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16:14: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odern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education on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training,music education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gulation, the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How to do pre-school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modern pre-school music staff face.the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order to obtainmore experience for pre-school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preschool;children; music education;research;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1-01
1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专业技巧为主,学生家长与教师都在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的一技之长努力,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其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现代音乐教学研究与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应以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为主要目的开展音乐教学。针对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为学生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为学生向着音乐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而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过早定向委培使得学生不能再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迫使学生失去了音乐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学龄前儿童家长与教师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以科学的音乐教育目的为指导,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1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分析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其教学目的而进行科学设置的,其包括外显内容与隐性内容两方面。外线内容是唱歌、音乐游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韵律活动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隐性内容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包括身体、语言、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内容。通过娱乐性教学使学生在节能型外显内容学习的同时,加强与小伙伴的交往与交流、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与意见的发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中,通过团体教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性、纪律性。另外音乐教学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儿童肌肉、骨骼、韧带,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对基础乐理、乐器的教学以及乐谱的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呼应了现代全脑开发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设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影响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关键由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错误使儿童音乐教学过早定向,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们的意识形成的社会导向比较功利,为了孩子能够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按照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此种方式造成儿童失去了该年龄段所应具有的乐趣,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就采用棍棒式教育逼迫儿童进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导致孩子学的不好,家长更加严厉的管教,导致恶性循环。单纯的棍棒教育如果可行,那么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的培养也太过简单了。
2.3 以兴趣培养与娱乐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儿童家长必须认识到学龄前音乐教育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展娱乐式教学,以此达到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以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与目的为指导,修正自身音乐教育的观点后,音乐教育才能向着其应有的方向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娱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游戏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要积极借鉴和引入娱乐性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儿童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3如何开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
针对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现状与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方式达到娱乐式儿童音乐教学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音乐美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玻璃杯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对声音音调的影响”,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探索,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学龄前儿童娱乐性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体验等方式,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动画、音乐的结合,达到儿童视听感觉双重运用,促进儿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使儿童跟随着多媒体视屏中可爱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以及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音乐进行舞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家长意愿导向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定向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导致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舆论导向应加强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正确指引,同时音乐教师也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娱乐式音乐教学中使儿童掌握其家长所期望的音乐技巧,避免传统棍棒式音乐教学的不断。通过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达到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的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彤彤.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理念分析[J].婴幼儿教育,2009,4.
[2]刘静娴.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教学方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8,6.
[3]李丽红.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特点与优势分析[J].幼儿早教资讯,2009,5.
[4]杨佳莹.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理念与价值[N].艺术教育导报,2008-12.
