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5 16:11: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科研的特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创新体系
1 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
新型科研机构的产生,其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灵活的运行机制、高效的管理机制上,在其形成和发展中也有诸多可圈可点的案例。政府层面提出的新型科研机构是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尖兵连”,是一批具有国际一流研发实力的、集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于一体的领军型创新机构[1]。曾国屏和林菲对深圳新型科研机构进行了细致分析[2]。他们发现,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发明专利都来源于企业,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新型科研机构,更可将其划分到创业型科研机构序列中。
新型科研机构在聚焦核心研究领域方面,不仅注重与自身定位相关的国际前沿技术的研发,还加强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科研“两条腿”走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各个新型科研机构加强同国内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还加强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这些新型科研机构以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为基本理念,创立了“三发联动”的新型科研格局[3]。实际上,这也契合了当代科学、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有效促进了新型科研机构体制机制创新,为传统科研机构改革提供了积极示范作用。
2新型科研机构的特点
新型科研机构还具有以下共同点。区别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科研机构的第一个共同点在于其考核目标或者内容不同,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不仅要考察科研成果,如科技论文、专利数量和种类、奖励级别等内容,更加关注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社会财富、服务区域创新体系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事实上,之所以新型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的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与新型科研机构的创立成员以及组织形式有关。由于新型科研机构是官、产、学、研、资五种力量的结合,各利益相关方势必会突出其发展目标或者利益实现途径,因此,新型科研机构多元化的绩效考核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共同点在于新型科研机构均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即采用商业运营模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践证明,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最有效率的组织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较强的组织激励效应,还具有较为灵活的经营模式、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在为自身发展找出路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如在投融资方面,能够有效引入金融资本,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等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
第三个共同点在于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真正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到科技成果产业化再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一条龙的科技创新链条,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横贯其中,从根本上解决了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的问题,为新型科研机构的存在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和保障。
3 新型科研机构孵化高新技术的运行机制
新型科研机构与传统科研机构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是在编制管理上,新型科研机构虽然享受事业编制和一定的事业费,但是整个事业编制并不是与某个人捆绑,取而代之的是统筹使用,这在管理体制上为新型科研机构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也留有极大地的组织变动灵活性,特别是对科研人员管理具有极大的激励效果。二是新型科研机构集创新创业创富于一体,打破传统创新观念的束缚,在管理机制、科研机制、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均有重大创新。从创立宗旨到发展理念,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到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发展机制,从终身聘用制到合同制、匿薪制、末位淘汰制、动态考核制等人力资本管理制度的转换,新型科研机构的运作都显示着极为强大的活力。
新型科研机构在运作模式上的特点集中体现在其资本运作和商业模式的导入上。新型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特别重视资本要素的引入和商业化运作。从深圳新型科研机构运作特点看,新型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之初就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这是传统科研机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得益于新型科研机构的特殊体制机制,使得整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运作更富有效率性。在这一过程中,新型科研机构一方面积极引入产业资本、风险资本等资本要素,另一方面借鉴成熟的商业模式,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这也使得新型科研机构在科研、产业化、资本融资三个平台搭建上,能够实现科研、产业和资本的良性互动,借助企业这一载体形成一个“资金―科研―企业―资本市场―发展资金”的价值增值循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
新型科研机构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采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为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出路:即坚持官产学研一体化,建立“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于一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新型科研机构将研发、开发、产业化等同步进行,形成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这种运作模式,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科研机构脱离市场的弊病,还从源头上找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孵化提供保障。实践证明,新型科研机构运作模式的选择符合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对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壮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丹.发展新型科研机构 激发社会创新活力[N].人民日报,2012/05/21(013).
[2]曾国屏,林菲.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4,32(2):242-249.
