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程机械的技术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的主要问题
1. 1水利工程机械技术管理机制不科学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只有积极的构建完善的机械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设备的管理不够严谨,对于相关的设备、人员等调动频繁,导致相关部门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且相关设备管理工作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因而不具备良好的机械设备管理能力,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偏差,不能有效的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另外,对于相关设备资料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新采购的设备不能及时的入账,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2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使用不合理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虽然采取了人员和设备固定的方式,但是对于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不够重视,相关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就目前来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设备只进行使用,不能进行有效的保养维护,并且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推卸责任,严重影响了设备的维修及使用。不仅能够增加设备维修成本,还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工程负责人只注重眼前利益,在工作过程中,对于设备过度使用,严重忽视了对于设备的管理,导致设备的问题日趋明显。
1.3机械设备的采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只有加强设备和人才的双重发展,才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施工单位所采购的设备不能满足实际的工程需求,严重影响了相关建筑单位的发展。在实际的工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施工设备,但是不能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导致一些新的设备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1.4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由于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相关部门没有对其进行培训,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的机械设备不够熟悉,容易出现操作问题,造成的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在设备维修检查过程中,工作态度不认真,没有责任心,例如:在设备检查过程中相互聊天、玩手机等,严重影响了的工程质量。
2.提高水利工程机械技术管理措施
2. 1构建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程的负责人应该积极的成立工程管理部门,并且,积极的将相关工作内容以及责任进行明确,同时, 还应该积极的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另外,设备管理部门还应该积极构建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加强设备的管理交接工作,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2.2完善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机制
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并且,积极构建完善的设备维修保养机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坚持设备使用完成以后积极的积极的进行保养维修的工作顺序,能够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实际的水利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的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2.3保证设备合理利用
水利工程设备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积极完善机械设备的使用机制,积极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对设备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有效的提高设备使用的科学性。通常来说,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相关的施工设备较多,各个设备的性能各不相同,所以相关的设备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的积极的加强对各种设备进行了解。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才能依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合理调配,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还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质量。
2.4加强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对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对相关设备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应积极进行使用要领的传达,保证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还能够有效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加强对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设备的保养工作质量,还能有效的保证了施工安全。首先,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开展以“设备的重要性”为主题的讲座,保证相关的理念深入人心,这样不仅能够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还能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另外,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的构建完善奖惩机制,对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进行表扬,使其再接再厉,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惩罚,督促其积极的做好相关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3.实际案例分析
在某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采用的主要设备主要有马歇尔测试仪器以及附件,其规格为符合BS598的要求,自带显示装置、荷载以及流值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峰值能够自动绘制,最大承载力为30kN,底板上升速度为50.mm/min。砂浆搅拌机,其规格为有保护、定时、自动进料、加水装置容积不小于10升;横断面测定仪,其规格为激光法、标准距离3.5s一点,精准度5mm+1ppm,能够自动测量和处理相关数据。
本文以该工程砂浆搅拌机为例进行分析,如图1。砂浆搅拌机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不具备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且工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导致砂浆搅拌机上料容易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通常来说砂浆搅拌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砂浆搅拌机在上升到一定位置时应该及时的按照施工程序进行入料搅拌,然后上限位开关动作,使得卷扬机停止。但是在工程的中容易出现开关失灵,导致卷扬机不能停止,从而出现冲顶事故,甚至会导致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伤亡。
