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文化产业规划

文化产业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16:02: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化产业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文化产业规划

第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集宁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地方政府在以文化促发展的策略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在社会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下,文化产业园建设量日渐增多,同时文化产业园景观规划建设在挖掘和发展文化、带动相关经济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设计简介

2.1 项目区位

本项目规划用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镇域范围内,西距市府所在地集宁区12公里。南临集张铁路,北靠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在园区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发展条件分析

a.优势分析

a).自然资源优势:园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优良。空气质量(光、氧)极好,具有舒适的度假条件。有蛇图包山、磨子河、黄旗海、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

b).人文资源优势:集宁路古城遗址及文物是园区发展的重要人文载体,诉说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园区有敖包祭祀文化,如长生天和崇石,以及独特的蒙族生活习俗、音乐、节庆等体现了特有的草原文明。

b.机遇

a).国家宏观经济导向:国家对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大力支持其发展。政府实施多项政策、措施,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

b).地区政府发展策略:遗址保护和文化产业在全世界蓬勃发展,地区政府以体制和政策的创新推动这一发展趋势,即以遗址文化为依托建立文化产业集群。

c.挑战

园区发展面临着自然、人口、交通等方面的挑战。

a).自然影响:项目所在地区旅游适宜季节仅5个月,园区内水源匮乏,如何延长旅游季,增加效益,以及如何解决园区内的水源问题,是园区发展的一个挑战。

b).人口影响:园区所在地区的人口数量对其市场发展有着潜在的影响。本地区内人口不到50万,市场潜力有限。

c).交通影响:G6横穿园区中部,绕城高速线纵向贯穿湿地草原,分别从东西南北割裂了园区景观。如何降低G6以及绕城高速线的景观破坏力,是园区规划面临的重要挑战。

3方案分析

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打造园区空间结构——一轴一带、双核、六区。

一轴:东西向园区发展轴

一带:南北向磨子河景观带

双核:以元代集宁路古城为核心的古城遗址文化区;以创意产业、商贸、会展为建设目标的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区

六区:高端度假区、草原生态休闲区、杨树林绿色营地区、山地运动休闲区、敖包祭祀区、草原风情区。

3.1北岸高端度假区

a.分区范围:该区北临110国道、南临草原风情区、西临巴音塔拉镇、东临汽车旅馆。

b.规划要点:整个高端度假区的形态设计构思是“丝路之舟”,利用周边建筑中水规划高端度假区水景;建设用地选择靠近巴音塔拉镇的区域,在巴音塔拉镇给高端度假区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带动巴音塔拉镇的发展;沿水布置面积较大的独栋式度假旅馆,临近110国道布置联排式度假旅馆,沿草原丝路布置度假区餐饮等商业设施。

3.2草原生态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邻商业区,西邻汽车旅馆的预留发展用地,南至草原丝路,便于车辆的进驻,北至110国道。

b.规划要点:汽车旅馆错落布置,以保证游客在休息时也能的观赏到壮阔的草原风光,使得游客即使行使于国道上依然能透过树林看到这些坐落于林间的精致建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建设用地的北侧设计了户外休闲运动场地,南侧沿草原丝路设计了公共广场和步行道路,便于游客休闲运动。

3.3杨树林绿色营地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敖包祭祀区,西临古城遗址文化区、南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以一条蜿蜒曲折的红色景观木栈道,由北至南串联汽车营地营地区,为游客提供观赏园区的休闲景观道;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地点选用原有废弃坑地,局部回填用作建筑用地,其余部分用作磨子河泄洪洼地,打造生态景观水景;利用入口广场与景观木栈道尽端的娱乐广场提供儿童娱乐、小型运动器械、集体活动等场地空间。

3.4蒙征运动休闲区

a.分区范围:该区西北临磨子河景观带、南临集张高速铁路、东临敖包祭祀区。

b.规划要点:蒙征运动休闲区取材于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该区以此为故事背景,结合地形在旗杆山西北麓地势较平坦区域设置多项休闲运动;开发迷你高尔夫游戏,赛道布置以伐金战争的进程路线为依据,再现伐金战役的铁马金戈;以蒙古族崛起的主要历史情节为内容,以蒙古草原文化为载体开发主题冰雕展示区,向人们讲述蒙古民族在马背上崛起的辉煌历史。

3.5敖包祭祀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临559县道,西临蒙征运动休闲区、南临集张高速铁路,北临110国道。

b.规划要点:改造和增建二台沟民俗村沿街院落,打造商业民俗户,打造村庄商业街;

