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评价方法

信息评价方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6-28 17:05: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信息评价方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评价方法

第1篇

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1.使用《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情况一览表》

传统上,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之下,学生一般不太重视信息技术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有许多不正常的表现,如不听讲、不动脑、不发言、不交作业甚至不带书,信息技术课常常是一潭死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我们尝试使用如下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情况一览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从开学的第一节课就张贴在教室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况一目了然。每节课把带书情况统计后,没带书的在相应栏日记上日期:上课发言的无论水平高低,一律打钩:作业没交的在相应栏记上日期。每节课后,可由科代表填写表格,也可由全班学生轮流填写表格。一个学期后,教师经过整理汇总,将其放进档案袋中,作为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之一。

《学生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情况一览表》的使用,目的在于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到督促作用,但并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实践也证明,这种督促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对于与学生的能力有关的要求与作业,所起的作用就不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学习情况一览表的栏目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考虑,尽量设计一些学生只要用心就能达到而与能力无关的要求,真正起到督促作用。

2.组织学生评价团参与评价

在课堂活动时,选出学生评价团作为评价者,在活动结束后,由评价团代表依次发言进行评价。对评价学生的发言也记载到信息技术学习情况一览表上,凡是参与评价的学生一律打钩,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在学生评价时,要明确评价项目,让大家都有客观感受,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与公正性。为了让参与评价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在设计的项目后可设“其他”一栏,让评价学生表达其独特的感受、体会与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在评价中不采用等级和分数,而采用描述和观察他人的“作品”特点的办法,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强调关注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给对方打分数划等级上,防止学生只关注他人的缺点和不足,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否则不仅无助于向他人学习,评价反而变成了“挑错”和“指责”。

这一措施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一措施给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个舞台,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的良好风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

信息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评价的方法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就是要求学生总结自己学习这门课程以来,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与提高、产生的想法与体会以及对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评价方法一改以往以教师(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相促进,为学生创造了反思自己学习状况的机会,让学生能深入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2.实践活动表现评价

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就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自主活动或完成某一任务,依据学生的真实表现来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还可以评价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学习的兴趣和习惯等。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PPT小制作、写一份网上调查报告等都可以。

信息技术课程学期教学评价的方法

1.建立档案袋

收集学生个人的信息技术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评价,不仅贯穿于每节课的教学评价中,而且在每学期教学评价后,让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作为向家长反映自己信息技术学习情况的证明,也为家长进行学习评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或者直接在网站建立一个评价系统,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评价。

每个学期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档案袋中主要有:各种作业,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自制的演示文稿、Word文档……通过档案袋可以评价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上网的实际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它不是一个分数,而是具体直观地描述了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同时它真实、深入地再现了学生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关注过程的评价新理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差距及努力方向。学生自己建立并管理档案,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2.信息技术检测

这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但它在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时,有着其他评价方式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它已被广大教师所熟知、所熟用,但是也要明白这种检测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重视的是对学习知识点的考查,通常只采用纸笔测验。教师往往通过分数等级对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分数成为惟一的衡量依据,许多有特长、有个性、有潜能的学生长期得不到关注与重视,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发现、特长的发挥,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这种检测还应加入操作计算机的实践内容,更全面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评语

教师根据一学期来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表述。教师的这些描述来自于平时对课堂的观察和积累,以鼓励学生为宗旨,但不是一味表扬,而是本着对学生的坦诚、关怀和尊重,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评语不一定有统一的模式,要实事求是,写出特色,寥寥数语,旨在鼓励。带有激励作用的话语,不仅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也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评价方法;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教育目标,通过系统地收集课堂教学活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指评价者在评价原则的指导下对一定教学方式中的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所采用的途径或方式。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对提高我们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人们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应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动态的、积极的和面向未来的评价。从宏观讲,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第一手信息,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彻底清除教师中心论的影响,必须抛弃以往那种以教师教的技巧为中心的评价,把着眼点从评教师的教转向评学生主动的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学习的进行,而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优定等。

3.全面性原则。现代教学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要坚持促进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的观点。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也使教师逐步转变观念,把课堂教学的目光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获益,得到充分的发展。

