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1 21:54: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盈余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研究假设。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目的,提出以下假设:H1:企业研发成功并转入资产的研发支出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H2: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2.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1-2013年上市公司且披露的开发支出项目不为零的非金融类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本文用到的财务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开发支出数据为手工收集,年报取自深交所、上交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剔除数据缺失项,共得到三年共1035个观测值。研究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归集整理,SPSS进行统计分析。3.模型设计。本文借鉴陆建桥提出的扩展琼斯模型来衡量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扩展琼斯模型具体如下:其中,TA为总体应计利润,为企业净利润NI与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CFO的差;A为企业总资产;REV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数;REC为应收款的变动数;FA为固定资产原值,IA为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年末数,i为某个公司;t为年度。本文先用OLS法估算出模型(2.2)的回归系数,再将回归系数代回到模型(2.2),得出年度公司样本的回归值,并以各年度对应的实际值减去回归值的差额确定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来度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以及Cazavan-Jeny,Jeanjean和Joos(2011)、李莉、曲晓辉、肖虹(2012)、王贺(2014)、苏雨湄(2014)的研究,构件模型:|DA|DV1DV2MBRIRLNALEVREALCAPELSECAP(3)其中REAL-CAP是企业当期从研发支出资本化中转入资产的数额,ELSE-CAP是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除转入资产外的减少值。DV1和DV2分别为扭转亏损(扭亏取1,否则取0)和企业增发、配股或IPO(存在三者之一取1,否则取0)的虚拟变量;LNA是企业总资产取对数,代表企业规模;MBRIR是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代表企业成长性;LEV是企业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资产结构。
二、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分析。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DA|从0至1.03不等,均值为0.0817,标准差为0.08673,较为符合离散程度。REAL-CAP即企业当期从研发支出资本化中转入资产的数额,最小为0,即本期该企业没有转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ELSE-CAP即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除转入资产外的减少值最小值为0,表示本期该企业没有除转入资产外的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2.回归分析及结果说明。从数据结果可知,REAL-CAP与|DA|不显著相关,从而验证了H1:企业研发成功并转入资产的研发支出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ELSE-CAP与|DA|显著相关,且标准系数>0,说明该指标能显著导致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增加从而验证了H2: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的原因是,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选择上有一定的操纵空间,部分企业会利用此进行盈余管理。但由于企业在确认无形资产是须符合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企业为达盈余管理目的而确认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会因最终无法确认为无形资产而通过计入当期损益等其他方式转出。因此转入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不会不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而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再次计入当期损益的资本化研发支出会显著加剧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
三、结论及建议
1.统一企业的价值观念、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所以在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首先就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所谓的企业价值观念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所以企业的价值观念必须明确且稳定,不能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在企业价值观念的统一过程中,要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入手,充分尊重企业员工的意见,最终要让公司全体或绝大多数人对企业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以此来对企业管理起到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要将形成了的企业核心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当中,要注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实际上企业管理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体现之一,要在企业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管理,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提升员工企业归属感
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企业认同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可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形成企业凝聚力,不仅把企业管理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是实现企业效益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一部分的工作,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来完成。例如,将企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就能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多种企业活动来完成,比如设立“企业岗位标兵”来激励员工的工作、开展员工进修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个人能力、开展经验意见交流会,尊重员工在企业中发挥的价值等等。同样的例子在国外企业中也有很多体现,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并且每月都会举行员工的交流活动,这种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归属感,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
3.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如今的企业竞争是企业品牌的竞争,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自己公司的品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企业管理中需要从各个环节强化品牌意识,让企业全体人员实现对品牌的认同,在生产环节强化质量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品牌带动企业管理,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苹果公司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市场发展中就具有非常大的潜力,相反富士康企业生产规模很大,但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一直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企业管理工作的不到位,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企业品牌的长效优势。
4.利用企业文化建设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人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同样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必然也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企业精神,以及企业优秀员工所形成的先进事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所倡导的理念通过这些先进的员工事迹展现出来,通过典型的事例生动地传达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建设起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在实践操作中,一方面要由下至上,将普通基层员工的优秀事迹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让员工建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价值,另一方面要由上至下,形成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各项基础保障。如,将员工培训工作当作企业最为重要的投资加以重视,从组织、人员和资金上充分保障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等等。