依附自然地势,充分利用河道平坦开阔地段打造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户外演出场地,结合敖包祭祀、蒙古族民俗文化进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以笔直宽阔的敖包之路串联入口广场、祭祀文化广场、敖包相会广场、雕塑步道,打造极具序列感与仪式感的空间,营造肃穆、崇高的祭祀氛围。

3.6草原风情区

a.分区范围:该区东侧为遗址核心区,西侧为园区西边界,北接园区环路,南接集张高速。

b.规划要点:展示游牧民族生活习俗、民间竞技、民间戏曲等独特生活形式,展现草原民族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精神气质;用乡土花卉打造一座色彩绚烂的“丝路花海”,丰富草原湿地的景观,给其他区域和在风情区内游览的旅客高品质的视觉享受。

4结语

文化产业园在景观规划方面以现有景观生态格局为依据,建立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的“全空间生态网络”,园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地网络系统主要由生态公园、生态绿地与各类廊道所组成。实现一轴统领、一带补充、两核并驱、六片联动、北拓西扩的景观空间发展。同时,以集宁路元代古城遗址文化为龙头,以巴音塔拉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依托,将遗址保护展示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建设相结合,构建文化产业集群。

集宁路文化产业园是以景观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反哺景观规划建设,这将提升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水平,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优化集宁路的景观生态结构,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京成.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 吴晶星,黄建云.创意产业园的多义性场地规划解析[J].规划设计,2008,04.

[3] 颜琳. 创意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王淑芬,河北石家庄人,工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造景、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城市设计及旧区更新研究等。

第2篇

关键词:大型文化产业园区;旅游产业;产业规划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urrec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 brand new kind of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boarded the stage of history. Not only does it have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 and functions of normal culture industry parks, but also it plays a role as a special urban function area.It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urban planning scope to deal with such parks. The thought and characteristic of culture industrial planning are great orientations to guide the planning for such park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tourism also comes into pla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se two major industries, we could clearly master the key incentive mechanism. Combining the rule of market development, we could creatively find a method to guide the planning for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marke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Keywords: large-scale culture industrial park,tourism,planning for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59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及特征。

1、相关概念

(1)概念基础

根据《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定义,文化产业园区是指进行文化产业资源开发、文化企业和行业集聚及相关产业链汇聚,对区域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特定区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

(2)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产业振兴力度的加快加强,一些文化产业的生产资源特别富集的城市(或地区)、以及文化消费市场特别发达的城市(或地区),一般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无法满足其城市发展的需要,由此产生了无论从用地规模、产业复合程度、经济产值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巨大的大型产业园区。它具有文化产业园区的各种要求和特征,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功能区域。

2、特征

从全国216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业园区包括3个因素:环境、人物和事件,形成城市景观、产业园区和艺术空间的复合文化空间。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功能和规模效应,还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多向依托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机制,一般是综合性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导因素促成。如北京平谷的“中国乐谷北京音乐产业园区”,不仅依托了本地既有的乐器设计与制作基础,还依托了环渤海区域这一巨大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雄厚的音乐文化基础、音乐文化教育、庞大的音乐文化爱好者队伍,也为“中国乐谷”的破土而出提供了肥的土壤。

(2)全产业链

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大多专注于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一、两个环节,如北京的七九八艺术区,主要围绕艺术创作和展示交流这两个环节进行集聚发展,能保证其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其多向依托的特征就决定其产业价值链中的环节相对完整与丰富的特性。

(3)产业新城规模

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集聚效应,决定了其规模范围是巨大的,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由文化产业为引擎的城市功能新区或者新城的地位和价值。

一、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概况

2011年12月,在承德市双滦区9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完成了整体规划,设计项目36个,吸引民间投资达122亿元,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

园区以山庄源头为文脉,以双塔奇观、滦河水系等自然景观和皇家行宫、古镇古庙、古迹遗址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按照“体现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理念进行规划,现已进驻“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承德避暑文化产业园区等五大支撑项目。力争到2015年,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

二、大型文化产业园区的城市规划创新思路

市场化运作文化事业的思路

文化事业单位,是指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这里谈到的市场化运作,并非将这种公共服务当成盈利性的机构或企业来操作。而旨在遵循市场机制,运用供需理论,真正找到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点,并将该需求点以市场方式吸引商业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进入,实现可持续的公共效益。

(1)园区中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和难度

2009年09月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的基本原则第一条,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从园区的运营上看,文化产业与其他门类工业产业不同,具有原创力的精神层面的产品是其核心,而文化事业,恰恰是孵化和生产这种产品最佳的社会环境之一。同时,文化事业,也是文化产品走进市场,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的重要平台。园区中发展文化事业的难度,主要有经费问题;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过度商业化以及过于形式化等问题。

