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5 16:11: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现状 问题 建议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20100),共青团丽水学院科研项目(201097)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广义地讲,第二课堂是包括学校教学计划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的,属于大学的一种辅助教育方式。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旨明确。
调查发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主要体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合专业知识,拓展能力,加强社会进程,培育竞争和合作意识,健全人格,影响价值观等等。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在浙江省内选择了丽水、温州、杭州、嘉兴四地高校在校大学生1500名,年龄在19~23岁之间,其中男生562人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方法
将《第二课堂》问卷打印成纸质稿,由组员分赴丽水、温州、杭州、嘉兴四地高校,随机取样,并在告知指导语的情况下,发放问卷1500份,收回1350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1147份,占收回总数的84.96%,无效问卷203份,占收回总数的15.04%。
二、当今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
1.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认识情况
由上图可知,只有少数的学生知道何为“第二课堂”,大部分不是很清楚,甚至毫无所知。这有以下几方面造成:
(1)在学生方面,在学校狠抓、紧抓教学质量的环境下,在追求高分的同时,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基本抱着敷衍的态度,不能领会其真谛以及对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认为第二课堂对自己的发展的帮助效果甚微。
(2)在学校方面,高校未能充分认识自身,大部分教职工都致力于追求高分而忽略了学生的潜能开发,遵循“唯课堂教学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狠抓教学质量。在过于强调课堂教学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的同时,导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普遍下降、追求及格主义、道德水平较低、拜金主义泛滥和高分低能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对激烈的竞争并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但是在开展第二课堂的同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造成“一哄而上”的局面[2]。
3.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场所
大学可谓是半个社会,大学生不能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是高校却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课堂”的重要性,大多数的活动都限制于学校内,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所以课堂知识不能独立于社会实际,要增加和社会的联系。
4.第二课堂的针对性
第二课堂应该是第一课堂的继续和拓展,是将课堂知识融会到社会实际的重要途径。大部分的高校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都大同小异,可是各年级各专业所设置的课程都是不同的,就导致第二课堂缺乏针对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就会对自己专业发展效果甚微的第二课堂活动兴致乏乏。在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同时不能被专业限制,应该将范围拓宽到各个领域,从而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
5.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情况
对于社会阅历较浅,知识结构不完善,理论水平欠佳的大学生而言,独自完成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较强的第二课堂活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的,此时就需要指导老师的辅助。但即使有教师的指导也不能养成依赖,学生还是活动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第二课堂局限于娱乐的局面,推出更多的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
6.现在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
由统计得,大部分大学生觉得第二课堂活动对其帮助效果甚微。
长期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第一课堂的教育,师资配备、学时安排、教学手段等都予以重点倾斜,忽视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也未纳入正规的培养计划。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目的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以娱乐为主,对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高校在展开第二课堂时要注意到其本质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要在教育思想、方式、手段上彻底的改变,使大学生了解其意义,才能第二课堂目的。
三、对于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议
第二课堂活动在素质教育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高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第二课堂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拓宽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范围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有针对性的同时不应限制于所学专业,应该将范围拓宽到各个领域,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使大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来,发掘潜能,培养能力,使自己得到锻炼,受到熏陶。
2.丰富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
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要丰富,才能兼顾到每一位同学,然而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并不意味杂乱无章,而是要注意活动的系列化、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学习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进行补充,第一课堂为第二课堂提供知识基础,学以致用。要让学生接触、了解社会,为就业奠定基础。
3.培养大学生自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主性
不管在哪个领域,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二课堂中,教师由“台上走到了台下”,要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使学习成为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
4.促进第二课堂的健康发展
一般为了使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高校都对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制定了相应的学分,只有拿到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但是,正常的教学活动和第二课堂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应该避免学生是为了学分才参加活动的。因此,除了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外,还要因材施教,予以学分鼓励,借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第二课堂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5.对第二课堂的指导
首先要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必须有适当的环境和相应的设施,也就是说需要“硬件”的支持。其次要加强学校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力量,使第二课堂井然有序的开展。再次要提高层次,应注意活动的科技含量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最后要有严格的考核,才能保证其高质量、高品位,起到把关的作用。
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展现自己能力的舞台,是体现大学生水平的重要领域。第二课堂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等学校应对第二课堂进行系统化、规范化,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更好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而推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凯.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2003.39(28):138~140.