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富含深刻的情感内涵,传递着优良的传统美德,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关方面的音乐作品教学,能够让学前儿童深切领悟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甚至能够促使儿童在行动上进行效仿。如《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很有寓意的儿歌,歌词很朴实的记叙了小乌鸦照顾年老妈妈的细节,歌词简单易记,同时传达了浓浓的亲情,学前儿童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在生活中会效仿小乌鸦的行为,学会关爱父母。再如《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同样传达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学前儿童会在潜意识中受到歌词的影响,并付诸到实际行为中。如此,这样的学前音乐教育有利于实现品德教育,从而使学前儿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才能学前音乐教育,既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让儿童能够充分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美及音乐所带来的欢乐,教师会选择一些具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并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前儿童与老师一起参与到情境中感受音乐作品中美的意境,实现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如《春天在哪里》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儿童歌曲,老师在教授这首歌曲时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目标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儿童熟悉歌词内容,然后让儿童动手绘画出歌词中提到的大自然物种,如红太阳、小燕子、小花、小鸟等等,绘画完之后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种并扮演这个角色。教师可以一边教儿童演唱这首歌,一边与儿童一起随着音乐自由舞蹈。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变得丰富多彩,儿童能够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同时儿童还能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中的欢乐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情趣,又在情境活动中挖掘与培养了儿童的其它艺术才能。(三)拓展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虽然通俗简单,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融入了一些关于自然、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学习儿童歌曲来增加对课外知识的了解。学校开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前儿童的认知领域,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常识。此外,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创作歌词,这样的儿歌能够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并将这些想象与现实生活相衔接。如在歌曲《飞呀飞》中,歌词的创作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在歌词中有这样的提问:“小鸟怎样飞?飞机怎样飞?飞船怎样飞?”教师在教儿童唱这首歌前可以先让儿童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且让他们对其进行模仿,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然后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给儿童具体的展示,这样有利于调动儿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四)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各方面的健康、协调发展音乐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因此在实际的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作品。而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选择那些欢快、抒情、旋律优美的儿童歌曲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在教学中也不是纯粹的歌唱教学与理论分析,而是采用教师与儿童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边弹奏歌曲边鼓励儿童跟随音乐随意舞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同时还能够提高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此外,对儿童进行听歌、唱歌的训练,能够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在歌唱过程中注重技巧与姿态,能够调整儿童的呼吸节奏,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
学前音乐教育中要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应以感性原则为辅助,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来设计教学模式,利用感性的教育方法、手段、活动来进行教学。音乐是一种抽象化与形象化的艺术,学前儿童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应先采用感性的教学方法让儿童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循序渐进,也让儿童将音乐放到实际的生活体验中,从而对音乐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最终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实现理性认识的目的。遵循全面发展原则音乐教育具有多种教学属性,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音乐性与技能性的教学,而且要求与知识性教学相统一,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因此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与表现能力。教师应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儿童主观能动性的音乐教学模式,让儿童在课堂上发散思维跟随音乐一起律动,从而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遵循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学前儿童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阶段,因此需要遵循开放式的教育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的音乐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来开展音乐教学,创建各式各样的集体音乐活动,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学习相关音乐知识与技能。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还需要教师遵循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在学的过程中注重儿童的个性化发展,以鼓励儿童为主,使儿童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加大对学前儿童的教育力度。同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教学背景下,发展学前音乐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因此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努力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分支,学前音乐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独特规律,在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严格遵循各自的发展规律,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当将音乐性、知识性、技能性相结合,既要注重对儿童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将音乐教学与其它科目的教学相衔接,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通过学前音乐教育儿童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与演唱技巧,而且还能促进对儿童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及课外知识的拓展,这对于儿童的后期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幼儿;全面发展;价值
学前音乐教育,指在教育的前提下将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儿童理解与接受的前提下,向学前儿童传授音乐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音乐教育,在学习和掌握听、唱、跳、奏等音乐技能的同时,智力、听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学前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发育,开发幼儿智力
科学研究表明,音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人的左右脑在智力活动中有不同的分工: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语言、概念、分析性思维活动;大脑右半球则是负责音乐、空间视觉、距离分析等综合性思维活动。在人进行智力活动时,左右脑并不是在独立活动,而是协同工作的,协同作用是由联络左右两半球的骈胝体(位于大脑两半球的底部)来完成的。处在发育初期阶段的幼儿,如能接触音乐并能进行适当的音乐训练,其空间数理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音乐在刺激右脑功能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两半球的联络功能,左脑的功能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因此,儿童的智力活动水平就得到了整体的提高。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增强。“欣赏乐曲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们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①长期的音乐教育,在加强儿童的记忆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与准确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音乐学习中要求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来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因此,长期的音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二、学前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协调发展
音乐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经常欣赏欢快、抒情、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听觉器官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听觉能力,他们捕捉声音细微变化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经常练习唱歌能锻炼儿童的呼吸器官,提高他们的肺活量;在歌唱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运用呼吸和发声技巧,保持正确的姿势,这样能够帮助儿童调整呼吸节奏;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弹奏歌曲时鼓励儿童跟随音乐舞蹈,不仅能够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还能使他们心情愉悦,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及健康的人格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深厚的的情感内涵,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四、学前音乐教育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艺术才能