第3篇

关键词:城镇化;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

全球化、社会进程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如何既能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能发挥其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精品,使其向着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及文化产业化的含义

文化产业,是指把文化资源作为经济资源进行市场化开发和经营的产业,即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这种生产和经营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总称。目前主要包括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音像、演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经营、民间工艺、广告以及其他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

文化的所谓产业化开发,包括文化产业链条化、文化产业规模化、文化产业社会化。产业链条化是指相关产业的联动性,上、中、下游产业的衔接性,产业链条化是基础和前提,否则就谈不上社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现状

1、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现状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以及由这个民族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贵州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省份,全省总人口3903 7万人,其中人口超过10万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共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8% ,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仅次于广西和云南,居全国第三位。贵州是今天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存较好的省份之一,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天然博物馆。这种状况为今天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产业化发展现状

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得到很大的发展。例如,2005年黄果树瀑布节,重点突出少数民族的色彩。后来的"多彩贵州风"吸引了旅游者的目光,得到极高的评价,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在文化产业化中得到较大发展。

但在观念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只是在浅层次的开发,没有积极利用人的主观因素来合理开发资源。同时,对民俗文化的保护缺失,致使民居建筑风格遭到破坏,整体民情风情旅游缺乏统一的布局和规划。贵州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习惯于原来的资源优势,认为资源优势就是产品优势,产品优势就是市场优势,思维方式没有创新;产品缺乏竞争力。另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住宿通讯等相关服务尚未跟上,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比较匮乏。在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工作上,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出现断层。

三、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协调、多方参与

把文化看成单纯的文化消费,把文化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割裂开来,恐怕是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贵州文化产业的真正出路关键在于加强政府主导协调的功能,树立全社会共办文化产业的观念,破除门之见、打破行业戒规,多方参与发展贵州文化产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协调、多方参与必须破除对文化产业的五个观念误区:第一是文化产业不创造国民收入的观念误区。第二是文化产业必须官办的观念误区。第三是认为文化产业注定是赚不了钱的观念误区。第四是"高雅文化进不了文化市场"的观念误区。第五是"中国的文化产品难以进人国际市"场的观念误区。

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产业的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经营性文化生产单位进行产业化改造,另一方面要制定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鼓励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鼓励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同时要加大文化执法力度,坚决清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和"文化垃圾"。要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若干强大的、有可能抗击境外文化资本冲击的文化产业集团。要防止文化市场的行政性垄断,首先要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同时降低文化产业的准人门槛,允许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事业单位的改制;实行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扶持;其次树立品牌意识和实施精品战略,立足现有基础,重点扶持、壮大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企业,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充分挖掘潜力,有重点、有选择地打造一批文化精品,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实现四个统筹发展

(1)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统筹发展

现阶段,文化旅游业是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贵州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贵州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统筹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旅游景点在文化内涵上丰富起来。二是要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尽可能地用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是旅游景区建设或开发必须贯之以文化战略和艺术审美的整体规划,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增加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四是要在文化内涵上做好"广度旅游"的文章。

(2)文化产业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统筹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关键的是:第一要按知识产权法的要求办事,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对于在一个特定地域流传的没有明确的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按照"属地产权"原则进行保护;第二要贯彻"开发式保护原则",因为有些文化遗产是属于民间流传的"无形文化",如果不整理、不开发,就有可能失传而消失,所以要尽可能在产业化开发中实现保护;第三要遵循"有选择的开发与保护原则",因为传统文化遗产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诸如封建迷信的糟粕文化就既不能开发、也不能保护。

(3)文化产业与人才培养统筹发展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对文化的需求进一步增多,但同时我省文化产业的人才危机已经十分明显,人才成了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规律,要有产业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一方面,在高等院校兴办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开设各种培训班,大批量地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层次的专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层次的艺术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

(4)文化产业与发展文化信息产业统筹发展

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这两个2l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他们的统筹发展是一种内在的需求。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可以预见,它们合并后成立的公司,必将依赖它们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强大优势,以过去所没有的广度和深度,把美国的文化和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也必须尽早启动这项工程,利用网络技术,把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传送到全球每个消费者面前。这是一项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何琼.西部民族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徐莹.贵州城镇化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05.

