正在研究技术解决方案,以减少猪异味和氨的排放单位。法律也对农场的面积和农场主可拥有家畜的数量进行限制,一般农场在达到一定规模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就要对其环境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其是否能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譬如,在养猪气味的散发上,附近居民会受到影响,丹麦的养猪户必须严格遵守气味的限制,只有远离环境易污染和那里的邻居不会受到气味影响的地区才给予批准。丹麦政府当前正在实施一套绿色政策。2011年1月1日起,自然条件脆弱地区的氨气标准提高。对于特定类型的自然条件,法规将根据畜牧生产总氨气排量来制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根据计划扩张造成的额外氨气排量进行评估。其中,Natura2000生态保护网规定的自然环境下,最高氨气总量标准将改变为0.2~0.7kg/hm2,具体取决于周围畜场的数目。荒漠中,最高氨气总量标准将改变为1kg/hm2(Natura2000规定之外的地域)。根据当前立法,这些地区允许排量需要评估。当1kg/hm2的配额用完之后,相关的生产设施将不再可能有任何的发展。

2.2先进的环境技术

丹麦养猪研究中心(PRC)参与了多项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测试,养猪生产者采用这些技术来降低氨气和异味的排放。目的是确保这些技术在环境影响方面切实有效,并且在经济上也划算。丹麦环保署的“技术清单”当中列出了现在已经经过充分测试的系统(见表1),而PRC则继续针对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测试。具体就空气清洁技术而言,主要包括空气清洁机、生物空气清洁系统等,其原理是通过过滤单元即3个垂直蜂窝过滤器,来过滤空气,其中为保证所有过滤器的空气负载均衡,在第1个过滤单元之前加装了孔式空气分配板。多年来,丹麦养猪生产者一直在用“农场洁气生物系统”,PRC试验结果显示,夏季从猪舍排出的空气当中异味浓度降低30%,冬季降低50%,氨气浓度从4~9mg/kg降低到1~2mg/kg。这套清洁系统的构造是一根不带过滤单元的管道。清洁机底部的喷嘴向气流当中喷射酸水,对空气进行清洗。系统顶端有一个滴水捕获装置,可使酸液留在空气清洁机内部。粪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粪坑通风、清理以及酸化。氨气和异味来自粪浆,而PRC正在研究,能不能通过粪坑通风,利用高效清洗系统在这个阶段将大部分污染物质捕获。如果能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实现大幅的减排。在每猪位粪坑通风量16和54m3/h的情况下分别研究了粪坑和顶棚排气口排放的异味和氨气。剩余的通风量,直到最大通风量(100m3/h)由顶棚排出。结果显示,当粪坑通风量16m3/h时,61%的异味排放和70%的氨气排放出现在粪坑通风当中。当粪坑通风量54m3/h时,90%的异味排放和94%的氨气排放出现在粪坑通风当中。与粪坑通风量16m3/h相比,这种情况下粪坑通风当中的异味和氨气的量显著提高,高于预期。因此,最实用的办法是把粪坑通风量设置为最大通风量的10%~20%。#p#分页标题#e#

2.3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体系

丹麦猪肉产业链一体化体系,为生猪产业环境治理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丹麦养猪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组织,形成了高水平的产业链一体化服务体系。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生猪产业供种、饲料、养殖、加工、营销各环节主体,互相渗透、互为股东,真正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作为猪肉产业的协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譬如为了提高本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与市场要求严格控制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福利,保障食品安全,那么该协会就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来促进生猪养殖环境治理的改善。

第8篇

XX镇是位于XX市西北部的农业大镇,该镇鉴江边上的XX、XX、XX三个村委会共16条自然村,近年充分利用山塘水库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立体式种养产业,目前该区域由点带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农业生态经济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本概况

XX、XX、XX农业生态区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为主,区内现有人口约1.2万人,区内有林地9400亩,其中经济林果面积约600亩;鱼塘水库面积1188亩;农牧有限责任公司1家,养殖肉猪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专业户15户,谈水鱼养殖专业户13户,“林中凤”肉鸡养殖户23户,优质水果种植专业户6户。区内现有生产型母猪1200多头,年出栏商品型肉猪超过8000至9000头,年繁育猪苗二元杂猪苗21000多头,年出栏“林中凤”肉鸡69万只,年产淡水鱼560吨,年产龙眼、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230吨,整个经济区年产值约2930万元,带动农民年增收1533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七成。

二、主要做法和社会效益

1、形成独特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区内的养殖大户一般以水库鱼塘为依托,进行综合规划,因地制宜地整合山、林、水资源,通过发展塘中养鱼、塘面养鸭、塘边养鸡或养猪,猪、鸡、鸭粪养鱼,山上植树种果保持水土,为养鸡、养猪提供纳凉场所和改善生态环境,以此循环综合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打造龙头企业。XX市XX农牧有限公司是区内较具规模的农业企业,该公司是2002年注册成立的,注册资金达500万元。1997年,该公司还只是一个只有3头母猪的小猪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大型综合性养殖基地。(其中猪场占地200多亩,拥有2个种猪繁育基地,鱼塘300亩,造林600多亩)该公司现有生产型母猪1000多头,年繁育猪苗20000多头(其中种猪4000头),年出栏肉猪5000头,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该公司的成功经验有力地带动区内其他养殖户的热情,对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起到具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实行标准化科学种养。XX镇过去种果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日子,80年代,XX、XX、XX这个区域内一度踊跃出种橙专业户30多个,种橙面积达1500多亩。过去他们往往只凭经验,盲目跟风,不问市场需求,不重视标准化科学生产,不懂得免疫除病害,品种单一,结果全部受黄龙病害,果树全部枯萎,导致全面绝收,农民损失惨重,这段沉痛的历史人们仍记忆犹新,人们开始懂得科学种养的重要性。如XX农牧有限公司经理李柏良,在扩大生产规模前,他先到大城市和周边乡镇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当发现繁育三元杂瘦肉型猪比较有市场时,才下定决心扩大生产。为了提高繁育技术,他自已买回养猪科技书籍,经棠参加养猪专家的讲座,边学习边实践,同时主动到养猪发达的地区取经,到聘请华农大教授、省农科院专家当顾问,甚至请泰国养猪专家每月来基地指导一次,从农业院校聘请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当技术员。在生产方式上不断进行大胆创新,该公司目前的猪苗繁育全部实行人工授精,定期免疫消毒,生产猪舍全部实现工厂化栏养,整个养殖区干净整洁,空气清新。

4、推广良种。XX农牧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良种引进和推广力度,1999年投入资金50万元,从省种猪场引进80多头纯种种猪,加强了种猪选育,目前,该公司存栏母猪增加到1000左右头,年产猪苗20000多头,这些猪苗因体型好,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而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区内的淡水养殖原来以四大家鱼为主,目前以奥尼鱼、黑沙鲩为主,过去以本地市场为主,现在以外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