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16:15: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课堂教学实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段时间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引发笔者更多的思考。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市级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没有理解教学内容的编排内涵,将整体化的教学内容分割成支离破碎的枝叶,师生课堂教与学出现了许多无效行为,致使许多应该在课堂完成的教学任务实际完不成,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现在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教育共性问题,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优势
1.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教师的备课方式出现了根本性变化,要从备教案转变为备学案,教师的作用从学生学习的决策者变为学生自学的引导者,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不仅如此,学案的编辑促使教师更加钻研教材,关注学生,从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提高,自学习惯逐渐养成
学校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被动的课堂听讲、课后作业转变为课前自学、课中研讨、课后练习,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3.学生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记、思、答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展示。同时,学生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中,学生的独创性和创新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途径
1.精心设计导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导学案”就是“导学”的方案,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我们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平台。导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首先,由备课组长制定好周教学进度,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好每周的主备人,让主备人自行设计出导学案初稿;其次由各位教师独立研究导学案,看导学案的总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所选习题是否适宜、自己有何补充意见等内容;第三,由同年级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共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最后由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导学案。这样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教研、讨论,确定的学案相对来说也较为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学生的学情,因而也确保了导学案的质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诸多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习就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于被动式接受。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才能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真正的学案教学,本人在“导学案”实施中发现,对于那些自觉性好的学生来说,“导学案”教学效果就非常明显。因此,抓好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成为习惯是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关键。
3.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放手不管。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障碍,把握点拨的时机。一方面,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因为课堂上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处于自由散乱状态,导致学习偏离方向,探究不能深入,目标无法达成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调整,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及时性生成。反之,我们就会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加熟悉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4.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在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将预先精心编写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带着一定目的和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学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知识体系。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导学案”却被更多的学生认为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将课本置之一边不管,预习时不看课本,直接在学案上做题,缺少研读教材的环节。同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把导学案看成是自己的笔记,觉得学习目标有了,重难点也有了,所以课堂上也少了记笔记的环节,少了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因此,在“导学案”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四、结语
总之,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是否每一节内容都适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学情调整教学,不断反思,逐步完善,让导学案能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追求课堂教学的优效化,是木渎实验小学这所办学百年的省模范学校一贯坚持的科研方向。从“八五”期间的“小学语文教学‘低耗高效’教改实验”、“九五”期间的“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综合实验研究”、“十五”期间的“小学课堂教学‘低耗高效’整体策略研究”,到“十一五”期间进行的“小学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研究”,我们始终依托学校的省级主课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抓手,紧扣课堂教学效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了小学“低耗高效”教学的有效性及“优效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七优化、四关注、三联动”的优效化课堂实践操作样式,形成了优效化课堂的评价标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们成功申报了省规划课题“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希望通过“学生先学指导”的研究,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希望在教师的科学引领下,使课堂尽显师生的智慧,努力构建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完善优效化教学评价体系,开拓一条课堂教学优效化的校本研究之路。
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倡导教师们绕开高深和玄奥的理论探索,开启从实践出发的教育科研之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将关注落到指导学生先学,探索态度、习惯和方式的优效指导,将视线聚焦学习主体,寻觅质疑、交流、反馈的优效策略,聆听专家、同事、学生的评说和自我内心的声音,催发坚持、扬弃或改变的优效反思。
一、调研教师科研状况,稳步启动课题研究
“十二五”课题实施伊始,结合区教科室校本性教育科研调查的开展,为了深入分析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现状,学校针对性地制订研究策略,使教师的课题研究更为常态。我们选取本校90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从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开展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与局限等4个方面12个子项,开展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从事教育科研的意识在逐步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动机在不断明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行为在不断增多,并在逐步向规范化靠拢。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够强,能力不够足,素质也不够高。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动力的增强和他们教育科研素养较低之间出现了不相适应。教师既有从事教育科研的优势,也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薄弱点和局限性,薄弱点还相对更为突出一些。分析调查结果,为了使我们教师的课题研究目的更为明确、过程更为清晰、状态更为有序,针对课题尚属起始阶段,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校本培训,分层管理
