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市政管线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Abstract: in the lines planning, the water supply, the rain and drainage projec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road construction together outside, the rest of the pipeline by different respectively th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overall plan of the pipeline and professional planning is held in their hands, this paper municipal pipeline design problem discussed the comprehensive plan put forward.
Keywords: municipal, pipeline, comprehensive, design, the earth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需各类市政管线必将目渐增多,且未能和道路同步施工,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交通堵塞 ,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和业主的难题。
一、现在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
1.缺乏管线综合的统一规划。
2.城市道路的人行道不够宽敞。
3.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时间不一致。
4.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隐患很大。
二、市政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
各类城市管线包括:电力管线、有线通讯管线、给水管、燃气管、供热管、雨水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管线 (如轨道交通的电网、输油管、输气管、化工物料等 )。
1.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内容
(1)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
(2)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
(3)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筑物、道路、相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4)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管线与行道树、绿化的关系;
(5)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与市容景观的关系。
2.管线综合规划的目的
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对各类管线综合安排、统筹规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电信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供热工程等 )在平面和竖向空间位置上的互相冲突和干扰,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要综合安排,发现并解决各项工程管线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矛盾,使之在用地空间上 占有合理位置,以指导下阶段单项工程设计,并为工程管线施工及规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使得规划更趋科学、合理。
3.目前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现象
从设计图纸方面来说,目前多数的管线综合图纸除了给排水管道的设计满足深度要求外,其余管线的设计内容只有简单的平面布置和道路交叉口的管线交叉竖向设计,其他相关的技指标没有反映出来。 从专业分工方面来说,由于在各类管线的规划设计中,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与道路专业的设计关系最密切,负责管线综合平衡设计的专业人员多数为给排水专业的设计人员。由于一些设计院的技术人员配备或专业分工的原因,会由其他专业人员负责 ,如果缺乏系统的培训 ,所得出的管线规划成果就会存在着深度不够的问题。 有些设计单位没有做到合理的分工并不是各专业人员完全负责自己的专业管线规划设计与更新,一些规模较大、较为复杂的规划设计需要比较长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专业管线的设计会有不断的变化,包括现场管线的情况和设计方案调整,如果不能做到各个专业的及时更新,往往会出现管线综合规划成果不是最新的情况。
4.管线综合规划的新做法
(1)优化管线的布置方式
大多数的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都是采用地下管线直埋的形式,此外还可以根 据规划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 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 配合兴建地下铁道、体交叉、不宜开挖 路面、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的实际情 况,采用综合管沟的设计。它避免了由于 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敷设因维修或扩容而 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弊病。同时由于管线 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土壤对 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它为城市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 得以综合利用,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宝贵 的地下空间。
(2)统一规定各专业管材颜色 在新的规划区内,由于现状管线较老 城区和旧有道路的数量少,而且敷设简 单,多数不满足规划容量的要求。所以在 新区的管线规划设计以新建管道的设计 为主。建议新区的管线综合规划中应统一 各专业管材的颜色(塑料管 )或标记(其 它刚性管 ),便于以后管线的维修、管理 和迁移。 简单举个例子,某新城区的详细性修建规划中管线规划提出直埋式地下管道的专业管材采用的颜色如下:消防管道采用的管材颜色为红色; 给水管采用的管材颜色为蓝色;中水管采用的管材颜色为绿色: 燃气管采用的管材颜色为黄色;电力、电信管道采用白色 ,分别在管材表面做专业符号标记:污水管采用的管材颜色为黑色。
雨水管渠以钢筋混凝土管和混凝土箱涵为主,不规定管材颜色作为其标记。
(3)加强与各类管线专业公司的协调
在管线规划中,除给水、雨水和排水工程属市政工程,一并与道路一起施工外,其余管线分别由不同的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所以这些管线的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都掌握在他们手里,同时由于市场竞争的问题,作为普通的规划设计单位是很难收集到这些规划资料的只能大致了解情况。为了使得设计院所做的管线规划与管线单位的专业规划相符,我们可以在道路和各管线方案设计稳定后,通过设计人与相关管线单位进行协调沟通解决问题。
三、浅谈综合管沟的规划设计
1.综合管沟的定义
所谓综合管沟 ,就是 “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
2.综合管沟的类型
随着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架空线路影响市容,中小城镇都在进行管线入地改造。城镇道路下的市政管线种类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热力、燃气、照明等。管线种类多而复杂。由于各种市政管线分属不同的行业和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和城镇道路建设同步施工,在中小城镇中道路建成后不久被二次开挖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频繁开挖道路造成的不便也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形象的建议给道路安上“拉链”。如何宏观控制及管理这些市政管线一直是困扰设计单位及城镇管理者的难题。
1.中小城镇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现状资料缺乏,专业规划编制少,管理难度大各管线单位不办理规划手续擅自开挖的现象在中小城镇较普遍,管线现状情况复杂;加上开展市政管线基础资料调查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单位多,使得市政管线现状基础资料处于空缺状态,无形中给规划管理带来了难度。即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慎之又慎,也很容易造成批后管理中问题的出现,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疏忽就有可能损坏已经铺设好的管线,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1.2 管线单位各自为政,城市道路破坏严重 管线单位在管理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例如市政基建工程中的燃气、污水、给水、强电、弱电、供热等设施,如果分别申报建设,一条路至少就需要开挖报建6次、挖掘6次、验收6次。并且管线单位仅仅注重投资的节约,忽视了城市空间竖向设计的系统理念,管线采取直埋的方式,一旦需要维修,必须要再次开挖,检修时又极易造成对原有管线的破坏。 很多人建议学习国外城镇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综合管沟的优点是避免了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挖掘道路道路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保持路容的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翻修费用,特别适用于交通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很大的弊端,即一次性投资昂贵,各种管线的主管单位各不相同,因而很难协调管理,并且综合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综合管沟的断面尺寸也很难按照远景发展规划预测。而我国大部分中小城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还不具备综合管沟建设的经济实力。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城镇道路下可不设综合管沟,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专业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2.各种城镇市政管线管位设置的原则
