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6 16:1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生辩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利用教材,巧设论题,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
真正行之有效的论辩能力的训练是在课堂上,经过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即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辩论案例,如《两小儿辩日》《庄子故事两则》等,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培养。如果教师再适时地提问,效果会更好。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讲完课后,我设置了这样一个论题:愚公是愚还是不愚?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辩论。女生组认为愚公不愚,因为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男生组认为愚公实愚,明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还是要去做,蛮干。两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都纷纷从书中甚至利用数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真是辩场如战场,只是这是一场双赢的战争。两组同学在争论中训练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争论中锻炼了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在争论中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理论指导,举行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实际辩论能力
农村中学的学生对辩论赛的过程不甚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有关辩论赛的知识。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举行辩论赛的重要性。不要以为辩论活动与学习无关。举行辩论赛是耽误时间,殊不知通过辩论赛可磨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可展示出团结协作的精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高度评价辩论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其次,要他们掌握辩论的过程及形式。还要进行演讲辩论,理不辩不明。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什么都敢怀疑,什么都敢说,但思想不太成熟,看问题太片面,只有在论辩中他们才能发现自己思想认识上的肤浅化弊病,教师再加以引导,使他们对论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让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会有失偏颇。
三、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善讲,更善辩。教师本身的语言魅力更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课堂上生动机智的辩论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 初中历史 激趣 创新
随着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一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和健全。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一个最显著的亮点就是积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以往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一、充分调动初中生课堂兴趣,启迪创新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为了给初中生课堂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通过趣味性的历史典故来引起学生深度思考;通过组织历史人物“故事会”来提高初中生历史知识的讲述能力;组织初中生编写历史短剧等等。这样就会使初中生在整个历史课堂中始终保持兴奋点,并且思维一直围绕课堂中心转,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都要注意激趣,一是有效结合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多角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讲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好近期发生的热点问题,调动初中生对时事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二是有效利用好古今对比,多层次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今的一些人物或事件进行对比,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奥秘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三是有效利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积极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也有效启迪了学生创新思维。
二、让初中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课堂上力争有不凡的表现
首先,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课堂兴趣。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历史实际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营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其次,历史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合理科学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初中生都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积极引导他们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课堂学习,力争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充分展现自己,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例如,我在讲汉武帝的功过时,通过学生的回答、辩论、补充,最后共同合作总结得出汉武帝的功与过。功: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开辟丝绸之路;击溃匈奴,使国家更加巩固统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共同探究了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过:大兴土木,连年征战,滥用酷吏。同时,我们师生一起探究了汉武帝和秦始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汉武帝和秦始皇的认知,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再次,正确对待初中生提出的质疑。初中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一种积极的探究,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积极培养初中生勇于探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我在讲到中国四大发明时,有的学生就提出“老师,如果我们的四大发明不向外传,我们是不是就不会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我紧紧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辩论,结果辩论的共识是:“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国家而停止向前,我们绝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此次辩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最后,历史教师要做及时准确的总结,让初中生明白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能力目标,再次强化他们的认知,还要对初中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加以肯定、表扬。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可以高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疑难问题,特别是有助于历史教学中课堂情境的营建,有利于初中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我们历史教师充分挖掘教科书中趣味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把教材中抽象、乏味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感觉于一身,能够产生极其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和愉悦动听的听觉效果,能够给初中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课堂学习动机,以达到高效激趣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前,指导初中生预习教材,了解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并且,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搜集秦汉时期的文化资料,学生的热情很高。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去微机室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搜集到了丰富详细的资料,为自己在课堂中有不凡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足,学习兴趣低
由于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使用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绝大部分初中生在生活中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产生,因此很多初中生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相关技能,因此也就会出现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兴趣低,重视程度不足的现象。
2、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
从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过分依赖于教材,以至于使得课堂教学的理论性较强和忽略了教学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显得枯燥乏味、实用性差,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上也缺乏灵活性,这就更使得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了。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更多的初中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思路的调整。
1、直观入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真实性