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贯彻分层管理原则,学校按三级梯队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一级是课题中心组成员,二级是学校骨干教师,三级是全体实验教师。我们主要通过综合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小组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助推课题实验教师能力提升,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解读,分科实施
课题领导小组面向全体教师,认真做好“十二五”课题研究方案的解读工作,明确“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的研究重点是科学地把准“学生先学指导”的舵,构建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完善??效化教学评价体系。具体是根据指导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模式研究、优效化教学策略研究、优效化教学评价研究、优效化学习策略研究、教学资源优效化开发和整合利用研究等5个子课题板块,分解二级子课题,按照学科分组抱团研究,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专长确立相应研究专题,扎实推进学校主课题的研究实施。
(三)开题论证,完善方案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学校组织课题开题论证。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回顾梳理、研讨交流、思维碰撞,激发了智慧的火花,大家对课题的认识更深化、更具体、更清晰。综合专家组的调整和修改意见,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课题由原来“基于学生先学的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策略研究”,更名为“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 修改后的课题方案,更为完善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二、规范研究过程管理,关注课题基础效益
课题研究必须求真、求实,加强实施管理,才能呈现巨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引领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初期,为了扎实开展研究,区教科室要求各校开展“十二五”省市立项课题基础效益调测。结合“学生先学指导:小学课堂优效化教学的深化研究”的实施情况,我们围绕课前先学、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方法能力等四个方面制订了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选择四年级8个班409名学生分两轮开展跟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以合理指导学生先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轮调查数据统计整理后,剔除干扰因素,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能力等各项指标总体来说是呈合理的上升趋势,但是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自主学习的方法一定程度上缺失,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养成。针对调查结果,课题组多次组织交流和研讨,重点就“指导学生先学”和“学生先学后的课堂教学”展开讨论研究,综合多方面的意见,最后达成以下共识:
(一)学生先学要实现“四个明确”
1.明确先学的目的。即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先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明确先学的方法。教师要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先学方法的指导。
3.明确先学的时间。教师要根据课程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先学的时间,课上先学花的时间不宜太多。
4.明确先学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要明确学生先学的内容,安排学生在先学中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二)先学设计要落实“四个根据”
1.根据学生心理设计先学。先学的设计,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低中年级应侧重培养他们的先学兴趣、习惯;高年级侧重训练思维,培养学习能力。
2.根据教师的要求先学。教师要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具体安排学生先学的范围。
3.根据课程的特点先学。先学的方式方法是精细的,还是粗略的,精细到什么程度,粗略到什么程度,都要在先学前想到。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宜的先学方法,“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4.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先学。先学要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以及个人学习的习惯来安排,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在时间分配上的相互协调,以保证学生先学的时间和质量。
(三)先学后的课堂要掌握“三个注意点”
1.学生“学得会”,教师就“倾听”[1]。有的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先学后基本能够理解,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少说或不说,让学生汇报自己先学的收获。
2.学生“说不清”,教师就“点拨”。有时学生通过先学还是存在问题,说不明或说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组织教学。
3.学生“看不到”,教师就“补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有限,有些知识是隐性的,学生在先学时难以理解掌握,这就需要在课堂上适时“补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
三、注重生成研究指导,推进课题实践研究
当研究遇到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问计科研专家和教育名家,开启研究的新思路,形成操作的新策略。
(一)构建“四段八环节”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一度产生了如何把准“学生先学指导”的舵,实现“优效化教学”这一困惑。对此,我们结合区教科室开展的教科教研“两课对接”活动,开展深入的研究,邀请省特级教师周永沛、周岳和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和明主任全程参与研讨,探寻指导学生先学的优效化教学实践操作模式。在各级专家的多次指导下,通过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们逐步确立了“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四段”是启学、导学、研学、拓学,“八环节”是创设学习情境─厘清学习任务─先学方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疑难节点点拨─引导讨论交流─开展目标检测─延伸拓展练习。学校明确每一堂课原则上都要有“启学、导学、研学、拓学”四个教学段的呈现,其中每个教学段对应2个教学环节,但是,也可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增删。通过这一生成性研讨,突破了课题研究的瓶颈。
(二)把握重点深化研究
为了使全体教师充分领会“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要义,我们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刚教授作了题为《教学设计与优效教学》的专题报告,请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和明主任作了《课题研究和教学设计》专题讲座。通过后续的实践研究和反思,我们进一步明?_了推行“四段八环节”教学模式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到研究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关键要看学生是怎样学的,在课堂上是否处于中心地位,个性和能力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其中先学方法指导,是开展优效化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疑难节点点拨,是实施优效化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引导讨论交流,是实现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着力点;开展目标检测,是推进课堂教学优效化的生长点。
四、重视团队深度研讨,优化研究操作流程
经过多年的探究,我校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设计、反思、修改、研讨”相结合的操作流程。这为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策略,保障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也提升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专业素养,实现了由个体研究到团队研究的转化。
