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庭健康档案

家庭健康档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6 16:15: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庭健康档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家庭健康档案

第1篇

一、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免费体检、全程管理的原则,确保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二、工作对象

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对象为:持区辖区农业户口的居民(除0—3岁儿童、35—59岁妇女、60岁以上老人、孕产妇、低保对象、残疾人,其按《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2009年全区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享受有关待遇)。农民健康档案项目对象为:持区辖区农业户口的所有居民。

三、工作目标

为农民实施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分2个阶段完成: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象体检率达35%以上,农村家庭健康档案完整建档率达35%以上;2011年4月—2012年3月,对象体检率达70%以上,农村家庭档案完整建档率达70%以上。

四、工作内容及补助标准

充分利用现有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和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项目,确保全部实现电脑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具体内容及补助标准见附件1。

1、免费健康体检项目。分为农村学校(含幼儿园)学生体检和成人体检。农村学校(幼儿园)学生体检由各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体检小组,以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对学生(4—14岁)进行健康体检;补助标准合计22元/人。成人健康体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农民(15—34岁女性和15—59岁男性)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或农业户口簿在辖区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体检;补助标准合计85元/人。

2、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项目。由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户为单位,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并进行编号保管;补助标准合计5元/户。

五、工作程序

(一)签订服务合同。由区卫生局与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明确服务范围、目标任务、服务要求、服务期限、资金支付、违约责任等内容。

(二)开展健康教育。由区卫生局统一制作坚固耐用的永久性宣传展板,重点宣传农民免费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的相关政策;印制卫生健康服务手册。由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入村落社区,以户为单位免费发放,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组织参加体检。由各镇(有关街办)协调辖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体检安排,并落实体检场所。由各镇(有关街办)以村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辖区农民参加体检。由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按照体检安排,有序开展免费体检工作,建立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及时反馈体检信息,对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全程管理。

六、资金使用

(一)资金来源。区财政安排农民免费健全体检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项目专项资金230万元。

(二)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使用单位要单独建帐核算,不得挤占、挪用资金,也不得超范围使用资金。项目资金如有结余结转下年度。

(三)资金支付。一是宣传经费。用于宣传资料、宣传栏、健康服务手册等制作;经费数额根据需要据实拨付,由区卫生局统筹使用。二是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项目工作经费。实行预拨及考核拨付制,由区财政局、卫生局年初参照各辖区人口数(见附件4)预拨项目经费15%,年中按服务工作量预拨补助经费80%,年末按服务工作量的考核结果综合核拨补助经费。项目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拨付的方式,支付给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七、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广电局、区新村办等有关部门(单位)及各镇(有关街办)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由区卫生局主要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各镇(有关街办)应成立相应机构,全面组织开展辖区内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具体职责分工为:

区卫生局:负责全面组织开展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对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监督与管理;对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承担工作进行业务评估与指导。

区财政局:负责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针对专项资金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区教育局:负责开展农村学校做好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的宣传;提供学生健康体检工作场所,并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学生参加体检。

区文化广电局:负责配合做好农村健康宣传教育等工作。

区新村办:负责把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列入各镇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各镇(有关街办):负责协助搞好健康档案、疾病防治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工作,鼓励农民在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组织农民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八、考核及日常监管

(一)考核。成立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考评专家委员会,由区卫生局和财政局代表、公共卫生专家、农民代表按各占1/3的比例组成。考评专家委会员于每季度或半年,根据《区实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及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工作项目考评细则》(见附件2)规定,结合所签订合同或协议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考评。考评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农民代表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进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财政补助经费的依据,达90分以上为合格,足额支付补助资金;不足90分的按比例扣减补助资金。

(二)服务监管。区卫生局严格执行服务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对镇卫生院(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例行的年度监督评审和日常监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以及服务供需方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加强服务行为和成本费用的监管,定期公示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农民满意度等情况,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三)资金监管