学前音乐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幼儿的音乐审美基本上是处于音乐审美感知阶段,他们从声音的感性材料中直接获得美的感受,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生动有趣的歌词会让他们初步感受到音乐之美,而音乐教育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感。幼儿的音乐审美想象主要是音乐再造想象,他们通过音乐形象性的表现,联想到生活中的相关事物。如听到鸟的鸣叫,就能想象鸟的形象,听到火车开动和行进的节奏就能联想到火车的形象。适合儿童的具有审美趣味的音乐作品可以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和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音乐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目标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实现审美教育,进而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情趣。如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是一首非常优美而又富有意境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在幼儿熟悉歌词内容后,让儿童动手画出歌中各种事物,如红太阳、小鸟、小花、小鸟等;也可以让儿童选择并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演唱的同时随着音乐自由舞蹈;也可以让幼儿欣赏关于春天大自然美景的视频。
五、学前音乐教育能拓展幼儿的认知领域,激发学习兴趣
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通俗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融入了一些关于自然、社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一些音乐作品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如在歌曲《飞呀飞》中就有这样的提问:“小鸟怎样飞?飞机怎样飞?飞船怎样飞?”这些问题儿童可以引起幼儿的好奇与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并让他们进行模仿,以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游戏和模仿中愉快地接受这些自然知识。
优秀的的音乐作品也以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社会。如《狼和小兔》,这首广为流传的儿童歌曲中有一段描写大灰狼与小兔对话的歌词“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幼儿认识社会负面现象,在遇到危险时有效地保护自己。
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领域,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常识。
六、结语
学前音乐教育一般是以集体活动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记忆以及感知等情不自禁地用外在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舒展自己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教育,幼儿的心理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自信、积极、乐观、活泼、开朗。开展高学前音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家长已经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正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学前音乐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从而培养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并且要进一步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意志、行为、情感以及情绪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学前音乐教育的突出作用。(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释:
①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吴巍莹.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任务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2.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4]郑玉香.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价值[D].河北大学,2004(12).
[5]梁晓爽;武军.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4(08).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项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上个世纪八十初年代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廖乃雄教授引进到中国的。一经传入迅速的在我国发芽开花。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人本主义,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主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原本性”,认为音乐必须与舞蹈语言相结合、人们必须参与其中,这种自然地、能被人体会的、全员参与的音乐教学更适合幼儿教育思想。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适用性
在原本性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直主张的是主张综合性、亲自参与性、节奏基础性、即兴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一)综合性教学原则,丰富教育内容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因音乐作为艺术手段的审美教育,是一种综合类的音乐教育活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遵循的综合性原则,除了对儿童进行演唱和演奏教育之外,还加入了即兴舞蹈、声势律动、游戏、朗读等一些有趣的艺术内容。这些综合的艺术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还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亲自参与的教学原则,增加幼儿自信心
亲自参与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另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要求受教育者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而奥尔夫教育体系里所推崇的声势练习、身体打击乐、奥尔夫乐器由于简单易操作,容易上手学习,有效的降低了儿童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和创作音乐的门槛,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从中获得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节奏基础性原则,化繁为简提升兴趣
奥尔夫音乐体系主张节奏基础性,这是奥尔夫音乐创造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重要要素,传统的节奏训练比较单一、枯燥。而遵循原本性的特点,通过动作节奏与语言节奏相结合的训练,对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节奏感更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结合了人声、动作、语言的训练,在行进跳跃或者身体的律动中训练节奏感的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训练模式,更有理由学前儿童的接受,也提高了儿童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四)即兴创造性原则,激发想象创造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提倡的原本性就是即兴性和创造性。其主张从即兴的角度出发形成一个自由而有序的课堂形式,将即兴融入到音乐、语言、节奏、乐器等教学中。儿童通过游戏时的自由即兴开始,在老师的启发和鼓励引导下从而演唱或者表演自己创作的小的音乐、节奏片段,这样轻松有趣的活动过程,使得幼儿没有技术上的负担,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的问题
中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音乐学习训练,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迅速的掌握音乐技能,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挑战。而在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之后,他们只能被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操作者,并不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儿童教育者。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是一件十分尴尬的难题。如今中职音乐教育课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都与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脱节的现象。很多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返校之后,普遍反映了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用不上,不知道怎样组织一节音乐课等问题。这都是现如今一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技能、方法和内容,了解音乐教学教学理念,能够在离开校园之后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是如今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歌唱 歌词 曲调
[中图分类号]GB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28-02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柯达依曾说过:“你的喉咙里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乐器演奏固然很难容易成为普罗大众的具备能力,然而歌唱可以。同样,对于儿童来讲,唱歌也是他们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
歌唱在学前儿童的音乐体验和日常生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园的歌唱活动是让幼儿最直接接触音乐的一种常用的音乐体验形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在早教班、托儿所、幼儿园里,经常可以看到玩耍中的孩子在唱歌。在公园里、甚至是公共汽车上,都可以听到这些小朋友的歌声。凡是健康的、快乐的学前儿童,都能很快的学会用歌唱来愉悦自己和与人交流,歌唱是学前儿童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选择和组织歌唱教学活动的内容呢?