[2]李勃,俞慧琴.大学生第二课堂刍议[J].天水师专学报(社科版).1997.2(17):91~94.
[3]盛洁.在高校第二课堂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7):51~54.
[4]李华,卓光俊.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98~99.
关键词:自主学习;第二课堂;英语专I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2-02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自主性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今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现状,从第二课堂的角度探讨自主与实践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自主学习与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终生学习技能和培养独立思考者的讨论。西方教育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元认知理论,提出了“培养独立人格与创新思想,提高创造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理念。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余理论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我国现阶段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学生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的操练,以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尤其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之后,我国各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第二课堂还是有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
(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充分。有些高校认为,第二课堂有助于丰富同学们业余的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气氛,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因此部分教师对第二课堂漠不关心。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没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导致大量学生自发组织的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只能借助其他途径申请适合活动特点的场地。
(二)对第二课堂缺乏统一的规划,也不予以有效引导。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规划。加之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以后,人均教学设施不足,出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争夺时间、设备等现象。对此,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这样给第二课堂的运行带来了难度。多数高校对学生个体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更有效地引导,对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等缺乏系统引导,也没有专门的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指导。
(三)缺乏高水平教师的指导。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科技活动非常重视,并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了专门的导师,但是这类导师数量有限,且主要是来自共青团组织、学生思政队伍。仅仅靠这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来完成几万人的第二课堂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因为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开展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活动,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要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要转变教学理念。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技能与知识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模式。在保证第一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热爱英语的动力就会开始变得喜欢学习英语,这样英语学习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变成了学生喜欢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二)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英语第一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但是同样也有局限性。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照顾到,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均衡发展。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恰好能弥补这种不足,第二英语课堂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都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大学与中学的学习环境不同,大学更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堂主要给学生起引导的作用,仅靠英语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因此要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他们不再是英语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理解和正迁移,展现自己的风采。
四、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指的是在课外以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所构筑的丰富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空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开展形式:
(一)英语角。英语角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口语交际应用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英语角大声朗读、背诵课文,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进行小组交谈或是举办辩论赛,使W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口语技能。
(二)英语广播和墙报。英语广播可在各院各系征稿,广招英语口语好的学生进行播音,每周两到三次;老师也可加入其中,编写播音稿及播音。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英语。英语墙报可以先分班进行,再进行年级评比。诸如英语广播和墙报的活动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英语的舞台,并使自身英语水平得到锻炼提升。
(三)英语表演。英语表演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剧本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编写新剧本表演。学生除了编写台词,还要设计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不但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
(四)搜集设计英语广告和标语。老师先将一些喜闻乐见的英语广告展示给同学,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的用语和句子特征。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英语广告,将其制成卡片,或剪贴装订成图文并茂的英语画册,并定期流会,从而提高学生各种领域英语能力。
(五)网上英语阅读。互联网是现代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增加英语阅读量,拓展视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阅读网上英文材料正在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阅读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方便快捷及重要性。
此外,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采取英语朗诵、讲故事、唱歌、演讲、主题班会、展览和英语沙龙等形式,这些活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能够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影响着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去对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会如何创造性的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自主能力更加突出,并把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白阳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38-40.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04).
〔4〕郭永志.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6):169-170.
〔5〕娄小星.通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6〕Wenden,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7〕A.D. Cohen & S. J. Weaver. Styles-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A Teacher’s Guid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6.
〔8〕Addison, S. & Alison, L.M. (2002). The accuracy of academic self-evalua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Vol.35, No.4.370-383.
