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16:14: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析
生命科学是一门对生命现象和生命的基本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高中阶段生物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因此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提供一定支持。
核心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观念加以培养能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指导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身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生物教师就应该在深入挖掘和提炼生物教材中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动态平衡观念、生物进化观念以及生态学观念等,为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提供相应保障。
例如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动态平衡”方面的生物核心观念。如在生物知识体系中,学生应该了解ATP与ADP能够进行相互转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并存、细胞失水运动和吸水运动达成平衡状态以及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等方面知识,借助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就能够对动态平衡观念形成系统的认识。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例,在生物运动中如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必然相等,并且从二氧化碳的角度进行分析,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与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也会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外界现象。这样借助对生物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核心观念也能够逐步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生物信息的提取、整合、归纳、吸收、运用等能力共同构成了生物核心能力,而学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也成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进而结合实际需求对学生的生物核心能力加以培养。
例如针对近几年生物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对学生“图表”核心能力的考察。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这方面知识就应该对学生实施“图表”核心能力的强化训练。以动物细胞结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结构图示的读图能力,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动物细胞结构方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本节课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抗体的形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等问题,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以及动物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中就能够逐步掌握读图技巧,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此外,在生物图表题型方面也包含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数据、结果等图表,如曲线图、柱形图等,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切实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技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巩固学生对生物核心知识的掌握
在日常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将生物核心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联系在一起,保证学生借助对生物核心知识的学习对生物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进而在深入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强化提供相应的保障。对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进行分析发现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中核心知识体系一般包含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基本单位、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环境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传授这些知识,并注意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在知识体系教学中逐步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深入学习生物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中“细胞增殖”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先向学生传授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并对有丝分裂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规划方面,教师在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准备染色模型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完成对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为课堂学习作准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有丝分裂规律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和推理细胞分裂过程,进而在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对染色体以及DNA的变化规律加以总结,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并选取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展示。最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找出部分学生绘制图中存在的缺陷,并对存在缺陷的原因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就能够对核心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关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对学生生物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也产生着相应的影,所以必须加强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工作的研究,为生物教学的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俞红成.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6(0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问题分析;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同时实验也是生物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主要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及物质结构变化,研究其中各个生物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所以高中生物是一门具有严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他不仅可以锻炼高中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锻炼高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也有助于高中生获取一定的信息,对于他们是很有帮助的,这些都是学生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见,生物这一门学科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起着巨大献的。
一、高中生物新课改下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是理论知识强、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其需要学生不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虽然新课改下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学生现代意识缺乏,教师自身素质不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课程资源较为匮乏、课堂氛围追求形式等问题,尤其是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受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新课改下学生现代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现代意识,进而影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1.开展互动式教学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学校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增加到了日常教学内容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以递进的方式融合进课堂中,学生与教师互相影响,以一种互动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这样的互动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得心应手。
2、.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这样绘声绘色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由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理解演变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备课,在课堂上将相关素材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第一眼了解到知识的正确内容,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性知识容易理解错误的问题发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汲取知识。
3.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新课改下,对生物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也要对生物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生物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通过收集相关生物实验教学资料,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4.科学应用教材,提升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生物课本的选择与教授。教师可以科学整合教材,取长补短,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更加有利于提高生物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教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生物内容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植物的向光性的相关知识,包括概念、原因等各方面的生物知识。在让学生掌握这些生物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实验教学,来导入本节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可以根据教学条件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比如导入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生物实验,例如达尔文的实验、詹森实验和拜尔的实验等各种实验知识,来增加学生对生长素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率,保障教学质量。
