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16:02: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第1篇

1.存在问题

(1)在理念上,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比较普遍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但部分村民缺乏全局观念,过分重视住房扩建和硬件建设等,忽略了整体环境美化、建设内涵、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软件方面的提升,造成对美丽乡村整体建设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2)在规划上,重数量轻质量,特色不明显2011年以来,编制了48个农村新社区(村庄组团)建设规划;各镇、街道和村根据建设需要,又分别编制了特色村规划;2013年又编制精品村、重点村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数量多但相互衔接难。这些规划缺乏村庄的整体布局和优化,部分还过于理想化,实施难度大。有些规划由政府统一委托编制,部分规划深度不够,精品意识不强,千村一面,特色挖掘不够,导致一些村庄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

(3)在操作上,重建设轻管理比较突出受部分村干部能力的局限,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与当地的生态、文化、产业的结合;加上有些镇(街)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和管理人员缺乏,造成建设内容和管理机制不科学。如在规划和建设的管理方面,已编或在编的几个村规划质量参差不齐,个别村旧房已拆除而改建的审批手续半年未完成。在村庄长远发展方面,过分强调现状条件和近期利益,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浪费,甚至有些村热衷于形象工程。在建设管理机制方面,未能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民实际需要制定适应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机制。

(4)在投入上,建设需求大而资金来源少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据对该市首批1条精品线和11个精品村统计,计划总投资为3.69亿元,平均每个村为3075万元。除去旧房改造由村民自负外,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环境景观等项目将主要由村集体筹资。而中西部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基本无收入来源。同时,由于市级层面尚未出台具体的资金拨付、使用等政策,使各镇街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遭遇资金瓶颈,导致创建底气不足。

2.对策

(1)深挖内涵,拓宽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一是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清洁、朴素、自然,要坚持全域覆盖,大力开展清洁乡村行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基础。二要结合财政实际和村民意愿,有序安排重点项目。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理念,分类推进精品村、重点村建设。三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强化美丽乡村建设实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旅游跨越提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快速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四要弘扬农村优秀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和彰显农村传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农村传统耕读文化、孝德文化的整理和重建,充实美丽乡村的传统文化之魂,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和市民共同的精神家园。

(2)因地制宜,重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新貌一要转变村庄规划设计理念,以塑造丰富的新农村特色为目标。尊重自然环境,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尊重自然村落的空间生长肌理,努力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新农村风貌。二要将尊重群众意愿与尊重发展规律相结合。村庄规划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编制过程既要坚持科学性,遵从村庄发展规律,又要广泛听取村民群众意见。规划方案要协调各方利益和矛盾,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兼顾村民的近远期利益的需求。三要推广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形成示范效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优选和推广特色可行的规划设计方案,突出地方传统特色。

(3)注重结合,创新工作机制与建设管理并举一是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单列。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镇街道、部门目标责任制和新农村建设考核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意识。二是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当地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利用“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千百工程”等活动载体,各方借力,形成整体合力。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加强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下发“美丽乡村”创建考核标准,实行市、镇街、村三级联动考核机制,定期考核相关镇街美丽乡村建设内容,通过月督查、月考核、月通报以及年终考核等制度,强化考核督查,根据考核结果对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的要通报批评,对创建优秀单位以奖代补。

(4)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一是注重财政引领。优先足额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努力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引导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放大投资支持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整合各项资源。努力整合乡村旅游、农业两区、联村公路等乡村建设相关财政资金,优先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倾斜。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村民自筹自建模式。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要努力解决农房改造、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

第2篇

小城镇建设暨“百城提质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xxxx办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召开后,我们立足x书记对我办提出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的目标构架,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一个战略(xx乡村振兴1336飞鸟型战略),实现两个率先。