[3]何慧芳,龙云凤.国内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模式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6-19.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 重金属污染 特点 研究
1、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概述
1.1 可吸入颗粒物的概述
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简称,也可以叫飘尘,是指粒径在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大气中的PM10通过呼吸作用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从而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而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各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总而言之,PM10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在许多时候更是为人们所忽视,但颗粒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呼吸系统健康。
1.2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概述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的学者对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其结果显示了重金属Pb、Cu、Zn、Se、As是各城市PM10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对PM10的贡献率为24.0%~49.7%。
重金属毒性很大,并且很难降解。当重金属进入大气之后,可以直接通人类呼吸何其他间接途径作用于人体,进而危害人畜安全。此外PM10中的重金属,成为大气气溶胶系统中的重要组分,本身可以发生一系列连续的化学转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催化氧化众多化学物质。
如大气中的Fe3+和Mn2+催化氧化酸性气体S02,使得大气中的强酸性物质浓度增加。一些重金属还能够催化大气有机物的光化学反应,产生次生大气污染物,同时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2、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但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我国可吸入颗粒中重金属的比例在逐步增大。为了防止可吸入颗粒中重金属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保护大气环境不致恶化或根据大气可吸入颗粒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来预防发生大气污染事故。
对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中,主要运用谱系聚类法。通过谱系聚类法,首先对各大气样品自成一类,然后把最相似的样品聚为小类,再将已聚合的小类按其相似性再聚合,随着相似性的减弱,最后将一切子类都聚合成一个大类,从而得到一个按相似性大小聚结起来的一个谱系图。从而得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成分。
此外,可以通过外加均匀磁场、梯度磁场、均匀磁场添加磁种、梯度磁场添加磁种4种类型下对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中的重金属来与进行分析,如对于燃煤PM10团聚实验研究,均匀磁场由电磁铁产生,梯度磁场由铁氧体永磁环产生,磁种为Fe3O4和g-Fe2O3,对于空气的在样品之间定义相似系数,距离或相似系数代表样品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得到了重金属Fe的来源。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得到PM10中的重金属通常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的无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重金属颗粒物。也就是说人为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是PM10的最主要来源。
3、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化学特性
在节能减排和减污的国际大背景下,为了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中的重金属作出了分析,了解其分布和化学特性。使得环境研究者能够根据其特性是直接控制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浓度或排放量,以防止大气污染。
3.1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性
通过降尘试样的采集,通过内径为15cm的采集器,高30cm的缸内加入300-500mL蒸馏水,上用尼龙网罩防异物落入。连续采集一个月的样本。利用适合于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进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的测定方法:GB/T 15432-1995中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得到了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性是呈现随时间、空间和粒径分布变化的特点。总体来说: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呈现“双峰型”,重金属的分布峰值出的时间段为上下班的两个时间段,也就是上午8点和下午四点左右。其次,人体小于2.0μm的重金属细颗粒,由于粒径适于流动,其危害较大。
3.2 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特性
对于Cu,Zn,Pb,Fe,Co,Ni,Cr等可吸入颗粒物,由于AAS测量方法具有是它是利用待测元素所产生的基态原子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好,干扰少,易排除。此外还.应用范围广,AAS可测70多种元素,既可测低含量和主量元素,又可测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元素,可测金属。于是,在研究中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法(AAS)对于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进行测量,了解到: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化学特性表现出能长期悬浮于大气环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易于富集多环芳香烃、多环苯类、病毒和细菌等有毒物质,以及痕量有毒元素的特点,也就使得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易诱发哮喘,引发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
