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的基本内容

会计的基本内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7 16:02: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会计的基本内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会计的基本内容

第1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前言

成本会计产生于19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的英国,并受到越来越多先进思想的影响,从记录型逐渐转变成为管理型,其工作重点也从以核算为中心转移到以控制为中心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本会计与先进的科学管理相融合,分离出更为细化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前者重在管理,后者重在控制,但管理会计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离不开对企业的控制,两者之间的界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模糊,也就体现在内容的融合上。

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原因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上融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19世纪末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很多企业都急于在这个机遇面前扩张自己的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对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成本会计便在原有的财务会计与成本计算融合的基础之上开始逐步发展。[1]20世纪初期,随着管理学影响的逐步扩大,成本会计将其相关知识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来,标准成本制度就此出现,在融入后来的预算编制方面的内容,成本会计组建将工作的重点从传统的核算转变为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个行业百废待兴,科学技术也因此有了飞速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起来,成本会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得不吸取先进的运筹学、行为科学以及相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身在内容与体系上不断完善,以避免被时代淘汰。因此,出现了一种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的成本会计类型,这就是管理会计的前身。[2]在此之后,管理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与最先进的管理科学不断融合,融入现代管理理念,逐渐细分成为一门以企业管理为基础的新的学科。

第二,管理会计本身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学融合之后细分出来的领域,究其根本也属于成本会计的范畴,成本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在于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而管理会计则是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利益为最终目标,对企业中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与核算,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完整、系统、科学的资金链信息,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3]从这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方面比成本会计更加全面与具体,似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是,成本会计也是企业中必不可少的,它在决定企业要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者之间在内容上出现一定的融合也就不难解释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研究仅局限于管理成本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成本并没有过多包含,也正因如此,成本会计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第三,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管理也开始从传统意义上只研究产品成本的研究模式,转变为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研究模式,开始逐渐涉及管理领域,在内容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拓展与延伸。例如,由传统的只研究生产部分的成本,拓展为研究整个生产销售链的成本;由传统的只研究绝对成本,延伸为在研究绝对成本的同时,兼而研究相对成本等。成本会计在内容上的拓展与延伸也促进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融合。[4]

第四,从高校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教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在内容体系上存在很多相同之处,管理会计的体系中,在很多方面都囊括了成本会计的内容。举例来说,在管理会计对资金预测分析的内容中,就包含了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预测;在管理会计对资金决策分析的内容中,也包含成本会计中对成本的决策;同样,在管理会计中对资金的预算及控制方面,也都包含成本会计中的内容。另外,标准和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中最基本的内容,显然也可归于成本会计的范畴中。[1]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成本会计的内容体系中,也不乏管理会计的很多内容。例如,一部分国外的成本会计著作中,将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投资决策分析等内容,也都加入到对成本会计的叙述中来。另外,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的作业成本法以及战略成本管理等会计学的概念与方法,也都被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纳入旗下,两者均将这些概念视为自身领域的新内容。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之所以要对其进行改革,就是因为两者在内容上的交叉为学习者带来了困扰。[5]

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外资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交叉与融合

(1)外资企业财务部组织结构。财务部作为企业部门构成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严格的职能划分,在外资企业中,财务部的组织结构则更加严谨。在企业的财务组织结构中,对整个企业所有有关资金财务方面的工作和活动,都由财务部经理对其进行把控,整个财务部门在财务部经理之下分为两个大的部门,分别是财务部与会计部,财务部主管的是以企业外部财务管理为主的,有关于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财务工作。财务主管之下又分出资金管理员、预算专员与税务专员等职务,对企业中相关的财务工作进行细化。会计部主管的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资金核算工作,会计主管之下又分出出纳、会计、和审计员等职务,对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管理。[6]相对应的,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用于财务部门,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应用于会计部门,但现阶段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分。

(2)外资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在外资企业的会计部门中,除设有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外,还设有应付会计、总账会计、费用会计等主要岗位。应付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的客户回款登记、和会企业日常账款、整理企业每月账款病整理成表、应对预付款项的对账等工作。总账会计主要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员工保险资金的核算、预算资金的监督与控制、入职离职人员薪资费用的结算等工作。费用会计主要负责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审核、处理单据等工作。