第2篇

1.1 有助于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缓解其职业倦怠。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关注教师心理问题,帮助其建立合理的专业期望,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可以避免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实现缓冲教师心理压力,维护身心平衡,促进个人成长目标。

1.2 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健全合格人才。

1.3 有助于学校科学管理。建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弥补高校教师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档案、科研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三方面内容的缺憾,有助于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师的潜能,帮助教师确立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进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实现目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赢。

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原则

2.1 客观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应符合事实,准确可靠,客观记录。一是全面综合测评,除心理测验外还要包括自我与他人的观察评价。二是选择适合的心理测量工具。三是方法适当,使用正确,严格遵守相应规则。

2.2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观点保证所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标为导向,规范有序地收集资料;二是资料应尽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时补充和更新心理档案资料,准确反映教师心理的变化;四是使用的测评工具尽可能前后一致,便于结果分析。

2.3 全面性原则。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所收集的资料应包含师德修养、教育机智、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及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评价,同时包含教师的个性心理差异,家庭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教师的综合影响等。

2.4 发展性原则。教师心理档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档案,反映了教师心理活动及个性特征的完善发展。教师从岗前培训到熟练教学,其心理活动伴随着专业活动,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加强跟踪研究,以便预测并及时发现问题,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5 保密性原则。档案管理须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专人负责管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其个人信息及测试结果等资料,非专业人员包括行政领导等不得随意翻阅、泄露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内容。不得公开教师个人真实信息,避免给教师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及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引用咨询案例时,须征得教师本人同意,对资料进行适当处理。

3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内容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档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个体咨询及团体咨询等方式,综合记录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3.1 高校教师基本资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民族、政治面貌、专业背景、学历、职称、健康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居住地、父母健康状况、家中排行、近亲有无精神方面病史等。对高校工作的看法包括: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等。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包括:是否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近期有无烦恼,应对烦恼与挫折的方法有哪些,是否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等。

3.2 经过标准化信效度检验的心理测评量表。主要是: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健康问卷(GH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

个性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16PF)和艾森克个性测验(成人)(EPQ)。

家庭功能与家庭关系评定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

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测查:总体幸福量表(GWB)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

其他心理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心理弹性量表等。

3.3 个体咨询辅导记录。咨询员对每次咨询做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咨询时间、地点、咨询师、来访者、主诉内容、观察印象、交谈情况、心理问题的性质、咨询建议、评价效果、反馈信息和转介情况等。

第3篇

世界各国都在医改,而健康档案是重点,面对如此大跨度、多学科、多载体的海量信息,采用过去的人工纸质方式、分散保管已无法满足人们利用的要求。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经济刺激方案中就有53页描述“健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而《经济复苏法》则支持先期投资200亿美元发展电子健康档案。英国卫生部把卫生信息化作为医改主要内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准备花26亿英镑,用10年时间培养社区全科医生,患者可以在网上自行选医院、选医生。并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家庭医生间的病例转诊,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子邮件网络系统。

结合我国国情来说,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它是全科医生全面了解患者身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临床决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病历档案是以各器官系统为单元、以疾病为中心,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科医疗服务是连续性的,是以现代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进行临床思维,以健康问题为中心收集资料并进行诊疗的,因此,其健康档案记录的形式和内容与以往病历有所不同。完整和系统化的健康档案记录是医生本身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料。全科医疗式的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克服以往门诊病历过于简单、不规范、医疗及法律效力差等缺点,成为基层全科医疗服务领域内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书。健康档案记录为预防医学的实施提供资料,是评价全科医生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工具之一。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社区家庭问题和卫生资源。

数字化健康档案的特点

1 信息保存更完整。通过建立个人身份、户籍资料或医保系统相关联的ID身份识别系统,构建完整保存的健康档案。

2 健康资料更详细。传统的健康档案仅包含疾病、体检等信息,而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生活环境、职业环境等,必须通过数字化健康档案多渠道采集信息才能得以完整保存。