4、结语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水环境面临的重要污染问题之一。虽国内外学者在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控制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控制技术手段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一直成为了大气环境问题的一大危害,应引以为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中国的转移,具有一批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工程人才队伍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关键。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适应现今工业经济发展要求的研究生人才队伍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出现代工业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工科研究生的教育特点及培养现状
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研究生要具有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的科学与技术实验能力、工程和实践能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这就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一直是按照培养研究型高级精英人才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工科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已由以往的充实高校、科研机构为主逐步转向充实生产企业为主。加之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研究生不断扩招所带来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在对工科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师资不足、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最终导致培养的工科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尤其是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刻不容缓。基于这一改革趋势,结合工科的学科特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要切实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从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通过对工科特点和现阶段市场对人才需要的分析,要调整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企业的技术进步为导向,将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工科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努力培养我国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在进一步阐述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之前,有必要对其理论依据进行分析。
1.个人角度
人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这是哲学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思想又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个人的素质紧密相连,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个人能力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都与人的个性发展分不开。依据哲学观,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注重工科研究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实践能力、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并重,把工科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个性品质。
2.社会角度
当今工业经济时代需要具有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培养工科研究生将自我掌握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使其能够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此外,作为当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工科研究生,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工科研究生更早地融入社会之中,掌握更多的社会信息,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要切实有效地转变传统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依靠高校的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实现。在高校自身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引入第三方的优势资源,可以弥补高校教育经费短缺、实验设备不足等缺陷。同时,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来加强第三方的科研攻关水平,从而达到“双赢”。为此,在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将在生产实践、资金、管理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纳入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来,利用企业产品技术创新面向市场第一线的优势,为工科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1.建立校企合作的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