很多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计算机的如何运用,互联网的如何使用,电脑游戏的如何造作上,而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知识与软件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连什么是硬件什么是软件都无法区分。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需要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相关部件产生正确的认识。而说到这一问题很多教师在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相关硬件设施时,为了操作方面,往往会通过PPT的形式将各个部件展示出来,虽然PPT在这里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却并不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在对计算机硬件进行介绍时,教师不妨真正将这些实物带入课堂,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部件的名称以及在计算机运转中所发挥的功能。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计算机探秘》时,教师就可以将计算机主机带入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将计算机主机进行“解剖”,分别将计算机的CPU、主板、内存、硬盘、光驱、显卡、网卡、电源等拆解出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更真实地去了解这些计算机部件。这样的教学形式要比PPT展示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
2、兴趣入手,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参与度
很多学生面对计算机学习没有学习兴趣,一是由于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足够用了”,二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缺乏趣味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快乐。对于初中生来说有自己崇拜的影视明星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青岛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第1课《欢迎参加辩论会》时,如果学生对设计辩论会的海报没有兴致,就可以将辩论会的海报改为《歌迷见面会》海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偶像的热情投入到海报设计当中,在这样的教学思路调整中,学生的参与兴致更好了,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探索兴趣也得到了较好地提升。
3、合作学习,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自主性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从实物角度来刺激学生的直观感受,投其所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我们依旧以上文提到的《歌迷见面会》为例,由于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性别的不同,不同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偶像,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根据他们偶像的不同分成小组共同来共同完成《歌迷见面会》的海报设计,引导各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与合作,如谁来设计歌迷见面会的宣传语,谁来选取偶像照片,谁来负责海报设计,谁来负责计算机操作等等。一旦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热情被调动起来,学生知识探索的自主性自然也随之而来了。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
初中是学生成长和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更需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建立初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后期的成长和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并不关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政治教学是提高初中生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老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利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际的教学场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相关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价值体系。
1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学的全面推进,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初中生的处在成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其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引导,如果不能在关键时候提高对其的监督和约束能力,就会导致其养成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并产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思维观念。比如有些学生喜欢看一些打斗场面很多的暴力电影,然后由于对电影中某个人物的喜欢而模仿其语言、行为以及生活方式,并逐渐改变其价值观念,颠倒是非黑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必须积极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深化政治课堂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且完善的价值体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2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表明,当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课本上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还不能完全理解,而有些老师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通过考试检测就可以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政治课堂形同虚设,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把这项科目看得无关紧要,更认识不到政治学习对其健康顺利成长的重要意义,这就违背了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开设政治科目的初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以“人际交往”这一模块的教学为例,书本上提到的一些知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对学生来说还是十分枯燥,并且也不好理解,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举出具体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假设情境为: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小明生日的时候小红把家里很贵重的一件东西送给他当做生日礼物,但是小红的父母发现后严厉批评了小明,并让她把礼物要回来,这种情况下小红该怎么?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热烈的讨论,并且能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其思维转化能力,从而深化对这一模块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自如运用[2]。
2.2营造氛围,创造合作交流的情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基础,但是在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比较少,一般都是老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无法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因此,在实际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情境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初中生到底该不该在学校用手机这一问题时,老师为同学们组织一场辩论赛,论题就是“初中生该不该用手机”,正方观点为:初中生可以用手机,因为现在手机功能多样化,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反方观点为:初中生不该用手机,因为会影响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不利于提高学习成绩。然后老师作为辩论赛的主持人,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展开讨论。为了提高辩论赛的质量,老师需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准备,因为准备时间越长,学生越能够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能力,这就已经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再通过后期的深入辩论和老师的合理引导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关于这类问题的思想构架[3]。
2.3问题引导法:对于初中生的政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不能够急于求成,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和耐心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利用情景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引导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思维的活跃度。在进行正式的课时内容讲解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并通过具体的问题设置增强其学习的目的性。以“强国之路,改革开放”这一课时的学习为例,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听一下《春天的故事》这首歌,然后写下具体的感受,并提出为什么说这是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老人指的是谁?歌中提高的南海边具体是什么位置?它现在变成了什么样?而1979年和1992年又分别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些问题都和歌曲内容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就能对改革开放这一事件的经过和意义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期的课堂讲解就会顺利很多[4]。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新时期人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教学目标合理应用。
作者:马成梅 单位: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福存.浅议情境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飞(素质教育版).2014,(05):252.