〔9〕John Sinclair (Editor-in-chief).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er[M].Happer Collins publisher Ltd,1990.
〔10〕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in Language[M].Oxford:Pergamom,1981.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促进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225
1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的内涵和功能
11内涵界定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大专学历,基本学制为三年,其定位是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职业技能教育。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活动以达到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它们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第二课堂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既包括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娱体育活动,还包括社团活动。第二课堂范围广泛,寓教于乐,非常适合青年学生。
此外,第二课堂还具有渗透性、隐蔽性、自主性和随机性,可以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功能与优势。第二课堂围绕育人目标,开展有目的的各种活动,是第一课堂的补充。
12功能定位
第一,有利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提升。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将枯燥的道理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比第一课堂的枯燥讲解更有效。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具有自由和广阔性特点,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第二课堂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真正把成长成才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活动中,同时也把社会新动态反馈给学校,有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
第二,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第一课堂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仅靠第一课堂的作用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拓展。综合素质包括德育素养、智育素养、美育素养、体育素养、科学素养等,其中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B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课堂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第一课堂对知识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缺乏的,第二课堂正好能够弥补这一点。第二课堂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另外,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有利于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增强。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能让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得到很好的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第二课堂中为他们提供舞台,只要有斗志,充满希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就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2]另外,在第二课堂中发展高职学生的智趣,第二课堂具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多角度的互动,他们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学生作为活动的策划者,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在第二课堂,学生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社会心理也得到了锻炼。
第五,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激发。第二课堂活动更具实践性,学生在活动中既动手又用脑,要观察、查阅、实验、设计,克服困难,独立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具有创造的能力。第二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选择,通过实践的锻炼,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2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传承与创新的原则
21思想引领原则
高职教育要培养职业技术的人才,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具体实践要求,坚定政治信仰、积极引领高职学生把握正确方向、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3]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让参与者体会到高尚的思想情感,享受到劳动和创造的美感和快乐,领悟到有益的人生理念,树立正确价值观,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灵魂所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要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为让高职学生乐于参加,应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有一定的群体性。第二课堂的活动时间要安排适当,要当好配角,不宜占用他们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2兼容互补原则
当前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在高职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接受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我们要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吸收、融合不同的文化。同时,发掘和弘扬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更好地融入当代世界文明中去。目前,第二课堂的文化内容很丰富,不断地从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所以,高职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也要兼容并包,不断充实自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3创新融合原则
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要充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展和主题,从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对其进行有益补充,使之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实现文化的合理融合。[4]另一方面,我们开创新文化要重视律动的脉搏和活的灵魂,在开展活动的国学中,不断开拓创新,开创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
24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都是间接知识,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地动脑、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大力贯彻实践性原则。
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发展的创新路径
31调整第二课堂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高职的第二课堂活动项要向着多样化、层次化发展,高校的领导要充分地重视,将第二课堂的相关工作列入常规工作,并给予充分的保障,从而使第二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全方位育人,制定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立足学校资源,对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开发校外资源,将更多的企业项目引进学校。此外,高职院校还要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 “校园技能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包容性强的活动,健全第二课堂活动结构,保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2改变投入方式,重视第二堂课师资力量的培养
第二课堂辅导教师团队建设严重不足,经费投入不足。高职院校要加强第二课堂的管理,对第二课堂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使有限的资金用到确实为学生服务。学校应扶持有重大影响的第二课堂项目,统筹每学期的培训、竞赛,并加大宣传力度,给第二课堂开放活动场所。通过合办有偿服务等形式吸引社会投资,发使第二课堂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4结论
在职业教育中,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刁益韶第二课堂培养高职优秀拔尖人才的探索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2]李强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5(2)
