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化工的概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綠色化学应用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以绿色思想为基础,通过化学分析理论和研究原则,分析绿色化学研究的相关内容,明确绿色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加强绿色化学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配置良好的技术研发团队,不断提升绿色化学应用发展效果,尽可能的提升绿色化学的应用,改善化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提升绿色化学应用效果,完善资源的循环理论标准,提升污染物的排放和绿色处理,加强与国外技术的相互交流水平,向优秀的绿色化学研究技术方式学习,引进优秀的绿色化学研究技术方法,实现本国中绿色化学生产工业水平的快速提升。[2]
绿色化学是以化学反应、溶剂、催化剂等反应技术,通过绿色方式,提升新合成技术的研究效果。特别是催化过程。新化学研究中包含生物资源的转化、新反应条件的利用,无公害介质资源的研究等等。根据绿色化学产品的设计,逐步提高研制技术水平。
二、绿色化学的研究趋势对象
1.原材料的绿色化研究
绿色化工研究生产是降低产品中的毒性问题,改善安全环保效果,完善人类的安全生活环境,提升化工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水平。
2.化学反应绿色化应用
化学绿色反应的管理需要服务绿色需求标准,根据经济原子性标准,即最大限度的提升废物的排放效果,改善周围环境水平,以良好的选择标准价值,提升选择规范性效果,实现在绿色化学选择上的立体规范性。[3]
3.生产产品的绿化发展
生产产品需要绿化发展模式,逐步提升人身基本安全建设,完善化工产品的安全水平。例如,采用降解剂、除垢剂、杀虫剂等,使用可以降解的塑料制品,绿色燃料、绿色涂料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存在污染性化工产品被取代,绿色产品受到现代绿色环保化工发展的需求。目前,化工生产中,常常使用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材料作为催化剂,催化效果较好,但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腐蚀性问题。而采用仿酶催化剂、水溶催化剂可以有效地达到催化的目标,减少催化后造成的各种腐蚀问题。
4.溶剂的绿化作用
溶剂的绿化发展是以有效分离为技术标准,通过介质作为分离,提高溶剂的有机合成效果。但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化合物,引发臭氧的形成,造成水资源污染环境的产生。需要对溶剂进行研究,加强绿化溶剂的研究分析。
5.化学绿化的设计
利用计算机应用完成化学绿化的辅助设计,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化学反应资料库标准,利用计算机化学反应组合方式,确定实际原材料使用方式和标准,搜寻产物的目标反应结果,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化学绿色反应结果,确定适合的化学绿色反应效果。根据目标产品的基本原则,准确的分析产物实际的化合原料,确定预定的原料标准内容,对相关反应路线和实际环境效应进行准确的分析,从中选取最佳途径进行分析。
6.绿化技术的合成
根据实际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准确的分析有毒害物质的有效使用效果。采取合理的非物质化学方式,利用多环境效应,逐步改善化学产品的实际选择效果,降低产品的整体能耗。按照实际常温水平,常压标准,分析电化学实际洁净中的各种优势,确定绿化技术合成效果。
三、绿化技术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方式
1.催化技术
催化技术是不断加强实际有效反应效果,大力加强化学反应的高效应用选择性,对实际的转化率水平进行合理的分析,逐步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消除产品的副作用,减少可能出现的各种污染,最大限度的完善各种资源的保护水平,实现对生态有效环境的保护作用,这是绿色化学整体研究的重要方向。
2.生物化学技术
生物化学技术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应用,逐步提升高新技术水平,大力开展生物技术的食品、药品、能源、化工技术的整体应用效果。按照最大有效特征性水平进行综合生物资源的快速利用,实现生物化学的有效节能,改善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化工技术的整体生物化工过程。生物化工过程中包含基因化工技术、细胞化工技术、酶化工技术和微生物加工技术。
3.超声化工技术的研究
超声化工是利用现有的化学试剂,准确的分析声学、化工学的相互融合效果。通过分析声学技术的变化原理,准确的分析实际有效提升整体反应的选择过程,增加化学整体反应速度,加强化学反应速率和生产率,实现能好的有效降低,实现整体废物的快速排放,改善化工绿色的多元化技术分析,实现化学超声技术的广泛性应用。
4.膜工程化工技术
膜工程化工是利用膜分离技术、膜催化技术,通过分离的方式,实现成本低的化工工程,工程能耗较低,效率较高,污染小,有良好的回收效果。膜催化反应往往是超出整体平衡的反应,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反应的选择效果,提升原材料的实际转化作用,节约了资源成本,降低了污染。磨技术的快速应用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在化工产业、石油产业、环保产业、电子产业、医药技术产业等多种行业中进行发展和分析,提升高新化工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语
【关键词】玉米;单耗;分析
1前言
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生物发酵生产总溶剂的生产企业,玉米原料单耗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为降低生产中玉米原料的单耗,通过对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并解决影响粮食单耗高的主要因素。
2原因分析
我公司在2007~2011年是以玉米为原料进行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总溶剂。原料玉米通过粉碎、分离、生物发料、蒸馏等生产流程得到生物溶剂。在生产初期的2007.12---2009.6月生产中,大部分的员工乃至部分领导都直观想象的认为,发酵过程中染菌频次的多少是造成玉米原料单耗过高的主要因素。我们对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影响玉米单耗的因素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影响玉米单耗高低的几个主要因素。并对各主要因素的提出了改进措施,使得在2009.12---2010.6月的生产中玉米单耗达到了正常的消耗水平,吨溶剂耗标玉米从5.77吨降到了4.6吨,在这段时间里共生产总溶剂15391吨,共节省标玉米18007吨。
(4)分析说明
1)由第3项列表可以看出,对粮耗影响最大的两项是:“筛下物”跑淀粉和“蒸馏跑溶剂”此二项总计占影响程度的53.7%,每项都可影响单耗0.5吨玉米左右;其次是残糖的影响,此一项占影响程度的15.3%,影响单耗0.28吨玉米;再次是染菌占影响程度6.7%,影响单耗0.12吨玉米;第四多排的丁油占影响程度的6.5%,影响单耗0.11吨玉米。
另外,纤维中带20%的淀粉、蛋白和胚芽中带10%左右的淀粉都属于正常损耗。
2)影响程度的计算是将纤维、筛下物、蛋白、胚芽、残糖中的淀粉全部折为标粮,将大、中罐染菌、蒸馏跑溶剂、丁油超标量全部用现有单耗5.77折成标粮。合计损耗玉米10941.9吨。
3)如将对粮耗影响最大的两项“筛下物”跑淀粉和“蒸馏跑溶剂”问题解决,则吨溶剂单耗玉米可以降低到5.77-0.46-0.52=4.79吨;
如再将残糖高的问题解决,则吨溶剂单耗玉米可以降低到4.79-0.28=4.51吨;
另外,尽量降低染菌量和丁油的排放量也是降低单耗的很有效的做法,玉米加工过程中的纤维、胚芽、蛋白带一定量的淀粉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只是尽量减少所带的量。
3针对存在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3)对粮食单耗影响的第三大项因素是对发酵末级罐残糖的控制。产生此问题的原因是原来公司一味的追求通过提高溶剂含量来提高产量,对丙丁梭菌的性能了解不够,在控制上是将拌料罐的糖度控制在5.8-6.2g/100ml之间,将一级罐罐糖控制在3g/100ml左右,从而造成末级罐的残糖经常在大于0.8l以上运行。前一阶段残糖若以0.25g/100ml为标准计算,残糖影响粮食单耗0.28吨。此项占总影响程度的的15.3%。
通过同车间的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一起分析认为:用移种量、打料量和配料的糖度来控制一级罐的糖度从而达到控制末级罐的残糖的目的。不能一味的追求打料量和配料糖度,我们将配料罐的糖度控制在5-5.5g/100ml之间,将一级罐的罐糖控制在2.2g/100ml以下,由一级罐的罐糖来控制进料量。用这种方法控制,通过运行证明末级罐的残糖能够控制在0.4g/100ml以下运行,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新工科”;酶工程;改革