第4篇

【关键词】创意产业;产业园区;规划引导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英国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在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下我国的一线城市也开始以创意、创作等为主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他二三线城市紧随其后,以“文化创意”为主打,开展了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创意产业在目前的经济发展体系中属于新起之秀。其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利润大、污染程度低、产业关联度高、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复杂以及包含一定的人文价值观等特质。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氛围下,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支持和依赖,成为其主打产业。目前,世界最发达国家GDP收入大多来自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创意产业依靠知识创新和思想创造充当了服务业中的主力军,也因此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点经济收入对象。

一、创意产业园区特征分析

1.1、园区产业类型特征

创意产业园建设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技术、人才和艺术。以创造智力劳动为主,表现出研发和培训等多种全方位的功能。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需要根据其地区特点和发展特点进行整合规划,建立本地区所特有的创新之处,利用地区资源进行产业类型定位。其中我国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分类共为类,分别是广播影视、新闻传播、设计服务、工艺时尚、广告展会、文艺娱乐、咨询策划以及科研教育等方面。

1.2、园区功能组成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需要具备六项基本功能,分别为文化创造、文化服务、教育培训、信息、会展交易、休闲娱乐等。在实际应用的设计中,因城市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各个园区的发展不一定具备全部的功能特征。在综合性较强的园区设计中,可能具备多项功能设施,反之,则功能相对不同。

1.3、园区空间环境建设特征

对于园区的空间环境建设,可根据其按照物质空间形态划分。工作空间、休闲空间、交流空间、商业空间、培训空间、展示交易空间以及生活空间。在设计建筑空间时,结合创意空间的特质使其具备综合性和创意性等特征。根据创意要求,园区的空间建筑环境设计应该从外观上符合美学的设计要求,对其内部功能设计要做到技术保障。充分体现创意空间的理念。

1.4、创意产业园用地特征

经过分析一线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在常规性的创意园区选址问题上,多考虑资金问题。根据城市的城市规划常常选择在工业基地等地以此来符合城市的工业发展。作为创意阶层,根据不同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工业以及创意产业用地的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在对创意产业园用地的征用过程中,要多考虑其周边环境,对其综合的发展因素做出数据分析。创意产业是项新型产业发展项目,在选址确定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指定其必须设在哪些地理位置上,反而因为其特殊的发展需求,要考虑创意园区的市场、资金、交通、受众范围以及周围设施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综合各方面因素后,对其作出经济、社会、法制等多方面的特征分析,从而选定合适的创意产业园区地址。

二、现代文化创意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2.1、发展集群

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按地域划分为六大重点集群。首都创意产业集群,北京地区的创意园区涵盖十六个区县范围,对其进行创意园区改造,改造了莱锦创意产业园、非洲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区和海淀区等产业园区的改造也在进行中。众多知名文化产业园区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作为中心,辐射周边沿海城市,其横店影视产业基地和南京创意东八区等成为其典型性发展成功实例。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广州和深圳,以其特有的对外发展优势,凭借其优越的外贸经济和对外文化,在早期开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云南地区的创意产业基地发展,昆明的创库是综合性的艺术家工作基地,其他多位影视方面产业。川陕创意产业集群,主要是指重庆、成都和陕西西安,成都有着目前规模最强的数字软件园区。陕西西安凭借其古文化优势大力开发大唐文化,重庆也在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文化。中部创意产业集群,以湖南长沙为主。凭借其演艺传播媒体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除开六大集群园区,还有其他省份在进行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我国正在全面开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

2.2、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倡导“五位一体”的制度改革,其中文化体制改革也摆在了重要的发展问题上来。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方式,深得政府的重视。在以后的国民经济发展结构中,必将占据一席地位。未来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设计建设要结合当地人才和科技优势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突出其文化和科研设计的优势,全面整合人才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选址与规划原则

3.1、选址问题

在园区的设计建设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选址之其重点项目。合理科学的选址规划才能使园区的发展更为长久。选址要素包含周围环境因素、周边设施完善程度、交通通达度、文化氛围、市场流动、人才科技等重要因素。选址应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多面的全方位的数据考察,寻找最适宜的园区基地。

3.2、规划原则

(1)强调创意文化原则。在园区的建设选址中如周边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对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多种多样的文化氛围下,发展自己的独特创意文化,形成个性独特的风格特点。形成创意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创新性。

(2)选择良好的自然环境。园区的周边自然环境的优越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创意文化的创造有着影响力。优美或者独特的自然环境会让创意人员从中得到灵感源泉和思想启发,对于其创作设计有积极影响。

(3)实现创意产业园区的周边经济增长。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形成产业聚集才能汇集创意产业,产生规模性发展的效益。通过对创意园区进行政策调整规划,带动周边相关产业聚集发展。增加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打造出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社区经济的繁荣。

