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16:1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职业安全管理与工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pick to]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SO14000 and ISO9000 standard system one and is called "after the industrial age management methods", it follows "PDCA" management mode, and realize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tructured, and procedures and documen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production safety,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azards, and gradually form the good for improve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hazards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是公路施工项目在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项目的前途与命运。项目安全管理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化工程。
本公司自2004年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项目均逐步建立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全过程的控制,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有效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要说明
目前,我国推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其运行模式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的制定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是管理体系的指导路线,工程施工项目应根据上级单位的方针,结合本项目特色,有的放矢,遵循“遵守法规”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制定适合本项目特点的管理方针。同时,为了控制不可容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项目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能够实现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目标应予以量化,便于考核。
2、领导决策和全员参与的重要意义
领导决策是项目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只有整个项目领导班子意识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为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氛围。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因素。安全管理是一个项目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才能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切实杜绝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才能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真正提升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因此,在公路施工项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强化项目领导决策作用,增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实现“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与管理体系相结合,保证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3、科学、全面地辨识施工项目的危险源
危险源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公路施工项目在工程策划和工程施工阶段均应对所有施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加以识别,并有效控制。根据工程自身特点和条件,充分辨识各施工阶段、施工部位的危险源,在识别时还应考虑以下几点:a项目的主要生产活动、周期性活动;b项目的临时生产活动;c突况下的的活动;d所有进场人员的活动;e所有进场的物资材料、设备设施。项目部通过对所有危险源进行汇总、分析、和风险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动态工作,应及时更新,采取有效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度,杜绝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安全管理,有效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现代公路施工项目通过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从而真正达到不断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首先,全面落实公路施工项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组织保障;其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体系文件,编制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有效落实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第三,切实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有效运行管理体系,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开展内审、监督审核活动,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项目安全管理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由于辨识人员专业水平不一,辨识方法不适合工程项目等原因,导致危险源辨识不全面、不彻底,更新不及时;风险评价结果不科学,不真实。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应选派项目各专业人员组成危险源辨识小组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要每年更新、评估一次;若发现新的危险源或重大风险时,应及时辨识、更新。
2、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无科学地削减安全防护和安全技术措施费用,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等相关制度,为安全资金投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严格各项申领程序,确保安全投入。
3、由于专业人员少,缺乏经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全面。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外;还要抽调项目专家组成安全督察组,对项目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并监督整改,同时加大处罚力度。
4、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应急准备和保证体系不健全,例如组织结构没落实,人员变动后没进行及时调整,应急计划不具体,人员没有培训等等。这就要求施工项目认真分析工程特点,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程序,健全应急组织机构,加强应急设施配备,强化应急演练,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应急意识,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四、结束语
电建;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002-01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运用安全科学的原理,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和落实《中国电建电力工程事业部项目管理手册》,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步持续发展。
1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执行行业安全生产相关管理规定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覆盖生产管理、劳动保护、教育培训、分包管理、危险作业、应急管理等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生产范围内规章制度下的管理不留死角,凡事遵照执行,有规定、有依据,全员遵守一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以企业安全发展为理念,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实行“一岗双责”