1引言
近年来,针对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以及国际科技竞争的新形势,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新方向,并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改革纲要[1]。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学中工程应用性最强的专业之一,也是与医学、化工、微电子学等领域深入交叉的学科[2-3]。因此,如何在现有课程体系下推进“新工科”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专业教师的重要课题。酶工程是生物工程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是引导学生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4-5]。然而,目前生物工程专业的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后对酶分子的结构设计、生产工艺和产业应用缺乏系统的认识。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常暴露出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根据实际的市场和生产需求进行工艺改良设计的问题。为此,改革酶工程的教学模式,使之满足“新工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笔者在酶工程课程“新工科”改革中的探索经验,探讨了教学方法革新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思维的效果。
2课程内容的设置与优化
酶工程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等基础学科在工程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它关注和解决生物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医学诊断、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工程技术难题。以上研究任务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安排。目前,酶工程本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酶学基础、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生物酶工程、化学酶工程、酶传感器等章节。上述教学内容安排已无法体现酶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纳米酶、核酶和抗体酶的应用。此外,已有内容更偏重于理论学习,对酶的产业应用关注较少,因此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无法满足“新工科”的建设目标。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将酶工程的最新进展和工程应用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根据各章节的教学特点和逻辑关系,将授课内容重新划分成七个模块:酶学基础、酶的分子设计、酶的生产与制备、核酶、纳米酶、抗体酶和酶的工程应用。其中,酶学基础模块在回顾生物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酶的作用机制和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酶的分子设计模块包括生物酶工程和化学酶工程两部分,生物酶工程重点介绍酶的进化筛选,而化学酶工程则主要介绍酶的化学修饰与固定化;酶的生产与制备模块重点介绍酶的发酵与分离纯化工艺;核酶模块在回顾分子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讲解核酶尤其是DNA核酶的构建方法;纳米酶模块重点介绍纳米粒子的催化效应和调控方法;抗体酶模块阐述抗体酶的筛选和修饰方法;酶的工程应用模块则是在上述章节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介绍酶在工业生产和医疗中的应用,例如: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酶在废水和垃圾处理中的应用、酶生物传感器和抗体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通过上述授课内容的革新帮助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酶的分子设计、生产制备以及下游工程应用技术。
3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3.1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酶工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散,并且和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分离工程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知识重叠。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各章节和知识点的逻辑主线,正确统筹已修课程和并修课程的关系,并合理使用不同教学方法,从而突出酶工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特色。对于酶学基础模块的教学,由于学生已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进行了前期学习,因此主要以课堂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点。对于酶的分子设计和酶的生产与制备部分的教学,由于学生同时在进行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分离工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师介绍难点知识的基础上,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与学生讨论不同技术在酶工程应用中的独特性和挑战性,比如:在介绍酶的定向进化时,可结合基因工程关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原理讲解如何在酶的结构设计中合理使用不同的PCR衍生技术和筛选方法,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酶制剂。对于核酶、纳米酶和抗体酶模块的教学,由于学生之前尚未系统接触过相关概念,此外又涉及到酶工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因此先由教师讲授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课下阅读最新的研究论文,并以书面作业形式进行总结和汇报。对于酶的工程应用模块的教学,先由教师对酶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全面综述,然后再根据应用领域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课下独立调研一个酶工程的应用实例(包括:应用的理论基础、国内外产业布局、市场分析和发展趋势评估等),最后由学生制作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思维模式,并促使其对酶的产业应用产生较深入的认识。
3.2经典研究案例与授课内容的结合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已有一些经典的工程应用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将其从研发到应用的技术路线引入课堂,从而揭示基本科学原理走向工程开发的一般规律。该教学设计可有效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从产生到应用的过程。例如:在讲解酶的定向进化时,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FrancesH.Arnold教授的研究生涯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该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定向进化技术对酶分子设计和改造的科学意义和产业价值;又如:在讲解酶的生物传感器部分时,以葡萄糖氧化酶作为对象,介绍其从发现、性能改良到家用血糖仪大规模上市的发展历程,并和学生探讨该技术成功应用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现有血糖仪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下一代基于纳米酶的血糖仪研发和市场应用进行展望。