5.将企业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相互融合借鉴
每个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既有共性的地方,又有着企业自身的差异。通过那些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来看,那些共性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融合的内容,但借鉴融合并不等于全盘吸收,企业发展要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所以在企业管理工作当中,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文化特点之上,将企业的内部文化与企业外的文化相互融合借鉴,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服务。比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就是比较传统的优秀企业文化,此类文化具有企业发展的共性因素,可以在企业管理中推广借鉴应用,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企业,或是企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可以从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入手,在发展之中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再将其应用到自身的企业管理中,同样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所要达到的效果
(1)导向功能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企业文化,可利用企业文化实现管理的导向作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念与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念相互协调一致,是企业与员工合作的基础之一,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了企业文化,实际上就能利用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价值及行为起到导向作用。具体包括对企业整体发展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对员工的个体思想起到导向作用。
(2)约束功能
1.1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日常生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贸易。国际贸易是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途径,是合作双方以各自利益为中心展开的斗争。商务英语在国际谈判中的应用极为重要。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每一种文化都确立了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信仰,在沟通交流上,难免存在一些障碍,这就需要我们在理性思考后,使用商务英语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借助于有效的沟通,使用精确的语言来淡化双方的文化差异,尽量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语,以免给谈判带来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导致谈判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来自各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工作人员交流工具的商务英语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当重视商务英语的作用。
1.2商务英语在企业成功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作用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熟练的谈判技巧都需要通过商务英语这个媒介来展现。因此,灵活掌握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对谈判技巧的熟练运用。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商务英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掌握上。国际贸易中的知识涉及法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的相关理论,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员工即使能够熟练地运用谈判技巧,如果没有对国际贸易知识的正确掌握,仍然不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获益。
2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管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企业运作过程的许多方面都是企业管理的对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使用商务英语,把商务英语运用到企业工作的不同环节,从而体现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这就是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2.1企业内部成员之间商务英语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使用商务英语进行日常交流,有利于有序工作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加入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企业人员构成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本土员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中既有中国员工,也有外籍员工。或者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都是本国的工作人员,但是如果企业的主要业务是对外贸易活动的话,那么在企业管理中使用商务英语也是必需的。为了企业的协调发展、员工之间高效的沟通,在企业的日常交流中就应当使用商务英语,让本土员工处于良好的英文氛围中,向外籍员工学习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各方交流的障碍,促进本土员工自身英语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务英语融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企业跟上国际化的步伐。
2.2企业对外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的应用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是为国际商务贸易活动服务的。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交流性语言工具,一般包含了商务交际能力、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背景中所使用的语言。掌握商务英语不仅仅要掌握日常商务英语的基本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将国际贸易知识运用在英语中,因此就需要员工对国际贸易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员工参与对外贸易时能够拥有一口流利的商务英语,轻松地与贸易伙伴交流,不仅减轻了双方交流的障碍,减少企业成本,而且也能够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交际形象,正确传递企业的文化思想,使得企业在面对国际企业、加入国家贸易合作时,能够更加顺利地与合作伙伴沟通,促成合作的成功。
2.3企业通过商务英语获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信息与技术就是其发展的根本。而在国际很多经济上的新知识与新技术都是采用商务英语的进行发表的,甚至很多经济会议的开展都要用商务英语。因此,企业员工熟练掌握英语后,不仅使他们能够轻松地阅读世界性水平的文献、报告等资料,了解科技最前沿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也能让他们对世界先进技术进行学习了解,使外国先进技术中适合本企业运用的科技在引进后得到推广和应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水平。除此之外,员工在了解了最先进发达的技术水平后,同时也可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改进原有技术甚至是研发出新的、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先进技术,使得企业能够获取行业新知识新技能,并使企业从中获利,不断壮大,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毕竟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竞争的核心。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积极地向国际先进学习,灵活地运用国际先进知识,才是企业不断发展、不被淘汰的重要选择。
3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策略,完善的财务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积极研究财务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虽然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但是其在本质上是对企业整个经营战略的综合分析与配置,因为财务工作会影响到企业的每项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管理是建立在对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之上的,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截止到2013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到企业总数的80%,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因此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
2.1民营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
