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交际礼仪

小学生交际礼仪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16:0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生交际礼仪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生交际礼仪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教学;心理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概念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对生活缺乏正确的认识,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低下,因而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能够真正地拥有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以下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一、表扬激励,树立信心

教育的重点并非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鼓舞与激励,心灵上的沟通和交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给予学生赞扬和肯定,可以使学生切实得到心理方面的极大满足,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而融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教师的可信赖性、亲切性以及可信任性,这样学生便能够对教师打开心扉,将自身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倾诉给教师。特别是对于心理不健康的一些学生,教师要经常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要帮助他们尽快战胜消极心态,以乐观积极的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及课外活动中来。

二、注重沟通交流,发自内心的关爱

当前,相当多的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物质方面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然而,很多学生的父母并不懂得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说服少,责备打骂多,或者是一味地溺爱孩子,即便是犯了严重的错误,父母也只是袒护,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和他们沟通,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取得学生的信任,与他们共同分享烦恼和快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会愿意听取教师所给的建议,同时积极地配合教师。由于学生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成绩较差,对自身的评价也非常低,因而极易产生孤立感。无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还是低,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应当表示对他们的喜欢和关爱,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不会因为学习不好而讨厌他们,要让他们紧握教师所伸出的帮助之手,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罗列他们的优点,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闪光点。

三、开展活动,打造优质环境

对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而言,良好环境的熏陶是十分重要的,好的环境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当处于优美环境当中时,人们的心理会感到轻松愉快,而当处于不好的环境当中时,人们的心情就会感到非常的抑郁烦躁。由此可见,打造学生能够感到心情愉悦的环境尤为必要。对于学校的主环境而言,应当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呈现美丽、整洁的风貌,可以在教学楼及其他的建筑物周围进行绿化种植,让校园成为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大教室,让茂林修竹、花花草草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最佳场所。对于班级环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布置,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环境中学习。此外,学校还应当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活动、艺术活动、文化活动,抑或是学习名人名事的活动,以此活跃学生的身心,真正的达到美化校园、陶冶情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环境的改善及优化。

综上所述,现如今各个学校随着社会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已经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这个过程当中既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将心理教育课程上好,而且还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有机地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切实地将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原则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的密切结合,促使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使学生成为有纪律、有道德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 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

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 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2.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第3篇

一、凉山彝族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因为民族思想和民族习惯等原因,彝族寄宿制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常规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

由于入住校园的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边远贫困山村的孩子,所以远离父母和亲人,来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县城独自求学和生活的他们,首先缺乏的是亲人关爱、教育、管束和引导。一方面,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来到完全陌生之地,他们失去了父母的呵护,失去了兄弟姐妹的关心,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住在学校他们,想家、想亲人无法安心于学习。同时另一方面,缺乏父母管教的他们,面对贫富差距、面对新环境里的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勤劳淳朴善良的本性。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他们任意破坏校规校纪,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他们经常外出上网,夜不归宿,甚至聚众赌博;他们不知勤俭节约,吃穿上互相攀比。

原本就缺乏家庭教育的他们,再加上他们受一些不良的风俗习惯的影响,彝族寄宿制学生抽烟、酗酒、打群架现象特别严重。究其原因,他们主要受彝族传统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凉山彝族尽管受到了历史上多种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凉山长期处于封闭和奴隶社会制度。即使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这种飞跨世纪的历史变革也必然使凉山彝族保留着历史的胎迹,并且完整地保持着其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风俗习惯。

1、就拿抽烟来说,凉山彝族人普遍都喜欢种植兰花烟,认为兰花烟具有消毒、杀虫的功效,有创伤或被蚊虫叮咬时可以用兰花烟消炎、杀菌、止痛和驱赶蚊虫毒蛇。所以无论彝族的男女都喜欢吸兰花烟,吸烟的人家要传承下去,不能中断烟辈。有的彝族家里的烟袋是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深受大人们吞云吐雾影响的彝族学生,现在虽然不再吸兰花烟,却改抽香烟了。而家长们也认为孩子们吸烟没有什么不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2、就是众所周知的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欢饮酒的习惯了。彝族有句谚语说:“汉人有茶,彝人喜酒”(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酒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磋商议事、招待宾客、调解纠纷等等都要以酒为首、以酒为先、要以酒为重。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假如没有酒,即便是牛羊肉堆成山也枉然。没有酒就等于肉中没有盐,天上没有太阳,地上没有灶塘。”亲朋好友之间相见、相交、相知的始终都伴随着酒。彝族人从生下来就打上深深的酒文化的烙印,彝族学生经常喝酒也多是源于彝族自己的酒文化。