4.开放性原则。过去,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时考虑较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而考虑课堂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明显不足,导致评价模式相对封闭。课堂教学是丰富而复杂的综合体,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水平,结合个性特点,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力。评价双方应共同协商评价目标、评价方案与评价计划,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有领导、同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但定量评价处处、事事都要求量化,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而定性评价是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例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标方法。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

2.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按评价主体可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是指评价的对象(如,教师)对自己的上课情况按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进行自我评定。他评是指教学过程以外的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评价,他评应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在评课活动中常用这种形式;先了解教者教学意图后进行评课,可避免误解,从而提高评课质量。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静态评价指对相对稳定阶段和教学物理环境的价值判断。动态评价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起其他因素产生的教学心理和教学情景的价值判断。评价时既要对静态,也要对动态,还要对两种状态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

第3篇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 安全模型

电力企业的业务系统在朝着开放、互联和标准化方向发展的同时,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也形成了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依赖性,推进对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给出了一种结构清晰、安全评估容易实现、实施过程容易动态完善、能够从工程化角度解决电力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新模型。

一、现有模型的不足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研究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尚没有合适的模型可直接套用。OSI模型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但过于抽象;P2DR及其衍生模型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很难直接应用到电力信息系统;其他一些模型也都缺乏工程和动态的过程。

二、模型设计思想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模型的构建应涉及到技术、人员、组织、环境、法律及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应该采用安全工程过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以全局的、动态的眼光来研究、设计、实施与维护,必须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性、可控性和可确认性。也就是说,应将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安全工程来考虑和对待。

依据电力信息系统对安全的需求,综合已有的信息安全模型,同时强调因时间因素而具有的动态性,以安全工程过程为思想指导,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模型一环立方体模型,如图l所示。

三、模型构成

该安全模型由立方体加双环构成,包括五大模块及21个子模块,能够涵盖电力信息系统的各种复杂情况。其中,安全目标、安全保障、实体安全是立方体的3个面,也是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安全目标包含了信息安全的六个重要属性,即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与Bs7799中所定义的安全内容一致。安全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执行,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及机构设置和岗位聘任来实现,其中管理是信息安全的灵魂,是围绕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而提出的。实体安全包括物理与环境、网络与系统、信道与数据、通信及协议的安全。必须保障环境、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安全;必须防范外网的攻击并做好内网的侦听;必须联合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Instmction Detection system,IDs)和网络防病毒系统;坚持使用VPN(Virtual蹦vate NeMork)技术和各种加密技术,使用Kerbems、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IPsec等安全协议。模型中围绕立方体的两个环分别是安全工程过程和安全教

育与培训。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态性,因此安全保障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安全工程过程划分的六个阶段即安全评估、制定策略、系统加固、安全监控、响应和恢复、安全通告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要不断循环执行的,而且整个过程伴随着安全教育和培训。

从模型的构成可以看出,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应该以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保护实体安全为核心,以法律和人的因素为保障,以系统安全工程过程作为支撑,并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该模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模糊综合评价

设U={U1,U2,...UN},它满足U=Ui;当i≠j,UiUj=Φ;对i={1,2,...N}有Ui≠Φ。称Ui={ui,ui2,... uiki}为U的因素子集,其中ki表示第i个因素子集所包含的单因素个数。

五、结语

分析了电力信息系统的安全形势和面临的安全威胁,借鉴现有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和体系框架,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力信息系统安全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行业以及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人们对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信息厂家可以通过增加处理器,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增加处理器或者提高其运行速度成为了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手段。然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作为核心成员是所有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好坏直接的影响整体的运行情况。因此,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公司必须保证其自身的电子信息机房系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其修复,这才可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信息技术的需求。

一、机房环境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一)机房温度、湿度的检测

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检测过程中,由于信息系统的自身特殊性,因此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要求很高,我国对于机房温度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需要达到A级,即温度需保持在22至24摄氏度之间,而湿度的变化范围不可超过40%RH至55%RH。对于机房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四种方法进行温度、湿度的检测即机柜安装红外热成像仪器、遵循冷/热通道协议机房的温度检测法、机柜前后的热分布环境监测发以及普通机房检测法。