一、我国民办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
1、民办高校的第二课堂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建设,对第二课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程度还不高
我国民办高校第二课堂尚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民办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趋于形式化,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和全面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大学生关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文娱活动参与人数众多,但思想引领和专业技能提升方面的活动学生热情不足。
2、社会实践工作尚未入人才培养方案,未按必须课来修学分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各民办学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同,开展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社会实践的立项、项目指导、经费等各种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
3、民办高校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参与深度与广度还存在不足
民办高校的专业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主导性不强,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也没有搭建起比较好的实践平台。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凭兴趣和热情自主开展阶段。而且在学生创业方面,在政策、经费、场地、指导、培训等方面尚未给学生提供渠道和发展路径。
4、专业社团建设系统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学校专业社团数量少,规模小,专业社团建设中经费、场地、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制度不够完善,二级学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学生和教师参与度不高,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专业社团建设系统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
二、民办高校构建第二课堂应采取的措施
第二课堂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应加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建设,以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专业社团建设为重点,以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为亮点,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不断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完善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促进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现有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个人成长融入到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上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学生乐于接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出“思想教育成长计划”,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通过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各部门共同来研究制定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案,形成合力,避免教育的碎片化和形式化倾向。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学生为本,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
2、以专业社团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尽快建设学术性、专业性社团,调整社团结构,积极建设专业社团;出台促进专业性社团持续发展的配套制度。鼓励各专业性社团开展专业活动,提倡专业性社团以赛带练,参加各类专业赛事,展现专业成果,提高专业能力。把专业社团建成专业强、层次高、深度广,使社团活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平台中的重要作用。
3、以校园精品活动为亮点,提升学生各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对现有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梳理,巩固现有的活动品牌。对在学生中反应比较好的精品文化活动,应长期坚持,确保活动的参与度。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进行系统设计和安排,为提升第二课堂的效力,以学生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导向,每年针对不同素质提升,要求规划好每一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4、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着力点,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在高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从入学开始就应该让每一位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走向,并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有针对性地规划好大学生活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同时还应该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思路,归口管理。改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多头管理、业务分散的格局。把创新创业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支持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服务。
5、建立第二课堂体系
从学校层面提高对第二课堂的认识,发挥第二课堂成为育人作用,把第二课堂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同时把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行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内容建设方面,以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大胆改革课程结构及教学方式,减少第一课堂课时,拓展第二课堂,整合公共基础课,推行第二课堂学分。设定若干选修模块,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程,实行选修学分的认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政策保障方面,制定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实施学生素质拓展的计划,保障参与学生的权益,鼓励指导教师的参与,在各类评优、评奖、晋升等政策制定上,给予倾斜;经费方面,给予专项的支持,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经费用于第二课堂的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college English re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 English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ecological unbalance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college English,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n ecological mode which connects the students, English teachers, Teaching Affairs Department, Students Affairs Departmen and so on.
关键词: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
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second classroom;ecological mod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6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逐渐得到了英语教学研究者的关注。教育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式。下面,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从教育生态学视角考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失衡现象,努力建构具有生态特征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从而改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环境,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1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由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于1976年提出。从此,教育生态学开始成为研究教育现象的新视角。“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的科学,它还研究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1]”它“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教育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及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2]”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教育生态学。目前,国内有几本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专著,如曾供职于台湾教育部的李聪明于民国78年出版了《教育生态学导论――教育问题的生态学思考》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教育生态学的专著;南京师范大学吴鼎福教授在1990年与诸文蔚一起出版了《教育生态学》,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本教育生态学专著;1992年任凯、白燕一起出版了《教育生态学》;2000年范国睿也出版了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中的《教育生态学》分册。此外,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研究教育现象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如郑、洪世梅、张天保、赵攀等学者纷纷发表相关论文。