新时期现代工业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技能研发型人才应具备的个人能力,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和验证能力,而是能够推动科研社会化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上更应凸显出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是推进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
2.“两段式”培养计划的制订
根据工科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在确保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新教育基地研究两个阶段,研究生的培养方向按企业生产需要设置,课程学习在学校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在实践创新教育基地进行。
3.以企业科研攻关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育
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在与企业相结合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按企业实际科研课题需要进行设置,把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研究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的科研需要中,缩短进入实际研究的磨合时间。此外,在研究生的论文课题选择上,要把先进性与应用性结合起来,课题尽量来源于企业和社会,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四、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效果
中原工学院经过近年的实践,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已经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成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
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在基地研究的学生的研究课题都是来自企业实际需要的省、市级科研攻关课题,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研究过程的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2.成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研发基地
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校企联合攻关和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研究两种模式,多次联合申报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并多次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其他创新奖励。企业利用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这一平台,联合高校优秀的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科技攻关的能力,使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成为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的源动力。
3.成为高校加强学科建设的有力杠杆
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的建成对高校学科队伍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利用这一平台,高校将企业中有丰富科研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科技人员选拔到自身的学科队伍中来。同时,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所设立的人才培养项目和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这就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种与企业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而且能够充实高校学科队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4.成为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
工科研究生实践创新教育基地是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在充分利用现有创新教育基地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符合工科研究生特点的教育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尝试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质量保障体系,为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温静.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2]刘娟.国外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8).
[关键词]电磁干扰;屏蔽效能;FDTD;孔缝耦合
中图分类号:TN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089-01
一、引言
电子设备工作时,常常会受到来自自身和其他设备的各种电磁干扰,同时电子设备也会对其它正在工作的电子设备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主要是通过电子设备上屏蔽室外壳的孔缝耦合进入到电子设备内部。通过研究分析电子设备屏蔽室外壳的各种孔缝耦合的能力,有助于优化电子设备屏蔽室内部的电路和器件的布局设计。
二、电磁屏蔽效能
屏蔽效能SE用来度量屏蔽室抑制电磁辐射干扰的能力。在进行屏蔽效能的计算时,首先应确定电磁屏蔽,也就是对电磁波产生衰减的作用,屏蔽效能用来度量这一作用的大小,单位为dB,计算公式如下:
SE=20*lg(El/E2)或 (1)
SE=20*lg(H1/H2) (2)