3 通过数字化健康档案与远程会诊相结合的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异地专家给予的健康指导。异地专家通过网络数字化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健康信息,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或会诊意见。

4 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诊疗服务。一旦患病,患者可以授权医生通过调阅健康档案,及时了解本人的患病历程,为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了依据。

5 合理保护个人隐私。个人健康档案,可以自由设置对外公开的信息,档案内容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且本人可以隐藏其真实身份,仅提供健康资料,保护了个人的隐私权。

数字化健康档案的拓展性应用

建立健康数据中心,把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个人的信息通过有线或无线甚至手机移动方式联系起来,使病人能够找得到医生,医生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的健康,其基础就是要建立全面、完整、海量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有了健康信息才能提供健康服务。

数字化健康档案拓展性应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档案采集、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3个核心问题。档案采集的主要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馆藏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或翻拍、转换,建立索引和目录,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二是针对现行和将来的档案,实行数字化加结构化管理,逐步实现电子病历及其他辅助系统全数字化,并遵循HL7标准(《医疗健康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Health Level 7),以便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进行协同调用,共享结果。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建立海量存储备份、灾难恢复系统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以保障档案资源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1 实现网络化,进行信息共享

实现以“四无”(无纸、无胶片、无线网络和无线射频识别)为特征的医院信息数字化,具体体现为: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和存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解决传统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重复劳动、共享度低和不能被自动处理等问题,带来的利益是准确、及时、高度共享和自动化的信息处理。无线网络延展了信息获取范围,使提供“高度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成为现实。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基础上的病人电子医疗记录给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准确、及时和可靠的关于病人基本情况、检查情况、治疗情况、病程记录等全面的综合信息,使医疗服务提供者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信息。数字化的病人医疗记录能有效地改善医疗质量,为跨学科治疗小组以及跨医疗机构的医师协作工作组的合作提供有力的工具。

2 健全数据库,实现海量信息储备,逐步形成数据仓库

第4篇

[关键词]北京社区卫生服务站;电子档案;门诊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前言

前几年,全国90%以上的医疗机构在为病人进行医疗时,都会对病人的全身进行一次全面性的体检,通过对病人的血压、血、透视等等方式来确定病人的患病情况,从而针对病人的情况对应进行治疗。当病人更换医院诊治时又会面临对应的检测,这样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也减弱了医院就诊的效率。电子档案的出现能够清楚的记录病人的病例,使主治医生快速的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个人医疗的电子档案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掌握居民的健康状况提供了主要依据。

一、北京市社区居民电子档案的建立以及便利性

北京市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就诊时,社区服务站会为居民提供一张医疗就诊卡,当患者在社区服务站进行全身检查后,所有信息会记录在医疗就诊卡上,同时在社区服务站医疗系统中会记录该患者的就诊时间、身体检查情况、有何病因、如何治疗,这样患者的身体情况就在社区服务站系统中建立了医疗档案。当患者再就诊时,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快速预约主治医生,而主治医生能够快速的在信息资源系统中调出患者的病例,针对患者目前的情况进行诊治,有效的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患者也免去了再次做全身检查的费用。

二、北京市社区居民纸质健康档案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情况的比较

2008年北京市政府开始把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作为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来推进,在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于2008年年底完成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为了了解电子档案的使用情况,2010年针对北京市社区居民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使用情况作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北京市18个区县,每个区按照比例选取5家或者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对109家卫生服务站点进行抽样,通过对2699份家庭和6310份个人纸质健康档案的整体利用情况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其中2699份纸质家庭健康档案在一年内使用记录为1584份,家庭纸质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为58.7%,个人健康档案共调查6310份,其中只有2414份档案有使用记录,使用率为38.3%,从对纸质健康档案的调查中发现,尽管纸质健康档案有使用记录,但是多次被使用的几率非常低。同时通过年龄组的分析得出,在年龄组上看,高年龄组纸质健康档案使用率要比低年龄的使用高(如表1所示)。