(3)外资企业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交叉融合。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同样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合,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它为企业核算出来的信息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用于完成企业对外财报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用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的全方位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与企业管理相关的管理成本信息。管理会计在对企业内部产生的成本数据进行研究时,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经营产生的成本、利润与企业在行业间具备的竞争优势之间的一些联系,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侧重于培养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及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并以此为基础核算并控制成本方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看,外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交叉融合。

(4)现代IT系统在外资企业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融合的影响。随着现代IT系统的出现,在外资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更体现出交叉与融合,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各方面成本的结算与控制上,两者均通过IT系统对自己领域内的数据进行核算,减轻了会计工作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在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本身就有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两者间的融合速度,为企业节省员工成本。

四、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上出现融合的重要性和融合方式

(1)内容体系融合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融合与交叉。因此,完全可以将两者综合成为一种会计学上的大学科,可以称之为成本管理会计。正如上文所述,两者属于统一体系,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管理会计以成本会计为存在基础,而成本会计以管理会计为发展扩充。[7]因此,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与体系上的融合不仅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因界限模糊给人们带来的认识不清,还可以避免企业在选择会计时因两种会计各有优势又相互重合所带来的取舍困难。

(2)内容体系融合的融合方式。在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在内容体系上产生交叉的情况下,我国会计界的很多研究人员对两者之间的融合方式大致勾画了一些前景,从宏观上提出了应用式、板块式以及融合式三种结构的融合方式。[4]所谓应用式结构的融合方式,简单来讲就是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当前的现实情况与应用需要,一边融合一边摸索的编排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两者的内容体系;而板块式结构的融合方式,具体是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一些比较重要的、有一定自身优势的重要内容分别整理起来,再各自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编排到一起,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以上两种融合方式都存在着较大的弊端,不够系统和完整,很难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8]反观融合式结构的融合方式,是先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对比和整理,之后将两者相交叉重合的部分系统分类,多余部分加以剔除,最后再根据两者之间根本上的联系形成体系,只有按照这样的方法,成本管理会计才能真正意义上取代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形成系统完整的应用体系。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的步伐加快,企业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内容方面逐渐发生了融合,在分析两者之间产生融合的原因、重要性与融合方式以后,结合笔者在外企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得出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合二为一,并建议出台新的教材编写大纲,整合现有会计理论知识,融合成一门新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牛彦秀.从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划分看管理会计学科体系的重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23):129-130.

[2] 罗红雨.高等院校成本会计学与管理会计学课程整合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15):68-69.

[3] 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J].财贸研究,2012,06(25):245-246.

[4] 张萌.高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探讨[J].财会月刊,2013,04(19):105-106.

[5] 王林娟.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整合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8):169-170.

[6] 李迎春.“管理会计”路在何方?――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关系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15):218-219.

第2篇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关系

会计工作是企业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财务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我国当前会计体系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实際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人员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所以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理论与实际不能进行最大程度的融合。基于此,本文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以及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清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想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就要认识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这样才能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知识,还要具有坚实的应用能力,清楚会计实务在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实施的依据,所以会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体现出会计实务的价值。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要想有效地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会计人员就要分析会计理论中的基本内容,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此外,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会计理论,服务会计实务,创新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会计理论的实用性,进一步促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创新和改革。

但是,在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没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清楚的认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发现,我国国有单位会计人员约7300万人,大专以上的仅有20%,会计师以上专业资格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仅占9%,这些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严重影响了会计事业的促进,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企业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合会计理论的基本内容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完善我国经济体系提供了保障。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措施

(一)结合时展,创新会计理论内容

在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产权会对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带了一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要对会计理论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会计实务发展情况,创新和完善会计理论内容,提高检查财务报表的效率,进而不断促进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相互融合。

此外,企业还要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开拓会计理论内容,这样有利于拓展会计理论的功能性,促进会计实务。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完善财务体系,需积极变革会计部门工作,创新会计理论内容,加强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也没有认识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从而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防止经济问题的出现,就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严格检查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制定内容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