处理措施: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该设置两个开关,即:设备低限位开关和高限位开关。在实际设备运行过程中,当低限开关出现失误,高限位开关才能够发挥作用。另外,还要及时的出现问题的开关进行更换。两个开关不能直接关联,同时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出现。另一方面,从安全技术管理方向入手,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维护机制以及工作人员培训机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关键词:VR技术;组件技术;工程机械虚拟现实管理系统
1 .VR技术的组成、发展趋势及其在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1.1.VR技术概述与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Visual Reality,VR)作为一种在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被公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发展学科以及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技术之一。 纵观多年来的发展历程,VR技术的未来研究仍将遵循“低成本、高性能”原则,从软件、硬件上展开,并将在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和显示技术、新型交互设备的研制、智能化语音虚拟现实建模及大型网络分布式虚拟现实(Distributed Virtual Reality,DVR)得到不断的开发与应用。
1.2.VR技术在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实机械管理系统建模中,因影响因子多,导致系统不稳定,难以实现准确建模。随着工程机械性能及种类日趋丰富,建模对象已经成为一个动态过程,虚拟工程机械管理中的决策因素不但均直接从实际的环境中获得,而且融入了现代管理技术并经过众多管理方面的专家精心筛选和决策,提高了系统建模的准确性,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程机械管理的灵活性、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在实现机械人才资源共享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VR技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机械人员互借互调,就可实现机械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机械人才资源共享。
2.VR技术与COM组件技术结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通用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该系统的通用组件和插件。目前,组件技术领域比较成熟并获得广泛应用的技术规范主要有微软的COM/DCOM、对象管理组(OMG)制定的CORBA和SUN的Java Beans等。该系统在进行开发时,采用了基于COM/DCOM的组件/架构开发技术。
组件/COM插件
组件的特点
组件可以方便地集成于系统中, 即插即用不用修改代码或者重新编译;组件的接口和实现是分离的,组件通过接口实现与其他组件或系统的交互,组件具体实现被封装在内部,通过接口有效保证了复用性。
插件的特点
为实现系统的可扩充性和灵活性,避免算法的重复编程,可采取用插件的形式。插件具有扩展父应用程序功能的能力,将诊断使用的每个算子写成插件,不用对管理程序作任何变动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可伸缩性。插件是通过特定接口与父应用程序交互,任何模块件可加载或通讯的工具都可以做插件,其中COM组件形式的最为广泛。在管理系统中,插件调用的方式是:由插件公布1个标准接口,在主程序中声明使用该接口,然后由管理主程序通过调用插件接口来执行具体功能。
插件开发步骤
用COM建立1个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包含有主程序和插件的框架,由于建立在COM之上,它们之间能够无缝地结合在一起。(1)定义插件的接口,在程序声明中使用该接口;考虑应用程序如何获得插件列表,对于同一类接口的COM插件,使用一个数据表存储该接口所有插件的GUID、名字等信息,以便管理程序能识别和调用该接口类型插件。(2)设计应用程序的插件管理界面,主要是操作插件列表,用来管理每个插件接口,配置插件的加载、卸载等,并将相关信息存储入数据表。(3)设计诊断主体程序的插件处理机制,在访问插件时能够载入所需的插件(如根据COM组件对象的GUID)。
3.基于VR与COM组件技术的管理系统
3.1.VR系统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飞速发展,1个发展成熟的VR系统与合适的管理模式相结合会提供工程机械管理的形象化、实战化、精确化和管理结果优化等功能,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创建的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讲,VR系统在工程机械管理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包括:(1)虚拟原型:给用户提供1个与物理原型无异的计算机模型。(2)虚拟关系:定义人员与人员、人员与机械、机械与机械之间的关系。(3)虚拟管理:管理人员利用VR系统可进行实时管理和改进。(4)虚拟设计环境与虚拟合作:管理和操作成员之间通过共享的虚拟环境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信息反馈。
3.2. 系统寻优模型及原理
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是现实管理系统在虚拟环境下的映射,它具有现实管理系统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现实管理系统从一般的概念上来说可分为信息流、物质流及能量流。这3种流在控制信息系统的控制与调度下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变。这个转变过程P及管理过程可用下列4元组模型来描述:P={s, c, o, Z}其中, s是初始状态, c是约束条件, o是操作, Z是目标状态。它表明完成虚拟机械管理的过程是寻求一条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路径,寻优的过程(操作)就是评价、计算、判断、决策等方法的一系列应用。
3.3.系统COM组件模型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及需求,设计1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框架及一系列相关的组件与插件,整个系统由许多通用的组件与插件集成于框架中,每个组件与插件负责完成某一特定的功能。通过各个组件的相互关系来定义每个组件的接口。组件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而不需要改变整个框架。在保持各个组件之间接口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对组件加以修改、升级或更换。整个系统在各组件的协调工作下运行。本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模块、综合管理模块、显示模块与系统维护模块4部分。
4.结束语
工程机械虚拟管理系统采用数字模型进行设计,人员以网络方式相互协调工作,具有数字方式和全局分布性等诸多优点,虚拟管理系统能始终把速度与效益作为开发的基本准则,实现了信息技术与管理过程的完美统一。本文还试图将组件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虚拟现实系统的开发中,提出了系统的组件化模型,力求从技术上创建一种能够包含不同需求的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相信这种开发必将引起工程机械管理思维的变革,极大提高工程机械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兴,严骏,王健,沈云峰. 工程机械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实现[J]. 建筑机械化. 2010(09)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一、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化程度不断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高。增强工程机械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成本核算,使用治理、可以加快工程项目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从而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加速工程项目建设,改变公路交通面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机械自身的条件,一方面是机械本身设计制造时的条件,主要是科技含量的多少、性能的高低等。