(一)关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围绕课题研究的实施,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暴露的问题,我们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有效性的调查研究,精选10种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现象设计调查问题,对五年级共455名学生和小学部112名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分析发现,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意愿相悖。通过集体的反思和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要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进一步转变评价理念,调整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优化评价实施过程,同时,明确即时评价要体现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要有针对性和艺术性,要有激励性和多样性,要有肯定性和发展性,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丰富优效教学评价体系
为化解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优效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我们邀请吴刚教授作了《先学指导:课堂优效化教学》专题讲座。谈到课堂教学的评价,吴教授认为评判一堂课是否好课,简单说就是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师生互动有效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资源优质化、学科教学整合化。对此,课题组通过反复研讨交流,多渠道听取意见,联系课题研究实际,确定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等“六个纬度”展开评价[2],并制订和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校 美术 大课堂 综合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10-02
一、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的必要性
在研究当中人们对于高校美术教育的价值曾经展开过不同角度的讨论,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背景以及需求的不同,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关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尽相同,有人强调美术是一种基础性的工具,是付诸于其他行业和专业的,另外一些人则强调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类对于美的欣赏和感受,总之关于美术教育的需求众说纷纭,但是纵观美术教育对人类不同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美术对于人类智慧的发展,人类美术的起源应该早于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采用一些符号在记录事情并且表达情绪的,所以美术对于人类文明的源头作用要比文字更重要,经过实践也证明了美术的理论和实践教育能够提升个体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记忆力,促进个体智力的提升。另外,关于美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净化心灵的过程,因此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通过美的观察、想象以及对美的描绘,最终会影响到人的内心,从而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
二、高校美术大课堂教学的目的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首先是从学生的基本审美理论和美术技能入手,希望通过教学的目的能够使得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能够很好地运用美术这一工具,使得美术在其他的学科当中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作为大课堂的美术教育还具有强烈的德育性质,美术大课堂教育让学生从美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和体验周围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美术教学当中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美术心理素质。最后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注重美术这一基础学科的学习,认为这种学习是枯燥乏味而且没有任何作用的。在个人的教学实践当中,需要让学生们摆脱这种狭隘的思想,美术虽然是一种基础性的教学,对学生们将来的就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美术的关联学科却非常多,尤其是对于设计等相关专业而言,忽视了美术的学习,就等于是在建立空中楼阁一样。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的同时,在个人的美术大课堂教学当中,通过丰富的教学知识,让学生们更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之后,激发学生们的美学创作热情。
第二,在现代美术教育当中,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不断地延伸,美术并不是一个纯粹而独立的学科,它不仅跟其他的艺术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美术本身是来源于文化和文明的,因此在大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从美术的教学延伸到文化和文明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描绘当中,了解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给了学生们一个开拓个人视野、了解世界文明和各民族文化的良好机会、
第三,美术大课堂教育同样应该遵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学生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评论的阶段,同样需要利用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思维意识当中的美,通过美术行为的表述,才能够将美学的鉴赏内化的美转化成为一种外显的创造性成果,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就能够体会到欣赏美与创造美的心灵体验。
三、如何开展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
(一)目前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的现状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以及评价能力,而较少进行美术文化和文明教育的延伸。另外,因为大课堂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导致大部分的课堂对于美术实践的忽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来完成美术实践,因此美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技术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我在个人的研究当中同样借鉴了国外的美术大课堂教育理念,在大部分的国外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课堂教育以美术为核心,有着很强的综合性。美术教学延伸到了文学、历史、考古等多个领域,很好地实现了美术与其他多个学科门类的整合,引导学生将美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以及艺术实践当中,并且将美带到生活中,成就美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
(二)确立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目标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属于基础学科,首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关于美术的基本理论和尝试。然后是关于美的欣赏和感知,在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们形成个人独特的美术欣赏角度和欣赏眼光,并且能够用相关的美术知识和美术理论去进行美的剖析和解释。另外,在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延伸进行民族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们深刻的理解美术作品背后所承载的巨大文化力量。最后是关于美术教学实践问题,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实践当中去,根据自己的思路去重新创造美。这个过程是学生们将自己对美的欣赏和理解重新阐述和外化的过程,并在此期间学会运用美术这一工具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整个成熟的美术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完成美从内在的感知到外在的表现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进行综合性的美术大课堂教育
美术课程本身都属于基础性的课程,同时现在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艺术环境的复杂化使得一个问题不可能只依靠一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所以,大学课堂教育越来越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来解决未来的趋势,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时建构一种学科之间互通的联系是美术课堂教育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在美术实践当中,通过综合性的教学实现学生从思想道德情感到实际操作能力的共同提升,这样才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综合基础素质。