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强制原理、责任原理,加强人员的管理。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的原则,实行各级人员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将责任贯穿至生产领域的各级人员。全体人员必须明白安全是生产的组成部分,必须清楚自己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做到违章有人管、有人纠。全面的对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和管理。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
当前,在行业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施工队伍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运用人本原理、安全科学原理,建立本企业的安全文化,以预防事故的“3E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和激励理论,认真开展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良好的安全价值观,全面提高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让大家懂得安全是企业发展和家庭幸福的保障,增强主动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提升施工队伍安全素质。
对入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常识、事故案例、安全工作规程等,及生产技术提高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进行学习讲解,统一思想意识,全员守法,对其自身的安全负责,对其他员工以关爱、和谐为出发点进行帮助,全员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允许上岗。
同时,对生产人员进行每周一次的安全例会,有针对性的学习《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各项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班组每天组织站班会,针对作业项目,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的安全技术交底,在过程中完善培训,用强化理论实现提升人的安全能力的培训目标。杜绝粗放型的班组管理,只安排任务,不讲工艺程序、质量标准、危险源及控制措施。
4实行预控管理
根据电力建设系统性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特点,对构成职业健康安全的各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持续改进的系统基础进行管理。运用预防原理,在运行过程中结合施工项目特点,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预控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
施工前,按施工项目的作业程序步骤进行分解,对危险源按施工步骤进行辨识,从而提前对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的安全隐患实施预控。
对分包项目的管理,严格事前控制。按照《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加强分包管理的若干规定》,合法分包,杜绝转包,严格控制借用资质进行承包工程。
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必须持有效的特种作业证件上岗。
对特殊方案,申请专家论证。
项目预控管理,从施工程序、方法、步骤所涉及的全方位进行控制,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改进,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5严格过程控制
项目施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部是安全管理的主体,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围绕生产的一切相关因素的控制,它不仅是人的意识、安全技术,还包括制度建设、工程技术、专业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各种关系的谐调等,因此,各级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安全工作的好坏。
加强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项目部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所在岗位的一个必要条件,每个职工都必须对此负责。 管理人员应对预防伤害负责,对工人遭遇工伤事故的后果负责。现场管理人员必须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是法规的要求、职责所在。
对分包项目的管理,除严把入门关外,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规范分包的项目管理,各级各职能部门均对分包队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及任务目标交底。明确劳务分包队与专业分包队具体事务的工作职责分配,彻底消除工作推诿、“以包代管,以罚代管”。做到与在岗职工的“无差别”管理。
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确保费用投入和安全设施配备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施工组织措施落实,安全生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及安全施工监督管理职责履行等工作均落到实处;在防止施工方案不完备,以及交底不充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方面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进行强化管理;施工现场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对“三违”监督整改及考核;加强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对存在的问题闭环整改;对重大风险作业,深入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保证施工过程的执行。
在加强全方位、全过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情况下,采取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技术措施,杜绝高空坠落、落物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火灾等事故发生,使项目施工生产工艺技术在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与安全工作规程获得最佳契合,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满足各项技术指标,取得项目建设赢利最大化。
6结论
将安全管理原理与运用,纳入企业的安全管理实例中,全面地做到科学管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系统的本质安全,才能防止、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从根本上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企业安全稳定发展和员工及其家庭带来平安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机电工程》;
关健词:安全管理;PDCA循环;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循环模式是在TQC(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质量管理的科学方法。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过程中,PDCA的应用已趋向成熟,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将PDCA有效的运用到建筑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从而使建设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转化成连续的、动态循环的过程管理,这样能加强安全管理的全方位和系统化,大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一、PDCA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是人们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根据以往大量的工程实践来看,项目管理的本质是确定任务目标,根据PDCA循环原理来实现这一目标。[1]
PDCA循环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安全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这一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分析安全现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这就是要有安全问题意识和提高安全意识,并用数据形式体现。[2]