2.1单、双侧布管的原则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以下简称《规范》)规定: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镇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配水管线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超过50m的道路城镇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污水管线。笔者通过工程实践及进行经济比较后建议40m以下道路不必分两侧设给水、排水及燃气管线,一方面是为了减少管线数量,另一方面分两侧设给水及燃气管线虽然避免了管道横穿道路的横管,使街坊预留管投资减少,但却造成主管道投资增加,其综合造价至少增加20%,同时使管道的管理维护负担增加。
2.2雨、污水管位布置的原则
由于雨、污水管管径较大且埋较深,一般业主均不同意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倾向于设于非机动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按照《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B50268-97)中的同沟槽施工方法,一般在4.5m的慢车道才可勉强安排下雨、污管线。大多数城镇污水主管埋深均达到3.0-4.0米,甚至超过6.0m,按“大路埋大管”原则,40m宽度道路的雨、污水管均为主干管,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城镇一般应将雨、污水管道安排非机动车道下,当人行道较窄不能满足其他管线布置时,可以把雨、污水管道安排在在快车道下,这样,又可将非机动车道留给其他管线作通道。
2.3给水管位布置的原则
给水管管径一般较小、埋深浅且是压力管道,检修频率高,一般设于人行道下且便于消火栓的设置,因此将给水管布置于人行道内侧2.0m的位置。若给水管道属于城镇输水管道,管径较大,压力较小,也可布置于道路中间分隔带内。
2.4弱电管位布置的原则
由于城镇电信公司不只一家,并拥有各自的电信管路,加上有电视线路,若各走各的管位势必使管线综合规划与管理更为复杂。既然电讯管线及有线电视管线均为传输信号之用,埋深均较浅,因此建议所有电讯管和有线电视做成弱电管沟形式,要求各电信公司联合成立电信管路建设部,共同委托该建设部负责弱电线路的建设,设计弱电管沟前,各电信公司及有线电视部门预测各部门所需管路孔数、确定弱电管沟尺寸、协调各方出资比例等有关事项,一般将弱电管沟宽度控制在1.0m以内。
2.5热力管位布置的原则
城镇热力管较少,一般将其高架设置,但现在普遍认为高架设置不甚美观,因此将热力管除过交叉路口埋设于地下外,其他地段均建议转为地面敷设(道路绿化分隔带下)。热力管离地面净距以满足管道基础和保温施工要求为原则,其两侧种植低矮灌木以改善观感,这样既不妨碍美观又便于热力管的检修、维护。由此可见,若道路宽度较小没有绿化分隔带,设热力管较为勉强,一般应避免在该种道路下设置。
2.6燃气和电力管位布置的原则
煤气管及电力管沟均设于人行道下,为了避免煤气管泄漏与电火花接触引起火灾,此两种管线应设在不同侧人行道下。
3 管线高程控制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从上至下管线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电讯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m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m,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4m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2.0m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若管线在高程上相碰,则遵守“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干管”的原则。
3 管线垂直间距控制
《规范》规定,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垂直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包封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除电力管线同热力及燃气管交叉时最小垂直净距争取控制在0.5m外,其他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或施工时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对于小管径压力管线与重力管线交叉无法避开时,可采用4个45°弯头绕开。若该压力管为给水管且从重力管上方走行而覆土不够时,可以从排水管下方走,但给水管须做钢制套管,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4 管线单位间的协调与管理
对于一座城镇来说,管线规划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由于各种管线单位分属不同的行业,道路建设前管线单位不能及时的得到道路建设计划的信息,造成资金和材料筹备的滞后,致使不能与道路建设同步施工;在各种管线施工完成后,各种管线单位分别保存自身的管线竣工资料,与其他管线单位间资料不能共享,造成后期管线维修时相互破坏或干扰。一旦与到旧路改造甚至连设计单位也无从得到地下管线资料,只能象瞎子摸象一样艰难推进改造工程。笔者认为,每座城镇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该部门应与城镇道路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具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制定并通知各种管线单位道路建设管道配套计划,各管线单位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管线单位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全面掌握地下各种管线的资料。
第二条 市、区、县城市规划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权限,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凡建设用地(包括因城市建设需要临时用地的),均由市或者区、县规划局选址定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件)。其中下列建设用地,可由建设用地所在区、县规划局选址定点、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一)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
(二)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用地。
(三)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单位在本区、县行政区域内的建设用地。
(四)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用地。
(五)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开发单位的住宅开发区的建设用地。
(六)市人民政府或市规划局决定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的其他建设用地。
远郊工业开发区、工业小区经市人民政府一次性批准建设用地、市规划局一次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其具体项目的建设用地,由区、县规划局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远郊区各县、区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用地中,属依法由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农村土地的,须先征得市规划局同意。
第四条 各项建设工程(包括临时建设工程),均由市或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含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其中下列建设工程,可由建设工程所在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农村村民住宅。
(二)按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工程。
(三)规划市区范围内重要大街两侧、传统文化街区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特定地区范围内,现有单体建筑物改造和外部装修工程。但二层(含二层)以上的建设工程须经市规划局同意。
(四)规划市区范围内的单位在原有用地范围内的建筑高度不超过四米的平房建设工程。
(五)规划市区范围内的居民私有房屋的翻建工程和建筑高度不超过四米的平房扩建工程。
(六)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私有房屋的翻建、扩建工程。
(七)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单位的建设工程。
(八)远郊区各县、区所属开发单位的住宅开发区的建设工程。
(九)在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的中央、市属单位在原有用地范围内的翻建工程,或者添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平方米的建设工程。
(十)本规定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可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内的建设工程;
(十一)投资总额在500 万美元(含500 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建设工程。
(十二)远郊区各县、区行政区域内,除主要公路、重要桥梁、铁路、主要管线、通讯电缆、重要引水工程和35千伏以上的高压输电工程等以外的其他市政建设工程;
(十三)市人民政府或者市规划局决定由区、县规划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五条 文物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工矿区及道路、铁路、河道两侧隔离带等特定地区范围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权限和程序,按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区、县规划局核发重要建设工程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必须报市规划局备案。
第七条 区、县规划局可以委托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划管理机构或规划管理人员办理核发规划许可证件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 市规划局必须依据城市规划加强监督,发现区、县规划局越权或不当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权予以撤销或变更。
一、凡我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大型公益性楼房和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建筑工程),都必须按要求设置楼内电话管线设施。
二、为保证我市电话发展规划的实施,今后建设单位在委托建筑设计时,应同时委托楼内电话管线设施的设计。凡有内部电话交换系统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要委托电话专业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对不设内部电话交换系统的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电话管线设计资格的单位设计,并经市电信局会签。