2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说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指的是学校在常规的授课教学活动以外为学生营造的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环境和活动。[3]”“大英语第一课堂的主导地位勿庸置疑。但是课堂教学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它需要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其延伸和补充,为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提供一个重要平台。[4]”所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际上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的延伸。但是,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失衡现象
目前,许多文章主要从学生和老师这两个角度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中存在的失衡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分析不够透彻,因为课堂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教与学,还涉及到各类生态群体之间的动态组合和互动。所以,从该角度来看,第二课堂活动的举行不仅仅涉及到学生和老师,还涉及到学校的其他相关部门。没有其他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不能顺利地举行的。下面,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等展开阐述。
3.1 学生参与比例小,受益人数少 学生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体。但是目前,大一新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大二学生有少部分参加活动;大三大四学生由于忙于专业课的学习和实习,基本上是踪迹难觅。此外,由于大部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性质的限制或比赛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资格、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去,大部分学生只能充当观众,望洋兴叹。
3.2 英语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影响第二课堂的长期开展 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老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老师只是出于对学生及工作的热爱才义务参加活动。但是,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活动,光凭老师的热情是不够的。因为,作为大学教师,教学及科研任务繁重,老师只能抽业余时间参加学生活动。由于没有具体的鼓励措施,参与与不参与学生活动并没有什么不同。长久下去,常义务参加学生活动的老师就会产生疲劳感,其积极性就会被挫伤。
3.3 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影响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也应受到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关注。但是,长久以来,在教务和学生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中,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位置难觅。由于教务主管部门的缺席,导致第二课堂活动举行的时间和地点都受到限制。一旦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务主管部门安排的活动发生冲突,第二课堂活动只能让位,另择时间和地点;而学生主管部门,长久以来仅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一部分,不把它视为学习的一部分。长久下去,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的热情就会受到抑制。
4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构建
“生态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这个系统才是有活力的,才能不断发展。[5]”因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必须突破学生与教师这个封闭的圈子,把学校这个大的生态环境考虑进去,构建一个有活力的生态模式。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中,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应是一个以学生为活动主体,英语教师为指导的,学校各部门一起周密部署,有计划举行的并有相应的评价模式的动态模式。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模式应以学生干部、英语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学生干部负责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英语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指导;教学、学生及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从日程安排、用水、用电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这个合作小组应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4.1 举行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受益人数
为避免第二课堂活动成为少数英语优秀学生的独秀舞台,使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充分考虑各类型学生的英语水平,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如英语话剧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听力比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给予学生多样化的展示舞台,提高学生的受益人数。
4.2 制定相应的措施鼓励教师及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北京大学胡壮麟教授认为“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6]”这说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能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模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如:给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一定的平时成绩,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师一定的课时补偿或指定专门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老师,肯定教师的热情。
4.3 学校相应部门统一思想,认真安排、配合第二课堂活动 在思想上,学校各部门如教务科、学生科、后勤部门等,都应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达成共识,对活动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教务部门应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日常教学,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学生管理部门及后勤部门应统一协调安排第二课堂具体活动,对用水、用电、卫生、场所安排等方面给与积极的配合。
5 总结
综上,教育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为大学英语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能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处理好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构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模式。模式构建之后是需要具体实施的,因此从事一线教学的英语老师应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教育生态视野中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
[2]陈春燕.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建构[J].语文学刊,2011(1).
[3]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职业圈,2007(20).
[4]余祖英.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1(9).