(二)分析安全隐患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三)从各种原因中找出影响安全的主要原因或因素。
(四)针对影响安全的主要原因或因素制定对策,拟定改进安全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措施,并提出执行计划和预期效果。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所制定的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并组织实施。[3]
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重点是把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检查执行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进一步查找新的问题。
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一阶段分为两步,即管理循环的第七步和第八步。
第七步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第六步的检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制定相对应文件、作业标准、规程以及各种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总结成功的经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4]
第八步是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通过检查找到效果尚不明显的原因,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完善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和依据。[5]
二、PDCA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的成熟运用主要在制造行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但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殊性,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远比质量管理更具有多变性,所以PDCA循环模式在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侧重点不一样,笔者结合施工现场的管理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具体实施流程加以改进和深化,并在某项工程中的脚手架安全管理方面的得到应用。[5]
本工程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项目,工程包括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学生宿舍A栋、B栋,学生宿舍A栋B栋间的连廊、B栋C栋间的连廊,食堂B和赛时商业中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迁址新建工程架空天桥。建设地点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水官高速龙岗出口南侧,总建筑面积为61936m2。学生宿舍主要结构类型为剪力墙结构,赛时商业中心主要结构为框架结构。
因为本工程为深圳市重点创优工程,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死亡事故为零,杜绝职业病伤害,争创建设部安全文明工地。所以脚手架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本项目商业中心和食堂采用双排落地钢管脚手架,学生宿舍采用悬挑脚手架,在第三层开始悬挑。
笔者经调查发现,在整个脚手架的搭设和施工作业中,存在着不少的安全隐患以及作业人员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现象。为有效控制安全隐患以及管理的缺失,确保脚手架工程达到优良,项目成立了专项安全小组,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充分运用因果分析、排列图表及对策表等科学方法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一次PDCA循环结束,项目部的安全小组针对脚手架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共检查18处,其中有一处存在潜在安全隐患,三处细小安全问题,最后评估得分为80分,基本满足要求。 结论:第一次PDCA循环目标实现,但还是存在个别安全隐患,安全小组活动目标未能实现,所以须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第二次PDCA循环的流程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因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理想的效果,所以循环没有终点,贯穿整个项目,只能不断完善。
三、结论和不足
通过专项安全小组活动,整个工程的脚手架安全工作推进十分顺利。说明PDCA循环在安全管理上同样可得到有效应用,并为今后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因为迫于时间关系,某些问题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所以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研究工作包括:
(一)从实施PDCA安全管理模式项目的绩效进行总结分析;
(二)通过已有识别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施工现场,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相结合,并不断改进评价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通过对制约施工现场实施PDCA安全管理模式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以及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行业标准、规范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可以适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报行业主管部门作决策参考。
因为笔者的理论知识有限,本文一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各专家读者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欧阳攀(导师:陈大川) -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05-15.
[2] PDCA模式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改进应用研究.段益庆(导师:张宏胜;甘永辉) -《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7-10-01.
[3] 姜芳禄.建筑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
论文摘 要:阐述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我国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高危行业之一,随时面临着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严重挑战。职业安全和健康一直是影响我国建设行业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现状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建筑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建筑行业成为国家的基础行业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提升,国内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城市加快了城市建设开发的进程。与之伴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大批“高、大、精、新”的项目不断涌现,成为城市的亮点,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建筑行业也存在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背景。国家或地区间的技术、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建筑施工管理手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生产投入不足,生产技术的管理和开发落后于市场发展,安全保证能力低,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都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其规模大、周期长、生产的单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其他产品生产具有更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现代建设项目,无论是在规模、技术复杂性、资金投入、资源消耗量、还是在影响范围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所存在的风险也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导致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国内外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对其进行所谓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最早是由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其目标是努力防范、减少和分散风险,但是最终不可能消除风险。