这就要求使用者在购买时要选择那些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及公路建设发展趋势的设备,既要有工程机械的管理超前意识,又要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则是使用期内的自身条件,主要是机械的完好率、工作效能的发挥等,而正确的操作及时的保养与维修,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因机械的技术水平低或维修率高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2 施工机械的选型,不同机械和同一类机械的不同型号,都有各自最合理的作业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不是造成机械资源的浪费,就是造成工期浪费工程质量保证率低所以在施工时,要根据其自身的性能特点.并结合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经济效益进行机种、机型的合理选择.以发挥出机械施工的最大效益。施工机械的配套机械化施工不仅是单机操作.更主要的是配合作业,因此,除正确选型外,还要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单项工程机械化搭配不当就容易引起资源浪费,影响质量和工期。例如沥青路面施工如果拌和设备生产能力或运输能力较摊铺设备的能力小,势必影响施工的连续性横缝较多,处理不当,就会影响面层平整度,同时也影响工程质量进度。
二、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机械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都有其独特的技术性能,比如施工机械的便甩性能分为牵引特性、动力特性、机动性、稳定特性和经济特性等。为了高质量地使用公路施工机械,取得良好的实物成果和经济成果,了解施工机械的使用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实践经验,我们从机械的使用性能出发,分析公路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不良因素。
1 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不合理
机械管理往往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但这些人员常被安置在技术研究等相关部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而生产管理的人员尽管长期实践, 但是却对公路建设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操作机手的施工技术知识掌握有限,在指导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弊端,就大大削弱了机械设备的正常管理。
2 机械设备管理的寿命短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机械的使用率也是越大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单位便不得不加班加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这种“轻管理,重使用”的行为大大影响了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此外,对于某些发生故障的机械,施工单位不愿承担高额的维修费用,这些因素都导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3 施工机械设备配套不够
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标后,公路建设施工单位要组建项目部,从现机械设各中抽调的部分设备技术状态较差,投入工程建设难免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而在某些情况下,大型或特殊的设备不到位、设备不配套同样是很棘手的问题。
三、工程机械管理维护存在问题的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路施工中工程机械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着很多弊端,制约着施工单位工程效益的提高。结合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不同因素,我们可以将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没有制定规范的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导致机械设备完好率低下
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更多地发挥自身的使用性,而忽略其保养性,也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不少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此外,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不从根本上解决故障问题,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种种原因的出现,致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降低。
2 忽视老旧机械的及时更新,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影响施工竞争力
目前部分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润,而忽视机械设备的故障及老化现象,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 甚至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致使施工过程中故障连连,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质量,不仅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造成整体的施工效率低下,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发展。
3维修的安全性差
事故率高确保工程机械维修的安全作业,是工程机械维修中要首先重视的问题。由于一些修理场地的环境 较差和一些维修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有可能发生维修事故。事故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工程机械 损坏,延误时间,而且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四、解决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的措施
1 管理层为了保证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定人定机,而且要包使用、包保管、包包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机械,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机械设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使用费挂钩,并加强对机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此外,还要重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工程大部分是露天作业,因为温度、污染、路况、天气等因为都对施工有重要影响。不少施工单位忽视了这个方面,并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机械的措施,致使机械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
2 保养层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
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不少施工单位对设备的保养有相关规定,但是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依然会忽视保养工作。这主要是操作人员的保养意识不够造成的。实际上,保养对于机械设备寿命的延长和效率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注意及时保养,才能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过程的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3 维修层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维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方面