(二)机房空气质量检测

机房的空气质量检测主要包含着机房中机房正压、电池室的氢气含量检测、机房空气含灰尘的浓度以及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测。

(三)机房电源检测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是整个系统运行的保证,目前主要的电源检测方法包含了系统机房中UPS输出端的稳态频率便宜的范围、电池室内的温度、零地电压、连接电阻、内阻、蓄电池的浮充电压、电压波形畸变率以及UPS输入端的电流谐波含量等。

(四)机房噪声以及照度检测

对于机房噪音的检测可以参照我国环境卫生标准对机房的内部噪声进行检测。此外,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再设计之初就必须保证其内部主机房的照度必须不能低于500lx,其他房间的照度也不能低于300lx,整个机房的照明的均匀强度不可低于0.7。主机房以及其他一些通道区域的疏散照明的豪赌也必须保证在5lx以上。根据以上的照度检测参数对机房进行检测。

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环境检测的现实应用

(一)机房温度、湿度的检测对机房的作用

机房内部的温度以及湿度是影响着机房内部的硬件设备的腐蚀速率以及可靠性的重要原因。机房的内部环境过高常导致一些暴露在空气中的外部设备出现热故障,而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则对机房的制冷设备产生极大的消耗,制冷设备为了满足机房的正常温度必须保持着长时间的工作,这就加大了机房的电力消耗,缩短了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加大对机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的监控对于机房的硬件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机房尘埃、有毒气体的检测对机房的作用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机房存在着大量的电子信息设备,当这些设备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会产生一定的磁场以及静电。同时机房的风扇系统的工作会对机房的内部产生一定的吸附力,将机房的尘埃以及有毒气体吸附进入设备当中,导致系统设备出现过热、短路,降低了整体性能。因此,机房的尘埃以及有毒气体的检测对于机房的设备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机房的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电池以及电源,在对其长时间的使用后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的身体危害。因此对机房的尘埃以及有毒气体的检测很重要。

(三)机房的电源检测对于机房安全的作用

机房的设备供电常常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辅助负载,另一部分为主负载,辅助负载是对机房的各方面的环境设备进行控制,例如机房的制冷系统、机房的照明系统等,然而机房的主设备负载是为了保证在机房断电的情况下可以对机房的工作进行记录,同时保证机房的数据储存不丢失,此外,还可以对突然发生的电冲击发生的影响起到保护作用,对此,电源对于一个机房的正常运行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就如同整个机房的心脏,如果电源系统出现了故障,对于整个机房的正常运行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四)机房噪声以及照度检测

一个机房的噪音以及照明对于整个机房的正常工作可能并不会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长期工作在机房内部的工作人员来讲,照明以及噪音对于工作人员的情绪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机房的噪音过大一方面会导致工作人员产生耳鸣的现象,同时导致工作人员的情绪极不稳定,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不佳对机房的正常维护产生偏差。对此,机房的的噪音以及照明进行检测对机房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机房的检测是保证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机房的温度、湿度检测均采用的是单点检测的方式,导致了检测的局限性,有时无法反应整体的机房情况,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进行多个温度、湿度检测仪器同时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提升检测效率同时还可以对机房的整体概况进行同时检测,保证了数据的整体性。同时适当的将机房的内部环境与温度、湿度检测结果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获得内部环境与内部温度、湿度关系。这样就可以直观的评价系统机房内部的环境异常以及导致机房温度、湿度过高的相关问题。此外,还可以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机房的运维参数与系统机房的能耗结果相结合,这样就可以结合机房运维情况与机房能耗情况,从而查找降低电子信息工程系统机房内部能耗的方法,最终使系统机房可以在一个安全、绿色、环保、节能的环境中安全稳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袁芳,苗春雨,刘乃嘉.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应用支撑环境建设研究[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11(04).