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所谓风险管理公司。我国的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项目风险管理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项目领域的应用差距就更为明显。建筑工程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发生风险的频率并尽量减轻影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为安全风险决策的基础,它们可以使工程中的实际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从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及造成的损失统计分析来看,我国从建国以来已经历了四次事故频发高峰。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随着建筑市场规模的成倍扩大,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资源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承接工程规模的增长速度。有专家认为,我国正在经历第五次安全事故频发高峰期。近年来,国家对建筑安全法制建设越来越重视,政府建筑安全主管部门也大大加强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这种监督检查是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完善基本的安全管理系统,使安全管理依法办事,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不断提高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
2.建筑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认识还相当落后。
受传统思维和旧有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工程建设企业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对风险管理都满足于经验型的粗放控制,依赖于感官印象和主观判断,对如何科学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认识不足,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有哪些要求、适用哪些方法,如何适宜于行业和企业的特点等等更是不予重视,主动应用科学的辨识、评价方法以及实现辨识、评价范围的全面覆盖更是十分薄弱。
(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对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在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应用还处于自发阶段,随着安全健康事故的增多,各行各业日益关注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但是,通过评审和研讨,人们发现过去零散的、自发的辨识、评价方法,在可靠性、充分性方而存在明显不足,一些从国外引进的方法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不好应用等问题,尤其是立足于建筑行业特点,如何强化辨识、评价内容与方法的针对性、适宜性和匹配性,如何确定内容与方法的应用准则、可靠程度等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经验法简单可行,而科学方法复杂得无从下手,导致目前大部分企业应用的多种辨识、评价方法存在经验和科学之间的错位,往往最后采用经验方式决定辨识和评价结果。
(3)现有的辨识和评价内容与方法不利于风险预防和控制。
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和所面临风险的复杂性,各种辨识和评价方法的有效应用相当困难,粗放的辨识和评价结果,不适宜的应用方法,不仅导致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手段和成效,而且还导致了人们对科学辨识、评价方法的实际作用产生怀疑,不利于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产生了大量的人为缺陷。
3.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建筑业的安全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长期以来,工程建设企业的安全健康风险一直处于严峻态势,各种事故的持续发生,严重阻碍了正常的生产和管理铁序,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企业的责任危机、生存危险和社会危机。分析事故原因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的风险预防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尤其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质疑,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内容及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建筑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紧迫课题。
(1)美国宽而广的通才教育模式美国在职业安全卫生高等教育方面,强调系统安全、事故调查、工业卫生、人机工程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知识结构。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全与系统科学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具体如下。
①安全学士(通用性本科,36必修学分,16选修学分)
a·必修课:安全与卫生导论,事故预防的人因工程,安全技术基础,安全教育学,工业卫生原理,安全管理,事故调查,高等安全技术,系统安全。
b·选修课:安全法规,人因分析,工业心理,火灾预防,安全通讯,航空安全,运输安全,公共与学校安全,工业安全等。
②安全理科硕士(两个专业方向,25必修学分,12选修学分)
a.共同必修课:现代社会的安全动力,事故调查,事故人因分析,安全统计方法,安全研究试验设计。
b·安全管理方向选修课:安全管理学,系统安全管理原理,安全法学。
c·安全技术方向选修课:环境安全,机动车安全基础,机械安全与失效分析,飞行安全基础,系统安全工程。
③职业安全卫生硕士(36必修学分,含18学分的实习,12选修学分)
a·必修课:现代社会的安全动力,人体伤害控制,工业卫生原理,安全管理,工业卫生试验,高等工业卫生。
b·选修课:环境概论,环境分析测试,系统管理中的社会一环境问题,事故人因分析,安全统计方法,环境安全,统计学与数值分析,研究基础,试验设计与安全研究,安全法学。
(2)日本的专门化教育模式日本的安全科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横滨国立大学于1960年开设安全工程专业,1967年设立了日本最早的安全工学系。日本全国大学中开设安全工学讲座和科目约50个,在安全科学有关的学科和研究机构近80个。横滨国立大学的安全工学专业设四个专门化方向:反应安全工学,燃烧安全工学,材料安全工学,环境安全工学。对于四年安全工学本科开设如下专业课:防火工学,防爆工学,过程安全工学,劳动卫生工学,安全管理,人间工学,环境污染防治,机械安全设计工学,机械安全工学,非破坏性检测学等。
(3)发达国家的办学特点及方向在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与技术发展基础以及用人模式的不同,其安全工程专业的学历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如下几点是共同的,可为我国的发展所参考。
①严密而灵活的学分制。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开放的系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机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安全工程学科的交叉性特点。
关键字: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0、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完善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安全事故也呈现逐步减少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施工中的事故所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我国施工阶段的风险特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
1 我国施工阶段风险特征分析
1.1 我国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2.1、建筑工程事故总体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施工安全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施工技术发展快速,工程事故曾一度快速的下降。但是近年来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施工中的事故也一直居高不下,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建筑业统计年鉴整理)