关键词:职场语言能力 职业素养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长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场能力和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必须根系发达。而目前,我国医学生职场英语语言能力和素养较弱,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形成矛盾。为了培养医学生职场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我国“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我校各系的专业设置,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实行了《大学英语》这门课的新的教学大纲。此门课从原来的180学时删减为100学时,在校生的前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
1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实践证明,如果课上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将很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只在每周的课堂上学习几学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如果不主动进行英语实践和练习,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巩固,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难以提高,职场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加难以培养。与课堂教学相比,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不受时间、地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年级的限制,形式更灵活,内容更丰富多彩。通过语言实践,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及实习就业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听说技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充分发挥课上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为发挥其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便显得尤其重要。
2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规划
深知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后,我们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更加注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特别设置了以下以培养职场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规划:
3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介绍
3.1 英文电台
英文电台是我校英语课特色之一,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或学生自身学习能力问题,部分学生跟不上听力课进度,而有的基础好的学生却觉得听不够、听得少。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耳麦收听英文电台节目,内容包括课上听力材料、课上听力扩展材料及课外听力材料如经典英文歌曲、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对于实习的学生我们也建议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听力磁带或收音机,收听VOA、BBC等英文节目,促进其听力能力的提高。
3.2 经典英文电影赏析
英语第二课堂每学期将继续按照活动主题为学生播放四部经典英文电影,由辅导教师介绍影片相关背景知识,学生可自愿纂写观影体会。电影赏析主题如“历史回眸”、“缘分天空”、“永葆童心”、“励志人生”等。通过经典英文电影赏析活动既可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也可以锻炼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3.3 英语晨读(疯狂英语)
大量的输入也需要及时的输出,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及时的应用和练习。英语晨读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口语的机会。英语晨读是每天早晨在固定教室、固定时间,学生自发、自觉参与的活动。每天由指定学生负责维持晨读秩序,带领大家一起摆脱怯懦、喊出英语、告别哑巴英语。
3.4 报刊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课外知识,第二课堂活动特设立“图书角”,提供大量英文图书、杂志、报纸等供学生阅读。我们的“图书角”将更倾向于外语的知识性、常识性、趣味性,并提供一些与医学相关的英文书籍,免去同学们去图书馆劳累之苦,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图书借阅书目一览表,方便我们管理和学生查阅。通过大量课外报刊杂志的阅读,发展了学生读的能力。
3.5 校英语协会
校英语协会是在校领导、学生处团委和外语教研部全体教师的共同监督下,学生自发成立的非盈利性的学生团体,成立于2009年初春。它的宗旨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并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长期组织各种与英语学习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并使学生有一个锻炼自我、增强自律、提升自信的平台,使我校学生在精神文明方面有良好的风貌。我部教师将继续将给学生以课外辅导、组织各类活动,同时校英语协会的同学也能协助老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了一种互利互惠的模式,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固定的参与者和管理机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到目前为止,校英语协会经过四年的洗礼,五届学生干部的轮换,每届三四百会员的规模,已发展成我校五星级优秀社团,在学生中影响极广,正在为省级创新型学生社团的成功申报而努力。
3.6 英语晚会
我们将每年不定期在圣诞节、感恩节或新年举行英语晚会,希望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由学生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英语小品、朗诵英文诗歌和做游戏等。并且争取邀请外籍教师参加,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西方节日的气氛里得到文化熏陶,体验西方人文精神。
3.7 各类比赛
为了能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医学英语知识和技能,我们将在学生在校的第二学期举行医学英语情景剧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其职场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我们还将继续举行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写作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话剧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和展示平台,期待我校学生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再获佳绩。
我们想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文明和谐发展,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职场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为学生今后实习就业、走向社会打下良基!
参考文献
[1] 高红,陈克伟.第二课堂活动中实践医学英语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1(4).