(1)式中E1和E2分别为屏蔽前和屏蔽后的电场强度;(2)式中H1和H2分别为屏蔽前和屏蔽后的磁场强度[1]。又因为屏蔽效能包括三部分: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所以有
SE=20*lgA+20*lgB+30*lgR (3)
(3)式中,A、B和R分别为吸收损耗、反射损耗和多次反射损耗。
三、孔缝对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若屏蔽室外壳上有方形或圆形的孔缝,则电磁波会通过这些孔缝向外泄露。带有孔缝的金属导体的屏蔽室后侧的总传输系数T总,应为金属导体本身与孔缝二者的穿透传输系数之和,所以有:
T总=TN+Tnh (4)
所以带有孔缝的屏蔽室的电磁屏蔽效能为
SE=20*lg[1/(TN+Tnh)]
1、孔缝对电场屏蔽效能的影响
由于屏蔽室金属板本身的传输系数TN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屏蔽室孔缝的穿透传输系数Tnh决定了屏蔽室总的传输系数T总,屏蔽室电场的屏蔽效能基本上不会随着距离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2];
为了对比不同形状的孔缝引起的屏蔽室电场屏蔽效能的差异,可在高频条件下,对屏蔽室外壳上分别开有不同形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不同分布情况(分别开在屏蔽室外壳的一层或者两层的屏蔽板上)和相同面积的孔缝情况进行分别计算,可以得到屏蔽室中心点位置处电场屏蔽效能SE随孔缝变化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
1)当孔缝面积相同时,正方形孔缝的屏蔽室的屏蔽效果要优于圆形和长方形孔缝的情况。
2)当长方形孔缝的短边与电磁脉冲的极化方向处于平行时,孔缝长短边比值越大,屏蔽室的屏蔽效果越差。
3)在高于800MHz时,正方形和圆形孔缝屏蔽室的屏蔽效果没有明显差别,
2、孔缝对磁场屏蔽效能的影响
磁场屏蔽效能在低频的情况下,屏蔽室金属板本身的传输系数TN决定了屏蔽室总的传输系数T总,在高频的情况下,孔缝的穿透传输系数Tnh决定了屏蔽室总的传输系数T总。因此,在相同距离时,频率增加,屏蔽室磁场的屏蔽效能也会随之增加;在相同频率时,距离增加,蔽室磁场的屏蔽效能也会随之增加。
四、孔缝处理
1、FDTD方法原理
Maxwell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如(5)和(6)所示:
x*H=J+аD/аt(5)
x*E=-аB/аt(6)
令在磁场或电场在直角坐标系中,某一分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离散用f{x,y,z,t}表示,并且有:
f{x,y,z,t}=f{i*x,j*y,k*z,n*t}=fn{i,j,k}(7)其中,x、y和z分别表示空间网格在三个坐标方向的步长,t表
示时间步长,i、j和k分别表示网格在三个坐标方向的编号,n表示时间步,(7)式中的i、j、k和n均为整数。
各个电磁场分量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可以通过整理离散化的各电磁场分量得到。在有限区域内计算,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离散取样电磁场量,媒质问的相互作用和电磁波传播可用数值模拟,以得到近似实际连续的电磁波,这样一来就可以得到无限区域的时域电磁信息,从而得到了整个计算区域内的时域电磁信息。
2、孔缝处理
在实际环境中,有孔缝的屏蔽室的电磁干扰现象十分复杂,要将这一复杂现象完全准确地模拟出来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进行孔缝处理分析时,可结合电磁波迎面正照射到孔面的情况来建立孔缝屏蔽模型,此时孔缝的耦合是最大的,屏蔽效能也是最差的。
图2孔缝屏蔽模型的示意图。令计算空间大小为30*30*100,网格编号在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5≤i≤45、-45≤j≤45、-50
孔前侧:Hyn+1/2(i+1/2,j,k-1/2)=Hyn-1/2(i+1/2,j,k-1/2)
+t/u*{[Exn(i+1,j,k-1/2)-Exn(i,j,k-1/2)]/x
+[Exn(i+1/2,j,k-1)-Ws*Exn(i+1/2,j,k)/x]/z(8)
孔后侧:Hyn+1/2(i+1/2,j,k+1/2)=Hyn-1/2(i+1/2,j,k+1/2)
+t/u*{[Exn(i+1,j,k+1/2)-Exn(i,j,k+1/2)]/x
+[Exn(i+1/2,j,k)-Ws*Exn(i+1/2,j,k)/x]/z(9)
其中,Ws为孔缝宽,屏蔽室其他面上孔缝两侧磁场分量的FDTD计算公式可以根据(8)和(9)以此类推得到。
五、总结
本文分析研究了屏蔽室外壳孔缝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对屏蔽室屏蔽效能的影响,对电力设备机箱的电磁兼容性能研究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木刻水印;版画;特点;表现技巧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81-01
木刻水印版画的创造技艺与艺术价值根据时间的推移而持续上升。木刻水印版画颜色方面自然渐进融汇,水印的艺术魅力表达出了自然契合的妙处。木刻水印版画的艺术价值并非限制在艺术与生活,它的表现技巧也加入了融合的理念。
一、木刻水印版画的主要特点
(一)版画的平面之美。木刻水印版画即在木材版面上使用工具完成图画的刻画,之后进行上色,再用水印的方式将画间接地展现在纸上。因为在水印环节上纸张的干湿有异,着墨的深浅有异,刻画的线条粗细不等,木刻水印版画呈现的效果同样存在差异。比较木刻版画模板,木刻水印版画为颜色在平面的随意延伸,使雕刻线条的边缘在纸张湿度及着墨程度差异的影像中来自然渲染。版画的平面美感存在神来之笔的美,不存在丝毫笔迹,所有颜色及随性延展均构成规则的线条,此种美构造出颜色自然融合之美妙感觉。
(二)水印的浓墨淡彩。墨是木刻水印版画的精髓,使用墨的手法可以折射创作者的理念与心境。透过墨痕的真假能够表达距离的多少,能够表达情感的程度。此类艺术表现形式和我国水墨画存在不谋而合的妙处,其差异就是木刻版画在线条方面更为规律,没有水墨的放纵洒脱。但是木刻水印版画的此类线条规律及颜色深浅融合,折射出画家的画风与理念。水印的浓墨淡彩让我们内心的感性与思想中的理性无痕融合为一体。此类美使木刻水印版画的艺术价值超出美术提升到文学层面。
(三)刀木的自然纹理。假如称木刻水印版画里的着墨深浅为版画的精髓,则刀木的自然纹理则为版画的筋骨。刀木相交后的纹理奠定出版画的情感基础,墨色的深浅彰显出感情的深浅。在版画的刻画环节上,应该用细致的手段去展现温柔与恬静,还能够用狂野的刻画方式去呈现刚毅与力量。使用刻刀雕刻完的木板则表现了木质的自然纹理,等到木板著色完成,所有的木质着墨程度有异,因此在水印后同样也表现了不一样的纹理感觉,这就是艺术创作者创意和木质的自然美感浑然一体。
二、木刻水印版画的表现技巧
(一)印刷技巧。木刻水印版画能够利用改进的印刷技艺来尽情表现。水印即是运用水的柔和与湿润的特征来做的版画印刷方法。在印刷技巧上,首先要了解纸上含水量对成品艺术表现力的影响。想要确保作品有着优质的表现力,应确保印刷采用的纸张维持合适的水分,而且纸张的水分十分匀称。然后剖析印刷时间的长短对成果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印刷时间较久,版画的上色便丰满,全版面的质感较佳。印刷时间不长时,画面的上色饱和度也能被影响,印刷的较好成果为上色丰盈。印刷上的难度在分版印刷,假如时间较久,就会造成已拓印好的纸张失去水分而缩小,最后造成先后印刷的版面连接呈现误差。想要回避此类情况,就应最大程度减少印刷时长。另外也可以调整印刷前后采取的纸张湿润度大小,然而此项方法要求极高不好把握。各种作品主旨对着墨的深浅要求不同,木刻版画因为材料各异,着墨的水平同样不同,需要之际应该将毛笔蘸墨来提升表现力,达到保证艺术创作的要求。