1.2.2、事故类型分析
根据我国建设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中主要类型分别是:施工坍塌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中毒窒息事故、起重伤害事故和机具伤害事故等。2008年3级以上重特大事故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事故原因前5位分别是:施工坍塌(47.59%)、高处坠落(18.72%)、机具伤害(16.58%)、起重伤害(10.7%)和中毒窒息(4.81%)。
1.2.3、各类型事故发生部位分析
从我国建设部统计资料分析来看,从2005-2008年以来造成人员死亡的建筑事故发生部位统计来看,洞口和临边、脚手架、塔吊、井字架与龙门、基坑、模版等部位造成的死亡人数比例始终位列前茅。
1.2 我国施工阶段风险的特征
从我国建筑工程事故发生的趋势来看,我国施工阶段的风险呈现出以下特征:
1.2.1 施工整体风险水平较高。虽然从各年度的事故发生统计数据来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降幅趋缓,我国施工阶段的整体风险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一旦对施工安全管理略有松懈就会发生反弹。
1.2.2 常见危险源控制缺乏成效。由于建筑施工主要是露天作业,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表明这些常见的危险源仍然是事故多发部位,对常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尚未取得明显成效。
1.2.3 新危险源的出现增加了施工风险。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一些新的危险源也随之产生,新型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就是造成“11•15”大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缺少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就会使得施工中局部风险显著上升。
2 影响项目施工风险的因素分析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改革后我国各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施工的组织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使得影响施工安全管理的因素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2.1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较多,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从业人员职业技术能力较低、安全意识差所造成的。近年来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随着全国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建筑业由于其自身风险较高、收入较低、流动性强的行业特点,使得从事建筑业一线生产成为无奈的选择,人员流动性更强,安全保障不足。
2.2 施工安全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普遍采取最低价中标的方式进行招标,而我国建筑市场上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状态并未彻底改变,因此,施工单位为了承接项目,不惜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减少或者挪用安全管理措施费,造成目前安全管理的投入普遍不足。
2.3 安全教育与施工技术发展水平不协调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施工安全教育体系却几乎停滞,甚至还出现了局部的倒退。建筑施工的安全教育与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但是目前我国建筑相关的各类职业学校几乎不设置安全教育培训课程,即使设置,内容也一成不变;而民工由于流动性强、收入低,参与培训意愿低,政府和施工企业难以组织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如果施工安全教育不能与施工技术发展协调同步,那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就会使得施工中出现新的危险源,局部风险加大。
3、 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首先,加强以政府和建筑业协会为主导的职业安全培训。由于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多,个体素质差异大,职业流动性强,社会化职业安全培训难以保证培训的投入和组织,因此,目前仍需要坚持以政府组织为主,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专业领域的实践和研究优势,才能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安全培训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施工企业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对于我国而言,总承包企业必须针对施工分包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培训及考核体系,而对于各类分包企业则必须建立相应的员工上岗前安全培训的制度。
第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施工安全培训。从世界各国施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发展来看,通过社会化的职业院校,同时引导各界力量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宣讲是施工安全培训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各职业学校施工安全培训体系尚未形成,需要采取又有措施进行加强引导。
3.2 完善建筑安全监督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政府应全面落实现有有效的政策法规,发挥现有监督机制的作用,全面消除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通过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的落实,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的整体风险水平。
二、加强企业对重要危险源的安全监督。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和危险源状况制定有效防范措施的,做到有的放矢。加强对施工中重要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监管,使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并结合对工地的重点抽查。
三、完善行业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发挥业主、监理等组织的安全监管作用,同时应加强建筑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安全管理职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完善安全监管的行业法规,评估行业内各项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3.3 合理进行风险转移
项目建设中个人、施工企业和社会都应建立合理的风险可接受准则,科学评估施工风险,并在评估的基础通过购买保险合理的转移风险。由于建筑施工在全世界都是高风险行业,欧美多国都普遍推广工程保险制度,美国的工程保险费率的浮动甚至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而我国目前工程保险品种单一,费率固定,难以体现施工企业的实际风险状况,需要进一步改进施工风险评估机制,完善施工安全保险体系。
3.4 保证安全资金投入
建立安全措施费专款专用的监察机制,采取有效方式促使施工企业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提高施工企业更新安全设备,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防范施工风险的积极性。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形成有效增加安全投入的激励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善职工作业条件,降低施工阶段的整体风险。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低,施工安全培训和投入不足等原因,使我国目前建筑施工存在较大的系统风险,而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又增加了施工作业中的局部风险,因此提高我国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需要从设计施工、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等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更离不开业主、设计、施工,以及社会各界的投入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亮.安全投资效益评价与安全投资政策闭[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4,4(l),28-31;
[2] 黄盛仁.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的投人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12):19-25;