对于某些机械设备,可以在机械设计时采用维修性设计,提高机械的维修性,同时还要注意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零件换位。施工机械上的许多零件,在运行中往往承受负荷较大,容易造成磨损,适时地更换受到有均衡负荷零件的位置,使它们的磨损均衡,则可延长其使作寿命。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管理是工程施工中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及时保养,视情维修。经济核算,以便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取得设备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性质;特点;原则;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一、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
二、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三、机械维修制度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提高方法
一、当前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工程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不能明确工程机械管理和使用的责任主体。
2、舍不得智力投资。(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3、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4、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在使用方面,设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使用。任何设备都有规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及操作程序,只有正确的使用设备,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设备使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水平的高低。所以在使用中,一是教育操作人员正确的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不能在超过机械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下进行工作,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使机械处于较为平缓的负荷变动,具体地说,就是要较为均匀地加减油门,防止发动机、工作装置动作的大起大落。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使操作人员做到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从源头上减少和防止人为失误引起的机械故障。三是坚持实行包机责任制,责任到人,将个人经济利益与责任机械的维修费、燃油费相结合进行考核,奖罚并举,加强管理设备的责任心,调动爱护设备的积极性。
2、在保养方面,对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保持机械良好技术状况的基础。对于工程机械,保养工作中的重中之中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零件工作面的磨损、零件表面的腐蚀和材料的老化是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机械零部件的3种主要失效形式,而零件工作面的磨损所引起的失效所占的比例最大。也就是说,机械的磨损是使其各种零部件走向极限技术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解决机械零部件的磨损问题,除了采用优良的材料、选择先进的制造工艺、设计合理的机械结构外,在使用过程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保证对机械的合理。
据统计,工程机械的故障有一半以上是由不良引起的。良好的可以使工程机械各部分保持正常的工作间隙和合适的工作温度,从而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减少机械故障。正常合理的是减少机械故障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一是要合理选用剂,要根据机械的种类和应用结构的不同选用正常的剂类别,根据机械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量等级,根据机械的工作环境和不同的季节选择合适的剂牌号。二是经常检查剂的数量和质量。数量不足要及时补充,质量不佳要及时更换。三是根据保养周期、设备技术状况、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强制保养计划,到时间必须停机保养。
3、维修方面,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这些故障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可能是很微小的,有些是比较严重的。经验表明,严重机械故障往往是由一些较小的故障引发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因此,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延误工期,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就是减少和防止故障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保养;使用寿命;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我国交通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早已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方法。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把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忽视了经济范畴,制约了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发展。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的目标就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管理与维修的水平,以最经济合理的寿命周期费用使设备维持良好的性能状态,保证工程施工的需求,提高施工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如何科学合理的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与保养,在实际工作中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是现代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1.工程机械的维护保养
1.1使用方面
为了延长施工机械的寿命,在使用方面必须坚持实行“三定二包”制度(定人、定机、定岗、包使用、包保养),机械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懂结构、懂理论、懂性能),“四会”(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障)。正确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将操作者经济效益与机械费用(如燃料费,维修保养费,工器具购置费等)挂钩。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即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施工机械大部分是露天作业,作业地点经常变动,其性能受到作业场地的温度、湿度、气压、污染、路况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单位由于忽视了环境因素对使用机械的影响,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设备使用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甚至酿成事故。如果在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经常使施工便道保持平整、及时修整、注意排水和扬尘、因地制宜地减少坡度等,这对延长机械寿命都有很大好处。
1.2保养方面
对机械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不少施工单位对机械的保养有很多的明确规定,但是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往往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进行保养。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常常是“重用轻养,以修代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能明确落实到人。正确、及时的保养能消除机械隐患,若不及时保养,往往会使机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这样既增加维修费用,又耽误工程工期。