此外,在完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要根据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管理,减少财务方面出现造假现状,让财务管理体系在实际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会计人员还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进行检验,从而加强对财务资金的合理管理。

(三)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会计理论是会计实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提高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让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就要采取措施让会计理论在会计实务工作发挥作用,更好的服务会计实务,将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然后落实和运用到会计实务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可以有效避免理论资源浪费。此外,还可以通过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会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判断理论研究的准确性,然后对会计实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完善会计理论体系提供保障。

第3篇

一、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整体设想

1.遵循系统性、中立性、前瞻性及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等原则,以确保会计准则的制定效率和依据会计准则产生的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系统性原则要求其概念明确、内容完整、结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中立性原则要求其不偏向和屈从于任何一方利益集团,使通过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公正性。前瞻性原则要求其概念的外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避免其经常的修改和变动。兼顾国际化和国家化原则要求其既要顺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又要考虑会计准则作为利益博弈结果所固有的经济后果特征,采取国际化前提下的国家化立场。

2.增加财务报告目标的阐释,将其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起点

财务报告目标应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最高层次,决定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和结构。

3.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补充并完善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衍生于会计环境,是财务会计报告发挥作用的限定性条件。基于国情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新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保留并充实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

4.对规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原则划分层次

会计原则可划分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三个层次,并对各项原则进行主次排序,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详细说明,并可考虑在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中补充成本效益原则,按国际惯例将现有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

5.重新划分并定义会计要素,细化其确认和计量标准

基本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两大类,资产负债表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要素为收入、费用、利润。其特点是收入和费用要素仅指与营业活动有关的收支,利润作为一个单独的要素,由收入与费用配比的结果及利得和损失组成,其缺陷是利润要素的解释过于含混,使各要素的内容更加明确。此外,对各要素的外延可以例证的形式作适当的延伸,以其前瞻性为准则制定和规范新的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提供理论指导。还可考虑增加现金流量表要素,增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性,使会计要素的内容更加完善。

6.对财务报告体系的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指出其缺陷和不足

目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这种报告模式,主要基于产业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环境,适用于传统的制造企业。在会计报表部分,应增加和细化可计量的无形资产内容;对企业合并、关联交易、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重大事项应重点详细披露;在财务状况说明书部分,应适当、谨慎地增加财务预测的内容。

7.补充资本保全概念,为价格变动影响下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资本的财务概念,资本如同投入的货币或购买力,即企业净资产,只有当期末净资产超过期初净资产时,才算赚得利润;根据资本的实物概念,资本如同营运能力,只有当期末的实物生产能力超过期初实物生产能力时,才算赚得利润。实物资本保全概念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则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为主。

二、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原则

1.系统、完整性原则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从总体上把握应包括哪些概念要素,划分为几个层次,如何进行系统归类,应尽可能地保证概念框架基本内容的系统、全面和完整。

2.一贯性原则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前后逻辑一致、用语一致,使整个概念框架形如一体。

3.立场中立原则

在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要坚持不偏不倚, 保持中立性,不偏向任何一方利益集团。

4.相对稳定性原则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属于规范性文件,要尽可能稳定,避免经常修改和变动。为保持稳定性,概念框架的内容可以考虑有一定的超前性。

5.国际化原则

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会计国际化是发展之趋。作为会计准则理论依据的概念框架,也应向国际化方向努力,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6.继承性原则

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全部抛弃,而要“扬弃”,对其合理、科学的部分要继承,做到古为今用。

三、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层次

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对象三者应是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会计目标主要应确定: (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 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3)财务会计可提供什么信息。会计假设,又称基本前提,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所决定的若干基本前提,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这些基本概念代表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假设由客观环境所决定,会计对象来自于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会计目标则反映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受制于财务会计的主观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它们均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层次。

2.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受基本假设的制约,考虑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便具体化为财务会计的要素。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会计信息应具正确地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提供有用的会计备规定的质量特征。为了正确地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必须坚持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设置必须立足于会计基本假设,考虑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具体化。