5.提高素质教育意识,明确教学思路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还要加强学生本身思想素质的教育。针对高中的生物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要在保障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进行生物知识教学,注重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知识的追求者,而不单单只是接受者。优化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形式发展的需求,将传统教学中,简单的知识传授变为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加强学生的思维开发,并传授其具体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其素质能力。强化学生生物学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核心,其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情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须针对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进行重点培养,使其了解生物课堂的生物现象及原理,以此来推动学生明白身边的生物现象,培养其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当前社会环境的诸多问题,导致其对生物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此,高中的生物学课程要以服务社会为目的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学"考虑不同的需求方面,对应性地培样社会应用型人才。
6.强化实验训练,培养实验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程;导入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005-01
导入技能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使其自觉地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进而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导入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强调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从中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实现这个目标,课堂导入十分关键。导入承担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相关旧知识、指明教学目标、酝酿情绪、渲染气氛等作用,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也要注重体现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这样才能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体现新教材的精神。
二、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导入策略
认真备课是上好每节课的基本保证。只有科学分析教材,正确掌握学情,才能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设计有效的导入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策略。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目标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既规划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也明确指出了具体目标。具体目标则包括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些都体现了生物学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是生物学教学实践的艰巨任务。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仔细考虑怎样向学生呈现这些目标,认真地考虑如何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导入方式呈现教学目标。
2、针对教材设计导入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既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渗透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每一节课的核心都是由这几个方面的内容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新课程反对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这些核心内容,导入就承担了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直接指向这些核心内容的重任。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自己的解读、钻研和思考,切实处理好教材,更要潜心钻研有效导入方式与内容的设计。
3、针对学生设计导入策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高中生物新课程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导入设计上,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出对学生有强烈吸引力的、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的导入方式与导入内容。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学生的背景不同,起点也就不相同。他们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程度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这既表现在智商上,又表现在情商上。这就决定了在情境的创设上,要因学生而宜,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 高中生物复习 核心概念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现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学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对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科图景,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并能展现生物学科的逻辑结构;同时,它还具有高度的统领性、包摄性以及引领性,能够反映核心问题。教师围绕高中生物复习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绕圈子,直达问题的主干及核心;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还可把孤立、零乱的知识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地进行整合,把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构建,从而达到高三一轮复习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经常会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对一般概念、重要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的把握不准确,定位不精准,这些都会影响一轮复习的有效备考。因此,如何对教材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而不是简单通过感性印象对其甄别,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各种概念、原理、理论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角度,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国内课程专家刘恩山教授也指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程标准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概念体系的结构。”基于学者们的观点,生物学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是能够反映该教材核心问题,统领包摄教材章节中的基本概念、事实、原理及规律,是构建整个生物学教材的基本骨架,并且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例如,在复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中“细胞工程”这一专题时,笔者通过罗列比较一般概念、重要概念,从而界定出该专题中具有统领和包摄作用的“核心概念”。在“细胞工程”专题中,一般概念有16个,分别是细胞工程、脱分化、微型繁殖、胚状体、外植体、细胞贴壁生长、接触抑制、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原生质体、合成培养基、愈伤组织、生物反应器、细胞株、细胞系、克隆。而重要概念有7个,分别是细胞全能性、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而通过比对、分析和界定后,发现该专题中的核心概念其实只有3个,是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单克隆抗体。正是这三个核心概念,很好地诠释了整个细胞工程的核心内容和知识所在。比如一般概念中的脱分化、微型繁殖、胚状体、外植体、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愈伤组织、细胞株、细胞系都是围绕细胞全能性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阐述。这样,通过比较对比,学生就能够对这一专题进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了。
2 核心概念教学
2.1 运用概念图,整合新的核心概念
概念图是由概念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特征,概念节点是表示某一命题或知识领域的各概念,连线表示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在高中生物复习当中,教师通过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能清晰有效地呈现教材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和联系,进行有效的复习备考;同时,也有利于理清相近概念的层级关系和逻辑关系,便于学生对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整合,培养学生对知识迁移、归纳的能力和兴趣。例如,在复习“植物组织培养”时,教师以必修部分的概念和原理为前提,利用概念图呈现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的联系,在学生唤醒原有知识的基础,促进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图1)。
2.2 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的学习
所谓“问题串”,就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为层次分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在高考生物复习时,教师可以围绕核心概念精心设计一组具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情和动力。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这一概念时,教师运用一组“问题串”(图2)进行巧妙设问,使得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不易忘记。
2.3 演示认知过程,学概念
在高考生物复习中,有许多概念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就会有挫败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转换教学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通过演示知识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学核心概念。