(4)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联系。创意产业园区的交通通达度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作用。其复杂程度虽然不高,但因其独特的空间分布和外界市场环境影响,对于产业园区内部的交通疏导尤为重要。对产业园区的各个分区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加强交通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保证园区的交通环境安全通畅。形成全面的交通网状系统,达到交通便捷性、合理性、通畅性。

第5篇

1)场镇规划。对乡村各类用地布局进行规划,明确道路建设要求;明确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以及主要水体保护范围;对乡村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和环境卫生系统进行规划;明确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的保护内容,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进行规划,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实施管线综合管理,合理确定管线建设容量,对公用工程管线位置、管径以及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规划。

2)村庄规划。乡村村庄规划要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充分结合村庄聚居条件、资源状况、交通状况的基础上,对乡、村同步进行规划编制。为保留村庄的原生态风貌,对聚居户数少且具有原生聚落特色的村庄可不进行规划;对具备良好聚居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村庄进行规划。村庄规划要遵循尊重村民意愿的基本原则,采取柔性标准与刚性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其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公共设施、村民住宅、居民点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景观绿化、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2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

在乡村产业结构中,农业一直以来是基础产业,占用农村大量劳动力;非农产业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供应业、农产品运输业、农产品销售业以及为农民生活服务的建筑业、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乡村规划有着直接影响。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乡村规划的方法策略如下:

1)建立规划组织管理机制。乡村应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规划管理和监察执法人员,对规划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要严格审批规划编制,并加大规划强制性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得在没有编制过村庄规划的地方审批建房,有效控制农民的建房行为。建立村级规划监察队伍,让村民主任成为规划监察协管员,形成市、乡镇、村的规划监察联动网络,坚决制止各种违法行为。

2)确定乡村规划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乡村规划既要着眼于乡村经济发展,又要看重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在乡村规划设计时,要尽可能维持河流、绿地、树木等自然环境的原貌,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建具备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其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乡村规划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改善村容村貌,通过乡村规划建设一个产业发展与内在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化新农村。如,乡村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吸引城市居民来农村休闲度假,拉动乡村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并通过城乡人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其三,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乡村产业开发和乡村规划时,均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乡村建设满足农民物质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乡村规划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意愿,着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3)明确乡村规划步骤。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应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实地调查。了解当前乡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计划,对典型村庄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民情,与村干部和村民进行访谈,获取最为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第二步,综合评价村庄建设情况。准确掌握乡村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价乡村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第三步,制定村庄发展战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系统研究乡域范围内村庄产业结构与村庄数量、人口规模、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分析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村庄产业发展的优劣条件以及发展潜力,制定村庄发展战略。第四步,确定乡村空间布局体系。坚持“保护耕地”的原则,确定适用于不同产业发展的用地布局,明确中心村和基层村的用地需求、村庄性质、人口规模,制定建设中心村的标准,统筹安排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遵循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4)突出乡村规划重点。在村镇体系结构规划方面,可依托当地产业基础,对交通干线进行完善建设,形成以集镇为核心,中心村为主体的级次分明的“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体系;在村庄布局规划方面,改变粗放型村镇模式,合理布局中心聚居点和一般聚居点,使聚居点形成网络状空间布局;在交通规划方面,以乡道为骨架,建设功能完备、快速便捷、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在基础设施规划方面,对供电电力设施、排水设施、通讯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在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方面,规划建设小广场、便民店、文化娱乐室、卫生室、幼儿园、便民书屋、全民健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

3结语

第6篇

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本刊专访了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陈泽明。

文化成为动力源

《当代贵州》:在第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世界各地名酒一展其历史文化,积极进行品牌宣传。如何看待文化对酒产业发展的影响?

陈泽明: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全世界林林总总的产品可分为四种:一是自然垄断产品;二是寡头竞争产品;三是差别竞争产品;四是完全竞争产品。

酒属于第三种产品,它具有产品差异性和提品服务的差异化特征。酒企业的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是千差万别的,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和不同的服务对象而具有多样性。因为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异性而产生竞争,具有地域性色彩的多样式文化使消费者感受到不同的差异。

另一方面,当对同一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时,不同的消费者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消费需求不一样,服务对象不一样,对产品的评价也就不一样,这就凸显出另一个内涵:文化具有地域性、差异性,认真打造酒文化品牌,既显得必要,也显得非常复杂。

同时,值得注意是,一些酒产品本身就有文化。如白兰地文化包含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与激情;威士忌文化流淌着英格兰民族的贵族气息;伏特加文化张扬的是俄罗斯民族的直爽和刚烈。葡萄酒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喝法,白葡萄酒颇具浪漫气息,适合小范围朋友之间共品;红葡萄酒则适合大餐聚饮。如何将自己的文化融入每种葡萄酒之中,外国人都有讲究。