由于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因此民营企业的财务核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核算不规范,存在违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监管,导致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采取人为操纵利润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进行造假,或者通过虚开财务支出项目等实现偷税漏税的目的;二是民营企业的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相互混淆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多数实行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民营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有企业的管理者所有,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就会将企业的资产与个人资产相互混淆,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家庭资产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别,导致会计核算主体的不清晰;三是不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在民用企业管理中,民营企业很少有全面预算意识的,民营企业在使用与规划财务资金时更多的体现为随意性,缺乏对财务资金的全面分配考虑。
2.2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虽然民营企业的数量要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80%,但是在具体的经济总量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据的地位仍然不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的单一,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是筹资困难、流动资金短缺仍然是影响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发现: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积累,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向亲朋好友 进行借贷或者通过民间信贷部门进行融资。只有不到20%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筹集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可以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2.3民营企业的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虽然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则非常少,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我国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民生工程领域的环境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出现了一种盲目的冲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过分强调多元化经营,导致民营企业将精力放在了无限扩大经营范围的虚荣成就感中,而忽视了企业盲目扩张所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的矛盾;二是民营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密集型产业。当前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体现在传统的低利润的密集型产业,而缺乏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三是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时缺乏对企业财务的准确判断。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决策主要由企业管理者单独决策,即对外投资的决策主要是依靠管理者的个人意愿,导致企业的对外投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2.4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是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高,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不完善,再加上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属于家族式管理,因此其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相对不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是由企业管理者的亲属所担任,这样就会导致民营企业不会看重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二是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权主要集中在管理者手中,而财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又直接受管理者的影响,因此财务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私利或者出于某方面的压力,财务人员不得不听从管理者的意愿,进行一些违背真实性的会计核算行为;三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过分约束,导致财务人员不能根据相应的会计管理准则严格执行,因此其在某些方面影响到财务人员理念的创新。
3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3.1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
首先,要建立以财会控制为核心的内控机制。民营企业要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明确会计人员的权责。明确规范会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证企业的各项财务行为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程序。二是要保证会计凭证的完整正确。按照会计制度对会计凭证的内容与格式等进行规范。三是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严格执行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其次,建立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机制。民营企业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施对民营企业的预算编制与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纳入到预算中。同时还要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与手段审批制度控制。
3.2我国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我国公共服务部门的支持:一是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为民营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环境,提高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融资;二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财税金融的支持。政府部门要通过财务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的经济负担,比如政府部门要开展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业务等。
3.3强化财务审查机制
由于受到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的限制,民营企业的财务审查机制一直不完善,也正是由于财务审查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民营企业的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科学的财务审查机制:一是要建立独立的财务监督审查机构,保证财务审查机构的独立性,以便其实施对民营企业财务决策的监管,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二是要加强对企业日常财务的管理。通过强化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3.4优化民营企业投资活动,防止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即全面掌控企业财务风险根源,积极检测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开展合理的防治措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对此,企业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第一,加强企业财务的分析与探测,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足够的资金;第二,建立财务分析指标,创设稳定的财务预警机制;第三,依据企业运作情况,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投资模式,防止企业投资风险的产生。
3.5加强民营企业财务队伍的建设
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泛;多为民营企业,经营短期化现象明显;经营项目多样化,项目种类更替频繁;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目标执行力度不够,在传统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方面存在较多不足。
(一)重战术轻战略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综合评价时,笔者发现中小企业多存在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对于经营过程中的技术、行为方面的工作研究得较多,而对于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及发展方向研究得较少。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体系构建方面,多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或者不曾采用规范的评价程序与定量评价方法。
(二)管理控制不足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层次参差不齐,经营管理凭借经验,发现问题多采用非常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企业管理的一般性常识掌握不足,在面临大环境变化时,企业控制往往不到位,从而出现企业危机。