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图纸施工,做到电话管线与建筑物同步进行。竣工后,电话管线工程部份市电信局参加工程验收,建设单位应将工程图纸送市电信局一份备案,供安装电话和维修时使用。
四、建筑工程因设置电话管线设施增加的费用,列入建设费用之内,计入工程成本。
五、凡设有电话管线设施的建筑工程,电信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线设施的效能,杜绝由电杆拉线的现象,做到电话安装规范化、标准化。
六、凡不按本规定设置电话管线设施的,市建委不予签发施工许可证,市规划局不予放验线,市电信局不予安装电话。
七、本规定前形成的乱拉乱设电话管线的状况,市电信部门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改造所需的设施费用由市电信局和有户共同承担。
一、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相关介绍
1概述综合管线应用特点
所谓的综合管线是指集合各类公用管线于一体的一种新形式管线,主要包括电力管线、给排水管线、热力管线以及通信管线等。综合管线具有很多应用特点,以下是对市政综合管线应用特点的具体分析。(1)综合性强,便于管理。由综合管线的基本介绍可知,综合管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化多种管线为一体,有着一线多用的妙用,如此一来,综合管线在应用时,就可以实现多种管线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亦或是管理。(2)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各类管线在独立安置时,不同的管线领域有着不同的占地面积亦或是空间体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领域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大,故而拓宽占地就成为了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浪费着大量的土地资源的同时也难于管理。而综合管线在应用时一般选择安置在地下,节约了地上占地面积的同时也有效开发利用了地下空间。(3)减少了社会成本投入。综合管线的建设较独立管线建设来说投入较大,但从长远的角度看,综合管线投入的检修维护费用与人力资源等均比独立管线管理要少很多,故而综合管线的应用所需要投入的社会成本较少。
2概述市政综合管线规划
市政综合管线规划是在总规、分规的基础上编制的,对上一层次规划的解读与分析研究是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编制的前提。当规划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与这些详细规划衔接与协调是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编制市政综合管线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各个详细规划进行整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参照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与本规划区外其他地块的管网做了妥善的联结。与此同时,管线综合规划应该在各个市政专项规划的框架下进行编制,对各个市政专项规划进行解读与分析研究并做出判断。同时从管线综合方面进行考虑,合理安排各类管线的位置。
二、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基本介绍
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地上建设发展较为完善,几乎达到饱和状态,而仅有的地上建设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故而城市建设也由最初的地上建设拓展到地下空间建设,为了配合地下建设发展,各类管线工程也相继开始建设,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也不例外。目前来讲,我国的城市地下交通建设主要以地铁与地下停车场为主,势必带动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建设例如电缆管线、通信管线等,故而地下管线建设错综复杂,为管线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下交通建设工程的发展。三、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建设中各类管线的建设难于管理且不利于地下交通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而市政综合管线建设规划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实现多种管线的综合管理,适用于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建设。以下是对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的具体分析。
1与现状管线的衔接
现阶段,大部分的管线建设都设置在地下,如若开展地下交通工程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地下管线设置情况,详细了解各类管线的详细资料,分析交通工程建设与现状管线施工之间的矛盾,如果二者之间在建设方面存在矛盾,那么在充分利用现状管线的原则下,整理出需要进行迁移的各类管线及工程量。最后,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需要迁移的管线重新进行规划。在规划过程需要掌握一些要点:重要的市政管线例如天然气管线、给排水管线、电缆管线等要加以保留,交通工程建设要与这些重要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干扰,确保这些重要管线的正常应用。对于那些可迁移管线,要做好迁移规划工作,当管线不能做到一次迁移到位时,要考虑临时方案,争取规划管线进行二次迁移后达到规划管位。
2与相关工程重要节点的衔接
在交通建设工程中,节点工程尽管数量较少,但却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节点工程建设存在问题,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交通工程正常投入使用,故而节点工程建设不容忽视。当节点工程设置在地下时,与一些管线规划建设衔接较为困难,工作量较大,且有着一定的工作难度,为了确保管线规划与这些重要的节点工程灵活衔接,必须要针对各类管线进行综合规划,使其与这些节点工程建设相适应。
3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
在交通工程建设与现状管线出现矛盾,需要对现状管线进行适当调整时,就涉及到与各相关部门的衔接。由于各相关管线管理部门对各自管线的管位、敷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管线有着不同的分管部门,在没有统一规划之前,各分管部门对管线的管理相对独立,若要实现管线的统一规划,必须要与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衔接,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各类管线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故而,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应用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时,也需要与相应的管理部门有效沟通,做好衔接工作。除了以上几种应用之外,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城市地下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例如与道路交叉口衔接、与地下工程工作井衔接等,这些应用确保了城市地下交通工程发展与地下管线发展相适应,充分利用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的应用特点及优势,推动地下交通工程顺利建设。
三、结语
关键词:管线综合;市政管线;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在进行小区(厂区)市政管线综合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市政管线的设计和建设也日趋复杂化。如何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合理的布置地下综合管线,如何对市政管线更好的整体控制和综合管理是一直困扰规划、建设、设计单位和管线管理人员的主要难题。
2市政管线综合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图纸的设计来说,目前大多数的管线综合图纸除满足排水管道深度的设计要求外,剩余的管线设计只是简单的平面设计和管线交叉口的管线交叉竖向设计,但是有关于其他的技术指标就没有显示出来了。
2)管线控制红线的宽度有一定的限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管线用户不断增多,使得管线的直径和规格也不断增大,走位日益密集,导致各种地下管线越来越繁多。
3)各市政管线在设计中存在管理方式不是太完善、变更较为随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存在对于相邻的管线甚至于整个市政管线的工程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讲,由于在各类管线的策划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设计和管线专业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管线综合平衡设计大多数是由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负责。由于某些设计院技术人员的配备和专业分工的原因,会分配其他的专业人员代替负责,如果缺少专业的系统培训,那么就会导致所得出的结果深度不够。有某些设计单位就因为没有做到合理的分工,并且不是由专业人员彻底负责自己专业管线规划的设计和更新,所以会导致一些规模比较大比较复杂的规划设计需要花费比计划更多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专业管线设计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其中包括现场管线的情况和设计方案的重新调整,如果做不到各个专业能够及时更新,往往就会导致管线综合规划结果不是最新情况。
3市政综合管线的规划设计
市政管线包括:电力管线、有线通讯管线、给水管、供热管、燃气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管线如输油管、输气管、化工物料(工业区)等。
1)管线规划内容: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内容是确定管线地下敷设的排列顺序与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管线在地下敷设的最小覆土深度;管线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和杆线平面位置及周围管线、建筑物及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管线地下敷设时管线与绿化间的关系。
2)管线综合规划目的:管线综合规划是指利用管线有限的断面对各种各样的管线进行综合安排和统筹规划,为了防止各工程管线(管线交通、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供热工程燃气工程、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在竖向空间与平面位置上的干扰与互相冲突,保证城市市政的各种功能能够进行正常的运转。工程管线的综合规划要进行综合安排,发现并彻底解决工程管线在规划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其用地空间得到合理的位置,方便指导下阶段的单项工程设计,并且给工程管线设计和规划管理创造出有利的条件。使规划更加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