3.3加强实践教学
酶工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一般高校都缺少酶工程产业中所需的大型发酵罐、生产流水线等工业设备。此外,酶分子的结构设计和筛选也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酶工程课堂学习之外,引入了工厂参观和实习环节。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相关企业,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产业应用中的大型工业设备,以及研发、生产工艺流程的管理,从而增强了他们对酶工程应用的感性认知。此外,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其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工厂实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程创新能力,明确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
3.4课程考核的改革
为了体现“新工科”改革的发展目标,结合本课程应用性较强的实际,进一步针对已有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笔者采用了复合型考核方式,将平时成绩设置为最终成绩的50%,期末笔试成绩设置为50%。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课堂答问和讨论、工厂调研报告和酶工程应用实例的课堂讲解。在此基础上,对期末笔试的试卷进行了优化,其中书本知识在试卷中的占比减小到40%,剩余的部分由工程设计题目组成。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面向工程应用的综合性试题。例如:基于定向进化和筛选原理,设计一种耐高温蛋白酶的技术改造路线。上述考核方式的强调了工程应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明确了学习重点。
一、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生物工程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限的课时内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较为深入的讲授。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要保证突出重点内容,又要兼顾知识内容的全面性。此外,还需要引入一些学科前沿成果,以跟踪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组建课程模块,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为导向,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三部分:①绪论,介绍生物工程沿革及前沿。②生物技术基础,详细讲述基因重组技术、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路线及特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方法。③生物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及发展,重点介绍发酵工程、生物医药工程和环境生物工程,通过多个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融汇创新的能力。
2.让学生了解生物工程学科的全貌。课程的绪论部分分别从生物工程的沿革、生物工程的原理及特点、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前沿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所发挥的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等角度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标绘出一副生物工程的全貌图:从基础理论的研究突破、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到渗透至各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中产生的巨大影响,期间产生的反作用又促进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突破。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3.宽泛基础知识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工程是一个具有丰富学术内容的领域,而本课程课时有限,不能详尽地涉猎各个知识点,因此,如何设置课程内容就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本课程对基础知识的教授强调的是“宽泛”而非“深入”,要求课程设置的基础知识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可,而对于生物技术的实践应用则给予了重点关注。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综合性案例,让学生了解从基本原理出发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4.以生物技术的应用为导向设置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前沿。在对课程的基本原理讲授后,根据学生的工程专业教育背景和将来作为社会工作者的特点,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工程化应用方法,这是更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这部分教学内容占据了整个教学内容的相当大的比重。如,微生物发酵工程、细胞培养技术使生物技术产品实现产业化;生物医药工程中集中了生物技术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热点,各种生物技术在此融合;环境生物工程致力于建立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课程分别选择这些领域中的主要内容作为重点讲授部分,如转基因动物制药、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固定化酶技术及酶法分析、环境污染的生物治理等,安排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技术的新进展。
二、教学方法探讨
生物工程学是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所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基于研究对象(核酸、蛋白质)及层次(分子、细胞、个体)不同构建了不同的生物技术分支领域,同时基于应用领域的不同也形成了各自富有特点的应用技术,如生物医药领域中蛋白类药物的生物构建和生产、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微生物的生物转化过程技术等。由于教学内容覆盖面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以生物技术原理为主线贯穿教学活动
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以生物工程的原理为主线展开,形成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和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章节,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同时,通过对生物技术应用较为深入的生物医药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等内容的安排,培养学生根据应用对象的特点和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入案例教学