(三)缺乏规范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由于中小企业机构设置的简单化,经营范围的不确定性,企业计划制定的无序性,使得中小企业的评价问题显得尤其困难。中小企业经营缺乏规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会影响它的长远发展。而在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数量与产值均会获得迅猛发展,构建合理的经营管理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城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城镇化是国家现阶段的重大举措,在此环境下对其有重要贡献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合理评价,可以借鉴中央企业评价体系。因中小企业具有灵活、规模小的特点,可在体系构建上进行创新性调整。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经济效益和经营者业绩。所以,在体系构建时可以设置两个独立的子评价体系。不管是企业经营效益评价体系还是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均需通过如下程序完成。
(一)选择具有企业经营特点的合理评价指标,并建立企业经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现以第三产业企业为例,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指标的选择应重点考虑中小企业为第三产业企业的经营实际,区别于工业企业指标的设定。如原材料利用率为工业企业指标构建的重点,而第三产业企业则可以忽略不计。2.运用综合指标法进行评价,即根据被评价现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数据合成;(1)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以直线型为例)式中:bix为第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值。(2)数据合成因中小企业当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其重要程度差异较大,而且各指标评价值之间的差异较小时,宜采用加法合成。其基本公式为:式中:y为综合评价值;iy为第项评价指标的权数;n为评价指标的个数。(3)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和研究目的的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值,文章选择行业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4)确定反映评价指标重要程度不同的权数,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以投入产出方面的指标、市场占有方面的指标权重较大;(5)将指标数值与评价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去除分子分母的单位,将变量变成可比较的无量纲化的指标;(6)根据各指标的数值大小,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利用指数法对该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见表1-2所示。此种体系构建较适合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构建的核心问题是指标的选择要符合第三产业的特点,并且要求区域内中小企业选定的指标相同,以便于横向比较。通过对表1-2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企业较基期状况提高了很多,而相比同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处于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位置。
(二)引入中央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框架,构建中小企业经营者业绩指标体系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管理评价指标。经济效益的指标选择多倾向于财务指标的比较,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则倾向于企业管理。中央企业通常以八个方面进行衡量,如表1-3所示。
(三)对于经济效益评价与经营者业绩评价进行综合,构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综上所述,文章已经详细阐述了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步骤与思路,下面,进一步把两个大类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构成了完整的指标体系。其中,第一类指标的权数和为100,第二类的权重和也是100;在总权重中,两类指标的比重为7:3,级济效益占70%,经营者业绩占30%。7:3的比例分配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两类指标赋予的权重比例可以变化,但为了相同地区不同企业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权重的分配应有统一的标准。具体的权数分配举例如表1-4。由表1-4可知,企业的经营管理综合评价数值为1.05165,处于良好状态(数值高于1)。
3结束语
1.不完善的资本结构
不完善的资本结构对企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使企业背负巨大的财务压力,偿付能力较低,从而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经济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自身资金积累,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等信贷机构。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资本结构不完善,使其负债率较高。一旦销售策略出现问题导致产品滞销时,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2.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为了获得流动资金而争取外资加入,但很多企业对外资过于乐观,未考虑其存在的风险,很容易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内部资产投资决策同样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企业对其可行性分析不周全,无法获得全面的正确的信息,出现错误投资,从而带来经济风险。
3.不合理的资金回收策略
不合理的资金回收主要体现为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量而采取的错误的营销战略,此时企业往往盲目的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允许客户赊销产品。但最终导致企业呆账、坏账过多,不但没有提高企业利润,反而使企业投资成本无法收回。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由于急于获取利润而忽视了对经销商的信用度和发展前景的衡量,很多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倒闭导致企业无法收回成本。这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模式。
二、财务管理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转向买方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营销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对销售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水平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其销售水平。因此,应将营销策略的制定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一部分,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对营销策略制定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营销财务管理的概念,其与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保持一致。营销财务管理实质上就是在降低企业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持其长期发展。市场经济处于长期发展中,企业只能不断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发展而不能改变市场。产品营销人员作为企业的核心人员,应与管理人员结合,不断的调整企业产品和服务体系,致力于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制定营销计划,实现市场平稳过度,对产品进行分析、调整、淘汰和新产品的研发是企业长期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而财务管理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成本对其提供支持,降低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因此,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我们提出了符合市场发展的企业营销策略如下:
1.快速降价式营销策略
价格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其又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企业出现供大于求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策略防止产品积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要难免处于产品滞销的危机之中。此时,只有及时降价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才能短期内为企业收回成本,防止损失过大。符合市场规律的薄利多销模式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策略之一,通过降低产品的毛利率,可促进资金回收率,增加产品销售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动,保证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其发展。但对于这种营销模式,企业要注意拿捏,以免过度降价导致的不良发展。快速降价营销模式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并且只能作为一种短期的销售模式。企业应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2.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策略