1.歌唱活动材料的审美价值
审美是音乐的核心,为幼儿歌唱活动选择的歌曲,应符合音乐艺术审美的基本要求。歌曲的旋律要优美动听,能引发幼儿的学唱兴趣,给欣赏者和演唱者以美的享受。此外,歌曲艺术审美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歌曲的旋律上,还体现在歌曲歌词的艺术感,即歌词朗朗上口、具有韵味,或者优美抒情、幽默诙谐、富有情趣。
2.歌唱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
选择积极向上、健康的幼儿歌曲,对幼儿的心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它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活跃思想、完善品格、锻炼身心的美育内容,如学前儿童在歌唱时能感受到内容美和曲调美的感染和熏陶,呼吸器官和发音器官能得到活动锻炼,心理活动过程能处于良好的开放调节状态,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包含了多种音乐知识和歌唱技能,在歌唱中音乐欣赏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歌唱是培养学前儿童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歌唱活动材料的内容要适合学前儿童
为各年龄幼儿选择的歌曲,应适宜其歌唱能力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促进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歌唱材料的主体是歌曲,它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材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组成的。为学前儿童选择歌曲是要兼顾歌词和曲调两个方面。
3.1歌词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歌词应具有以下特点:
3.1.1内容与文字要有趣并易于理解
学前儿童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也不强。所选歌词的内容和文字表述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歌词应该是儿童所能理解并感兴趣的。否则,就很难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情感共鸣。第二,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儿童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儿童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儿童自己的生活和活动;儿童所熟悉的成人等等。第三,歌词的文字是较生动、有趣的。如使用押韵、重复;使用象声词、衬词、感叹词、无意义的音节;使用夸张、诙谐的创作手法等。歌词篇幅短小易记。儿童学得快、记得快,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编唱机会。第四,歌词应具有潜在的情感价值。如《泥娃娃》中的爱的熏染;《我的好妈妈》中的美德赞扬;《螃蟹歌》中的美好生活体验等等。
3.1.2歌词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幼儿天性好动,感情外露,因此唱唱跳跳、唱唱玩玩是他们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现活动。学前儿童的活动,总体上是不分化的。无论说话还是歌唱,都常常以动作相伴随。如果歌词本身适宜用动作表现,则歌曲便更容易为儿童所喜爱和接受。另外,这种边唱边做动作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儿童记忆歌词、发展节奏和动作的协调性,而且也能更好的帮助儿童表达情感。以歌曲《走路》为例,歌词内容:“小兔子走路跳呀跳呀跳,小鸭子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怕呀爬呀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简单的两句歌词中包含了四个生动的动物形象,儿童能快速的加入身体律动快乐的歌唱,并能够快速记忆歌词。
3.1.3歌词结构应简单、多含重复
结构简单主要是指:句子中所含的词汇较少,语法结构较简单;多含重复主要是指:句子在长度、语言朗读节奏结构等方面多含相同或相近处。如歌曲《碰一碰》中,歌词:“问: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答:鼻子碰鼻子!”音乐多次重复时,可以由儿童自由编唱回答:“小脚碰小脚!”或者把鼻子、小脚换成儿童熟悉的身体部位或其它自己所熟悉的物体。儿童在编唱时,可以随意编唱任何不合常理的事情,作为幼儿教师或家长一定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赞扬。此外,简单而多次重复的歌词,儿童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像《碰一碰》、Ⅸ我爱我的小动物》中除了身体部位、动物名称和叫声不同外,其他的歌词完全相同。学前儿童唱这样的歌曲,语言记忆的负担很轻,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歌唱和做动作的快乐1
3.2曲调的选择
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歌曲,应注意下述方面:
3.2.1乐曲音域不可过宽,要顺应儿童的生理特点。学龄前儿童不适宜唱过高或过低的音,以保护幼儿的声带。一般地,各年龄段的合适音域为:
2--3岁:小字一组的do--mi(三度);
3--4岁:小字一组的do--la(六度);
4--5岁:小字一组的do--si(七度);
5--6岁:小字一组的do--小字二组的d0(八度)。
偶尔有音高超出以上范围,但此音高不是多次出现且不在此音高上长时间停留都是容许的。
3.2.2节奏比较简单
为四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时,歌曲的节奏应主要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成,也可适当的加入附点音符,如歌曲《拔萝卜》。
为4-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节奏中可以含有少量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出现的频率可随之增加,还可含有一些切分音符、弱起等难度较大的节奏。
为四岁以前儿童选择歌曲的节拍,最好以2/4拍和4/4拍为主,3-4岁间,也可选择3/4的歌曲。为4-6岁儿童选择歌曲,出了上述拍子外,可较多的增加3/8拍和6/8拍的歌曲。
3.2.3旋律的线条较为平稳
幼儿一般不适宜演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宜选择较为平缓的旋律。4岁内的幼儿演唱歌曲的音程跳进多为三度以内的音程,小二度亦不适合幼儿演唱。4-6岁的儿童可以演唱四度、五度、八度的音程,但不宜演唱六度、七度及连续大跳的音程。
3.2.4曲调结构短小工整
学前儿童不宜演唱长、大的歌曲。为4岁内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2-4个为宜,总长度一般在8小节。为4-6岁儿童选择的歌曲,可含6-8个乐句,总长度可增加至16-20小节。
4.内容、形式、情绪与风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题材应广泛,既有反映幼儿喜爱的动物、植物及自然界变化的歌曲,也有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等题材的歌曲,还有反映社会、节日、幼儿熟悉的成人劳动生活等题材的歌曲。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形式也应多样,独唱、齐唱、对唱、接唱、轮唱、双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都应让幼儿有所感受。