发酵工程是将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包含了从菌种培养到制备合格产品的过程。[5]菌种决定着发酵生产工艺方法,发酵工程中高产菌种常常是采用生物技术方法构建的。发酵过程调控是基于微生物的生命代谢过程,培养条件的变化可以影响代谢途径。发酵产物的提取纯化是依据待分离目标物质的特性及待分离目的产物和杂质之间物性的差异来进行的,是决定生产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是按照发酵工程的过程来讲解技术基础及过程应用技术,涉及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较弱,这对于刚开始接受专业课程教育的本科三年级同学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以具体物质的发酵生产为例进行分析,更为形象化,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时,我们以红霉素的生产为例,分析了工程菌的构建方法与高密度发酵技术的应用,基于组分分离要求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的建立等,并将自己多年科研的成果结合至授课内容中。仅就红霉素的提取纯化而言,工程菌的引入及发酵调控技术的成熟,使红霉素发酵单位由原来的3000u/mL~5000u/mL大幅度提高至8000u/mL~10000u/mL,使得新分离技术的应用成为现实。目标产物的分离工艺由传统的“板框过滤-溶剂萃取-经过中间体盐的结晶纯化”发展为“微滤膜过滤-(纳滤膜浓缩)-层析分离-结晶纯化”新的分离工艺。该工艺利用层析操作的高分离效率实现了活性组分红霉素A与杂质组分红霉素B、红霉素C的分离;通过结晶过程中关键因素的调节,如结晶体系的组成及组成物的浓度变化、pH、温度、搅拌等,实现对产品粒度和晶形的控制,从而获得纯度高、药理活性强的产品。案例的分析过程加强了学生们的工程概念,如发酵产物的提取往往会涉及结构相似组分的分离,其分离方法的选择需兼顾分离效率高、分离条件温和的要求;微生物发酵是纯种培养过程,工程设备必须满足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发酵罐需要具备良好的混合能力,较高的传质、传热速率,且不能对菌体产生剪切破化;药物的晶形和粒度与药物的生理活性相关,现代药物质量控制指标除了纯度和杂质含量要求外,还有晶体的晶形粒度等结构指标要求;发酵产品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概念等等。实现一个抗生素药物的现代化工业生产需要融合现代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化学工程的知识。
(三)课堂讲授与专题案例的调研相结合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的剖析,加强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传授了生物技术的应用方法。我们时时跟踪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对授课案例进行更新,以使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物工程的新发展、新成果,体现该领域新技术、新水平,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魅力,激发学习热情。但是,本课程的教学课时有限,课堂上不可能对生物技术各领域均充分展开。为了弥补这一局限,本课程在教学上设置了“专题调研+课堂谈论”环节,把生物工程应用专题案例的调研工作,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去完成,并通过课堂讨论及提交论文的方式加以考查。[6]专题论文的完成及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要求各学习小组在给定领域范围内对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调研和论文的撰写。教师在组织学习小组之时,就将学习小组两两结对,要求各小组在完成本组专题调研的同时,对结对小组的课题也进行相应调研,并作为主审方在课堂上对结对组的专题内容设置提问,引导课堂讨论,而其他同学则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自由发表观点。
本课程要求,小论文要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的稿件规范撰写,这也是对本科生撰写科学论文的训练,是专业素质培养的一部分。这种“专题调研+课堂谈论”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自动参与多专题的调研学习,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深化专业认知的目的,同时能够较全面地训练和检验学生专业文献查阅、分析材料、归纳总结及思辨应对的能力。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突出。学生李晓阳在听课小结中写道:“分组演讲、课程论文,每小组七八个人,不仅可以让我们自己动手获取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学生闫天一在小结中写道:“老师讲到了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发展的现状,虽然我国(抗生素)产量居世界之首,但生产效率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严重,主要以半成品(原料药)为主,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在化学制药领域,我们仍是以仿制药为主。在21世纪,我想我们大学生的责任就是让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也要成为研发的中心。”
三、结束语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aspects from code for design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high level,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ndustrial building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modern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and industrial design problem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industrial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设计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和今年来国有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化,及以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项目建设为依托,甚至指定由某个国有大中型建筑设计院来设计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现今的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可供选择对象的增多,促使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厂区建设时,不在是只关注满足基本生产流程上,他们的更多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企业的发展和形象上来。因此,如何提高生产区的环境质量,创建优美、宜人的工作氛围,如何使工业建筑在使用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如何通过建筑形象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共同发展。这两者一方面给工业建筑创作提供了多种建筑手法,另一方面也给工业建筑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样工业建筑在发展中不断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协调,在借鉴民用建筑中比较流行的建筑手法的同时,也不断的谋求自身的新的发展。
二、关于工业建筑设计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通讯业等都非常重视自身发展,通过各种手段加大企业的透明度和对外自我宣传的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打入国际市场做准备,有的把自己的工业理念作为一个参观点,间接的做成了工业旅游项目,为此,这个过程中就建筑设计方面布置了适宜对外开放的参观路线,在参观途中还可以接触或购买该企业宣传的展销产品。
2、主导性原则。
当今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不仅要抓住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还要考察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便找出差距,及时采取措施。目前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国内,改革开放的实施也使很多国外企业加入竞争中,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时自我形象应该具备主导性原则,要积极的做好对外自我宣传、加强企业与外界的沟通。从前那种对外封闭自守的建筑设计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要想把企业做活做大,就必须使企业具有新的功能概念,努力营造环境优美、选材精致、造型新颖、跟进发展步伐的国际工业建筑体系。