《当代贵州》: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酒文化因历史积淀,形成强大的品牌价值,最后成为推动酒产业发展的现实力量。

陈泽明:文化概念有大小之分,或广义狭义之说。在大文化概念中,文化是经济、政治及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都可称之为文化,这是广义的文化概念。

从狭义的角度看,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经历了“二要素”、“三要素”到现代“六要素”的发展变化。农业经济时代是二要素:土地和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是三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而现代经济是六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加上技术、管理、信息。无论马克思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认为这六个要素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对文化的理解起码应包含这三个要素,即技术、管理、信息。这是对文化的集中理解,或者说,这是近现代对文化生产力内涵的国际理论前沿研究成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技术、管理、信息等文化要素,文化是推动酒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包含着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的“文化”,已成为推动酒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呈现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

弘扬中国酒文化

《当代贵州》:中国的酒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但是似乎中国的酒文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提炼和升华。

陈泽明:今年3月,我带队包括茅台、国台、珍酒在内的酒企参加了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酒展。这个酒展已经办了十几年,但是在这个展会上,外国人第一次知道中国有这样好的酒,我们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酒展。外国人品饮了我们的酒,感受到了中国酒文化的刚烈与缠绵。纷纷说,从来不知道中国有这么好的酒,更想不到这么好的酒产自中国贵州。这给我们弘扬酒文化一个深刻的启示。

在中国,令外国人为之惊讶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像推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一样推销中国酒文化。用传统模式,如武术和中草药的传播方式就很好,运用这些方式,中国白酒文化一定能同世界三大蒸馏酒文化——伏特加、威士忌、白兰地共同跻身世界四大酒文化之列,最后争取超过,成为别具一格的世界的中国酒文化。

《当代贵州》:具体而言,应该如何紧跟时代、社会发展潮流,弘扬中国酒文化?

陈泽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我的理解就是:为了人去发展,由人去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不是靠资源,靠传统的生产模式去发展,而是靠文化要素,即知识型要素,推动经济社会集约发展。实现人的发展,也就是一切都是为了人。应该说,现代文明的核心就是实现人的发展。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是对自然界的索取,现代知识经济时代,则是实现对自然的回归和回馈。一切为了人,就是要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也就是要实现人的个性化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这种不同需求,也就越多,当然我们满足人的不同需求的能力,也会越强。

这几年,我国酒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GDP增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需求的提高。酒是一种个性化的商品,有相当一批人需要适量饮酒;同时,随着消费需求的发展,交往也成了人的需求,交往成了生产力,交往需要酒;另一方面,一些人在身心健康上,有酒的需求等等。可以说,酒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消费产品,有些人,因为精神紧张,需要短时麻醉一下自己,酒是最好的麻醉剂;有些人,因为精神放松,需要提提神,酒又是最好的兴奋剂。

借助酒博会 推动新发展

《当代贵州》:贵州有着悠久的饮酒、酿酒历史,酒文化积淀丰厚,在贵州酒产业快速发展、老品牌集体复苏的新时期,应当如何抓住自身特点,树立品牌价值,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陈泽明:现在,贵州一些酒企已经在着手做“酒文化”了。到底如何做才有效,或者说,如何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好的效果。我们思考的基点,除了应探究非常深厚的酒文化内涵外,还应对其广泛的外延加以研究。譬如,在酒文化中,怎样体现酒的技术、管理、信息、经济、资本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立体呈现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对酒文化开发拓展的领域,才会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比如,马爹利被称为“艺术家欣赏的酒”,聚会时由调酒师调制,再配以Pop music(流行音乐)或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于是在这种环境中的这种酒,就叫做“马爹利”。通常艺术家在一起聚会时,就喝马爹利,将艺术融入酒文化。“马爹利模式”可以作为弘扬中国酒文化的借鉴。

一次在西班牙,我们去了一家“王子”餐厅,外表不起眼,但里面文化气息很浓,积淀的文化元素很深厚,使人明显地感到一种文化的力量。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我们开了茅台酒,并招待了其他客人。结果,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奇迹般地产生了,饮了茅台酒的西班牙朋友说,中国酒使他们动了情,所有人在微醺中感到一种飘飘然的升华。这就是酒文化造就的气氛。

如果说,马爹利体现的是一种“殿堂的艺术”,那我们就应该好好思考:中国白酒体现了中国人的刚烈、豪爽,我们的酱香型白酒是否可以称之为“大山一样豪迈”的艺术呢?经过西班牙餐厅的验证,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去创造、去弘扬,中国“大山一样豪迈”的酒文化艺术,是一定能够超过“殿堂般的艺术”的。

《当代贵州》: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贵州酒业要形成品牌优势,核心问题是什么?