为幼儿选择的歌曲,情绪也应丰富多样,每一年龄段的幼儿都应有感受和表现活泼欢快、优美抒情、安静甜美、雄壮有力等各种情绪的歌曲,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增强幼儿歌唱表现能力。
本书为2001年版的修订版,吸收了当前国内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学前教育的时代精神和《纲要》的新要求。
02《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黄瑾著/主编25.00元/本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习的一门必修课教材,也可供幼儿园在职教师进修成人高等师范学前专业所选用并可作为幼儿教育管理干部和幼儿园教师的理论参考读物。
03《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对话》幺丹彦 方燕/主编45.00元/本
内容简介:该书是一本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方面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著作,它提倡让环境和材料与幼儿互动。书中指的材料有如下三个突出特点:材料取自身边资源;材料有一定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材料能引起幼儿不断地研究和与之相互作用。
04《生成课程》作者: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莫30.00元/本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通过创造性地、生动地展现美国西部一千个儿童日托中心在一年中实施生成课程的完整实录。比较全面地把学前教育生成课程的理念、生成课程的“生成”的来源及操作运用等介绍给读者。这些对国内学前幼儿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践意义。
05《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朱家雄等/主编9.00元/本
本书旨在帮助学前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教育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素养。
06《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金浩等/主编12.00元/本
本书具体研究学前儿童初步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学前儿童学数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探讨从教育目标开始进而寻求达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教学方法。
07《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刘占兰 沈心燕/主编11.00元/本
本书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为切入口,对幼儿科学教育领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讨。全书共分为7章,生动而具体地展现了幼儿探究科学过程中的具体事例,每个案例均配有点评,可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每一活动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08《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探索》
《提高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编25.00元/本
本书分为研究报告和试验工作报告两部分,从研究背景、理论框架、实践策略、效果分析以及各具特色的实验园、试点市区的探索与实践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0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施燕/主编11.50元/本
本书为学前儿童教育系列丛书的一种。既提供了有关理论,也介绍了具体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设计,并提醒应注意到的问题。
10《学前教育学》修订版 李生兰/主编29.00元/本
本套教材以国内几所著名的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共同设置的核心专业必修课为基准,作者由国内该领域著名学者担纲。
11《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编著14.00元/本
本书通过大量案例提供了如下核心观点: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本书将通过发现幼儿的不同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的主动学习等教育策略与技能,让幼儿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体系;教学经验
钢琴课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学习钢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前儿童对钢琴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能够灵活认谱和进行一些乐曲的简单弹奏,但就目前的学前钢琴教学课来看,大多数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会影响学生对钢琴的学习。为了走出目前在学前钢琴教学中的种种困境,笔者将结合实例通过分析奥尔夫音乐体系在学前钢琴教学课中的实践运用来总结一些相关教学经验。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及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提出的,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内容认为音乐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舞蹈、语言、乐器相互联系的,倡导人们主动参与进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教学方法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即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实践的游戏来学习音乐,感受旋律和音乐节奏等等。在这个实践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前儿童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大多数学前钢琴教学课中,尽管许多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演奏技巧并也有基础的认谱能力,但他们只是机械的模仿和学习,并非从内心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样的情况是很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的。因此,学前音乐教师的更应对学前儿童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带来额快来,进而能够真正的喜爱上音乐,最终走向梦想的音乐殿堂。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钢琴课的具体应用策略