2011年针对10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门诊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情况调查,一共在信息数据库中调取2240份电子健康档案,在一年内2240份电子档案其中2125份电子档案被再次使用,使用率高达94.9%。

从纸质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的调查对比分析上看,电子档案的利用率正在不断的提高,而纸质档案被年龄较大的人群经常性使用,这中间因为文化的差异造成的。近几年通过调查得出,2011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就诊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达94.9%,2014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电子健康档案使用率高达98.33%,通过调查的数据说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健康档案的管理步入了信息化管理阶段,人们在医疗就诊时开始接受电子健康档案的就诊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社区居民就诊电子健康档案一体化管理、诊治的新格局。

三、北京市社区居民电子档案的使用存在问题需加强管理

在电子健康档案不断推广和发展时,也面临了较多的问题,在2011年电子健康档案就诊调查时,笔者发现2240份电子健康档案中,患者主诉、检查、诊断或者医生给出的诊治计划都具体填写在电子健康档案中的完成记录档案仅为1260份,也就是56.3%的档案是被具体记录的,剩余的较多电子档案都没有填写,特别是患者的主诉和检查记录不被填写,这样就造成了患者就医时需要面临再次身体检查的问题。近几年电子健康档案被居民普遍认同和使用,但是在就诊时,如果不对电子健康档案加强管理,就诊医生不能够认真负责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状况,没有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办法,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道路使人担忧。

四、结束语

人们开始逐步的接受并适应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在电子健康档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的填写中,填写不认真或者填写错误时常发生,这样也给电子健康档案的管理造成了管理问题,故此还需要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切实的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体系。

参考文献:

[1]许峻峰,赵京.北京市建立社区卫生健康档案概述[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67.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a)-166-02

居民卫生档案通常是指记录社区居民健康资料的系统化文件,主要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健康档案等。健康档案的重要性不仅被医务界所认同,而且在社会上也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档案的建立,是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完整的医疗保健服务,所以要求掌握居民的资料,以便使工作有条不紊。健康档案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并利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通过其中详细完整的健康记录,提供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因此,它是提供一切与健康管理相关服务的依据。

1 资料的收集

资料的收集是一项烦繁而细致的工作,首先必须入户调查。调查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对家庭内的每一位成员进行登记,其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出生地、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工作单位、文化程度、身高、体重、血型、月经史、生育史、过敏药物、医疗费用来源、经常就诊单位、烟酒嗜好、饮食习惯、身体状况、健康重视程度、参加锻炼方式、既往病史、联系电话等。健康档案包括:病历记录、体检记录、随访记录和计划免疫记录。

2 资料的整理

为了便于管理,资料收集后需要进行分类整理,如:家庭及个人档案管理,六大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脑卒中、肿瘤、结核)的管理,重点人群(60岁以上)的管理,残疾人管理,儿童保健,妇幼保健等。对六大慢性病人、重点人群、残疾人等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并作好记录。这些资料都是工作的依据,整理好了才便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3 数字化管理

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所有的资料都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管理。

3.1 系统的功能

家庭档案数据管理: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个人档案数据管理:记录每个人的基本资料;保健数据管理:包括病历数据、体检数据、免疫数据、妇女保健数据、儿童保健数据,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己的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己的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服务中心。

3.2 数据的类型

各数据之间既有关联性又有独立性。数据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

4 管理优势

4.1 及时掌握和查找信息

通过数字化管理,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能及时掌握和查找社区内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

4.2 管理系统化

通过数字化管理,掌握社区内居民的疾病谱。慢性病的发生率在我们社区内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占11.3 %,糖尿病占3.1%,脑卒中占0.12%,肿瘤占0.37%。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的人口每年以3.2%的速度增长,200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0%,预计2050年将达4亿,占总人口的25%[1]。在我们社区10 527位居民中,60岁以上的达1 942 人,占人口总数的18.44%,并以每年1.18%的速度递增,75岁高龄的241人,占人口总数的2.29%。人口的老年化使老年人的健康、保健及慢性病治疗等一系列需求不断增加。系统化管理,为慢性病的防治和老年保健提供了依据。