3.第三层次,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财务报告四部分内容。根据确认与计量的概念和标准,把应由财务会计系统处理的数据――产生于过去的各项交易和事项,按照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征,分别当作不同的会计要素及其所属的账户来计量、记录,并通过会计报告等手段,转变为有用的会计信息, 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这就是财务会计的最终要求。因此,这一系列的会计处理过程构成了财务会计概念的第三层次,也是最终层次。

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基本内容

在构建现阶段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一方面应努力借鉴国外已经取得的先进研究成果,进行国际协调和趋同,另一方面又根据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具体的会计环境,保留或创造了特色。

1.前言

主要说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背景、性质与地位等内容。

2.财务报表的目标

财务报表的目标既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 又是贯穿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条主线,它对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做出了规定,并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3.会计假设

尽管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没有专门针对会计假设的论述, 但这并不表明由环境产生的客观假设就不存在,基本假设是实现财务报表目标的前提与基础。但在以目标为逻辑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应如何表述基本假设,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有学者曾经探讨过建立“会计目标”和 “会计假设”双起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模式。

4.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应当规定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各种质量特征之间的层级关系及其重要性、各种质量特征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权衡、有什么限制条件等。对这些问题的全面探讨很难在简明的作为部门规章的基本准则中完成。

5.财务报表要素

财务报表要素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应当根据财务报表的数量和种类并借鉴国际惯例来确定这些要素。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包括是采用“资产负债观”还是“收入费用观”来定义这些要素、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承认“全面收益”等。

6.会计确认与计量

会计确认与计量是实现财务报表目标的技术流程, 也是整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应当根据财务报表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确定会计确认的标准和程序, 并对会计计量基础、计量模式的选择做出规定。

7.报告主体

应明确“报告主体”的概念不仅包括营利性主体,还包括其他的非营利性主体。另外,报告主体还应当是一个“经济聚合体”的概念,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主体,也可以是具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不同报告主体的聚合体。在确定报告主体的范围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应该采用“所有者观”还是“实体观”,并对控制及共同控制的概念做进一步的研究。

8.财务报告的列报与披露

该部分应明确财务报告的边界、财务报告的体系构成以及如何进行列报与披露等。尽管现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较少关注列报与披露部分, 但此部分将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9.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在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不仅应考虑制定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所需应用的基本概念,还应考虑制定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所需应用的基本概念。

参考文献:

[1]周新玲“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张润利“试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 年第9 期.

第4篇

【关键词】和谐 会计 问题探讨

和谐会计理念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而产生的,有着极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当前,和谐会计理念是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同的学者对和谐会计理念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将从和谐会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和谐会计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建构和谐会计三个方面进行和谐会计理念的阐述。

一、和谐会计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和谐会计的含义

当前,我国提出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会计行业也提出了和谐会计的理念。和谐会计要求从事会计行业的相关会计人员要保证其会计行为的民主性、有序性、协调性以及公正性。由以上概念可以得出和谐会计理念的基本点:和谐会计的对象是从事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和谐会计的目的是保证会计行为的民主性、有序性、协调性以及公正性。

(二)和谐会计的基本特征

由和谐会计的含义可以得出,和谐会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和谐会计理念讲求人本性,力求以人为本。

第二,和谐会计理念追求的是健康有序、讲求民主的会计。

第三,和谐会计理念讲求公平与诚信。

二、和谐会计的基本内容

(一)和谐会计要求实现会计行业中人的和谐

和谐会计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实现人的和谐。会计行业中人的和谐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自身的和谐、会计人员平级之间的和谐、会计人员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和谐以及会计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和谐。会计人员在进行人际关系的处理时要坚持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原则。只有实现会计行业中人的和谐,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和谐会计要求实现会计系统内部环境的和谐

我国会计系统自有一套有序的运行程序。我国会计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包括填写会计凭证、记账、核对账目、结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程序。我国的会计系统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相关会计工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一套运行程序有序地进行。和谐会计要求,一方面,会计人员在从事相关会计工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填写会计凭证、记账、核对账目、结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保证医院会计运行程序有序地进行,使会计工作按照自身规律有序进行;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控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会计发展的和谐状态。