第5篇

关键词: 民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扎根理论;相关性分析;信息熵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3)06006607

The Establish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MethodStatistical MethodInformation Entropy

FENG Nanping1,2, TANG Yunshu1,2, PENG Zhanglin1,2, WANG Sufeng1,2

(1.School of Manage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Bas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09,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the theory of information entrop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 Using grounded theory method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initially, to meet the completeness and purposiveness requirement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Investigating the observability and the data acquisition cost of the indicators, to meet the oper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Screening the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to meet the independenc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Further streamlining the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reflected by 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o meet the signific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icators system. The study result reveals that final indicators system uses 22 final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information of 73 original indicators that can be observed. Compared with similar findings, the number of indicators is streamlined while reflecting the main information.

Key words: people’s livelihood level; evaluation indicators system; grounded theor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formation entropy

1 引言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十二五”时期我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民生工程的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是深入推进民生工程高效实施,夯实民生工程建设成果,促进民生工程长效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督促和激励各级政府自检自省、持续改进,提高民生工程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而一套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则是实现高质量评估的前提条件。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无论采用如何精准的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对民生工程建设实践工作的指导都有可能偏离正确方向。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民生指标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1~3],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指标体系的构建多是建立在定性分析基础之上,构建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民生的内涵问题,而对于指标间的独立性、指标的显著性等问题则考虑得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民生问题源自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民生工程以服务民众为根本目的,因此,若民众能参与到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则能更深刻地体现民生工程的本质要求,大大增强指标体系与民生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的贴近程度,更好地实现指标体系的目的性要求,现有研究这方面也有待加强。

基于此,本文将民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致分为初步构建与指标筛选两大阶段,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统计方法和信息熵理论等,以满足指标体系的完备性、目的性、可操作性、独立性和显著性等要求。

初步构建阶段的任务是形成一个评价指标全集,目的性和完备性是该阶段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目的性指的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服务于实践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要尽可能无限贴近民生工程建设的管理实践;为了保证最终指标体系的完备性,要求在该阶段尽可能多地给出相关指标,以免遗漏重要指标。

指标筛选阶段的任务是对全集中的指标进行筛选,可操作性、独立性、显著性是该阶段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可操作性即考虑数据的可观测性,确保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所有指标都能获得数据。因此,指标筛选阶段首先就是要剔除指标集合中数据无法获得或需要昂贵成本才能获得的那些指标。独立性要求指标之间不相关或者相关程度较小,避免多指标之间反映信息重复从而造成大量冗余信息,增加评价工作量。显著性要求必须剔除那些对评价结果贡献很小和微乎其微的指标,确保剩余指标对评价结果均有显著影响。

2 基于扎根理论统计方法信息熵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1 基于扎根理论的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由Glaser和Strauss[4]提出的扎根理论被认为是定性研究中最科学的方法论[5]。扎根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对现实的“扎根性”。研究者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并不提出理论假设,而是直接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经验分析、概念提炼和理论抽象,即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分析、浓缩、归纳并最终形成理论,这使得理论的建立立足于现实情境,也更接近现实情境。扎根理论方法在管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6~8]。从扎根理论的特点可以看出,如果将扎根理论运用于指标体系的初步阶段,则能有效满足指标体系的目的性和完备性要求。

扎根理论方法是一种从现象中归纳理论的技术,因此,数据采集非常重要。民生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对象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民生工程的直接受惠对象即公众。公众的加入使得指标体系的构建能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强调对公众有重要意义的观点和事实,而不是对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第二类是领域专家。由于公众对民生工程的认识往往未必全面深入,领域专家的知识补充可从多维角度进行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考。第三类是民生工程建设活动的执行者即政府。尽管他们给出的相关数据可能带有一定的自我利益保护倾向,但是由于他们对民生工程建设往往比其他几类数据采集对象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仍然是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第四类是已有文献。但值得注意的是,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对已有文献的使用较之其他研究方法论有着较大的差异。通常研究方法中,文献回顾是研究者开展研究之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中,文献回顾延迟被认为是一个显著特征,一般都在概念初步形成后再进行详细的文献回顾[4]。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编码,并在此基础上抽取指标是指标体系初步构建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构建指标体系的理论性编码就是一个通过分析原始数据、发现设计概念类属、建立概念类属间的各种联系的过程,需要经过开放式编码和轴式编码两个编码阶段的操作。其中,开放式编码阶段是一个将收集的原始资料打散、赋予概念,然后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操作化过程,即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分类形成初级类属并给初级类属进行命名,这里的初级类属也就是指标体系的指标层;轴式编码是一个发现初级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并重新形成更高一级类属的循环过程,即分析开放式编码阶段形成的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分辨指标之间的层级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准则层指标,接着继续分辨准则层之间的关系直至形成目标层指标。两级编码完成后,最终形成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