(二)主要做法

1、围绕城乡统筹,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服务

一是初步实现了全域谋划规划,聘请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我办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先后谋划规划了产业、环境、设施等各类项目136个。整个规划瞄准全国标杆、紧贴**实际,真正起到了“看起来心动,做起来激动,完成后实用”的引领作用。二是初步实现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我们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围绕村内、村与村、村与景区,办事处外联四个重点,先后改建了xx线,xx线两条县道、新建了8条区内旅游线路,对全域所有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修缮,正在建设联通xx乡的温大线,正在谋划规划联通xx镇和xxx景区的“xx天路”,初步体现了出门不沾土,干活不沾泥,旅游任我行的建设成效。三是初步实现全域旱厕归零。我们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全域户厕改造,目前,已新建2a级旅游厕所10座,已改造农户旱厕528户,初步实现了入厕没异味,家里少苍蝇,游客喜盈盈的改造目标。四是初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改造。我们充分利用**小镇确立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内引外联,把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带上升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战略,先后争取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全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雨污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初步显现了村村换新颜,处处景不同,户户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2、围绕城乡统筹,打造清新优美的宜居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林科所、市林业局、河南农大等单位和高校对办事处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办事处整体绿化方案和各村实施方案,丰富果树档次和品味。二是推进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原则,将办事处绿化工作分段打包给专业公司,解决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管护问题。目前,我办廊道绿化、山体绿化、荒山绿化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共绿化面积183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5.4万棵。三是加强利益连接,累计流转xxx、xx、xxx土地1100余亩,为群众予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绿化补贴,连续补助5年,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特别需要汇报的是:我办克服了去年十年不遇的旱情影响,保证了近90%的树木成活率,辖区自然生态明显改善。xxx等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xxx等3个村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我办被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3、围绕城乡统筹,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在**小镇龙头区域,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与凤凰数字科技达成协议,利用**小镇建成区域,打造主题文化展演区、党建体验区和亲自体验区,深度开发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体验式文化产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的精品工程。二是在支点区域,以村庄和耕地为核心载体,植入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农业种植、村庄休闲、农事娱乐等功能业态,全面改变村庄旧面貌,力争实现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宜居目标,打造古风xxx、五谷xxx、水印xxx等村级名片。三是在重点区域,利用xx、xxx国家传统村落,xxx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争取上级古村落保护资金和国开行贷款,以特色民宿、网红体验、红色教育为差异化内容,打造xxx探险研学培训基地、xx**慢谷乡村度假基地和xxx古**民宿体验基地,构建大框架、多层次、立体化,集游、学、研、养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度假区。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我办辖区干部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我办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游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二是土地利用受限,目前还没有配套的土地政策作保障,小城镇建设将无法展开拳脚。三是群众文明素质与小城镇建设的进度还不相匹配,在后续管理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关于资金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县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争取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三是争取国开行长期贷款支持。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下辖11个居委会、11行政村,286个居民小组,7.5万人。按照3‰的比例配齐、配足农村保洁员242名,垃圾转运车8辆、洒水车3台,扫路车1台,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日产日清。经过近三年来的人居环境整治,已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8个,特色田园乡村1 个,着力打造农房改善项目3个。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盲点多。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大部分村居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不能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整治。

2、整治标准有待进一步推进。群众卫生户厕废弃的比较多。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桶、垃圾池、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有的村组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3、资金保障不足,因村居在人居整治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期整治经费村(社区)跟不上。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三、如何改革

1、培育群众主体意识。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2、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3、健全资金保障机制。镇将安排专项经费400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奖补资金,将实现村庄美化、绿化、点化、三类水冲式公厕村(社区)至少一座。同时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

第4篇

____x年10月11-15日,在乡长____x的带领下,乡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及全乡县代表、乡代表,重点对____x乡海坝村、____x村、安庆村等3个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这3个村的“支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汇报,并随机选了90名村民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了村民的意见。

(一)调查问卷与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____x乡农村环境整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调研组设计了《____x乡村寨整治及农村环境问题调查问卷》,于____x年10月11日在以下村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走访。分别为____x乡海坝村、____x村、安庆村等4个村。调查对象总数为90人(其中女性37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大约在16-72岁之间,主要群体是中老年人,其中25岁以下(包括大、中学生)27人,占总人数的30%;26-35岁11人,占总人数的12.2%;36-45岁10人,占总人数的11.1%;46-55岁22人,占总人数的24.5%;56岁以上20人,占总人数的22.2%。被调查对象的学历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46人,占总人数的51%;高中学历26人,占总人数的29%;大专及以上学历18人,占总人数的20%。