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利润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这要求企业决策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并将利润的获得作为企业营销战略和基本经营理念。以利润为中心的营销模式,不仅仅是依靠产品销售量的增加,而更应该通过谋求产品结构的某种最佳组合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比,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基于此,企业发展应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率和获取率为核心,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化。3.节约式营销策略。节约式营销策略主要应用于企业出现内部危机或者外界环境发展巨大变化时。如经济危机时代,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下降,产品供应出现过剩,社会事业问题严重,处于经济危机下的企业同样面临裁员问题。此时,企业市场需求总量处于绝对萎缩状态,这要求其采取收缩市场战线的策略。多数企业在面临巨大经济危机式会采取该策略,要求不能盈利的市场战线下线,关闭盈利较少的分公司,并且要对企业营销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从管理角度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应分析市场所处位置的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对其进行重新排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利润的正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状况较差的地区,管理人员应具有长远的眼光,不断通过发现潜在的客户以维持其发展。这种细致的分析模式可获取商的同意,并帮助其整理相关地区资源,促进销售资源集中。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此方法可降低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运营成本,实现有效的经营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4.渠道创新式营销策略
渠道创新是企业发展最佳策略的体现,是企业管理者睿智的表现。营销渠道创新模式即为市场占领模式或市场覆盖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正确营销决策。企业常常因为订单下降、呆账和坏账过多、产品利润降低而导致销售渠道受阻。在这种环境下,渠道创新就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要实现企业营销渠道创新,首先要明确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市场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客户需求也随之改变,营销渠道的变化要能够满足市场变化,进行正确的渠道管理和控制。市场宏观环境对营销渠道具有直接影响,从而导致客户群、经销商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企业则需要改变自身的发展策略。营销渠道创新包括渠道观念和模式的更新,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营销模式应进行适当的改革,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热潮。为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需要做出市场调整,以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使企业能够获得长久发展的机会。
三、结语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优化培养;持续发展
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员工的工作目标不再是单纯满足于增加收入,而是强调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企业要适应这种趋势,在满足员工生理、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提升员工价值的制度氛围,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要在选人用人上,在薪金的发放上,在职业生涯的设计上,尽可能满足员工价值实现的要求,使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得到员工的认同,使员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注重管物、管设备转到注重员工价值和素质的管理上,依据价值分析对员工进行分类、定岗、考核、奖惩、培养、提高,逐步形成一种积极进取、比学赶超的氛围和人才不断涌现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力,提升员工价值,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问题
在我国,一些民营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没有真正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比如把人力资源管理等同于人事管理,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看成单纯的消费部门或行政职能部门。而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要么没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使有,也仍然沿袭过去的考勤、奖惩、工资分配等纯管理约束机制,根本没有将职能转到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方面来,没有把“管理”人这件事提到应有的位置。同时,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缺乏与现代人力资源正规化、专业化管理也极不协调。事实上,真正的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是一种服务、咨询和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其职能是为企业各个职能部门服务。纵观民营企业传统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则过分依赖家族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发了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就形成了外部的人才进入较难,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致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注重员工价值的优化与培养,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人力投资是一种长期性、间接性、高效益性的投资项目,它生产的效益是无形的,是借助于物质形态反映出来的。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估算:物力投资增加4.5 倍,利润相应增加3.5 倍,而人力投资3.5 倍,利润将增加17.5 倍。只要企业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并挖掘至今未发挥作用的潜力去实现企业目标,则员工个人生产效率提升50%并不罕见。
1.分级培训。公司可以采用分级培训的方式对不同级别的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既可以采用专家授课形式,也可以组织公司内部资源进行集中培训,以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使自身素质得以优化。公司针对专业既能要求比较强的车间工程技术人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研究所的专家对一线员工进行定期指导、答疑,并及时提供新的工艺理论、方法,使得员工的知识得以更新,价值得以优化。同时为优化和提升员工价值,要注重对优秀青年员工的培养。要鼓励员工不断通过自身学习提升能力、素质。广安公司自1999 年以来,通过自学成才的员工已达到435 人,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5%。
2.标兵激励。为有效激发和挖掘员工的潜在价值,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采取不同的形式促进员工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如组织在职员工参加技术比武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公司对比赛中的优胜者给予高调宣传、奖励,采用标兵引路的方法在企业内部创造“科技第一、技术至上、人才为尊”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员工的技术和技能。
3.科学引导。在做好员工培训的同时,公司根据实际需求把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不同的人员均列入“四工表”,让员工不管是搞管理、做技术都有可能晋升到四工中的最高级别。公司在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目标纳入到公司总体价值目标之中,使二者形成一个有力的整体。
4.带薪休假。需求层次理论中,被尊重的需求是人性中层次比较高的需求。公司实施的带薪休假制度就是对人性尊重的最好体现之一。带薪休假可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帮助员工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广安公司实施的带薪休假制度,主要倾向于一线员工和在工作中获得各项荣誉称号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标兵等。
5.文化熏陶。广安公司一直倡导“以人为本”、“企业即家”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以此提升员工价值和整体素质。在不断围绕员工价值,挖掘员工潜能的同时,公司利用座谈会、表彰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方式与员工交流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思路,宣传公司的政策和运营模式,深入车间班组一线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共同探讨员工的人生定位和思想动态,尽力解决员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营造“企业即家”的文化氛围。使公司真正成为了员工实现人生价值、赖以生存发展的家,情感归属的家,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三、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的提升
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再确立。在进行调整或重建时,企业要充分运用好整合与同化的理论,集思广益,对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以及需求、发展前景等采取同化、扬弃的方法,整合、营造出一套最大限度的尊重和满足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及个性化需求、适合本企业发展、对企业未来的前景能起到推波助澜之作用的完善的、良好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