3、安全环保原则。
现在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已得到了一些控制。俗话说“安全第一,环保先行”。这不仅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眼下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全人类的安全。在整个工业建筑设计初期,作为设计者就应该秉着此项原则,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情况,并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以便合理布局,避免日后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除此以外,有些工业涉及到半导体、医药以及生物化工、原子能电站等,这些企业在建筑设计中需特别创造一些洁净工作区间,以防止各种辐射给人体带来损害。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对策
要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创作水平,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应对策略: 第一,建筑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美学修养,更要对材料的性能和特性有精深的了解。建筑师在设计中必须从工业建筑的整体设计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因为不同材料、不同的施工工艺具有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只有熟悉其特点和做法,才能创造出符合建筑师要求的效果,而整个建筑物就是由无数的“小效果”所组成的。
在很多工业建筑设计方案招投标中,建筑透视图都非常漂亮,但建成后则被改得面目全非。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建筑师对建造材料不够熟悉,对材料的构造做法不够了解,对当地惯用的建筑材料知之甚少,这样的建筑建成后肯定与透视图相去甚远。这样的建筑设计注定不会有市场支持,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经久不息的感染力。
其次,在满足工业生产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关注工业建筑的结构选型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业建筑物采用的结构形式对建筑物最后的造型、体量、空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保和节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普遍认识到建筑结构的本身是一个客观存在,以其真实的面目示人,符合建造逻辑也体现了当代社会的美学追求,这种观念的日益深入无疑给我们提升工业建筑的建构美学提供了舞台。
最后,应该充分关注工业建筑的构造细部,使工业建筑经得起细看和推敲。长期以来,建筑师在国内大学所受到的大多是学院派的教育,注重建筑美学,忽视建筑技术。我国建材行业的相对落后和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不高,造成了建筑质量低下,但这绝不能成为建筑师忽视构造节点的借口。建筑师设计支撑构件和构造做法不仅是为了满足支撑和保护建筑物的需要,同时也须体现出在美学上的追求,要在满足结构和设备专业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耐看”和经得住推敲的节点。目前,国内各个地区由于气候和地质、环境等的不同,各种构造做法差异很大,但是建筑师在设计时对其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往往简单地套用本地区的“习惯”做法来做“标准化设计”。无视当地的传统工艺做法,一味追求自己的所谓恢宏、大气的想法,这不但是对当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形成的营造做法的亵渎,更与当地建筑人文环境相背离。
1.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ISO9000族标准是一组通用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所有行业,是现代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如今,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仅能证实企业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声誉,为客户选择企业提供依据,进行质量体系认证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一个必要条件。
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第一条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也多次强调要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企业是依存于客户存在的,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要想长盛不衰就需要时刻关注顾客的要求,根据客户需求开展研发新品、质量改进等工作。如果企业不关注顾客的要求,只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方式、想法去研发产品,不懂得变更与创新,那企业就很可能走向衰败,例如诺基亚、柯达等企业的衰败就是很典型的不关注顾客需求的例子。关注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做到最高端,不生产低端产品,要超越客户的期望,使客户获得最好质量的产品和体验,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过于提高产品质量,可能造成质量过剩的缺陷。例如,老年人适合用字体很大,功能单一的手机,而我们一味追求高端型、高质量、功能强大的手机,例如苹果手机,是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的。
1.3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发展的重要因素,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满足客户要求,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企业进入管理的良性循环,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使企业始终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2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及实践
2.1顾客满意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
质量零缺陷的概念是由全球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浦•克劳士比提出的,他对质量追求一次性达标,做一次就做对、做好,保证质量零缺陷,减少返工几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质量管理的环境和内容都有所变化,顾客的需求成为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了解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要发展与创新,提升产品自身质量,并使生产与服务向标准化统一,使过程控制更科学,使生产过程更稳定。追求客户满意与忠诚,是新时期质量管理理念的创新,顾客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脱离了顾客的企业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企业要以顾客为中心,测量顾客满意度,做好与顾客的沟通,时刻掌握客户的要求,以便于及时改进,进而满足客户要求及相关方要求。注意不同的客户会有不同的要求,顾客的要求与期望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员的变化、或是客户的相关方需求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形势,以便于掌握顾客要求,及时做出调整与改进。