4.3 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

健康教育是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序地进行,如组织专家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根据教育的主题,我们会有计划地组织不同人群参加,这使我们能方便快捷地从系统中提取不同人群,进行组织和联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为医生处理急救病人提供依据

社区卫生服务是一种综合的服务体系,社区居民对我们卫生服务站已经有了依从性,社区医疗服务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人,在情况紧急而又没有携带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可以从系统中及时提取患者信息,为医生及时诊断和救治提供依据。

4.5 其他

能动态观察儿童的生长及发育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为各项调查研究打下基础。在残疾人的管理中,通过数据处理,能动态观察康复需求及服务情况,掌握康复训练进展情况。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为社区内10 527位居民建立了卫生档案,并逐步得到完善,档案的建立和数字化管理,能及时掌握社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更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为我们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目前社区医务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规范化的管理能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能有序地进行,为居民健康的维护和促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终于结束了自己1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回忆过往的这些日子,感触良多。

刚刚拂去返乡的尘土,我就拿着皖医开具的介绍信,来到我们当地的潘东医院。

在院长办公室,我递上我的介绍信,并详细地道明我来意后,院长便派人让我去一楼社区居民医疗办公室工作。

在后来的实践中,我逐渐了解到,目前潘集区卫生局目前正在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要求社区居委会与潘东医院联合起来,前者负责解决社区居民家庭基本信息调查的工作,后者主要做好完善档案和对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免费体检的工作。而此时,正好是医院开展这项工作的第一天,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加入其中。

来到我的工作地点,不禁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

带我来的那个人,先向我的“上司”——王助理(院长助理)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我就赶紧询问整个工作流程——正式的工作开始了。

正如上文所说,潘东医院负责完善档案和对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免费体检的工作。然而细化下来,这项工作没那么简单。

首先,完善档案的工作量很大。本着真实可信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所有常住人口必须全部建立新档案。限于人手,居委会只是简单记录了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诸如姓名,性别,年龄等),所以建档工作的大部分是由医院所完成。加之人口众多,工作量不小。

其次,本次的居民健康档案设计得十分科学合理,加入对家庭成员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过去易忽略的项目,也增加了对家庭成员之间慢性疾病的关注等等。与此同时,这也是对院方记录者的一次考验。因为很多时候,每个家庭就派一个成员来完善档案。加之一些人对这次建档不是很重视,所以如何询问到居民真实的健康状况就是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刚开始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我还是感觉蛮棘手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数众多,我只能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到建档上面。至于如何处理上述的矛盾就难以顾及。但随着工作的进行,加之王助理的引导,我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

通过对这份居民健康档案的仔细研读,我发现这里面的内容设置非常的有讲究。首先档案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含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而且囊括了诸如家庭病史,饮食习惯,吸烟喝酒等等情况,加之详细的体验报告,更加详识地反映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身体情况,使医生对预测此人未来健康状况有据可寻,同时也对病情的诊断提供参照。总的说来,这份档案是十分值得一填的。

不过,真正的难度就在于如何询问到真实、有效的信息。一方面社区居民显然对这份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前来完善档案的居民不到3成;另一方面,患有某些敏感的疾病居民亦担心资料泄露,故所填信息真实性不明。

因此我觉得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真诚地对待前来的每一个人。以温和的态度对话,以笑容回映问题,让他们感觉到院方的诚意,才会使他们也重视这项建档工作。在我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每每我以笑脸迎人,不仅仅得到大家的首肯,同时也使自己心情舒畅。