提升员工价值,实现员工岗位的动态转换,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使优秀员工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能够拥有更广阔的才能展现空间,河南广安集团建立和完善竞争上岗制度。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公司经理部成员、人资部门成员、工会成员为组员的竞争上岗委员会。制定了《员工竞争上岗条例》,对员工竞岗程序和规则进行规范。2006 年在岗位整合时,人力资源部养老保险、工资发放和劳动合同管理3 个岗位合并为1 个岗位,定员由3 人减为1 人,有2 人要被调整工作岗位。尽管被调整岗位者有思想情绪,一时想不通,但为了让综合技能更高的员工有合适的“位置”,达到一职多能的目的,公司通过做深入的思想工作,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疙瘩,保证了岗位的调整和人员的整合。基于上述分析,河南广安集团探索了一条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路子,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宿感、成就感,促进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其潜能,完善其人性。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会充满生命力和远大的前景,才会拥有真正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赵曙明, 成思危.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敬琏. 当代中国企业改革[M]. 上海远东出版社,11- 89.
关键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通俗来讲,预算管理就是把企业决策目标以及资源配置用预算的方式进行量化,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之得以实现的内部管理活动的总称。从我国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发展现状来看,在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上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缺乏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
我国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经实施了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管理只是作为国家财政预算的一个分支,没有独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而且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缺乏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往往把预算管理和财务计划混为一谈,错误的把财务计划看作是预算管理,不能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虽然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价值,但是由于管理方法不当使得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预算编制和实际工作不同步
有些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通常以财务、计划部门为主,没有吸引更多的执行层加入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来,从而使得预算的制定没有和实际工作实现良好的结合。然而预算的执行人员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加熟悉,制定的方案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因此能够结合到企业的具体实际来制定预算方案。缺少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预算的贯彻于执行,从而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
(三)预算编制方法相对落后
在国有企业的预算编制中许多企业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而国外发达的国家通常采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先进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这种编制方法上的差异影响了预算的执行效果。此外,对于预算编制的时间界定上,许多国有企业采用以自然年为基准进行预算确定,但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年度之间并不存在规律性,进行预算时间的界定最好遵循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预算失控的现象
目前,在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两严一松”现象,即预算总额控制严、预算考核兑现严、预算实施控制松。国有企业的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因此对预算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和管控,从而使得实施结果和预算出现严重的偏差。尤其是有些大型国有企业,预算的制定和执行往往是浮于表面,走形式走过场,没有把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得预算管理严重失控,不利于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解决我国国有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通常来看,国有企业占据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有企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国有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能够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提高企业财务水平,同时能够保障国家的利益。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一)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提升预算管理理念
加强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首先要提升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提升预算管理理念,从思想上为预算管理的执行做足准备。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控制管理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国有企业的员工积极参与,所以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加大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机制,使企业的预算管理战略能够落到实处,增加预算管理的执行效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才能透彻的理解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预算管理的可操作性,发挥预算管理的战略调整作用。
(二)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机制
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体制。作为预算的执行层,即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采购人员的参与力度。因为这些一线人员更加了解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成本信息,从而使得预算的制定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全员参与制定出来的预算计划才能够真正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约束和管控作用。此外,国有企业要完善预算管理的相关流程,从预算的编制过程到预算的执行以及调整等过程都要建立规范的预算流程,并且由专门的机构进行掌控。
(三)国有企业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全程控制
国有企业从预算的制定到执行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全程控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预算编制时要全面考虑资源的情况和经济运行状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项业务的运行状况,对于不符合预算规定的部分要进行控制,应由相关权利人审批方可执行。同时进行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全员的责任意识。建立从预算项目的确立、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设计以及项目运营的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管理体系,最终保证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国有企业要不断完善预算监督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预算监督,有利于强化预算的执行效果,是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因为如果国有企业缺少有效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就不能对预算收支进行必要的管控,不实行有效的监督就可能会滋生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利益,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实行全员参与、民主决策,提高预算制定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中要将执行情况进行公开,使执行环节科学化;在预算的考评环节要力求公开、透明。总之,就是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民主、科学,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职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唯有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切实维护国家的利益,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成华.关于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寻租行为治理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04).