(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满意度测评。

调研小组根据我乡实际情况设计了《____x乡环境卫生整治调查问卷》,问卷共15个项目。调研中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得出本乡村民对数月来我乡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满意度总体上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调查具体结果如下:

(一)村民思想认识不够,环境卫生意识急需加强

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比较差。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以及缺乏宣传教育,村民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普遍比较差,与城镇居民有一定的差距。村民不但垃圾乱丢杂物乱放,而且对村寨的“脏、乱、差”长期视而不见,这种观念和陋习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二)农村基础条件太差

一是农村长期来缺乏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发现“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够积极主动,认为农村就是农村的样子,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自我要求过低,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缺乏足够认识,从而造成了在整治过程中的群众性、基础性工作难以深层次推进。

二是村寨布局规划滞后。

我乡大部分村庄布局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给农村综合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是乱堆乱放、垃圾成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

大部分村普遍存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且不同程度存在乱倒建筑、生活垃圾现象,山头、沟渠存留有大规模垃圾堆现象,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我乡环境卫生的整治效果。

四是农村市场集市重点地带长期来缺乏配套的卫生清运制度与管理。

以往农村市场等地带经常出现卫生责任互相推诿、环境卫生无人管理的现象,导致这些地方往往成为环境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根治。

(三)综合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

环境整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很大的投入,而我乡是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条件比较差,财政财力困难,农村环境治理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因此在落实配套整治资金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处。各村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池已经建设完成,也开始投入使用,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中转、处理以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尚未步入正常轨道。而垃圾清运、保洁,环卫设施建设及维护,环卫设备购买、更新及日常维护等等仅靠一次性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四)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长期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县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对农村的环境卫生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条件不

充分,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一)提高村民思想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美丽乡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

第一,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流动广播、墙体喷绘和树立宣传栏等形式,进村入户,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彻底把村民“要”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第5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发挥核心作用

我们始终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做到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

二、抓好创建工作,促进集体增收

    我村严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煤矿、水电等精品支柱产业,形成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拳头产品”。近年来,我村大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挥林地资源优势、推进村企共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全村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三、改善村容村貌,创建美丽乡村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我村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成立了**村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村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等问题,教育引导村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基本实现村容村貌时时整洁的目标。

四、创建精神文明,加快建设步伐

我村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普法教育,制定村规民约,提高法制意识,提高全村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同时,我村通过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评选“慈孝模范”、“身边好人”等多种形式推树典型,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净化社会风气。

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eili”为你整理了这篇乡镇2020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乡镇2020年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响肠镇于2017年6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由我担任总河长,任职以来,我紧紧围绕建设“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治水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本人现将响肠镇河长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河流基本情况

响肠镇纳入河长制管理河流共9条,其中县级河流1条、镇级河流1条,属皖河水系潜水支流。本人兼任合水河响肠镇段河长,合水河响肠段又名许槽河、秦河,发源于中关镇斗水,集水面积96平方公里,河道长21.6公里,平均坡降21.8‰,多年平均流量2.37 秒立方米。集水面积23.6平方公里,河道长4.5公里,平均坡降22‰,多年平均流量0.08 m3/s,是一条低山区性的河流。

二、履职情况

1、巡河。根据县河长办统一要求,开展常态化巡河,坚持以身作则,使用河长通app巡河12次,提前完成年度巡河任务。同时加强督查调度,督促各村级河长按要求巡河、管河。截止目前,全镇镇村级河长基本完成年度巡河任务。