2.2人员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企业管理工作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工作,因此提高人员素质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着重要意义。质量管理的提升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因此,所有员工的质量意识的提升,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21世纪人才最重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急需人才的,就一个制造企业来说,能够时刻关注质量状况,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提出的人,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人,也是人才。人员素质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学历,它和一个人的责任心有着直接关系,培训员工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一名高素质的员工是善于发现质量缺陷、勇于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的人才,这样的员工,对于提高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
2.3与供方互利,达到共同赢利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都开始关注源头管理,十分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尤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更是越来越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力争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关系,从而促进供应商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美国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推出的“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就取得了很好的合作共赢效果。
2.4技术创新是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建立创新机制,企业有创新理念,并投入一定的精力到创新活动中,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着重要作用。固守陈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新的产品或工艺,企业很可能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员工潜能的发挥。建立良好的竞争淘汰机制,鼓励创新,对于提高效益和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
2.5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树立的,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支撑着企业稳定、长久的发展,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基础,是企业质量管理与创新的精神支柱。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使企业员工更了解企业的使命和企业坚持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员工热爱企业,提高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建设,对于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很多欧美知名企业家都一致认为,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重要意义,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保证。质量文化也被视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现代企业质量提升的意义
企业质量管理的提升,即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包括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舍弃一方,而另一方孤立存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从源头控制,到过程控制,再到终端管理控制的一套管理体系。注意管理体系的建立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要综合考虑企业的规模、人员的素质及生产控制的复杂性等因素,确保管理体系内容适宜,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因为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客户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数量上的,也包括质量上的。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更关注产品质量,质量上乘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更高,人们都希望吃到安全、健康、高质量的食品,以确保身体健康。
4结束语
从疯狂并购、“全产业链”、悦活饮料到五谷道场,身处市场江湖的中粮集团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议论。
作为食品企业,如果说偶尔发生一次食品安全事故是在所难免的话,但如果连续不断地考验公众的容忍度,那只能说明其背后的食品安全体系存在重大问题。如果再联想起蒙牛问题奶、中粮蜂蜜、大米等产品相继被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粮所宣称的“全产业链”体系。
看上去很美
2009年,中粮一下铺开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八条产业链,自此“全产业链”一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当“卖粮难”成为历史时,粮食已经和石油、煤炭相似,成为一种资源型的行业。从这个角度说,立足贸易根基,向上游挺进,通过“圈地运动”有效控制粮油资源,这是“全产业链”的真正战略价值所在。为此,中粮在天津、郑州、成都等地发起圈地运动,建了一批项目园区,从产业布局上,这些举措具有战略价值。另一方面,中粮借力“全产业链”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营销概念,通俗易懂,可圈可点。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中粮集团开始了疯狂并购,其中并购蒙牛案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业内轩然大波。遥想当年中粮并购蒙牛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对牛根生表示,“其他我可以不管,但食品安全一定要管”。余音未了,蒙牛却像个扶不起的“阿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点也不给新东家中粮留有回旋余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大小食品安全事故近10起。
在当时很多人看来,中粮入主蒙牛有点意外,但实际上,中粮一直想寻求以粮油为主的植物产业跨越到动物产业的路径。在中粮看来,蒙牛是一家资质优异、资产优良、资本雄厚的企业,完全能够承载起中粮乳业的扩张之路,使得中粮的全产业链看起来更完善。
可谁知,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蒙牛成为中粮全产业链建设的最大累赘。
应该承认,自从宁高宁“空降”中粮后,中粮在企业转型和发展上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中粮“全产业链”理念的提出,让中国企业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万能钥匙。
中粮在终端产品的表现上并没有占到任何优势。比如中粮的福临门食用油,市场份额只有16%左右,比益海旗下的金龙鱼超过40%的市场份额逊色很多,这还不包括益海旗下的胡姬花等品牌,甚至还不如山东鲁花28%的市场份额。
“中粮的全产业链只不过是以资本来撬动不同的产业。”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
虽然中粮“体量”越来越大,但这并没有让中粮成为一头“老虎”或者“狮子”,充其量也仅仅是一头“大象”而已。
身处内忧外患