检验是否已到理论饱和点是保障指标体系完备性的重要工作。所谓理论饱和点是指无论再收集多少资料,都不会有新的指标类属出现,此时可停止数据采集。若分析已有文献和其他未用来形成指标类属的数据资料,如访谈记录,都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指标类属和关系,则可认为理论上是饱和的。

2.2 基于统计方法信息熵理论的指标筛选

在指标筛选阶段,主要考虑在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进行指标的客观筛选问题。实现指标可操作性的筛选,只需考察指标的可观测性以及指标数据的获取成本即可。而要实现指标的独立性和显著性,则需要借助特定的方法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

2.2.1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指标独立性筛选

可通过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来完成指标的独立性筛选。若是两个指标相关系数大,则说明它们反映的重复信息较多,因此,首先可以通过计算两两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指标独立性的初步筛选。另一方面,对多个指标,可能会存在以下情况:指标两两间虽不相关,但多个指标之间的某种组合可能存在相关性。此时,指标间仍不独立,指标体系仍包含重复信息。为此,还需要在计算相关系数的基础上,进行共线性检验。相关性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

4 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扎根理论、统计方法和信息熵理论等,构建了一套我国民生工程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来实现指标体系完备性和目的性要求;通过统计方法来实现指标体系独立性要求;通过信息熵理论来实现指标体系显著性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最终建立的指标体系仅用22个指标反映初始指标体系中73个可观测指标的约91.5%的原始信息。与其他文献中得到的同类指标体系相比,本文构建的民生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基本保留原有信息量的条件下,指标数目大为精简,可为相关决策提供基本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生发展报告”课题组.中国民生发展指数总体设计框架[J].改革,2011,(9):

511.

[2]沙杰,杨志刚.民生统计指标体系浅见[J].中国统计,2008,(7):5657.

[3]梁建春,向红.关于我国民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J].前沿,2011,(23):1214.

[4]Glaser B G, Strauss 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Chicago: Aldine, 1967.

[5]Denzin Y, Lincoln 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6]陈秋英.大学生感知价值实际维度的扎根理论研究[J].管理学报,2011,8(7):10211026.

[7]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4):5868.

[8]陈娇娥.基于扎根理论的网民公共政策态度形成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7(3):8994.

[9]梁小珍,杨丰梅,部慧,等.基于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的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0):18471857.

[10] 李柏洲,苏屹.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120127.

[11]戎郁萍,赵敏,朱玲玲,等.三种客观赋权法分析草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31(4):987993.

第6篇

一、CSA及其产生背景

控制自我评估(CSA)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估的方法。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总结了CSA的三个基本特征: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自我评估。有人则还把它理解为评估企业内部风险、机遇、强势与弱势的广义概念。CSA也被称为管理自我评估、控制和风险自我评估、经营活动自我评估以及控制/风险自我评估等。其中控制/风险自我评估(CRSA)的提法,在加拿大还得到了加拿大标准协会(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认同。

CSA最早在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Gulf Canada)公司首次提出。促成该公司实施CSA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1)一项法庭判决要求该公司报告内部控制;(2)传统审计程序在解决油和气的计量问题方面碰到了困难。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决定召开引导会议(facilitated meeting)来说明双方的问题。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一对一审计访谈更为有效的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年之中,该组织不断使用CSA来评价和改进它的内部控制系统。