2、管河。一是依托项目建设。为保障合水河响肠镇段水质达标、河道清洁,我积极争取新浒村污水处理项目,投资2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30t,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问题。争取环保项目26万元,延伸污水管网。争取应急资金,用于修复合水河大屋段水毁河堤。争取美丽乡村资金,建设无愁村秦河美丽乡村,修复了险工险段,美化了沿河环境;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要求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治砂、禁捕专项行动,打击境内河道非法采砂和捕鱼现象,有效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3、护河。今年我镇先后制定了开展河库“五清四乱”专项行动和创建幸福河湖行动,持续开展护河行动,要求各村级河长做好认真组织开展,不断巩固全镇河长制工作成效。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日常保洁工作难度大。河道边的居民治水护河的意识还不强,配合“河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向河里乱倒、乱排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各方配合不够紧密,在河道采砂执法中,靠镇村现有的力量难度较大,需要各上级职能部门全力支持;

三是河道治理项目有限。我镇河流总体建设年代久远,大部分河道河堤防洪标准低。虽然近年来河道治理投入不断增加,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7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176526”为你整理了这篇深化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九井镇以顺利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为目的,三年来,全镇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我镇区域内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村(居)民文明素质,持续深化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活力九井,配合好全县顺利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一、主要成效

(一)持续宣传,强化氛围营造。撤乡并镇后九井镇成立创文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建办,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在全镇主要街道及综合文化站的LED屏幕滚动播放创文宣传广告,主要街道醒目位置张贴公益广告,“茶马九井”微信公众号刊发创文有关内容8条,并在每期内容后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广泛宣传。依托镇村两级大小会议、各村(社区)阵地、主要街道等载体广泛宣传创文内容,共计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5000余份,垃圾分类宣传单5000余份。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形式,由镇党委牵头、文化干事具体负责,总结提炼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形成颇具特色、朗朗上口的420字村规民约“三字经”。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乡风,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二)丰富活动,提高精神素质。全镇成立群众性文艺队伍18个,以春节、七一、重阳节等重要节假日为契机定期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峰门村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峰门山艺术团被称为“属于农民的艺术团”,是犍为县最早注册的民间艺术团,他们的表演展现农民的精气神,有效填补了农民的文化空缺,有力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村成立老年协会,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全镇有文化院坝16个、农家书屋19个,为群众茶余饭后提供了精神充电、强身健体的重要场所和器材保障。在全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新风尚,同时按照流程推选出“乡村阅读榜样”“身边好人”“全县道德模范”等优秀人物。

(三)专项整治,践行乡村振兴。由镇执法办、环保办组成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全镇集市、主要街道、主要公路沿线、各村(社区)综合文化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督促指导,严格按照测评体系操作手册逐项进行落实。麻柳村推进“厕所革命”,完成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厕所439户。九井镇统一道路美化,采购花种500公斤用于绿化乡村公路130千米,建成翠竹长廊12km,形成独特的“茶马九井风景线”。各村两委筹建红白理事会,倡导红白事简办、摒弃陈规陋习,引导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觉践行移风易俗、传承勤俭美德,倡导文明生活新方式,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建设贡献了积极力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如文化器材还不够丰富,农家书屋书籍更新缓慢。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经费还不够充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逢场天偶有发生车辆违规占用人行道、违章停车、占道经营情况。

三、下一步打算

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文化院坝器材,及时维护、管理和监督。加快建设村级文化站点,完善“村村响”广播设施,为村民提供丰富的文化学习、教育培训的硬件设施。