(三)和谐会计要求实现会计系统外部环境的和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世界之网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行业也不例外。会计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进行会计业务的办理时,必然会与外部的部门发生联系。例如,在进行会计业务办理时,必须要与银行发生接触,会计部门只有同银行进行良好地配合,才能够保证会计业务的顺利办理。因此,在构建和谐会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实现会计行业外部环境的和谐,保证会计部门与外部其他部门之间能够建立和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

(四)和谐会计要求实现会计行业实现会计环境的和谐

和谐会计要求会计行业实现会计环境的和谐。会计环境的和谐主要包括会计经济环境的和谐、会计政治环境的和谐、会计文化环境的和谐以及会计社会环境的和谐。会计经济环境的和谐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好会计工作,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会计政治环境的和谐,要求在进行会计工作的管理时,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实现管理的民主化。会计文化环境的和谐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必须要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会计社会环境的和谐要求会计部门要处理好与外部环境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各方友好合作、相互配合,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三、如何建构和谐会计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首要原则。相应地,在建构和谐会计过程必然也要将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进行和谐会计的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是,以人为本并不是说会计人员自己说了算,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以人为本要求会计人员要通过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促进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以人为本也不是说会计人员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方面,会计人员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相关会计行为。另一方面,会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会计人员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部门管理制度。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会计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协调好会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科学发展观特别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做到绿色核算,即不仅要提供财务信息,同时也要提供有关环境损害、环境修复等方面的信息。

四、结语:

建构和谐会计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会计,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谐会计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和谐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第6篇

基本内容

1、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初步的确认和记录,即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

2、填制记账凭证,即在审核的原始凭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

3、登记账簿,包括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4、编制调整分录,其目的是为了将收付实现制转换为权责发生制;

5、结账,即将有关账户结算出本期总的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6、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7、试算平衡,即根据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部总分类账户的借方与贷方总额的试算平衡;

第7篇

所谓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纳入政府专门机构(以下简称“会计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的会计工作组织管理形式。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原理,是单位资金使用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其性质是会计管理方式的改革。

会计集中核算的和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会计制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取消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报账员。单位的会计工作,由会计中心安排人员在会计中心集中办理。二是单位财务主体资格不变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单位的资金使用权不变,单位原有的资金筹措渠道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三是单位资金由会计中心管理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取消单位所有的银行账户,在会计中心的银行基本账户下设立单位的分账户,对单位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单位的资金拨付和经费支出报账事宜,需经会计中心同意后,由报账员在单位的银行分账户上办理。四是会计中心负责单位会计工作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单位的各项支出审批、凭证审核,以及会计资料的收集、立卷和保管由会计中心负责。

通过以上我们可看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只是会计工作的责任发生了转移,没有改变单位的财务主体资格和财务责任,也没有改变单位负责人的《会计法》规定责任。因此,无论是对纳入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还是对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以及会计中心相对应的会计责任,以及会计中心相应的会计责任,都离不开政府审计的监督。

二、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的

1、对审计对象的影响。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没有改变纳入单位的财务主体资格和财务责任,只是单位会计工作的责任部分发生了转移,所以,纳入单位作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被审计对象的地位没有变化,单位负责人作为责任审计的被审计对象地位也没有变化。根据《审计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国有的机构和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都应当接受审计监督,根据中央两办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暂行规定》,在会计集中核算后,政府审计不仅要把纳入单位作为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对象,把单位负责人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对象,同时还要把会计中心纳入审计监督的对象。