以“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节内容中为例,“动作电位”这一核心概念并不是很好理解。教师倘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看教材,读概念“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电位变化过程”,则显得抽象不易理解。那么,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具体指标来展示“动作电位”,从而让学生掌握一些列的静息电位、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等相关概念呢?教师可以利用图解(图3)逐一演示,并加以说明,使学生有逐步认知的过程。
首先,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即相对静止时,膜上有一个“内负外正”的电势差,这电势差的形成是由靠能量来维持,而维系这一电势差的能量主要依靠膜上的3个结构。
第一个结构是“Na-K离子泵”,它是由蛋白质构成,在消耗一个ATP分子的情况下,能够向膜外泵出3个Na+,向膜内泵入2个K+。这样一个过程已经使得膜外的阳离子偏多。第二个结构称为“K+通道”,通过前面第一个过程,膜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于是膜内外之间形成一个浓度差,使得膜内有一个向外扩散K+的趋势。在静息状态下,膜上仅有K+这个通道会打开,不断向外运输K+。通过上述两个结构,膜外的阳离子越聚越多,导致的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内负外正”的状态,这就是“静息电位”。第三个要介绍的是“Na+通道”。前面由于“Na-K离子泵”的作用,膜外的Na+浓度很高,当受到某一刺激时,Na+通道会迅速打开,在短时间内膜外的Na+会迅速向膜内回流,而回流的结果就使得膜内外的电势差瞬间发生改变,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内正外负”的状态,这就是“动作电位”。利用以上图解,学生对于电位的形成机制及概念的相应内涵与要点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也就达到了对“动作电位”这一核心概念深入理解的目的。 可见,演示认知是学概念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学习教材内容,掌握学科知识的必要能力。通过演示知识呈现过程,使得许多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易懂,从而提高高考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2.4 利用生物科学史,构建核心概念
全国新课标卷Ⅰ相对广东卷而言,更注重生物科学史的考查。利用科学史促进高中生物核心概念建构,也是高中生物复习当中的一个重要策略。以科学发展史为材料,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体会概念的建构过程,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例如,“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此前,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家接下来又发现:染色的成分是蛋白质和DNA,而染色体在遗传上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探究遗传物质的本质无疑就落在蛋白质和DNA上了。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一开始就有人认为是蛋白质,他们的理由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可能蕴含遗传信息,因而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但又有不少人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挑战这一观点的有以下几个经典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了“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的结论,但是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格里菲斯却未能搞清楚。紧接着,1940年艾弗里为了搞清楚什么是“转化因子”,以肺炎双球菌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体外转化实验。他设法把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相互分离,分别单独和R型细菌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只有添加了S型细菌DNA成分的培养基上,部分R型会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这种转化后的S型细菌可以进行增殖,于是艾弗里得出了“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这一结论。遗憾的是,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于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首先分别利用35S、32P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然后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如此,巧妙地把蛋白质和DNA区分开,直接、单独地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教师通过讲解“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这一生物科学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探究是要经历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从而形成质疑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通过对发现史进行梳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核心概念也得到了构建。
3 小结
总之,高中生物复习教学关键在于核心概念的构建,针对不同的概念类型和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概念图、设计问题串、演示认知过程和利用生物科学史等策略进行核心概念的重构,是提高高中生物复习的重要策略。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生梳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内化相关概念,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 兰英,译.埃里克森.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 刘恩山,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0,45(7):40-42.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兴趣教学 策略探究
兴趣不仅是学生不断求知和发展的核心动力,还是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巨大前提。在我国现阶段素质教学领域中,广大一线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课堂现代化、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及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综合素养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高中生物课堂也是如此。
一、合理进行新课导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新课导入。在教学高中生物时,教师要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有些生物知识点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学生已经对其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这时教师讲解相应高中知识的时候,可以将新旧知识联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实现学习上的过渡。如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要的回顾,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引入其中,以此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其次,创设生活场景,进行新课导入。这种教学导入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优势较前一种更为明显和突出,但是也有美中不足,如创设的生活情境极易让学生注意力分散,或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其所好,使教学情境的创设偏离教学目标等,为了避免这一导入方式产生相反教学作用,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导入。多媒体的运用,简单地说就是以多媒体为媒介进行教学的方式,它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导入已经成为现代高中生物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桥梁,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对生物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多媒体制作成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必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导入教学法的运用无疑是如虎添翼,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重要保障。如学习“遗传变异”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遗传变异过程以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生物教学兴趣。
二、改变生物教学方法,有效进行优化教学
传统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理念不一样,但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还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教学形式进行相应转变,以此将课堂做好做活。首先,将个人探究转化为小组合作。对高中生物学科而言,其系统性是很强的,个人探究对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对许多学生而言,效果却是极不明显的,为此,教师应当将个人探究转化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目的明确、分工明确,具有明显的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这些特点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物素养有所发展。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分工,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几个阶段探究,既节约学习时间,又促进学习效果增强。其次,合理运用演示法。演示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方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运用演示法呢?具体措施就是对演示法的各种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正确把握模型仪器演示、直观演示等多种演示法的特点和优势,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合理运用演示法,将微观生物知识宏观化,变抽象为具象。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贯穿课堂,尽量将演示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让学生观看,既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和展示才能,又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效推动教学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最重要且最少不了的两个组成部分就是教师和学生,当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轻松时,教学氛围会更融洽,学生学习兴趣被更好地激发出来。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随着时展及教育领域不断拓宽,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舞台早已被“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取代,师生关系不同于社会中的其他关系,从教育改革角度来说,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关注对学生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过程已经是师生双方互动、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好与坏。从教育教学过程来看,如果师生之间处在平等、理解、信任的状态之中,那么就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说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发展,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平等、理解、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而言之,兴趣是学生学好生物的重要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诱发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场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才能将“苦学”改变为“乐学”,同时教师只有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达成培养人才的目的,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芳.浅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现状 解决对策