(二)肌理技巧。木刻水印版画的表现手段能够利用对版画肌理技术的增强去达到。约束肌理成效的方法基本能够划分成两种,就是物质素材对肌理感觉的束缚,肌理印刷方式对肌理颜色深浅的束缚。第一剖析物质素材对肌理感觉的束缚。肌理创造的普通素材是木屑及砂子和布纹等,依据各类的作品主旨筛选各类的素材去建造肌理。普通状况下肌理大多用木刻的自然条纹,此为艺术作品和自然的高层次融合,存在较大的美感价值。像在做沙漠与荒野及其他方面的建设上,大多创作者习惯采取砂石去创作肌理,如此可以让版画的肌理和他的作品主旨保持统一。
(三)选题技巧。木刻水印版画因为它的艺术创作用品和素材本来就存在特点,因此在艺术创作的选题上应该存在技巧,达到能够完全利用水印及木刻和版画的特点去给艺术主旨做渲染与基础。像使用水印上色边缘自然的特别之处及木刻后曲线的力道,能够创建像油田与煤矿工作者努力工作这样的主旨。还有,使用木刻水印版画平面的特征与墨色天然渲染的独特之处,联系细致的雕刻曲线,能够建造出有关和谐主旨的作品。一旦确定的创设主旨要求木刻水印版画的天然美感,或者木刻水印版画也不能保证它全部的艺术表现时,则要求利用雕刻手段、印刷手段和肌理创造素材选择等综合进行独特加工,以达到艺术表现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 诊断; 外科治疗
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是由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肺内瘤样病变,因伴有炎症且和感染关系密切,故称为肺炎性假瘤。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近年来其发病有上升趋势,易与肺癌,肺结核,肺错构瘤等相混淆。自1993年3月至201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共手术治疗42例PIP,现就其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问题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35例,女7例。年龄28~73岁,中位年龄54岁。病程2周到2年,中位病程35月,其中1~3个月占74%(31/42)。有3例无症状作健康体检发现肺部有占位性病变,有呼吸系统感染史38例,有咳嗽32例,间断咯血或痰血3例,胸痛胸闷2例,低热2例。37例术前经系统抗感染治疗2周后,肿块未明显缩小。
12 X线及CT检查 X线及CT检查均显示为单发占位性病变,位于右肺27例(上叶15例,中叶2例,下叶10例),左肺15例(上叶9例,下叶6例)。病灶形状:圆形28例,类圆形14例,直径最小15 cm,最大直径10 cm,肿块最大(10×7×6)cm,最小为(2×2×15)cm。病变边缘模糊32例,有分叶12例,有毛刺8例,合并有空洞5例。病变远端有阻塞性炎症18例,有肺不张5例。纵膈淋巴结均无明显肿大。
13 术前诊断 本组42例中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肺癌22例,可疑肺癌14例,肺良性肿瘤6例。
14 方法 42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胸腔镜手术例数为20例。42例病例中肺叶切除术为31例,肺楔形切除11例。术中所见:本组42例PIP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33例病变位于肺边缘,与胸壁,心包或隔肌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变周围胸膜有程度不同增厚,呈实质性,中等硬度,肺门或纵膈有黑色肿大淋巴结28例。对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疑癌病例均作淋巴结清扫,术中冰冻切片均为反应性炎性增生。
2 结果
本组42例病例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肺炎性假瘤,本组有1例术后并发脓胸,经胸腔冲洗,抗生素应用后痊愈。本组其他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发病情况 从近年的发病情况看,肺炎性假瘤并不少见,近几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者常有呼吸道感染史,仅半数有轻微肺部症状,X线检查为肺单发肿块,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病灶,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32 病因和发病机理 PIP是一组病变的笼统名称,包括肺内一切由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瘤样病变。关于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可能与代谢紊乱或吸入某些物质引起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有关[1]。1973年bahadori[2]就根据病灶内含有大量的浆细胞成份,考虑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因素(变态反应)有关,本组有37例(占88%)患者在发病前一年内有呼吸系统感染,有发热,咳嗽,咯痰等症状,经用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大量使用抗生素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也减弱了机体对病原菌的炎症反应,降低了体内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使病灶不能完全吸收或延迟吸收,大量纤维蛋白,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沉积,慢性演化,形成炎性假瘤[3],因此本病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或滥用有关。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也使某些病毒引起的难于短期内吸收的肺炎慢性迁延,局限机化,进而形成炎性假瘤。组织学分为状瘤,纤维组织细胞瘤,浆细胞肉芽肿和假性淋巴瘤[46]。
33 诊断特点 PIP的发病有以下特点:①大多数病例有呼吸道感染史或胸内感染史,有咳嗽咳痰,血痰,胸痛等与肺癌类似的症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放射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较为困难。②病理形态主要含有炎性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一般反应性增生而无恶性改变。③病灶周围一般无卫星灶,病灶基底可广泛贴于胸膜,局部胸膜粘连增厚,但无胸水及胸痛,可有淋巴结肿大但无融合征像[7]。④预后佳,外科手术治疗后无复发转移。