2、对审计目标的影响。会计集中核算影响到单位部分会计责任的转移,相应的影响到审计目标的调整。新的《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有责任”。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与原有会计管理形式相比较,使得单位原有的会计利益的一致化和会计责任的完整化格局被打破。主要是会计和出纳人员不现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开展会计工作,而是依法、独立的行使会计工作职责,如果出现了会计监督不力、核算不规范、甚至出现违反《会计法》和《审计法》的行为,会计中心及其有关会计人员要承担相应的会计工作责任,这种责任是不能推脱的。另一方面,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被审计单位及其单位负责人仍然负有完全责任。如果单位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提交虚假的会计资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核算不准确,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则应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如果对审计结论的真实性造成了影响,还要承担审计法律责任。因此,在审计中,审计不仅要查清被审计对象的会计责任,还要分清会计中心的工作责任,任何否定相应会计责任的独立性,或者否定会计责任的联系性,都不能算作完整的审计。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后,政府审计应当及时调整审计目标。

3、对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影响。审计目标决定审计内容,会计管理方式决定审计重点。由于会计集中核算运作存在着阶段性,决定着审计在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会计工作移交阶段。审计要把纳入单位的财产清理、财务清理和会计移交手续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同时按照政府要求,审计要担任好会计移交工作的 “监交人”。会计中心运行初期。审计需要针对会计、出纳不在纳入单位工作,身份发生变化,情况不熟悉,会计核算与单位财务脱节,会计核算不准确的加强三个方面的监督:一是要围绕与单位职能相关的专项资金和重点问题展开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情况;二是要围绕单位预算内、外收入开展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情况;三是要围绕单位各项支出以及发放津补贴开展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纪律的情况。会计中心稳定运行时期。审计要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情况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其目的是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保障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健康运行。

4、对审计方式和的影响。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与原会计管理模式比较,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会计中心这个中间环节,它使得审计程序执行环节增加,审计方式方法得到调整。如,会计资料的收集和取得、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准备、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形式、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下达方式、审计罚款资金的收缴,审计决定、建议督促落实方式、审计的工作方法等都带来了影响。对此,政府审计及其审计人员需要更新观念,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一方面要依照审计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为会计改革服务。

三、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审计制度,为审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为了支持会计改革,审计要建立健全与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相适应的审计法律制度。以法规形式明确,审计机关有权依法对进入会计中心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同时,明确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和法律责任;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义务和责任;明确审计中会计中心的义务和责任。使得审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依法审计。

2、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集中核算方式下,更加需要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原会计管理方式相比较开展审计,审计需要不再是从被审计单位提取会计资料,而是从会计中心取得被审计单位的帐薄,凭证等会计资料,审计在环节上、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上难度增大。取消了被审计单位的银行账户、被审计单位失去资金管理权,也对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有否账外收支、资金体外循环等的难度和风险。因此,执行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同时也要抄送会计核算中心;履行审计承诺手续,审计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和会计中心分别签订承诺书,承诺书的要符合针对性和合法性要求。二是审计报告要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涉及相关内容要求会计中心有关人员参加;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在主送被审计单位的同时,审计机关认为需要的,可以抄送会计中心;审计对涉及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处罚款额的收缴,由于被审计单位的资金集中在会计中心管理,这样,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后,审计应当要求会计中心积极配合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处罚款额的清缴,以及审计决定和意见的落实。三是对会计中心业务质量方面的问题,审计机关应当下达审计建议书,并督促其进行整改。

3、改进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为了适应会计改革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要积极推行“一、三、五、七”的工作法。一是要实行审计立项的“一个改进”。实行对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周期安排、轮番审计的立项。二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审计目标:即,通过对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达到查清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中心责任的工作目标。三是实行审计“五个结合”的方法;即,把单位的定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专业审计相结合,把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把账面收支检查与检查单位内控制度审计相结合,把详细全面审计与抽样审计相结合,把账内审计与账外经济活动检查相结合。四是审计要突出七个重点内容的检查:一是会计移交环节,二是会计中心会计核算管理环节,三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活”情况,四是专项资金、公共性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五是罚款、收费的票据使用、管理以及“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六是固定资产管理及政府采购规定的执行情况,七是特别是要防止乘机乱发钱物,“三乱”回潮、小金库,公款私存,贪污私分公款情况的蔓延,维护会计集中核算体制的健康运行。