生物是一门由理论课和实验课共同构成的科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高中教学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教学现状
笔者经过探究工作认为现今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现今国家对于高中生物人才的培养机制有待完善;(2)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相对而言较单一;(3)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4)相应教学资源较匮乏;(5)学生对于生物学习提不起兴趣,对其重视度不够等。
二、解决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操作,并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一点对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不利的。要想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师真正了解生物教学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良好的教学模式,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改进课程设计,提高实际授课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为了使高中生物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安排上以学生为主,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项目的规划,从而使高中生物课堂更吸引学生,使学生更享受课堂。
3.关注学生自身,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自新课改以来,教学过程一直倾向于学生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探究性的学科,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提升高中生物学习的成绩。具体实践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授课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课业成绩,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只是机械地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导致学生只会做题及应付考试,对于生物学习热情不高,最终导致学生不理解生物学所传授知识的内涵。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乐趣,这样就能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更主动。
(2)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对于很多生物课本上的概念并未完全理解,他们很难通过课本与教师领悟到所讲知识点的精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因为其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观摩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让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都有一定的好处。
(3)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探究
自新课改以来,高中生物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尽可能大的自由,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终总结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脂肪的鉴定》这一部分,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后,让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进行染色、制作装片、镜检、鉴定等步骤。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就能有自身的体会,就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4)采取有效的新教学方式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随之诞生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需要采取某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自身教学过程更高效。
例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是,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给学生准备视频进行课程演示及揭示这一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清楚的把握。在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利用这一方式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
三、结语
生物是一门探究的学科,为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生物教学的内涵,改进课程的设计,并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就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就能使教学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对于生物世界的探索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近年来,学生的各类负面事件频频发生,使得社会将焦点指向学校的人文教育。在此背景下,高中学校必须要重视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生物学科中包括诸多关于生命的知识点,为人文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素材,高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便利性,加大人文教育的渗透力度,不断健全学生的思想品格,积极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和背景之下,学生的思想、心理、人格、品德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校园暴力、流血等事件的发生,促使学校不得不反思如何更好地加强人文教育。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高中生能否健康成长,能否学到知识和技能,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走向。基于此,国家教育部规划了高中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明确要求高中学校加大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力度;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教育作用,使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与生活上的困难,引导他们了解自身的使命和责任,进而用乐观、积极、阳光的心态完成高中学习,最终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1]。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渗透现状
首先,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文思想教育越发受到重视,高中学校也开始注重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然而,由于尚未形成系统明确的人文教育渗透策略,使人文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加上诸多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增多,学校深刻认识到,开展人文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确保素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高中学校需要秉承“育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通过在学科知识中渗透人文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促使他们在使用知识和技能武装头脑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最终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次,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学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强化人文教育更为重要。生物教学作为学生认识个体、社会乃至世界的重要学科,对其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在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渗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将其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起来,致使人文教育的效果不够显著。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引入人文思想知识,没有全面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不高,难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体制的双重影响,教师教学依然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关注不够,致使人文教育越来越被动。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积极对策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积极开发人文精神资源
课本教材既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开展学科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一定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开发和吸收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课本教材知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生动的将其展示出来。通过向学生展示富含人文知识的图片、视频等,充分激发其兴趣,点燃其人文思想意识。以“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导入教学内容,着重讲述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和如何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围绕热点问题,深入思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加强理解和记忆知识[2]。其次,教师要注重“讲事实、说道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和获取学习心得。通过具有人文理念的生物知识,教会学生辨别善恶和美丑,促进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例如,在讲授“种群及其动态”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新闻热点和网络资料,讲述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生物种群,阐述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激发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再将如何保护环境等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的观念。
(二)依托实验活动,加强人文精神渗透