[3] 范银华.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政府,企业,从业人员三方博弈闭[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5):11-13;
[4] 施红健.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控制[J].建筑安全,2006,2:15-17;
[5] 田元福,李慧民.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13(12):13-16;
[6] 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 中美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J]. 建筑经济.2003.244(2):49-51
【关键词】电力工程 安全管理 科学措施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证了电力系统工作的正常进行。电力工程的工作人员需要把握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运行规律,以正确、有效的方式操作供电设备,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提高电力工程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供应。
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即在电力工程的开展中实现动态运行、且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性工作。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改革,完善了企业运行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中,电力企业需要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此外,注重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电力工程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首先,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涉及的内容繁杂、跨度较广,成本较高。电力工程在运作的过程中,涵盖了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监测、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决定了整个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在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中,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了电力工程目标的实现,继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工程的实施需要结合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以更为有效的策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电力工程的建设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电力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性人员,以保证电力工程的有效开展。工作人员需要自觉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操作标准,以实现各个步骤的有序进行。针对电力工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在进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期间,工作人员利用专业性的知识、技术,促进了电力工程的高效运行。最后,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控制的难点相对较多。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以实现电力工程的有序进行。
三、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科学措施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包括电力企业,即电力工程的负责人或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执行方。电力企业在开展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也要注重提高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此外,监理机构、工程原料的提供方等相关机构,也要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负责,共同促进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
(一)提高从业者的安全观念,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加强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提高从业者的安全观念,以保证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通过提高从业者的安全观念,树立安全管理意识,形成一整套的安全管理系统,优化工作人员配置,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积极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使得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行。引导工作人员意识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尽量避免违规操作的发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以促进电力工程的高效运作。
(二)提高F场安全管理的水平
加强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提高电力工程现场管理的安全水平。第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电力企业通过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观念。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通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安全管理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保证了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第二,电力企业的管理层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能力。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掌握更为科学、有效的操作技能。第三,电力企业的领导层需要改进并完善安全管理监督系统以确保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完善安全管理监管系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加大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力度,包括操作人员和技术设备的使用,以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实施。第四,电力企业的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需要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安全责任。管理层以及基础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利用合理的奖惩机制,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进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在工程项目的实施期间,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质量,保证了电力工程的顺利开展。在电力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涉及庞大的操作队伍和技术设备,以有效的方式保证电力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电力工程的开展,需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证了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电力工程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保证电力工程的正常进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满足了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为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洪.加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科学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2]周海.对加强电力工程管理的措施研究[J].通讯世界,2014.