[2]付山容,冉崇榧.关于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之我见[J].大观周刊.2013,(03):192.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里,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一张嘴”来讲课,这使得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地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显然与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四课第一框“感受小康”时,我讲授第一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我还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
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透视‘追星’”时,我设计了“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请思想品德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物理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
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目标――团结一致”这一知识点时,我引入物理课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小品”教学法
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想品德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 关系
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对于初中教学探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都是教育体系下两个不可或缺的构成条件,并且二者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能正确的认知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也是眼下我们需要真正去了解、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与变革,当下的初中生面临的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各个程度上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在这种压力下初中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如果任由这些情绪发展很容易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通过一些心理上的疏导来处理这类情绪,而传统的单单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德育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德育教育如今已经明显的倾向于思想政治教育化,忽视了平时对于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而需要对初中生开展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更为显著的帮助。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别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从整体内涵上就体现了一定的差别性。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依托心理学的知识理论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认清自我、认清世界、认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心理健康是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教会初中生处理各项人际交往关系,使初中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当前的学习与人际交往,以便初中生面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和规划过程。本质上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而德育则是一种要求初中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理念形成一种良好的规范,这种规范使得初中生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多的关注初中生的个人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但忽视了初中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情况,也产生许多弊端。
二者的具体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首先是二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哲学等理论为依托,而德育则是以马列主义思想为德育工作开展的重心。再者二者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原则也有差别,德育本身有着强烈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主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最后,二者的教育后果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失败可能使得初中生产生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重者可能使初中生产生轻生或自杀的念头。德育工作开展失败有可能导致初中生在日后走向歧途。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联系
虽然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相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初中生为中心,其本质上也是为了初中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思想道德政治规范上都是为了培养、健全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初衷都是不尽相同的。
2、教育途径相同
二者都是通过教育者开展相关课程来进行相关的渗透,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从具体的教育方式上看具有一致性。可以说,从本质上讲二者互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前提保障,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内容有交叉性
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内容的开展也是具有关联性的,比如对于某些心理问题的处理上,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引导初中生一步步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反之在德育教学工作开展中,中初中生面对一些思想问题也是需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解决。初中生的个人思想上出现问题,也许归根结底在于其心理上的困扰;中初中生的心理上出现一些消极清雪,也许是与其个人思想的偏离有关。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对于一些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二者一起考虑的。
4、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由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教学目标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并且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单一的实行德育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都不能完全满足时展的需求,那么由此可见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全有必要的。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是相互的,二者的教育理念应该相互融合,相互吸取对方有益的一面来运用。比如,通过心理学的原理更准确的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来判断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可以依托于教师在课上给同学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来完成。或者通过心理学中常用的辅导方法来辅助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如在课上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辩论赛等等方式。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枯燥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的同时,也进一步为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德育教学中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传授给初中生,促使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开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二者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妥善的处理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04)
[2]詹伟鸿.浅谈德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嘉应学院学报.2004(04)
[3]甘昭良.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结合[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材的局限,让学生更多地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可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教学情境中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向书本开放;(2)向生活开放。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必须要有情境素材,而这些情境素材的选取范围非常广,可以从课堂和校园内选取,也可以从生活中相关的人、事、物中选取,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个灵动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不仅要基于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相关知识的外延。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不仅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践行