作为以设计为主的专业而言,我个人认为在综合性美术教学的基础上面,应该加大对于美术大课堂的教育比重,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在美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设计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个美术教学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展开美术理论探讨,历史和文化的讨论,同时美术作品绘画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让学生对某一类艺术形式产生整体性的理解和印象,并且个人能够在这一艺术风格当中获得启示,从而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围绕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教学,比如某个获奖的设计作品,某个著名的雕塑,等等,围绕这个案例共同分析其在美术方面的价值,教师和学生处在同样的鉴赏者的位置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和评判,并且从中吸取创作者对美的表达方式,这样还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思维角度的理解。在案例教育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美术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四、结论
高校美术大课堂教育引入了一种模糊学科界限的教学理念,将美术看做是最基础和广泛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改进,对学生进行以美术为核心的综合性教学。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美的概念和意识,并且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美术知识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也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聂振斌.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4]陈传席.中国绘画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一、高中英语互动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学生的教学观念陈旧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是“被迫”学习英语的,而他们本身对英语是没有太多兴趣的。很多学生认为,要学好英语最终要的是上课认真听课和多做题。另外,在这样的认识中,考试不考的知识技能就会被排除在教学任务之外,例如高考不考英语口语,学生们就忽略了张口说英语的练习。
另一方面,传统的英语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能通过听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正确、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笔者听的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仅限于老师点几名同学读英语课文和回答课堂练习的答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没有了充足的交流过程,学生很难真正的学好一门语言。
2.“大班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课堂缺乏互动交流的一大阻碍就是班额过大。尤其是在乡镇学校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大部分班级中有50~60名学生。而在城镇学校中,虽然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相应的有所增加,但也只有部分学校能将班级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我国高中学生英语技能的学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大班教学严重制约着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大大降低,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效率非常低下。
3.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教学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课堂行为受到其本身品质的影响。从韦伯的社会地位理论得知,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生课堂互动行为受到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气氛和家长期望水平的影响。在城市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普遍较好,或者从小接受开放的教育,在英语课堂互动交流中的参与情况较好。而在乡镇普通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比较一般,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受到来自于家长的期望程度过高或者过低,英语成绩本身较差,缺乏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低。这些方面都造成了高中英语互动交流教学的失败。
二、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探索
毫无疑问,在高中英语教育中,互动交流教学是一种能迅速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模式,但是面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种种缺陷,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实践中探索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改善高中英语教学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
1.情景创设策略
笔者发现,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是情境性、故事性强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将课文改编成一个短小的情景剧,在课堂上用英语表演出来。例如在高二的一片课文是电影《纳尼亚传奇》的片段。课前,老师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熟读文章,理清人物关系。上课时先播放此电影的经典片段,然后向学生提问,“Lucy went into the closet. What interesting things will happen? Please show a play.”然后请学生分别饰演露西和小鹿,表演课文中的情景。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表演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和发音错误。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阅读课文,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新的人物装扮,有趣的故事情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学生参与其中,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口语交流。
2.小组讨论策略
分组形式是高中学习的常见形式,教师可以将此形式灵活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按照英语成绩的高低和活跃程度的高低分组,每个小组中英语成绩和活跃程度由高到低的人数比例为1:3:1。在课堂中,老师提出一个话题,如请同学们总结虚拟语气的几种情况,请同学们总结这个单词的用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同学总结一种用法,最后由老师指定每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定学生发言时做到心中有数,请积极活跃的学生带动气氛,也要多关注成绩差、活跃度低的学生,给他们较为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乐趣。这样的方法可以使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积极性低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英语对话,使他们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可以找另一个学生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提高了两个人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讨论时深入到每一个小组,简单询问学生的讨论情况,实时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将一个老师与50个学生对话变成与8个小组对话,将“一言堂”变成“多言堂”。这样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也可以加强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英语课堂变得真正愉快、温馨。
结束语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一、微课和翻转课堂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微课并不是单纯将课程压缩至很微小的单元内容,而是需要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制作,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我国最早研究微课的是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他将微课的特征概括为短、小、精、悍四个方面.“短”在于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在于主题简短、目标集中、资源容量小;“精”在于内容精炼、设计精细、呈现精彩;“悍”在于应用面宽、适用对象广、效果显著.