第7篇

对于当代中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通过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来关注学生们的心理成长历程,积极引导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本文对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及意义做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心理档案;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这一状况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水平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他们的为人处世修养的好坏。有研究表明,我国的青少年之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调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中学生心理档案,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1 心理档案的具体内容

何为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就是学校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测评,结合其家庭背景、个人简历、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再加上学生自身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一般作为教育工作者研究教育成果的依据。学生心理档案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学生的家庭、所在学校以及生活情况。二是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校的学习状况等内容,它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具体情况。心理档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学生的基本背景资料。包括学生的个人简历,像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等信息。身体状况,如健康状况、身高、血型等。家庭环境如何、生活情况以及在校的情况。

对学生智力状况的研究。即通过各方面的调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学生的特点,比如是偏向于文科还是理科等,以及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如何。了解这些之后,以便制定出合适的方案,对学生的智力进行训练。

对学生性格特点的研究。指学生本人的性格类别及特点、气质类别,个人心理以及品格,如何去正确的进行指导,使之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必要的诊断。即诊断学生们的学习毅力、学习态度、学习的方法、学习困难以及考试心理。分析他们的学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等。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即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心理问题,并找出治疗引导的方法。

2 如何获取中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要求能客观的反映出每个学生的不同时期的心理成长过程,要求材料丰富,客观真实。通常有以下几个来源:

1)自我总结。每个学生都会对于自我的具有一定的评价认识,这会从侧面激励他们深入剖析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及不足,发现培养自己的爱好。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定期做自我总结,培养学生平日里写心理日记,可以记录自己心理变化的习惯。在进行个人总结时,要求学生自己去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正常。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观察:①对自我的认识,做到不炫耀优点,能接受缺点。②能看清自己的潜力,并能适时激发自己的潜能,来促进自己的发展。③具有完整的人格,即能把握自身的平衡发展。④心理健康的人不易受外界影响,即使历经困难,也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做到处事不惊。⑤心理健康的人,能稳扎稳打,并能设身处境为他们着想。⑥心理健康的人,能快速的适应环境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做调查,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权威的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以及测试软件。并让他们并对某些事件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这些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某些方面的心理状况,比如,是否自私自利、性格是否外向、是否爱慕虚荣等。同时让他们积极对对事件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使他们抒发自己的情绪。

平时的行为状况。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心里在想什么,或多或少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这就需要留心观察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举一动,敏锐的捕获学生任何异常的行为,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定期的举行家长会以及与学生和老师的谈话交流,多方了解情况,收集心理档案资料。

进行笔记的分析。“字如其人”这话不是全无道理,一般一个人的字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3 心理档案建立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心理档案必须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弄不得虚假。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建立真实的心理档案信息,才能发挥心理档案建立的意义。

2)系统性原则。心理档案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要统一确定好记录内容。只有具有系统条理性的档案,才可以长期地研究和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

3)发展性原则。不要以固有的心态看心理档案记录的内容。人的心理现象不是单一、不变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心理档案。研究时我们不能单一的看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潜在品质。

4)保密性原则。要学生信任你,配合你建立心理档案,就要对他们的心理档案进行保密。心理档案的内容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我们必须对其表示尊重。

5)教育性原则。建立心理档案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在建立和使用心理档案时一定要全面的考虑这样是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6)经济性原则。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工程量极大的任务,它费时费力费财。因此,在建立心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高效地完成组建工作。

4 心理档案建立的深远意义

科学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教育工作能够更有效的施行。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使学生更客观地看清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的长处,改善自我,提升自我。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关注,从而进行正确的指引教育,减少了悲剧的发生。心理档案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为学生带来一定的交流空间,使他们在一定的交流了解之中更好的看清自己,更乐于去接受自己的不足。心理档案的建立,能够为科学研究组提供丰富的研究数据,使之能更好的进行科研教育工作。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并作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培养方式,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发展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品格,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喻菡,张聪.如何建立青少年心理档案[J].湖北档案,2008(06)