1.3维修方面
维修工作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采用合理的维修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具体表现在:a、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b、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c、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d、节约资源和能源。
每一种维修方法都有它各自的利与弊,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生产特点、机械特点、故障特点、资源分配等方面自主选择。在一个企业里也可以有多种维修方式并存。有磨损型的规律性故障维修,也有偶然型的随机性故障维修;有系统性维修,也有针对性维修;有事前维修,也有事中、事后维修。
2.工程机械的制度管理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人人遵守,严格要求,并附之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责任感。
保养好坏是影响到设备是否出现故障的要原因,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的维修保养制度。具体如下:
2.1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计划检修和预防维护相结合”的方针。
2.2维修保养的分类
2.2.1日常维护(例保)
操作者在开机前、停机后应做好加油、清洁、调整、紧固、防腐等日常维护工作。
2.2.2一级保养的主要内容
使用中机械设备每月或25台班(或按运行时间60小时)进行一次一级保养。其工作内容:a.对易保养部位和重点部位进行检查、保养。b.彻底清洗外表,检查磨损情况,更换易损件。c.加油、、清洗或更换滤油器。d.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调整制动力。e.紧固各部位零件。f.检查各种安全装置、钢丝线的可靠性,并维护。g.一级保养以操作工为主,修理工为辅。
2.2.3二级保养的主要内容
a.一级保养的内容。b.重要部件、部位的拆开检查、维护。c.对磨损及损坏部分进行修复或更换。d.二保应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并在相应的使用原始记录中登记。e.二级保养以修理工为主进行。
2.2.4大修理
根据机械磨损与损坏的程度实行动态管理,其主要修理内容:a.全机拆开检查、维护。b.更换和修复损坏的零部件。c.全机油漆。d.喷印设备的编号。e.大修理应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记录表》并在相应的使用原始记录中登记。
2.3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1)各单位每年底制定年度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填写《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报上级公司材料设备部批准后执行。公司材料设备部每年底审核、汇总下属各单位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编制公司年度《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表》,报公司主管经理批准后执行。
(2)大中型设备大修后由材料设备部负责组织进行验收,项目设备员负责对小型设备的大修及设备的二保进行验收。大修验收按《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进行。
(3)各单位每季末将维修保养计划完成情况填入《设备维修保养季报表》,报公司材料设备部,以检查对照计划的执行情况。
(4)大修设备及大、中型设备二级保养计划更换的主要零配件,需经公司材料设备部审核同意后执行。
(5)所有修理更换的旧件(大件)由修理库房负责保管,公司指定专人处理。
2.4车辆和办公设备的维修保养
(1)小车和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由其使用人员负责。
(2)货车需送外由专业人员修理时,由使用部门负责人申报修理项目,通知材料设备部人员审核,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送外修理。送外修理应选用技术、信誉好的修理单位。
(3)修理费用经材料设备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由财务部支付。
3.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队伍建设
先进的机械设备固然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标尺之一,但要用好管好先进的机械设备,将先进的维修保养制度、维修技术、管理模式落到实处,真正提高企业效益,全面,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当代机械维修保养要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和技术人员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地使用机械设备。施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就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法,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提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选拔和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管理与维修水平更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总的看来,我国公路工程机械维修还多处于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维修模式和事后维修模式层面。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施工管理与维护问题普遍存在于施工中,只有从思想上加强管理和维护意识,将机械设备管理与公路施工建设效益相结合,积极的采取措施,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机械施工过程,提高机械的工作性能,对保证施工质量和加快公路建设现代化步伐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现状的分析
目前来说,我国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系统依旧是健全的,大多数公路工程中国其管理模式是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仅仅注重建筑工程成本,往往忽略了机械设备的管理情况。这里所说的机械设备管理,主要是指对设备的购置、调度、分配、使用、养护、维修。因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公路工程施工从20世纪70年代依靠人工为主的状况已经逐步转化为依靠机械设备为主,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工程机械投入到公路工程施工中,使得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让施工效率的提高程度能够达到或者超过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公路工程中机械的使用与管理。
二、公路工程中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存在的问题
1、机械管理与生产管理存在矛盾
项目部主要以路桥技术人员组成,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在项目部或不是项目部重要组成人员,而生产管理人员作为机械使用管理的门外汉,对机械的正确使用、定期保养等知识可想而知,而操作手对施工技术所知甚少,往往处于施工被动或受支配地位,这样机械管理被大大削弱。
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难以落实
我国公路管理部门历来重视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但是制定的相关制度、法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执行不到位,甚至难以执行,造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施工单位只注重公路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加班加点施工使机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轻管理、重使用”的思想大大影响了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速度对已经发现的小问题不及时维修使机械设备最终损坏。
3、保养与维修的缺乏