虽然CSA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其最主要的发展是在90年代,特别是在1992年COSO报告公布之后。COSO报告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自上而下财务模式的平面结构发展为更具弹性的企业整体模式的立体框架。此后,一些国家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报告,均以COSO报告为模本。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银行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也是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传统的内控评价方法只能用来评价诸如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接触、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与信息传递等的“硬控制”。在新的内部控制模式下,迫切需要评价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胜任能力,风险评估等的“软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既可以用来评价传统的硬控制,又可以用来评价非正式控制即软控制的机制,CSA得到了普遍的信赖。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其他组织已经或正在实施一些成功的CSA计划。例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加拿大存款保险公司(CDIC)要求美加金融机构据以评价内部控制。世界银行专门出版了一本有关CSA实施经验的书。为了适应这种潮流,安永、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各自开发了CSA实施软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专门成立了CSA中心。可以说,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一股CSA热。

二、CSA带来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革命

由于CSA一开始便表现出对软控制的强大评价效力,所以,早在1995年8月IIA召开第一届CSA会议时,与会者中就有83%的人认为CSA将给内部审计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CSA所带来的内控评价变革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有效进行软控制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对软控制进行评价是CSA优越于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首要之处。以美国的SEC为例,为了实现其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标,诸如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胜任能力等软控制较之硬控制显得重要得多。如果实施CSA,把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召集起来讨论职业道德并对其是否可以成功达到目标进行评估,引导小组的成员就可以甄别现存信息沟通过程的成功之处与潜在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提升控制环境。按照新的内控理论,内审人员不再是内部控制的唯一责任主体,企业的所有成员都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应的责任,利用CSA可以起到有效教育并帮助管理人员明确并愿意承担其责任的作用。对此,美国西雅图市的审计人员Scottie Veinot说:“如果没有CSA,我将不得不寻找一种有效途径来对有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培训,现在好了,CSA帮我完成了这一切,它在我的组织当中起到了角色转换的使者和教育者的作用。”另外,CSA还能通过影响一般员工来对控制环境产生积极的贡献。因为当一般操作人员参与CSA过程时,他们不仅学会了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日常评估,而且提高了控制意识。管理人员或工作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内部控制、评估风险,对所发现的薄弱环节提出行动计划,评估经营目标完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他们对组织目标以及内部控制在实现这些目标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激发他们认真设计和执行控制程序,并不断改进控制程序,做到了全员评价、全员控制,实现了内部控制的质的飞跃。

3.尽快找到并解决问题。利用CSA,常常可以比传统的内部审计更容易找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那些跨部门的问题和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能的问题。多伦多帝国寿险理财公司的高级顾问Michael Pidzamecky举了这方面的典型例子。他曾就职的天然气公用公司利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一直无法找出未能准时支付供应商款项的问题,后来他们采用了CSA技术,组织了一个包括会计、审计、营销、信息技术、燃气控制、燃气供应、人力资源以及其他一些部门共20人的小组,所有的参与者都提出了各种可能的原因:培训的、沟通的、信息系统的、营销的等等,并对主要原因进一步寻找子原因。这样,采取“鱼骨图”(fishbone)模型来分析,当鱼骨图画好之后,他们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公司要求经过五次签字的付款授权政策本身过于耗时。找到了原因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就垂手可得。

4.预测并控制风险。通过CSA,一个组织还可以提高某经营单位在设计和保持控制与风险系统中的涉及度,甄别风险暴露情况并决定正确的行动,从而为内部控制增加价值。CSA执行者可以首先与其员工进行面对面访谈,然后与工作组的成员们详细讨论,把讨论结果诸如目标、成功的障碍、风险、现有的控制与所必需的控制等,形成一个电子数据模板,并根据其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加权平均,排成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这样,各相关部门便可以根据此电子数据模板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将来还可以据此进行持续重估。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登市的审计人员David Young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管理人员及员工学习并掌握了CSA对风险的排序,他们便会提高责任心,在他们的部门中分配资源以减少最危险的风险。