(二)微课的优点
1.短小精悍,教学重点突出
微课视频的设计建立在学生兴趣、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资源基础之上,它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教学,呈现最核心、凝练化的知识点,满足高职教学“必需”“够用”的理念.视频一般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是教学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的体现,是相对独立的小规模课程的完整呈现,便于学生和教师解决目标明确的某一特定问题.
2.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形式灵活
微课视频材料的构成,是以众多立体化、多元化的资源包为基础,其中涵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实践、内容测试、教学评价及反思等内容,W习资源相当丰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微课”视频.此外,“微课”学习方式灵活,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随时观看视频材料,反复学习,加强巩固,多个时间段的学习组合,就会产生“1+1>2”的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微课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还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反思、评价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因此,必须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微课容易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督促自己主动参加课堂各项活动的开展,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关于概念的具体化上升到抽象化,更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三)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实践中就是把“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自习或回家做作业”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自习或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学―教”模式.在数学学科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有很多,其原因是数学学科特点适合翻转课堂,在数学学科实施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本身也比较多.
(四)翻转课堂的优点
1.增加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讲授视频以及一些文字材料,然后进行一个课前小测,小测的目的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材料.在课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有争论的或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释疑.在自学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学习发生了.他们讨论、争辩,他们开动脑筋,思维活跃,不用只是在记信息,不用再听枯燥无味的讲授.翻转课堂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增加团队合作
教学技术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数字移动设备,更重要的是利用它使学生与学习内容、与教师、与同伴之间更好交互,成为具有协作精神的一代.翻转课堂为学生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使他们拥有更广泛地与世界交流的机会,顺应了学生的接受习惯.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团队活动,当学生感受到团队需要他们,他们自然就会很投入.
3.提供个性化指导
当学生在不理解时给予引导,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以促进他们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一个问题,是有关所看到的内容的疑问.教师在课前收集所有的疑问,然后选择两三个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在课上进行解答,使学生得到及时的个性化的指导.
4.翻转学习动机
有效的翻转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翻转课堂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自主学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实现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机翻转”是最重要的.
5.培养能力
翻转课堂在尝试用新形式“教知识”的同时,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比知识重要.在学生自学微课时,逐步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他人讨论.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的核心并不是微课,微课只是高效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化手段之一.以课前自主学习为例,事先如果导学资源设计得好,在自主学习阶段也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学习材料而不是微课进行自学辅学.这也就是说,微课是可以被其他学习资料所代替的.
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重要内容――函数的教学中,使用微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高中的“函数”是在初中的“函数及其图像”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用集合的观点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且函数思想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教学,是构成高中数学知识网络的骨架,学生学习函数时感到非常困难,很多知识难以理解.
(二)教学实践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3班(42人)和高一4班(43人),这是两个理科普通班,基础一般,学习数学积极性较高,入学成绩不相上下(差距都在3分以内),学情、班情也比较相似.
在教学过程中,我在高一3班(实验班)进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被点燃,课堂参与度高,甚至家长都反映,“孩子回家居然开电脑学数学了”.为了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我在讲授高一基本初等函数时,做了一个小实验.我在高一4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即我利用PPT进行讲解,学生倾听并做笔记.在高一3班,我把讲课要点制作成了一个微课,并到作业100分网站上,要求学生周末进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一个问题,在周一的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到我这里,由我进行解答.课程结束后,我又在作业100分网站小测,布置学生上网完成25道选择题(共100分,每题4分),测验情况如下:
由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90分以上即高分层的学生比对照班多4人,并且有3位满分的学生,而对照班没有满分的学生.实验班60分到90分层的学生比对照班多7人,20分以下低分层的两个班都是2人,平均分实验班比对照班高出16.9分.从答题情况来看,实验班有13道题各有25人以上答对,而对照班只有3道题各有25人以上答对.实验结果表明,基本初等函数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三、总结
微课是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也是我国中小学校教师探索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的产物.基层学校教师用微课教学法成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能有效提升学习绩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但是,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微课供学生使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微课资源并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是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49-54.