目前许多公路施工企业由于观念上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工程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与维修制度的不健全,这就是工程机械设备的故障频发与提早报废的根本原因。很多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使得机械设备“带病”工作,拼设备,吃设备,最后虽然完成了任务,而机械设备却报销了。在项目结束以后,工程机械设备又得不到应有的保养,更少有对其进行维修与大修,马上又投入到新的工程项目中,这就使得机械设备不堪重负,无法坚持工作到其应有的工作年限。一些施工单位就算愿意负责修理机械设备,也大多是自己或者聘用社会人员进行修理,这种修理不是靠科学的检测判断,而多是凭经验进行,这样难免会造成机械设备的真正故障得不到排除,需要保养的部件也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这种形式的保养与维修,没有多大的意义。
三、做好施工机械管理与维修的主要途径
1、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必须进行完善的建立,并且推行集中管理、专人负责、统一规划。将群众监督和专业管理相结合,做到权利界限清晰,发挥各个专业和部门职能人员的能量。针对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提出以下四点注意事项:(1)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要建立并且不断完善,提供机械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定岗到人,定机定岗,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2)推行“三定三包”制度。推行“三定三包”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施工机械工作效率、并且能够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3)为有效提高各级职能人员积极性,提倡并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竞争意识,不断创造好的业绩。(4)机械设备统计制度要建立并且不断完善,对于机械设备要强化统一管理,对设备技术档案要予以保存归档。
2、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建立健全保养制度
作为现代化施工企业应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对于企业的管理要软件硬件一起抓,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工程机械管理目标,成立专门负责机械管理的机械管理部门势在必行。企业要视工期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采购、租赁计划。各个项目部应增强对机械的管理,把设备的管理纳人生产指标中来,抓好生产一线的机械管理,对于标段的施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立强制保养,就是对设备的保养做硬性规定。要按照设备的性能和说明按时进行,不能因为施工进度而耽误对设备的保养。作为管理者每个人都应有这种意识,忽视对设备的保养其结果就是要提前结束这些机械设备的寿命,也会增加各种零件的费用支出,严重者还可能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这都不是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安全生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作为施工企业定期保养、维护、检查设备,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保养、巡回保养相结合,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维修费用降低了,这对企业来说也是经济效益提高的一种表现。
3、建立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制度
给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意义重大。这些档案的建立应当包括交接班记录、修理记录、保养和修理计划、维护保养记录等项目。档案资料的建立最好是一机一档,统二编号,妥善保管,在机械调动时,随机调动,机械调回,档案跟随机器一同调回。每次机器维修一定要准确记录、及时并保证信息完整,这样以便维修保养人员在今后的维修中尽快对症下药,总结机械在管理、使用、修理、保养和配件供应等各环节的经验,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存档做好了,设备档案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了,机械使用管理水平必然提高。
4、作为施工企业应加强机械设备的集中管理
机械管理部门应对所管理的设备登记造册,按照设备状况和各施工项目对设备的要求,分门别类对机械设备实行集中管理,这样可以根据各个工地施工的进度统一调配机械,发挥机械设备的最佳利用率。合理调配机器设备,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费用,保证配件的质量,即使是在工闲时期,也不能忽视对机械设备定期地进行养护,对设备统一存放,专人看管,为来年施工提供保证。
5、加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机械设备维护的技术管理
我们知道公路工程施工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且工程量大、投资高、工期紧、任务重。公路施工野外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对机械设备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对保证工期的进度意义重大。为了保证技术维修的水平、必须加强对维修人员的培训,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对于应对设备的突发故障更有经验。另外,要注意充分利用好设备的保修制度,技术人员应随时保持与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他们是设备能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他们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对于工期的保证很重要。加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机械设备维护的技术管理,对于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至关重要。
结束语
总之,针对公路工程机械的施工特点,合理使用公路工程机械,对施工期和非施工期的公路工程机械进行及时维修和加强管理,保证了机械处于良好状态,从而可以缩短施工期和保障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荣世新.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J].民营科技,2011(05).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维修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提倡“预防检修制”的工程机械维修制度。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机械化大生产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高等级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如何管好、用好、维修好工程机械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职责。尤其应在如何抓好机械维修这一重要环节上下功夫,以确保机械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多年来,在机械设备管理上习惯于把维修工作看作简单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少研究机械维修的经济管理,使机械维修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制约。这种管理理念,不能适应公路高速发展对机械化施工企业的管理需要。为此作者就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指导原则、制度等有机的结合,进行分析探讨。
1机械维修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机械维修,并非一种简单的零部件更换的重复劳动,而是通过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机械上的普遍应用,使机械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这种科技含量的增加,给维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应针对工程机械使用的特点,在配置上、措施上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