陈泽明:现在贵州酒的核心问题主要不在生产上,贵州有酒生产许可证资质的企业只有两百多家,但真正能做好的不到三分之一。问题在于市场不畅,销售不顺。贵州省人大颁布的《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条例》,在规范酒的生产、营销的同时,也净化了酒文化的环境,“条例”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力量。这两年“贵州酒博会”升格为“国际酒博会”之后,发展势头很好,实际上,也是把握住了酒文化的力量。

品牌是生产力,酒文化是生产力。今天这么多人关注“酒”,重点应该放在酒文化上,这是一种对酒文化的共识。酒文化作为推动酒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在对酒文化的认识、对酒文化的发掘、发挥上,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一方面,我们要引进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如技术、管理和信息;另一方面,要靠产酒大省的各位企业家、专家,只要大家一道去感悟我们的酒文化,共同来实践、发掘、深化我们的酒文化,我相信中国的酒文化在全世界,一定能够发扬光大。通过“酒博会”来发展贵州的酒产业和酒文化,跻身世界酒文化之林,我们应该做得到。(责任编辑/彭美玉)

征集

第7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基本规律;发展模式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载体,文化产业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属于文化经济学的概念。文化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只有能够作为商品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产业形态文化才能经营运作。“作为产业形态的文化是哪些有偿供给型的文化产品,即文化产业部门向社会和消费者提供的,人们必须经过购买才能得到的文化商品或文化服务。” [1]文化产业通过生产文化商品或提供文化服务的方式直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之中,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

1 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要的行业门类的总称。”[2]把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商品,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应该遵循“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个商品生产的普遍规律。文化消费市场与文化供给能力,文化资源配置、投资、价格、成本、回报率等都要遵循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体制,并受其调节。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以满足人们的思想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文化价值资源转变为社会经济效益的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性,既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价值规律。文化产品具有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双重属性,文化产品是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辩证统一,其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具有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智力创造的物化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具有经济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恿和基础。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社会产品,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从教化、益智、认识、审美、伦理、凝聚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文化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标准与国家意志密切相连并传播着价值观念。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由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的规律性,以及文化消费与社会经济增长相适应,与社会成员的文化水平相适应,与社会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和制度相关联的规律。

2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是驾驭文化产业这辆车的操作规程,掌握这个操作规程要厘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发展有市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科技、管理、政策等七大核心要素。七大要素在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实践形成不同的发展模式。

1.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市场是文化产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市场的文化支付能力,构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社会的物质生活是文化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先满足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存需要,才能谈得上精神文化生活上消费。如,以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的丽江文化产业市场,联结着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供、销,丽江的文化产业发展直接依托于旅游市场,文化与旅游无缝对接,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产业链,在旅游演艺产业中实现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长期的盈利效果。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城镇化率和服务业三组数据所占GDP比重跨入临界点,文化消费市场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发展将成为增速最快、潜力最大的中坚力量。

2.资本主导型发展模式。资本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这里所说的资本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即资金,与其他要素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流动性、增值性和倾向性,通过投融资,资本从各个领域进入到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领域,再进入到文化产业的流通领域。“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完成文化产业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本的增值和利润最大化。”[3]随着文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资本更倾向于流向具有创新创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3.文化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文化资源包括历史的和现代的文化资源,有形的物质文化资源和无形的精神文化资源,以及可再生性的和不可再生性的文化资源,等等。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商品双重属性,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越来越凸显。有的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资源加技术,通过‘审美’实现经济事实。”“审美”即打动人心,吸引公众,这是文化产业的本质规定性。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文化特色、保持状态、知名度、独特性、稀缺性等形成文化魅力和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蕴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丽江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根据打造“丽江文化硅谷”的目标,坚持以“自然为本,特色为根,文化为魂,市场导向”的方针,打造的“文化演艺、文化旅游、文化传承”三大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4.人才主导型发展模式。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为内涵、创意为核心的智力与技术密集的产业,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源“突出地表现为智力性、能动性、资本性、高增值性、再生性。”[4]通过创意与开发使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意人才、创作人才、制作人才、策划人才、生产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传播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等都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第一资源。

5.科技主导型发展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科技、广播电视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给文化产业带来的不仅表现为业务类型、市场范围、传播媒介等产业特征的创新,更关键的是互联网改变了文化产业的思维模式。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实力,加强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要加强文化产业与相关科技产业的有效对接,彼此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二者的更高效发展。