3)管线综合规划新做法
(1)优化管线的布置方式
在大部分的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都会采取地下管线直埋的方式,另外还可以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宜开挖的路面、广场和主要管线交叉处的实际情况等,采取综合管沟设计。可以避免因传统市政管线直埋敷设的方式要进行维修和扩容而造成管线重复开挖的弊端。又因为管线是不能够接触土壤与地下水的,从而土壤不会对管线造成腐蚀,可以延长管线的使用寿命。
(2)统一规定各专业管线材料颜色
管线综合规划中要统一各专业管线材料颜色与标记,以便于日后管线的管理、维修与迁移等工作。
(3)优化设计方案
在理想的状态下,按照先地下再地上的原则,一般情况从下至上是:雨污排水,热力,给水、通信、电力;在同一高程情况中按照支管让干管,压管让重管小径让大径,新增让已有,临时让永久的原则;因此,大概的工序是首先设计准备,然后再进行路基土方和雨水管道等方面设计,其次是对路面的电力、排水设施进行和照明设施进行设计,最后对路面的的绿化和行树进行设计和改造。将整体的设计方案制定好以后,下发到各个相关单位,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执行。
4管线综合优化-以住宅小区为例
住宅小区总体规划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小区管线综合,它是小区内各种管线设计的基础,也是小区后期建设管线设计综合的依据,小区管线项目综合是以小区总体规划以及各项管线规划有关资料为前提,主要是确定小区的管线种类、各主管线的走向以及与各市政管网的结合点位,关键主干管线以及有条件主干管线必须定出具置,而小区内的一般管线不用确定具体,管线综合工作内容往往包括:编制工程管线综合总平面图、各道路横断面图以及有关设计说明书等。
小区工程管线设计综合主要在管线项目综合设计、各排水管线初步设计以及其它各管线方案设计的前提上进行,这是在小区主要建筑内管线系统与小区各工程管线基本建成之后,那么管线综合设计资料一般已经比较准确,小区管线设计综合任务是确定各管线具体的平面位置以及相对的竖向位置关系,同时解决处理管线交叉处的竖向关系问题。
作为管线综合设计优化的主要任务是在既有的设计基础上发现并找到一些不合理的管线综合,解决各管线平面位置关系矛盾,管线交叉竖向矛盾已经设计中的一些缺陷等工作,使得管线设计综合在设计方面达到最优化。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市政管线设计者与市政管线综合建设者们的工作会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难题。市政管线综合建设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根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只有进行详细而全面的规划,优化升级设计方案,统筹控制管理,市政管线建设的工作才能够把最根本的问题解决好,为以后人民享受优越的城市建设果实,必须打好结实的基础。这正是目前市政管线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与各市政管线综合管理处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启令.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设计质量通病的防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10).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gdp从的19.36亿元发展到的31.59亿元,年均增长17.9%(按现价计算),人均gdp由5574元增加到8975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农业产值由的3.76亿元发展到的5.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的10.92亿元提高到的21.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26.1%(按现价)。财政总收入由的1.81亿元提高到的2.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26亿元提高到的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的25.27亿元提高到的42.06亿元,比期初增16.79亿元,年均增长18.5%。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5:48,调整为11.9:36.9:5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7万亩/年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6万吨/年左右,茶叶、山地蔬菜、食草动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橡胶塑料制品业、汽摩配、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个数已达2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较增加12家,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增幅加快,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氡泉旅游景区、廊桥文化园等重点景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主业化进程加快。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随着新的58省道、新城开发等项目建成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政功能不断健全,县域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58省道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县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取得明显成效,《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提出了构筑“一轴一核三区”的产业发展架构,为我县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彭月产业基地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引进企业31家,其中落地29家,建成投产13家。二是城镇化进化加快。县城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建城区面积达到了5.2平方公里,特别是新城开发后,直接新增城市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为我县人口聚集、做大城区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52省道、58省道及其连接线的建成为沿线的司前、雅阳、三魁、泗溪等乡镇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一五”以来,我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力度,采取了“项目建设年”、领导包项目制等项目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有效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排的6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71.2%,新58省道改建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城关引供水工程、城关污水处理工程、新城大道、新城大道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不断深化,新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龟湖公路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前期的推进,为今后尤其是“十二五”的项目建设预留了较大的可操作余地。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生的安全和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198元,比提高32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的2966元提高到的4461元,年均增长16.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消费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千百工程”、“康庄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教育四项工程”等工程,建成了一大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 卫生、教科文、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民生事业财政性支出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县绿色生态资源,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通过抓整治、抓产业、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金名片。积极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工程、乡镇垃圾中转站、镇级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生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民间资本有效激活,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实施目标考核责任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凡进必考”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办公资源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收费、土地征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
(二)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十一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一: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济建设是其它一切事业的基础。对于相对落后的来说,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迫切。“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设“生态、小康、和谐”的宏伟目标,并深入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县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造福于全县人民。