1、坚持综合性原则进行学前钢琴教学
学前音乐教学的任务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学前钢琴教育的主要目标识培养幼儿阶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非灌输给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持综合性原则进行教学,即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钢琴和音乐,而非生硬的对其灌输理论知识。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如,教师在教学生弹奏《小星星》这首简单的儿童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这首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问问他们是几岁学习的这首歌等等。或者在学习完这首乐曲时,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来借助乐曲编舞等等。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钢琴学习的单调性和枯燥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发挥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挖掘其表达能力二是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学前钢琴教育时,教师若是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学习气氛下更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教师在代领学生学习新的乐曲《新年好》的弹奏时,可以先尝试做一个轻松的导入,如,“我们在什么时候吃的好吃的最多啊?”或是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啊?”等,学生在猜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会轻松愉快,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学生将更乐于跟着教师学习,这中提问方式的导入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是做游戏的方法,这也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创新学前钢琴教学的评价方法
在学前钢琴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学前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来说,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的是学习成果和教师教授过程的好坏。传统的钢琴教学评价模式是单一僵化的,其表现形式为教师根据学生演奏的音准和节奏来简单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单一的总结。例如学生在弹奏《两只老虎》这首儿童音乐时,其面部表情都十分恰当,只是音准有些错误,教师在评价时可能会直接说出学生存在问题而并未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鼓励。这种评价方式死板僵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新的评价方式旨在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更应该对其优点大力赞扬。在奥尔夫教学体系当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如,在学习《祝你生日快乐》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弹奏这首乐曲的优缺点,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前钢琴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钢琴有帮助,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客观教学规律,遵循综合性教学原则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
作者:彭霞 单位: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参考文献:
[1]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开发;作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力越发展,对劳动者具有的科学知识、文化素质的要求就越高,在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中,没有高智能的人是无法跟上时代的,因此培养高智能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紧迫任务,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学前儿童正处在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让孩子们接受科学系统的音乐教育不仅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开发他们的右脑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重要性
“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的智力,从出生到3岁,就已经完成36%,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6岁,脑细胞已经完成了80%,在这期间若能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音乐、语言、文字或绘画活动,都会有明显的进步。从6岁到8岁,这两年的脑部发育达到了90%。也就是说儿童在进入小学一年级时,聪明与否,大致已经决定了。”[1](第296页)因此:孩子们在学龄前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孩子能力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不能把握这个时期,年龄越大,启发、培养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会更差。
鉴于这个发现,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孩子适应环境的灵活度与能力的形成能力实际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早期的教育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关键期,那么孩子的智力等各个方面都会进步特别快。所以学前儿童的智力一定要在最佳时期通过正确、科学和系统的方式进行开发,这不仅对孩子本身以后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有益,更对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作出了贡献。