X线和CT特点:PIP在X线上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单发肿块,病灶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偶见斑点状钙化,可由于肉芽组织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的肺组织而形成假包膜,阴影边缘光整,无肺门淋巴结肿大。如果病变周围有炎症,则边缘模糊,可出现“毛刺”。若同时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有肿大,则极易误诊为肺癌。有报道[5],本病术前误诊肺癌者达793%~842%。而肺癌密度多欠均匀,边缘不光滑,可见毛刺和切迹。PIP在CT平扫时肿块密度常均匀,肿块中间多为变性组织,坏死组织少,增强扫描不强化区及强化区形态均较规则,密度亦均匀。而肺癌CT呈分叶状,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匀,区边缘往往不光滑,坏死区密度更低,形态多不规则,这可能与肿瘤组织生长较活跃有关。肺癌X线胸片显示正、侧位形态一致,多伴胸腔积液、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较多。
PIP在手术前确诊有一定的困难,多数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良性肿瘤,可导致阻塞肺炎或肺不张,并有癌变的可能故治疗以手术为主[8]。尤其对症状明显保守治疗无效,伴有咯血的患者更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因为随着PIP病程进展,少量咯血会变成大咯血,假性淋巴瘤可变成真性淋巴瘤,13%可演变为腺癌[9]。
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完全切除肿瘤和尽量保留肺组织的手术方法,当肿瘤位于肺浅表部位或在肺内有滑动感可行肿瘤摘除或肺楔形切除,对位于肺门,肺实质的肿瘤应采用肺叶切除术,累及两个肺叶的必要时可行双肺叶切除,若肿瘤边缘不清,病变质地较硬或有外侵,甚至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者应作术中冰冻检查,以明确诊断。PIP手术后预后良好,无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吴志祥,刘韧.肺部炎性假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161317
[2] Bahadori M,Liebow,AA.Plasma cell granulomas of the lung.Cancer 1973,31(1):191193
[3] 罗业春,陈永福.肺炎性假瘤45例临床分析.广西医学,2008,30(5):746747
[4] 善秀红,郑金旭,彭卫斌,等.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动态CT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2627
[5] 刘广红.肺部炎性假瘤CT误诊2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5):10081009
[6] Melloni G,Carrelta A,Ciriaco P,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ung in Adults. Ann Thorac Surg,2005,79(2):426432
[7] 陈恒.肺炎性假瘤.临床肺科杂志,2007,1(1):8384
[8] Prassd MV,Thankachen R,Parihar B,et al.Inflammatory pseudotumour of the lung.Interactive Cardio 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2004,3(2):323325
一、化学实验的生活化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教学中,就要求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和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作为化学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可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面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选取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
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可以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感到化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身边,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如“灼烧葡萄糖、砂糖和面粉”、“蛋壳的性质实验”、“食用油和洗洁精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实验”、“纯碱、肥皂水、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的酸碱性实验”、“蔗糖溶液的配制实验”等等。
2、选取生活和社会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内容
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化学现象,都可以作为化学实验内容选取的素材,这些素材学生熟悉,内容丰富,易于选取,以这些素材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注意身边的化学现象,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利用身边的化学现象更好地学以致用,具有重要作用,如“人体吸入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实验”、“铁钉锈蚀实验”、“食盐溶液、蔗糖溶液及水的凝固点的测量实验”、“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等等。
3、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作为实验内容
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每一位社会成员,当然也应当是作为未来社会公民的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因此,选取这些问题为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形成以化学的视角来解释和解决现实中与化学有关的生活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如“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及形成酸雨的实验”、“污水净化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农药、化肥对农作物或水生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等。