3、彝族学生经常打群架固然与远离父母缺乏管教有关。但更深原因是他们的“家支文化”。“家支”——凉山彝族同一姓氏彝族的家族体系。彝族谚语说:“有家支才有自己”,“少不了的是牛羊,离不开的是家支”。凉山解放前由于各种黑暗势力的压迫、生产力落后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和解放前长期存在的家支之间的冤家械斗,使各个彝族家支内部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压迫,相互帮助共度难关。每个彝族人都会为自己的家支而感到骄傲,都会自觉维护自己家支名气。别人是不敢欺辱有名气的家支的人,有名气的家支走到哪儿都好使。所以,为了自己的家支的名气,他们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这种传统观念早已深深扎根于这些年幼的彝族小孩的心里了。所以,经常因为一点儿小摩擦、小纠纷两个家支的兄弟就会纠结在一起谈话,轻率鲁莽的他们一般是谈不好的,大打出手就在所难免了。

二、怎样教育和管理彝族寄宿制学生

彝族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边远贫困的山区,他们带着亲人们的希望来到学校求学的。他们身上的一些恶习、陋习若不及时给予教育纠正,任其发展,有可能贻害其终身。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认真思考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加以教育。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延续至今,总有其支撑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长期以来许多风俗习惯成为历史上彝族族规和家规的依据,制约人民思想,道德行为,不断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维护民族之间的团结,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不能对彝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风俗习惯予以全盘否定。更不能拿汉族学生的习惯与之相比而贬低、甚至丑化彝族的风俗习惯。当然,有些传统习惯,不能排除其消极落后的因素。所以,不能以尊重民族习惯而全盘放弃对彝族寄宿制学生的严格要求,从而听之任之,任由其发展。总地来说,凉山彝民俗令人遐想,给人乐趣,给人力量,有调解矛盾,联络感情,传播知识,交流经验的功能。所以在对彝族寄宿制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中我们应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倡和利用有益的,健康的民间民俗,摒弃陈旧的陋习——尊重民俗,利用民俗,正确引导彝族学生的风俗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学生。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大人们能做的事情他们一定不能做。抽烟喝酒无益于身心健康,青春的树苗不应让烟熏、酒烧。其次热情好客的方式要改变,学生之间不应该是以烟敬客,以酒待友,而应该转变为共同分享一块糖果,共同探讨学习,携手走向成功之路。

2、面对问题预防为主,重在疏导。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加强团结友爱教育。告诉他们大家都是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一起学习,这本就是一次难得的缘分。陌生彝族人在路途相遇,一般都要相互打招呼致意。我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学习,更应该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各样的摩擦和纠纷;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彝族寄宿制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学校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新奇的。他们向往未来、向往上进、想极力扩大自己的知识与视野,想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有更多认识。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处理问题简单片面致使他们经常犯错。然而,只要他们的认识一提高,他们就会改掉坏毛病和坏习惯。所以对彝族寄宿制学生要进行正面教育、耐心说服、循循诱导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彝族学生思想单纯,敢想敢说敢做,他们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总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就像河水奔流一样,要堵是堵不住的。对思想认识问题,如果企图用“堵”的办法、“压”的办法去解决,就会使矛盾激化,造成对抗。所以,要像治水一样注重疏导,使他们明白事理、提高认识,使他们自觉地向正确方向发展。对彝族学生只能说服而不能压服。

3、建立由寄宿制学生组成的寄宿制班。

第4篇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程,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更高要求而设置的,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本人谈谈几点做法:

一、加强实践,善于表达

也许有人会说,讲话还不容易,开张嘴就可以讲个不停,其实,要把话真正讲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仅有这还不够,语言的积累,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贵在实践,丰富多彩的生活无疑是口语交际的活水源泉。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遵循其语言学习的规律,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接触生活,探索自然,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并让课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关键所在。

1、做到言之有物。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些小动物时,我就地取材,利用农村家家都有养的小动物―狗,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小狗的生活习性,所记录的小狗的生长过程加以灵活运用。学生只有细致地观察,并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及时记录下来,才能把内容说完整,说具体。不然,干巴巴的几条筋,思想表达不清,别人连听都不明白,又岂能交流思想呢?