启示二: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第一方略,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可以抓住若干次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十一五”以来,尤其是新的58省道建成以来,以及今年以来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适时出台了《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领导包项目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赢得先机。几年来,我县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上项目、争投入,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尽快使经济社会走向全面发展。
启示三: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素,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力。
我们始终把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力为全县人民谋福祉,让全县人民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努力,热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新的发展阶段,要始终继续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需要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注一: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有效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为“三、二、一”模式,这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但对于来说,这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我们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的发展是难以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工业基础薄弱,层次较低,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为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科技、休闲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导致今后我县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二是投资增长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一是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滑问题。前几年,我县投资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带动下较快增长,但是近两年由于大项目的缺乏、以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保持投资稳步增长问题突出。二是尽管在政策推动下,民生、工业等方面投资增长较快,体现了投资领域的新增长点效应,但土地供应跟不上,以及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等,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进度。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如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一批项目前期推进与开工准备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实施。
三是公共产品尚未实现全面改善。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我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机制、结构、筹融资渠道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完善和创新机制,改善公共产品的不合理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有效性、开拓公共产品供给 渠道,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生产生活需求,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是收入增长尚未实现有效支撑。虽然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总的来说,全县财政收入结构、收支平衡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而刚性需求和上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增多,收支平衡的压力大。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持续,高速增长将难以维持,这对我县的产业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再加上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交溪流域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效益,预示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县财政收入的依靠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近年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等。
关注二:要充分认识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宏观环境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最初源于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已经从初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目前,从西方发展经济体所的经济数据看,多数经济研究机构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或正处于触底的边缘。现在距离“十一五”时期结束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乐观估计在“十一五”末全球经济危机及对于我国的影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也不排除进入“十二五”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仍然尚未完全消散,这些可能性情景分析都应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时给予充分的预计和应对之策。
国内政策取向分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和中国经济结构内部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等。针对国内外经济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对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央出台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对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力求缓解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将比过去一个阶段要多。
(2)发展机遇分析
机遇一: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一是资源环境的价值及比较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善,低丘缓坡、生态旅游、文化资源、植被资源、矿产资源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其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外部的眼球和资金。二是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转移。从浙江看,“十二五”时期,将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条主线,我省及温州平原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越来越难,传统产业的区域扩散成为常态,这将给纳入温州两小时交通圈的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等。
机遇二:加快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一是上级政府继续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将继续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通过“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行政手段和交通建设、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方法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二是自身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穷者思变,随着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们已经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多大,同时也随着人在外创业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与责任。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行重大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域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举措预计将得到实质性的启动和推进。作为欠发达的利用改革所引发的力量,将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等。
关注三:要认真分析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第二,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作为温州乃至全省的生态屏障和欠发达地区,与全省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途中,却面临不同的障碍,跨越这些障碍须处理好发展的内源与外力、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经济要实现平稳转型,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是要用足自身的优势,坚持特色竞争、错位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创造出自身的特色来。