5.使内审更具效率与效果。通过CSA,内部审计和经营人员合作起来对经营活动进行评价。由于依靠经营人员在CSA中的活跃参与,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时间和审计中所需执行的验证程序,参与CSA的人员对经营过程能了解得更为彻底。因此,这种合作提高了内部审计人员可获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把审计人员从对立者、监督者转换为企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IIA建议通过内部职能把审计人员、CSA引导者和参与者这三者之间的互动结果加以综合利用,来为组织增加较大价值。它支持用CSA来:(1)扩大给定年度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覆盖范围;(2)通过对在CSA结果中注意到的高风险和非正常项目进行复核来确定审计工作目标;(3)通过把纠错行动从所有者方面向雇员方面转移的办法来提高纠错行动的有效性。

三、CSA方法及其选择

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已经发展了多至20余种的CSA方法,但从其基本形式来看,主要有三种,即:引导会议法、问卷调查法和管理结果分析法。

第7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方法

1.引言

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金融机构判断是否给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做参考,而通过使用该体系能否保障金融机构降低风险,建立体系的方法的可靠性就成了关键。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企业信用评级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信用评价理论及应用都有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方法没有形成体系,目前应用的方法有传统的5C法为代表的要素分析法(专家法)、简单的财务比率分析模型、多元判断分析模型、人工智能模型、模糊多目标多人评价方法、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主要弊端在于:(1)评价方法单一,没有形成体系;(2)没办法对建立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3)对该体系使用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无法估计,难以形成有效的问责。

而用资产评估的方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刚好能弥补上述单一方法的不足,其优点有:(1)自成体系;(2)在体系下各方法可以相互验证和互补;(3)建立在抵押基础上的评价指标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资产评估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方法体系,对于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具体可以采用民营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方法,比较客观、公正、合理和科学的得出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而这种民营企业整体评估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能比较准确的反应民营企业的整体价值,作为抵押价值的参考,而抵押贷款无疑是金融机构风险最小的举措,更容易为金融机构所接受。

2.资产评估方法在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中的应用

根据资产评估三大原理,即替代原理、预期收益原理和生产费用价值论,常用三大方法及其衍生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每个方法都可以独立测算出民营企业整体价值,而三个方法测算出的结果又可以相互验证,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三个结果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处理得到公允的结果。特别是在某个方法里面指标无法采集或准确采集时候,而其他方法的指标又很容易获得情况下得出民营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

(1)市场法的应用

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评估思路为:寻找可比案例调整差异调整案例价格综合确定评估值。其中调整差异时可以乘以调整系数也可以加减调整值。综合确定评估值时可以用简单算术平均,也可以用加权平均。

市场法的应用前提:①充分发达活跃的资产市场(公开市场)。需要有一个充分发达活跃的资产市场。资产市场上,资产交易越频繁,与被评估资产相类似资产的价格越容易获得。②资产及其交易的可比性(参照物)。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资产及其交易的可比性,是指选择的可比资产及其交易活动在近期公开市场上已经发生过,且与被评估资产及资产业务相同或相似。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程序及有关指标:1)选择参照物。①成交价必须真实。②至少三个交易案例。③与被估资产相类似(可以替代,即功能相同)。④成交价是正常交易的结果。⑤尽可能选择近期成交的交易案例。2)选择比较因素。不论何种资产,影响其价值的因素基本相同,如资产的性质、市场条件等。但具体到每一种资产时,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又各有侧重。例如房地产主要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而机器设备则受技术水平的影响。根据不同种类资产价值形成的特点,选择对资产价值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对比指标,在参照物与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3)指标对比、量化差异。根据所选定的对比指标,在参照物及评估对象之间进行比较,并将两者的差异进行量化。例如资产功能指标,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尽管用途功能相同或相近,但是在生产能力上、在生产产品的质量方面,以及在资产运营过程中的能耗、物耗和人工消耗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对比指标之间的差异数量化、货币化是运用市场途径的重要环节。4)调整差异。市场途径是以参照物的成交价格作为估算评估对象价值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已经量化的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对比指标差异进行调增或调减,就能得到以每个参照物为基础的评估对象的初评结果。初评结果的数量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个数。5)综合分析确定评估结果。运用市场途径通常应选择三个以上参照物,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运用市场途径评估的初评结果也在三个以上。按照资产评估一般惯例的要求,正式的评估结果只能是一个,这就需要评估人员对若干初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最终的评估值。在这个环节上没有制度规定,取决于评估人员对参照物的把握和对评估对象的认识,再加上评估经验。当然,假如参照物与评估对象可比性都很好,评估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遗漏或疏忽,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将初评结果转换成最终评估结果也是可以的。