1.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出现无疑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增添了一把利器。事实上,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境的创设都是依赖多媒体而进行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也是非常喜爱的。对于学生这样的课堂表现,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增添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信心。【案例1】在执教“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以江西卫视《经典传奇》栏目中关于“扯雀泉”的一则报道为背景的。随着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大家了解到云贵地区有一处泉眼,当地很多村民发现这处泉眼经常有鸟雀掉落其中死去,甚至还有人说见过一头牛死在其中,人们形象地称其为“扯雀泉”。记者了解这个情况之后,便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前去调查。专家拿一只公鸡去做实验,发现这只鸡待在泉水里仅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昏迷不醒了。经过仪器检测,发现泉水中蒸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就是致使动物呼吸困难最终死亡的罪魁祸首。这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对二氧化碳这种气体的兴趣立刻高涨起来,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课堂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有效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普遍对现代教育技术感兴趣。对此,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都应该积极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效提高的课堂教学质量。
2.结合实物展示创设情境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很多实物,对于这些实物(如淀粉、油脂、石灰石)仅仅依靠图片来进行认识是远远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一些实物进行教学。结合实物展示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一种更加真实、更加直观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案例2】在执教“淀粉”这个知识点时,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到商店里买了一包淀粉,并把包装拆除,换上了普通的塑料袋装盛。当我将这包淀粉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我要做什么。看到此种情形,我微笑着问道:“同学们知道这包是什么东西吗?”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面粉。”这样的答案并未出乎我的意料。我接着问:“你们确定吗?”听到我这样说,有很多学生开始犹豫了。于是我让学生上来摸一摸,辨别一下它究竟是什么。经过学生的轮番上阵,终于有学生说出是淀粉。这样的情境创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起到的效果却是不容忽视的。实物展示可以给初中生一种更加直观的视觉刺激,结合实物展示创设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更加直观的情境中感受化学。
3.结合演讲辩论创设情境
说到结合演讲辩论创设情境,对于很多初中化学教师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事实上这种情境创设方式是可行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案例3】在执教“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还是带来了福祉?”问题抛出之后,我把学生分为两大组,让他们积极思考并讨论。A组学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B组学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并让他们分为两个阵营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A组学生说化学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很多化学污水和化学气体排放到了我们的环境当中,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组学生则认为化学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福祉。比如说我们人类利用核能发电,利用化学原料制成干电池等。双方一度争执不下。最终我总结性地说道:“同学们说的都没有错,化学虽然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福祉。只要对化学有足够的了解,就可以有效抑制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把隐患提前消灭于无形当中。今后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化学,将来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教学过程充满了灵动,充满了趣味,这比苦口婆心地进行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进行演讲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演讲辩论进行适时的引导,一方面可以避免场面失控,另一方面可以让演讲辩论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在这里,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初中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结语
一、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丰富教育手段和形式
学校要想做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优化教育手段和形式,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科学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性。所以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根据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等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涉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使中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开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或者听取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辩论赛或者进行思想政治演讲等,这些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二、深入学生内部,与初中生进行思想交流与互动
开展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与学生成为朋友,经常与初中生进行思想交流与互动,切实关心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初中生摒弃错误的思想,养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由于初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上升时期,心灵比较脆弱,容易产生自卑或者恐惧心理等,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和提高,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如果教师把自己放到很高的位置,那么会让学生感到畏惧,从而出现心灵隔阂。教师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当学生陷入困惑时给予及时指导,当学生获得成功时与学生一同分享。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小事做起,为初中生营造提升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氛围。
三、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的作用推动创先争优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照抄照搬,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策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先进典型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第二是选择先进的学生给初中生做出表率。首先,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初中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良好的品行和个人魅力感染初中生。其次,要选择三好学生或者学习典型为学生树立榜样,组成互帮互助小组,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形成比学赶超的好风气。可以在班级中或者教学楼的走廊里悬挂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语或者宣传画,潜移默化地感染中学生,鞭策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还可以在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或者集体活动中选出学生的先进事迹,包括拾金不昧、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以此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启迪初中生的心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初中生产生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状态的先决条件,当人处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和狂风暴雨的天气里,他们的情感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建立起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以此启迪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初中生的情操,锻炼初中生的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园里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月活动,鼓励学生书写征文,美化校园环境,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营造一种健康、轻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天在校园广播中为学生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和优美的文章等,使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尽量避免接触不良的人群或者事物等。同时,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沟通,建立家校共同教育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可以让学生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经常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从而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