第三,分散发展与集聚发展。人口、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分散和不合理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发展布局分散造成的产业、人口、城乡等结构不合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症结。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加快集聚发展。要通过抓好人口集聚平台建设,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人口集聚;要通过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推进生态农业高效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建设,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第四,扩大内需与民生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化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费结构失衡被进一步放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问题日益成为了制约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强烈消费愿望的多数群体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这就需要通过采取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水平等措施,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新的需求结构、需求增长中持续快速发展。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的探讨
(一)“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探讨
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我县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阶段,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稳固基础的关键阶段,结合“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和省管县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县具有以下四个阶段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发展期。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后,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生态资源优势日益突现,我县已初步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良好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我县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二是产业结构进入优化提升期。国内外经验证明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特征和主导动力。与省市1000美元阶段的产业特征相比,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增长贡献率偏低,结合1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工业经济仍是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但作为生态县和面对稀缺土地资源,按照一般性工业扩张不符合县情要求,注重工业生态性,选择特色成长性生态工业项目,建立稳定支撑性工业项目基地仍是要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主要方向。正确处理培育生态型工业与优化生态产业结构关系,把握产业重点与方向,发挥优势与规避约束是重点与着力点。
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期。随着新的58省道建成,我县的城镇发展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农村人口、资本、信息等各种要素不断向新58省道等交通便捷的地方集聚,城镇的自身功能将不断提升、完善,与此同时,城镇又把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向周边广大农村地区扩散和辐射,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四是消费结构进入稳步升级期。人均1000美元阶段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富裕迈进,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由衣食为主的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对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增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对经 济社会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十二五”,我县处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以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生态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并进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建设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以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异,面临着既要“补课”,又要“赶趟”的双重挑战,优势条件与困难矛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差距,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课题。
综上一: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应为:
紧紧抓住交通区位条件改善,沿海地区辐射扩散效应显现的历史机遇,以壮大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衔接长三角与海西区、融入温州产业带、构建浙南闽北经济圈重点纽带节点为导向,强化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大力招商选资,深度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依托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促进由传统的山区经济向以休闲旅游业、生态工业、特色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的跨越式转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与海西区重要的陆上衔接点,温州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独特的综合性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山区生态农业区;形成与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工业结构、城镇与产业布局体系。
综上二: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应为:
一是空间拓展战略。着力于突破发展空间制约,全面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非均衡发展,优化县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梯度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扩展“一轴一核三区”空间开发格局,重点推进新城区、彭月产业基地、泗溪廊桥文化园、氡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等区块的开发建设。
二是产业提升战略。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紧紧围绕“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绿色服务业为主业的“生态为本、三业并举”产业体系,更高层次谋划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崛起。
三是投资推动战略。要充分把握宏观政策导向,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以改变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渠道,引导财政、社会、民营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公共社会事业、支柱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放带动战略。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开明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彻底打开山门,紧紧抓住并用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要素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要积极构筑发展平台,实现从“人经济”到“经济”的转化。
五是和谐构建战略。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二五”主要发展任务的探讨
第一,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着眼于生态立县战略,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针,走“集约、特色、循环”的发展道路,实施“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把建设成为宜人居、宜置业、宜休闲的“生态、小康、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一产业:目标是立足生态优势,做特做精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是:(1)发展绿色餐桌农业。发展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为特征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高山蔬(野)菜、畜禽养殖、茶叶、经济林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2)推广立体循环农业。围绕特色产业,探索多种类型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多种农业生产活动之间有效衔接、物质与能量得以有效循环与动态平衡利用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3)拓展生态休闲农业。认真做好生态休闲农业文章,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观光农园、特色农庄、休闲林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等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4)加强农业产业化机制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程度,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