第8篇

作为为各行各业提供管理人才与智力支持的高校会计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会计教学培养的方式在学术界与实践界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会计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在这些高校中展开。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群体,如何应对全面改革中的大环境对会计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成为了外界以及教师群体本身都在探讨的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对象和目标与高职等职业教师有所不同,怎样找准自己的方向有的放矢的迎接会计教学的挑战是横在教学质量面前的一座大山。

2国内研究情况

会计教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逐渐改革推进着,国内关于会计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上进行的,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职业教育的立场来进行的,鲜有的从教师的视角去研究会计教学体系的建设基本也是站在中职、高职教育改革的立场来讨论的,譬如熊玉红,戚英华2010年6月在《中国商界》中“试论会计实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从会计实训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其应具备的素质及及培养途径;张跃红2010在“会计实训教学及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中,讨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并针对会计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在培养“双师型”教师。

3本科会计教学的挑战

3.1界定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本科的会计教学与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本科的会计教学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更多的考虑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会计职业教育要求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更多的考虑学生要有“必需、够用”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同,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参考但却不应该借鉴职业教育。其次,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管对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如此,实践教学在本科会计教学当中的地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的过程,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时数的比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同样应避免实践教学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中。了解了本科会计教学的特点,在界定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才不至于迷失于当前的短期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学生长远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设计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科生从高中生升学而来,在高中主要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科的会计教学方式在选择仅仅继续采用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二是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三是以发展健全人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怎样运用已有的教学模式、方式,创新适宜于本科会计教学的特有模式、方式,是广大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3.3本科会计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正如本文在开始中提到的,我国会计政策制度正进入全面改革的时代,我们所在的会计工作的大环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这也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内容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科会计教材的更新速度、本科会计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

4大学教师的应对方法

4.1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研究。面对会计教学中的挑战,大学教师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流群体,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以期推进会计教学的实际工作。

4.1.1加强研究界定统一的本科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会计教学内容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主要针对会计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或实训内容进行着。现阶段可以将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会计理论教育与会计实践(训)教育,对于会计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且已对理论教学的基本课程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仍然缺乏研究,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关于基本内容的有效共识。本科会计教育工作不同于高职等职业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切不可照搬或借鉴职业教育。通过对两种教育方式间加强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确定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

4.1.2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的探索研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在教育中传播最广的一句话,大学的基本教育模式,从最简单的传授知识,到现在的翻转课堂教育法,无不是人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知道怎样去学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本科会计教学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由重视原理记忆变为重视原理应用,由注重问题结论变为注重发现问题,结合会计学专业极具实用性的特点,尝试与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方式的研究,以期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4.1.3加强更新教材内容的研究。随着我国会计全面改革进程的深入,带来了会计准则、制度的修订,随之而来,我们用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也应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有丰富会计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之间可以组织起来开展对教材更新的研究,通过教师间按专题聚集分工、备课、研讨,加快编写一些结合新情况、突出实际操作的补充教材,以期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会计改革动态,传达一些会计热点问题和新出台的会计政策,以达到思想上的同步。

4.2拥有“双师型”资格。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中流砥柱,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一般多来自于各大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属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模式。会计学作为应用性学科,既需要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支持,也需要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在高校中广泛认同的对会计专业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的要求对大学教师而言仍然有必要。所谓“双师型”即指高校教师资格和会计师资格。高校教师资格是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本科会计专业教师从事会计教学的前提,体现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能力,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认可;会计师资格是我国对会计人才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类别上进行的认证,体现的是中级会计实践能力,是对具备一定处理实际会计业务能力的认可。“双师型”的提出最初来源于高职教育,但现在在所有的会计教学中已成为基本共识。

4.3参与会计实践工作。拥有了会计师资格说明了在取得资格证的时候,这些教师具有了一定进行会计实践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继续强化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能力只会被弱化,并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没有到过企业参与真实会计工作的教师,缺乏对会计工作现实流程的感性认识,在会计教学工作中传递理论知识难以深入浅出,进行实践指导难以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正因如此,从事会计教学的大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科研之余在学校认可的情况下,寻找机会积极的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同时,也可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校外高级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培训和教学实践锻炼后,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将书本知识与会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