中粮的“全产业链”更像是资本博弈,这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中粮的资本负债率一再突破红线。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1年3月末,中粮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67%、59.97%、66.02%和65.96%,超过了宁高宁此前提出的60%的警戒线水平。
负债率的一再提高还仅仅是冰山之一角,中粮需要真正面对的麻烦将接踵而至。具体来说,中粮的麻烦主要来自于内忧外患。
内忧:自宁高宁入主中粮以来,中粮先后两次进行了集团组织系统的变革。2007年1月,中粮集团又按照商业逻辑,将集团34个业务单元调整成9大板块,集团仅负责总体战略、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决策,其余经营管理等具体工作均由业务主体自行决定。
板块化最直接的后果,正如历史上分封诸侯一样,各个板块之间便存在巨大的竞争和内耗。比如,白糖与淀粉糖都是食品甜味剂,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在目标客户群上有很大的协同性,然而在管理上两种产品却归属不同的上市公司及事业部――甜菜糖业务归属于中粮屯河旗下的糖业事业部,淀粉糖业务归属于中国粮油旗下的生物化工事业部,各自为政,集而不团;蒙牛拒绝中粮包装也是为自身小利益考虑等等。
一位中粮内部人士曾这样评价:9个业务板块在为集团带来行业地位和企业声誉显著提升的同时,也给集团带来了总体战略不清晰、板块争夺集团资源配置、各业务间逻辑不清、协同不力,形不成有机整体的矛盾。
外患:中粮面临的形势越来越紧张。包括美国的四大粮商在内的竞争对手,让中粮的扩张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市场,都面临强大压力。此外,高盛等国际资本,一直马不停蹄地在中国农业产业链进行精心布局,比如养猪业,高盛一方面积极进入到上游的养殖业,另一方面积极对中国最大的两家肉类加工厂雨润和双汇进行股权投资,图谋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而事实上,国际资本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这些资本最大的优势在于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比如大豆、玉米等价格,一手控制中国生猪养殖、加工等龙头企业,从中获取利润。可以说,这些国际资本才是真正的全产业链投资。
与世界级企业的距离
在201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粮以26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排名第312位,从而连续16年进入该榜单。然而什么是真正的世界级企业?除了销售收入以外,还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工厂布局是全球化的,客户分布是全球化的,员工也是国际化的。无疑,按照这种标准,中粮只能算是盘踞中国市场的“地头蛇”,算不上国际级的“强龙”。
中粮的“从田间到餐桌”其实是一种“合纵”,却缺少“连横”。要实现真正的“全产业链”,就需要着力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着力于在源头上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经济辐射面,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城一体化发展,港口正在成为开
展国际贸易和服务业的集聚场所,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而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港口群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大丰港作为长三角港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地位越来越突显。
西洋深槽——大吨位深水海港的有力屏障
20多年前,位于黄海之滨的大丰港还是一片芦苇荡和鱼塘星罗棋布的盐碱滩涂。如今,这里已是一个货物吞吐量达3000万吨的繁忙海港、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新城。
对沿海港口码头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码头遭受到最大的考验就是淤积。经过勘测发现,在大丰沿海滩涂往外延伸不远处有一条“西洋深槽”,全长55公里,是由古黄河改道后形成的一个潮汐通道。这条西洋深槽很巧妙地形成一个洋流,能将堆积在沿海滩涂附近的淤泥冲刷掉。这条55公里的西洋深槽成了大丰建海港得天独厚的优势。码头建成后,停泊的货船吨位越大,其带来的冲刷力也越大,这条海沟的深度也因此越来越深。这也就意味着码头能停泊的吨位越来越大。
“西洋深槽”东侧的小阴沙是天然屏障,避风防浪;港口常年不冻,全年可作业 300天以上,只要在深水区建堤修桥即可形成港口。
建成后的大丰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向着亿吨大港的战略目标稳健发展:2013年9月底前在建的三期码头全部泊位实现通航;2013年内全面开工深水航道工程,确保2014年底大丰港可进出10~15万吨级货轮,成为中国沿海又一个重要的国际化矿产资源集散地;计划2013年内开工建设挖入式港池,到2015年大丰港将建成深水泊位38个,吞吐能力达亿吨,当年货物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
立足实体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支撑高,附加值大”的模式
临港产业是指在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的产业群。从全球来看,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利用海岸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港口为核心,大力发展临港型工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大丰港在调研及对比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关系后,从战略上进行了合理的科学规划布局,正努力探索并实践着“腹地产业支撑度高、港口货物附加值大”的模式。此模式从实物链角度看,临港产业与腹地产业的产业延伸度很高,港腹系统的关键产业建立了产业链,且其链条一般都很长,中间环节非常畅通。从价值链角度看,港口与腹地的关联产业主要集中于下游产业,大多是深度加工制造业或高科技产业,所生产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高,国际竞争力强。
为此,大丰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力推进:
一、大力发展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加快博汇、三鼎、兰精、晨曦、和顺实业等重大石化项目建设,积极招引红太阳新材料、江阴澄星石油及制成品等重大项目落户,通过2至3年努力,形成年产1000万吨油砂加工、50万吨工程塑料、100万吨合成及粘胶纤维、600万吨重油深加工的生产能力,2013年开票销售100亿元,2015年开票销售突破500亿元。
二、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及制成品产业。结合转型升级和研发成果的转化,采用节能减排降耗的新工艺,在大丰港逐步形成年产300万吨钢、100万吨镍铁、20万吨有色金属制品的产能,2013年开票销售60亿元,2015年开票销售突破300亿元。
三、大力发展港口服务类产业。放大一类口岸优势,积极发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仓储与物流、海洋运输、船代货代、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加快建设大丰港金融中心、大丰港城市综合体和大丰港电子商务中心;加快组建大丰港自己的远洋船队和内河船队;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贸易公司和货代、船代、物流企业入驻大丰港;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项目,使港口服务类产业2013年总营业额达30亿元,2015年总营业额突破200亿元。
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洋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拓展海洋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抓紧实施规划修编、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招引以及项目开工建设,尽快使蓝色经济成为大丰沿海开发的主要板块。
通过大力培植和积极打造,使大丰港临港特色产业到2015年开票销售确保达到1000亿元,力争1500亿元。
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国际化海港