第二产业:目标是围绕总量扩张,做大做实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提升发展传统生态型工业。要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和竹木制品市场需求,引导竹木制品加工业由消耗型向节约型、粗加工型向精加工型转变。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切实解决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快推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步伐,力争早日动工兴建,使丰富的水电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2)积极承接周边产业转移。要立足沿线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认真组织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各功能区块实施规划,并加以实施;积极主动承接周边沿海等发达地区的清洁型生产项目和产业的梯度转移,重点引进与本地原有产业密切关联、与周边市县优势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企业,特别是注重科技含量与就业拓展相结合的产业项目,努力形成竞争力强、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循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以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基地管理,尤其是要推动我县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目标是挖掘资源优势,做强做优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全面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依托我县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的目标。(2)积极培育实力型服务业。突出住宅保障和宜居度假两条主线做好文章。关键是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主题,迎合都市人上山趋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自然乡村居所。积极引导发展购物中心、特色购物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模式。(3)稳步推进功能保障型服务业。一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关键是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旅游业、助学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大力培育中介服务业。重点是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第二,在项目建设方面:项目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工作的有效抓手,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张集散效应的平台,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载体。我县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区域,如果没有项目建设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也就很难得以落实。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向上争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三个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筛选确定并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和建成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
一是要想方设法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储备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全县上下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1)要确保投入。尽管县政府财政十分困难,也要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保证前期工作开展。(2)要吃透政策。从中央到省、市,从经济建设到社会事业,都有大量的政策出台,大量的资金配套,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各方面政策,及时发现新的政策机遇。(3)要积极争取。各部门、各单位要在研究、吃透本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把眼睛盯在上面、把项目带到上面、把双手伸向上面,主动与上级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信息,及时以项目对接上级发展政策,促进更多的项目落实。
二是要千方百计建设一批重大项目。(1)要力破要素制约难题。一要解决“环境不够优”的问题。充分利用扩权强县、省管县等行政体制改革契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二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向上争增量”、“向内盘存量”和“向己提 质量”,切实解决好项目用地问题。三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继续完善向外招、政府投、市场融、借地生、民间注的多元化筹资之路。(2)要努力形成项目推进合力。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项目推进方案”的要求,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大提速、在建项目超进度、招商引资大突破、协调服务超常规,努力实现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建设机制。(3)要围绕重点谋划项目。重点围绕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新农村建设、交通网络与电力设施完善以及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第三,在社会民生方面: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按照“1/3左右人口外出创业、1/3左右人口集聚县城、1/3左右人口集中中心村镇”的思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引导山区人口再分布。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小乡大镇”战略,大力发展罗阳中心城区和功能拓展延伸区,合理布局确定中心集镇、村,积极发展小城镇,科学引导人口集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道路、停车、防洪、供水、排污、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特别要着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市政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欠发达乡镇贫困农民的素质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向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中心村三个层次梯度转移,建设移民社区,加快异地脱贫步伐。
二要努力推动民生改善。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岗前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三是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包括社会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四是做好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交通“站、点、线”建设,道路、环保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几项任务。五是推进“平安”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深化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深化工作。
第四,在改革创新方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动、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改革工作方向:着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生为取向的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人本为取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并重点抓好几下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体制改革。深化旅游发展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旅游主业化”战略,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和推进优化经济环境的体制改革。
二是稳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推进工业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科学开发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
三是着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开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加快金融组织创新,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四是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主要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扩权强县、强镇扩权改革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
(三)“十二五”主要措施的探讨