关键词: 动态系统理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理论支撑
一、前言
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s Theory,DST)又称为复杂理论,混乱理论,协作理论,无秩序的、非线性的自组织系统理论。虽然它在发展研究领域中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它主要强调事件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系统内各元素间的关系。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方面的应用在国外才刚刚兴起,国内至今尚无人涉足(沈昌洪、吕敏,2008)。动态系统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它提供了一种在复杂背景中研究发展现象的方法,强调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心理视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来研究,因此,在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另外,该方法还弥补了传统理论在诸多现象解释上的不足。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该理论将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一种富有解释力的工具。
二、英语第二课堂研究概述
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教学组织形式。关于英语二课活动的研究一直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重视。朱晓梅(2008)、邓琪(2007)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论的角度,提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冯海云、尹晓琴(2007)讨论了网络作为新技术、新工具进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若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网络开设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则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李嵩岳(2006)、刘岩(2004)、王金梅(2002)对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可行性、组织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马颍、杨少双(2001)认为由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外语交际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的模式难以实现对这一能力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作以有益的补充,从而通过第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实践的能力;孙丽君(1987)、支良瑞(1992)、葛利友、王传金(1994)、卜玉坤、李晓光(1996)、刘彩霞(1999)鉴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所以都竭力呼吁和重视二课活动的教学实践。纵观二十多年的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大部分学者提出了英语第二课堂对英语课堂具有促进作用,并探讨了基于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第二课堂开展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这些方法和经验的积累无疑为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仅有少数学者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理据性的剖析。究其原因,在于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形式丰富,涉及面广;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多元的、非线性的,又很难对参与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考核。基于上述原因,有些高校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是因为实践告诉他们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有些高校一直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参与与否无碍学生发展,因为没有人能说清楚第二课堂到底有多少好处或好在哪里。
三、动态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的诠释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指导思想理论的理论依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文件对教师职业作了如下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己经是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顾问,一个交换思想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鼓舞。”
建构主义理论似乎让我们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第二课堂实践的开展。因为英语第二课堂能为学生提供“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丰富题材和机会。但建构主义理论并没有把学习者的个体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也无法解释无数看似无序的学习方法、个体差异、组织形式等最后能形成有序的结构,即最后学习者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这点来说动态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动态系统理论中主要包括两大理论,即混沌理论(chaos theory)和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ing theory)。其中自组织理论系统是一组理论的总称①。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经过20多年的探索,发现在无机界也存在着与有机生命界和人类社会相同的自组织现象,揭示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共同演化规律:无论是无机系统,还是有机生命系统,或社会和社会经济系统,在远离平衡的开放条件下,内部存在的微小涨落通过非线性关系放大至巨涨落,巨涨落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而稳定下来,都可以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1]耗散机构理论构成了自组织理论的重要基石。
为进一步对动态系统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我们不妨来看看Huokazu Yoshikawa和JoAnn Hsueh[2]对动态理论的理解。他们把动态系统理论归结为四个中心假设:
(1)个体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改变的;
(2)人类发展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复杂化,并非像封闭系统一样在既定均衡和非均衡状态之间摆动;
(3)系统变化体现在其内部的各个参数内;
(4)系统内没有一个发展状态或阶段是静止的。
根据上述描述和理解,我们可以运用此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作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诠释。我们可以把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看作一个系统,学生每个个体与外部环境都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改变的。学生处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中,这种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信息交流和学习,接受了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能力。这种新知识和新能力的掌握就是对自我平衡的打破和超越。这样就形成了学生个体的内在变化(包括好与坏的变化即“涨落”)。这种变化就是学生取得优秀或不良成绩的内部诱因。英语第二课堂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环境,即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学生通过参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话剧表演、英语演讲、电影欣赏、歌曲比赛、词汇竞赛、话题讨论、专题报道、DV制作、英语晚会等活动,即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学生作为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各学生的变化。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根本保证。学生之间与系统中其他要素间,如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等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是系统发展的根本保证。这里所谓的非线性,指的是非二体间的对称作用,而是多体间的非对称作用。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学习的收获有多有少,参与的程度也有深浅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往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而且一旦有机会,每个学生就都会积极投入其中。活动中各种要素最终使学生个体的能力得以发展和知识得到提高,即最终形成所谓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四、结语
语言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相对英语第二课堂来说,课堂学习环境在与外部环境相隔离的、相对孤立、相对封闭状态下,是很难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只有在开放状态下,系统才有可能通过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大量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获取到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界呼吁了很久,英语教学工作者也为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根据我们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的考察和教学体验,由于英语教学作为二语教学,一方面具有自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由于各校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差异,“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一种奢望。而第二课堂的实践恰好弥补了课堂教学遗憾,因此,学生在这片天空里可以自由地翱翔。
注释:
①自组织理论包括普利高津(I. Prigogine,1969)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H. Harken,1973)创立的协同学、艾根(M. Eigen, 1979)创立的超循环理论等。
参考文献:
[1]赵玉林.创新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6:71,72.