[3]田永祥.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
水电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存在的现实问题
伴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和部门分工调整的深入,电力生产运行的安全监管基本处于受控状态,而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监管体制却处于职责部门不清、行业职能虚位的状态。根据有关法规条款规定,理论上水电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应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铁路、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的规定分层次实施。
然而事实上,随着改革的深入,承担水电施工的核心企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已经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水利部门已经不再对水电施工实施行业安全监督管理,而国务院国资委的主要职能是对所辖企业的资产管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的宏观监督,不具有水电施工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管职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虽然具有电力行业的监管职能,但其重点在发电和电网运行方面,基本不具有对水电施工企业和施工区域日常性的行业安全监管的技术能力和手段。建设部作为国家建设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水电施工企业和施工区域的行业安全监管,目前尚未明确其直接管辖权;而由归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只承担行业管理性质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职责,对水电建设工程的行业性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
在目前水电工程建设的生产安全监管体制尚不够完善的状态下,水电开发企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生产安全的管控能力,约束承包商的安全行为。确保水电建设项目的安全运行。
加强水电建设项目业主安全监管的建议
一、由业主承担对承包商生产安全全面监管的责任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体制,虽然原则上可以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但就具体领域、具体行业、具体企业而言,在安全管理的责任上,又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定位不清、权限不明、推诿扯皮的弊病。在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也处于转型调整的时期,等待政府监管职能的完全明确和到位,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承包商管理是风险预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要素。目前,国内很多大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往往是由于承包商的管理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而导致的。而承包商一般从事的是建设项目,如果“以包代管”,很有可能给企业的生产留下巨大事故隐患。为此,应将承包商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由业主承担起安全生产全面监管的责任,制定承包商的选定、管理及监督的工作计划,根本目的是分清企业和承包商间的职责,减少潜在的危害,确保企业和承包方员工的安全,并保证业主和承包商自身的财产不受损失。
企业应进一步充实总部和承包商的生产安全管理力量,加强对工程的协调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加强对系统内外施工队伍的管理;应当根据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工程,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确定合理的工程工期,正确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三者的关系;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的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安全。
二、加强企业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企业对水电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定位,应以完善预防管理和安全技术支持功能为重点,充实调整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和强化实体机构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通过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能力和决策支持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的风险预控。
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组织体系的设置,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现实情况、职责策略、职能分配、人力资源、技术支持能力、监管成本、监管效率等方面。应以完善预防管理和安全技术支持功能为重点,充实调整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建设和强化实体机构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
企业可通过“安全管理部”承担企业法定日常安全生产监管职能,贯彻执行政府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并负责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协调与联络;同时建立“安全技术支持中心”,为企业重大经营发展问题和项目的安全预分析与决策支持,及以第二方地位实施管理体系传递与审核、项目及施工方安全生产绩效测量、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风险的辨识与评价。
三、适时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个科学、有效管理手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在现代系统化管理的科学理论之上。它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采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理念。对企业而言,有助于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着眼于事故预防,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有效整合业主与参建单位安全管理资源,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意义在于以下方面:
1.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2.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行为转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3.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4.提高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5.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四、完善安全生产奖惩、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和业主对相关方的安全生产奖惩、激励机制,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形成安全生产绩效的威慑机制。
安全生产考核激励机制由企业内的导向机制和企业外的监控机制两部分组成。
就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而言,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员工而言,薪酬仅仅是影响员工行为的因素之一。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其他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就其内容而言,应包括如下机制:多层次激励机制、充分考虑个体情况,实行差异化激励、建立安全专项基金,实行面向安全的倾斜奖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突出激励重点、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等。
针对承包方(施工方、监理方、供应方等)安全生产考核激励机制,是企业建设工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杠杆,当务之急是建立针对监理方的安全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和对施工方的安全措施经费使用的调控机制,在监管的基础上,借助经济手段调控业主、监理方和施工方三者的安全生产协作关系,调动各自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
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
企业要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满足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4个步骤要求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各层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为推进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系统构建包括应急管理工作在内的生产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能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力量,建立、配置和完善与各参建单位建设施工条件和生产意外导致的突发事件类型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技术保障能力;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宣传普及应急救援知识,重点培训逃生措施和预案内容,结合各项目特点定期开展演习活动,并发现隐患和不足,及时完善事故预防手段和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同时应针对各施工项目的特点,发挥业主的作用,组织各施工方参与建立项目区域的总体应急预案,并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实现紧急情况的属地化指挥处置和各相关单位的协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