总的来看,“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环境的趋势变化,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
总体思路上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判断发展形势要有危机意识。要在对长远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困难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把形势尽可能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做得更扎实一些。
二是把握发展机遇要有主动意识。要积极分析环境变化的趋势,主动为企业“解困、扶持、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认真研究转“危”为“机”的举措,做到“三个坚持”,既坚持保持经稳定的信心不可改变,坚持推动结构调整的决心不可改变,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可改变,努力做到“活中求变”。
三是解决发展问题要有全局意识。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推动结构调整优化的关系,把握好拉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系,把握好保持经济平衡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有宏观全局的视角,又要有局部重点的考虑,既要有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手段,也要有解决长远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素质性矛盾的具体举措。
第二、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部门要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
二是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 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关键词:地下工程管线 ;开发区 ;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of Anyang city underground pipeline management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opin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pipeline; development zone; municipal pipelin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工程管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愈来愈呈蛛网般密布蔓延之势……
一、 地下工程管线在城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阳市常规的地下工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工业、路灯、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十余种管线。
地下工程管线是维系地下地上空间、保证城市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要基础信息。地下工程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与“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资、能量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面对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地下管线的管理远非地上工程可比,要繁琐和困难得多。因此,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而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二 、开发区管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安阳市开发区主要道路已基本敷设了给水、雨水、污水、供电、供热、天然气、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管道。其中:给水由水务公司管理;排水(雨水、污水)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电力由开发区市政部门、供电局管理;路灯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热力由益和热力公司管理;燃气由华润燃气公司管理;弱电通讯则分属各个权属单位管理。
地下工程管线基本格局已具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因地块建设的时序性,已建多种管道连通性差,系统性差;因河道下游年久失修,雨水排泄不畅,逢汛必涝;因北小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日,期间雨污继续混流,环境污染加剧;因供电、供热、供气工程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等等。种种问题均需依靠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管网来解决。
2、 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地下管线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乱,管线权属单位多且杂,直接造成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不明确,集中反映在对地下管线的权属主体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管线权属单位也是由于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只顾本部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只考虑眼前建设,忽视长远发展,道路反复开挖,管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和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以开发区范围内的军用光缆为例,横亘开发区多条道路的国防光缆,因其特殊性,一度成为“烫手的山芋”,与之搭界的多项工程因迟迟协调不成而搁浅或延误,造成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2)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规划意识淡漠的现象一直存在,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设施,对于隐蔽的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上述意识犹为突出,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相支撑,已建多种管道随意性大、可持续性差。市政管线工程亟待在科学缜密、合理适用的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逐步完善。
(3)缺乏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因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和时效性,常常是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在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有关条文少之又少,对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造成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如某些地下管线建设不按规定办理规划审批程序,地下管线施工建设屡屡违背规划,不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或竣工测量的图纸资料不按规定报交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又缺乏有效手段要求各施工单位按规定移交相关资料,最终无法形成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系统。种种的不知情、不掌控,极大影响了以后市政工程规划的批复管理。
(4)缺乏基础资料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我市曾在2006年进行过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动态监管制度,地下管线数据库存在资料不全、质量不高的现象。各管线专业部门为方便工作,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但是各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信息平台等各行其是,信息无法共享。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不断更新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发生地下管线在施工中遭到破坏的现象,对企业生产、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外地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 、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线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每个城市都以立法的方式对地下管道建设问题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有关地下管道建设的法规,德国各城市都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安全监管等。所有工程的规划方案,必须包括给排水、电力、有线电视、煤气和电话等地下管道的已有分布情况和拟建管道的情况。这些设施的分布必须与周边既有的管道一致。对于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
2、 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是城市地下管线的共同隧道,又称综合管廊、共同沟,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早在1833年,巴黎创造性地在地下大型排水管道中布置了煤气、电力等管线,形成了早期的共同沟。随后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建设了共同沟。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m的共同沟。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张杨路综合管沟。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综合管沟建设的试验。
四、 关于开发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1、 成立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