第8篇

关键词:现代林业;乡村旅游;发展

1.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的意见》等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黔北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品牌,仁怀苗山人家、汇川区董公寺、绥阳温泉风情小镇等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在全市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加快境内乌江峡谷风光保护和开发,努力打造“千里乌江画廊”精品旅游区。着力建设“飞龙湖”、“乌江大峡谷”等一批湖泊、岛屿和峡谷观光旅游产品。辖区内有会址、“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等、沙滩文化、赤水丙安古镇等文化遗产;有绥阳水晶温泉、仁怀盐津河温泉度假区、云门屯休闲度假区、枫香温泉度假区、三岔河度假区等休闲胜地;有茅台酒工业旅游示范点、董公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有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遵义海龙囤土司遗址;有“小峨眉”之称的金鼎山寺、湘山寺、回龙寺。有中国国酒之乡、名茶之乡、辣椒之乡、竹子之乡、野木瓜之乡、诗歌之乡、小说之乡等特色县(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升级版。扎实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点达到29个,乡村旅馆1343家,宾馆酒店76家,床位数6.36万张,2016年全年接待游客93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乡村旅游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向游客展示真实的乡村文化。对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全市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快捷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在国家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助推下,自助自驾旅游模式成为游客出行的首选模式。入境游客接待量呈“井喷式”增长,开通遵义至香港、至韩国、至泰国等国际航线,在香港和韩国举办遵义旅游宣传推介会,提升遵义旅游国际市场知晓率。2017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香港、台湾、法国、韩国等国家入境游客0.2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2万美元。

2.遵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整体布局特色不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环境状况、集镇及乡村绿化美化等美中不足;二是经营户对树立整体形象的意识不强,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组合,特色不鲜明、没有和谐统一的新农村形象;三是林业和旅游的关系还不够密切,游客参与性项目较少;森林旅游开发力度不够;四是旅游产品转化率不高,附加值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五是在经营理念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六是主动宣传的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回头客”和口碑传播,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七是资金匮乏,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由于资金短缺,难以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对外宣传力度小,一些景区处于“养在闺中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3.发展现代林业.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1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推进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森林健康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威胁我市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病虫害、森林火灾、森林组成以及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粗放管理,气候干旱。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实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推进我市森林资源林分结构调整、退化林地恢复、森林生态修复、森林生态景观改造、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健康经营、林木病虫害防治、森林火险管理、景观游憩设施建设、绿色文化和森林健康宣传等措施,加快了森林自然演替进程,发挥了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达到植物群落本土化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优美的生活环境,推进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3.2加快通道及重点村寨绿化建设,提升绿化品位、增强景区景观效果

我市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农村人畜共处、房屋破旧、垃圾乱放的“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完善了公共设施提供了便捷的社区服务。但在农民新村规划中,忽视了乡村社区的景观规划与乡村风貌塑造,导致了“千村一面”的社区建设,破坏了具有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应加强景区通道、旅游村寨及重点景区绿化建设,对城市主要出入口进行彩化、美化、园林化工作,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在旅游线路两旁、景区道路、山门、广场等地方,全面实行乔、灌、草、花(草本)立体化配置。结合地形、地貌、林相等自然因素,加强森林景观改造工作,在针叶林较多的地方,种植紫玉兰、茶花、香樟、桂花等阔叶树;在视野开阔的地方,种植银杏、栾树、紫薇、杜英等高大乔木;增强景区景观效果,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推进全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3.3加强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丰富乡村旅游文化

发展特色林果是事关农民增收、造福人民群众、改善民生的战略任务。当前特色林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点、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新亮点、新农村建设最现实的着力点。湄潭翠芽茶、风岗富硒茶、正安野木瓜、遵义核桃、红花岗葡萄、汇川杨梅等特色林果产品,已经在广大消费者中赢得了声誉。今后要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林果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特色林果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把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增加采摘娱乐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3.4创新森林游憩规划,丰富森林游乐项目,积极推进“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游

创新游憩方式,立体开发森林生态资源,以“超级大氧吧”的理念,依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分布特点,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紧紧围绕“欢乐休闲”的主题,形成“林地旅游产品开发”,“林中旅游产品开发”,“空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立体式结构,从而构建游乐性、参与性、浪漫性较强的主题丛林生活旅游产品体验体系。“森林人家”生态休闲旅游是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蕴藏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开发森林负离子浴,空气负离子对人体不仅有利,还有治疗保健功能。森林环境中负离子含量较高,应开辟专门的森林负离子呼吸区,融入一定的养生保健内涵,以“欢乐森林、天下氧吧”为理念,实现“丛林生活、康体养生”功能。我市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游乐项目,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