一、“名师导教”凸显名师的“导”
名师导教是指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指导英语学科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主体是“名师”,核心是“导”,目标是“教学实创”,最终目标是打造高效英语课堂。下面笔者从导教的四个方面阐述“导”的过程。
1.导情。导情是指名师工作室成员把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传递给其他老师。具体途径有:①成立名师工作室,树立教师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②开办名师讲座,由名师工作室成员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以此激发全体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③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通过以上几种途径,把名师工作室成员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递给青年教师,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例如,陆璇老师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指导下,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被列为自治区级名师培养对象;李济菲、庞儒、林德兰等青年教师通过与名师工作室成员结对子,教学能力提升很快,在全国、自治区级教学比赛中均有出色的表现。
2.导备。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单一,教师备课比较被动,且容易流于形式。老师们希望通过耳闻目睹优秀的教学案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为此,2010年春季学期,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组织下,老师们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一起讨论教学活动的设计,商讨教法、学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等,经历了“各抒己见名师点拨心领神会身体力行”的导备过程。
例如:在导备环节,针对人教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首先由备课组老师阐述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备课组的林德兰老师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短语动词:cheer up,set up,give out,come up with,hand out。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引导下,备课组全体教师一起分析教学内容,最后得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短语动词这一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情感目标的教学。有了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引领和同伴的帮助,林德兰老师意识到自己在备课时思考得还不够周全,在重新确定教学重点后,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
3.导课。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3E”风格,即Enjoyable(有趣)、Emotional(有情)、Effective(有效)。导课的具体做法是:名师授课,全体教师听课名师与听课教师共同交流,并各自反思听课教师学习名师的教学听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自己授课。
例如:林德兰老师在听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吕英明执教的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第1课时后,发现吕老师的授课呈现出“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轮到自己上课时,她发现自己安排的教学内容过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很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她再次认真分析了吕老师的教学过程,并积极请教。在吕英明老师的指导下,林德兰明白了教学设计要符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做到有所取舍,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最后,她决定先舍弃教材中“3a”这部分内容,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短语动词,同时调整了教学思路,修改了教学方案。教学时,林德兰还“偷”用了吕老师教学短语动词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别人的方法有哪些”这一问题,同时增加了朗读、交流、汉英互译等练习,加强了学生对短语动词的记忆和巩固,整节课的教学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名师导课,青年教师从名师工作室成员身上学到了处理教材的技巧,懂得了巧妙安排教学环节,提升了执教水平。
4.导思。在执教老师授课完毕后,名师工作室成员会组织老师们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评价方式由传统的以“他评”为主转为以“自评”为主。反思的具体内容有:授课教师找出自己教学中的3个亮点、2个不足、2个改进,简称“322”评课。通过导思,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授课教师、听课教师互相帮助,相互借鉴,共同成长。例如:林德兰老师执教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Unit 8第1课时后,不知道自己的教学亮点是什么。这时,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听课老师就会对她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亮点,比如:能够运用图片创设情境展开教学;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抓住本节课的中心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与社会,完成了情感目标的教学。找出教学亮点后,林德兰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比如:上课节奏过快,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新知识;开展活动的铺垫不够充分。在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帮助下,林德兰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比如: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做到口动、耳动、手动,还要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关注生成,听说课中“说”的练习要由控制性的“说”过渡到半控制性的“说”,最后才到非控制性的“说”。
通过多次导备、导课、导思,林德兰老师的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逐渐学会了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名师导教”的做法发挥了名师的带动、引领和示范作用,全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促进了整个英语教师团队的成长。
二、“教学实创”凸显教师的“创”
教学实创是指在名师导教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教研进行实践与创新,概括为“五创”。五创的主体是教师,核心是“创”,它既是“四导”的目的,又是高效英语教学的保障。
1.创建科研型的教学团队。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频繁更换英语教材的现象时常发生。老师们发现,虽然教材在变,但是英语的“课型”和“话题”是不变的。因此,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主题式”“案例式”“课题式”等教研方式来创建科研型教学团队。例如:主题式的教研方式主要针对教学中的某个主题或话题开展研究,由名师工作室成员指定一个主讲人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5至10分钟的讲解,再让每个组员将收集到的材料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老师们可以根据“主题”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最后由名师工作室成员进行讲解,使老师们加深对主题的认识。一个主题或话题研讨结束后,每个成员必须撰写学习体会,通过评比和交流,使教研主题或话题向纵深推进,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又如,案例式的教研方式主要针对某个教学案例或某个课型的教学开展研究。做法是:首先由教研组通过调研确定一种课型,然后挑选一位老师围绕这种课型执教一节课,课后由执教老师进行反思,最后全体教师围绕执教老师的教学进行点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学策略的使用情况、教学创新等,要求找到改进教学的切入口,鲜活的案例分析使老师们受益匪浅。
2.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仿真性、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多媒体的可重现更适用于课内与课外的复习与巩固。比如,在执教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一课时,一位老师播放秋游的视频导入新课,并让学生结合视频谈谈这次“trip”的经历,很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当学生在视频中看到“自己”时,想用英语表达想法的愿望非常强烈。又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既注重了对尖子生的培养,又不放弃对学困生的关注。再如,注重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朱杏老师编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校本课程系列》丛书之《趣味英语》深得北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好评;由吕英明、罗国卿和张颖等老师编导、学生表演的课本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获得北海市社区文艺表演优秀奖。