[2]Hirokazu Yoshikawa and JoAnn Hsueh. Child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Toward dynamic systems perspective. Child Development, November/December 2001, Volume72, Number :18871903.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理论支撑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此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皮亚杰就被试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了“认知结构说”,斯腾伯格和卡茨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之后,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个体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可以对个人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有:(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建构主义者认为,不应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和提供过分简单化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的真实任务与活动以及多种情境之中”。(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形成并捍卫自己观点的能力,同时能与他人共同协商与合作,共同建构意义。(3)多种方式表征学习内容。用多种方式帮助理解知识,当他们运用于不同情境时达到具体多样。(4)理解知识结构过程。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有意识和能调控。(5)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情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相符,将学生自己努力求得理解放在中心地位。
二、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践
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高校持续探索第二课堂,究其形式如下:
(一)成立英语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内容涉及英语诗、英文歌曲、英文戏剧、英文节日等,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开展“英语角”,营造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学生为主体,邀请外教和英语教师互动,以讨论交流的形式展开,同时进行具有娱乐性的小游戏。
(三)建设校园英语广播,大幅度、大范围传播英文信息和文化。
(四)举办英语文化节,交流和展示英语学习心得和成果。在一定的时间分主题单元向全校做一个英语学习成果的汇报。
(五)进行相关主题的英语竞赛。拟定主题,以个人或集体为单元进行评比交流。
大学第二课堂在振奋学生热情和开阔视野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与第一课堂不同程度地脱节,缺乏个性分析,存在激励效果不佳等问题。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探索
针对传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特点,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要真正发掘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力,有效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相支撑,实现教学最优化,就需将传统精华与现代技术结合。具体可分为三方面:多主题英语实践活动、英文广播、网络自主学习。
(一)英语实践系列活动。英语实践系列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不再是语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语言的使用者,活动的积极策划者和参与者。学生在真正的语言情境中自主交际,了解接纳他人意见,维护发展自己的观点。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到教学形式、课本内容、课堂气氛等环境的制约,学生的情感过滤层容易升高,而使他们处于焦虑紧张、害怕逃避的心理状态之中,没有更多空间接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通过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社会群体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所知语言技能自如交流。
在2013~2014学年中,我们每周一次的英语实践系列活动分别以英文歌曲、词汇竞猜、风采展示、万圣节、家乡旅游文化、英语学习交流会、趣味口语、英文故事、经典戏剧等主题展开,根据内容采取讨论、协商、展示、游戏活动、竞赛、节日模拟等相应形式,刺激学生的交流欲,使他们主动搜集资料,开阔文化视野,发展组织、创新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系列活动结束以后,通过访谈,10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兴趣受到激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主动搜索资料,建构知识达71%,89%的学生表示日后会更注重积累与交际。
(二)英文广播。英文广播在时间和空间的操作上具有灵活性,因其不受教室的限制,具有全校的覆盖性。本校的广播内容大致分为三类:时事新闻类、文化类和娱乐类。时事新闻类以VOA standard,BBC,ABC,China Daily news为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等领域,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国际、国内新闻,了解不同的解读视角。文化类以演讲、美文和访谈为主,学生通过广播深入英语语境,这对提高听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有重要作用。娱乐类以音乐和电影为主,传承经典,传播最新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和文化意识。这些广播利用学生的空暇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下传达知识和信息,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探索和进一步加工,构建新的知识文化体系。
(三)网络第二课堂。网络第二课堂因其内在要求自主学习而更具个性化。学生按需学习,这种主动性使得他们的热情高涨,效率提高。学习过程也是他们反省与认知的过程:用自己的信念和经验打造关于世界的知识,形成个人的思维和学习方法。网络课堂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它通过多媒体将图片、声音、文字和视频以动态、多样的方式呈现,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学习器官。这对构建模拟语言环境、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因素、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