6.政策主导型发展模式。国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是文化市场,国家通过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准入制、文化投融资机制等改革,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丽江演艺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看,丽江文化的发展速度和产值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密切有关,过去的丽江演艺产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红利”,随着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随着产业支持性政策向市场建设性政策的转变,随着“特惠性政策”转向“普惠性政策”,将来的丽江的文化旅游产业必将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下降,文化产业将会回归到“常态化”的发展速度。

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分析文化产业的主导发展要素得来的,文化产业还可以根据品牌、版权、服务、产业链等要素形成不同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文化市场竞争激烈,但商业模式始终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文化产业从业者需要洞悉市场变化,从文化产业新的发展趋势分析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将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文化消费市场需求相结合,营造具有特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4月.

[2]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4月.

[3]蔡尚伟,车南林.文化产业精要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

[4]高书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主要特征[J].经济与管理.2015.

第8篇

一、研究目的

我国自治区是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自治区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禀赋,自治区体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特色体育产业的优良环境与优势。自治区的体育产业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加大开发的力度,发掘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的潜力,推动自治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合自治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布局模式及其结构序列,为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二、自治区体育产业区位要素分析

区位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地理位置,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区位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市场发育水平,地方政府的能力等是影响区位要素的变量,区域资源和环境结构是区域最重要的结构。各区域要素的差异影响了产业和企业的获利空间,进而制约着产业和企业的地区选择。因此,区域的比较优势是确定区域产业布局的决定机制。

自治区在西部13个省(、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区域经济布局上,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治区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多样化能源资源基地优势;区域级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自治区正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原开发地区。对自治区体育产业区位要素进行分析,有利于自治区体育产业合理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三、自治区体育产业布局模式构建

笔者根据目前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和优势状况,以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最大化为原则,提出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首先发展重点产业,以此为动力扩大对扶持产业的投资,带动一般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使自治区体育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平衡。确定自治区体育的重点发展产业、扶持产业、一般发展等产业的序列及结构,形成合理的体育产业布局模式。自治区体育产业应遵循“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发展”的原则。

1.重点发展:体育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

重点产业指能够迅速和有效的吸收创新成果,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因此而获得较高的和持续的发展速度的行业。

(1)体育登山业。登山业是自治区体育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自治区的登山业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登山运动的广泛开展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1979年中国和伊朗登山界组成联合登山队在珠峰开展训练,为正式攀登做准备,由于伊国内政局的变更,此计划未能实施。但是此举开创了山峰对外开放、接待外国团队来藏登山的先河,同时也成为外国人来藏旅游的先例。(2)体育旅游业。体育旅游业指在异地参加的、以亲身参加为特点的各种陆地、水中、空中的体育比赛、表演、健身与探险活动,他在内容、目的上都与传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国内体育旅游渐热的竞争格局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优势。也正因如此,这片有待开垦的土地,对外有着巨大的神秘感、吸引力,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也使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2.一般发展产业: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

(1)体育地产业。体育场馆是体育产业的载体,的体育馆较少,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和全面健身运动的发展,的体育场馆将会逐渐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各种体育协会纷纷成立。行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争办、资助体育比赛已成了一种普遍形式。这将刺激体育场馆需求率的上升。目前,可采取整合现有的体育场地建筑企业,组建大的集团公司,集中统筹运作与开发,提高体育房地产业的竞争力。利用举办大型赛事的机遇,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开发现有的赛马场、体育运动中心等举办体育服装博览会、体育制造、器械博览会、体育报刊图书博览会并举办体育学术研讨会,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2)体育经纪业。体育经纪人是指具有合法资格,以获取佣金为目的,与体育相关人员及组织签订委托合同,充当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有关职业运动、体育竞赛的订约媒介,或为委托人提供通过体育获益机会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经纪人开始在我国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真正以体育经纪业务为主的公司很少。由于体育经纪人尚属起步阶段,发展不规范,不可冒进,部分区域可进行试点,市场成熟之后,可进行推广。可着手建立体育经纪人制度,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技术指导人员,利用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建立体育人才交流中心,推动体育人才市场的发展。体育经纪业是体育竞赛表演业和其他部门产业发展的剂和纽带。

四、结论

1.体育产业已具有明显的区位要素比较优势: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增长、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惠等。因此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特色体育产业。

2.据已有的体育产业资源优势和现有的资源状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原则,构建现阶段的体育产业布局模式及发展的序列结构:重点发展体育登山业和体育旅游业,一般发展体育地产业、体育经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