3.创设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在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老师们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创作”。比如,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取舍、调整和补充。老师们在分析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Section B》内容时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繁多,安排顺序欠合理,如果按部就班展开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为此,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删除文中3b部分内容,把文中4c部分内容设计为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复习,把文中1a和2b两部分内容设计为Pre-reading(读前)活动,由学生阅读文中3a部分内容,在While-reading(读中)活动中形成Alan’s report card,并把描述Alan’s report card作为Post-reading(读后)活动。最后,把文中的3c部分内容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以写信的形式谈论自己的report card。这样处理教学,巧妙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节省了教学时间,在没有降低教材难度的基础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名师工作室成员们带领老师们探索出了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比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目的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生活动要有铺垫,注重过程;教学实践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等。
4.开发有特色的课外作业。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发现,很多练习题和参考资料都无法完全照顾学生的差异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从2004年开始,老师们参与了校本课程“课课通”课外作业的设计和编写。目前,已经编写出初中英语冀教版和人教版七年级和八年级的“课课通”,中国外语研究中心黄国斌主任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外,老师们还制定了一套“课课通”编写原则,具体要求是:围绕当天的教学内容,作业力求充实、完整;严格控制题量,使学生能在15—20分钟内完成;作业题型力求新颖、多样化;根据教学实际设置题目难度;注重对新知识的练习和对旧知识的巩固;对重点知识进行反复训练;重视每个单元中最后一课的练习设计。
5.创编高质量的英语测试题。不少教师在出测试题时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考试难度、区分度、考试信度不够真实。为了体现“学什么,练什么,练什么,考什么,让学生练出信心来,考出成就感”的教学理念,名师工作室成员把创编测试题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导老师们根据教学实际创编初中英语人教版系列单元测试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创编英语测试题时,老师们必须遵守“九步八注意”原则。“九步”是指制定双向细目表、备课组长分配任务、教师收集资料、教师独立命题、首次讨论试题、初步汇总试题、教师独立审题、教研组多次讨论并修改试题、定稿这9个工作步骤,而“八注意”指的是在技术层面的8个要求,即注意试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时代性,注意试题素材的公平性,注意突出重点,注意考点的覆盖率,注意试题难、中、易的比例,注意题量要适中,注意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注意在语境中考察知识和能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老师们创编测试题有了一些新亮点。比如,收集近3年来各地中考真题或教学期刊上的精品题,按内容模块对试题进行分类整理、筛选,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教学的切入点,达到“原创”的目的。利用集体的智慧编制出高质量的测试题,充分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和信度。
关键词:问学课堂模式;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25-01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一切求知的欲望来源于问题。于是,基于这一原理,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学校提出了“问学”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紧扣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紧扣新课改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充分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在陈家中学“问、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英语组率先在课堂教学中强力推行“问、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以人为本”,“以活动为主线”,突出强调“先学后问,以问促学,学练结合、课标达成”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英语组通过一段时间对“问学课堂模式”的探索,我们欣喜的看到这种新型课堂模式给我们老师带来的契机,尤其是我们农村中学。“问学课堂模式”使教师的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课堂教学的形式上来看,由教师的“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学生学习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探究式。
“问学课堂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把学生比作演员,教师比作导演。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习活动。在宏观上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进行正确的导向;在微观上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演示,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那如何让“问学课堂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下面我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创设“我要学”的课堂环境
要发挥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生活的交际现实,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际中,体验、领会、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以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了欢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参与、交流、合作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确立新型的师生观,即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三、学习小组建立的重要性
英语“问学课堂模式”实施是以小组活动为主,因此,小组活动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组织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自由地运用英语,一方面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开口讲英语的习惯和学习态度,形成与同组人友好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用英语组织和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在调动学生运用英语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英语技能;再者,小组活动中每个发言和活动的机会相对增加,个人的意见得以充分交换,并且在相互认证、帮助、确认、补充、启发的过程中,形成团体性的思考和创造;此外,学生在合作、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开展项目或作业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四、学情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问学课堂模式”的灵魂是以学生为中心,如果一个教师,无论你个人素质是多么的高,在上课时对学情了解不够,学情与教材的整合不够,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你是很难与学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所以你所设计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贴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征。