2、做到言之有序。讲话要有条理,修辞要运用得当,要有说服力。第一句话讲什么,第二句话讲什么,要有一定的顺序,为什么这句话先说,那句话后说,总要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出现“你不说还清楚,你越说越糊涂”,那不就事与愿违了?总之,讲话应做到条理清楚,组织严密。

3、做到讲究技巧。说话要有节奏,速度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要分明,声音要有一定力度,并能控制自如。而且,还要重视内心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增强口语表达的效果。

二、博览群书,勤于思考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学到了文章的表达技巧,写起东西也就得心应手。同样,也能发展口语交际的能力。当然,口才不是天生的,善于讲话的人,都是勤于思索的。口托语言是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来自思想,在特定的思想情境下,会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促进语言的发展。”口语与思维的发展是同步的,思维敏捷则语言通畅,思维钝缓则语塞。人们每讲一句话,必定包含有思想,而当人们产生了思想,也必定产生表达思想的语言。知识丰富,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对待问题,能看得清楚,想得透彻,讲起话来,自然是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同样,丰富的想象不仅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把内容说得生动有趣。反之,思想昏沉,糊里糊涂,怎么能说得中肯,讲得明白呢?可以说,养成爱读书,勤思索的好习惯,是搞好口语交际的重要途径。

三、发挥想象,拓宽思路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有些课文读后,总给人有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教学时如能引导学生去发掘那些深含着的因素以用作说话的材料,无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如学《坐井观天》一课,最后一段: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问:青蛙跳出井以后怎么样?请大家展开想象,编故事。有个学生这样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天真是无边无际,决心到外面去见识一下世面,再不做目光狭窄的井底之蛙了,后来上了学,考上了大学,又回到井里劝亲人朋友一起跳出井口,去学习本领,捕捉害虫,造福人类。看,这种训练,使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灵活运用,加强练说

1、小组合作,互相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可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幻想,为了让他们学会选材,增强表达能力。我在班级里设立四人一小组,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或从电视、广播、电影、报刊和广告所吸收的信息中,选一二件,抓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简单地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重视课堂发言,正确评价。每堂阅读课总少不了让学生发言,而学生发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口语交际。我要求学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注意语速和调理,避免疙疙瘩瘩,断断续续的现象。学生发言中有语病,应及时纠正。

3、加强考核。这是保证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信心。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又是困难的,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人对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充满生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时候却把握不当,有的课堂上情境设置是比较牵强的,在这样的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影响教学的进程,致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所以,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

(一)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二、注重算法算理的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2]。

三、活用多媒体,保证计算练习密度、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时候,通分时没有找最小公倍数,我们在大多数情况是简单地说明应该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找最小公倍数的原因,却没有对学生说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要经过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等过程,这样留给我们巩固提高的时间已没有多少。因此要注意: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功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利用电脑做课件出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使效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3]。

四、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我认为我们要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的口算、估算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如,学习“63×48”等进位乘法,练习“2×7+6,8×6+7”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注意类似的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口算题的训练,如“15×4,14×5,25×4,24×5”等。

五、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计算教学中,评价的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纸笔测验、日常检查v口头提问、板演、作业、数学日记、课堂观察等,课堂观察,既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也不加重学生的负担,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计算教学策略,因此是一种很好的考评形式。口头提问时最简单易行的一种方式,可以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观察包括观察学生算法、算理掌握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积极、自信,观察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等。数学日记,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谈心一样地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或感兴趣之处。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日记的形式,包含如下内容:今天数学课的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的计算法则和算理,你理解的最好的地方,不明白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等《数学教育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71-01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语文情境中,潜移默化中吸收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获得实效性,只有增强语文阅读的实践性,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够按照语文教师所指导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一、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首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明确认识“以学生为本”,备课时切实备好“学生”这一环节,坚决杜绝教学中背教案p备板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备课时,对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提出几套方案,把学生“见不到处”p“容易忽略处”p“实在搞不明白处”考虑周全。上课时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地整理教案,定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变换教法,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见不到处”给以点明,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给以指出,在学生“实在搞不懂处”给以恰当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其次,课下钻研教材,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儿童心理,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问一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发动学生提问;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课后还应问一问学生是否都能学懂了,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把课文中不理解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