高中生思维敏捷、思想成熟,且智力水平高,只要挖掘到其兴趣点,将知识进行有机融入,就能调动起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知识讲解,并在其中积极渗透生物知识所蕴含的人文精神[3]。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从人体相关知识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组成成分等知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过程。同时提出“糖类和脂质在细胞中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等问题,促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出“如何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等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积极探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知识,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于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目的还表现为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提高学生应对各种场合的情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重视人际交往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在团队合作中开拓思维、创新创造。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必需具备的,教师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通过融入人文元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4]。比如在高中生物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一是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布置任务。二是结合教材知识,设计一些趣味十足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为提高学习成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鼓励小组成员分享观点和学习经验,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和途径。三是让学生围绕探究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积极改正,小组全员实现共同进步。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被局限于教室,思维被限制于指定的空间,从而缺乏创造性。教师也不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因而进一步加剧了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灵活开展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定理念、提升研究精神[5]。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节课为例,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调查服务行业排泄脏水、垃圾的情况,并对周围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出保护环境的可行性方法,在实践中实现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素质。当然,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教师还应当加大开发校本资源的力度,并围绕“美化地球”“清洁地球”“保护动物”等主题,开展系统细致的人文教育活动,促使学生主动争做“保护环境”的模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与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相契合,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新需求,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加大人文教育渗透力度。教师要将生物知识的科学性、人文性、教育性有机融为一体,积极构建人文教育情境,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的同时,促使其潜移默化地增进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毛玉.谈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67-168.
[2]范莹.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3):123-124.
[3]马艳霞.谈人文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08.
[4]包晓燕.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研究[J].新智慧,2020(8):3-4.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有效性;策略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所有的教学设计和组织都必须落实到实效,转化成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经验能力,迁移到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中去,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必须真正变成学生的学习成果,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真正行动起来,高效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构建基本理念的高效生物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将课堂还给课堂,实现教学本体的回归。
一、树立生本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和思路
我国的课程教育改革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改革的核心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树立生本教育发展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发展理念,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真正做到放权,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热昂学所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人。
例如,学习“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以及“探究酶的活性实验”等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研读教材中关于实验的基本步骤方案,自己尝试操作,教师做好必要的引导和组织。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设计更好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来猜想和并动手验证,教师做好相应的指导。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真正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在操作中真正获得具体的体验和感悟,还能自主设计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生还能真正通过自主学习学会了实验操作,还能针织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治学态度。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实践热情
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学生只有充满兴趣,才能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积极动手,才能更好地观察、分析实践,真正将各种知识变成自己的内在素养,将知识和目标转变成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学生参与热情很高,能够更加专注和投入,能够立足课堂有限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不仅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真正构建高效生物生本课堂。比如,教师利用脍炙人口的诗句或者成语、言语、俗语等导入新课,或者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能够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比赛,能够极大地调到他们的参与热情。
例如,学习“遗传与变异”的相关教学内容是,运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俗语,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运用“一母生九子,九子个不同”的谚语来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且能够日常谚语中来感知生物学习的遗产与变异问题。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密切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构建高中生物生本课堂,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实现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生物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多的生物知识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和体验,很多的生活现象都能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多的生物需要在生活实践中更好地验证。高中生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能够自觉将所学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认真观察自然,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各种生物现象和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果醋、腐乳、酒的制作等相关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实践,实实在在感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讲解“细胞膜的成分”时,教师向学生展示肿瘤医院的检验报告,让学生观察一些清晰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癌胞成分的改变情况,认知癌细胞的恶性增值与转移等现象。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观察平时医院经常操作检查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让学生感知血糖、血脂、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的异常与身体健康的直接关系,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保健医生,让学生能够通过生物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他们的健康意识和生命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环境稳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稳态,感知现代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影响。让学生观察社会发展和生态稳定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他们的环保理念,真正让学生能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坚决同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总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人、提升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让人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高中生物构建生本课堂是人本发展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体现。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生本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得到锻炼和提升,提升生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