通过市场法的原理,运用市场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需要找出三个以上最近交易过的同类企业,并对这些企业和相关情况和交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选择出比较因素,建立相关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体系,通过比较和量化差异,就可以得出企业的价值。

(2)收益法的应用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的总称。即依据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经折现或本金化处理来估测资产价值。

第8篇

一、改“单一的笔试”评价为“三试结合”评价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检测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时,单纯、机械地采用单一的笔试方法,不区别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分难易,一味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并偏重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即使是代数应用题或者是几何证明题,也是按照“找特点,对类型,套公试”这样一种“模仿―记忆”的过程解题。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了学生的发展,导致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就必须注意从多方面来检测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做到把口试评价、 演试评价和笔试评价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实、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口试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检测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和公式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亦可检测出学生的口算与表达能力,还可通过让学生读题,辨别已知与未知,寻求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析题、解题能力。

2.演试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就是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演示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检测学生运用几何知识、选择使用学具、动手自制模型的操作能力时可以尝试。比如,在检测学生对长度、重量单位,以及几何形体的认识程度时,可采用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这样得到的评价结论比命题笔试得出的评价结果要真实可靠得多。

3.笔试评价

通过这种评价,教师可以如实了解学生计算题目的顺序和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对于不宜口试和演试的内容则以笔试评价为好。但采用笔试评价时,教师应以全面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情感与态度为目的,在命题形式上要刻意求新,开拓思路,设计新题型。

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法,教师都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二、改“一次性”评价为“多次结合”评价

为避免因一次检测失误而影响整个学期的数学学习质量的评价,做到比较准确地衡量出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和真实水平,教师应把平时考核、单元测验、期中期末检测的质量评价相结合来计算学生全期数学学习质量的总评价。

为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平时考核评价,认真抓好课堂提问,板演和作业的批阅记载,以此激励学生形成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思维,课后复习巩固的良好学习习惯。每个单元教学结束,进行一次测验。测验的方法要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而定,或口试,或演试,或笔试。这样,信息反馈及时,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也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系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此,检测前要认真组织、辅导学生作系统复习,耐心指导学生质疑问难,使他们深刻理解、系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教材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平时掌握知识情况和不同教材内容的目标要求设计出新题型,或口试,或演试,或笔试,并要尽力做到消除学生对数学检测的畏惧心理和应付了事的消极态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的学习质量评价方法是他们进行自我检查和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全学期数学学习质量的评价,应以平时考核和单元测验的评价为主。这样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调动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及时消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够逐步消除因检测而造成的紧张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特别是精神负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改“单纯的考测”评价为“互动多元”评价

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是以考试与测验为主,即在学生考试或发表见解之后,由教师对卷面或观点予以直接评价。这种评价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帮助学生很快领悟问题的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肯定某一学生的观点,就树立了一个学习榜样;教师点燃某一学生思维的火花,就点燃了其他学生思维的火炬。但是,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日常的、动态的、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甚至被忽略的地位,一味地等待教师的指点、评说,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也没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提倡多元的、全面的,注重学生差异的、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协商性的评价,应格外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新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是说,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那么,教师在评价中就要适当地“让权”给学生,鼓励他们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还有谁想发表意见吗?”“谁对某某同学的回答做补充?”“我们小组对上述答案有分歧……”“我要提醒第三组的同学……”等等。这些评价不再是教师的“独白”,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不同思想和观念构成的“复合体”。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争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讨论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知识、醒悟方法、修正思想,同时获取极大的情感满足和能力提升。学生参与评价,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质量评价上形成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的过程,从而达到以评促帮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