(1)作者把那天的天气写成“灰蒙蒙”、“又阴又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文章写首都人民送别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迎送国际友人,陪检阅人民群众的矫健身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显然(1)的问题提的较有水平,反映了有的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而(2)问题则显示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读课文,不动脑筋,从课后习题抄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出适当的批评。

2、引导学生从课题着眼,质疑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然后问学生看到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谁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再如教学《茅以升立志造桥》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立志造桥?怎样立志造桥?“立志”能省去吗?学生随疑问的解除,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质疑

一般课堂阅读教学结构分初读、研读、品读、创读四个环节。初读环节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把握文章给你的最初的感觉,并且要读通读顺,保证读的时间,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如教学《检阅》一文,初读后让学生质疑:检阅前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而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开口呢?为什么另一个观众会纠正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解疑的过程正是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的思路。根据学生的提问展开讨论:观众们赞扬这些小伙子真棒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看出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体会并读好这些语言,从而悟出这些队员是多么善良p有爱心的孩子呀,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不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吗?研究探讨,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成果得以展示。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导向性作用。构建激发小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够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程大妹.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J.基础教育,2013(10);32-33.

第7篇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小学生的英语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在交际中说英语的能力,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害羞心理

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做学生的师长,还要作他们的练习伙伴。比如在让学生讨论时,教师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小组,充当其中的一分子,以partner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巧妙地在活动进行过程中给出适当的指导。另外,此种方法还有利于让学生放松,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老师时不时地来指出他们的错误,如此,他们的胆量越来越大,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羞于开口说英语的现象减少了。在他们逐步建立起信心的同时,可以巧妙地在他们完成任务后对他们在会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建议性的指导,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识自己的不足,改正的积极性也更高。

其次,坚持鼓励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暂时忽略他们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适时发现并表扬他们比较突出的一面,这样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说英语的兴趣。比如我班有个学生刚进班时,她上课总是沉默不语,叫她朗读课文或者分组作对话时,她总是声音小小的,而且有些慢吞吞,上课时甚至不敢抬头,明显不自信。针对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当她朗读课文或回答问题时因担心出现小错误而偷眼看我时,我会给她一个鼓励的微笑,示意她继续。在她完成任务之后,我也不忘由衷地表扬一句:非常好。这些话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但在他们却非常重要,因为慢慢地我发现她变得开朗,活跃了,上课时也总是积极地参与交际活动,听讲时总是抬头热切地看我,眼神中满是期待。我知道她在渴望我叫她回答下一个问题。就这样,她的畏难情绪逐渐获得缓解,进步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二、善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提高能力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精心设计,创设多种语言情境,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良好的语言素质。

1.利用教材。教材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具有内容准确,语言标准,形式灵活的特点。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呢?我经常运用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让学生熟读或背诵课文,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素材,需要时随时调用,脱口而出,准确而标准。如果课文较长我就有针对性的挑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鼓励或要求学生把它熟练地背诵下来。检查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在课上通过接龙的形式(指定某个同学背第一句,然后再叫另一个同学迅速背出下一句,这样一人一句完成背诵任务)。这种检查形式有几个好处,既可以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因为他们必须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才能顺利接出句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比如,我教过的三年级有一个单元学习教室,学完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自由结组,自编排一个自己的教室样子,要求有创意,精练并能准确应用介绍教室英语。转天检查时同学们的作品令人赞叹,语言精确,表演到位。这说明寓语言训练于娱乐既能巩固已学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无穷的学习兴趣。

2.单词训练。英语学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单词的积累。没有词汇量,英语学习自然就不能取得任何进步,更不要说口语技巧。单纯地记单词可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容易在这一点上偷懒。为此,我想出一个既可以让学生有兴趣背单词又能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游戏性教学方法。每次课前我都准备好A、B两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各写好20个单词和短语,课上随机指定两位同学,一人持卡片A,另一人持卡片B,先由A同学用英语解释自己所持卡片上的单词或短语,让B同学猜;然后交换角色,每人限定四到五分钟。猜出单词多者为胜。学生不仅理解并记住了这些单词和短语,还学会了如何使用;积累词汇量的同时锻炼了口语,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背单词也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变成了乐趣。

三、有意识培养学生优美的语音语调及良好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语音语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训练也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利用手头拥有的教材录音资料作跟读模仿练习、朗读课文等等。朗读课文对于培养语感来说意义重大。有条件时还会课上为他们放一些原版的录音或录像资料,使他们能感受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并培养语感。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非常明显,自信心也随之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8篇