从港口本身来看,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的作用。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港口服务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一方面城市作为港口设施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发展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关联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当港航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并成为城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时,城市的主要功能性质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我国的深圳、上海、青岛、天津都是因港口的突出功能而“港兴城兴”,形成广阔的经济辐射面,从多方面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港城一体化发展,港口正在成为开展国际贸易和服务业的集聚场所,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大丰港围绕着“港兴城兴”,以对外开放化的思路,正向着建设国际化海港的战略目标夯实前进,并提出了六个国际化的具体方针:
一、“三港”建设国际化。开放大丰港深水岸线,支持规模企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建设业主码头;招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挖入式港池建设;鼓励有资质、有经验的团队依法承包经营大丰港部分码头;继续积极招引客商,敞开胸怀欢迎国内外跨国公司、500强企业来大丰港投资兴业。
二、资本运作国际化。积极探索股权多元化之路,欢迎国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大公司、大集团参股大丰港码头,鼓励支持大丰港集团下属部分竞争性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依法适当持股,积极推动集团旗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三、金融与贸易国际化。建立集团财务公司,形成金融板块,积极推进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实现产业与金融相融合;大力开展红土镍矿、煤炭、粮油、沥青混合物、轻纺、钢材与有色金属国际贸易活动,到2015年集团公司金融与贸易板块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四、资源利用国际化。响应国家号召坚定不移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印尼、柬埔寨等地建立海外资源基地,掌握一定的红土镍铁、煤矿、铜矿、油页岩等资源,积极稳妥快速推进海外工业集聚区和印尼镍铁合金加工项目建设,为大丰沿海的跨越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资源保障。并积极支持国内外科研成果在大丰港实现产业转化。
五、物流运输国际化。继续加大国际航线的开辟力度,今年将新开5条国际国内航线,在3年内力争开通东南亚和欧美远洋航线,使大丰港走向世界、走向深蓝。
六、人才培养与使用国际化。通过大丰港职工培训中心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办班、办学等形式,积极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出台人才使用奖励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人才在沿海开发中的作用,让各类人才共享大丰沿海开发的创业平台。
做专做精海洋生物与医药
几年前,大部分江苏大丰人还不知海洋生物产业为何物。现在,一个个海洋生物企业已经落户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从实验室到车间,大丰市利用海洋生物这个小支点,发展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海洋产业链来。
在沿海各地热衷于上马化工与能源项目,像大丰这样以海洋生物作为支点,走出海洋产业特色路子的地方并不多见。近日,记者探访了刚刚被国家海洋局批复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的地方江苏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
“我国沿海的产业园各有特色,大丰没有把海洋化工、海洋新材料、海洋能源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是专注于把海洋生物与海洋医药做专做精。”大丰市副市长罗强说。
“海洋生物产业是个大概念,包括了海洋生物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质能源类植物的生产示范及综合开发、海洋生物化工、海洋生物材料,等等。”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孙国平说,这个产业涵盖了很多行业,农业、工业甚至旅游业在这里都有体现。
听了介绍,再到盐土大地海洋生物产业园实地走一圈,就能初步体会到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布局。国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等海洋药物,属于海洋生物医药范畴;海洋科技馆兼具海洋生物文化科普培训和旅游功能;耐盐蔬菜脱水、速冻深加工项目属于盐土农业的生产示范区……看上去这些项目各不相同,实际上都围绕一个名词在做文章——海洋生物。
大丰的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潮间带浮游植物190种,沿海近岸浮游动物98种,底栖固着性藻类47种,鱼类20种,贝类以文蛤、青蛤、四角蛤、泥螺等为多,年产泥螺等达4000多吨。
到2015年,实现产值50亿元,形成2家产值达10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产值近亿元的企业;到2017年,实现产值150亿元,形成5家产值达10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形成10家产值达10亿元的骨干企业。这是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园成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后的发展目标。
你所不知道的大丰港“蓝色旅游”盘点
“麋鹿生态、海洋休闲、动漫欢乐”三大旅游板块,形成了大丰港极具核心竞争力的旅游项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丰港,了解一下当地最具特色的蓝色旅游项目。
最值得期待的主题公园——海贼王动漫主题公园
位于大丰港城内,占地800亩,将引入成熟的日本动漫形象海贼王,委托日本动漫策划专业公司对港区主题公园的总体形象进行策划和包装,以动漫人物作为推广大丰城市的媒介,打造富有特色的主题公园。
海贼王动漫主题公园将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入景观、生态、中国元素,拟建设海盗博览馆、海贼王动漫区,过山车、大摆锤、摩天轮、高空弹射等游乐项目,以及中国最大的室内儿童乐园。
最有代表性的湿地景观——中华麋鹿园
20世纪60年代,在大丰市新团、大龙、三圩、刘庄等地有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出土,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
1986年,依托从英国引进的39头麋鹿,在黄海滩涂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截至2013年9月大丰麋鹿总数达到2027头。
中华麋鹿园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内有12种兽类、27种两栖爬行动物、315种鸟类、599种昆虫和499种植物等。其中丹顶鹤、黑嘴鸥、天鹅、白尾海雕、牙獐等30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数量亦逐年增加。鸟的种类和数量的增长尤为突出,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提升,黄海湿地效能充分显现。
最吸引小伙伴的科技馆——大丰海洋科技馆
大丰海洋科技馆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是国内首个集互动、科普、4D影院、观光于一体,以海洋为主题的情景剧式互动体验馆。
在大丰海洋科技馆,最有特色的还要数120米长的海底观光隧道。在蓝色背景光的映衬下,瑰丽的珊瑚、刺豚、射水鱼、小丑鱼、地图鱼、狮子鱼、血红鹦鹉等欢快遨游,在透明的玻璃墙体下一展无余。
最具地域特色的植物园——大丰海洋植物园
这一占地3000平方米的植物园,从广东、海南引进棕榈科、沙生植物、竹类、藤本植物、空中绿植、海洋植物等400多个品种,模拟热带气候环境,开展海洋热带植物的栽培研究,在盐城尚属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