[2]王素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0(19)

第8篇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特点

(一)核心是满足健康需要 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库。

(二)收载内容全面 健康档案记录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内容不仅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而且关注机体、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其信息主要来源于居民生命过程中与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发生接触所产生的所有卫生服务活动(或干预措施)的客观记录。

(三)具有动态连续性 建立了健康档案的居民只要与卫生机构发生接触,卫生服务人员都要及时补充更新其健康档案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卫生工作者系统掌握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重要疾病和健康问题,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二、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已成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一)健康档案是城乡居民个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假如病人突然发病,身边又没有亲人,但只要调出该患者的健康档案,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便一目了然,有利于医生及时对病人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重复检查。年10月4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广西南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进行了题为“贴心服务,健康档案一对一”的报道。受访的居民说以前看病都要重复做各项检查,医生才能对症下药,自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健康档案,医生对其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做到了了如指掌,成了居民的健康参谋,因此健康档案受到广泛欢迎。居民健康档案还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的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及早提出预防性保健措施,做到防病于未然。

(二)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防控工作的“指南针”。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社区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有效工具。只有对社区居民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本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高危人群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病治病服务计划,提供系统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卫生服务,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素质。同时,完整的健康档案能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类卫生统计信息,帮助卫生管理者客观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及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从而为制定宏观的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健康档案是解决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链”。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健康档案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四)健康档案是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导航仪”。在某个区域突发传染性疫情或食物中毒事故后,卫生应急队伍通过对本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可直接为查明事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五)健康档案是医学教育的“教科书”。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可以为医学教育提供鲜活的案例,是医学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三、关于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档方式要灵活

通常的建档方式有四种:一是邀请居民来建档。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自己或通过居委会发通知向居民发出建档邀请,号召居民主动建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做好建档宣传工作,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和作用,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二是上门为居民建档。对于有些不便自己去建档者,基层医务人员必须上门入户为其建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家庭做全面评价,并根据普遍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三是日常门诊建档。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档,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四是义诊、讲座期间建档,这样不仅为辖区居民免费检查了身体,宣传了健康知识,会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还会大大提高建档效率。五是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建档。年11月,县被列为省17个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县之一,为全面做好建档、录入工作,县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门诊就医和入户建档相结合的方式,准确全面的搜集农村居民健康资料。在此基础上,实行首次就诊即建立健康档案、再次就诊实行连续性跟踪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力破解健康档案动态管理问题。年底,县已经为全县95%的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利用档案要充分

一份理想的健康档案要求接诊医生如实完整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资料,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保持资料的动态连续性。这样的档案建好后,不应成为一叠被隔离在柜子里,长期贮存起来的“死档”,而应该成为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活档”。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别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三)管理档案要规范

一要加强日常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因地制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归档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保存。

二要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要遵守档案安全制度,不能造成健康档案的损毁、丢失,不能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以及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除法律规定必须出示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三要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及时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要加强

电子健康档案不仅记录病人及其家庭的原始注册资料,也可记录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所有临床资料,除一些文字信息外,还会记录一些图像或者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的内容更加完整、逼真;电子档案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快捷,会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并且具有灵活的输出、计算统计、决策辅助等功能,会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实现资料共享。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推进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开始探索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如年底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辖区居民推出的一种“市民卡”就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一种积极尝试,该档案详细记录了建档居民的健康信息,居民拿着这张卡到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时,只要轻轻一刷,既往病史、体检结果等所有信息均可随时调出查看,便于病情的诊治。居民在家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系统,自己的健康状况将一目了然,居民因此可享受到连续、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程序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电子档案不能包容所有资料,因此,必须用纸病历来辅助,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否则可能会丢失有用的信息。同时,要注意加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由于健康档案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电子档案联网后很容易成为窃密对象,因此应该多从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录,增强使用的安全性。电子健康档案还要逐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和医院电子病例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对每位居民从出生到终老的全过程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