二、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之间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加强儿童的记忆能力。“欣赏乐曲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们的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3]如果能坚持长期搞音乐,不仅能加强儿童的记忆能力,而且还能加强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许多生理学家的研究也为也为我们找到了音乐能促进记忆的证据:人的记忆过程与大脑的“边缘系统”有着密的切关系,音乐能刺激“边缘系统”分泌的激素、使酶、乙酰胆碱等增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促进了记忆能力。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的第二种作用,是加强他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活动的保卫者,它得保证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开发智力,使思维焦点集中。而音乐以独特的规律和特征正好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只有当受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聚精会神”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对所听到的音响有所感悟。
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的第三种作用,是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的能力。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形式,它没有具象的外表和具体存在的客观实物,感受者只能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来理解。这对他们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音乐对学前儿童智力的第四种作用,是能促进人的创造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是当今社会中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力的源泉”。诸多科学家的成功表明音乐对创造力的培养确实有很大的帮助,音乐听赏作为三度创作,是抽象的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能对它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每个人在听赏后可以有不同的体验。经常听赏或者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启发人的智慧,而且可以加强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音乐的价值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多样性。社会上现普遍采用的比较适合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有歌唱、器乐和舞蹈这三种。
(一)歌唱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歌唱是人类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对学前儿童来说,歌唱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出生后的摇篮曲到伴随他们生活的儿歌都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歌唱既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陶冶儿童的情操,启迪儿童的心智,完美儿童的品格。因此歌唱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4]
(二)器乐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根据这一阶段孩子们的生理特点,器乐学习是训练注意力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家长在孩子长到三岁以后变开始为孩子选择器乐。众多研究表明,儿童三四岁之间是培养他们绝对音高感和乐感形成的关键时期,也由于这个阶段孩子们好奇心强,调皮活泼的特点,家长们乐于让孩子们通过器乐的学习来磨练孩子的性格。
“儿童学习器乐,必定要接触和浏览大量的优秀器乐作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音乐作品的熏陶,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性格趋于平和稳定,而且对孩子的优良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及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音乐的艺术特性如节奏、音高、音色都可能促使孩子生活规律、行为有序、反应灵敏,使孩子在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高于一般孩子。”[5]
(三)舞蹈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
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好动的特点,接受舞蹈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更容易接受,且在培养人的整体外在气质上也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比拟的。舞蹈的学习不但对他们的形体塑造有一定的好处,对他们音乐感觉、律动感、创造性和协调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展望
通过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所获得的成效已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也较以前大为提高。在音乐教育的内容上除了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材外还应注意适当选择一些多元文化,培养他们多元文化的意识,使他们从小就接触、理解多元文化,从小建立多元的意识能使他们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材外,还应适当的选择一些多元的音乐教育内容,使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早点的接触到多元文化,了解多元文化。 随着多元文化成为世界的主流,音乐也成为其中一员,这种趋势必然得要求未来的人才对世界上的文化有个普遍的、综合的了解,音乐为多元文化的传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音乐教育者要严格要求自己,以广博的学识驾驭自己的课堂,从孩子们的终身发展的角度考虑。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儿童的智力的开发及成长影响人的终生,以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把音乐作为教育的手段和媒介,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核心,通过听、唱、奏、跳等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儿童智力及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及其创造性的更好发展的。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性格和品行基础,真正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李晋媛.幼儿音乐教育.北京师范大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