一、正确理解创造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条件 

我国莫雷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是“旧”我转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 

否定。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力与人们一般所言的创造力有所不同,它是在教师引导下,以课程教材(间接经验)为认识客体,其具体方式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发明”。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由此可见,一个独特的解题方法、一个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自身来讲都是前所未有的,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力的层次看,技校学生的创造力以初级创造力为主,中级创造力为辅。每个学生个体都具有,并且不同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正是教育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发挥作用的依据。因此,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必修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切合实际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保证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释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学生也普遍认为,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人愿意开动脑筋;紧张令人害怕的课堂让人提心吊胆,什么也无法思索。为此,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众所周知,技校学生自制能力相对薄弱,课堂纪律比较散漫。在笔者任教初期,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能够安静地听课不要捅娄子,所以课堂上采用了比较专制的灌输式教学,只容许笔者进行讲授,尽量避免学生讨论发问,企图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然而事与愿违,结果教室里学生不是闹哄哄的就是睡倒一片,更别提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了。通过反思,笔者认识到技校学生逆反心理比较强烈,传统的师道尊严,限制了他们学习活动的自由,对其学习热情造成了伤害。于是,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调整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置一系列难度不一的任务,通过个体或合作的形式完成。在他们动脑动手完成后,让每位学生都觉得我能行,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给予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机会。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逐步产生了积极的体验,激发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由消极被动的服从者变成积极主动的求知者。作为政治课教师,笔者进一步探索,不再把教材的讲授作为目的,而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开展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活动。笔者也逐步由单向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获取知识的指导者转变。在师生平等的课堂中,笔者体会到运用鼓励、赞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点燃学生心灵中开拓创造的火花。 

三、整合教育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好的教学方法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笔者的教学实践也证实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改革过去陈旧的政治式教条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心理趋向,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目的。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趣味性少的特点,如果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选用有时代感的事例,拉近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起学生的感触与共鸣。 

例如新课开头,引用新闻或图片,巧妙地设置情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讲授“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时,根据上下文的关系,笔者引用两则新闻:一则为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的刑事案例,另一则为小学三年级女生曾某某的暑期实践课——从深圳徒步走到700公里外的家乡湖南邵阳的故事。教师先后展示投影、加以说明、附设提问,让学生触景生情去思考。学生能通过真实的新闻照片,进一步思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人的灵魂,使人们不能实现人生价值,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创造学习,促进他们将已有的各方面知识有效重组,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效果。

2.学会置疑、大胆发问,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实践证明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具有“多疑”“善问”“勤思”的思维品质。同时,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孩童的创造性思维远比成年人要强得多。技校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会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工人到资本家所开办的工厂劳动一天,资本家给工人工资,这公平吗?为什么?课本中“一条看不见的锁链”是指什么?学习中倡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又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首先,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其次,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再次,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然后,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最后,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 

训练。 

3.引导想象、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联想,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任意驰骋。技工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知识往往浮于表面,不善于提出独特见解,只会按照老师设计的“圈套”按部就班,一问一答,答完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就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创造力也就随之丧失了。当然,学生的想象也会产生一些离奇的想法,这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心理加以引导和鼓励,决不能因其想法离奇而进行讽刺训斥,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感,浇灭他们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在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辩证关系”时,笔者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笔者把这说成“真理”,借此引发学生思考。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观点,并说出成语“出淤泥而不染”作为理由。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提出“环境与人才”的问题,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辩论。正方辩题“逆境出人才”,反方辩题“顺境出人才”。在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学生对课本知识就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新的理解、更广泛的扩充和更深的探索,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创造力自然也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4.注重实践、开展活动,提供手脑并用的创造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技校学生动手能力强,笔者就尝试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探索,培养其发散思维,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提高。例如讲授投资方式,笔者采用了行为导向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四组,要求按照任务书的步骤方法完成规定内容的学习,并在全班展示小组成果;讲授面试技巧,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活动方式来体现、分析和解决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讲授职业道德,则要求学生到社会上了解某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并根据学习内容,拟定宣传提纲,书写宣传标语,到街道、企业部门进行宣传。思想政治课中有许多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容易形成一种不信任心理,担心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做不出。但事实证明,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这样将会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和独创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补充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如录音、投影、电视、录像、网络信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