五、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问学课堂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素质的培养,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如意带到课堂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课本量大面广,灵活性强。二是难度增大,生词量,阅读量增加近一倍。针对这一新变化,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需有新举措。须将其内容活化,按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版
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英语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任务驱动,加强与专业结合,开展课外实践这几个方面来着手展开,提升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关键词:
巧妙导入;任务驱动;联系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语言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听说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那么,如何来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识与技能呢?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巧妙导入,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在整个教学虽具有几分钟的时间,但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点集于新知的学习上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自主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导入方式,要精心为学生设计新颖而有趣的导入,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形象导入
借助实物、现代信息技术等直观事物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的画面、生动的图片、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来传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信息,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使得原本枯燥而抽象的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悬念导入
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以推动学生产生主动的探究行为。如果能够在导入阶段以富有探索性与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实现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探究。为此在导入阶段,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设计问题,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学习。
(三)谈话导入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英语毕竟相对陌生,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的主题,以谈话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交谈。这样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让学生打消心中的种种顾虑,让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展开一场快乐而自由地交谈,从而顺势引入新知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
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是新课改下的核心理念。在英语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任务驱动强调的是在做中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的场景与环境中来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一)提出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来阅读短文’观察插图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一些与短文相关的素材,做适当地讲解,将与短文有关的背景知识交代清楚,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相关任务,也可以直接引出Pre-reading中所提出的问题。此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明确学习目标。另外,还可以讲解一些阅读中可能遇到的生词,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二)开展探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阅读,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从短文中就可以直接提取信息解决,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理解型的问题,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展开精读,能够推测生词的词性与词义,在小组内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以达到学生对短文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技能。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启发,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复杂从句等结合上下文来展开思考与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语言知识点与具体的句子与场景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三)评价活动
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与评价者。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活动,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应注意的事项,自己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师生来调整今后的教学计划。
三、横向联系,与专业课密切结合
英语教学还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水平与专业能力的发展与提高。传统教学中教师严格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立足教材,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这一点已得到了教师的重视,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实现英语学科与专业的结合,这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向。因此,教师要深入学生,与学生多沟通,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要对英语在本专业中的实际运用有一定深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对英语教学方向进行合理地调整,在对英语学科进行纵向挖掘的基础上实现英语与专业的横向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技能。
四、课外实践,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有限,只能让学生接触到有限的英语信息,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引向课外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入更为宽广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政治人文、语言习惯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如让学生来欣赏经典影视剧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西方国家的文化风俗等,还可以让学生听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纠正学生的发音、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可以截取部分精彩片断来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利于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与本专业密切结合的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来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表演,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英语水平、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素霞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怡宁.构建高职院校英语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华章,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