二、化学实验的趣味化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化学实验教学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正在明显降低,甚至一些学生放弃了化学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成了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人们创设了“趣味实验”、“家庭小试验”等新的化学实验形式,并注意总结、梳理已有的一些做法,使趣味实验系列化。
1、选取趣味实验
所谓“趣味实验”,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按照主要实验现象的特点,可以将趣味实验分为“火系列实验”(如“火山爆发”、“纸炮”、“烧不坏的手帕”、“冰川上的火焰”等)和“水系列实验”(如“宝瓶”、“化学酒店”、“净水变色”、“水中火花”等)。
趣味实验,尤其是火系列实验要用到一些易燃,易爆药品。因此,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安全的实验;同时,对所选取的趣味实验要明确注意安全要求,以避免实验事故发生。
2、选取家庭小实验
一、教情分析
1.教材简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既是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表知识的应用,又是以后学习电功、电功率等内容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是本章乃至整个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要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本节课重在探究过程,要让学生亲生体验、自己探究。但从教材编写来看,没有设计成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只经历了探究的后面几个环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初步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②初步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路里的电流。③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各部分电流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一类探究活动,让学生慢慢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过程是重点。因为按照课程理念,探究活动重在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连接电路以及正确使用电流表是难点,因为学生首次自己动手做电学实验,动手能力比较欠缺。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进行有效教学”的理念,因为教学目标是要通过做实验探究来完成,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同时学生初次做电学实验,要想完全独立在40分钟内完成实验有困难,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辅导法。
2.学法指导。本节课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内涵,才能完成本节课的过程目标。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两大部分: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每部分都是由学生操作、总结方法等步骤构成,这样既突出了过程,又突出了重点。每一部分又设计为五个环节。
(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环节(1):展示串联电路(1分钟)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电路?学生回答:串联电路。
环节(2):提出任务,学生连接电路(4分钟)
提出任务一:每小组把桌上的实验器材按屏幕上电路图连接起来。
学生自主实验,教师辅导,观察发现那些能较快正确连接出的小组,便于上台演示。
环节(3):总结连接方法,突破难点(5分钟)
请一组同学告诉大家连接的最佳方法,并同时上前面把电路板上的器材连接起来。
学生边连接电路边讲解,以小灯泡亮为成功标志。老师再多媒体直观演示,并规范总结连接方法。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是: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路径,把元件一个一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接下来让学生连接好并检查小灯泡是否能同时发光。
环节(4):测电流(5分钟)
提出任务:请同学把电路图中3处电流测量出来并填表。
先找一位同学演示测量1处的电流,并利用投影大家读出电流值。时间有限,只测一处的电流,学生自主实验,教师辅导。
环节(5):总结电流特点(5分钟)
请同学把数据填入黑板上表格,提问:同学们分析上面的数据,想想有没有什么规律?思考讨论后请举手,从学生的口中大致得出串联电流的特点,规范总结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环节(1):展示并联电路(1分钟)
环节(2):提出任务,学生连接电路(4分钟)
环节(3):总结连接方法,突破难点(5分钟)
第一种方案:请一组同学告诉大家连接的最佳方法,并同时上前面把电路板上的器材连接起来。学生边连接电路边讲解,以小灯泡亮为成功标志。
第二种方案: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连接并联电路,为了有效学习,教师可以亲自演示。
老师再多媒体直观演示,并规范总结连接方法。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是:
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路径,把元件一个一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接下来让学生连接好并检查小灯泡是否能同时发光。
环节(4):测电流(5分钟)
环节(5):总结电流特点(5分钟)
请同学把数据填入黑板上表格,提问:同学们分析上面的数据,想想有没有什么规律?从学生的口中大致得出并联电流的特点,并规范总结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I=I1+I2。
四、板书设计与课堂小结
本节课板书设计分为两大块,(一)研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二)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各包含了1.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